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书写格式
古籍的结构是指一部具体古籍外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流传过程中,逐渐书衣形成的特定的名称。
1书衣:俗称书皮,也称封皮。是为保护书而在书的前后加的封皮,一般选用较硬的纸作为书衣的材料,并在书衣上题写书名。
2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
3书叶:按文稿顺序排列的书写、印制的单张纸叶。
4封面:位于护叶之后、所有书叶之前。常镌刻书名、作者、刊刻时间及地点等项内容。
5护叶:也称副叶,用以保护书芯或连接书古籍书封面一般是一张空白纸。在书名叶或前或后。
6书芯:指书衣以内或未上书皮以前已订在一起的书册。
7书脑:书芯订捻、缝线以右的部分。即装订时,锥眼订线的地方。
8书背:又称书脊,与书口相对,上下封皮相隔或连接的部分,相当于书籍的厚薄度。即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脊背,所以称书脊。
9书头:书籍上端切口处。又称为书首。
10书根:用的术语叫“书脚”,解释为:书籍下端切口处,亦称书根。)有些古籍在书根上有书名、卷数、册数,但书根上这些题名不古籍书册各部位名称一定准确,有些是刻板时印上,有些是藏书者自己为方便翻检、阅读或者保护而写上去的,多半是简名。
按图索籍按照地图,搜索典籍 垂名青史青史:书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垂名竹帛竹帛: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断墨残楮指残缺不全的典籍 笃信好古笃:诚笃;信:诚实;好:热爱坚持自己的信仰,喜爱古代的典籍 功垂竹帛垂:流传;竹帛: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建立伟大功勋,名载青史 高文雅典雅:雅正;典:典籍高深的文章,雅正的典籍 孤学坠绪将要失传的学问典籍 浩如烟海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九经百家泛指古代典籍和各种学术流派 九经三史泛指古代典籍 经史子集经:经书,指儒家经典着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着作;集:文集,即诗词汇编泛指我国古代典籍 六经三史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泛指古代典籍 六艺经传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传:解释经书的书泛指古代典籍 五典三坟犹言三坟五典泛指古代典籍 文籍先生称熟悉文献典籍的人 遗编断简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 遗编绝简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 遗编坠简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同“遗编断简” 永垂竹帛竹帛:竹简和绢,古时用来写字,因借指典籍指人的姓名、事迹、功名记载于史书上,永远传于后世 遗篇断简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同“遗编断简” 竹帛之功竹帛:竹简和绢,古时用来写字,借指典籍指名垂史册的功绩 枕典席文指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发人深思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发人深省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分条析理形容言谈有条有理,深刻精辟 其味无穷其中的味道没有穷尽形容含义深刻,使人回味不尽 入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深切着白指深刻而显明同“深切着明” 深切著白深刻而显明同“深切着明” 深切著明深刻而显明 深切着明指深刻而显明 深入浅出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深入显出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剔肤见骨剔:从骨头上把肉刮下来;肤:肌肤把肉剔下来,一直剔到了骨头比喻对事物分析和解剖得非常深刻、彻底
⑴ 表示名著的成语
按图索籍按照地图,搜索典籍。
垂名青史青史:书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垂名竹帛竹帛: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断墨残楮指残缺不全的典籍。
笃信好古笃:诚笃;信:诚实;好:热爱。坚持自己的信仰,喜爱古代的典籍。
功垂竹帛垂:流传;竹帛: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建立伟大功勋,名载青史。
高文雅典雅:雅正;典:典籍。高深的文章,雅正的典籍。
孤学坠绪将要失传的学问典籍。
浩如烟海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九经百家泛指古代典籍和各种学术流派。
九经三史泛指古代典籍。
经史子集经:经书,指儒家经典着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着作;集:文集,即诗词汇编。泛指我国古代典籍。
六经三史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泛指古代典籍。
六艺经传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传:解释经书的书。泛指古代典籍。
五典三坟犹言三坟五典。泛指古代典籍。
文籍先生称熟悉文献典籍的人。
遗编断简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
遗编绝简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
遗编坠简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同“遗编断简”。
永垂竹帛竹帛:竹简和绢,古时用来写字,因借指典籍。指人的姓名、事迹、功名记载于史书上,永远传于后世。
遗篇断简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同“遗编断简”。
竹帛之功竹帛:竹简和绢,古时用来写字,借指典籍。指名垂史册的功绩。
枕典席文指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发人深思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发人深省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分条析理形容言谈有条有理,深刻精辟。
其味无穷其中的味道没有穷尽。形容含义深刻,使人回味不尽。
入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深切着白指深刻而显明。同“深切着明”。
深切著白深刻而显明。同“深切着明”。
深切著明深刻而显明。
深切着明指深刻而显明。
深入浅出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深入显出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剔肤见骨剔:从骨头上把肉刮下来;肤:肌肤。把肉剔下来,一直剔到了骨头。比喻对事物分析和解剖得非常深刻、彻底。
⑵ 形容“名著”的成语有什么
垂名青抄史chuí míng qīng shǐ青史:书袭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2垂名竹帛chuí míng zhú bó竹帛: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3断墨残楮àn mò cán chǔ指残缺不全的典籍。
4笃信好古dǔ xìn hào gǔ笃:诚笃;信:诚实;好:热爱。坚持自己的信仰,喜爱古代的典籍。
5功垂竹帛gōng chuí zhú bó垂:流传;竹帛: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建立伟大功勋,名载青史。
⑶ 形容名著的成语
按图索籍按照地图,搜索典籍。
垂名青史青史:书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垂名竹帛竹帛: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断墨残楮指残缺不全的典籍。
笃信好古笃:诚笃;信:诚实;好:热爱。坚持自己的信仰,喜爱古代的典籍。
功垂竹帛垂:流传;竹帛: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建立伟大功勋,名载青史。
高文雅典雅:雅正;典:典籍。高深的文章,雅正的典籍。
孤学坠绪将要失传的学问典籍。
浩如烟海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九经百家泛指古代典籍和各种学术流派。
九经三史泛指古代典籍。
经史子集经:经书,指儒家经典着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着作;集:文集,即诗词汇编。泛指我国古代典籍。
六经三史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泛指古代典籍。
六艺经传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传:解释经书的书。泛指古代典籍。
五典三坟犹言三坟五典。泛指古代典籍。
文籍先生称熟悉文献典籍的人。
遗编断简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
遗编绝简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
遗编坠简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同“遗编断简”。
永垂竹帛竹帛:竹简和绢,古时用来写字,因借指典籍。指人的姓名、事迹、功名记载于史书上,永远传于后世。
遗篇断简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同“遗编断简”。
竹帛之功竹帛:竹简和绢,古时用来写字,借指典籍。指名垂史册的功绩。
枕典席文指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发人深思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发人深省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分条析理形容言谈有条有理,深刻精辟。
其味无穷其中的味道没有穷尽。形容含义深刻,使人回味不尽。
入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深切着白指深刻而显明。同“深切着明”。
深切著白深刻而显明。同“深切着明”。
深切著明深刻而显明。
深切着明指深刻而显明。
深入浅出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深入显出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剔肤见骨剔:从骨头上把肉刮下来;肤:肌肤。把肉剔下来,一直剔到了骨头。比喻对事物分析和解剖得非常深刻、彻底。
⑷ 形容名著的词语
百里挑一、
背水一战、
霸王别姬、
天下无双、
金玉良缘、
魑魅魍魉、
海市蜃楼、
卧薪尝胆、
相见恨晚、
原来如此、
窈窕淑女、
破釜沉舟、
⑸ 名著里的好成语
按图索籍按照地图,搜索典籍。
垂名青史青史:书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垂名竹帛竹帛: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断墨残楮指残缺不全的典籍。
笃信好古笃:诚笃;信:诚实;好:热爱。坚持自己的信仰,喜爱古代的典籍。
功垂竹帛垂:流传;竹帛: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建立伟大功勋,名载青史。
高文雅典雅:雅正;典:典籍。高深的文章,雅正的典籍。
孤学坠绪将要失传的学问典籍。
浩如烟海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九经百家泛指古代典籍和各种学术流派。
九经三史泛指古代典籍。
经史子集经:经书,指儒家经典着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着作;集:文集,即诗词汇编。泛指我国古代典籍。
六经三史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泛指古代典籍。
六艺经传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传:解释经书的书。泛指古代典籍。
五典三坟犹言三坟五典。泛指古代典籍。
文籍先生称熟悉文献典籍的人。
遗编断简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
遗编绝简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
遗编坠简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同“遗编断简”。
永垂竹帛竹帛:竹简和绢,古时用来写字,因借指典籍。指人的姓名、事迹、功名记载于史书上,永远传于后世。
遗篇断简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同“遗编断简”。
竹帛之功竹帛:竹简和绢,古时用来写字,借指典籍。指名垂史册的功绩。
枕典席文指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⑹ 描写名著的成语
描写名著的成语
百里抄挑一、
背水一战、
霸王别姬、
天下无双、
金玉良缘、
魑魅魍魉、
海市蜃楼、
卧薪尝胆、
相见恨晚、
原来如此、
窈窕淑女、
破釜沉舟、
国士无双、
凤凰于飞、
空城计、
随波逐流、
负荆请罪、
笑逐颜开、
纸上谈兵、
指鹿为马、
未雨绸缪、
高屋建瓴、
四面楚歌、
张灯结彩、
花容月貌、
诸子百家、
身不由己、
人来人往、
天高地厚、
相得益彰、
刚愎自用
⑺ 关于著名名著这组成语
遐迩著闻: 远近闻名。形容名声很大。
等身著作: 等:等同。形容著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罪恶昭著: 罪恶明显(多指罪恶大)。
彰明昭著: 犹彰明较著。
枝附叶著: 比喻上下关系紧密。亦作“枝附叶连”。
著述等身: 著述:编写的著作。写的书摞起来和自己的身高相等。形容著作极多。亦作“著作等身”。
著于竹帛: 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
仰屋著书: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一鞭先著: 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
威望素著: 威望:威信,声望;素:一向;著:明显。一向很有威望。
头上著头: 犹言头上安头。比喻多余和重复。
深切著白: 深刻而显明。同“深切著明”。
深切著明: 深刻而显明。
识微知著: 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视微知著: 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水中著盐: 比喻不着痕迹。
日新月著: 日日更新,月月显著。形容蓬勃发展。
棋输先著: 指因被对方占了先手而输了棋。比喻功力稍逊于对方。
劣迹昭著: 劣:恶劣;昭著:明显。恶劣的事迹非常明显。
积微成著: 微:细微;著:显著。微不足道的事物,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变得显著。
鸿篇巨著: 指规模宏大的著作。同“鸿篇钜制②”。
画蛇著足: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同“画蛇添足”。
魂不著体: 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同“魂不附体”。
佛头著粪: 往佛像的头上拉粪。比喻美好的事物被亵渎、玷污。
恶迹昭著: 昭著:显著,明显。恶劣的事迹十分明显,人所共见。形容罪行严重。
恩威并著: 恩德与威势同时并行
睹微知著: 微:细小;著:显著。看到细小的征兆便知道其性质及发展趋势。
睹著知微: 从明显的表象,推知到隐微的内情。
超超玄著: 超超:形容高超;玄:微妙;著:明显。言论、文辞高妙明切。
⑻ 十大名著成语
三顾茅庐
sā来ngùmáolú
[释义源] 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语出] 元·马致远《荐福碑》:“我信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辨形] 庐;不能写作“芦”。
[近义] 礼贤下士
[反义] 拒人千里 妄自尊大
[用法] 用作褒义。有时可用于讽刺某些人摆架子;一次两次请不来。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动宾式。
[例句]
①刘厂长~;终于把身怀绝技的老工人请回厂。
②新任厂长~;终于把他请出来当总工程师。
⑼ 形容名著多的成语
鸿篇巨著 [
hóng
piān
jù
zhù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hóng
piān
jù
zhù
]
指规模宏大的著作。
同“回鸿篇钜制②”。
出
处
〖出处〗答柯灵《香雪海·散文——文学的轻骑队》:“我们这时代是产生鸿篇巨著的时代,是产生诗的时代,也是产生绚烂多采、争妍斗胜的散文的时代。”
⑽ 形容古典名著的成语
历久弥新
unfading
网络解释
历久弥新:弥,更加(同欲盖弥彰的弥)。新视不同语境而有不专同的具体含义,如与属旧相对、与老相对、新鲜等。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拼音:lì jiǔ mí xīn意思:经过了很久的时间更新了 弥:更加 (同 欲盖弥彰的弥) 查看网络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一般为著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的高等学府。书院的名称始于唐代,丽正书院建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 (723),最初是官方修书校书和藏书的场所,书院主管人员的职责是“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而备顾问应对”,兼作皇帝的侍读,“以质史籍疑义”。此外,唐代有些私人读书讲学之所,也称为书院。
书院盛于宋初。唐末五代时期,由于连年战乱,官学废弛,教育事业多赖私人讲学维持,宋初的统治者仍在忙于军事征讨,无暇顾及兴学设教,于是私人讲学的书院遂得以进一步发展,形成影响极大、特点突出的教育组织。宋吕祖谦在《白鹿洞书院记》中说:“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镝之厄,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生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人。嵩阳、岳麓、睢阳及是洞为尤著,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宋初最著名的书院,除公认的白鹿洞、岳麓、睢阳、嵩阳之外,还有茅山、石鼓等。这些书院一般是由私人隐居读书发展为置田建屋,聚书收徒,从事讲学活动;设置地点多在山林僻静处,后世认为这是受了佛教禅林精舍的影响。
了解和掌握古籍分册是采用什么方法作为顺序号,对一个藏书者来说尤为重要。眼下,古籍书日渐稀少。够求着偶尔遇到,也多是残缺不全者。个别书商为了牟利,常常是以残充全向外兜售。比方说,一部古书明明是一套四册,可这里出卖的却是三本。向书商询问是不是足本,他会毫不含糊的回答是足本,本来就是足本。其实,书衣上分别写着“元”、“亨”、“利”三个字。由于你不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很可能_书商的深信不疑。倘若你知道古籍分册的顺序有“元、亨、利、贞”之说,便会马上做出判断:此书残本无疑。书商即使再巧舌如簧,你也不会上他的当。从这个意义上说,痴迷于古籍收藏的人,确实有必要掌握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一般地说,篇幅较长的书都需要分成若干册来装订,各册在书根处都写有顺序号。古籍分册的顺序大致包括三类:一是采用文字作为各册的顺序号,而是采用数字作为各册的分册号,三是记号计数。具体分述如下:
1.文字顺序号
一册本在书根处注明一个“全”字,或不做任何标记
二册本用“上下”、“内外”、“前后”等排序。
三册本用“上中下”等排序。
四册本用“甲乙丙丁”、“春夏秋冬”、“元亨利贞”、“寒来暑往”、“江上千古”等排序。
五本用“金木水火土”、“甲乙丙丁戊”、“宫商角微羽”、“仁义礼智信”等排序。
六册本用“礼乐射御书数”、“山水鱼花酒鸟”、“长富贵乐未央”等排序。
七册本用“王侯将相有种乎”、“九重春色醉仙桃”等排序。
八册本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天干)、“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音)、“乾坤震巽炊离亘兑”(八卦)、“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等排序。“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是一个典故。传说东汉汉安二年(公元前143年)5月5日,会稽上虞(今绍兴)人曹氏溺水死于江中。他有一个刚满14岁名叫曹娥的女儿,听说后,沿江呼叫,悲痛不已,17天后投江而死。当地人为了表彰他的孝道,在江边特树“曹娥碑”,碑文由13岁才子邯郸淳书写,深受人们称赞(见《后汉书曹娥传》)。后来蔡邕慕名全来观看碑文,赞叹之余,在背的背面写下“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大字,为四字谜语。“黄娟”指带颜色的丝织品,即'绝'字;“幼妇”指少女,即“妙”字;外孙指女儿的孩子,即“好”字。“齑臼”指盛放菜碟的器皿,即“辞”字(异体字为“受辛”),合起来就是“绝妙好辞”四个字,称赞碑文写得好。
十册本用“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排列,也有用“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等排序。
十二册本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等排列。
册数多者往往用字数相等的名词佳句,或二十八宿、千字文等排列。如明万历刻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用“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排序。据说佛经多用千字文排列,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等排序。
2.数字顺序号
第一类为首尾呼应计数。以此来作为各册的顺序号。这种方法在第一册的书根处写明“反”几册字样,在最后一册的书根处写'明到若干册为'“止”的字样,也就是告诉读者本册是这部共五册的第一册。而这部书的其余三册只需在书根处注明“二三四”字样就可以。因为第五册是这书的最后一册,所以在书根处注明“五止”的字样,表示这部书到底五册就已经是足本了。
第二类为一般数字计数,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数字排列方法,即按册数标明“一、二、三、四、五”就可以了,因为书根处较小,通常将“20、30、100”等册,写成“廿”、“卅”、“百”等。
3.记号计数
严格的说,这不能算是一种计数方法。但他又是一种流行于民间的古籍排列方法。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巴栓前后顺序排列好,上下戳齐,在书脊错乱后,只需排列时按斜直线、斜痕对齐,各册自然依顺序连贯排序。这种划痕方法往往出现在书商欲卖出的古书上,而自己所珍藏的古籍善本是谁也舍不得采用这种方法排序的。虽然划痕很轻,不特意也许看不出来,但自己所珍藏的图书一般是下不了这个手的。
本文2023-08-06 13:11:3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1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