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坚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软坚散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同寿录》卷末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软坚散的用法用量 25 加减 2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软坚散 1 拼音

ruǎn jiān sǎn

2 《同寿录》卷末 21 方名

软坚散

22 组成

海石1两,黑栀(炒)1两,南星1两,山药(炒)1两,昆布(焙)5钱,海藻(焙)5钱,土贝母1两。

23 主治

瘰疬。

24 软坚散的用法用量

以鸡蛋清调敷。

25 加减

如大人生痰核,可加生香附1两。

2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古籍中的软坚散 《本草求真》:[上编卷一补剂]温中

(卵生)蜂白蜜和胃润肺通结赤蜜性凉降火蜂房清热软坚散结解肠胃毒蜜(专入脾肺。兼入肠胃。)本花木精英。

《张氏医通》:[卷十三·专方]疟门

亦恐发泄太过。即以牡蛎收敛阴津。仍取其性入阴。有软坚散结之功也。用甘草者。令以协和中外。则胃气有权。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卷四十八人部]紫河车

爪者,用之外应筋之余也,得肝气疏散之能,有甘咸软坚散热之力,故为去翳障,散乳痈,下胞衣之用,独取怀

《要药分剂》:[卷七泻剂下]瓦楞子

消血块。(丹溪)归经入肝经。兼入肺脾二经。为软坚散结之品。前论吴瑞曰。瓦楞消痰。其功最大。凡

《本经逢原》:[卷四介部]牡蛎

目录 1 拼音 2 《医学六要》卷五:虎骨四斤丸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虎骨四斤丸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饲鹤亭集方》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制备方法 35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虎骨四斤丸 1 拼音

hǔ gǔ sì jīn wán

2 《医学六要》卷五:虎骨四斤丸

21 处方

虎胫骨1两(酥炙),没药(另研)5钱,乳香(另研)5钱,附子(炮,去皮尖)2两,肉苁蓉(洗净)1两半,川牛膝1两半,木瓜(去瓤)1两半,天麻1两半。

22 制法

将木瓜、苁蓉捣如膏,余药为末,加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肝肾气血不足,又受风湿而致脚气,足膝酸痛,步履不遂。

24 虎骨四斤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80丸,空心盐汤送下。

25 摘录

《医学六要》卷五

3 《饲鹤亭集方》 31 方名

虎骨四斤丸

32 组成

虎骨2两,附子2两,木瓜2两,秦艽2两,牛膝2两,当归3两,苁蓉3两,天麻1两5钱。

33 主治

酒色所伤,寒湿所袭,肝肾两亏,腰腿疼痛,步履艰难,热痛如火,冷甚如冰,似瘫似痪,常怕风寒。

34 制备方法

水为丸。

35 附注

《重订通俗伤寒论》本方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二三钱,淡盐汤送下。

古籍中的虎骨四斤丸 《类证治裁》:[卷之六腰脊腿足痛论治]附方

,即木萸汤。〔湿热〕活络丹见五卷痹。〔风湿〕虎骨四斤丸见五卷痿。〔虚热〕鹿茸四斤丸虎骨四斤丸去附子

《张氏医通》:[卷十四]腿痛门

虎骨四斤丸治肝肾虚寒。而挟风湿。足膝疼痛。木瓜天麻肉苁蓉(酒洗去腐)牛膝(各一斤)附子(炮。二两)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九章·伤寒夹证]第八节·夹痛伤寒

痛如火、或冷疼若冰、加当归三两、秦艽二两、名虎骨四斤丸、治症同前、更加步履艰难、似瘫似痪、多由酒色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卷之八·大小腑门]痢

致两脚酸软。若痛若痹遂成风痢。独活寄生汤。吞虎骨四斤丸。或用大防风汤。将多以生樟即骨碎补。俗呼为胡

《医碥》:[卷之三·杂症痢]治法

十星的中医典籍:

《素问》,《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

九星的中医典籍:

《温病条辨》,《内外伤辨惑论》,《内科摘要》,《外科发挥》,《温热论》,《景岳全书》,《正续名医类案》,《脾胃论》,《兰室秘藏》,《正体类要》,《张氏医通》

八星中医书籍:

《旧德堂医案》,《伤寒来苏集》,《临证指南》,《医学衷中参西录》,《陆氏三世医验》,《寓意草》,《丹溪心法》,《冯氏锦囊》,《温热经纬》,《王孟英医案》,《医宗必读》,《杂兵源流犀烛》,《证治汇补》,《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宣明论方》,《医学心悟》

注意看一下图中两册中医书籍左上角,回答中的所有中医书籍在均出自基内,且内中都有电子书的中医书籍可看

点评一下这些中医书籍:

《温病条辨》《温热论》

有人说现在人没多少温病,所以条辨不重要,其实只是医生没研究过温病,不觉得该用而已。比如桑杏汤,沙参麦冬汤,桑菊饮都非常常用,包括宣痹汤,加减复脉汤,加减木防己汤也都常用,关键在于会不会用,想不想得到。

《景岳全书》

我极爱读景岳全书,景岳因杂症谟偏于补阴而被诟病,其实景岳哪里算偏,如《医贯》,《杂症会心录》才能叫偏,景岳教人八纲辨证,教人治病求本,教人重视补虚,教人少开大方,我毫不讳言,这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书。

《正续名医类案》

读一读这种综合性的医案,可以学到各家所长,因此这本书尤其重要,我更爱读续一些。

《脾胃论》,《兰室秘藏》

李东垣真的很神,方子神,议论神,配伍神。对内经阴虚的发挥,及对脾胃的论述,被大多数医家认为是开千古不传之秘,我也这样认为。

《内外伤辨惑论》

用我自己的一个医案来表述我的观点吧。

余挚友某,畴昔自诉头痛,咽痒,腹胀,失眠。余诊之,脉沉而弱,曰:此气也。以四七汤合七气汤加槟榔,大腹皮。七日服用不过四剂,而气顺咽清,头痛大减。余询其仅服四剂之故,其曰:七日以来大醉三次,是以未饮。

《内科摘要》,《外科发挥》,《正体类要》等

薛立斋是中医历史上的关键角色,他讲的方剂,每个方贡献,我都恨不能背下来,对药物的理解也是巅峰水平。当然最最关键的是医案,其实也备受诟病,即便大家如李冠仙也会对薛一男子,一妇人这种语焉不详的记载发起抨击。但即便如此,薛氏医案的详实,和通过补虚治疗大病的思路也可称震古烁今,就看你能不能识证了。

《张氏医通》

张璐是明末清初极耀眼的大家,同时代的傅青主,吕留良,高鼓峰也都毫不逊色,但成就最高的反而是张璐,医通极厚,极能扩宽思路,而且百家理论无不摘录,足称王道。所以这种书更要反复看,反复抄。明清医家但凡不刚愎自用,能够尽得百家之长的,都是大家,不可忽视。

《冯氏锦囊》

这本书包罗万象,包括儿科妇科,这本书讲的也很全面,甚至冯兆张被尊为儿科大师。锦囊中的药性讲的也极好,而且没有那么多装的色彩,八星群书,锦囊第一,足称完备。

《温热经纬》《王孟英医案》

温病有多重要,这两本就有多重要,甘寒养阴,轻可去实,重视津液等等。四明称伤寒论全书都在提醒医生要重视津液,王孟英用详实,丰富的医案告诫我们温病学的不可或缺,与薛立斋作摘要异曲同工,不过读这本书不能走入误区。医生不能撇开莫须有的门路之见,妄学医。

《医宗必读》

这本书算是指路明灯,但凡李中梓写的,都非常经典,无论医论,脉学,还是药理,内科,都极有过人之处,我连个尤其也写不出来,足见这本书之经典。最可惜的是,必读中的内科太少了,真的意犹未尽。另外,用这本书学伤寒也蛮不错。

《杂兵源流犀烛》

这本书与医通可谓双璧,一句废话都没有,全是干货,不过恐怕老沈也未必能够全部记住,最后的还是作为工具书,天天翻看,开发思路。

《证治汇补》《旧德堂医案》

我极赞赏李用粹,李很少用成方,顶多选一个小方打底,然后根据病人的病情加减用药,这是最高明医生的选择,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这本书我抄的次数最多(除脉学书),基本每天上班都带,

《伤寒来苏集》

柯琴是一位神人,极聪慧,解古方也解的极妙。伤寒的注解我基本读完了,还是推荐这一本,别的我都不会再提,特别是近人的著作,免得打口水仗。历代医家治病,但凡多读过基本医案,也不会说出六经与经络无关这样的话,言尽于此。

《临证指南医案》

这是一本极不适合初学者或者半瓶水的书,认真学的,读了自然能发掘奇妙,不过还是可惜太过语焉不详,但顶级中医治病大略如叶天士,能够留下这本书,就已经幸甚,我推荐读原书,徐灵胎有太多稀奇古怪的想法。

《医学衷中参西录》

是个中医,应该没有不读这本的,只是可惜这本书并不全面,不过但凡讲到的都足可效仿,只是白璧也有微瑕,千万别尽信一家之言,白术山药必用生,我是不信的。没人不喜欢这本书,张的新方我也常用。

《陆氏三世医验》

脉学是中医中璀璨耀眼的宝珠,如果不能精通,那就是方证对应,和朱丹溪批评过的局方之学并无不同,这本书是学习脉学,研究古人医案最重要的一本书之一,而且大家的书都是精品,远非刚愎自用者可比。

《寓意草》

喻嘉言是个爱秀的人,历史上这种人多数不行,喻嘉言是个例外,喻氏最重要的三本书,只有这一本成就最高,讲理颇精,议论有理。不过喻也有过于自信而轻视诸老的弊端,读一读就明白了,这本读起来偏费劲些,也隐晦些,但又很重要。

《丹溪心法》《格致余论》《局方发挥》

心法这本书,算内科,总结的很到位,不过后世医家,特别是我之前写到的书都有更详尽的总结,所以一般不读也是可以的,不过我之前推荐的,我也只是读过两遍,并未太深入。《格致余论》有得说,作为医论医案的结合,而且又不长,说一句必读不为过。我读的第一本古书,就是高三逛书店买的这本,对我来讲,感情蛮深,其实这本书不太适合初学者,我当时只能当故事书读,我读过不下二十遍,自己想当然的评论都一大堆,现在看来笑掉大牙。至于《局方发挥》肯定没有八星的必要,但也很薄,而且讲了很重要的道理,半天看完不亏。

《宣明论方》

四大家的书,我只有刘河间的读不进去,唯一读进去的就是这本,刘将内经的薄厥,痿痹,风疟等扩充治法,不可谓不精,读了能更有助于理解素问,理解方药,完素极擅长内经,而且不是理论上的擅长,所以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其他的书,我认真研究后再补充。

《医学心悟》

我一直在想,这本书够不够八星,确实这本书太过简略了,只有伤寒讲的丰富,但世上懒人是很多的,不想多读书,那就读这本,不仅是个初学,哪怕学富五车也能从中学到很多,比如加味甘桔汤,止嗽散,益母胜金丹,启膈散都足称神剂,而且医论和伤寒都讲的极好,好过当代全部。所以八星是很值得的,切不可忽视。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经进萃仙丸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经进萃仙丸 1 拼音

jīng jìn cuì xiān wán

2 处方

沙菀蒺藜240克(淘净,隔纸微焙,取细末120克入药,留粗末120克同金樱子熬膏)山茱萸(酒蒸,去核)120克 芡实120克(同枸杞捣)白莲蕊120克(酒洗曝干。如无,莲须代之)枸杞子120克 菟丝子(酒浸,蒸烂捣,焙)60克 川续断(去芦,酒净)60克 覆盆子(去蒂,酒浸,九蒸九晒)60克 金樱子(去净毛、子)60克

3 制法

上药八味,共为细末,以所留蒺藜粗末同金樱子熬膏,入前细末拌匀,再加炼白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 功能主治

治遗精。房室太过,肾气伤损,精滑不禁。

5 经进萃仙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80丸,渐加至100丸,空腹时用淡盐汤送下。

6 摘录

《张氏医通》卷十四

古籍中的经进萃仙丸 《张氏医通》:[卷十四]遗精门

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或酒或盐汤下。经进萃仙丸康熙癸酉。太常伯王人进。沙苑蒺藜(八两。淘净

《本经逢原》:[卷三水果部]莲蕊须

类,惟取白花将开者阴干入药。久服延年不饥,故经进萃仙丸用之。《本经逢原》清张璐公元1617-170

《张氏医通》:[卷七大小府门]遗精

。精滑不固者。九龙丹去当归。加萆。五味。然不若萃仙丸尤妙。所谓败精失道者。非败精不泄而有所蓄滞也。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妙用]补益法

白归身、熟地、茯苓各三两,为末,酒糊丸)、崔进萃仙丸(沙苑子八两,山萸肉、芡实、莲须、甘杞子各四两

《杂病广要》:[脏腑类]遗精

目录 1 拼音 2 《重订严氏济生方》:断红丸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断红丸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方出《丹溪治法心要》卷五,名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卷四:断红丸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断红丸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方出《丹溪治法心要》卷五,名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卷四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断红丸的用法用量 45 加减 46 制备方法 5 《张氏医通》卷十四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断红丸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56 各家论述 6 《济生》卷八 61 方名 62 断红丸的别名 63 组成 64 功效 65 主治 66 断红丸的用法用量 67 制备方法 68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断红丸 1 拼音

duàn hóng wán

2 《重订严氏济生方》:断红丸

21 处方

侧柏叶(微炒黄)川续断(酒浸)鹿茸(燎去毛,醋煮)附子(炮,去皮、脐)黄耆(去芦)阿胶(锉,蛤粉炒成珠)当归(去芦,酒浸)各30克 白矾(枯)15克

22 制法

上为细末,醋煮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主肠风、痔疾已久,脏腑虚寒,便血不止,面色萎黄,日渐羸瘦。

24 断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25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3 方出《丹溪治法心要》卷五,名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卷四:断红丸

31 处方

大黄(煨过)3钱,桃仁3钱(去皮尖),当归半两,槟榔半两,皂角仁5钱,黄柏5钱,荆齐穗5钱,枳壳5钱,猬皮1两(炙),黄连1两,秦艽1两,槐角子1两。

32 制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33 功能主治

肠风下血,独在胃与大肠出。

34 断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前白汤送下。

如鲜血下甚者,加棕榈灰、莲房灰各5钱。

35 摘录

方出《丹溪治法心要》卷五,名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卷四

4 方出《丹溪治法心要》卷五,名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卷四 41 方名

断红丸

42 组成

大黄(煨过)3钱,桃仁3钱(去皮尖),当归半两,槟榔半两,皂角仁5钱,黄柏5钱,荆齐穗5钱,枳壳5钱,猬皮1两(炙),黄连1两,秦艽1两,槐角子1两。

43 主治

肠风下血,独在胃与大肠出。

44 断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前白汤送下。

45 加减

如鲜血下甚者,加棕榈灰、莲房灰各5钱。

46 制备方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5 《张氏医通》卷十四 51 方名

断红丸

52 组成

侧柏叶3钱(炒香),川续断(酒炒)3钱,鹿茸1具(酥炙)。

53 主治

下血久不止,虚寒色淡晦。

54 断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4050丸,乌梅汤、人参汤、米饮汤任下。

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醋煮阿胶为丸。

56 各家论述

《医略六书》:肠脏虚寒,不能吸血归经,故渗入大肠便血不止焉。鹿茸灰补肾脏夏阳以吸血,续断灰续损伤经脉以雄络,侧柏叶灰涩血止血以除便血也。务使命门温暖,则虚寒自散,而肠脏融和血有所归,安有下血之急患乎?煮以苦酒之敛,阿胶之益,下以参汤之补,乌梅之敛,因病制宜,无不头头是道。

6 《济生》卷八 61 方名

断红丸

62 断红丸的别名

剪红丸

63 组成

侧柏叶1两(微炒黄),川续断1两(酒浸),鹿茸1两(燎去毛,酒煮),附子1两(炮,去皮脐),黄耆1两(去芦),阿胶1两(锉,蛤粉炒成珠子),当归1两(去芦,酒浸),白矾(枯)半两。

64 功效

补肾。

65 主治

肠虚,脏腑久虚而肠风痔疾,下血不止,或所下太多,面色萎黄,日渐羸瘦。

66 断红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

67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醋煮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68 附注

剪红丸(《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

古籍中的断红丸 《寿世保元》:[卷四]便血

不止者。此脏腑虚寒故也。面色痿黄。身体瘦弱。宜断红丸鹿茸(去毛醋煮)大附子(炮去皮脐)当归(酒洗)

《普济方》:[卷三十七大肠腑门]肠风下血(附论)

两)防风(去芦)槐花(炒)羌活当归鹿茸丸(一名断红丸出圣惠方)治脏腑久虚。肠风痔。下血太多。面色萎

《血证论》:卷八

内。同糯米蒸熟。去米。捣肠与药为丸。淡盐汤下。断红丸鹿茸(三钱)附子(二钱)当归(五钱)续断(三钱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卷之八·大小腑门]肠风脏毒

色痿黄。渐成虚惫。下元衰弱者。宜黄四君子汤。下断红丸。或十全大补汤或黄饮。诸般肠风脏毒。并宜生银杏

《医学实在易》:[卷四伤寒条]下血久不止用断红丸诗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地黄二至丸 1 拼音

dì huáng èr zhì wán

2 处方

大生地2钱,女贞子3钱,泽泻1钱半,怀山药2钱,当归1钱半,怀牛膝1钱半、旱莲草1钱半、丹皮1钱、川断1钱半、桑枝3钱。

3 功能主治

肝肾阴虚生热,背驼足弱,小溲不利。

4 摘录

《马培之医案》

古籍中的地黄二至丸 《马培之医案》:龟背庀

一钱)红花(五分)淮牛膝(五钱)桑枝(三钱)地黄二至丸治肝肾阴虚生热,背庀足弱,小溲不利者。大生地

《医方论》:[卷一补养之剂]二至丸

加桑椹子为丸,或熬膏和入。二至丸,取意甚佳,尚嫌力量浅薄,加入天冬、地黄、人参,以三才合二至始为得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五心集·杂证谟腰痛]腰痛论列方

四一)当归地黄饮(新补二十)补阴丸(寒百六十)二至丸(热一二八)当归拈痛汤(寒百三十)左归丸(新补

《医灯续焰》:[卷九]腰痛脉证第六十五

得,膝酸胫冷,腰中冷,面黑,伛偻不能久立。(宜二至丸、子和无比山药丸、六味丸之类。)一种腰痛,因作

《张氏医通》:[卷十四]腰痛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