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天府夔龙什么意思
神话传说中的单足神怪动物。在商晚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上,夔龙纹是主要纹饰之一,形象多为张囗、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山海经·大荒东经》描写夔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但更多的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夔,神魅也,如龙一足。”(《说文解字》)“夔,一足,踔而行。”(《六帖》)。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这些幻兽和妖魔的出现预示着瘟疫的爆发。由于时代的限制和愚昧、自私的恶习,古人经常用这种想象中的生物和自然神的形象解释自然灾害和政局的混乱,或者将灾害的原因推到畸形、残疾的生物和人身上(比如白额牛和跛脚的人),加上当时面对灾害时普遍的无能,致使这些具有某种特征的动物和人往往遭到迫害。这种偏见持续至今,最常见的外在表现,就是对弱势群体的歧视和欺压。
(1)蜚(fei):“蜚”居住在中原东部的太山,外形象牛,头部为白色,但是却长着蛇的尾巴、而且只有一只眼睛。当“蜚”进入水中时,水源会立即干涸;当它进入草丛时,草会立即枯死,从这种情况看来,它同时是一种火系的妖怪。
(2)跂 踵(chi zhong):“跂踵”出没于首阳山附近,外形象枭,但是长着猪的尾巴、只有一条腿。
(3)絜 钩(qie gou):“絜钩”是一种外形象鸭、但是长着鼠尾的鸟,居住在中原的东部。
(4)犭戾(li):不好意思,只好拼字。该字为顶端的E4,原字为反犬旁加一个“戾”,这种幻兽出没于荆山,外形象红色的刺猬。
=暴风之兆=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这些幻兽和妖魔的出现预示着此地将遭受暴风的袭击。
(1)山 犭军(shan hui):该字为顶端的B4,原字为反犬旁加一个“军”。这种幻兽人面犬身,奔跑的速度和风一样快。据说它如果看见人,会大声的笑,并且捡起东西砸人。
(2)闻 豕粦(wen lin):该字为顶端的D5,原字为“豕”“粦”拼合。外形象浑身**的猪,但是头和尾都是白的。
=旱魃之兆=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这些幻兽和妖魔的出现预示着将发生大旱灾。
(1)魃:原名为“妭”,传说妭是黄帝的女儿。黄帝在与蚩尤作战时,蚩尤派出操纵风雨的恶神“风伯”和“雨伯”对黄帝军进行袭击,黄帝便派遣自己的女儿“妭”迎战,妭从体内发出光芒和热量,驱散了风雨。但是当战争结束之后,妭却由于用力过度而无法回到天界,因为她是光热之神,所以所到之处皆爆发旱灾。由于妭击败蚩尤有功,所以黄帝不能杀死她、只得将她幽闭在北方的系原山中。但是妭贪图凡间恋情,经常溜出山跑到中原地区寻男子取乐,所到之处皆受旱灾之苦。所以古人遇到旱灾时会开凿一条通往北方的水路,并且祭祀,祈求妭快回北方、结束旱灾。
(2)
Ci(上“此”下“虫”的组合)鼠(ci shu):该字为顶端的C2。 “Ci鼠”外形象鸡,但是身体覆盖着鼠毛。
(3)顒(yong):传说“顒”是居住在南方火山中的怪鸟,人面枭身,有四只眼睛。
(4)Tiao yong:该字为顶端的C6。外形为长有鱼鳍的蛇,居住在中原东部的河川里,传说它出现时会带有光芒。
(5)薄 鱼:居住在中原东部河川里的一种独眼鲤鱼。
(6)獙 獙(bi bi):一种外形为有翼之狐的幻兽。
=洪水之兆=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这些幻兽和妖魔的出现预示着将爆发洪水。
(1)軨 軨(ling ling):一种身上长有虎纹的牛形幻兽。
(2)合 窳(he yu):外形为长有人面的野猪,身体**、尾部为红色,叫声象婴儿的啼哭,会食人。
(3)长 右:一种长有四只耳朵的长臂猿,叫声象人的呻吟。
(4)夫 诸:一种长有四只角的白色雄鹿。
=人祸之兆=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这些幻兽和妖魔的出现预示着人民将遭受统治者的涂炭。
(1)猾 褢(hua huai):“猾褢”具有人的外形,但是长有野猪鬃。当猾褢出现时意味着此地将被下达沉重的劳役,并且引起激烈的反抗。
(2)狸 力(li li):“狸力”外形象猪,叫声象狗。狸力的出现预示该地将大兴土木。
(3)峳 峳(you you):这种幻兽具有马的外形、羊的眼睛、牛的尾巴,头上长有四根角。它的出现预示统治者身边将出现奸佞之人,使百姓受苦
=战乱之兆=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这些幻兽和妖魔的出现预示着将发生大战乱。
(1)朱 厌:“朱厌”的外形是白头、红腿的猿猴。
(2)犭也 狼(chi lang):外形象狐,但是耳朵长、尾巴为白色。
(3)凫 徯(fu xi):“凫徯”的外形是长有人面的鸡。
(4)神人:传说“神人”沉睡在四川北部岷山上被称作“熊山”的洞穴中。传说如果在冬天不小心打开了洞穴,看到了“神人”,那么当年必定爆发战争。估计这东西就是指的熊。
(5)天 狗:一种红色的狗。
中国古代怪物
白泽
号称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通过去,晓未来(玩笑)。不过能说人言,曾应黄帝所求作鬼神图鉴(内有万一千五百二十种)(封神榜?)。绝对神兽中的No1。
《轩辕本纪》、《抱朴子(极言)》、《瑞应图》有载。
[VIVIEN补充:能够通晓天下鬼神万物状貌,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云笈七签·轩辕本纪》“帝巡狩,东至海,登桓山,于海滨得白泽神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因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帝乃作祝邪之文以祝之。”后世因为白泽能够趋吉避凶,常将它的形貌使用在物品之上,《通典》记帝王之旗就绘有白泽的形貌,被称为白泽旗。《唐书·五行志》记载中宗韦皇后的妹妹用虎豹枕以避邪,白泽枕以避魅。]
化蛇
水兽。人面豺身,有翼,蛇行,声音如叱呼。招大水。(存在象《3×3只眼》中的MM也有可能)
《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VIVIEN补充:《山海经》中记载的妖怪。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能操纵江水,是一种低等的妖怪。许多以古中国为题材的游戏中都会有化蛇出现,比如大宇的《轩辕剑》系死中,化蛇就是玩家痛宰的倒霉妖怪之一。/山海经-中山经中记载,阳山有一种蛇,名为化蛇,身形像豺,而面如人脸,长着鸟的翅膀,行走时则与普通的蛇一样。它能发出一种奇特的呼叫声,如同是人们在叱呼。这种蛇一出现,预示着雨水大增,会造成水患。”/理由二:书中说毕方是化蛇的天敌,BUD各位看:
毕方属性:火
化蛇属性:水
五行相克:水克火!
真要说天敌,应该颠倒了才是!不管从属性来看还是从生物学(鸟和蛇)来看,毕方VS化蛇的结果都是被一口吃掉才对。。。。。]
英招
人面马身(人头马?),有虎纹,生鸟翼(人头飞马?),声音如榴。号称是替天帝看花园的神,但看起来充其量不过是只神兽而已。
《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玄蜂
其实就是巨蜂,腹大如壶,蛰人,有毒,能杀人。
《楚辞(招魂)》有载。
青牛
出名主要是作为老子的坐骑。但真正的原形是千年木精(土精成形是玉羊)。
《嵩高记》、《录异传》有载。
呲铁
形状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铁为食。排泄物利如刚(精炼?提纯?),可作兵器。
《神异经(中荒经)》有载。
山臊
山神,人脸猴身,(一手)一足,能说人话,而且会变化,特别喜欢吃虾蟹。
《神异经(西荒经)》、《国语(鲁语下)》、《诉异记》有载。
火鼠
又名火光兽。生活在火山中(非现在通指的火山,乃是燃烧的森林),重百斤(体形应甚大),毛长接近一米,细如丝,见水即死。用它的毛就可制成“火烷布”(如果脏了用火一烧就可变干净)。
《神异经(南荒经)》、《十洲记》有载。
商羊
一足鸟,招大雨。(估计只是能预见天气)
《说苑(辨物)》有载。
讹兽
别名诞。人面兔身,能说人言。喜欢骗人,言多不真。其肉鲜美,但吃了后也无法说真话了。(利用价值很高,呵呵)
《神异经(西南荒经)》有载。
民鸟(此为一字)
嘴为赤色,身为翠色。可御火。
《山海经(西山经)》有载。
钦原
鸟,形状象蜂,和鸳鸯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种巨蜂)。蛰兽兽死,蛰树树枯。(玄蜂升级版?)
《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钩蛇
蛇,身长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时于水中用尾巴钩岸上动物食之。
《水经注(若水)》有载。
远飞鸡
又名翻明鸡、目羽鸡。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还。(鸽子的异种?)
《洞冥记》有载。
腓腓
有点象狸,白色的尾巴。养之可以解忧愁。(高级宠物?)
诸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
《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混沌
长毛四足,如犬,有腹无五脏。抵触善人,凭依恶人。(绝对恶灵是也)
(另有混沌神之说,另行说明,不归此处)
《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应声虫
居于人腹。宿主每发声,腹中便有小声效之,且会越来越大。以雷丸可治。(腹语?)
《续墨客挥犀》、《隋唐嘉话》有载。
庆忌
又名要离。泽精,人形,大概十几公分高。黄衣黄帽,乘**小车,日驰千里。叫它的名字可使之报信(亦有捉鱼之说)。历史上也有人名(吴王僚子,猛将)、塔名为此。
《管子(水地)》、《太平预览》有载。
并封
类猪,黑色,前后皆有头。
Ps:述荡则是左右有头。
《山海经(海外西经)(大荒西经)》、《周书(王会)》有载。
夫诸
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
《山海经(中次三经)》有载。
当康
有牙的小猪状,因叫声而得名。可以预见丰年。
《山海经(东次四经)》有载。
山蜘蛛
巨蛛,大如车轮,其丝可止血。
《南部新书》有载。
鸣蛇
大体如蛇,但有四翼,发磐磐之音。见则大旱。
《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南海蝴蝶
巨型蝴蝶。有人曾捕之,去掉其翅膀和须足,仍有八十斤,极其鲜美。(可惜无人饲养)
《岭南异物志》有载。
幽(安鸟)
类似有条纹的小猴子,经常发笑。看见人则躺倒(藐视?挑衅?)。因叫声得名。
《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狸力
猪状兽,脚后有突起,声音就像狗叫。应该是有操土之能。
《山海经(南次二经)》有载。
(马交)
类马,白身黑尾,头有一角,利齿,四足为爪,发音如鼓声。以虎豹为食。一说可御兵。
《山海经(海外北经)(西次四经)》、《管子(小问)》、《周书(王会)》有载。
孰湖
马身鸟翼,人面蛇尾(与英招类似)。喜欢载人(应该很适合作坐骑)。
《山海经(西次四经)》有载。
媪
似羊非羊,似猪非猪。在地下食死人脑,能人言。用柏枝插其头方可杀之。
《搜神记》、《晋太康地志》有载。
患
身长数丈,类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脚于土中,虽在动却不移开。唯灌酒能消。因为其为忧伤之气所聚,酒能忘忧,所以可消。
《搜神记》有载。
鬼车
别名九头鸟。色赤,似鸭,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爱入人家烁人魂气。亦有说法称九首曾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此疑个例)
《三国典略》、《岭表录异》、《正字通》有载。
九婴
水火之怪,为羿所杀。(应可喷火吐水,为九头蛇之类)
《淮南子(本经训)》有载。
可和西方的九头蛇比比?很类似吧。
或和小日本的八歧大蛇比比?
飞廉
鹿身,头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说其为风伯。但我觉得应该是操纵风力大气的神兽更合理。
《楚辞(离骚)》有载。
飞诞鸟
鸟,似鼠,赤足。口可分泌粘胶,用其洒在树上粘取飞禽食用,亦有时用其喷射,百发百中。(澳洲土著亦有用其法捕猎)
《广博物志》有载。
九尾蛇
巨蛇,体有鳞甲,腰以下有九尾,拖行,有铁碰撞之声。尾端有小孔,会喷射,如枪弹,中者非死即残。(神话气息不浓,但可算是比较标准的怪兽,而且还是满强的)
《续子不语》有载。
奚鼠
巨鼠,居于冰下,重千斤,肉可食。皮毛可以制衣被,为御寒上品。用其皮蒙鼓,其声可以传千里,它的毛发可以召集鼠类。(鼠王的说)
傲因(字打不出来啊,痛苦中)
类人,穿着破烂衣服,手为利爪。袭击单身旅人,喜食人脑。舌头暴长,有时伸出盘在地上休息,用烧烫的大石掷之,可杀。(有相当智能,懂伪装。可能感觉敏锐,尤其是舌头(痛死的?)。可推见其反应甚快,为搏斗型。)
《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吼
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虎畏之,盖吼溺着体即腐(强酸?)。(不过还是比犼弱太多了啊)
《偃曝馀谈》有载。
横公鱼
生于石湖,此湖恒冰。长七八尺,形如鲤而赤,昼在水中,夜化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食之可却邪病。
《神异经(北方荒经)》有载。
傒囊
象小孩子,见到人就伸手牵引,但人一到它住的地方就立刻死去。(应该不是动物,而是一种鬼怪吧。吸人魂气?)
《搜神记》有载。
风狸
别名风生兽。似貂,青色。火烧不死,刀砍不入,打之如打皮囊。用锤击其头数千下方死,但只要其口入风立即复活。用菖莆塞其鼻方可杀之。其溺可入药,其脑和菊花服满十斤可寿五百。(此兽灭绝多半就是因为那个‘寿五百’上了,人类真是恐怖啊)
《抱朴子(仙药)》有载。
(角圭)(角虎)
又名任法兽。如羊,一角,青色,性忠直。看见有人相斗就触理亏的一方。皋陶(人名)曾用其断案。(疑可识人心,故能断对错。生物测谎仪?)
《诉异记》、《神异经》有载。
委蛇
又名延维。人首蛇身,有两头,紫衣朱冠,和车辕长度相当。厌恶雷声,闻之则捧首而立。见则能霸天下。
《山海经(海内经)》有载,《庄子(达生)》则说齐桓公曾见之。
Ps:闻一多《伏羲考》中则说此为人首蛇身之伏羲女娲交尾神象。(搞笑吧?)
契俞(不好意思,用了别字)
兽中最大者,龙头马尾虎爪,长四百尺,善走,以人为食。遇有道之人则隐藏,遇无道之人则食之。(惩恶扬善?不过依此之言,无法理解其捕食方式?如此大的体形,速度要多快才能)
《尔雅(释兽)》有载。
魍魉
木石之怪,亦有说为山川之精。状如三岁小孩,红眼长耳,赤黑色,喜欢模仿人声用以迷惑人。
《国语(鲁语下)》、《说文》有载。
(鼠勺)犬
类狗,能飞,食虎豹。
《周书(王会)》有载。
率然
五彩蛇,亦有说为两头。人物触之,中头则尾至,中尾则头至,中腰则头尾并至。(登它主要是因为《孙子兵法》中‘三军势如率然’即为此蛇)
《神异经(西荒经)》、《博物志(异闻)》有载。
佚事:
剑光射人(invincibility提供)
汉帝相传。以秦王子婴所奉白玉玺。高帝斩白蛇剑。剑上有七朵珠九华玉以为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剑在室中光景犹照于外与挺剑不殊。十二年一加磨莹。刃上常若霜雪。开匣拔鞘辄有风气光彩射人。
谏珂
平公有一天出朝,有只鸟围着他飞不离去,他就对师旷(人名)说:“我听说如果是霸王之人,凤亦为之下;今天有鸟整天围着我传,那是凤吗?”师旷说:“东边有一种鸟,名叫谏珂,文身朱足,喜狐,今天主上必然穿狐裘大衣上朝。”平公说:“是。”师旷说:“今天鸟围着你飞是因为狐裘,而不是你的德义。你为什么要自己yy呢!”平公听后很不开心。
饕餮: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改)。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神异经》所谓“《春秋》言”,即此。
4 中国古代怪物
《吕氏春秋·先识》云:“周期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宋罗泌《路史·蚩尤传》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其像率为兽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说,殆亦饕餮。
《左传》谓饕餮是“缙云氏不才子”,而《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玄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在缙云之官也。”蚩尤姜姓,亦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传》),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经·北次二经》所记“狍(号鸟)”,郭璞注以为即《左传》之饕餮。
附:狍(号鸟):《山海经·北次三经》:“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号鸟),是食人。”郭璞注:“为物贪(忄林),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
貔貅
大熊猫专浓家张和民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熊猫人工饲养可能开始于4000多年前。
张和民说,在古籍中, 大熊猫被称为称为貔貅(pixiu)。《史记·五帝本纪》中,叙述了中国“五帝”之首的黄帝,他的国号为“有熊氏”,不仅尊重熊这种野生动物,而且能将熊(黑熊)、罴(棕熊)、貔貅(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明确区分开来。
这本史书还追述了一个故事:4000多年前,黄帝指挥驯养过虎豹、熊、罴、貔貅等猛兽的部落,在坂泉(河北涿鹿县)打败了另一个部落的首领蚩尤。由于板泉之战比较著名,所以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迁将它加以记载。
张和民说,这表明中国人工驯养 大熊猫,可能开始于距今4000多年前。
除了《史记》外,中国第一部追述古代事迹的《尚书》,在《牧誓》篇中也曾叙述,距今3000多年前,周武王的部队“如虎如貔”,在牧野大败商纣五的军队,一直到后代,还用貔貅比喻勇猛的军士,战无不胜。
另(JohnnyHe提供):
鲲鹏: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
鬼母:南海小虞山,有鬼母,能产天地鬼,一产十鬼,朝产之,暮食之。《述异记》
神鸟帝江:天山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山海经》
恒山神鸟:恒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四海,悲鸣而送之。《艺文类聚》
海中大蟹:昔有海商海中行,遇洲港,林要茂甚,乃维舟登岸,息于水旁,半炊而林没,钯断缆乃得去,详视之大蟹也。《山海经补注》
龙鱼: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鲤),一日虾,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山海经》
犼(超强)
形类马,长一二丈,有鳞片,浑身有火光缠绕;会飞,食龙脑,极其凶猛。与龙相斗时,口中喷火,龙即不敌。
有人尝见一犼独斗三蛟二龙,斗三日夜,杀一龙二蛟方毙。
《诉异记》有载。
更新异兽:
牛鱼
形如小牛,毛色青黄,喜欢睡卧,受惊动声如大牛,可传一里。把它的皮悬起,潮涨则毛起,潮退则毛伏。
《博物志》、《太平御览》有载。
酸与
鸟类。形状象蛇,四翼六眼三足。自呼其名。现之则该地有恐慌。
《山海经(北次三经)》有载
凤凰
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鸟中之王,亦称“凤凰”,其雄性叫“凤”,雌性称“凰”,总称叫“凤”或“凤凰”。据《雨雅释鸟》所记载,凤凰的形体为“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是一个集众多动物于一身的神鸟,象征吉祥和永生。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它与龙并驾齐驱,被人们世代敬仰、崇拜,从而创造出丰富灿烂的龙凤文化。
麒麟
“麒麟”以“鹿”为偏旁,古人造这个词的时候,便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麒麟由鹿演化而来,但它又决不是鹿,比鹿多了一些零件和装备。据说它的身子像麕,也可以写成麇,古籍中指獐子。牛的尾巴,圆的头顶。却只有一只角。有的说麒是雄的,麒是雌的,形状被描绘得略有不同。但据说麒的开头大略像鹿。它被古人视为神兽、仁兽,长寿,能活两千年。能吐火,声音如雷。“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大戴礼·易本命》)这里的“虫”泛指兽类,犹如《水浒传》的英雄叫老虎,是“大虫”。是吉祥神兽,主太平、长寿。鹿本身便是兽中驯良者,有力、善跑,角有药用价值,肉能食,制成皮革亦很珍贵,大有益于人。传说中的白鹿尤有神性。民间有麒麟送子之说!麒麟是以鹿类为主,融合了牛、羊、马的特点。它的综合面不及龙、凤那么广泛,不过名气也不算小。
麒麟,是中国自古传说的仁兽,因为其是传说之兽,所以关于其形象的描绘古来极多。《说文》曰:“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麟,牝麒也。”《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
“麒,麋身牛尾,狼头,一角,**,圆蹄,一角,角端有肉。”而流传至今较为普遍的说法是:麒为雄,麟为雌,麋身,马足,牛尾,一角,角端有肉。而其出身也颇不平凡,《春秋运斗枢》言“机星散则得麟生”,《春秋保乾图》也称“岁星散为麟”。
獬豸
古代神裁制度下产生的著名神兽,又被称为“法兽”。根据《论衡》和《淮南子·修务篇》的说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据传角断者即死,有被见到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拥有很高的智慧,能听懂人言,对不诚实不忠厚的人就会用角抵触。后世常将普通羊饲养在神庙,用来代替獬豸
《述异记》上说:“獬豸者,一角之羊也。性知人有罪。”并说,上古时候皋陶管监狱时,对有怀疑的罪犯,就让獬豸去辨认,凡是用角抵者就是真罪犯,不被抵者为冤案,放之。
《神异记》中也记载有:“东北荒中有兽如羊,一角,毛青,四足,性忠直,见人斗则触不直……名曰獬豸,一名任法兽。”过去设监狱均在城市之东北部,因獬豸出自东北大荒中。
执法者以獬豸为标志在汉代就有了。
据《后汉书·舆服志》云:“法冠……执法者服之……或谓之獬豸冠。其(冠)梁上刻木为豸角,碧(绿)粉涂之。”说明獬豸这种兽是仁兽,不仅能辨别出罪犯,而且还能认出两打架者中谁是无理者,确实代表了公平和正义。
正因为獬豸代表了公平和正:所以法院的法棰采用獬豸头形獬豸槌一槌定音,表明公平的裁决、正义者胜利。
白泽
昆仑山上的神兽,著名的神兽,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很少出没,除非当时有圣人治理天下,才奉书而至。
《轩辕本纪》有神兽白泽的故事:“(黄)帝巡狩,东至海,登桓山,于海滨得白泽神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因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
夔
出生于东海流破山,其形状如牛,无角,身形巨大,昏黑色,但只有一只脚支撑,也叫独脚夔。
夔是一种恶兽,能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鸣般的叫声。
梼杌
原本只是令人害怕厌恶的恶人,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神异经·西荒经》记“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已然是一派怪异扭曲的形象,与其说是魔兽不如说是生化实验失败核泄漏的产物。
吼
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畏之,盖吼溺着体即腐。
《偃曝馀谈》有载。
重明鸟
在《拾遗记》中说,尧在位七十年,有积支之国,献明鸟,一名双晴言在目。状如鸡,鸣似凤。解落毛羽,用肉翅而飞。能抟逐兽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或一年来数次,或数年都不来。国人都全洒扫门户,以留重明。如重明鸟未到的时候,国人或刻木,或造铜像,
为此鸟的形象,放在明户之间,则魑魅之类,自然退伏。所以到了现在,都刻木像、造铜像或画图像,故现在画鸡于门上。
天禄、辟邪
天禄、辟邪是古代传说中的种兽,似鹿而长尾,一角者为天禄,二角者为辟邪,可攘除灾难,永安百禄。古人把它们对置于墓前,既有祈护祠墓,冥宅永安之意,亦作为升仙之座骑。
天禄又称“天鹿”,也称“挑拨”、“符拨”,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与“天命”和“禄位”有关。
天禄,传说中动物名。代多雕刻成形以避邪,谓能祓除不祥,永绥百禄,故称为天禄。《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复修玉堂殿,铸铜人四,黄锺四,及天禄﹑虾蟆。”或作天鹿。"
辟邪,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似狮,有翼。《急就章》说:“射魃辟邪除群凶”。颜师古注《急就篇》云:“射鬾、辟邪,皆神兽名”,多仝天禄,(又称天鹿)对举。《十州记》云:“聚窟州有辟邪天鹿”。
辟邪和天禄是汉代沿起的镇墓兽,辟邪头上单角,天禄为双角,两者似狮,古人认为狮虎凶猛,可除凶祟,所以用这种神兽来看守阙门和神道。造型上,辟邪比较细长。
龙
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中国古代怪物
白泽
号称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通过去,晓未来(玩笑)。不过能说人言,曾应黄帝所求作鬼神图鉴(内有万一千五百二十种)(封神榜?)。绝对神兽中的No1。
《轩辕本纪》、《抱朴子(极言)》、《瑞应图》有载。
[VIVIEN补充:能够通晓天下鬼神万物状貌,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云笈七签·轩辕本纪》“帝巡狩,东至海,登桓山,于海滨得白泽神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因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帝乃作祝邪之文以祝之。”后世因为白泽能够趋吉避凶,常将它的形貌使用在物品之上,《通典》记帝王之旗就绘有白泽的形貌,被称为白泽旗。《唐书·五行志》记载中宗韦皇后的妹妹用虎豹枕以避邪,白泽枕以避魅。]
化蛇
水兽。人面豺身,有翼,蛇行,声音如叱呼。招大水。(存在象《3×3只眼》中的MM也有可能)
《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VIVIEN补充:《山海经》中记载的妖怪。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能操纵江水,是一种低等的妖怪。许多以古中国为题材的游戏中都会有化蛇出现,比如大宇的《轩辕剑》系死中,化蛇就是玩家痛宰的倒霉妖怪之一。/山海经-中山经中记载,阳山有一种蛇,名为化蛇,身形像豺,而面如人脸,长着鸟的翅膀,行走时则与普通的蛇一样。它能发出一种奇特的呼叫声,如同是人们在叱呼。这种蛇一出现,预示着雨水大增,会造成水患。”/理由二:书中说毕方是化蛇的天敌,BUD各位看:
毕方属性:火
化蛇属性:水
五行相克:水克火!
真要说天敌,应该颠倒了才是!不管从属性来看还是从生物学(鸟和蛇)来看,毕方VS化蛇的结果都是被一口吃掉才对。。。。。]
英招
人面马身(人头马?),有虎纹,生鸟翼(人头飞马?),声音如榴。号称是替天帝看花园的神,但看起来充其量不过是只神兽而已。
《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玄蜂
其实就是巨蜂,腹大如壶,蛰人,有毒,能杀人。
《楚辞(招魂)》有载。
青牛
出名主要是作为老子的坐骑。但真正的原形是千年木精(土精成形是玉羊)。
《嵩高记》、《录异传》有载。
呲铁
形状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铁为食。排泄物利如刚(精炼?提纯?),可作兵器。
《神异经(中荒经)》有载。
山臊
山神,人脸猴身,(一手)一足,能说人话,而且会变化,特别喜欢吃虾蟹。
《神异经(西荒经)》、《国语(鲁语下)》、《诉异记》有载。
火鼠
又名火光兽。生活在火山中(非现在通指的火山,乃是燃烧的森林),重百斤(体形应甚大),毛长接近一米,细如丝,见水即死。用它的毛就可制成“火烷布”(如果脏了用火一烧就可变干净)。
《神异经(南荒经)》、《十洲记》有载。
商羊
一足鸟,招大雨。(估计只是能预见天气)
《说苑(辨物)》有载。
讹兽
别名诞。人面兔身,能说人言。喜欢骗人,言多不真。其肉鲜美,但吃了后也无法说真话了。(利用价值很高,呵呵)
《神异经(西南荒经)》有载。
民鸟(此为一字)
嘴为赤色,身为翠色。可御火。
《山海经(西山经)》有载。
钦原
鸟,形状象蜂,和鸳鸯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种巨蜂)。蛰兽兽死,蛰树树枯。(玄蜂升级版?)
《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钩蛇
蛇,身长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时于水中用尾巴钩岸上动物食之。
《水经注(若水)》有载。
远飞鸡
又名翻明鸡、目羽鸡。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还。(鸽子的异种?)
《洞冥记》有载。
腓腓
有点象狸,白色的尾巴。养之可以解忧愁。(高级宠物?)
诸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
《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混沌
长毛四足,如犬,有腹无五脏。抵触善人,凭依恶人。(绝对恶灵是也)
(另有混沌神之说,另行说明,不归此处)
《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应声虫
居于人腹。宿主每发声,腹中便有小声效之,且会越来越大。以雷丸可治。(腹语?)
《续墨客挥犀》、《隋唐嘉话》有载。
庆忌
又名要离。泽精,人形,大概十几公分高。黄衣黄帽,乘**小车,日驰千里。叫它的名字可使之报信(亦有捉鱼之说)。历史上也有人名(吴王僚子,猛将)、塔名为此。
《管子(水地)》、《太平预览》有载。
并封
类猪,黑色,前后皆有头。
Ps:述荡则是左右有头。
《山海经(海外西经)(大荒西经)》、《周书(王会)》有载。
夫诸
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
《山海经(中次三经)》有载。
当康
有牙的小猪状,因叫声而得名。可以预见丰年。
《山海经(东次四经)》有载。
山蜘蛛
巨蛛,大如车轮,其丝可止血。
《南部新书》有载。
鸣蛇
大体如蛇,但有四翼,发磐磐之音。见则大旱。
《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南海蝴蝶
巨型蝴蝶。有人曾捕之,去掉其翅膀和须足,仍有八十斤,极其鲜美。(可惜无人饲养)
《岭南异物志》有载。
幽(安鸟)
类似有条纹的小猴子,经常发笑。看见人则躺倒(藐视?挑衅?)。因叫声得名。
《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狸力
猪状兽,脚后有突起,声音就像狗叫。应该是有操土之能。
《山海经(南次二经)》有载。
(马交)
类马,白身黑尾,头有一角,利齿,四足为爪,发音如鼓声。以虎豹为食。一说可御兵。
《山海经(海外北经)(西次四经)》、《管子(小问)》、《周书(王会)》有载。
孰湖
马身鸟翼,人面蛇尾(与英招类似)。喜欢载人(应该很适合作坐骑)。
《山海经(西次四经)》有载。
媪
似羊非羊,似猪非猪。在地下食死人脑,能人言。用柏枝插其头方可杀之。
《搜神记》、《晋太康地志》有载。
患
身长数丈,类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脚于土中,虽在动却不移开。唯灌酒能消。因为其为忧伤之气所聚,酒能忘忧,所以可消。
《搜神记》有载。
鬼车
别名九头鸟。色赤,似鸭,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爱入人家烁人魂气。亦有说法称九首曾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此疑个例)
《三国典略》、《岭表录异》、《正字通》有载。
九婴
水火之怪,为羿所杀。(应可喷火吐水,为九头蛇之类)
《淮南子(本经训)》有载。
可和西方的九头蛇比比?很类似吧。
或和小日本的八歧大蛇比比?
飞廉
鹿身,头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说其为风伯。但我觉得应该是操纵风力大气的神兽更合理。
《楚辞(离骚)》有载。
飞诞鸟
鸟,似鼠,赤足。口可分泌粘胶,用其洒在树上粘取飞禽食用,亦有时用其喷射,百发百中。(澳洲土著亦有用其法捕猎)
《广博物志》有载。
九尾蛇
巨蛇,体有鳞甲,腰以下有九尾,拖行,有铁碰撞之声。尾端有小孔,会喷射,如枪弹,中者非死即残。(神话气息不浓,但可算是比较标准的怪兽,而且还是满强的)
《续子不语》有载。
奚鼠
巨鼠,居于冰下,重千斤,肉可食。皮毛可以制衣被,为御寒上品。用其皮蒙鼓,其声可以传千里,它的毛发可以召集鼠类。(鼠王的说)
傲因(字打不出来啊,痛苦中)
类人,穿着破烂衣服,手为利爪。袭击单身旅人,喜食人脑。舌头暴长,有时伸出盘在地上休息,用烧烫的大石掷之,可杀。(有相当智能,懂伪装。可能感觉敏锐,尤其是舌头(痛死的?)。可推见其反应甚快,为搏斗型。)
《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吼
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虎畏之,盖吼溺着体即腐(强酸?)。(不过还是比犼弱太多了啊)
《偃曝馀谈》有载。
横公鱼
生于石湖,此湖恒冰。长七八尺,形如鲤而赤,昼在水中,夜化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食之可却邪病。
《神异经(北方荒经)》有载。
傒囊
象小孩子,见到人就伸手牵引,但人一到它住的地方就立刻死去。(应该不是动物,而是一种鬼怪吧。吸人魂气?)
《搜神记》有载。
风狸
别名风生兽。似貂,青色。火烧不死,刀砍不入,打之如打皮囊。用锤击其头数千下方死,但只要其口入风立即复活。用菖莆塞其鼻方可杀之。其溺可入药,其脑和菊花服满十斤可寿五百。(此兽灭绝多半就是因为那个‘寿五百’上了,人类真是恐怖啊)
《抱朴子(仙药)》有载。
(角圭)(角虎)
又名任法兽。如羊,一角,青色,性忠直。看见有人相斗就触理亏的一方。皋陶(人名)曾用其断案。(疑可识人心,故能断对错。生物测谎仪?)
《诉异记》、《神异经》有载。
委蛇
又名延维。人首蛇身,有两头,紫衣朱冠,和车辕长度相当。厌恶雷声,闻之则捧首而立。见则能霸天下。
《山海经(海内经)》有载,《庄子(达生)》则说齐桓公曾见之。
Ps:闻一多《伏羲考》中则说此为人首蛇身之伏羲女娲交尾神象。(搞笑吧?)
契俞(不好意思,用了别字)
兽中最大者,龙头马尾虎爪,长四百尺,善走,以人为食。遇有道之人则隐藏,遇无道之人则食之。(惩恶扬善?不过依此之言,无法理解其捕食方式?如此大的体形,速度要多快才能)
《尔雅(释兽)》有载。
魍魉
木石之怪,亦有说为山川之精。状如三岁小孩,红眼长耳,赤黑色,喜欢模仿人声用以迷惑人。
《国语(鲁语下)》、《说文》有载。
(鼠勺)犬
类狗,能飞,食虎豹。
《周书(王会)》有载。
率然
五彩蛇,亦有说为两头。人物触之,中头则尾至,中尾则头至,中腰则头尾并至。(登它主要是因为《孙子兵法》中‘三军势如率然’即为此蛇)
《神异经(西荒经)》、《博物志(异闻)》有载。
佚事:
剑光射人(invincibility提供)
汉帝相传。以秦王子婴所奉白玉玺。高帝斩白蛇剑。剑上有七朵珠九华玉以为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剑在室中光景犹照于外与挺剑不殊。十二年一加磨莹。刃上常若霜雪。开匣拔鞘辄有风气光彩射人。
谏珂
平公有一天出朝,有只鸟围着他飞不离去,他就对师旷(人名)说:“我听说如果是霸王之人,凤亦为之下;今天有鸟整天围着我传,那是凤吗?”师旷说:“东边有一种鸟,名叫谏珂,文身朱足,喜狐,今天主上必然穿狐裘大衣上朝。”平公说:“是。”师旷说:“今天鸟围着你飞是因为狐裘,而不是你的德义。你为什么要自己yy呢!”平公听后很不开心。
饕餮: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改)。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神异经》所谓“《春秋》言”,即此。
4 中国古代怪物
《吕氏春秋·先识》云:“周期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宋罗泌《路史·蚩尤传》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其像率为兽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说,殆亦饕餮。
《左传》谓饕餮是“缙云氏不才子”,而《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玄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在缙云之官也。”蚩尤姜姓,亦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传》),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经·北次二经》所记“狍(号鸟)”,郭璞注以为即《左传》之饕餮。
附:狍(号鸟):《山海经·北次三经》:“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号鸟),是食人。”郭璞注:“为物贪(忄林),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
貔貅
大熊猫专浓家张和民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熊猫人工饲养可能开始于4000多年前。
张和民说,在古籍中, 大熊猫被称为称为貔貅(pixiu)。《史记·五帝本纪》中,叙述了中国“五帝”之首的黄帝,他的国号为“有熊氏”,不仅尊重熊这种野生动物,而且能将熊(黑熊)、罴(棕熊)、貔貅(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明确区分开来。
这本史书还追述了一个故事:4000多年前,黄帝指挥驯养过虎豹、熊、罴、貔貅等猛兽的部落,在坂泉(河北涿鹿县)打败了另一个部落的首领蚩尤。由于板泉之战比较著名,所以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迁将它加以记载。
张和民说,这表明中国人工驯养 大熊猫,可能开始于距今4000多年前。
除了《史记》外,中国第一部追述古代事迹的《尚书》,在《牧誓》篇中也曾叙述,距今3000多年前,周武王的部队“如虎如貔”,在牧野大败商纣五的军队,一直到后代,还用貔貅比喻勇猛的军士,战无不胜。
另(JohnnyHe提供):
鲲鹏: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
鬼母:南海小虞山,有鬼母,能产天地鬼,一产十鬼,朝产之,暮食之。《述异记》
神鸟帝江:天山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山海经》
恒山神鸟:恒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四海,悲鸣而送之。《艺文类聚》
海中大蟹:昔有海商海中行,遇洲港,林要茂甚,乃维舟登岸,息于水旁,半炊而林没,钯断缆乃得去,详视之大蟹也。《山海经补注》
龙鱼: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鲤),一日虾,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山海经》
犼(超强)
形类马,长一二丈,有鳞片,浑身有火光缠绕;会飞,食龙脑,极其凶猛。与龙相斗时,口中喷火,龙即不敌。
有人尝见一犼独斗三蛟二龙,斗三日夜,杀一龙二蛟方毙。
《诉异记》有载。
更新异兽:
牛鱼
形如小牛,毛色青黄,喜欢睡卧,受惊动声如大牛,可传一里。把它的皮悬起,潮涨则毛起,潮退则毛伏。
《博物志》、《太平御览》有载。
酸与
鸟类。形状象蛇,四翼六眼三足。自呼其名。现之则该地有恐慌。
《山海经(北次三经)》有载。
后羿,或称羿、大羿等等,是我们中国神话中著名的射日英雄。一说到后羿,就让人想起后羿射日的故事,好像后羿除了射日也没干过什么别的事了。其实,后羿作为上古鼎鼎大名的英雄,战绩自然不只是射日而已。
后羿连太阳都射得下来,自然其本身就拥有强大的力量基础。拥有强大力量的后羿,惩恶扬善、行侠仗义,自然也是不在话下的。今天就说一说惨死后羿箭下的六大怪物,有兽人、巨兽、神怪等等,一箭一只小怪兽,虐惨了。
一、凿齿。《山海经》等古籍中记载的怪物,人形,标志是两颗长长的獠牙,还会使用盾牌和武器,有一定的智慧,这妥妥就是传说中的兽人族啊。凿齿经常掠食人类,因此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被后羿一箭射死。
二、封豨(xi)。名字很奇怪,其实就是一只巨大的野猪,但其身体巨大,性格残暴、食量惊人,经常祸害人类,因此进入后羿的猎杀名单。所谓皮厚不挡刀,肉厚也不挡箭,即使封豨体型巨大,皮糙肉厚,也依然挡不住后羿一箭。
三、修蛇。又名巴蛇,《山海经》等古籍中记载的一条巨大的蛇形怪物,传说以大象为食。后人经常用封豨修蛇,来比喻贪婪残暴的人,从中也可以看出修蛇等巨兽对人类的威胁。当然也免不了被后羿一箭射死,传说巴陵就是修蛇尸体所化。
四、大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一只巨大的鸟类,传说是凤凰后裔。因为体型巨大,大风飞过人类村庄部落,带起的气流摧枯拉朽,因此得名为大风。大风破坏力惊人,对人类威胁极大,因此被后羿一箭射死。
五、九婴。中国神话传说中,著名的九头怪兽,牛身、龙尾,能喷水火,叫声如婴儿啼哭,因此得名九婴,到处吃人。这已经是掌握神秘力量的神怪级别怪物了,传说只有同时杀死九颗头,才能真正杀死九婴,最后却被后羿一箭射爆九颗头。
六、猰貐(yayu)。《山海经》等古籍中记载的神秘怪物,传说本是人面蛇身的神灵之躯,性格善良,却惨遭其它神灵谋杀,死后被十巫复活,改造成了牛身人面的怪物,从而性情大变,吃人为乐,不得已,后羿一箭射杀了可怜的猰貐。
以上就是惨死后羿箭下的六大怪物,不管是凿齿这样的兽人,还是封豨、修蛇、大风这样的巨兽,哪怕是九婴、猰貐这样的神级怪物,后羿依然都是一箭一个,吃饭喝水一样简单,可谓虐杀。
不愧是上古英雄后羿,实力非同一般。都说什么凹凸曼是怪兽的克星,跟中国神话中的后羿比起来,恐怕也要甘拜下风,打怪兽我只服后羿,太强了
饕餮
汉语拼音:tāo tiè
饕餮(拼音:Tāotiè),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
“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
《辞海》中记载:饕餮是“传说中的贪食的恶兽。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
《辞海》在解释饕字说:饕即“贪,《汉书·礼乐志》:‘贪饕险’颜师古注:‘贪甚曰饕。’特指贪食。”
《吕氏春秋·先识》:‘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
上面几段话里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饕餮是一种“恶兽”,而不是鱼蛇蟒鳄,不属于鱼类或爬行类。《辞海》中还有附有商周鼎上的饕餮纹。你只要看一看就可以认出那个凶恶的猛兽像谁,非常像狼的正面像,也是圆眼吊睛,凶狠无比。
二是,饕餮甚贪食。这个特征鲜明地指出了狼的特性。“极贪食”是草原狼的最突出的特性之一,咱俩养过狼,太知道狼的这个天性了,咱俩可以举出无数个狼贪食的例子。天下再没有比狼更贪食的动物了。不信可以让人去问老牧民,天下最“贪食的恶兽”是谁?回答肯定是狼。人所共知,“贪”就是狼性的代名词。董仲舒说秦“以贪狼为俗”,也把贪与狼相并列。中国人形容贪食总是用“狼吞虎咽”,而且还把狼排在虎之前,狼比虎更贪食。形容贪心都说“狼子野心”,不会说“虎子野心”。
由于饕餮具有“恶兽”和“甚贪食”这两个狼的特征,而且饕餮纹又像狼。因此,传说中的饕餮很可能就是狼,或是从狼演变而来的神兽。
三是,饕餮成为商周鼎的主要纹饰,这就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宝鼎是华夏民族在青铜时代的立国之重器。在周朝,“一言九鼎”的“鼎”,是象征至高无上王权的神器和礼器,也是祭天祭祖的祭器,鼎在华夏先民心目中处于民族“图腾柱”的地位。因此,只有属于民族的图腾才有资格登上如此崇高的地位,而被镌刻铸造在宝鼎重器之上。这一现象又反映出两个问题:其一,到商周时,华夏族可能还仍然崇拜狼图腾,至少是猛兽图腾,炎帝黄帝族祖先的图腾崇拜遗风可能还继续存在,而周朝时期的华夏族受狼图腾的影响更深,因为,周起源于西戎,而西戎大多是崇拜狼图腾的游牧族。其二,当时的“龙”可能还没有被普遍接受,尚未真正成为华夏族的民族图腾,否则,象征王权的宝鼎就一定会以龙作为主要纹饰。而且,当时周天子也还没有坐龙座,那时还延续着炎黄游牧遗风,席地而坐。
周鼎上的纹饰主要由饕餮纹和云纹所组成,以饕餮为中心,云纹环绕其周围。显然,饕餮神兽在天上,从云层里探出头,俯看人间。它的身体则藏在云里,不知是否有蛇身或龙身,但是如果在饕餮脑袋后面续上龙身,那就与后来的标准龙相差不远了。所以,我认为,在狼图腾和龙图腾之间可能还有一个饕餮图腾的过渡阶段。饕餮既有狼的性格,又有后来龙的狰狞面目。
兽面纹所指称的神兽的真正名称与原型早已沉埋在不可复现的年代之中,后人因其面相凶恶、神秘、恐怖,有些又口含人首,故赐名为饕餮。饕餮原是《左传》中用来形容贪财贪食之不仁不义者。近世学者已指出把兽面纹命名为吃人的饕餮纯是牵强附会,有悖于商周的社会文化状况。
因为面相凶猛恐怖,又行饕餮恶名,此兽在中国文化与艺术演变中的踪迹几乎无从寻觅。西周中期,盛行了几百年的动物纹饰突然退出了青铜器装饰主纹的领域。但是,与饕餮纹同时出现在青铜器上的几种动物纹样,如龙、虎、凤、龟等,在以后的文化演变中,都大量出现在官方与民间,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具盛名的吉祥物、艺术表现源源不绝的主题。特别是龙,在青铜器时代,多数也都拥有与饕餮纹相同的凶恶面孔。若论神秘、威武和地位,龙在青铜时代远逊于饕餮。然而,龙后来却登上了中国文化与政治象征的最高宝座,“饕餮”这一青铜时代的至尊,踪影难寻了。
饕餮纹到底指称什么?历来争论纷纭,迄今尚无定论。有说是牛、羊、虎、鹿、山魈……。在这诸说中,饕餮为虎说声音最响。许多从事原始文化与艺术研究的学者认为,饕餮纹是虎纹的夸张、变形。在古代,虎亦为很重要的通天神兽,巫师乘虎的造型在后世文物中多有出现。而在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在“龙凤”崇拜之前,曾有过一个相当长的龙虎崇拜的阶段,龙虎斗图案造型在东周至西汉时代大为盛行,其中尤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龙虎相斗图最为精美,气势不凡。古人认为虎为阳兽,“云从龙,风从虎。”龙虎相斗表示阴阳交合。在汉代,苍龙、白虎、朱雀、玄武表示天文中东、西、南、北四官。至少,在中国历史早期,虎的地位不在龙之下。然而,古籍中对虎的神通的描绘显然难与饕餮在青铜器上的显赫地位相比。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改)。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神异经》所谓“《春秋》言”,即此。
《吕氏春秋·先识》云:“周期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宋罗泌《路史·蚩尤传》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其像率为兽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说,殆亦饕餮。
《左传》谓饕餮是“缙云氏不才子”,而《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玄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在缙云之官也。”蚩尤姜姓,亦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传》),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经·北次二经》所记“狍(号鸟)”,郭璞注以为即《左传》之饕餮。
南海怪物山海经中有记载,如下: 鹿蜀:兽,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佩之宜子孙。 3。 旋龟:兽,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 4。 鲑:鱼,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冬死而复生,食之无肿疾。 5。 类:兽,其状如狸而有髦,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6。 犭尃訑:兽,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佩之不畏。 7。 尚付:鸟,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食之无。 8。 九尾狐:兽,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比较熟悉的怪物)。 9。 灌灌:鸟,其状如鸠,其音若呵,佩之不惑。 10。赤鱬:鱼,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鸯鸳,食之不疥。 11。狸力:兽,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见则其县多土功。 12。鴸鸟:鸟,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土。 13。长右:兽,其状如禺而四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比较熟悉的怪物)。 14。猾囗:兽,其状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蛰,其音如斫木,见则县有大繇。 15。彘:兽,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是食人。
本文2023-08-06 13:40:2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2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