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为什么会有巨大的投资收藏前景?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沉香为什么会有巨大的投资收藏前景?,第1张

首先沉香手串沉香是大自然的修行者万香之王,千年文化濒危的资源,人类对沉香的关注已有3000多年,而在中国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隋唐史料中有丰富的沉香记载,在宋代,好沉香是一两沉一两金;到明代,就已变为了一寸沉一寸金。

其次沉香的采集是相当艰难的,沉香不像别的矿物,没有矿脉也没有任何标志,寻找埋藏在土里的沉香,只能靠经验。而于越南的几个沉香产区,沉香的分布和生长均不一样。现代优质沉香的产地主要在越南,而越南因为近20年大量的沉香挖掘,资源已接近枯竭。

07年业界统计,越南优质的沉香全年只有不足20公斤的年产量,

08年越南优质的沉香全年的产量应该还不足10公斤。

07年有一块越南高级白棋楠,最终成交价为一公克一万零两百美金!虽说这块沉香是高级棋楠种,

但被竞争到这个价格,还是让人感到吃惊的。也由此可见人们对沉香的关注正在逐年上升。

2008中国年中国内南北各拍卖公司沉香,古今沉香的拍卖都相当活跃!成为了收藏与拍卖的新热点。

在北京地区,保利拍卖、匡时国际、中国嘉德等拍卖公司,均有多件沉香拍品出现,成交率颇高、成绩喜人,凸显热点现象。

另外沉香拍卖市场的稳健发展,有着深层次的原因,香文化的意义不仅在于其赋予人们思想上的悠远旷达和浴佛礼佛的风俗传承,不仅在于巨大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还在于它的收藏投资价值越南沉香,优质沉香珍贵稀有,不可再生,如果说千百年来对于沉香的想象与好感源于古籍史料或文学作品对沉香的描写,那么今天则可能更多地因为它那珍贵于黄金的价值而成为社会身份的象征。对于投资收藏领域,当一个投资机会产生时,只有在刚起步时就进行收藏投资,这样先知先觉的永远是赢家,沉香作为稀有枯竭性资源的投资品种,,增值前景不可估量。只要价格合理,不要高的离谱,随时进入若干年后都会有不错的投资回报,随着国内通货膨胀的加剧,人民币将越来越贬值,所以对收藏者来说,其他投资艺术品书画玉器等已经有多年的炒作,价格都已高到一个平台,而现在沉香作为投资品种刚刚被国内收藏爱好者所接受,沉香投资刚刚起步,所以增值潜力还是非常无限的。

‏香‏至‏尊把全世界的好沉香都搬到了他们的店里……‏香‏至‏尊的正品就有很多,可以去学习这样辨别。

  围棋入门有很多要学习的,但是不用怕,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要点。下面我为你带来下围棋的入门知识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下围棋的入门知识介绍

 1、围棋盘长和宽各有多少条线答:各十九条

 2、围棋盘一共有多少个点可以下答:十九乘十九共三百六十一个点

 3、黑棋先走还是白棋先走答:黑棋

 4、如何猜先答:抓子猜单双,猜中者持黑

 5、黑棋要贴多少目答:七目半

 6、黑棋获胜最少要有多少个子白棋获胜最少要有多少个子答:黑185胜,白177胜

 7、什么是打劫并在边角腹摆出最简单的打劫棋形。答:可以保持基本棋形反复提取对方子和被提子的棋。

 8、棋盘上有几个星位,分别在什么地方中间一个又叫什么答:九个,棋盘黑点,天元

 9、一个棋子在棋盘上可能有几口气答:中间4口,边上3口,角上2口

 10、二个棋子连在一起的一块棋可能有几口气答:中间6口,边上4口,角上3口

 11、三个棋子连在一起的一块棋可能有几口气答:直三中8边5角4气,曲三中7边5角3气

 12、思考:同样三个子的一块棋,为什么直三比曲三气长气长在什么地方

 13、思考:同样二个子的一块棋,为什么中间的气比边上的气长而边上又比角上的气长

 14、在棋盘中最少可以用几个子摆出虎口答:中间3个,边上2个,角上1个

 15、用5个子在中间最多能摆几个虎口在棋盘上最多能摆几个虎口答:中间斜十字架形,最多在边角上一条线可摆5个虎口

 16、根据棋谱数黑白各有多少个虎口

 17、根据棋谱找一找哪些点可以提掉

围棋常识

 围棋古代叫作“奕”。《说文解字》:“奕,围棋也。”围棋在古代还有“坐隐”、“手谈”等别称。刘义庆《世语新说》:王中郎以围棋为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谈。

 《左传》是世界上最早讲到围棋的书籍,书中提到的围棋时间是公元前548年。围棋究竟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很难说,中国的古籍书中有“尧造围棋,丹朱善之”的记载。尧是原始社会的人了。

 目前出土文物中,历史年代最远的围棋棋盘是汉代的,那时的围棋棋盘是纵横17道线的。而出土的隋朝围棋棋盘就是19道线的了。

 北周时期(在公元六世纪)成书的《棋经》是最早的一部围棋棋经。

 围棋实在是太简单了,只有黑白两种棋子,规则也很简单。但是它的玄妙却是任何其他棋类所不能比超的。围棋只有361个棋点,但是其变幻是无穷的,真有计算一下的话,假设我们一秒钟数过一种棋形变幻,要把全部的棋形数完,大约要数亿年的时间。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围棋,说到围棋的变幻数量时,说“大约连书万字四十三,即是局之大数。”这里的四十三个万可不是指的43万。

 围棋的一大可爱之处就是没有和棋,是一个真正争胜负的严酷世界。

 围棋的棋子呈黑白两色,古代文人对此曾有一番别出心裁的比喻。“引如征鸿赴沼,布若群鹊依枝”。黑白子被喻为鹊鸟、鸿雁。五代时,有位年仅十岁的孩童名叫廖凝,他随长者一起观棋,且赋诗一首以记其事,其中形容白棋优势“满汀沤不散,一局黑全输”一句,尤使闻者叹服。

 王之道有《蝶恋花》词:“玉子纹楸频较路。胜负等闲,休冶黄金注。黑白斑斑乌间鹭,明窗净几谁知处。(音fu)剥声中人不语,见可知难,步武来还去,何日挂冠宫一亩,相从识取棋中趣。”

 “乌鹭”目前在国内用得不多,但在日本的《碁》周刊上每期可见。法,喜剧性的人物形象及时反映日本围棋新闻大赛的最新战况,其作品专栏名就叫“乌鹭戏评”。

 弈者对垒,“三尺之局兮作战场”,投子于枰,布阵列势,宛若将帅在调动兵马,布置攻防。然而棋子毕竟是没有生命力的静物,所以竟有称棋为“鬼阵”者。

看了“下围棋的入门知识介绍”还会看:

1 围棋的计算方式及入门歌诀大全

2 围棋零基础入门棋盘棋子目和气的概念

3 关于围棋基本知识讲解图

关于围棋的起源,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其实不止是围棋,任何一项科目的起源,都是令人十分头痛的问题,比如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文字的起源……而围棋的起源又是如此的远古,文字记载非常稀缺,要追溯本源自然难度不小。 借助考古的力量更是遥不可及了,因为考古只能给予旁证,不能确定来源。

  既然如此,我们便不必为这个问题来伤脑筋了,大可放松心情,知其大概即可,考证的问题,还是有待来者进行解决吧。

  作为古代四大艺术(琴棋书画)之一的围棋,跟所有具备某些神秘特征的艺术一样,关于她的起源自然从神话版本开始。目前比较为人们所接受的观点是“尧造围棋”。关于“尧造围棋”的记载,能考证到的文字有战国时的文献《世本》:“尧造围棋丹朱善之。”,西晋张华《博物志》: “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巧合的是,这里记载围棋起源的两本著作本身都存在着众多需要考证的因素在内,实在无从确定其可信度。从这里的文字记载来看围棋一开始便作为“教”的工具、具备开智功能为大家所接受。

  还是来直接寻找古籍中有着围棋的确切记载的内容吧。

  据春秋时期的《左传》记载:“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宁喜许之。大叔文子闻之,曰: ‘……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隅,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这里包含了众所周知的一个成语“举棋不定”。文中的“弈者”指的是下围棋的人,在古代“弈”专指围棋,许慎《说文解字》就有解释:“弈,围棋也,从丌,亦声。”。《左传》大约成书于公元前548年,这里记载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59年。具体的故事内容,大家可以去翻看一下《左传》。可以说明的是,在据今二千五百年前,围棋已经为大家所相互熟悉的事物了。值得一提的是,《左传》中有关围棋的记载是迄今为止最早的文字记载。

  在这个基础上再做一个简单的推论,围棋的形成与发展再到为大众所熟知,必然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时期,也就是说,围棋的起源要在这个时间点上溯若干年,也许是500年,也许是1000年,这正是需要有心人来考证的事情。

  同在春秋时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为后人留下了有关围棋的记载,《论语》有言:“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亦有博弈者乎?”“博弈”即围棋,圣人在授徒之时亦自然以棋入理,可见当时围棋已经在社会上是人所共知的事务了。

  这便是时至今日,我们所能追溯到的一个时间点,即在春秋时代,关于围棋的记载已经进入古代的史册、典籍。要再往前进行探测,则求助于文字外的考古了。

  虽然不能找到确切的证据,但尧造围棋的传说,已为大家所接受,《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BIitannica)便根据这一传说认为围棋诞生于公元前2306年左右,《美国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Americana)则将围棋的诞生定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年代之准确令人吃惊,但起源时间仍是一个含糊不清的问题。

  在“尧造围棋”外,关于围棋起源的传说,仍有不同的版本。如宋罗泌《路史·后记》载 “帝尧陶唐氏,初娶富宜

  氏,曰女皇,生朱骜狠、娟克。兄弟嚣张讼,嫚游而朋*、帝悲之,为制弈棋,以闲其情。”如明《潜确类书》载:“乌曹作赌博、围棋。”等版本。但除此外似乎都无从考究,或语焉不详,或意有其他,均难以采信。另有唐人皮日休著作《原奔》认为:“奕之始作,必起自战国,有害诈争伪之道,当纵横者流之作矣。”则是从个人所想出发,有妄加推断的嫌疑了。

  另有日本松井明夫所著《围棋三百年史》提到:“围棋与象棋有它们的共同的祖先,就是中亚细亚的一种‘盘戏’。它流传于西方成为国际象棋,流传于东方而受到中国天文及其他科学的影响,改良成为十六道的围棋。”这一观点亦不足以采信。首先,从围棋与国象的规则来看,二者根本思维方式不同;其次,从发源年代来看,围棋广为流传的春秋时代,尚未与亚细亚地区有何交往,流传一说便更是无从谈起了。

  对于围棋的起源,既无确切的文字记载,也无详细的故事流传。而当今围棋泰斗吴清源先生的理解则颇为有趣,他曾经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先生谈到过这方面的内容,这位爱好围棋的文学家将吴先生的谈话内容录入了《川端康成全集》第25卷,这里录其大概:“有一次,尧到地方上去视察政情,遇见了一位叫伊蒲子的老人。……他与伊蒲子商谈。继承自己的按说应是儿子丹朱,但丹朱不是治天下的大器,他一直为此而忧虑。伊蒲子给了尧一首诗:‘原诗已忘记了,大意是说如此这般的地方隐居着一位了不起的人。把你的两个女儿嫁给那个人吧!那个人是应当继承你的人。尧一回到都城,马上派人去找,找到了所说的那个农夫。尧把两个女儿嫁给这个农夫,此人就是后来的圣君舜……尧不是把围棋这一游戏的工具给儿子,而是把围棋作为研究天文的工具授给他、告诉他。你研究天文吧!做易及祭祀的工作吧!这也是我的想像。围棋恐怕不是尧制作的,可能在那以前,便用作天文和易的工具,棋也写作弈,弈与易及医,发音相同,与‘历’的发音近似。远古,重要的大事都用易进行占卜。在日本、古代说是祭政一致。要去朝拜伊势神宫。一般认为、靠神论、神示来从事政治活动。中国的古代也是祭政一致。不论是易或天文。都与神示呀天命呀有深切的关系。易有各种各样方法。烧龟甲和兽骨观看形状,后来使用筮竹,我以为也会使用棋盘。是否使用黑白棋子表示阴阳。我不太清楚……”这里的内容并非围棋起源的解释,引用部分内容只为大家能有所了解,在后来吴清源先生接受日本某记者的采访时,也谈到了类似的内容,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看。

  关于围棋起源,大抵有如上的几种说法,一一介绍在此,可以说明一个不需要说明的问题,即围棋的发源地在中国,此后相继传入朝鲜后日本。行事严谨的日本人曾于享保12年(1727)正月29日,日本围棋四大门派掌门人签署了一张书状,说明:“围棋创自尧舜,由吉备公传来”。

  没有朋友却想下 围棋 为什么不试着一个人下围棋呢下面我为你带来自己一个人应该如何下围棋,希望大家喜欢。

  自己一个人应该如何下围棋

 围棋并没有“自己和自己下”的游戏 方法 ,有的人可能是看到有人自己在棋盘上一步一步的落子才有此问吧,这种所谓的“自己和自己下”是一种研究方法,说白了就是自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局,也不以分出胜负为目的。这样做一般用来研究某种布局或某个局部战斗,不会从头“下”到尾的。而且这种方法也不是围棋专有的,其他棋类都可以用。

 比如我要研究中国流布局,就算你每盘棋执黑都下中国流布局,要穷尽各种变化也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天天不停的下棋),要研究执白应对中国流布局的办法就更难了(对方不会陪着你一直下中国流啊)。这时我就只能自己在棋盘上自己模拟来下中国流布局了。站在黑棋的角度上,我要设想白棋可能走出的各种强手,然后摆出黑棋的应对办法,站在白棋的角度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反复的分析中,我就逐渐对中国流布局的各种下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脑中形成了很多的“预案”,这样在实战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时我就不用现想了。

围棋逃子技巧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是指导战争的至理 名言 。运用在围棋上,便是“你要吃我,我就逃!”但逃子象打仗一样,要分析敌情,选准方向,讲究方法。有些本来不能逃的棋子,你若硬要逃,结果被吃掉的子更多,损失更大。

 (A)情况和前面两图相比,粗看几乎相同,黑也三面被围,仅剩最后一气,实际上却有天壤之别。

 (B)黑1逃出,能延长至三气,白己不能再围,黑成功地救出了二子。

 从上面介绍的情况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吃子和逃子的关键,都在“气”的变化。或者是紧气,或者是长气。

 逃子的要领是:使己方的子长出气来。

围棋常识

 围棋古代叫作“奕”。《说文解字》:“奕,围棋也。”围棋在古代还有“坐隐”、“手谈”等别称。刘义庆《世语新说》:王中郎以围棋为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谈。

 《左传》是世界上最早讲到围棋的书籍,书中提到的围棋时间是公元前548年。围棋究竟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很难说,中国的古籍书中有“尧造围棋,丹朱善之”的记载。尧是原始社会的人了。

 目前出土文物中,历史年代最远的围棋棋盘是汉代的,那时的围棋棋盘是纵横17道线的。而出土的隋朝围棋棋盘就是19道线的了。

 北周时期(在公元六世纪)成书的《棋经》是最早的一部围棋棋经。

 围棋实在是太简单了,只有黑白两种棋子,规则也很简单。但是它的玄妙却是任何其他棋类所不能比超的。围棋只有361个棋点,但是其变幻是无穷的,真有计算一下的话,假设我们一秒钟数过一种棋形变幻,要把全部的棋形数完,大约要数亿年的时间。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围棋,说到围棋的变幻数量时,说“大约连书万字四十三,即是局之大数。”这里的四十三个万可不是指的43万。

 围棋的一大可爱之处就是没有和棋,是一个真正争胜负的严酷世界。

 围棋的棋子呈黑白两色,古代文人对此曾有一番别出心裁的比喻。“引如征鸿赴沼,布若群鹊依枝”。黑白子被喻为鹊鸟、鸿雁。五代时,有位年仅十岁的孩童名叫廖凝,他随长者一起观棋,且赋诗一首以记其事,其中形容白棋优势“满汀沤不散,一局黑全输”一句,尤使闻者叹服。

 王之道有《蝶恋花》词:“玉子纹楸频较路。胜负等闲,休冶黄金注。黑白斑斑乌间鹭,明窗净几谁知处。(音fu)剥声中人不语,见可知难,步武来还去,何日挂冠宫一亩,相从识取棋中趣。”

 “乌鹭”目前在国内用得不多,但在日本的《碁》周刊上每期可见。法,喜剧性的人物形象及时反映日本围棋新闻大赛的最新战况,其作品专栏名就叫“乌鹭戏评”。

 弈者对垒,“三尺之局兮作战场”,投子于枰,布阵列势,宛若将帅在调动兵马,布置攻防。然而棋子毕竟是没有生命力的静物,所以竟有称棋为“鬼阵”者。

看了“自己一个人应该如何下围棋”还会看:

1 围棋中盘战术总结与吃子方法

2 围棋攻防图文教程简介

3 学围棋首先是打好基础

关于围棋的起源,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其实不止是围棋,任何一项科目的起源,都是令人十分头痛的问题,比如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文字的起源……而围棋的起源又是如此的远古,文字记载非常稀缺,要追溯本源自然难度不小。

借助考古的力量更是遥不可及了,因为考古只能给予旁证,不能确定来源。

  既然如此,我们便不必为这个问题来伤脑筋了,大可放松心情,知其大概即可,考证的问题,还是有待来者进行解决吧。

  作为古代四大艺术(琴棋书画)之一的围棋,跟所有具备某些神秘特征的艺术一样,关于她的起源自然从神话版本开始。目前比较为人们所接受的观点是“尧造围棋”。关于“尧造围棋”的记载,能考证到的文字有战国时的文献《世本》:“尧造围棋丹朱善之。”,西晋张华《博物志》: “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巧合的是,这里记载围棋起源的两本著作本身都存在着众多需要考证的因素在内,实在无从确定其可信度。从这里的文字记载来看围棋一开始便作为“教”的工具、具备开智功能为大家所接受。

  还是来直接寻找古籍中有着围棋的确切记载的内容吧。

  据春秋时期的《左传》记载:“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宁喜许之。大叔文子闻之,曰: ‘……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隅,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这里包含了众所周知的一个成语“举棋不定”。文中的“弈者”指的是下围棋的人,在古代“弈”专指围棋,许慎《说文解字》就有解释:“弈,围棋也,从丌,亦声。”。《左传》大约成书于公元前548年,这里记载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59年。具体的故事内容,大家可以去翻看一下《左传》。可以说明的是,在据今二千五百年前,围棋已经为大家所相互熟悉的事物了。值得一提的是,《左传》中有关围棋的记载是迄今为止最早的文字记载。

  在这个基础上再做一个简单的推论,围棋的形成与发展再到为大众所熟知,必然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时期,也就是说,围棋的起源要在这个时间点上溯若干年,也许是500年,也许是1000年,这正是需要有心人来考证的事情。

  同在春秋时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为后人留下了有关围棋的记载,《论语》有言:“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亦有博弈者乎?”“博弈”即围棋,圣人在授徒之时亦自然以棋入理,可见当时围棋已经在社会上是人所共知的事务了。

  这便是时至今日,我们所能追溯到的一个时间点,即在春秋时代,关于围棋的记载已经进入古代的史册、典籍。要再往前进行探测,则求助于文字外的考古了。

  虽然不能找到确切的证据,但尧造围棋的传说,已为大家所接受,《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BIitannica)便根据这一传说认为围棋诞生于公元前2306年左右,《美国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Americana)则将围棋的诞生定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年代之准确令人吃惊,但起源时间仍是一个含糊不清的问题。

  在“尧造围棋”外,关于围棋起源的传说,仍有不同的版本。如宋罗泌《路史·后记》载 “帝尧陶唐氏,初娶富宜

  氏,曰女皇,生朱骜狠、娟克。兄弟嚣张讼,嫚游而朋*、帝悲之,为制弈棋,以闲其情。”如明《潜确类书》载:“乌曹作赌博、围棋。”等版本。但除此外似乎都无从考究,或语焉不详,或意有其他,均难以采信。另有唐人皮日休著作《原奔》认为:“奕之始作,必起自战国,有害诈争伪之道,当纵横者流之作矣。”则是从个人所想出发,有妄加推断的嫌疑了。

  另有日本松井明夫所著《围棋三百年史》提到:“围棋与象棋有它们的共同的祖先,就是中亚细亚的一种‘盘戏’。它流传于西方成为国际象棋,流传于东方而受到中国天文及其他科学的影响,改良成为十六道的围棋。”这一观点亦不足以采信。首先,从围棋与国象的规则来看,二者根本思维方式不同;其次,从发源年代来看,围棋广为流传的春秋时代,尚未与亚细亚地区有何交往,流传一说便更是无从谈起了。

  对于围棋的起源,既无确切的文字记载,也无详细的故事流传。而当今围棋泰斗吴清源先生的理解则颇为有趣,他曾经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先生谈到过这方面的内容,这位爱好围棋的文学家将吴先生的谈话内容录入了《川端康成全集》第25卷,这里录其大概:“有一次,尧到地方上去视察政情,遇见了一位叫伊蒲子的老人。……他与伊蒲子商谈。继承自己的按说应是儿子丹朱,但丹朱不是治天下的大器,他一直为此而忧虑。伊蒲子给了尧一首诗:‘原诗已忘记了,大意是说如此这般的地方隐居着一位了不起的人。把你的两个女儿嫁给那个人吧!那个人是应当继承你的人。尧一回到都城,马上派人去找,找到了所说的那个农夫。尧把两个女儿嫁给这个农夫,此人就是后来的圣君舜……尧不是把围棋这一游戏的工具给儿子,而是把围棋作为研究天文的工具授给他、告诉他。你研究天文吧!做易及祭祀的工作吧!这也是我的想像。围棋恐怕不是尧制作的,可能在那以前,便用作天文和易的工具,棋也写作弈,弈与易及医,发音相同,与‘历’的发音近似。远古,重要的大事都用易进行占卜。在日本、古代说是祭政一致。要去朝拜伊势神宫。一般认为、靠神论、神示来从事政治活动。中国的古代也是祭政一致。不论是易或天文。都与神示呀天命呀有深切的关系。易有各种各样方法。烧龟甲和兽骨观看形状,后来使用筮竹,我以为也会使用棋盘。是否使用黑白棋子表示阴阳。我不太清楚……”这里的内容并非围棋起源的解释,引用部分内容只为大家能有所了解,在后来吴清源先生接受日本某记者的采访时,也谈到了类似的内容,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看。

  关于围棋起源,大抵有如上的几种说法,一一介绍在此,可以说明一个不需要说明的问题,即围棋的发源地在中国,此后相继传入朝鲜后日本。行事严谨的日本人曾于享保12年(1727)正月29日,日本围棋四大门派掌门人签署了一张书状,说明:“围棋创自尧舜,由吉备公传来”。

  顺便再谈谈围棋文物的出土,这里主要列举一二以供参考。

  1977年4月1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的一座辽代古墓,墓内供桌下,有一高10厘米边长40厘米的围棋方桌。桌上涂白漆,中间画有长宽各30厘米的棋盘,棋盘纵横13道。

  1971年湖南湘阴发现一座唐代的古墓,墓内出土一件青瓷围棋盘,正方形,边长55厘米,纵横15道。

  1954年,河北望都(东汉属中山国)东汉墓出土一具石质围棋盘纵横道线。

  1975年,山东邹县西晋刘宝墓出土一付围棋子,系用黑白卵石磨制而成,共计289子——这是17道围棋所用的子数。

  还有新疆某地的唐墓出土了19道棋盘,只见棋盘不见棋子。江苏丹阳出土了黑白棋子83枚,淮安宋代杨公佐墓出土棋子50枚,却无棋盘。朱檀墓出土围棋实物,计有一副纵横各19道的棋盘,黑子175枚,白子181枚……

  2006年5月,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芬皇寺出土一块棋盘。出土时,砖质围棋盘碎成三块,另有一小块缺失。棋盘长43厘米,宽42厘米,厚78厘米,盘面纵横各刻有15条线。据初步考证,这个围棋盘是朝鲜半岛新罗时期(公元668年至935年)的文物。

  另外,甘肃永昌鸳鸯池遗址出土的原始陶罐彩色图颇似现代的围棋盘。陶罐上绘有纵横各十至十三道类似围棋盘的图案=。仰韶时期文化的彩陶上也有类似的图案。当然,图案只是关联推想,说明那个时代萌芽围棋的可能性。

  从文物发掘来看,围棋棋盘道数并非一开始就是19道,而是通过一段漫长的变迁由简入繁而来的,但道数自何时开始确定为15道,何时确定为17道,何时确定为19道,目前亦无详细记载。

  关于围棋的起源,主要做了如上一个简单的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阅关于围棋起源的一些专著。(作者:唐民)

  附:关于“弈”的注释

  “奕”和“弈”是两个同义的形声字,本义“下棋”。这个字在先秦古籍中多现,如:“视君不如弈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今夫弈之为数”(《孟子》);“使弈秋海二人弈”(《孟子·告子上》)等。古今辞书都说它读“亦(yi)声”。如:《说文》曰:“围棋也,从廾,亦声。论语曰不有博弈者乎。”

  事实上,人们说“下棋”是“著棋”,没有人说“亦棋”的;人们也只说“妙著”,不说“妙亦”的。但面对辞书造成既成局面,要辨证该字的正音当然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还是有证据说“弈”或“奕”,的确是读“著”的。……清咸丰帝“奕詝”,其八个兄弟名:“奕纬”、“奕纲”、“奕继”、“奕誴”、“奕欣”、“奕譞”、“奕诒”、“奕譓”。他的一些堂兄弟名如:“奕谆”、“奕谟”、“奕详”、“奕勋”、“奕格”、“奕绘”、“奕劻”。这些“奕”字也惟读“著”或其近音,方能符合人名从部落名的习惯。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