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黄芩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刺黄芩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拼音名 3 刺黄芩的别名 4 来源 5 原形态 6 生境分布 7 性味 8 功能主治 9 刺黄芩的用法用量 10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刺黄芩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刺黄芩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刺黄芩 1 拼音

cì huáng qín

2 拼音名

Cì Huánɡ Qín

3 刺黄芩的别名

十大功劳、老鼠刺、刺黄连。

4 来源

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大叶刺黄柏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honiafargesiiTakeda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收,洗净,晒干。

5 原形态

大叶刺黄柏 常绿灌木,高152m。茎直立,粗壮。羽状复叶,通常有小叶915,或更多;小叶片革质,卵形或长圆形,长约7cm,宽约45cm,先端渐尖,边缘反卷,有27个大刺状锯齿,无小叶柄。总状花序丛生于茎顶,近于直立;花**,微下垂;花梗细短。浆果卵圆形,先端柱头宿存,熟时暗蓝色,外有白粉。

6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路旁或丛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贵州。

7 性味

苦;寒

8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解毒。主肺痨咳嗽咯血;黄疸;湿热腹泻;痢疾;目赤肿痛;湿疹

9 刺黄芩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患处。

10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刺黄芩的方剂 黄芩清肺饮

qínqīngfèiyǐn《美容护肤中医八法》:黄芩清肺饮:处方:黄芩9克,当归6克,红花6克,川芎

黄芩汤

头痛目眩,眼系常急,夜卧涩痛,泪出难开,时时如针刺,渐生障翳,遮满相牵。用法用量:泻心汤(《秘传眼

黄芩散

黄芩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栀子仁半两,刺蓟1两,蒲黄半两。主治:热病,鼻衄不止。用法用量

加减大青龙汤

钱,煅石膏4钱,淡豆豉4钱,葛根6钱,皂刺3钱,黄芩4钱,木通3钱,甘草2钱。功能主治:外感寒邪,或

流气饮

防风(去苗)、山栀(去皮)、白蒺藜(炒去刺)、黄芩(去芦)、甘草(炙)、玄参(去芦)、蔓荆子(去白

更多用到中药刺黄芩的方剂

用到中药刺黄芩的中成药 三九胃泰胶囊

aonang处方:三叉苦、九里香、两面针、木香、黄芩、茯苓、地黄、白芍制法:以上八味,加水煎煮二次,

蒲地蓝消炎片

ian标准编号:WS3B064991处方:黄芩450g蒲公英1200g苦地丁300g板蓝根45

复方珍珠暗疮片

angPian处方:山银花28g、蒲公英28g、黄芩106g、黄柏28g、猪胆粉065g、地黄84

清肺化痰丸

维(甘草)。花粉粒球形,直径约至32μm,外壁有刺,较尖(款冬花)。(2)取本品水蜜丸10g,研细

三九胃泰颗粒

itaiKeli处方:三叉苦、九里香两面针、木香黄芩、茯苓地黄、白芍制法:以上八味,加水煎煮二次,煎

更多用到中药刺黄芩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刺黄芩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目]外障

苗)防风(去苗)山栀子(去皮)白蒺藜(炒,去刺)黄芩(去芦)蔓荆子荆芥(去梗)木贼(去根节)甘草(炙

《一得集》:[卷下医案]孙太太香港脚入腹治验

洗。次晚果不厥而热痛仍然。乃用槟榔、蚕沙、海桐皮、木瓜、片子姜黄、黄芩、滑石、薏仁等而愈。《一得集》

《外科正宗》:[卷之四杂疮毒门]肺风粉刺酒鼻第八十一

粉刺、鼻,初起红色,久则肉匏发肿者。枇杷叶(去毛刺,八两)黄芩(酒炒,四两)甘草(一两)天花粉(四

《惠直堂经验方》:[卷三疳疮门]杨梅疮煎方(七剂除根)

防风皂角刺天冬黄芩栝蒌金银花当归熟地木瓜木通米仁紫花地丁水三碗。煎二碗。作二次服。四剂后去木瓜木通藓

《外科正宗》:[卷之四杂疮毒门]重舌第一百十二

能用,对宝宝眼睛好,但是做之前要注意消毒。功能: 清热解毒、益脑名目,对流鼻血的人群绝对有效。① 蚕沙别名:蚕砂、原蚕沙、原蚕屎、晚蚕沙、马鸣肝、晚蚕矢、二蚕沙、蚕粪、蚕屎等。 ② 据有关古籍记载,蚕沙有祛风降湿、疗瘙痒、去火、降压、明目、聪耳等功效。对眼疾、心慌、神经衰弱、失眠、偏头痛、高血压、肝火旺、关节炎等症有辅助疗效;本草纲目记载: 蚕沙具有和胃化浊、祛风除湿、凉爽止汗、治头眩、目赤、迎风流泪、湿疹骚痒、外感头痛诸症之功效; ③ 蚕沙可作为中药直接服用,其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脾,胃。中药应用: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肢体不遂,湿痹拘挛,湿疹瘙痒;化湿和胃:用于暑湿伤中之吐泻转筋;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虎骨散处方虎胫骨(酥炙二两)。天麻、木香、羌活、川芎、黄蓍、蒺藜(炒去刺)、青皮(炒去白)、大腹皮、桂心、槟榔、沉香、白茯苓(去皮)、核桃仁(去皮尖炒)、山芋、葛根、海桐皮、五味子、败龟板(醋浸炙)、白藓皮,各一两。甘草(炙半两)、肉苁蓉(酒浸焙一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半)。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风,腰脚疼痛,下注脚膝,行步不得;或肿痒,或在两膝肿疼痛,久疗不瘥,渐致足胫细小少力。用法用量每服二钱匕,空心临卧温酒或盐汤调下。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虎骨散处方苍耳子(微炒)、骨碎补、自然铜(酒淬细研)、麒麟竭(细研)、白附子(炮)、赤芍药,各三两。当归(去苗)、肉桂(去粗皮)、白芷、没药、防风(去苗),各三分。牛膝(去苗酒浸一宿)、五加皮、天麻(去芦)、槟榔、羌活(去芦),各一两。虎胫骨(酥炙)、败龟(酥炙),各二两。炮制上件捣罗为末,入研药匀。功能主治治风毒邪气,乘虚攻注皮肤骨髓之间,与血气相搏,往来交击,痛无常处,游走不定,昼静夜甚,少得眠睡,筋脉拘急,不能屈伸。一名乳香趋痛散。用法用量每服一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卷十:虎骨散处方虎骨(涂酥炙黄)2两,败龟(涂酥炎黄)2两,生干地黄(焙)2两,何首乌(去黑皮)1两1分,芍药1两1分,蚕沙(醋炒)1两1分,羌活(去芦头)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延胡索1两,当归(锉,焙)1两半,芎1两半,牛膝(酒浸,切焙)1两半,白芷1两半,秦艽(去苗土)1两半,威灵仙(去土)1两半,槟榔(锉)1两半,皂荚子(炒)2两。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风,身体疼痛。或手足(疒帬)痹。腰股沉重,牵曳不随。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空心温酒调下,1日3次。如不饮酒,用童便1盏半,薄荷1握,

详见百科词条:虎骨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4:02:13 共624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