肠道湿热,大便次数多如何调理呢?
肠道湿热,大便次数多是中医肠道湿热证的常见症状。肠道湿热证多由于夏秋季节,感受暑湿热邪,或饮食不洁导致的。 临床常见症状有大便次数多,大便黏腻,粘马桶;或腹痛,大便里急后重,甚或便脓血;或暴泻,色黄而秽臭,肛门灼热;或身热,口渴,小便黄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就要注意了。
调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善生活习惯肠道湿热引起的大便次数多和季节、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而现在已经是秋季,因而要从自身习惯抓起。 饮食上要注意食用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油腻等容易产生湿热的食物,还有要戒酒。 中医讲,酒容易产生湿邪,且酒是粮食精,容易往下走,所以大便次数多的时候一定不要饮酒。此外,尽量避免熬夜,因为湿热之邪最难清除,如果熬夜耗伤了阴液,那么湿热就更难缠了。
二、中药代茶饮
症状比较轻,又没有时间去看医生的朋友,可以自己去药房抓几味中药代茶饮。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源自中医经典古籍《伤寒论》的方子: 葛根芩连汤。 它对肠道湿热引起的大便次数多治疗效果很好,而且药味少,易获得。全方仅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四味药,药物剂量换算如下:葛根15g,黄连9g,甘草6g,黄芩9g。泡的时候一定要用开水,不然不容易泡透。一副药可以泡一天,如果有条件可以用砂锅或者不锈钢锅煮一煮,效果更佳。 如果连续喝三天症状无缓解,建议找专科医生治疗。本品苦寒,因肠胃虚寒导致的腹泻禁忌使用。
三、找专科医生诊治
如果症状比较重,或者出现便脓血、每日大便次数超过5次,大便时感觉肛门处有肠子脱出来的感觉等严重症状,一定要找专科医生诊治。 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伤寒、霍乱等有大便次数多的症状,而且这些病比较凶险,千万不要忽略。此外,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也会出现大便次数多的症状,长期腹泻容易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一定要尽快找专科医生诊治。
文:王浩浩/王传航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首先,肠道湿热是中医的病证名称,它不特指肠道某种疾病,通俗的解释就是凡消化道各种急,慢性疾病,以湿热阻滞于肠道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病证,就可以定性为肠道湿热,例如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肠菌群失调,痔疮,胃肠功能紊乱,符合肠道湿热病证表现(也可存在于其他证型),由于涉及到的疾病种类多,所以肠道湿热引起的大便次数多应当给予重视。 肠道湿热病证的核心是“湿热”这种致病因子(中医称为邪气)。发病的根源是脾胃功能受损,不能消化水液,水液停滞为湿邪,如果在遇到着急上火,饮食辛辣等诱因就能形成湿热阻滞。湿热郁滞于胃肠道,影响肠道功能,阻碍肠道气血运行,损伤肠道粘膜,就引起一系列的病证表现,按病因分类,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多发生于夏季,因饮食不节制,不卫生等因素所引发,朱大夫前天遇到的一个急性肠炎属肠道湿热的患者,就是因为用了腐坏的海鲜后,出现了腹痛,剧烈腹泻,一夜去了二十余次,肛门灼热疼痛,情况比较危急。还有过量饮用冰冷的啤酒,损伤脾胃的功能,都可能会发生急性肠道湿热阻滞的问题。 慢性肠道湿热病证,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的饮食不节,长期生活方式不良,饥一顿饱一顿,或者喜欢吃辣椒,烈性白酒等特别辛辣偏热的食物,以至于脾胃失调,胃肠积累的热邪,湿热长期阻滞于肠道引起的持续性病理改变,例如慢性肠炎,痔疮出血等。 在慢性肠炎的人群中,有一部分是属于肠道湿热,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排便粘腻不爽,便不尽,因为湿性粘腻,火热熏蒸,还经常出现口苦,尿黄,舌象上具有明显的舌体红,舌苔黄厚腻的特征,这也是肠道湿热的一个重要体征。如内痔出现湿热阻滞表现,亦可按肠道湿热调治。慢性肠道湿热,长期的腹泻,您可经肠镜检查,排出是否存在肠息肉或肿瘤等严重疾病。接下来,朱大夫结合中医理论和个人经验谈谈肠道湿热证的病证特点和预防调护。 大便次数增多是肠道湿热的主要表现 肠道湿热大便次数多的预防和调护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您这个情况应该是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所造成的大便次数增多肠道湿热症指湿热内蕴,阻滞肠道,以腹痛、暴泻如水下痢脓血大便黄稠秽臭及湿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症候,又名大肠湿热症。身热口渴,腹痛腹胀,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或暴泻如水,或腹泻不爽粪质黄稠秽臭,肛门灼热,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对于患有肠胃疾病的患者来说,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特别的注意不要吃生食,无论是蔬菜还是肉类或者是海鲜产品,这些食品都是需要禁止食用的。在这些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的细菌,如果没有经过高温杀菌的话,就会导致食物中的细菌进入人体肠胃,从而影响到肠道的正常菌群,不但容易导致出现腹泻的情况,同时还会导致胃肠道疾病。
现在无论是传统的中药还是西药治疗肠道紊乱,会破坏了肠黏膜表面的菌膜屏障,破坏了肠道免疫力,虽然暂时有缓解的症状,但是一旦停药,细菌又会卷土重来,复发如初,甚至更加严重。
目前有一种新型的调理肠道紊乱的方法也就是采用超活性,高含量的青春双歧杆菌来应对,这种治疗方法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广泛的应用了,在国内采用得比较少,而国内有一款超活性高含量的青春双歧杆菌益生菌对大便次数多效果特别好。
常康乐益生菌调理肠道紊乱,每天补充600亿的青春双歧杆菌活菌,以菌治菌,专杀有害菌,不伤有益菌,重构加固肠黏膜表面的保护膜“菌膜屏障”,有了这层保护膜,炎症面不再被食物或其它微生物刺激,就会快速自我修复。最重要的是,青春双歧杆菌是人体最优秀的免疫菌,它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肠道免疫力。当肠壁细胞免疫力恢复了,就能轻松应对细菌病毒的卷土重来。
从中医的角度出发,肠道湿热,是湿和热侵袭肠道所致,而湿热又分为内湿和外湿,内湿多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导致,而外湿就是环境所致。
如果内外的大环境都不好,肠道湿热治疗起来也就困难重重,因此,对于肠道湿热的人来说,改变引起湿热的原因,是治疗肠道湿热的重中之重!
肠道湿热的症状都有哪些
肠道湿热又叫做大肠湿热,通常都是由饮食导致的,喜欢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尤其是烧烤,烤肉,水煮肉等,最容易引发肠道湿热。
通常大肠湿热的症状为便秘,但如果是腹泻的话,个人经验同饮食有很大的关系。大肠湿热的患者如果喜欢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是妥妥的腹泻,有些人这边吃肉喝酒,不出二十分钟就要去一趟厕所,不然就有“憋不住”的情况发生,十分影响生活质量。
大肠湿热的患者其症状是腹泻,腹痛,消化不良,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如果患者时而便秘,时而腹泻,大便长期不成形以及大便爱粘马桶,那基本就是大肠湿热了。
还有一些比较明显的大肠湿热的症状就是肛门灼热,排便以后会有灼热感,一些大肠湿热的朋友排便味道特别大,就好像食物在肠道里发酵了一样,少数人还有排泄的时候像水一样,十分影响生活与心情。
大肠湿热如何调理
对于大肠湿热的朋友来说,治疗的首要任务就是赶紧脱离引起大肠湿热的环境,内环境就是少吃或者不吃刺激性强的食物,像烧烤,火锅这类的食物就禁止一段时间,不然吃上还会再犯。
外湿的话就是夏秋季节,空气湿热,适当的增减衣物有利于抵抗外因。
饮食上,大肠湿热的朋友一定要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像粥对于大肠湿热的朋友就很友好,用有利于消化,健脾养胃的食材制作的粥,对大肠湿热的治疗是十分有帮助的,如在大米粥里添加山药,地瓜,芡实薏仁以及赤小豆等。
另外,可以购买一点葛根粉冲服,葛根粉对于治疗大肠湿热引起的腹泻,有很大帮助的。
如何通过按摩拔罐治疗大肠湿热
中医有通过按摩穴位刺激相应的经脉治疗疾病的手法,其中对于大肠湿热的朋友来说,可以取脾俞穴,胃俞穴,关元穴,阴陵泉,足三里等穴位按摩,力度稍微大一点,效果很好。
如果是拔罐的话,可以选择大肠俞,三焦俞足三里,气海穴以及关元穴等,每天拔一次即可,最好选择火罐,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要天天拔同一个穴位,轮换着拔。
对于肠道湿热的朋友来说,油炸的食物,辛辣油腻的食物,是一定要避免的。
喜欢的话,帮忙点一下关注,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肠道湿热,是指湿热侵袭大肠所表现的证候,是外感湿热之邪,因饮食不节等因素造成,类似西医的 急慢性肠炎,急慢性痢疾等。肠道湿热是肠炎的开始,还会引起呕吐,恶心,肚子胀,大便次数增多 等症状。实际上肠道湿热,大便次数增多是肠胃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了,是肠胃疾病的典型表现 。
我妈妈就也是你这样的症状,大便次数多还不成型,经常腹痛腹胀,肢体沉重,舌苔黄腻,去看中医 ,说是肠道湿热,脾虚,开了一些中药,吃了效果不明显,像肠道功能紊乱这类疾病采用中西药在消 炎杀菌的同时会一并杀灭肠道有益菌,破坏了肠道免疫力,会导致病情反复,我一个朋友给我推荐了 一款益生菌,这款益生菌里面的青春双歧杆菌可以以菌制菌不伤身体内的有益菌,形成微生态菌膜 保护您的粘膜受损面,让炎症面可以更好的愈合,当肠道免疫力恢复了,肠胃问题就解决了。
我妈妈吃了益生菌3个周期就好了,肠道湿热,大便次数多的患者一般肠胃都不太好,一般肠 胃疾病最好不要使用药物治疗,那样容易造成耐药性,会降低肠道免疫力,病情容易反复甚至更严重 ,另外平时的饮食一定要注意,不要吃生冷油腻的食物,不要吃太辣的菜,多吃些山药,薏米,胡萝 卜等可以健脾养胃,平常要适量运动,保正常充足的睡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金匮要略方论》方之瓜蒂汤 41 瓜蒂汤的别名 42 组成 43 制法 44 瓜蒂汤的用法用量 45 功能主治 5 《外台秘要》卷四引《延年秘录》方之瓜蒂汤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瓜蒂汤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瓜蒂汤 1 拼音
guā dì tāng
2 英文参考Pedicelli Melonis Decoctio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瓜蒂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
4 《金匮要略方论》方之瓜蒂汤瓜蒂汤即《金匮要略方论》方记载的一物瓜蒂汤的别名[1]。
41 瓜蒂汤的别名
瓜蒂汤[2]。
42 组成瓜蒂十四个[2]。
43 制法上药为粗末[2]。
44 瓜蒂汤的用法用量水煎去渣服[2]。
45 功能主治《金匮要略方论》方之瓜蒂汤主治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而致的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脉弱者[2]。
5 《外台秘要》卷四引《延年秘录》方之瓜蒂汤 51 处方瓜蒂1两,赤小豆49枚,丁香27枚。
52 制法上药为末。
53 功能主治《外台秘要》卷四引《延年秘录》方之瓜蒂汤主治诸黄,身面四肢浮肿,有虫,鼻中息肉,阴黄、黄疸及暴急黄。
54 瓜蒂汤的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4合,澄清,分为两度,滴入两鼻中。
55 摘录目录 1 拼音 2 豆科植物排钱树的叶·《中医大辞典》·龙鳞草 21 龙鳞草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23 性味 24 功能主治 25 龙鳞草的用法用量 26 龙鳞草的用法用量 27 化学成分 28 龙鳞草的药理作用 3 景天科龙鳞草的全草·《全国中草药汇编》·龙鳞草 31 龙鳞草的别名 32 来源 33 生境分布 34 性味 35 功能主治 36 龙鳞草的用法用量 37 摘录 4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龙鳞草的方剂 2 古籍中的龙鳞草 1 拼音
lóng lín cǎo
2 豆科植物排钱树的叶·《中医大辞典》·龙鳞草
龙鳞草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为《福建民间草药》记载的排钱草之别名[1]。
21 龙鳞草的别名龙鳞草、钱串草、午时合[2]。
22 来源及产地豆科植物排钱树 De odium pulchellum (L) Benth的叶[2]。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2]。
23 性味
淡,微苦,平[2]。有小毒[2]。
24 功能主治解表清热,祛风利湿,活血消瘀[2]。主治治感冒发热,风湿性关节炎,腹水,锁喉风,跌打瘀肿[2]。
25 龙鳞草的用法用量煎服:6~15g[2]。鲜品30~60g[2]。
26 龙鳞草的用法用量孕妇忌服[2]。
27 化学成分全草含蟾毒色胺及其甲醚,N,N二甲基色胺,5甲氧基N甲基色胺,禾草堿等生物堿[2]。3二甲基氨甲基吲哚等[2]。
28 药理作用禾草堿对哺乳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大量可导致麻痹[2]。体外试验能收缩动物子宫[2]。禾草堿能升高血压,抑制哺乳动物心脏,可拮抗5羟色胺对动物的作用等[2]。
3 景天科龙鳞草的全草·《全国中草药汇编》·龙鳞草 31 龙鳞草的别名毛石辣草、大叶火焰草、光板猫叶草
32 来源景天科龙鳞草Sedum drymarioides Hance,以全草入药。
33 生境分布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34 性味微甘、苦,平。
35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
鼻瘜肉,过敏性鼻炎;用鲜草适量,配莲须、细辛、月季花,制成注射剂,息肉基底部注射或下鼻甲封闭。
并治吐血,咳血,肺炎,小儿消化不良,外伤出血。
36 龙鳞草的用法用量用量干品1两,鲜品2~3两。
37 摘录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大辞典》·马陆 31 马陆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使用注意 4 《辞典》·马陆 41 出处 42 拼音名 43 马陆的别名 44 来源 45 原形态 46 生境分布 47 炮制 48 性味 49 功能主治 410 马陆的用法用量 411 注意 412 附方 413 摘录 5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马陆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马陆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马陆 1 拼音
mǎ lù
2 英文参考diplopod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中医大辞典》·马陆马陆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1]。
31 马陆的别名千脚虫、大草鞋虫[1]
32 来源及产地圆马陆科动物约安巨马陆Prospirobolus joannsi(Brolemann)或其他马陆类动物的全虫。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1]
33 性味
辛,温,有毒[1]。
34 功能主治破积,解毒[1]。
1治症瘕,痞结。拌糠炒黄,去头足。煎服:3~9g。[1]
2治痈肿,恶疮。熬膏涂,捣敷或研末撒。[1]
35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内服宜慎[1]。
4 《辞典》·马陆 41 出处《本经》
42 拼音名Mǎ Lù
43 马陆的别名蛟(《庄子》),百足(《本经》),马蚿、蛆蟝、马蚰(《方言》),马蠲(《说文》),秦渠(《淮南子》高诱注),飞蚿虫(李当之《药录》),马轴(《吴普本草》),蚐(《尔雅》郭璞注),千足(《雷公炮炙论》),刀环虫(《唐本草》),百节虫(《圣惠方》),蛩(《纲目》),千脚虫(《分类草药性》),篦子虫、锅耳朵(《贵州民间方药集》),大草鞋虫(《四川中药志》),百脚陆(《泉州本草》)。
44 来源为圆马陆科动物约安巨马陆或其它马陆类动物的全虫。
45 原形态体长圆形,表面光滑。长约12厘米,宽约7毫米,全体由多数环节组成,从颈板到肛节,约有体节64个。头部两侧有许多单眼,集合成2团,形似复眼。触角1对,有毛,长约5毫米。口器包括大小颚各1对,小颚愈合成为颚唇。体背面黑褐色,后缘淡褐色,前缘盖住部分淡**。颈板半圆形,深褐色。第2~4节为胸部,每节各有步肢1对;第5节以下为腹部,除末节外,每节有步肢2对。雄虫在第7节上的步肢变为生殖肢。自第6背板后各体节的两侧,有臭腺孔。幼虫环节少,足仅3对,每脱皮1次,则体节和足陆续增加。
46 生境分布多栖于阴湿地区,食草根及腐败的植物,触之则蜷缩不动,并放出恶臭。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47 炮制《雷公炮炙论》:"凡使(马陆),收得后,糠头炒,令糠头焦黑,取马陆出,用竹刀刮足去头了,研成末用之。"
48 性味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有毒。"
49 功能主治破积;解毒治症瘕,痞满,痈肿,毒疮。
①《本经》:"主腹中大坚症,破积聚,瘪肉恶疮,白秃。"
②《别录》:"疗寒热痞结,胁下满。"
③《纲目》:"辟邪疟。"
④《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痒疮,敷鱼口痈毒。"
⑤《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麻风,去风湿。"
410 马陆的用法用量外用:熬膏、研末或捣敷。
411 注意有毒,内服宜慎。
412 附方①治鼻息肉:马陆醋炙研末,棉花蘸塞鼻孔中。(《泉州本草》)
②治蛾子:马陆、鲜赤葛。共捣烂,敷颈部。(《四川中药志》)
③治一切疮毒:马陆、滚山珠、癞疙宝、乌梢蛇、壁虎、蜈蚣。共以桐油熬膏,外贴。(《四川中药志》)
413 摘录目录 1 拼音 2 芫青科昆虫地胆的干燥全虫·《中医大辞典》·地胆 21 地胆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23 性味 24 功能主治 25 使用注意 26 化学成分 3 昆虫纲鞘翅目芫菁科圆胸地胆芫菁的全虫·《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胆 31 拼音名 32 地胆的别名 33 来源 34 生境分布 35 性味 36 功能主治 37 地胆的用法用量 38 注意 39 摘录 4 芫青科动物地胆和长地胆的全虫·《中华本草》·地胆 41 出处 42 拼音名 43 英文名 44 地胆的别名 45 来源 46 原形态 47 生境分布 48 性状 49 鉴别 410 炮制 411 性味 412 归经 413 功能主治 414 地胆的用法用量 415 注意 416 各家论述 417 摘录 5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地胆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地胆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地胆 1 拼音
dì dǎn
2 芫青科昆虫地胆的干燥全虫·《中医大辞典》·地胆地胆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1]。
21 地胆的别名蚖青、杜龙[1]。
22 来源及产地芫青科昆虫地胆Meloe coarctatus Motsch的干燥全虫[1]。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1]。
23 性味味辛,性寒[1]。有毒[1]。
24 功能主治
攻毒逐瘀[1]。
1外治恶疮、鼻瘜肉[1]。研末敷贴、发泡或酒煮汁涂[1]。
2治瘰疬,症瘕[1]。研末入丸、散内服[1]。
3坠胎[1]。
25 使用注意本品有剧毒,内服宜慎[1]。体虚及孕妇忌服[1]。恶甘草[1]。
26 化学成分主含斑蝥素[1]。
3 昆虫纲鞘翅目芫菁科圆胸地胆芫菁的全虫·《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胆 31 拼音名Dì Dǎn
32 地胆的别名圆胸地胆
33 来源昆虫纲鞘翅目芫菁科圆胸地胆芫菁Meloe corvinus Marseul,以全虫入药。
34 生境分布东北。
35 性味辛,热;有大毒。
36 功能主治破血消癓,功毒蚀疮,引赤发泡。用于癓瘕肿块,积年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
37 地胆的用法用量003~006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或浸酒醋,或制油膏涂敷患处,不宜大面积用。
38 注意本品有大毒,内服慎用,孕妇禁用。
39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4 芫青科动物地胆和长地胆的全虫·《中华本草》·地胆 41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地胆,今处处有之,在地中或墙石内,盖芫青、亭长之类。冬月入蛰者,状如斑蝥。芫青青绿色,斑蝥黄斑色,亭长黑身赤头,地胆黑头赤尾,色虽不同,功亦相近。
42 拼音名Dì Dǎn
43 英文名allgrass of Canton sonerila
44 地胆的别名蚖青、杜龙、青虹、蛇要、青蟊、青蠵
45 来源药材基源:为芫青科动物地胆和长地胆的全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eloe coarctatus Motschulsky2Meloe violcew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夏、秋捕捉,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46 原形态1全体黑蓝色,稍带紫色,有光泽。头部大,复眼圆形,黑褐色。触角蓝色。前胸背板狭长,圆柱形。鞘翅生,柔软,翅端尖细,翅面多纵皱,全翅黑紫色,有细刻点。腹部大部分露出翅2外长 地胆,体长1830mm。主要特征是翅鞘极短,色黑,具粗大刻点。腹部大部分外露。肢黑色,密生毛。
47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成虫常栖于草丛2中常生活于田边、路边及林缘草丛中。
资源分布:1全国大部他地区均有他布。
2他布于我国东北。
48 性状性状鉴别(1)地胆,个体较小,长1822mm。外表 黑蓝色,雄虫触角中部膨大,鞘翅短,腹部大部分露于翅处,腹部干瘪,足和触角常有缺损,质轻而脆。气微臭,味微辛,有毒。
(2)长地胆,个体较大,长1830mm,雄虫触角中部不膨大,鞘翅极短,叶片状,其他与地胆相似。
49 鉴别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约015珩微量升华,玻片上显油状物,稍冷,析出升华物,镜检呈无色杆状结晶。升华物用石油醚洗23次,加硫酸(相对密度177)23滴,微热,溶解后转入试管内,再继续用小火加热至发生气泡,立即离火,滴入对二氨基苯甲醛硫酸溶液1滴,溶液即显樱红色或紫红色。
410 炮制1同米炒,至米焦黄为度,取出,去米,除去翅、足用。
2《雷公炮炙论》:用地胆,以铜刀刮作末子,细研,用重绢罗筛过,研千余下用。
411 性味味辛;性微温;有毒
412 归经肺经
413 功能主治玫毒;逐瘀;消症。主瘰疬;恶疮;鼻息肉;症瘕痞块
414 地胆的用法用量外用 :适量,研末敷贴,发泡或酒煮涂搽。内服:入丸、散,0306g,或12只。
415 注意内服宜慎,体虚者及孕妇禁服。
416 各家论述1《本经》:主寒热,鼠痿,恶疮死肌,破症瘕,堕胎。
2《别录》:蚀疮中恶肉、鼻中息肉,散结气石淋,去子,服一刀圭即下。
3《药性论》:能宣出瘰疬根从小便出,上亦吐之;治鼻WENG。
4《纲目》:治疝积疼痛,余功同斑蝥。
417 摘录本文2023-08-06 12:55:5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1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