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干麻黄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射干麻黄汤的用法用量 5 备注 6 摘录 7 《金匮》卷上 71 方名 72 射干麻黄汤的别名 73 组成 74 主治 75 射干麻黄汤的用法用量 76 射干麻黄汤的临床应用 77 各家论述 78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射干麻黄汤 1 拼音
shè gàn má huáng tāng
2 处方射干9克 麻黄12克 生姜12克 细辛紫菀 款冬花各9克 五味子3克 大枣7枚 半夏9克
3 功能主治宣肺散寒,化饮止咳。治外感风寒,痰饮上逆,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
4 射干麻黄汤的用法用量上九味,以水12升,先煎麻黄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5 备注方中麻黄宣肺散寒,射干开结消痰,并为君药,生姜散寒行水,半夏降逆化饮,共为臣药,紫菀、款冬花温润除痰,下气止咳,五味子收敛耗散之肺气,均为佐药;大枣益脾养胃,为使药。诸药相配,共奏宣肺散寒,化饮止咳之功。
6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上
7 《金匮》卷上 71 方名
射干麻黄汤
72 射干麻黄汤的别名紫菀散、麻黄射干汤
73 组成射干13枚(一法3两),麻黄4两,生姜4两,细辛3两,紫菀3两,款冬花3两,五味子半升,大枣7枚,半夏(大者,洗)8枚(一法半斤)。
74 主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
75 射干麻黄汤的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先煎麻黄2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升,分温3服。
76 射干麻黄汤的临床应用①哮症《浙江中医杂志》(1980;3:123):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哮症12例,均属寒饮为患。治疗后,5例3年随访未见复发;3例2年随访也得到控制;另4例治后复诊1次,复发轻微,续服原方3剂而愈。②小儿外感咳嗽《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2;2:53):用射干麻黄汤治疗小儿外感咳嗽71例,均获痊愈,其中服药23剂者50例,34剂者14例,56剂者7例。典型病例:刘某,男,3岁半。发烧2天,无汗,流清涕,咳嗽气紧,喉中痰鸣,有时咳吐清痰,口不干,舌微红,苔白薄,脉浮紧。处方:麻黄6g,射干、紫菀、冬花各9g,法夏5g,细辛1g,五味子、甘草各3g,生姜1片,大枣1枚,石膏20g。2剂后复诊:母述于回家当天,共服药6次,半夜汗出,烧退,次日咳嗽气紧明显减轻,喉中痰鸣较发时少大半,其舌质稍红,苔微黄。上方去生姜、大枣,加鱼腥草30g。后随访痊愈。
77 各家论述①《千金方衍义》:上气而作水鸡声,乃是痰碍其气,气触其痰,风寒入肺之一验。故于小青龙方中,除桂心之热,芍药之收,甘草之缓,而加射干、紫菀、款冬、大枣。专以麻黄、细辛发表,射干、五味下气,款冬、紫菀润燥,半夏、生姜开痰,四法萃于一方,分解其邪,大枣运行脾津以和药性也。②《金匮要略心典》:射干、紫菀、款冬降逆气;麻黄、细辛、生姜发邪气;半夏消饮气。而以大枣安中,五味敛肺,恐劫散之药并伤及其正气也。
78 附注紫菀散(《普济方》卷三八七)、麻黄射干汤(《不居集》上集卷十五)。本方改为丸剂,名“射干麻黄丸”(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昌方)。
古籍中的射干麻黄汤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二]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五合,去滓,分温再服。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注咳逆上气,谓咳则气上冲逆也。上条
《高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耶。方药云乎哉。十二条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射干麻黄汤方射干(三两)麻黄(四两)半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九章·伤寒夹证]第六节·夹哮伤寒数者。风寒夹热哮痰火也。治冷哮痰喘。先用射干麻黄汤。以发表散寒为主。送下冷哮丸(麻黄、川乌、细
《金匮要略方论》:[卷上]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去滓,分温再服。6.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射干麻黄汤方射干(十三枚,一法三两)麻
《金匮要略浅注》:[卷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射干散处方射干30克赤芍药30克川升麻60克杏仁4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牛蒡子30克枫香30克葛根60克(锉)麻黄30克(去根、节)甘草60克(炙微赤,锉)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功能主治疏风宣肺,凉血解毒。治风毒上攻,咽喉肿痛,水浆不下。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奇效良方》卷六十一:射干散处方射干天竺黄(研)马牙消(研)各30克犀角屑玄参川升麻白矾白药黄药炙甘草各15克制法上为细末,研匀,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小弹子大。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宣肺利咽。治热毒上攻,悬痈肿痛,咽喉不利,胸中烦热。用法用量不拘时,以绵裹1丸,含化咽津。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一《圣惠》卷七十八方名射干散组成射干半两,川升麻3分,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2分(汤浸,去白瓤,焙)。主治产后伤寒,经数日后,胸中妨闷,喉咽噎塞,不能饮食。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粗散。《圣惠》卷八十三方名射干散组成射干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紫菀(洗去苗土)半两,桂心半两,半夏半分(汤洗7遍,去滑),甘草1分(炙微赤,锉)。主治小儿咳嗽,心胸痰壅,攻咽喉作呀呷声。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生姜少许,煎至5分,去滓,入蜜半茶匙,搅令匀,温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粗散。《圣惠》卷八十九方名射干散组成射干1分,川升麻1分,百合1分,木通(锉)1分,桔梗(去芦头)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马牙消半两。主治小儿脾肺壅热,咽喉肿痛痹。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粗散。《圣惠》卷六十四方名射干散别名射干饮组成射干2两,商陆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以上3味捣罗为末),赤小豆3合,麻子2
详见百科词条:射干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6:39:52 共352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荆芥汤处方荆芥穗半两,桔梗二两,甘草(炙)一两。炮制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或如有物哽。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温服。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普济方》卷三○一:荆芥汤处方荆芥、黄柏。功能主治玉茎上生疮。用法用量先用上药煎汤,洗患处;后用黄白真蚌粉、荆芥、青黛为末,干掺疮上。摘录《普济方》卷三○一《医方类聚》卷一八三引《修月鲁般经》:荆芥汤处方荆芥、好茶。功能主治痔疮。用法用量上为散。水煎,洗痔。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八三引《修月鲁般经》《直指》卷二十一:荆芥汤处方荆芥、脑荷、升麻、细辛各等分。功能主治风热齿痛。用法用量上为末。每服2钱,以沸汤点,漱口含咽,并擦牙。摘录《直指》卷二十一《圣济总录》卷一六二:荆芥汤处方荆芥穗1两,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干姜(炮)1两,五味子1两,石膏1两,甘草(炙)1两,人参1两,芍药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产后伤寒,头目昏痛,咳嗽痰壅,肢节疼痛。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魏氏家藏方》卷七引《李防御五痔方》:荆芥汤处方荆芥不拘多少(生锉)。制法上为粗末,用水23碗,入瓶内。功能主治痔疮。用法用量先用枯药涂,再常常水煎,洗患处。如用了,依旧入瓶内用火煨之,可用35次。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引《李防御五痔方》《三因》卷十六:荆芥汤别名甘桔汤、三神汤、荆芥散处方荆芥穗半两,桔梗2两,甘草1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风热壅肺,咽喉肿痛,语声不出,喉中如有物哽,咽之则痛甚。用法用量甘桔汤(《易简方》)、三神汤(《医方类聚》卷七十四引《济生》)、荆芥散(《医方类聚》卷七十四引《澹寮方》。摘录《三因》卷十六《症因脉治》卷三:荆芥汤处方荆芥、防风、薄荷、地肤子。功能主治辛凉散表。主
详见百科词条:荆芥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6:07:08 共342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金匮要略》卷上: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金匮》卷上 31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的别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主治 35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的用法用量 36 制备方法 37 用药禁忌 38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的临床应用 39 各家论述 310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1 拼音
má huáng xìng rén yì yǐ gān cǎo tāng
2 《金匮要略》卷上: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21 处方
麻黄(去节)7克(汤泡)甘草14克(炙)薏苡仁7克 杏仁3克(去皮、尖,炒)
22 制法上药锉碎。
23 功能主治解表祛湿。治风湿在表,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
24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煮至180毫升,去滓韫服。有微汗,避风。
25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3 《金匮》卷上 31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的别名
薏苡麻黄汤、杏仁薏苡汤、薏苡仁汤、麻黄杏仁薏苡仁汤、麻黄杏仁甘草薏苡汤、麻杏薏苡甘草汤、麻黄杏子薏苡甘草汤、麻杏苡甘汤
32 组成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1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10个(去皮尖,炒)。
33 功效发汗解表,祛风利湿。
34 主治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风湿,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风湿性荨麻疹,症见日晡所加剧者。
35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的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36 制备方法上锉,如麻豆大。
37 用药禁忌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38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的临床应用1多发性疣:唐某某,男,战士。双手背、前臂有百数个赘生物,诊为多发性疣。曾用维生素B12加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治疗无效,改用上方,服9剂后,赘生物开始剥落而愈。
2风湿性感冒:李某,男,36岁,工人,1975年因汗出风吹,以致汗郁皮下成湿,湿郁化热,今发热已十余日不解,每日下午热势增重,全身痛重。伴有咽痛而红肿,咳嗽痰白而粘稠,无汗,自用辛凉解表药,更增恶寒,舌苔白腻,脉濡缓略浮,遂议为风湿性感冒病,因风湿郁闭,湿阻气机,气机不畅而出现各症,劝其试服麻杏薏甘汤。麻黄、杏仁各10g,薏苡仁30g,甘草7g,更加秦艽10g,波蔻7g,仅服一剂,果然热退身安;咽已不痛,咳嗽亦舒,劝其更服二剂,以巩固疗效。
39 各家论述《古方新用》:方中麻黄散寒;薏苡除湿;杏仁利气,助麻黄之力;甘草补中,给薏苡以胜湿之权。
310 附注薏苡麻黄汤(《外台》卷十九引《古今录验》、杏仁薏苡汤(《伤寒总病论》卷三)、薏苡仁汤(《全生指迷方》卷二)、麻黄杏仁薏苡仁汤(《普济方》卷一一八)、麻黄杏仁甘草薏苡汤(《保命歌括》)、麻杏薏苡甘草汤(《证治宝鉴》卷十二)、麻黄杏子薏苡甘草汤(《医钞类编》卷三)、麻杏苡甘汤(《金匮要略释义》)。
古籍中的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一]痉湿病脉证并治第二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注病者,谓一身尽痛之病患也。湿家一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一湿病脉证第二]论一首、脉证十二条、方十一首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玉函。脉经。作日晡即剧。非。)〔鉴〕
《金匮要略心典》:[卷上]痉湿病脉证治第二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此亦散寒除湿之法。日晡所剧。不必泥定肺
《金匮要略浅注》:[卷一]痉湿病脉证第二者以此。而所以致寒湿。亦可类推矣。)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此又为风湿无汗者而出其方也。寒湿亦可用
《高注金匮要略》:湿病脉证第二本文2023-08-06 13:19:3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1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