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古老的历史传说可以从哪本书上找到
《山海经》
《山海经》是先秦重要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全书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8卷,《大荒经》5卷。内容包罗万象,主要记述古代地理、动物、植物、矿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共工撞天、羿射九日等。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考证,普遍认为其并非成书于一时,也不是一个作者写的。
尧舜禹是继黄帝以后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三个杰出首领,当时的社会还处于原始社会,因此并不属于什么朝代。只从夏以后才出现了奴隶社会的政权体制。当时的社会首领实行的是推选制和禅让制。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尧舜禹的 传说 故事 ,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尧舜禹的故事
关于尧的故事:
尧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尧在位七十年兢兢业业为广大民众着想,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他首创禅让制,而非继承制,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堪重用,于是决定禅让给舜,尧的举动受到了万世的敬仰。
关于舜的故事: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死后,禅位于禹。舜帝是尧帝禅让给他的,舜接位后,勤劳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年老以后本想把帝位传给尧的儿子可是大家都反对,于是舜把帝王有禅让给了禹。
关于禹的故事:
禹又称为大禹,大禹治水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个人。在尧在位的时候大禹就帮助尧治理洪水,古籍记载他公而忘私的精神:“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是中国史籍记载中功高德劭的完人。
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黄帝
传说中,黄帝原是黄河流域一个部落联盟的领袖,生活在大约4000多年以前。他提倡 种植 五谷,驯养牲畜,促使这个部落联盟逐步强大。后来,黄帝部落和西方的炎帝部落联合。打败了南方的蚩(ch!)尤部落。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联盟结合在一起,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相传,黄帝和蚩尤的战争,发生在涿鹿,蚩尤施展了法术,三天三夜大雾弥漫,对面看不见人。黄帝命令制造一架指南车,识别了方向,大败蚩尤,最后擒杀了他。
黄帝以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先后有尧(yao)、舜(shun)、禹(yu)。那时候,部落联盟首领由推选产生。尧年老了,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举有才德的舜为继承人。尧死后,舜继承了尧的位置。舜年老了,也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叫作“禅让”。
舜
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傲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他在历山(今山西运城市芮城县东)耕耘种植,在雷泽(在今山西永济市首阳乡)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总之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舜得到了这些赏赐,瞽叟和象很是眼热,他们又想杀掉舜,霸占这些财物。瞽叟让舜修补仓房的屋顶,却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舜靠两只斗笠作翼,从房上跳下,幸免于难。后来瞽叟又让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却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将舜活埋在里面。幸亏舜事先有所警觉,在井筒旁边挖了一条通道,从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时间。瞽叟和象以为阴谋得逞,象说这主意是他想出来的,分东西时要琴,还要尧的两个女儿给他做妻子,把牛羊和仓房分给父母。象住进了舜的房子,弹奏舜的琴,舜去见他,象大吃一惊,老大不高兴,嘴里却说:“我思舜正郁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顺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诚恳谨慎。
后来尧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不但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进。尧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恺”,早有贤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恺”管教化;还有“四凶族”,即帝鸿氏的不才子浑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穷奇,颛顼氏的不才子梼杌、缙云氏的不才子饕餮,虽然恶名昭彰,但尧未能处置,舜将“四凶族”流放到边远荒蛮之地。这些 措施 的落实,显示出舜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才干。
经过多方考验,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选择吉日,举行大典,尧禅位于舜,《尚书》中称为舜“受终于文祖”。又传说是舜代替尧摄行天子之政,虽有天子之权,而无天子之号。舜执政以后,传说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动,一派励精图治的气象。他重新修订历法,又举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还把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再择定吉日,召见各地诸侯君长,举行隆重的典礼,重新颁发信圭。他即位的当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还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改绩,明定赏罚,可见舜注意与地方的联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传说中舜的治国方略还有一项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画出五种刑罚的形状,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办法代替肉刑,以示宽大。但又设鞭刑、扑刑、赎刑,特别是对不肯悔改的罪犯要严加惩治,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欢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治水无功的鲧流放到羽山,坏人受到惩处,天下人心悦诚服。
按照《史记》所载传说,舜摄政28年,尧才去世。舜于三年的丧事完毕之后,便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诸侯都去朝见舜,却不理会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告状到舜那里,民间编了许多歌谣颂扬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里。舜觉得人心所向,天意所归,无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不过,传说中舜的都城与尧的都城不在一个地方。据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引皇甫谧所说;“舜所营都,或云蒲坂。”蒲坂在唐代是河东县,即今山西永济县。
尧死以后,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兴革。原已举用的禹、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职责都不明确,此时舜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 教育 ;命龙但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庶绩咸熙”,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上述这些人都建树了辉煌的业绩,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尽心治理水患,身为表率,凿山通泽,疏导河流,终于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当比之时,“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
舜在年老的时候,认为自己的儿子商均不肖,就确定了威望最高的禹为继任者,并由禹来摄行政事。故舜与尧一样,都是禅位让贤的圣王。
据说舜在尧死之后,在位39年,到南方巡守时,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称为“零陵”。
舜与尧一样,同是先秦时期儒墨两家推崇的古昔圣王。而舜对于儒家,又有特别的意义。儒家的学说重视孝道,舜的传说也是以孝著称,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为儒家伦理学说的典范。孟子继孔子之后对儒学的发展有巨大贡献,他极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导人们努力向舜看齐,做舜那样的孝子。说:“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犹)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他甚至设想,舜为天子,而瞽叟杀人被捕,舜虽不会利用权力破坏刑律而将其赦免,但一定到监狱里偷偷地把父亲背出来,一起逃到海滨,过无忧无虑的日子,为了共享天伦之乐而忘掉天子的地位。由于儒家的宣传,有关舜的传说 事迹 在中国 文化 传统中留下极深刻的影响。
尽管炎黄二帝只是传说中的人物,他们的发明创造也都是远古时代黄河儿女智慧的结晶,但是他们作为华夏民族先祖的象征和中华文明奠基者的化身,还是受到后人的无限尊崇与怀念。因此,在黄河流域以及黄河流域之外的中华大地上,一直流传着许多有关炎黄二帝的传说,留下了许多同他们有关的名胜古迹。除了前面提到过的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和宝鸡市的炎帝祠、炎帝陵外,比较著名的还有山东曲阜的景灵宫,河南新郑的黄帝故里,济源的王屋山天坛,灵宝荆山的黄帝陵,河北涿鹿的黄帝城、黄帝泉,四川都江堰的黄帝祠、轩皇台,盐亭的嫘轩宫、嫘祖墓,安徽黄山的黄山轩辕峰,湖南岳阳的轩辕台,浙江缙云的仙都鼎湖峰,甘肃平凉的问道宫,湖北宜昌西陵山、嫘祖庙,随州的神农祠,山西高平的神农城、神农井,河南淮阳的神农五谷台,郑州炎黄二帝塑像,湖南炎陵县的炎帝陵,等等。这些源远流长的传说和名胜古迹,对于增强华夏民族的认同感,激发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尧舜禹谁的辈分高
尧舜禹禅位的故事广为流传,我们都知道。尧帝在位的时候,发掘了年轻的人才舜,经过实践和考核,把帝位传给了舜,而舜又发掘了年轻人材禹,把帝位传给了禹。这给人一个假象:就是尧是舜的前辈,舜是禹的前辈。但三个人的辈分却绝不是这么简单的。
首先,尧、舜、禹有一个共同的祖先——黄帝。尧是黄帝的四世孙。尧的父亲是高辛,高辛的父亲是蛴[qí]极, 蛴极的父亲是玄嚣,玄嚣的父亲是黄帝。
而舜是黄帝的八世孙,到舜的时候,他家已经是没落的贵族了,在当时就是一个平民阶层。
而禹,也是黄帝的四世孙。所以按照辈分来看的话,尧和禹是同一辈分,而舜比这两个人小四辈。另外,禹的爷爷是颛[zhuān]顼[xǖ],也就是高中课文《离骚》第一句话提到的“帝高阳”。属于五帝之一,即使到了禹父亲这一辈,依旧很有影响力。所以与舜不同,禹可不是平民,要不是禹的父亲鲧治水不力,或许尧之后就是鲧继承帝位了。
可能在小学课本,最迟也就是初中,我们就学过这样的说法:尧舜禅位,是公天下,而到禹,传位给了自己的儿子“启”,是家天下的开始。但这种说法看似正确,其实是错误的。禹之后启继位,恰恰是公天下的体现。
禹本来选中的继承人是皋[gāo]陶 [yáo]。皋陶是谁呢他本身和禹一样,是舜手下的贤臣,而且皋陶虽然没参加治水,但对当时社会的贡献,并不小于禹,他主要是治理民生问题,为大禹治水奠定了物资保障。鉴于禹和皋陶平分秋色的功绩,舜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令皋陶和禹各自对治国理念谈了自己的看法。这场 辩论 最终的结果是皋陶服了大禹,所以最终舜选择的继承人是禹。
而禹在继位之后,把皋陶立为继承人——这不只是表面上确立,已经达到了让皋陶摄政的地步,这也是尧、舜传位之前最重要的一步,把权力移交给继承人。到此,一切很完美,只是有一个缺憾,这个唯一的缺憾就是皋陶死的比禹还早。于是禹把帝位传给了益,这个人也是舜帝挖掘的贤人。
但是这次传位很不顺利,因为在尧舜禹传位的过程中都有一个步骤,就是诸侯确认。比如舜死之后,禹和舜的儿子商均各立一个都城,最终的结果诸侯都去禹那朝贡,所以禹成为了天子。而这次,启本身就是很有能力的一个人,所以诸侯在启和益之间,选择了启。也就是说,禹和启之间的继位并不是继承关系,而是诸侯公选的结果。
而启继位之后,征讨有扈氏,才真正巩固了自己的帝位,剥夺了诸侯在继承人问题上的发言权,从此进入了家天下的时代。
1 大禹神话故事
2 神话传说故事大全
3 神话传说故事会大全
4 古老传说故事
5 关于莲花民间故事传说
6 上古神话传说故事
中国神话丰富多彩,内容主要有以下9个方面:
①创世神话。关于天地开辟、人类和万物起源的神话 。又称开辟神话。创世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用幻想的形式对自然、宇宙所作的幼稚的解释和描述,反映出原始古代人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创世神话主要有两种:天地开辟(包括世界和万物的形成)的神话和人类起源(包括民族的由来)的神话。天地开辟神话有3类:第一类,以创造神为主体 ,创造世界 。这个创造神的形象、称谓以及开辟天地的方式各有不同。瑶族的创造神叫密洛陀;彝族的创造神有4个:八歌 、典尼 、支格阿鲁和结支戛鲁。第二类,巨人化生神话,讲述天下万物是由巨人的身体各部所化。如汉族的盘古神话,阿昌族的神话《遮帕麻与遮米麻》 ,彝族神话 《 创造万物的巨人尼支呷金》等。第三类,自然演变的神话,讲述的是想象中的天地自然形成的过程,既不是开辟神的创造,也不是巨人化生 ,完全是自然演化。如壮族神话《布洛陀与妹六甲》,纳西族创世神话《人祖利恩》等。这些神话,在各少数民族的史诗和古歌中保留很多。人类起源神话有两类:一类是解释世界上人类的诞生,讲述造人的过程,说明民族的由来;另一类是与洪水神话相联系,通过洪水后兄妹结合,说明再造人类的过程。在民族创世神话中,人的来源有卵生、葫芦生、石头生,以及从山洞或树林上出来的种种不同说法,但较常见的是泥土造人的说法。如女娲神话。
在创世神话中,解释人类由来和说明民族起源的内容常常结合在一起,把民族起源和人类由来看作是同时发生的 。彝族史诗《梅葛》中记载的创世过程,以兄妹成亲,生下怪葫芦,出现8种人,解释8个民族的由来。创世神话具有世界性,它是人类原始时期的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一定的文学价值。
②日月星辰神话。解释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的神话。日月星辰神话首先提出了日月星辰的由来问题。中国神话对此说法各异 ,大致有以下5种 :生育说、肢体化生说、蛋生说、铸造说、神创说。此外,还有太阳是英雄神和天帝的说法 。也有神话解释某些星座的来历。
日、月有规律的出没运转是日、月神话解释自然现象的一个方面。中国古代神话描述日、月的生活日程也像人类一样有劳作、有休息。月中的阴影及月的圆缺变化是此类神话解释自然现象的又一方面。汉族神话中就有嫦娥奔月化为蟾蜍、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说法。少数民族中也有许多解释月中阴影的神话。关于日、月之间的关系,人们想象它们有着同于人间的夫妻、兄妹、姊妹、姑嫂等关系。对于日、月食的现象,神话中亦有神奇的解释。如汉族就有天狗吞食之说。射日神话是日、月神话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它所叙述的基本内容是:天空中出现了多个太阳(或月亮),强光照射,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英雄的神箭手射下了多余的日 、月。这类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企图控制太阳、征服干旱的愿望。
日月星辰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对于天体的朴素认识,其中有的则表现了他们企图用巫术手段控制天体的愿望,具有原始科学和某种实用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原始观念的渗透融合,最终化合成为充满了天真幻想的神话,并被文人取为创作题材。
③动植物起源神话。自然神话的一种。它是原始人民对于动植物来源和特征的解释性故事。在原始渔猎和采集经济时代,人类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还不能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别开来。人们往往认为周围的动植物也像自身一样具有知觉、感情和生活历程,特别是对于那些同人的生活、生产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动植物,则运用形象化的幻想手法说明它们的来源和特征,便成为动植物起源神话。
在中国流传至今的神话作品中,单独讲述动植物起源神话较少,大多作为局部的情节存在于原始神话和创世史诗中。如布依族的神话史诗《开天辟地》中讲森林和珍禽异兽是由翁戛神的头发和身上的虱子所变的。《夸父神话》中讲桃林是夸父在逐日途中渴死后弃下的手杖变成的。这类神话认为动植物是由神体的某一部分或神的器物变化而来的。
此外,有的神话认为动植物是创造神创造的。如彝族史诗《勒俄特依》讲阿俄暑补神到人间创造生物 ,把3种树栽在地上,从此有了树;把花鹿放在森林,从此有了动物。还有一些神话认为神、人、动植物是互生的。
④洪水神话。世界性的关于宇宙毁灭和人类再生的神话。中国古代关于洪水的记载,多和治水相联系。如《淮南子·览冥训》中就述及女娲补天和治水的故事。此外,还有鲧 、禹治水的神话。它们都没有直接和人类再生相联系。后世所传洪水神话反映远古某个时期人类在遭到毁灭性洪水灾异之后,洪水遗民两兄妹结婚,再生人类。这个神话可分为南北两大系统。西南系统的洪水神话一般说是:雷公发洪水,淹没世界。兄妹二人躲在葫芦里避开洪水,而后结为夫妻,婚后繁衍出不同的种族。北方系统的洪水神话说:洪水泛滥 ,淹没世界。伏羲、女娲(或盘古兄妹)在石狮子或乌龟等的保护下,避过洪水,随后结为夫妻。最后,兄妹捏黄泥人 ,再造人类,从而成为汉族“人祖”。这两大系统神话都存在原始血缘婚的痕迹。它似是中国原始社会从群婚制向对偶婚制过渡的婚姻形态的反映。由于社会阶段的不同,神话中对兄妹婚所持的态度也各异。早期神话以为兄妹婚为延续人类所必需;后期神话则在肯定程度上有所不同。近代西南苗 、瑶、彝等民族的洪水神话资料,在闻一多《神话与诗·伏羲考》中征引较详。中原和北方汉、蒙古、达斡尔等民族的洪水神话,不断发现。它们有的和开辟创世神话相融合,有的出现了严重的佛教化倾向。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口传的洪水神话常在衍变之中。
⑤女娲神话。女娲是中国神话中的创世女神。是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流传下来的一位伟大女神形象。
女娲神话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造人。传说女娲揉团**泥土创造了人类。后来因为繁忙便引绳入泥浆拖拉甩动 ,飞溅的泥点变成了很多的人 (见后汉应劭 《风俗通义》)。另一个是补天。补天之说最早见于《淮南子·览冥训》。传说上古时候,天崩地塌,大火燃烧,洪水泛滥,恶禽猛兽残害人民。女娲就熔炼五色石块去修补苍天;斩断鳖足树立在大地的四周,将天撑起来,还杀死了兴风作浪的黑龙,以拯救中原的人民。然后把芦苇烧成灰,堵住了滔天的洪水。女娲也可算是中国神话传说中最早的一位治水英雄 。
此外,还传说女娲曾经作过笙簧。这与后来中国西南民族所吹的芦笙相似。女娲也可以说是音乐的女神。也有传说说女娲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风俗通义》),让青年男女互相婚配,繁衍后代。她又是婚姻的女神。
⑥伏羲神话。关于中国文化创造的神话。伏羲又叫太昊伏羲,据说,是华胥氏踩了雷泽中雷神的足印生出的儿子 。他能够沿着生长在都广之野的作为天梯的建木“上下于天”。
伏羲有许多创造发明,主要说他坐在一座方坛上,听了八方风的乐音,便画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种悬卦的符号,叫做八卦,以代表天地间的种种事物。他又模仿蜘蛛结网,制作了捕鱼的网。他的臣子句芒,则根据这种原理,做了捕鸟的罗。伏羲还制作了瑟,创造了《贺辩》的乐曲。上古文明的曙光,在传说中的伏羲时代就显露出来了 。
伏羲后来做了东方的天帝,他的臣子句芒,便做了他的属神。传说中还有伏羲与女娲为夫妇的说法。此说大约出现于西汉时代。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有“伏羲鳞身,女娲蛇躯”语。东汉武梁祠石室画像上即有人首蛇身的伏羲 、女娲交尾的图像,一边标明是伏羲,另一边可能是女娲。
⑦帝俊神话。中国古代殷民族所奉祀的天帝的神话。甲骨文称为高祖�。他本是殷民族的祖宗神,后来才升为天帝的。他的形状在甲骨文中是鸟的头,猕猴的身子,一只足 ,手里似乎还拄着一根拐杖 。有关帝 俊的神 话 ,集中保存在《山海经·大荒经》以下五篇里,其他书籍并无所见。帝俊的两个妻子,一个叫羲和,住在东方海外的甘渊,生了10个太阳;另一个叫常羲,住在西方的荒野,生了12个月亮。还有个妻子叫娥皇,住在南方荒野,生了1个头3条身子的先祖。帝俊时常从天而降,和一些五彩鸟交朋友;下方帝俊的两座祠坛,就是由这些五彩鸟管理的。在北方的荒野,有一座帝俊的竹林,斩下竹的一节,剖开来就可以做船 。尧的时候 ,10日并出,帝俊曾赐给羿红色的弓、白色的箭,叫他到下方去拯救人民的困苦。以上就是残留下来的帝俊神话的片断 。从中可以见到帝俊作为天帝的神性。由于神话的发展演变 ,帝俊又化身为传说中人间的两个帝王,一个是帝喾辛氏,另一个是帝舜,他们都是半神的英雄,都有他们各自的神话传说在流传。
⑧羿神话。羿是中国神话中的射日英雄。根据先秦古籍的记载,羿或称夷羿(《 左传 》、《 天问 》),或称仁羿(《山海经》)。有关羿的神话说,尧做国君时,天空中出现10个太阳,把禾苗晒焦,百姓陷入饥饿之中,各种恶禽猛兽乘机危害人民。于是天帝俊赐羿一张红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叫他去解除人民的艰难困苦。羿下到凡间,首先把10个太阳射落9个,然后他又诛除猰貐 、凿齿 、九婴、大风、修蛇等凶残的禽兽。最后到中原地方的桑林中捉住那头为害最烈的大野猪。他将野猪肉蒸熟后奉献给天帝,满以为会受到嘉奖 ,哪知道天帝却因为羿射杀了他的9个太阳儿子 ,很不满意羿的作为。此外,还有羿射河伯,羿请不死之药于[[ 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等片断的记录,反映羿的另一些活动和他的悲剧性的结局。《淮南子》还记载了民间奉祀羿做消灾除害的宗布神。
⑨嫦娥神话。嫦娥是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嫦娥奔月神话最为民间所乐道。始见于《淮南子·览冥训》。神话说羿向西王母求得长生不死药物后带回家中。嫦娥趁羿不在 ,偷吃了不死药,不觉身子轻飘飘地飞离地面,奔向月宫。嫦娥奔月的神话还见于较早的《归藏》,但《归藏》记叙粗略,只说嫦娥吃了西王母的不死药奔往月宫做了月精,似乎还未和羿相联系。在《淮南子》的古本中尚有嫦娥到月宫化为蟾蜍的记载,今本已无,显示了人们对嫦娥从谴责到同情的转变。魏晋六朝到唐代这段时期,人们对嫦娥的同情愈加发展,化蟾之类的古老传说渐被遗忘。有些学者认为嫦娥即《山海经》中的常羲
刚回答了一个类似的,直接复制过来。
关于夸父的记载见于《山海经》。值得注意的是,山海经中即有夸父,又有夸父国、夸父族。一般理解为逐日的夸父是夸父国的族人。扯句题外话,有学者认为夸父逐日是夸父族部落迁徙的反应,也有人说反映了部落战争。
关于夸父的传说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夸父逐日之外,夸父族人还参与了中国版“诸神之战”,即炎黄联盟和蚩尤的战争。
传说蚩尤的手下不只有铜头铁额会飞檐走壁的怪物,还有苗民(这里的苗民在山海经里又叫羽民,背后长翅膀),再有就是夸父族(也就是巨人)。
后来蚩尤失败,自己被身首异处,夸父族和苗民也遭到了屠杀,从此之后夸父族便不复存在了。
近日,岳麓出版社发行新版《经典名著通俗图库》,对《山海经》、《楚辞》等名著和历史子集进行了新的诠释、翻译和导读。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这些传说都出自《山海经》。《山海志》记载了中国古代山河的历史传说或超现实存在,如地理、珍稀动物、神话人物等,对后来的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山海经》被誉为“古今奇文之祖,先秦四大名著之首”。《山海经》顾名思义,是一部关于山海的古籍。这本书记录了古代的山川,一山一水一兽一鸟一株一树,一脉相承,恰似全国国土资源普查的综合结果。
1《山海经》是一本非常复杂的书。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这是一本关于自然历史、文化、神话的书矿物,一切,我个人觉得都是对古代文化的总结,相当于史前文明。《山海经》是由《山海经》和《海经》组成的。《山经》以山为线索,从东到海,从西到今天的甘肃、青海,从北到内蒙古,从南到四川、广东等地,详细记录了各地的地形和产品。《海经》主要描写的是“海外”世界,描写比较随意。它主要描写神话和西部地区,但它空灵而壮丽。
2它被封存在吴县东部。
它看起来像一头猪,前后各有一个黑头。轩辕地处穷山之滨,人虽短命,却有八百岁。在这个妇女国家的北部,那里的人有人的脸和蛇身,尾巴在头上。战国时期,上层贵族崇尚养生,追求长寿之道,追求各地的独特产品、奇景和奇迹。《山海经》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成为当时的通俗读物。历史地理、神话传说的描写极大地丰富和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山海经》也是中国小说的鼻祖。
著名的《精卫填海》和《夸父追义》神话都出自《山海经》,所以这本书是中国古代神话的源头,而中国神话的起源正是出自这本书。例如,最近流行的良渚文明已成功申请世界遗产。现在我们都知道,它印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
三古之一,较早的古代,《易·系辞》、《礼记·礼运》中称伏羲时代为上古,亦有称上古为夏以前的时代。有时亦兼指史前时代。
三皇五帝时期
包括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女娲造人,炎帝击石生火,神农试百草,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戈,黄帝战蚩尤(涿鹿大战),共工怒触不周山(来自《淮南子》,)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龙伯钓鳖,哪咤闹海,八仙过海,百鸟朝凤,天狗食日,
牛郎织女(不确定),宝莲灯(不确定)。
自公元前三千至前二十一世纪,是中国文明初起的时代,有三皇五帝之说。三皇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伏羲,女娲,神农。
在清·梁玉绳《汉书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谱》∶“华胥生男为伏羲,女子为女娲。”
传说伏羲氏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致嫁娶,以丽皮为礼,创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而已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文字,就约在五千年前,因此,伏羲氏确实应该是中华文化最早的代表。女娲是在伏羲氏以后为天下共主,他作笙簧,是音乐的开始,传说她练石以补天,聚芦灰以止滔水。神农氏(炎帝)继女娲后为天下共主,传说他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又创造了五弦琴,开始蜡祭和市场。看来,至他开始,中华民族开始进入农耕社会。『五帝』乃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姓姬(或云公孙),号轩辕氏、有熊氏,原居于西北,后迁徙至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一带。炎帝传为神农氏,姜姓,号烈山氏或厉山氏。时南方强悍的九黎族,在其首领蚩尤率领之下,和炎帝争夺黄河下游地区,炎帝失败,向北逃串,向黄帝求救,并结为联盟。黄帝统帅炎、黄二部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下,大败蚩尤,结果蚩尤被杀。涿鹿之战后,炎黄两部落发生战争,黄帝击败了炎帝。从此,中原各部落咸尊黄帝为共主,炎、黄等部落在黄帝的领导下融合成华夏民族。故中华民族素自承为『黄帝后裔』,又因炎、黄两部落融合成华夏民族,故也称为『炎黄子孙』。
黄帝之后,最著名的共主有唐尧、虞舜、夏禹等人。禹系夏后氏部落之领袖,姒姓,又称夏禹、大禹。相传尧的末年,洪水泛滥,禹父奉命治水,花了九年时间而一事无成,而被尧处死。及舜即位,禹奉命继其父治理洪水。禹用疏导的方法,广修沟渠,终于根治了水患,从此成了华夏民族的英雄人物,被称为『大禹』。
黄帝,女娲,神农,唐尧、虞舜、夏禹政治:
传说伏羲氏时官都以龙为名,称青龙、赤龙、白龙、黑龙、黄龙。后来的神农氏以火名其官,黄帝以云名其官。这些情况说明,一直到黄帝时,其政权组织都极为简陋,实际上是部落头领议事会。传说,帝颛顼时设五行之官,以及负责祭天的南正之官和负责治民的北正之官,这才有了政权组织的雏形。帝尧时,传说已有三公六卿百执事的中朝官制,分管各方诸侯的四岳,以及州、师、都、邑、里、朋、邻的各级地方组织划分和州牧、侯伯的地方长官。帝舜时,有司空、司徒、士、共工、虞、秩宗、典乐、纳言等中朝职官。显然,尧、舜时职官体制的传说,有许多后人附加的内容。但从另一角度来说,尧、舜当时已经有相对成形的职官体制。
参考:
http://wenkubaiducom/view/c2a805146edb6f1aff001fa5html
本文2023-08-06 13:40:0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2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