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水肿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小儿水肿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辨证分型 41 小儿水肿·常证 42 小儿水肿·变证 43 小儿水肿·风水相搏证 44 小儿水肿·湿热内侵证 45 小儿水肿·脾虚湿困证 46 小儿水肿·脾肾阳虚证 47 小儿水肿·肺脾气虚证 48 小儿水肿·水气凌心证 49 小儿水肿·水毒内闭证 410 小儿水肿·邪陷心肝证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小儿水肿的穴位 2 治疗小儿水肿的方剂 3 治疗小儿水肿的中成药 4 小儿水肿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小儿水肿 1 拼音

xiǎo ér shuǐ zhǒng

2 英文参考

infantile edem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小儿水肿(infantile edema[1])是指发生于小儿的以水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

4 辨证分型 41 小儿水肿·常证

小儿水肿·常证(regular cases of infantile edema[1])是指以水肿,尿少,精神食欲尚可为常见症的小儿水肿[2]。

42 小儿水肿·变证

小儿水肿·变证(deteriorated case of infantile edema[1])是指以水肿兼有尿少,腹大胸满,咳喘,心悸,或尿闭,恶心呕吐,口中气秽,便溏,衄血等为主要表现的病情严重的小儿水肿[2]。

43 小儿水肿·风水相搏证

小儿水肿·风水相搏证(infantile edema with syndrome of intermingling of wind and water[1])是指风邪袭肺,宣降失常,水湿泛溢肌肤,以水肿先从眼睑开始,继而四肢,甚则全身浮肿,起病迅速,颜面为甚,皮肤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尿少或有尿血,伴发热恶风,咳嗽,咽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为常见症的小儿水肿证候[2]。

44 小儿水肿·湿热内侵证

小儿水肿·湿热内侵证(infantile edema with syndrome of internal invasion of dampheat[2])是指湿热侵*,流注三焦,水道通调失职,以面目浮肿,尿黄赤,或有血尿,或伴发热,皮肤有脓疮,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为常见症的小儿水肿证候[2]。

45 小儿水肿·脾虚湿困证

小儿水肿·脾虚湿困证(infantile edema with syndrome of damp retention due to spleen deficiency[1])是指脾虚不运,水湿内停,以肢体浮肿,按之凹陷难起,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肢冷,纳呆,便溏,小便短少,苔白滑,脉沉缓为常见症的小儿水肿证候[2]。

46 小儿水肿·脾肾阳虚证

小儿水肿·脾肾阳虚证(infantile edema with syndrome of yang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1])是指脾肾阳虚,水湿不得温化,以全身浮肿,按之深陷难起,尿少或夜尿频多,面色苍白或晦暗,神疲倦怠,畏寒肢冷,便溏或五更泄泻,舌淡胖,苔白,脉沉迟无力为常见症的小儿水肿证候[2]。

47 小儿水肿·肺脾气虚证

小儿水肿·肺脾气虚证(infantile edema with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of lung and spleen[1])是指肺脾气虚,水湿敷布运化失常,以面肢浮肿,淡白无华,神疲乏力,动则自汗,易于感冒、咳嗽,伴有痰声,纳呆,便溏,尿清,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为常见症的小儿水肿证候[2]。

48 小儿水肿·水气凌心证

小儿水肿·水气凌心证(infantile edema with syndrome of water qi invading heart[1])是指水气上逆,射肺凌心,以肢体浮肿,尿少或尿闭,咳嗽气急,心悸胸闷,喘息不得平卧,烦躁,夜间尤甚,口唇青紫,指甲发绀,苔白或白腻,脉细数无力为常见症的小儿水肿证候[2]。

49 小儿水肿·水毒内闭证

小儿水肿·水毒内闭证(infantile edema with syndrome of internal blockade of waterpoison[1])是指水毒浊邪壅塞三焦,气机升降失常,以全身浮肿,尿少或尿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口中气秽,腹胀便溏,甚或神昏,苔腻,脉弦为常见症的小儿水肿证候[2]。

410 小儿水肿·邪陷心肝证

小儿水肿·邪陷心肝证(infantile edema with syndrome of pathogen invading heart and liver[1])是指湿邪热毒内陷厥阴,耗损肝阴,扰乱心神,以头痛,眩晕,视物模糊,烦躁,甚则抽搐、昏迷,舌红,苔黄糙,脉弦为常见症的小儿水肿证候[2]。

5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治疗悬水的方剂 2 悬水相关药物 3 古籍中的悬水 悬水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xuán shuǐ

2 注解

悬水 病名。即玄水。十水之一。《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悬水者,先从面肿至足,其根在胆。”参见玄水、十水条。

治疗悬水的方剂 神助丸

翘(主黑水,从外肾肿起,根在肾)、芫花(醋炒。主玄水,从面肿起,根在外肾)、泽泻(主风水,从四肢肿起

十水丸

根在肺;连翘主黑水,先从足肤肿,其根在肾;芫花主玄水,先从面肿至足,其根在胆;泽漆主风水,先从四肢起

更多治疗悬水的方剂

悬水相关药物 萘普生口服混悬液

3分子量:23026性状本品为细微颗粒的混悬水溶液,振摇后成均匀的白色混悬液,味酸甜。药理毒

阿奇霉素混悬剂

2分子量:74900性状本品为细微颗粒的混悬水溶液,静置后细微颗粒沉淀,振摇后成均匀的白色混悬

更多悬水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悬水 《外台秘要》:[卷第二十]十水方三首

根在肾。(连翘主之)第六之水,先从面肿至足,名曰玄水,其根在胆。(芫花主之)第七之水,先从四肢起,腹

《普济方》:[卷一百十六诸风门]诸风杂治

效。(出本草)菖蒲薄切。令日干三斤。以绢袋盛之。玄水一斛清者。(玄水者酒也)悬此菖蒲密封闭一百日。出

《华佗神方》:[卷一]一○四二·论水肿生死脉证

水,二曰赤水,三曰黄水,四曰白水,五曰黑水,六曰玄水,七曰风水,八曰石水,九曰暴水,十曰气水。青水者

《诸病源候论》:[卷之二十一水肿病诸候(凡二十二论)]四、十水候

十水者,青水、赤水、黄水、白水、黑水、悬水、风水、石水、暴水、气水也。青水者,先从面目,肿遍一身,其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三十一水肿门]病机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这句话出自《素问·灵兰秘典论》。

三焦是中医藏象中六腑之一,有名有形,而非后世《温病条辨》中的“部位之三焦”。它的形态如同解剖学中的网膜、脂膜,附着在其他脏腑之外,是人体脏腑组织器官之间联系的通路。

三焦的具体功能是主持全身气机和气化,疏通水道、运行水液。正确地认识三焦的实质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中医的藏象学说及整体观,使中医理论体系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黄帝内经》通过古代的解剖学知识建立了中医藏象学说,因此要想得知三焦的形态,还应回归到《内经》中寻找。《素问·六节脏象论》云:“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三焦既为“器”就是有形之体,是营养化生之处,糟粕传导之道。

三焦的功能:

三焦为人体之内气化的场所,又是原气升降出入、通达脏腑的通道。三焦功能正常,则气机通利,脏腑功能正常;三焦功能失常,气道壅塞,则气滞腹胀。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留即为胀”。

气化不利,则水液运行受阻,浊液外泄障碍,而见小便不利、肌肤水肿、小腹胀满之症。《伤寒论》30条曰:“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指出运用小柴胡汤后,三焦气机通畅,表里上下、内外通达,水液输布通畅。

具有疏肝理气的中药如柴胡、香附、木香等归三焦经,常在水液运行受阻、代谢失常的病证中加以运用,其理论依据就是全身的水液必须以三焦为通道,以气化为动力,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

在古籍中,"本虚标实"是一个重要的中医概念。其中,"本"指的是引起疾病的部位或原因,而"标"则指的是疾病的症状或产物。例如,在咳嗽有痰的情况下,痰是咳嗽的症状,是"标";而咳嗽的原因,如发炎,则是"本"。

中医认为,"本虚"是指脏气内虚,功能失调,而"标实"则是指感受外邪、七情内伤、劳累过度、饮食不节等原因导致的气血不畅、寒凝气滞、血瘀、痰浊等致病因素。治疗疾病时,既需要消除标实的症状,也需要治疗本虚的病因。

这个概念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对汉字文化圈国家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结交为经穴别名,指关元穴。《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

关元为经穴名(Guānyuán CV4,RN4)。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篇。别名下纪(《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三结交(《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次门(《针灸甲乙经》),大中极(《针灸资生经》),丹田(《针灸资生经》),关原(《灸法图残卷》),大海(《难经集注·六十六难》杨注),溺水(《难经集注·六十六难》杨注),产门(《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血海(《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子宫(《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属任脉。关元是小肠的募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任脉的交会穴。关即关藏,元即元气,此穴在脐下3寸,为关藏人身元气之处,故名关元。关元穴主要用于泌尿、生殖及肠胃疾患:如脐腹绞痛,癓瘕臌胀,小腹胀满,少腹疼痛,小便赤涩,遗尿,癃闭,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腹痛泄泻,痢疾脱肛,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疝气,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痢疾,黎明泻,便血,肠风,脱肛,五淋,尿频,小便不利,小便涩痛,痛经,闭经,白浊,虚劳冷惫,发背,疔疮,瘰疬,眩晕,头痛,黄疸,消渴,心悸,肾虚气喘,淋浊,尿血,经闭,霍乱吐泻,黄白带下,中风脱症,下消,现代又用关元穴治疗休克,细菌性痢疾,胃肠炎,尿路感染,肾炎,盆腔炎,睾丸炎,神经衰弱,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晕厥,休克,尿道炎,肠炎,肠粘连,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详见百科词条:三结交 [ 最后修订于2017/2/18 20:05:44 共480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臌胀 (tympanites)为病名。即鼓胀。见《黄帝内经灵枢·水胀》。是指由水、气、瘀血、寄生虫等所致,以腹部膨胀如鼓,腹皮青筋显露,肤色苍黄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又称单腹胀(《景岳全书·杂证谟》)、蜘蛛胀(《类证治裁》)、蜘蛛蛊(《医学入门》卷五)、血鼓(《石室秘录·内伤门》)、蛊胀(《古今医鉴·胀满》)、气胀(《医碥》卷三)。鼓胀是以腹部膨胀如鼓而命名。《黄帝内经灵枢·水胀》篇载:“鼓胀何如?歧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鼓胀由情志郁结,饮食不节,嗜酒过度,或虫积日久,肝脾受损,日久伤肾,终致气滞血瘀,水湿不行所致。亦有由症瘕、积块发展而成。治宜健脾渗湿、化瘀通络、理气逐水、益肾养肝等法。

西医的的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血吸虫病、营养不良及腹腔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后期,多属鼓胀范畴,可参考鼓胀治疗。

腹皮绷急如鼓,中满膨胀疾患的统称

鼓胀为病证名。为腹皮绷急如鼓,中满膨胀疾患的统称。亦称臌胀、单腹胀、蜘蛛胀。后世文献,鼓、臌相通,鼓胀亦作臌胀。《医林绳墨》卷五:“臌胀者,如鼓之形,外坚中空,击之有声,按之有形,皮肉之急胀,脾肺之大病也。”鼓胀亦泛称蛊胀。《风劳臌膈四大证治·水肿臌胀》:“许学士云,脐腹四肢悉肿者为水,但腹胀四肢不甚肿为蛊……腹皮胀急而光,内空空然如鼓,是矣。俗知谓之蛊胀。”

气胀

鼓胀指气胀。《医碥》卷三:“气胀又名鼓胀,此其外虽坚满,中空无物,有似鼓也。”

单腹胀

鼓胀指单腹胀。指四肢不肿而腹大如鼓的病证。又名蜘蛛蛊(《医学入门》卷五)、蜘蛛胀(《类证治裁》)、血鼓(《石室秘录·内伤门》)、蛊胀(《古今医鉴·胀满》)。

《景岳全书·杂证谟》:“单腹胀者,名为鼓胀,以外虽坚满而中空无物,其象如鼓,故名鼓胀。又或以血气结聚,不可解散,其毒如蛊,亦名蛊胀。且肢体无恙,胀惟在腹,故又名单腹胀。此实脾胃病也。”

详见百科词条:臌胀 [ 最后修订于2018/8/29 11:41:24 共1286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