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轮3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2收藏

古籍中的轮3简介,第1张

“轮3”(lúnsān HX11 helix3)为耳穴名。在轮2区下方的耳轮处。

详见百科词条:轮3 [ 最后修订于2016/4/12 16:07:49 共17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古籍中的轮3如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解剖结构名·脑干 41 脑干分部 42 脑干位置 43 脑干外形 431 腹面观 432 背面观 44 脑干内部结构 441 灰质 442 白质 443 脑干的网状结构 45 脑干的功能 5 耳穴名·脑干 51 标准定位 52 主治病症 53 方法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脑干 1 拼音

nǎo gàn

2 英文参考

brain stem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nǎogà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AT3、4i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rain stem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脑干:1解剖结构名;2耳穴名。

4 解剖结构名·脑干

脑干为解剖结构名。脑位于颅腔内,可分为脑干、小脑、间脑、端脑(左右大脑半球)。脑干属于脑的一部分。

脑干是脊髓向颅腔内延伸的部分。它下端在枕骨大孔处与脊髓相连,上端与间脑相接被大脑两半球所覆盖,它的背侧与小脑相连。脑干自下而上又可分为延髓、脑桥、中脑三段(有人主张将间脑也列入脑干的范围)。

延髓延髓腹面的上方以一横沟与脑桥为界,它的下半部与脊髓外形相似,沿中线两旁,有一对纵行隆起,称为锥体。锥体外侧有橄榄体,内有下橄榄核。锥体和橄榄体之间有舌下神经自此出脑。在延髓的侧面、橄榄体的背侧,从上到下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延髓的背面,其下部与脊髓相似。其上部,由于中央管开放为第四脑室,它与脑桥背面共同形成宽大的第四脑室底,第四脑室向下通脊髓中央管,向上通中脑水管。

脑桥脑桥的腹侧面是阔的隆起,称为基底部,脑桥基底部向外逐渐变窄,称为脑桥臂。背面与小脑相连。脑桥臂与基底部之间有三叉神经根。脑桥与延髓交界处,由内到外有外展神经,面神经和位听神经根。

中脑中脑的腹侧有一对纵行隆起,称为大脑脚,内有粗大的纵行纤维通过。动眼神经由大脑脚内侧发出。中脑背面有两对丘形隆起,称为四叠体,上方一对称为上丘,下方一对称为下丘。滑车神经在四叠体下方发出。中脑内的管腔为中脑水管,与上方的第三脑室和下方的第四脑室连通。

41 脑干分部

脑干包括延髓、脑桥、中脑三部。

42 脑干位置

位于颅后窝,自枕骨大孔至蝶鞍之间。

43 脑干外形

下端较细,与脊髓表面沟裂相续,中上部较宽大。

431 腹面观

(1)延髓:主要结构有锥体和锥体交叉。

(2)脑桥:借延髓脑桥沟与延髓分界。主要结构有基底沟等。

(3)中脑:主要结构有两个大脑脚和脚间窝等。

432 背面观

(1)延髓:主要结构有薄束结节、楔束结节。

(2)脑桥:脑桥和延髓之间是菱形窝。菱形窝两侧有与小脑相连的小脑脚。

(3)中脑:有四叠体,即两个上丘和两个下丘。上丘与视觉反射有关,下丘与听觉反射有关。

44 脑干内部结构 441 灰质

脑干灰质不再是连续的灰质柱,而是灰质团块,称为神经核。

(1)脑神经核

分为躯体运动核、躯体感觉核、内脏运动核、内脏感觉核。大多位于相关脑神经的深面。

1)躯体运动核:包括特殊内脏运动核,主要有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舌下神经核等。

躯体运动核

动眼滑车展    三叉舌下面    疑副运动全

2) 内脏运动核:主要有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等。

内脏运动核

动眼副,上下涎    迷走神经副交感

3)内脏感觉核:只有一个孤束核。

4)躯体感觉核:包括特殊躯体感觉核和一般躯体感觉核,前者有前庭核、蜗核,后者有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

感觉核

内脏感觉孤单单    躯体特殊和一般

前庭蜗核较特殊    三叉感觉分为三

注:孤—孤束核

(2) 传导中继核

主要为薄束核和楔束核,分别接受薄束和楔束的纤维。

442 白质

由上行和下行的纤维束构成,主要包括四个丘系。

(1)内侧丘系:由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纤维组成,传导躯干和四肢深感觉及精细触觉。

(2)外侧丘系:由蜗核发出的纤维组成,传导听觉。

(3)脊髓丘系:由脊髓丘脑前束和脊髓丘脑侧束合成。

(4)三叉丘系:由三叉神经感觉核发出的纤维组成,传导头面部浅感觉。

脑干白质

脑干白质四丘系    传导感觉丘脑去

内侧发自薄楔核    外侧丘系蜗核起

三叉丘系三叉核    脊髓两束并一体

443 脑干的网状结构

在脑干内,除了脑神经核和一些清楚的核团(如薄、楔束核、下橄榄核、红核和黑质等)以及长距离的纤维束外,有些区域有许多纤维纵横交织,其间散布大量大小不等的细胞,称为网状结构,它占据中脑和脑桥被盖的中央部、延髓第四脑室室底灰质腹侧与下橄榄核之间的大片区域。网状结构在进化上比较古老,在形态上仍保持着多神经元和多突触的特征。

网状结构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通过网状脊髓束调节肌的张力。网状结构内有使肌张力肌降低的抑制区和增强肌张力的易化区。2通过多突触的上行投射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即网状上行激活系统。这种投射是非特异性的,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并不引起特定的感觉,而使大脑皮质处于觉醒和警觉状态,适合于接受各种 。损伤中脑的网状结构可导致昏睡不醒。3调节内脏活动:延髓网状结构中有调节内脏活动的重要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这些中枢损伤可造成呼吸、心跳停在,导致死亡。4中缝或的功能与睡眠有关。损伤此核可导致高度失眠。

45 脑干的功能

1.传导

2.反射的低级中枢

3.脑干网状结构有维持大脑皮质觉醒的作用。

5 耳穴名·脑干

脑干(nǎogàn AT3、4i brain stem)为耳穴名[1][2]。在轮屏切迹处[1]。

51 标准定位

脑 在轮屏切迹处[1]。

脑 位于轮屏切迹处[2]。

52 主治病症

脑 主要用于头痛、眩晕等[2]。

53 方法

读作颥(rú),意思是头部的两侧靠近耳朵上方的部位。

相关组词:

“颞颥”:

1人和某些其他哺乳动物头部的两侧靠近耳朵上方的部位。

2口腔动时面部肌筋牵动状。

3针灸穴位脑空的别称。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戌集下页部 顬·康熙笔画:23 ·部外笔画:14

《广韵》人朱切《集韵》汝朱切,音儒。耳穴动谓之顳顬。

生僻字没有一个标准,不能拿《新华字典》框定。因为字典里也有很多大学中文专业毕业也不认识的字,也有不少电脑里拼不出来的“麻烦”。因为汉字数量太大。跟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一样,字典里的字词,绝大部分都是不常用的。

以公认的《汉语大字典》为样本,它共收单字五万多。

但是,实际通用的汉字并不很多。据统计,3500个常用字就覆盖了现代出版物用字的9948%。十三经(《易经》、《尚书》、《左传》、《公羊传》、《论语》、《孟子》等13 部典籍),全部字数为589283个字,其中不相同的单字数为6544个字。

子宫:1哺乳动物的子宫;2人类的子宫;3经外奇穴名;4耳穴名;5经穴别名。

详见百科词条:子宫 [ 最后修订于2018/5/7 18:02:56 共1206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古籍中的子宫如下:

结节(jiéjié HX8 node)为耳穴名。在耳轮结节处。

详见百科词条:结节 [ 最后修订于2016/4/12 16:05:02 共4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