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注解的旧注的术语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古书注解的旧注的术语,第1张

旧注所使用的术语很多,不能一一列举,这里只选择一些主要者说明如下:

1、曰、为、谓之 使用这三个术语时被释词总是处于术语之后,其含义等于现代汉语中的“叫做”。除了一般释义外这些术语有时还用来分辨同义词。例如:

①《论语·先进》:“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朱熹注:“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郑玄注:“《大司徒》云:‘同师曰朋,同志曰友。’”(见孔颖达《正义》)

②《楚辞·离骚》:“各兴心而嫉妒。”王逸注:“害贤为嫉,害色为妒。”

2、谓 意为“说的是……”、“指的是……”,被释词在术语之前。如:

《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杨倞注:“本谓农桑”。

《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人谓怀王也。”

3、貌、之貌 表示性质或状态的术语,意为“……的样子”。例如:

《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冷然善也。”郭象注:“冷然,轻妙之貌。”

《楚辞·九章·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王逸注:“崔嵬,高貌也。”

4、犹 “犹”表示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用引申义训释本义,意为“如同”、“等于说”。例如:

《孟了·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朱熹注:“直,犹但也。”

《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杜预注:“间,犹与也。”

5、之言、之为言 声训术语。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进行训释,表示被训释词和训释词语源相同,意义相通,旨在探求事物得名的由来,这就是所谓“声训”。例如:

《尔雅·释训》:“鬼之言归也。”《说文》:“祓,除恶祭也。徐锴曰:‘按:祓,之为言拂也,”《说文》:“禳,磔禳祀疠殃也。徐锴曰:‘禳之为言攘也。’”

《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朱熹注:“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得於心而不失也。”声训也可以不用专用术语,例如:《释名》:“日,实也。”“月,阙也。”“冬,终也。”“土,吐也,能吐生万物也。”“山,产也,产生物也。”《三国志·魏书文帝纪》:“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

6、读若、读如 表示注音的术语。例如:

《说文》“宄读若轨。”

《吕氏春秋·重己》:“其为饮食酏(yí)醴也,足以适味充虚而已矣。”高诱注:“酏读如《诗》虵虵硕言之虵。”。

“读若”、“读如”这两个术语有时也用来表示通假字。

7、读曰、读为 说明通假字的术语。例如:

《庄子·逍遥游》:“而御六气之辩。”郭庆藩注:“辩读为变。”

《汉书·贾谊传》:“天下无倍畔之心。”颜师古注:“倍读曰背”。

8、辞、词 古人把虚词叫做“辞”或“词”,在注解中使用这两个术语,就是指明虚词。例如:

《诗·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毛传:“思,辞也。”

9、衍文,脱文

校勘术语。衍文也叫“衍字”,简称“衍”,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而误加的文字。

脱文也叫“夺字”,简称“脱”,指古籍因传抄刻印而脱落的文字。

敦 [dūn、duì]

敦(拼音:dūn、du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基本字义:1、厚道,笃厚;2、诚心诚意;3、督促;4、姓。

石墩

基本含义(字义):

1、土堆:土~。

2、厚而粗的木头、石头等;座儿:桥~。菜~(切菜用的砧类器具)。树~。

3、量词,用于丛生的或几棵合在一起的植物:一~谷子。柳~。

4、古同“蹲”。

笔顺:横、竖、提、点、横、竖、横折、横、横撇/横钩、竖钩、提、撇、横、撇、捺

“墩”笔顺图

古籍释义:

繁体惇,如夏侯惇。

释义①厚,厚道;诚恳:敦厚|敦请。

②勉励

③姓。

说文解字:

(敦)怒也。诋也。一曰谁何也。皆责问之意。邶风。王事敦我。毛曰。敦厚也。按心部惇、厚也。然则凡云敦厚者、皆假敦为惇。此字本义训责问。故从攵。谁何见言部。从攴。

字源解析

组词:墩台、墩堠、墩布、墩官、墩子、墩木、墩座、墩锁、墩堡、墩子武生、坐墩、油墩、烟墩、锁墩、树墩、塔墩、石墩、边墩、赐墩、坟墩、烽墩、高墩、锦墩、门墩、木墩、炮墩、青墩、桥墩。

籍字写法为:撇、横、点、撇、横、点、横、横、横、竖、撇、点、横、竖、竖、横、竖、横折、横、横 。

“籍”,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jí,最早见于秦系简牍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籍”的基本含义为书,书册,如古籍、书籍;引申含义为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如籍贯、户籍。在现代汉语中,“籍”字还有登记的含义,如籍夫、籍名。

“籍”,初见于秦系简牍中,后来又在秦代小籇中发现,“籍”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古籍释义:

1、又尺籍,所以书军令。

2、又租籍。《管子国蓄篇》租籍者,所以彊求也。《注》在工商曰租籍。

3、又戸籍。《史记萧何世家》高祖入关,何独先走丞相府,收图籍,以是具知天下戸口阨塞。

4、又门籍。置牒于门,以案出入。《前汉元帝纪》令从官给事宫司马门中者,得为父母兄弟通籍。《注》籍者,为尺二竹牒,记其年纪、名字、物色,挂之宫中,案省相应,乃得入也。

5、又籍田。《礼祭义》天子为籍千亩,诸侯为籍百亩。《诗疏》籍之言借也。借民力治之,故谓之籍田。《五经要义》天子籍田以供上帝之粢盛,所以先百姓而致孝享也。籍,蹈也。言亲自蹈履于田而耕之也。

帙的意思是用于装套的线装书,汉字介绍如下:

一、汉字简介:

1、帙是汉语二级字,本意是指帛书用囊盛放,整理书籍,用于装套的线装书,后来帙指书画外面包着的套子,书一套叫做一帙。

2、《说文》今人谓之函,合为三帙,三十卷,《经典释文序》聚帙数万,多朱黄涂乙处。宋叶适《京西运判方公神道碑》诗赋篇帙繁多,不入《诗经》而自为略,清章学诚《校雠通义补校汉艺文志》。

3、白公诗云,已开第七秩,饱食仍安眠,又云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是时年六十二,元日诗也,又一篇云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注曰时俗谓七十以上为开第八秩,盖以十年为一秩云,司马温公作《庆文潞公八十会致语》岁历行开九帙新亦用此也。

二、古籍释义:

1、《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直质切音秩。《说文》书衣也。《广韵》书帙。《梁昭明文选序》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缃帙,又《玉篇》小囊也。又《韵会》次序也,书卷编次。《韵会》出纂文《说文》或作袠。

2、示例毛晋是常熟人,筑有汲古阁,藏书数万卷,传刻经史百家书籍,自手雠校,又刻《津逮秘书》十五集,皆宋元以前旧帙。

宋穆公病重,召见大司马孔父并把殇公托付给他,说:先君不立与夷而立我,我不敢忘记这件事啊!

与夷是宣公之子,即殇公。公子冯是穆公之子,即庄公。宣公不立其子与夷,而立其弟穆公和;穆公临终,也不立其子冯,而立兄子与夷;二人皆表现出高风亮节。

孔父名嘉,字孔父,正考父之子,其后以孔为氏,即鲁国孔氏。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