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古文能力可以多看什么书?
我当年是翻 古汉语常用字词典 重点是要有例句的。
我推荐你看文心雕龙
其实最好的老师是课本!!你可以把所有学过的语文书上的古文拿出来看,重点是看注解,把注解彻底弄懂,把课文彻底弄懂,再做适量的习题,绝对没有问题了
这就 看你的想法咯你都不想学那还有什么用啊你说是吗
我觉得兴趣才是最重要的,要提高古文,先要有兴趣如果是应付考试的话,那就靠题海战术吧不过我觉得<<三国演义>>不错啊
我的古文,学的也不好,怎么办呢???
建议你看:(古文观止)。哪里有许多优秀文章,不仅可以提高你的古文阅读能力,更增加了你的文学修养 ,和你的知识。
先看三国 再看红楼 再看史记
其实用不着看课外的东东,能入选课本的都是经典文章,你如果能保重把课本上的所有文言文都能背下来,你的文言文绝对比任何人都强!当然想扩大知识面的话,《古文观止》的确不错。古人说,苏文熟,羊肉烂,《文选》烂,秀才半。还有就是楼上说的《史记》、《三国志》、《汉书》、《资治通鉴》、韩柳的散文等等,但是高中可能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噢!
没有捷径可走,就是博览群书我的心得就是多看,包括我国四大古典名著,因为故事情节多,能引人入胜,激起你的阅读热情,有了兴趣后,再阅读一些对考试有帮助的文章,如史记,资治通鉴,以及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我认为是看《古文观止》、《古代散文选注》、《唐诗》、《宋词》等比较好。
注意词类活用,如意动、使动、名作动、名作状、形容词作名、形容词作动等生活中多注意一点就会有不小的收获哦
为协约国三个尾巴!
其实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点是语感,有了语感看文章就比较容易读懂了,我觉得看古文观止比较不错,因为高考毕竟侧重古文言文,虽然看《三国演义》也不错,但是因为文字相对要比高考的文章简单一些,不如试试三国志吧,还可以顺便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会比较真实一点,呵呵~~如果想短时间提高文言能力的话,建议你看短小的文言文,做练习卷就可以了,不过不能仅限于把题做对,关键是要看懂文章,然后买本古汉语常用字典,把里面重要的实词虚词都挑出来,按不同的意思不同的词性整理出来,有时间就看看,对高考很有用,因为高考卷里至少有2道题是考这个的~~
看四大名著,效果挺好我读高中那会儿看《水浒传》和《西游记》后,感觉提高挺快的
我认识一个人,她很爱看史书,她的古文能力很好的,你不防试试看
你读高中没有许多时间去看那么多书还是去看<古文观止>上面的古文对你的水平提高很有帮助
其实最好的老师是课本!!
通过做文言文练习卷子最好,老师讲的好好听,注意常用词。如果你现在不是高三,还有充足的时间,可以看《三国演义》。
可以看<古文观止>,<昭明文选>,<史记>,<唐诗>,<宋词>之类的
看吕氏春秋吧,用有译文的,可以学古文,又可以学经商啊
《古文观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花时间在古文上,总会有回报的。
我觉得多背也不错
你现在的情况和我刚上高中是的情况一样,当时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半,后来我的语文老师告诉我一个办法,那就是在课文里选几篇课文,把它逐字学透,不要求多但得透,你试试把,我就是这么学的,现在还不错!
把书上的掌握就行了
我想看史书比较好,《三国演义》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比较合适,因为它里面有一些比较好的语言表达技巧,而且它又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古文与现代文对照的历史故事书
古代汉语,古文观止,中国古代诗词名篇
多读三国
培育兴趣,多的练习,
抓住课本中所学过的内容就OK了!
多看一些古文和历史就行了
<<三国演义>>不错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现阶段,背几篇古文还是好的,从简单的入手,<三字经>就不错~_~
拿一本练习册好好读,读的有感觉了,就差不多了
多看一些文言文方面的书
<古文观止>+<三国>
《古文观止》就是他了,熟读他;你的文言文就上了台阶!
我认为 如果是对付高考的话 最好的就是 <二使四史> 篇幅短小语言精练 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教少 在内容上 选问主要集中在南北朝至宋这段时间,主人公皆为正面人物 多为有声望的文臣武将 文章思想性强 选问围绕该人物 展开叙述,战时其生平简历及突出事迹 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及卓越超人的才能 得分就要靠 借助语境,可以较为准确的推知文章梗概反之 根据文章梗概可来猜测相关的疑难语句,提高得分率所以,关键是把握文章的整体理解史传故事的主要内容
看{论语}比较有用
其实古代文言文发展到现代这样子是有一个过渡过程的,白话文在两者之间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从白话文入手可能会去得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古代文言文其实并非要不可及,明清小说就是白话的很好的范文。 其次,了解文言文先得了解历史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一种文字形式的出现都与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要想真正掌握住文言文的内涵,必须要对作者那个时代的背景要有所了解。
以基本教材为主,辅之以课外读物,效果最佳!
读读论语不错的
多看看古文的文章
《古文观止》
1 提高文言文的水平,需要日积月累的沉淀,所以应该多看看古典的书籍!语言是个积累的过程,所以建议你备一本<<古汉语词典>>!2 <<三国志>>历史可考性较强,<<三国演义>>是个历史演绎小说,有些内容不具有历史真实性!
实际上 你只要买一本《古文观止》的学生版就可以了没天早上读 直到背下就可以你也可以将课本上的重要的古文背下
首先准备一本古汉语字典,每看完一篇多整理一些虚词,实词还有句式。至于看三国还是三国志,我推荐看白话小说易懂
强烈推荐《古文观止》我语文老师推荐的其实我自己觉得如果把课文的古文都弄懂了,就可以了我也是过来人嘛!!!!!
认认真真地去读《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是属于白话小说,而《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的作品,有些晦涩。
以我的观点不如看一下《说文解字》
我个人的经验读《史记》足够了,这部著作有很多优点是其他古文所没有的。最主要的是你可以从中学到古人做学问的态度,比如一致性、谨慎、谦虚、客观、等等,对你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你从别的著作中未必能领受到古文的精髓。好文章反映的是人性。
《三国演义》好
<三国志>是史料, <三国演义>是小说
建议你看:(古文观止)。
看看《史记》
建议你看:《古文观止》
为了高考?那你就把发的卷子上的古文认真的看,把老师讲的重要的,尤其是一词多意,古今有别的词记下来,那提做的多了自然就会了。如果想单独提高古文的话,你就应该多看古文的书了,什么书都看(不建议看三国),因为三国太长,也太简单,如果你是搞研究的话就另当别论了。建议你做完卷子看看卷子古文下面的出处,那是古文的出处,你可以选那上面的看,即少又符合要求。还有要多翻译古文,在翻译时,注意有些字词的翻译,像“走”,“北”,等一些容易和古今混用的词,适当的背背课文也会有好处的!
<三国志>是史料, <三国演义>是小说 建议多读古典小说,最好能背下其中的精妙绝伦的段落,时间长了语感培养起来,不但对文言阅读有帮助,对现代文而言更是不在话下,想语文不好都成问题
古文观止就可以了,我高考前就看这本出,结果高考的时候我的古文得了满分
如果是高中生想提高文言文阅读我介意读读《史记》因为在多年的高考的考卷中有不少是出自《史记》的,还有《资治通鉴》《汉书》,这些都不错的,文言文中的虚实词都繁杂难记,倒不如索性不去刻意记他,在不断的读书中这些都会不自觉的进入你的大脑,所以我不提倡死记硬背的学习文言文。关于《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作品,属于章回体小说,说得不恭敬些你可以把他当作武侠小说来读,而〈三国志〉是陈寿的作品,与〈史记〉〈资治通鉴〉等相同。
我觉得没有必要去看一些古书,因为现在的学生也根本没有太多时间去看去研究要想学好古文,有几点:1,课文必须掌握,重点字词,古今异意,定语前置,状语后置,通假建议每篇 课 文都进行总结,只有明白了句子的构造才能真正读懂2,必须多读,练习对古文的语感(这点很重要)3,古文中有好多一词多用的地方,比如:之,若,乎之类的,建议对这些常见的词进行总结,网上也应该能查到4,就是别烦它,要对它有兴趣才能学好啊!
《三国演义》比较好,既有意思,又能增长你的文言文水平。
简单地说,《三国志》是本历史书,《三国演义》是本根据历史写的小说。要想学好古文,看古人写的书故然不错,但对于古汉语知识底子薄的人来说,看得比较吃力。我建议你先看现代专家学者写的《古代汉语》,书里专门介绍汉语的字、词、句在古代的意义、用法和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而且《古代汉语》是用当代普通话写的,很好懂。
有很多啊,四大名著、聊斋、金瓶梅都可以啊,根据你自己的喜好呗
我是自学中文的,以前我也很怕古文,但我觉得你如果真要全面的提高古文阅读能力的话,最好去买一本自学的古代文学作品选,每天朗读几遍散文,里边的作品多数都是代表作,其它不用去记,平时就复习课本的语法就行了,这样久了就自然会提高,就不知有没有时间,我以前了是这样的,古文越读越有味道的,不妨试试古代汉语太专业,而且很多是用繁体字的,我建议不要去看,你没时间去研究,会越学越糊涂的<<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知识面太小,而且只能代某一古代的写作风格,而且都是小说,考的则多数是散文但做练习题也必不能少
如果楼主是个学生的话,建议:1、找有故事性的古文看,要求有现代注释但是没有翻译的,就是完全靠自己生吞活剥看故事玩。2、必须是出于好玩的看才能学的下去。所以背是没用的,刻意的记也没用。上学读书那么累,如果不是看故事玩,肯定坚持不下去的。3、《三国演义》还算是明代的白话文(不过要是《三国演义》这么好看的书也没看过,人生岂不太无趣,以后怎么打游戏啊!建议看看)对古文作用不大。看《三国志》,故事自己都知道,然后连猜带蒙也能看出来了。当然也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朝代的历史看。看看自己从故事里听来的人物和史书上记载的有多大差别。4、然后就是《古文观止》,当作文书看着玩。5、要学好就完全把作题的事丢到一边去,理也不理。很多管的严的学校老师不许看小说,就以学文言文之名看小说好了。用一个寒暑假看着玩,就练出来了。
不是说书是最好的老师吗?多看书是好的,我个人意见是看四大名著.
建议你看:(古文观止)。哪里有许多优秀文章,不仅可以提高你的古文阅读能力,更增加了你的文学修养 ,和你的知识。我是自学中文的,以前我也很怕古文,但我觉得你如果真要全面的提高古文阅读能力的话,最好去买一本自学的古代文学作品选,每天朗读几遍散文,里边的作品多数都是代表作,其它不用去记,平时就复习课本的语法就行了,这样久了就自然会提高,就不知有没有时间,我以前了是这样的,古文越读越有味道的,不妨试试古代汉语太专业,而且很多是用繁体字的,我建议不要去看,你没时间去研究,会越学越糊涂的<<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知识面太小,而且只能代某一古代的写作风格,而且都是小说,考的则多数是散文但做练习题也必不能少
《古文观止》内容非常全面,注释提点也很到位。 另外《红楼梦》也是不错的推荐。
专门学习古文的书。
多看点古籍就可以了
我觉得这里有二个问题,假如你是爱好文学,要提高自己的古文水平,我建议你读史记,古文观止,文心雕龙,还有王力老师的古代汉语。以及唐宋八大家的一些文章;假如你纯粹是为了考试,那你课本里的知识够了。ps: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是不同的,三国志是陈寿的,是史书,纯粹是文言文。而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是文学作品,半文半白。对学习古文也有点帮助。供你参考。
关键是你要学的这个古文是用来考试还是了解知识,如果是为了考试,我建议你去浏览一下, 如果你是想了解知识,我希望你可以看红楼梦,或者其他的一些知识书籍。
不必去刻意找其他书看,只要把语文课本上的那些文章读透就可以了。只要学会举一反三,不必非搞那种捧着古书摇头晃脑的形式。
古文观止,可能略觉得枯燥,可以看聊斋志异比较吸引人
三国志是史书 三国演义是根据史书改编的
朱元璋之所以把后代的名字弄得那么复杂,是希望他一手创立的大明帝国能代代相传,同时也显摆一下他的文采,让子孙后代永远牢记他的期望。
显示皇家与众不同,去除老朱家身上的土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听这名字,应该和“狗蛋”“狗剩”这些名字差不多。别以为取这样的名字,是为了辟邪,这可是大名。所以朱元璋当了皇帝,就想着在后代的名字上,下点功夫,不能再那么土!
朱元璋有26个儿子,也是高产啊!分别是朱标、朱樉、朱棡,朱棣,朱橚,朱桢,朱榑,朱梓,朱杞,朱檀,朱椿,朱柏,朱桂,朱柍,朱植,朱栴,朱权,朱楩,朱橞,朱松,朱模,朱楹,朱桱,朱栋,朱 木彝,朱楠,二十六子。
像老郭给徒弟取名一样,这是木字的。下面就是火字,炽、煦、燧等。
再就是土,然后水字,老祖宗限制了偏旁部首,再加上要考虑富贵,符合身份,字就有限了,所以就造了好多莫名其妙的字。
老朱真是作啊,难为这些子孙了。
希望大明江山永远传承
出身最底层,尝遍了世间艰辛,深知自己得来的江山多么不容易,更想着皇位在子孙后代中传下去,所以就在子孙后代的名字上做文章,他翻遍历史古籍,找了许多名人大儒,确定金木水火土,轮流取名字,所以后代的名义都有点怪,好多字都是生造,当然难认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朱元璋的想法很美好,明朝的皇帝在历史的正统王朝中奇葩是最多的,有迷恋促织的,有把皇帝当第二职业的,有喜欢熟女的,有20年、30年不上朝的,有木匠,好不容易有个正常,还把国家给作死了。
总 评
名字只是一个代号,这是朱元璋的一个美好憧憬。“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新陈代谢时代更替,谁也无法阻挡。富不过三代也好,只有重视后代培养,才能把握好未来,赢得希望!
经典古书排行榜
《春秋》《周易》《金刚经》《六祖·坛经》《开元占经》《黄帝内经》《山海经》 《史记》 《道德经》《资治通鉴》《三字经》《论语》《三言两拍》《法华经》《易筋经》
1、《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 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
荆川先生批点史记,绣像第六才子书,周易本义,昌黎先生集,第一才子三国志,第四才子平山冷燕,东医宝鉴,东垣十书,文中子中说,等等好多了 都是鄙人所见之非常好的古籍! 希望可以帮到您! 您要的岳氏族谱可以去孔夫子旧书网上找找看
古书籍大全
一、 儒学类 《周易》(上古伏羲) 《论语》(春秋孔子) 《孟子》(战国孟轲) 《大学》(西汉戴圣) 《中庸》(西汉戴圣) 《吕氏春秋》(秦吕不韦等
中国文化根深叶茂,古典书籍种类繁多,列举最经典的几类如下: (1)经史子集类: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
这个说不完吧介绍几个好的给你 《四书》《五经》 《诸子集成》 《诗经》 《左传》 《国语》 《晏子春秋》 《楚辞》 《春秋三传》 《吕氏春秋》 《官场现形记》 《二
中国最好的古书
《春秋》《周易》《金刚经》《六祖·坛经》《开元占经》《黄帝内经》《山海经》 《史记》 《道德经》《资治通鉴》《三字经》《论语》《三言两拍》《法华经》《易筋经》
按古籍影响 周易、论语、诗经、史记、资治通鉴、本草纲目、伤寒论、四库全书、六艺十三经、孙子兵法 以下是按古籍年代 唐咸通九年刻本《金刚经》唐成都府BIAN家刻本《陀罗尼经咒》宋杭州猫儿桥刻本《文选五臣注》宋刻本《昌黎先生集》,《河东先生集》宋黄善夫家塾刻本《史记集解索引正义》金刻本《刘知远诸宫调》元至正五年刻本《金史》元大德三年《稼轩长短句》按古籍类别:经学、子学、玄学、佛学、理学、 总之门类繁多,不可细数
中国古书:《三字经》、《黄帝内经》、《山海经》、《资治通鉴》、《道德经》、《奇门遁甲》、《孙子兵法》《易经》、《增广贤文》、《论语》、《史记》、《汉书
免费古籍网
古诗文网/古诗词网/国家图书馆网站
最大的散文网 wwwsbkk8古文学网 wwwguwenxue/圣言学堂 wwwfainfo/puton/indexasp诗词总汇 wwwsczh
迅雷 土豆 百度 谷歌
中国最有名的风水书籍
当属曲炜写的《风水宝鉴》,集古今风水绝学之大成之作,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之作,其作者为了验证风水理论的实用性,考察近千个名人故居和祖坟,他写的东西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是风水著述中少有的经典之作!
杨救贫的书本本都是经典,非经典中的经经典~ 他是风水地理堪舆的祖师,一代宗师~ 杨救贫有《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六龙》、《疑龙十问》、《葬法倒杖》、《二十四砂葬法》、《青囊奥语》、《天玉经》和《天玉经外编》等堪舆学专著流传于世,并收入(文渊阁四库全书)你看懂看透这些书就可以让现代的易学大师叫你师父了~
这些书籍都是简体中文文字版本的,可以访问原文下载 网页链接 本书将晦涩难懂的风水理论运用于现代生活中,侧重于追求家居生活的健康和品位,更科学、更专业地传
应该是素问灵枢均有 张志聪集注总体一般 相当一部分附会 初学者想入门眇一遍是可以滴 但只要眇完基本可以弃之 其实这是本垃圾书而已
明清后大都都垃圾 其中 目前在市面上很出名但其实很多瞎扯在里面滴书籍有:
首推明代马时滴主政发微 非常之垃圾 以及明张景岳之类经 文化功底不错 但自是太高 以致错误也太多
明吴坤素闻吴注和清张志聪滴集注 由于词藻太宽泛笼统 仍然是烂书之列
目前 1910以后以及1949以后出滴叫兽书籍仍然是垃圾绝大多数 鱼弄世亻骗科研经费而已
只剩下汉唐古籍还能看 其中王冰滴素问也是错误太多 但适合中期看
唯一内经权威注本 古往今来 只有唐代滴黄帝内经太素 原因不想解释 适合入门以及整个学习中医过程贯穿始终 此外难经 中藏经 伤寒论 千金方还是能看滴 不过有些内容太深奥晦涩 估计作者本身也不一定懂 只不过传给后亻而已 还有一些重要书均毁于历代站火 太素简体本pdf 网上有下载2MB左右
友情附注:学习中医至少需要普通高中学历毕业水平 否则古文水平不行 科学常识也不行 读起古籍来会非常吃力 最后 须知上古圣亻之道 非其亻不受 没有道德是不配拥有滴
当然有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几乎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最最优秀的文化了,只不过由于近代政治原因及国外文化冲击等人为原因才没落了,学习传统文化对一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性情广博知识都是非常有用的。
对你说的看书方法的问题,我想说,应该还是先把基础打好,由易入难,逐渐掌握一些古文基础,比如字的常见古义,句型结构,以及段落等问题。所以这个我建议你可以先看一些古代通史,因为史书里的古文是最简单易懂的古文了,而且还可以增加你的历史常识,读起来故事趣味性强,可以先从这方面入手,比如从《二十四史》(当然如果不是从网上阅读而是买书的话这个花费估计不小),《史记》(经典中的经典了),《资治通鉴》等看起来,再辅以唐宋的一些散文杂文以及历代的笔记体书如《世说新语》(这个我最喜欢读了,有味道)、《荣斋随笔》、《梦溪笔谈》这一类的,因为散文来说我觉得是唐宋的最为容易了,先秦及汉代的文字就跟《左传》《易》《论语》等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一样,精而简(读起来即使你查字典也很可能造成囫囵吞枣,难以深入进去的),所以对于新人来说这个困难不小,而到了明清的古文虽然有白话趋势,但我觉得相对于唐宋文反而变得晦涩了,所以优先推荐唐宋文,这个有本《古文观止》选得很好,它里面除了唐宋的部分外也都很不错,初学来说值得推荐。当然你有个习惯非常好,那就是喜欢自己查字典,这对于一个真心要学习的人来说十分重要。
等到自己觉得小有成就了的时候,前面说的通史最起码完完整整看下一两本来,史记基本能翻一遍了这时就可以进阶一部,去阅读下先秦两汉的的典籍了,像《论语》《楚辞》诸子百家西汉文赋这些。
古诗词也是一部分,但相对来说比较独立,而且不难,可以凭个人喜好直接入手阅读学习就好了。
上面这些这是我自己的一些意见,下面这个总结的初高中古文学习方法,还不错,看看吧,尽量去按着这些做一定会有所收益的。
第一,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常言说,文史不分家。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的,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必定会对他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内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国强大,但楚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先疏远屈原,后把他流放汨罗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实现,投江而死。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在理解《离骚》时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备相关的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如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籍注释体例等八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内容虽然不需要学生全部掌握,但平时学习中遇到的也应积累下来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在文言文学习和考试中随时调用。
第三,学会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面对灾难,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面对丑恶,会抨击、鞭挞;我们会同心抵御外辱。其实这种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面对外辱,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百姓的困苦,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时,应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对比联想,从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确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实质。
第四,把握课本,扎实文言文基础。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出现的知识点: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②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复句。
第五,在学习一篇文言文中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在整体把握课文上落实对段的理解;再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词句;最后,在前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总之,平时的学习能做到以上几点就会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曾为梅花醉不归,佳人挽袖乞新词。轻红遍写鸳鸯带,浓碧争斟翡翠卮。人已老,事皆非,花前不饮泪沾衣。如今但欲关门睡,一任梅花作雪飞。
——朱敦儒:《鹧鸪天》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洛阳人,人称岩壑老人、洛阳遗民、伊川老人、洛川先生、少室山人等。今存词约二百五十首,属南渡时期词人存词之冠,宋代即有“词俊”之称,成为“洛中八俊”①之一。历来评论者多注意到了朱敦儒《鹧鸪天·我是清都山水郎》等词,但对于这首《鹧鸪天》却不曾有人关注,笔者认为这首词不仅结构独特,而且思想深刻,颇有欣赏与玩味的必要。
先来看它的结构艺术。词之为体,比较突出的特征之一是他的分段式体式,除少数单片词外,一首词分上下两片者最为常见,这种体式的结构方式可分为三类:山断云连式、异峰突起式、骏马下坡式,其中前两类吻合词体分片式体式,上下片内容有所转换;而骏马下坡式则打破上下片的限制,一气呵成,朱词即属此类。乍一看来,朱词不过在言今昔对比,仔细读来,它不光是今昔对比,而是三度对比:过去,后来,现在。也可以推想,后者正是从前者发展而来。词史上,言今昔对比的词篇非常多,出现也甚早,如唐代刘禹锡的《杨柳枝》:“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肢。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这是单片词作,双片词言今昔对比者如柳永的不少词上片言如今之羁旅穷愁,下片言当年之两情相悦,即属此类。但言三度对比者词史上就不多了,不过出现也比较早,如五代韦庄的《荷 叶杯》:“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再如北宋晁补之的《蓦山溪》:“凤凰山下,东畔青苔院。记得当初个,与玉人,幽欢小宴。黄昏风雨,人散不归家,帘旌卷。灯火颤。惊拥娇羞面。别来憔悴,偏我愁无限。歌酒情都减,也不独,朱颜改变。如今桃李,湖上泛舟时,青天晚。青山远。愿见无由见。”这两首词与朱词结构已基本相同,均为三度对比,先言过去之相识相恋,次言别来之相思相忆,最后归结为如今之无法再相见,内容安排上打破了词的上下片体式,比较独特,但与朱词相比,便觉稍逊一筹,原因即在于朱词以“梅花”为参照物,将三幅图画串联起来,颇具特色。第一幅:梅花盛开时节,清狂少年有佳人相伴,于歌场中狂欢醉舞。第二幅:年过半百之人,饱经风霜,感慨万千,欲语无言,只能面对梅花默默流泪。第三幅:室外梅花似雪纷飞,室内之人却只想关门睡觉。而韦词和晁词因缺乏这种参照物而显得不够凝练与规整。这种以某一意象为参照,串联心情意绪,展现岁月给人心理烙下的印痕者在词史上有几篇,但均出现在朱词之后,如辛弃疾之《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以“愁滋味”为线索,展现心路历程:少年时是不识愁而强说愁;而今识尽了愁滋味,却欲说还休。再加蒋捷之《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以“听雨”为线索,贯穿全篇:少年时听雨在歌楼之上,是“红烛昏罗帐”;壮年时听雨在客舟之中,是“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是“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二人之词明显受到朱词影响,特别是蒋词简直就是朱词的翻版:先写当年的裘马清狂生活,次写后来的凄哀悲凉境遇,最后写如今之看穿世事,随性放旷,尤其是末句也用“一任……”句式,与朱词完全相同。辛蒋二词均受到了历代人的好评,成为古今传诵的佳作,而朱敦儒的这首词却鲜有评论者问津,或有个别人目之为消极颓放,不足挂齿,笔者认为这并非公允之见。仅从内容安排上的这种独创性来说,就颇见作者的艺术功力,值得肯定。而说其“消极颓放”则更是没有真正读懂这首词者的肤浅之见,其实这首词在思想意蕴方面颇有值得称道之处。
要谈这首词的思想内蕴,需要先了解一下朱敦儒思想上的趋禅倾向,对于朱敦儒喜禅,其友人即已谈及,如张山臬 所言“禅塌仍兼卧,蒲团稳著眠”②。辛弃疾、李曾伯等人也都曾效仿朱禅趣词而作禅趣词③,王鹏运《四印斋本樵歌识》也说:“希真词于名理禅机均有悟入。”朱敦儒生活的时代,正是士大夫生活与禅紧密交融的时期,自北宋前期以来,几乎所有名公巨儒、文人学士都与禅发生了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因缘,自称居士者比比皆是。朱敦儒本人未自称居士,正史笔记中也缺乏有关他参禅的记载,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其他一些材料了解到他与禅的不解之缘:据《宝庆四明志》卷九《叙人中仙释》记载,朱敦儒对能诗善文的僧人法平颇为欣赏,二人曾有交往;而他所敬仰的两位前辈——苏轼与黄庭坚,也都对禅有深入了解④,这不能不对他的人生及艺术价值取向产生影响。朱敦儒喜禅不仅是时代的共同兴趣所致,也是他本人历经人生无常之后的自觉选择,朱敦儒本有出世成仙之梦,后来随着国事及自身经历的变化,精神一度陷入苦闷,怎样摆脱苦闷,求得心灵的安适成为当务之急,道家的虚幻不实显然无济于事,而注重现世超越的南宗便乘势而入了,如其词作《感皇恩》中所言:“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花竹随宜旋装缀。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儿。等闲池上饮、林间醉。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这里词人称心如意的生活状态正是禅家所云之“水牯牛饱卧斜阳,抬板汉清贫常乐,粥足饭足,俯仰随时,筯笼不乱搀匙,老鼠不咬甑簟,山家活计,淡薄长情”⑤,“洞天”并非如道家所云在尘世之外,尘世即是洞天,所谓“眼前寻见自家春,罢问玉霄云海路”(《木兰花·老后人间无云处》)是也,正是在禅宗“平常心是道”思想的影响下,他在尘世中发现了人生的意趣。所以朱敦儒的词作便深深打上了禅学思想的烙印,其中有直接阐发禅理的,也有不少暗含禅趣之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首词即是其中一首佳作。禅宗认为,人人皆具佛性,只是妄念的遮蔽,使人暂时迷失了自性,只要能摆脱妄念,自性自然呈现,而摆脱妄念的方法之一即截断两头,有无俱遣,使相对的心念无从安立,所以禅宗有“八风不动”之说(所谓八风,即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乃使人心动摇的八种障碍物),认为“若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⑥,强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着”⑦,“夫真正学道人,……迥然独脱,不与物拘;乾坤倒覆,我更不疑。十方诸佛现前,无一念心喜;三涂地狱顿现,无一念心怖”⑧,这种思想流露于朱词中,便是:当年词人曾执著于人生的逍遥自在,面对梅花而沉醉不可自拔;后来词人又因家国之难及自身之仕途遭际忧愁不堪,于是又面对梅花而泪湿衣襟,执著于人生之苦而不可自拔;最终,词人在禅宗“破执”思想的影响下,认识到了先前之痴妄,于是放下了执著妄念之心,便“一任梅花作雪飞”了,从此既不为梅花而醉,也不为梅花流泪,达到心中无碍、悠闲自在的超脱境界。这与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之“也无风雨也无晴”相类,均表达了词人们在禅学不二法门思想影响下,去掉执著、摆脱妄念,在险恶的人生道路上,逍遥自适、旷达超脱的生活态度。
① 《跋朱岩壑赋及送闾丘使君诗》,楼钥《攻愧集》卷71。
② 《次韵朱希真韵》,《紫微集》卷6。
③如辛弃疾之《念奴娇·赋雨岩效朱希真体》,《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74页;李曾伯之《念奴娇·丙午和朱希真老来可喜韵》,《全宋词》,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4册第3563页。
④参见《中国禅学思想史》第4编,忽滑谷快天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⑤ 《五灯会元》卷20《东林道颜禅师》。
⑥ 《顿悟入道要门论》卷上。
⑦ 《坛经》。
⑧ 《古尊宿语录》卷4《镇州临济(义玄)慧照禅师语录》。
康熙皇帝编成的六部典籍为:《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
1、《康熙字典》
作者是张玉书、陈廷敬等,它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即公元1710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即公元1716年,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
2、《古今图书集成》
原名《古今图书汇编》,全书共10000卷,目录40卷,是清朝康熙时期由福建侯官人陈梦雷(1650-1741)所编辑的大型类书。该书编辑历时28年,共分6编32典,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
3、《历象考成》
《历象考成》是清代的一部论述历法推算的著作。康熙年间,由钦天监内外人员加以修订,编成《历象考成》一书。
4、《数理精蕴》
《数理精蕴》是一部融中西数学于一体,内容丰富的「初等数学百科全书」,包括上编五卷,下编四十卷,数学用表四种八卷。上编名为立纲明体,主要内为《几何原本》,《演算法原本》。
5、《康熙永年历法》
1678南怀仁编成《康熙永年历法》三十二卷。这部天文表分为八个部分——日、月、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以及交食,每一部分名四卷。各部分的开始给出一些基本数据,然后给出某一天体两千年的星历表。根据这些星历表,就可以很容易地编出民历。
6、《康熙皇舆全览图》
《康熙皇舆全览图》是聘请西洋传教士经过经纬度测量绘制而成。该地图经过十年的实地测绘,于1718年初步完成。地图描绘范围东北至库页岛,东南至台湾, 西至伊犁河,北至北海(贝加尔湖),南至崖州(今海南岛)。
,苏轼“欺”师
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大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考官梅圣对苏轼的文章惊为天人,但对上文拿捏不准。在苏轼拜见他时,梅问及尧和皋陶对话的出处。苏轼笑答:“想当然耳。”
实际上,上面典故出自《礼记》,发生在周公身上,苏轼考试时候记到尧上了,但居然蒙过了老师梅圣,可见功力非凡。
2,东坡肉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3,苏轼退房
苏轼晚年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肖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这年七月,他客死于租住的房子之内。(见宋 费衮《梁溪漫志》)
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出人头地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家庭聚会
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
佛印在帐中答道: “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
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
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
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於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东坡鱼
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在饕餮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肘子外,苏学士还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一次,苏轼雅兴大发,亲自下橱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黄庭坚是中国古代四大字体蔡苏米黄宗祖之一,是苏轼挚友,两人经常以斗嘴为乐)。知道又是来蹭饭卡油,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拉长着脸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又禾。”黄庭坚又道:“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黄庭坚接着道:“那这个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这次被黄庭坚整了个十足十!
水果和药
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黄庭坚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黄庭坚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一味中药)。”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苏轼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柰,苹果之属、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叹,东坡居士的才思实在令人拜服。
高风亮节
作为文人,难免就喜欢在政治上毫不避讳的抒发己见。几乎就是才华同义词的苏轼也不例外,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维新更是狂炮猛轰。北宋神宗元丰二年, 变法推行的第十个年头,面对苏轼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苏轼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逮捕,送到汴梁受审。史称乌台诗案的文字狱开始,大量跟苏轼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连,就连已经逝去的苏轼老师欧阳修及家人也未幸免。苏轼本人更是遭受一百天的牢狱之苦。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辞世后,宋哲宗昭命苏轼代拟敕书,苏轼丝毫不以政见不同而在敕书里公报私仇,反倒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位政敌,文中有一段曰:“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这个给予王安石的评价,苏轼自己也是当之无愧的。东坡居士的这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精神实在令后人感动。
生死一线
苏轼入狱后,神宗皇帝为了试探他有没有仇恨天子之意,特派一个小太监装成犯人入狱和东坡同睡。白天吃饭时,小太监用言语挑逗他,苏轼牢饭吃得津津有味,答说:“任凭天公雷闪,我心岿然不动!”夜里,他倒头睡,小太监又撩拨道:“苏学士睡这等床,岂不可叹?!”苏轼不理不会,用鼾声回答。小太监在第二天一大早推醒他,说道:“恭喜大人,你被赦免了。”要知道,那一夜可是危险至极啊。只要苏轼有一点牢骚和吃不香睡不稳的异样举动,危在旦夕。其实神宗皇帝也是糊涂人,派个太监去凭苏轼的才智又怎么可能瞧不出来呢?
涵养
朝廷保守派复辟后,以砸缸著名的北宋著名文学家司马光重拜相位,新法全盘被废。此时,同为保守派的苏轼却主张对新法不能全盘否定,应存良箅渣区别对待,因此与司马光发生激烈冲突,再度被贬瓜州。苏轼虽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闻得瓜州金山寺内有一法号为佛印的和尚名气极大,苏轼听说后不服气,就决定到山上会一会老和尚!在庙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为人之道。和尚静静听着,苏轼见佛印一直一言不发就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心里想:大家都说他有本事,原来草包一个,来这里是骗几个香火钱的吧!话题慢慢的就扯到了佛事上,这时候佛印问道:“在先生眼里老纳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轼正满肚子鄙视,随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有本事,但那是因为他们浅薄,实际上你每天故弄玄虚,没有真才实学,是个骗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应声。苏轼看到他这个样子不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来,便乘兴问道:“在你眼里我苏大学士又是一个什么人呢?”“你是一个很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老纳自亏不如!”佛印答道。回到家后,苏轼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给小妹讲了一遍,苏小妹听后笑得饭都喷出来了。苏轼懵了忙问道:“小妹为何发笑?”“你贬低和尚他不仅没生气反而把你赞扬了一番,你说谁有修养?没有学问哪来的修养?你还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羞死你你都不知道!”。苏轼听后恍然大悟,从此与佛印大师成了莫逆之交。
‘尸骨’未寒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瘦西湖,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提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当时苏轼楞了一下,但很快笑指着河岸上正有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东坡吃草
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对联退敌
北宋时期,宋人率招辽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却引来一辽邦使者,出上联要宋人答对:三光日月星 。如对出下联则撤兵议和。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恰逢回京述职的苏轼,大笔一挥,巧妙对上下联:四诗风雅颂。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雅”,合称为“雅”。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诗经》亦称“四诗”。对句妙语天成,辽使佩服至极。
三人对必有我师
苏轼与小妹、黄庭坚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看是四字联,中间却各空一字,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成为五言联句。黄庭坚抢对为:轻风舞细柳 , 淡月隐梅花。小妹则填: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轼略一思索,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扶细柳 , 淡月失梅花。纵观三人对联,苏轼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其人之计
苏轼挚友佛印。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木鱼)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想起当日遭黄庭坚诈戏,心里一转计上心来,故意说道:“今日来向大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说出下句: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抚掌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来共享吧”
巫山河水
一次,苏轼约其弟苏辙并佛印大师。三人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无山得似巫山好。关键在“无”、“巫”谐音。苏辙对上:何叶能如荷叶圆。苏轼听了,对弟弟说: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不错,但改作这样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佛印与苏辙听了,表示赞同,以“水”对“山”,胜在对仗更加工稳。
联气小妹
久未与友谋面的苏轼邀黄庭坚来家做客,小妹见兄长亲自出门迎接,便出了个上句相戏,句云:阿兄门外邀双月。“双月”合为“朋”字。苏轼知小妹是和自己开玩笑,当即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半”对“双”,“风”对“月”,甚为妥贴。有趣的是,“风”的繁体字“风”,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小妹气得扭头就走。
皛饭与毳饭
苏轼复官后,曾跟黄庭坚乱侃:“我在牢里时,每天吃的是三白饭,照样很香甜,世间美味不过如此!”。黄庭坚奇问什么叫三白饭,苏轼答道:“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就是‘三白’。”此事说过苏轼也就忘了。一日接到黄庭坚请帖,邀苏轼去他家吃皛(jiǎo)饭。苏轼欣然应约,并对夫人道:“黄庭坚乃当世学士,读书甚多,他这皛饭定是稀珍之物。但等苏轼到了地方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这被黄庭坚戏弄了。又过了几天,黄庭坚也接到苏轼请帖,邀他去吃毳(cuì)饭。黄庭坚知道苏轼要报复,但又好奇,又想知道毳饭到底是什么,最终还是去了。苏轼陪着黄庭坚从早上海聊到晚上,把黄庭坚饿得前胸贴后背。实在忍不住催问毳饭呢?苏轼慢吞吞地答:“盐也毛(没,音mǎo, “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是‘毳’饭?其实你一直在享用着啊。” 黄庭坚惊愕之后,两人同时大笑。
死了好
到了晚年,苏轼临死时,问环伺在床边的几个儿子问道:“你们说,死了好不好?!”小儿子神秘的抢答道:“一定很好。”苏轼奇道:“你怎么那么肯定的知道好呢?!”小儿子道:“您想啊,若是不好,那些死去的人还不都回来吧。千百年下来没一个人回来,可见死了一定很好!”
苏轼与高俅
《水浒传》第二回讲述太尉高俅的发迹史,说他原本是开封府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颇能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在临淮州住了几年后,经人介绍,来到京城金梁桥下开生药铺的董将士家,董将士不想留他,于是转荐他到“小苏学士”处,“小苏学士”只留高俅在府中住了一夜,便又把他介绍给了驸马都尉王晋卿,此后结识了当时为太子的宋徽宗,由于踢得一脚好球,平步青云,做了太尉。
读者诸君大概不清楚这位“小苏学士”究竟是何人,怎么能有这么大的面子,把一个卑微小吏推荐给当朝驸马爷。原来这位“小苏学士”是《水浒》的作者笔下之误,应该是鼎鼎大名的“大苏学士”,就是人人熟知的东坡居士苏轼。宋人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七对高俅的发迹言之较详,我们再结合其他相关资料,知道高俅原本是苏东坡府中的小吏,苏学士见高俅的文章颇具风采,故而很欣赏他。宋哲宗元佑八年(1093),苏轼自翰林院出任中山府(今河北省定州市)知府,便将他举荐给翰林学士承旨曾布,曾布府中属僚本已不少,所以没有接纳,苏轼又将高俅转而荐于驸马都尉王晋卿。高俅在王府中一住就是七年,直到哲宗元符三年(1100),才因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端王。事有凑巧,一个月后,哲宗驾崩,端王即皇帝位为徽宗,高俅受到徽宗的“不次迁拜”,数年后官至节度使,渐升为枢密使相。“遍历三衙者二十年,领殿前司职事,自俅始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父高敦复升为节度使,兄高伸也借着高俅的势焰,位居显臣之列,其子弟皆为郎官,一门荣耀至极。
再说苏轼由于朝廷内部党争,屡屡遭贬,元佑八年,宣仁皇太后崩,哲宗亲政。身为旧党人物的苏轼知道自己的政见为新政所不容,很识趣地自请外补为中山知府。不到一年,政局变得越来越坏,绍圣元年(1094)闰四月,朝臣弹劾他在担任翰林学士时所作的制词中有讥谤先朝之语,被贬为英州(今广东省英德市)知州,还没到任,又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于惠州。这个所谓的“节度副使”,不过是皇帝给大臣留的一点面子,实际上他已是被监视居住的犯人了。这还不算,没过多久,他被再贬为琼州(今海南省琼山县)别驾,居住在昌化军(今海南省儋县西南),过着“非人所居,药饵皆无有”的艰难生活,直到徽宗即位(1101),才遇赦北归,不久死于常州。可以说,高俅飞黄腾达之日,正是苏轼遭遇灭顶之灾之时。此后二人之间尚有何联系呢?《挥麈后录》说:高俅始终对苏轼感恩戴德,念念不忘苏学士奖拔之情,每当苏轼的子孙亲友来京师时,高俅都要亲自抚问,赠以金银财物,以周济其贫。由此看来,苏轼把高俅荐给王晋卿,并非是由于厌恶他轻薄浮浪,恰恰是出于对他才干的欣赏。苏轼一生磊落豪侠,对人从不设防。宋人高文虎《蓼花洲闲录》说:“苏子瞻泛爱天下士,无贤不肖,欢如也。尝言:‘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子由(其弟苏辙,人称“小苏学士”)晦默少许可,尝戒子瞻择友,子瞻曰:‘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此乃一病。’”人世间的事往往就是这样富于戏剧性,苏轼和高俅在政治上见解相左,在人生取向上也大相径庭,可以说完全不是同道之人,然而当苏门子弟贫不能存的时候,恰恰是高俅反过来救了他们的命,使苏轼子侄得以在南宋重振家风,这或许正得益于苏轼一生“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对谁都以诚相待,才使得政敌也为他的宽阔襟怀所感动。
这里顺便再交待一下高俅的晚年。靖康初,高俅护送徽宗南逃,到了临淮突然发病,不得不返回京城。当时大奸臣童贯、梁师成等人都由于民愤极大而被朝廷诛杀,蔡京被流放。惟独高俅免于此祸,后来病死于家中。这大概是由于他这一生对得起苏学士,阎王老子没有让他做刀下之鬼。
苏轼虽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闻得瓜州金山寺内有一法号为佛印的和尚名气极大,苏轼听说后不服气,就决定到山上会一会老和尚!在庙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为人之道。和尚静静听着,苏轼见佛印一直一言不发就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心里想:大家都说他有本事,原来草包一个,来这里是骗几个香火钱的吧!话题慢慢的就扯到了佛事上,这时候佛印问道:“在先生眼里老纳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轼正满肚子鄙视,随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有本事,但那是因为他们浅薄,实际上你每天故弄玄虚,没有真才实学,是个骗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应声。苏轼看到他这个样子不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来,便乘兴问道:“在你眼里我苏大学士又是一个什么人呢?”“你是一个很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老纳自亏不如!”佛印答道。回到家后,苏轼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给小妹讲了一遍,苏小妹听后笑得饭都喷出来了。苏轼懵了忙问道:“小妹为何发笑?”“你贬低和尚他不仅没生气反而把你赞扬了一番,你说谁有修养?没有学问哪来的修养?你还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羞死你你都不知道!”。苏轼听后恍然大悟,从此与佛印大师成了莫逆之交。
‘尸骨’未寒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瘦西湖,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提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当时苏轼楞了一下,但很快笑指着河岸上正有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东坡吃草
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
佛印在帐中答道:
“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
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
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
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於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其人之计
苏轼挚友佛印。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木鱼)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想起当日遭黄庭坚诈戏,心里一转计上心来,故意说道:“今日来向大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说出下句: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抚掌大笑:“既然磬(庆
本文2023-08-06 13:19:5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1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