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的相关记载
中国食蟹的历史悠久,《逸周书王会解》、《周礼天官疱人》中均有记载。
1.《抱朴子》称蟹为“无肠公子”。
2.《世说新语·任诞篇》载毕卓:“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3.苏轼见蝤蛑自称“吴中馋太守”,苏轼有诗:“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
4.唐彦谦《蟹》诗:“无肠公子固称美,弗使当道禁横行。”
5.陆龟蒙有《蟹志》,杨万里有《糟蟹赋》,高似孙有《松江蟹舍赋》,李祁有《讯蟹说》,郑明选有《蟹赋》,尤侗有《蟹赋》,丰子恺有《忆儿时,中秋吃蟹》。
6.朱宣咸中国画《滩头双螯》。
7.《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写薛宝钗吟咏一首螃蟹诗:“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8.鲁迅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
9.唐孟诜:蟹,主散诸热,治胃气,理筋脉,消食。醋食之,利肢节。
10.《随息居饮食谱》:蟹,甘咸寒,补骨髓,利肢节,续绝饬,滋肝阴,充胃液,养筋活血。爪可催产,堕胎。《本草经疏》:跌打损伤,血热瘀滞者宜之。
11.《本草衍义》:此物极动风,体有风疾人,不可食。《本草纲目》:蟹不可同柿及荆芥食,发霍乱,动风。《本草经疏》:脾胃寒滑,腹痛喜热恶寒之人,咸不宜服。
12.《本经逢原》:蟹与柿性寒,所以二物不宜同食,令人泄泻,发症瘕。
13.《随息居饮食谱》:蟹,多食发风,积冷,孕妇及中气虚寒,时感未清,痰嗽便泻者,均忌。反荆芥,又忌与柿食,误犯则腹痛吐利。《别录》:蟹爪主破胞堕胎。
14.《本草纲目》:蟹爪堕生胎,下死胎。 源于《濒湖集简方》。螃蟹治湿热黄疸,为民间经验,可用作辅助治疗。
相传几千年前,江湖河泊里有一种双螯八足,形状凶恶的甲壳虫。不仅偷吃稻谷,还会用螯伤人,故称之为“夹人虫”。后来,大禹到江南治水,派壮士巴解督工,大家为了感激敢为天下先的巴解,用解字下面加个虫字,称夹人虫为“蟹”,意思是巴解征服夹人虫,是天下第一食蟹人。此是传说,并无出处。 绍兴有一年螃蟹成灾。人们想了很多办法都没解决,后来有个师爷交给大家个办法,让人们弄个破缸,然后往缸里注入盐水等着螃蟹往里面爬,让盐水把蛰死它,最后螃蟹全被杀死了,当人们没办法处理这些螃蟹时,又是那个师爷首先站出来,当着大家的面大吃螃蟹然后夸螃蟹味道好,就这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形容勇敢的人,绍兴师爷也由此名声大噪。 另外现代作家包笑天晚年写个《大闸蟹史考》,引用了苏州古籍收藏家吴讷士个说法:“凡捕蟹者,他们在港湾间,必设一闸,以竹编成。夜来隔闸置一灯火,蟹见灯光爬上竹闸,即在闸上一一捕之,甚为便捷。此是闸蟹之名所由来了。”搿搭块个“竹闸”,应该属于硬造个名称,伊实际就是“簖”。勿少人侪晓得,垃拉六朝时期,吴淞江下游个渔民发明了“沪”,搿种插拉河浜浅滩浪个竹栅栏,退潮个辰光可以拦牢鱼蟹;到仔唐代,由于“沪渎”经常作为地名出现拉诗赋当中,渔民们为了避免概念混淆,根据“沪”个“断鱼蟹之退路”功能,拿伊改称“簖”,所以陆龟蒙个《渔具诗·序》明确讲“沪,吴人今谓之簖”。搿歇,“簖”仍旧是江南农村个传统渔具,《现代汉语词典》对伊迭能解释:“拦河插在水里的竹栅栏,用来阻挡鱼、虾、螃蟹,以便捕捉。”既然“簖”从来呒没叫过“闸”,“大闸蟹”是因为捕捉工具而得名个说法就立勿牢脚。 三国时期张揖个《广雅》提着:“煠,瀹也;汤煠也。音闸。”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个苏州文人顾禄,垃拉伊个《清嘉录》里向讲:“湖蟹乘潮上,簖渔者捕得之,担入城市,居人买以相馈贶,或宴客佐酒。有‘九雌十雄’之目,谓九月团脐佳,十月尖脐佳也。汤煠而食,故谓之‘煠蟹’。”埃个辰光,卖蟹人挑担进城沿街叫卖,勿断高喊“煠蟹唻大煠蟹”,成为秋天个一道风景。搿搭块个“煠”是指煮,《新华字典》仍旧拿“煠”列为“炸”个异体字,并解释成“拿食物放垃煮沸个油或水里弄熟”。螃蟹一般侪煠来吃,所以大家拿伊叫做“煠蟹”。老早黄浦江搭仔吴淞江出产个“清水蟹”,只头大、肉结实,拨上海人称为“大煠蟹”。大概是“煠”字比较生僻个缘故,日脚一长,谐音个“大闸蟹”就慢慢替代了“大煠蟹”,并且一直沿用到今朝。归根到底,“大闸蟹”是因为烹制方法而得名。 中国吃蟹的历史悠久,蟹的菜肴也不断发展,各个时期,都有各个时期的螃蟹名菜肴。古人对河蟹鲜美,作诗咏赞者颇多,唐朝唐玄谦《蟹》:“充满煮熟堆琳琅,橙膏酱渫调堪尝。一斗擘开红玉满,双螯哕出琼酥香。”清李渔说:“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达色、香、味三者之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
《周礼·天官·庖人》:疱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凡其死生鲜薨之物以共王之膳,与其荐羞之物及后、世子之膳羞。这段话后,东汉郑玄注:“荐羞之物谓四时所膳食,若荆州之鱼,青州之蟹胥。”何为“蟹胥”?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胥”的解释是“蟹醢也”,“醢”就是“肉酱也”,胥,就是蟹酱。
蟹胥,是历史资料中记载古人最早的吃蟹品种。因为那时的饮食中,酱是比较流行的。可见,古人吃蟹,从蟹胥开始。后来,随着物质与烹饪技术的不断发展,吃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人不单单是吃蟹胥了。吃蟹的种法也多了起来,螃蟹的名菜肴也不断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就出了“鹿尾蟹黄”这道螃蟹名菜。接着又出现了糟蟹,糖蟹等名蟹菜。宋陆游是这样咏糟蟹的:“旧交髯簿久相忘,公子相从独味长,醉死糟丘终不悔,看来端的是无肠。”
隋朝时期,有一道名菜叫“镂金龙凤蟹”,据《清异录》记载,此菜是在糟蟹、糖蟹的壳上面贴上用金箔刻成的龙凤花云图案而成。相传,这一奢侈的名蟹菜肴,是隋炀帝所创。糖蟹,在隋时也是名品,《清异录》记载,“隋炀帝幸江州,吴中贡糖蟹。”到唐代,糖蟹更受欢,后此蟹菜为贡品。黄庭坚曾写过“海馔糖解肥,江醪白蚁醇”的诗句。苏舜卿也说:“霜柑糖蟹新醅美,醉觉人生万事非?”
宋元时期,螃蟹的名菜是“洗手蟹”。据《东京梦华录》、《蟹谱》记载,此菜的做法是取活螃蟹洗净,加盐、酒、生姜、橙皮、花椒等调料腌渍而成,洗洗手就能吃。据《武林旧事》记载,皇后归省时皇帝赐筵十四盏(比皇帝本人御筵仅少一盏,为体现帝后区别),第十盏就是“洗手蟹”。可见,“洗手蟹”当时已是皇宫里的名菜。
宋朝还有一道蟹名菜“蟹酿橙”。《山家清供》记载,“蟹酿橙”的制法是:剔取螃蟹肉装入掏空的橙子中,入甑中,用酒、醋、水蒸熟。用醋、盐供食。此菜,也是当时宫中名菜。据《武林旧事》记载,皇后归省时皇帝赐筵十四盏的第八盏就是“螃蟹酿橙”。
明清时期的蟹丸,也是名响多时的蟹菜。据清初文学家朱彝尊《食宪鸿秘》记载,蟹丸是这样制作的:取螃蟹肉,加姜末、蛋清等调料,放入竹筒内蒸熟。
古人吃螃蟹,除上记载的有名蟹菜肴外,还有民间的随意“粗吃”。有记载,魏晋时期,就有晋人手持蟹螯吃蟹。
在古人吃蟹中,还值得一提的是“蟹八件”。“蟹八件”是一种吃蟹的工具。据有关文字资料记载,最初发明食蟹器具的是明朝一个名叫漕书的人,他首先创制了锤、刀、钳三件工具来对付蟹硬壳,后来发展到“蟹八件”。据《考吃》记载:明代初创的食蟹工具有小方桌、腰圆锤、长柄斧、长柄叉、圆头剪、镊子、钎子、小匙八种,简称为“蟹八件”。“蟹八件”是针对吃蟹而专门设计制作的。因此,它们分别有垫、敲、劈、叉、剪、夹、剔、盛等多种功能。如,当蟹端上来时,先拿一只蟹放在小方桌上,用锤具将整只蟹的各个部位敲打一遍,然后再用圆头剪剪下蟹脚、蟹螯,从脚吃起。而吃蟹脚蟹螯,必须用钎子。蟹脚虽然纤纤细小,但脚是活动的,活动的肉很好吃。如没有钎子,吃蟹脚只好用牙咬挤或是用牙嚼。用钎子吃蟹脚蟹螯,比用牙咬嚼吃蟹脚蟹螯,文雅风趣多,是古时诸多种的吃蟹方法中,最矜持的一种。
“蟹八件”与“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相比较,是“文吃”。“文吃”有“文吃”的乐趣,据说,“文吃”一只蟹,要花一个小时。“蟹八件”吃蟹,在明、清时期,苏、浙、沪一带很是风行。 蟹乃食中珍味,素有“一盘蟹,顶桌菜”的民谚。它不但味美,且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的补品。
根据产地可分为河蟹、江蟹、湖蟹、海蟹四种。河蟹以盘锦盘山县、河北、天津产的最为著名,江蟹以南京产的最好,湖蟹以湖北武汉梁子湖、江苏苏州的阳澄湖、山东微山湖、南京高淳固城湖产的品质较好。海蟹,分布于中国南北各海域。一般从南到北,3~5 月和 9~10 月为生产旺季,渤海湾辽东半岛 4~5 月产量较多。三疣梭子蟹是中国重要的出口畅销品之一,出口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香港、澳门。出口口岸: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
螃蟹盛产在 8~9 月,特别是高粱红时是吃蟹的最好时节,有“七尖八圆”之说。螃蟹的头胸甲呈圆形,褐绿色,螯足长大且密生绒毛,频足侧扁而长,顶端尖锐,螃蟹肉白嫩,味鲜美。 1、固城湖大闸蟹
此蟹产于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历来被称为蟹中之冠,固城湖水域百里方圆,碧波荡漾,水草丰茂,延伸宽阔,在这里生长的螃蟹,形态和肉质在螃蟹家族中尤为与众不同,其肉质肥嫩、鲜美,营养丰富。固城湖蟹每 100 克肉中含蛋白质 14 克,铁 13 毫克,核黄素071 毫克,维生素 A5960 国际单位。民国初年,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曾比喻固城湖螃蟹为螃蟹中一甲一名夺魁天下的状元。
2、阳澄湖大闸蟹
此蟹产于江苏苏州地区阳澄湖,是闻名国内外的中国名产,也中国第一个水产类中国驰名商标。阳澄湖大闸蟹历来被称为蟹中之冠,阳澄湖碧波荡漾,水质清纯如镜,水深底硬,水草丰茂,延伸宽阔,气候宜人,是螃蟹定居生长最理想的“水晶宫”。阳澄湖莲花岛出产的大闸蟹,是正宗长江区系中华绒螯蟹。由于水域生态优良,阳澄湖出产的螃蟹,有甲壳脆面坚,肢体肌肉丰满,个体硕大的特点。
3、长江大闸蟹
在安徽省安庆到芜湖一带水域,有天然野生的大闸蟹,品质极佳,为蟹中极品,由于野生的蟹苗存活率非常低,产量极其有限,捕捞的成本也非常高,所以价格十分昂贵。但是在安徽芜湖有人工饲养野生的大闸蟹蟹苗,品质和口感和野生的长江大闸蟹差不多,口感也很不错。
4、梁子湖大闸蟹
湖北鄂州市梁子湖大闸蟹,全生态养殖,原产地标志产品。“千古江夏诗文在,梁子湖畔蟹正肥。”前年,余秋雨在文化节开幕式上现场即兴做诗,令梁子湖螃蟹名声远扬。梁子湖是湖北省第二大湖,三分之二水面在江夏区境内。湖水清澈,水质达二级标准。所产螃蟹个大、肚白、肉鲜、味美。2004 年“梁子”牌梁子湖大河蟹获原产地保护产品,其商标相继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行销全国,并远销韩、日、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港、澳、台等 7 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 500 万美元。梁子湖是湖北省容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之一,湖面面积位居全省第二,是驰名中外的武昌鱼的故乡。梁子湖养蟹面积是苏州阳澄湖的近 6 倍,产量是阳澄湖的 2 倍,水质达到国家 2 类标准。来梁子湖吃蟹,堪称一绝。
5、天津紫蟹
这是中华绒蟹的一种,它体小,仅有一颗大衣纽扣大小。揭开蟹盖,蟹黄呈猪肝紫色,煮熟后变成橘红色,味极鲜美。紫蟹都产在寒风凛冽的冬季,因此,常常用于什锦火锅。
6、莱州大蟹
此蟹是掖县的著名特产。因掖县古时是莱州府的所在地,因此,莱州大蟹之名便流传至今。莱州大蟹的背面有三个隆起部分,前侧缘各有 9 个锯齿,最后一齿特别长,形似梭子,故俗称“三疣梭子蟹”。这种蟹个大味鲜,肉质细嫩。雌蟹最大的重达 075 公斤。雌蟹的卵块,雄蟹的脂膏,螯里雪白粉嫩的肌肉以及大蟹后腿上的肉,吃起来更是鲜美可口,令人回味无穷。
7、梭子蟹
辽宁兴城梭子蟹:此蟹肉色洁白,肉质细嫩,膏似凝脂,味道鲜美,为海蟹之上品。
8、南湖蟹
此蟹产于浙江省的杭、嘉、湖水网地带,素以个体肥大,肉质鲜美而著称。这里的湖蟹,过去都是靠自然繁殖,每年到汛期捕捉上市。已开始人工繁殖和放养,并获得了一定成果。
9、军山湖大闸蟹
军山湖清水大闸蟹,以“青背白肚、金爪黄毛、个体硕大、味美鲜嫩”著称,是国内响当当的水产名牌,也是历届鄱阳湖水系蟹王、蟹后得主。在 2004 年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展评会上,“军山湖”蟹力挫江苏“阳澄湖”,在八个奖项的角逐中,一举夺得蟹王、蟹后等四项桂冠。每年有上千吨的蟹从军山湖出来,源源不断地流向南昌、杭州、香港等国内城市市民的餐桌,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10、民权县秋水湖河蟹
民权河蟹纯天然、原生态、无公害,高品质,个大肉实、黄毛金爪黄满膏肥、香鲜味美、营养丰富。因此民权县被中国渔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河蟹之乡”,载誉北京、上海、常州、苏州、西安、武汉、天津、郑州等城市。曾出口韩国;2002 年获中国(商丘)农产品博览会金奖,2004 年获中国(郑州)首届水产品金奖。民权县先后被定为和授予“河南省渔业重点县”、“河南省河蟹养殖基地”、“河南省水产工作先进县”、“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河南省水产品无公害养殖基地”。
11、盘锦河蟹
盘锦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北方称河蟹,南方俗称大闸蟹,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族,方蟹科,绒螯蟹属,是我国著名的淡水蟹,在我国蟹类中产量最多。盘锦市盘山县是中国最大的河蟹产地,素有“蟹都”之称,这与盘锦的地理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盘锦河蟹的生长特点是:海水里生,淡水里长。盘锦面临渤海的辽东湾,有广阔的海域、充足的海水,使河蟹得以“生”。同时,内陆充足的淡水资源和丰茂的水草,又使河蟹得以“长”。盘锦素有辽宁“南大荒”之美誉,境内沼泽河滩坑塘星罗棋布,大小河流交错纵横,苇塘数百万亩连片。更为重要的地理条件是,盘锦市境内有中小河流二十多条,条条与渤海相通,使河蟹“生和长”的回游畅通无阻。
戏台简介
戏台从其木结构看,多在四根角柱上设雀替大斗,大斗上施四根横陈的大额枋,以形成一个巨大的方框,方框下面是空间较大的表演区,上面则承受整个屋顶的重量,这种额坊的建筑形制,对需要开间较大的舞台是十分有利的。
在元初的魏村、王曲戏台上,两侧后部三分之一处,设辅柱一根,柱后砌山墙与后墙相连,两辅柱间可设帐额,把舞台区分为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前台两边无山墙,可三面观看。
这类戏台,在山西稷山县马村金墓和侯马金墓中的戏台模型中可为佐证。
至于前后台分割的帐幕,在洪洞广胜寺水神庙明应王殿的元代壁画中可以看到。
但这种建造方式,在元代中后期的东羊、曹公戏台上发生了变化,将两面山墙全部砌起,而观众也就从三面观看变成一面观看了。
这种构造方式在明清以后的戏台上基本上得到了沿袭,只是把前台台面加宽,台口分为三开间。
各地戏台江西宁都戏台始建于光绪二年,与“老官庙”南北相对,戏台为木质结构,分前后两台,前台为戏子唱戏时用的,后台为戏子化妆和住宿用的,总长约10公尺,宽15公尺。
前台门柱上,有一木刻的阳体朱漆镏金楹联:“或为君子小人,或为才子佳人,出场便见;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惊天动地,转眼皆空”。
戏台的顶上,悬有一朱漆描金的横匾:“声满歌楼”。
戏台每年一般用三次,即演三次戏,一次是二月花朝节;一次是四月老官生日;一次是八月禾苗戏。
每次演出多则一个月,少则半个月。
演戏期间,四周的群众都会赶来,有的纯粹看戏,有的做生意,有的赌博,有的嫖娼,有的走亲戚无花八门,应有尽有,人山人海,酒店饭店天天客满,非常热闹。
这每年的三次戏又叫“行份戏”,戏价来源于生男孩的,结婚的,生意发财的,各店摊派捐献的,赌博桌上的等等。
唱戏的内容大都是湖南戏,每年都相同。
有时,也会联合其它的地方举办一些活动,如,八月初,请宁都的戏班来唱采茶戏,纪念许旌真人。
江西景德镇乐平市素有中国古戏台博物馆之称。
这里共有412余座古戏台,散布于全市各乡村,建筑时间从明清至当代,跨越500余年。
乐平古戏台大致分为宅院台、庙宇台、会馆台、祠堂台和万年台五种,其中最多见的是祠堂台和万年台。
管是哪种戏台,他们都具有相同的格局:均为传统的砖木结构,正面均为牌楼式,三楼五楼不等。
屋脊中央一律插有方天画戟,有的方天画戟插在彩瓷宝顶上,屋脊的两端分别饰有造型优美的鳌鱼,正面上方都有极挺拔的飞檐翘角,檐下悬挂着风铃铁马;戏台天棚中央是华丽的藻井。
台上几乎所有的木构件上都雕刻有精美浮雕:琼花瑶草、祥禽瑞兽,游梁、随枋、三架梁、抢头梁、穿插枋上及牌楼各层之间,则雕刻了许多戏文。
在这些戏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魁星点斗》、《九老天宫》、《八仙过海》、《麻姑献寿》等几种。
浙江宁波城隍庙戏台过去庙中的除中大殿、后大殿各有一大戏楼外,两旁厢楼还各有两小戏台。
今存的中大殿戏楼,为城隍庙的精髓。
整个建筑的大小部件都饰有传统的朱金木雕,内容以戏曲故事为主。
温州古戏台作为“戏曲故里”、“南戏发祥地”的重要佐证,历史悠久,数量众多。
仅永嘉县就有236处,其数量远多于仅存120座古戏台有“中国古戏台文化之乡”美称的宁波市宁海县。
日前,《温州古戏台》一书作为“温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丛书”之一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也是温州第一本专门介绍古戏台的著述。
山西省高平市王报村二郎庙金代戏台。
该戏台创建于金世宗大定二十三年(公元1183年),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的戏台。
高平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隶属晋城市,距太原市三百多公里。
境内多崇山峻岭,海拔均在1500米左右,高者逾2000米,著名的有太行山、王屋山和中条山等山脉。
悠久的历史给山西东南部地区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精粹部分是大批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代寺庙道观,使山西东南部地区成为山西省现存古寺最多的地区。
牛王庙戏台位于山西临汾市西北25公里魏村牛王庙内。
戏台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大德七年(1303年)平阳大地震损坏,至治元年(1321年)重修,明、清两代屡有修茸。
现存戏台建筑为元代原构,余皆明清所建。
戏台建在高1米余的砖砌台基上,面宽745米,进深755米,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
梁架结构独具特色,既有荷载能力,又具装饰效果。
大斗分置于四角柱上,斗口设十字雀替承大额枋,额枋上四周施斗栱12攒,分补间和转角两种,五铺作,重昂重栱计心造,承托檐出与上部梁架,斗栱里转角处设抹角枋、抹角梁。
井口枋之上施梁架斗栱,上承抹角枋组成斜方框形,抹角枋中心处设一垂柱,架起小型阑额,形成平面八角形屋架,中心悬雷公柱一枚,别扵藻井之趣。
戏台周身三面敞朗,仅后檐与两山后部砌墙,山墙约为山面总长的1/3。
前檐和两山前部均露明,为早期戏台的固有形式。
江西会馆坐落在会泽县城江西街中段北侧,至今已有280多年历史,戏台、正殿、后殿三点连一线,构成会馆的主体。
其中,古戏台堪称云南古建筑中的精品。
门窗共计22扇,精雕细刻,结构严谨,上百年风风雨雨,依旧结实坚固。
戏台上方的福、禄、寿三星相传是用三节火柴雕凿而成。
其次,会馆内的真君殿、东西偏殿、观音殿等建筑的木雕、石雕、砖雕等工艺也均堪称一绝。
整座会馆是会泽县城内会馆寺庙建筑的代表,堪称会泽戏台之最。
云南沙溪古镇古戏台始建于清代,为三层楼魁星阁带戏台结构,前台后阁,结构独特,飞檐叠角,14个飞角凌空射出,屹立在蓝天白云之下。
真想不到在这交通闭塞的乡间,竟有这般华美精致的戏台。
古戏台占据着四方街正东的位置,正对着西面的兴教寺。
登上古戏台沿着陡峭的木楼梯,二层有剑川出土的文物展览,三层魁星阁。
安徽祁门古戏台,在中国戏曲舞台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明清以来各个时期遗存的11座古戏台是一部完整的徽州舞台史及实物例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徽州建筑艺术的造诣和成就。
祁门古戏台主要分布在城西新安乡、闪里镇汪家村、文闪河流域,历史上这一带文风昌盛。
古戏台作为一种演出场所,不仅有娱乐功能,更有宗族教化功能:一方面可以维系宗族的血缘关系,徽州人讲究忠孝节义、尊祖敬上,演戏时打开享堂的隔门,可与祖宗同乐,使人感到宗族的荣耀;另一方面体现出宗族的威严。
祠堂是执法的场所,通过演戏既处罚了违法和触犯村规民约的族人,由他们出资请戏班演出,又教育了全村人,起到警世的作用。
古戏台主要设置在祠堂内前部,与享堂相对,这是有别于其它地区戏台设置的典型特征之一。
戏台分前台和后台。
前台明间为演出区,次间为文、武场乐间,稍间为回廊,两侧廊庑设有观戏楼,戏台正立面及构件上均雕刻精美的纹饰,使人感到优美、恬静。
安徽较典型的古戏台为:馀庆堂古戏台、会源堂古戏台、敦典堂古戏台、嘉会堂古戏台。
馀庆堂古戏台位于新安乡珠林村,约建于清咸丰初期(1851-1853年),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古戏台为赵氏宗祠馀庆堂的组成部分。
馀庆堂前进建成戏台,祠堂的大门就是戏台的后台,人若进祠,须低头从台板下穿过。
天井两侧是观戏楼,与主戏台连成一体。
戏台的建筑工艺非常讲究,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祠堂坐西朝东,戏台则坐东朝西,祠堂面积504平方米,其中戏台和观戏楼占地面积136平方米。
戏台的墙壁和板壁上,留有各个时期的戏班艺人到此演出的题壁墨迹。
会源堂古戏台坐落在闪里镇坑口村。
会源堂乃竹源陈氏宗祠,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由戏台、享堂、寝堂三部分组成,总面积600平方米。
戏台坐南朝北,面积97平方米,两厢看台及天井206平方米。
台前基础以砖石砌成,台面以木柱支撑,上铺台板。
戏台后壁即祠堂南墙,不设大门,是该祠的一大特色。
前台明间为演出区,两侧各有厢室一个,为乐队伴奏处。
台前设有石雕拦板,两侧有楼梯与看台相连。
戏台正中央顶部有穹形藻井,梁架结构为硬山搁檩式,额枋、月梁、斜撑、雀替等雕饰各种浮雕图案及立体木雕,整个戏台雕梁彩宇,装饰性较强。
两侧廊式看台前檐柱为方形石柱,柱台上设有菱形装斗拱。
檐枋、柱台、斜撑均雕有精美纹饰和人物饰件。
天井以青石板铺地,十分规整。
敦典堂古戏台是村中陈氏宗祠敦典堂的一部分。
宗祠坐北朝南,由门楼、戏台、天井、享堂、寝堂组成。
建筑总面积340平方米,戏台、天井、廊庑面积170平方米,其中戏台面积86平方米。
戏台底层以活动短柱支撑台枋,上覆以台板,为可拆活动式戏台。
二层前台为演出区,正中顶部设有穹形藻井(作用相当于今天的扩音设备),后台两侧各设一厢室,为乐队伴奏区域。
明间额枋上刻有“五福捧寿”及其它装饰,柱头、斜撑、雀替、梁驼、平盘斗、柱础浮雕极尽雕刻之能事。
嘉会堂古戏台坐北朝南,共三进三开间。
祠堂建于清同治年间,现存前进古戏台及后进寝堂部分。
祠堂占地面积为505平方米,由门厅、戏台、边廊楼上厢房、前天井、耳门、享堂、后天井、寝殿、楼上堂等组成。
该祠属于徽州传统的祠堂与戏台相结合的范例之一,整个地坪除天井及阶沿石地坪外,其余的大部分为方砖地坪或大地板。
该祠主门从南面入内,前檐柱外用砖墙封护,大门设在檐柱中列护砖墙上,并有水磨砖及青石门框,设门楼。
从大门进入即为戏台部分,也即门厅部分。
台柱除借用祠堂本身结构主柱外,另根据台面设置需要附加了短柱支撑台板。
整个建筑朴素大方,马头墙高翘,显得端庄怡人,充分体现了徽派建筑独有的特色,有着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东坝戏楼,位于南京市高淳区东坝镇胥河北岸。
原系东岳庙的前进建筑,砖木结构,单檐歇山式,三面环墙,一面观戏。
该戏楼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戏台,下层供戏班住榻。
戏楼平面呈“凸”字形,面阔三间,高115米,硬山顶。
面积为159平方米。
台上中间,利用立柱隔成前后台,前台演戏,顶设八角形藻井,后台化妆。
天壁朝外上悬“柱岳擎天”横匾一方,两旁有墨绿色的楹联,横匾及楹联均系晚清解元、高淳著名书法家王嘉宾所书。
正台两侧,靠倚柱用木板隔出两个子台,左台供乐队演奏,右台供上宾观戏。
前台柱左右枋下之“斜撑”,雕成倒置的凤凰及太狮少狮图,造型栩栩如生,精美异常。
戏楼前有前低后高的斜坡式广场,占地面积为一千六百余平方米,可容观众数千人。
明清两代,苏州地区由于昆剧的兴起和发展,演出场所除上述瓦舍勾栏外,凡行宫官署、园亭山庄、会馆公所、第宅厅堂、神祠庙宇、茶肆戏园和船舫田头,都有戏曲班社的演出活动。
演员活跃在红氍毹上、固定戏台或临时性、半临时性戏台上,众采纷呈,盛况空前。
康熙、乾隆南巡,驻跸织造府,在行宫中建有歇山顶戏台、看戏殿、内外戏房。
太平天国忠王府内亦设有戏台多座。
李鸿章付其弟鹤章书中云:忠王府内“花园三四处,戏台二三座,平生所未见之境也”。
忠王府内梨园小班曾于此开台。
官署宴会演剧亦成常例,除织造府设有戏台外,大都在厅堂平地演出。
名士大吏宴乐,也经常由家乐或延戏班在厅堂演出。
据明刊剧本插图,主席设在屏门前面,厅堂中铺上红毡作为演出区,音乐场面设在红毡侧面或轩前,脚色上下仍保持着左上右下的上下场门,后人称舞台为“红氍毹”即源于此。
向负盛名的苏州园林山庄,亦时有演出活动。
如明范长白家班即活动于天平山庄。
清初拙政园为吴三桂婿王永宁所居,筑有戏台,尤侗等曾赴宴观剧。
晚清拙政园西部归张履谦所有,除在遗存的明代大厅内备有临时搭卸的戏台外,并筑有额为“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卅六鸳鸯馆”的鸳鸯厅,常于此拍曲演唱。
厅四角设有耳室,兼具出入通道和更衣、侍应之用,殊为罕见。
闽浙两省交界的福鼎叠石乡拥有多座古戏台。
由于位处两省交界,所以这里的古戏台既留有福建戏台的特征,亦受邻省浙江的影响,它们向我们展示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戏曲文化“移步不换形”的靓丽俊美。
其脉脉风韵,让人们为之陶醉酩酊。
叠石乡现存的几座古代戏台均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均建在宫庙之中,至今还没有发现建造在宗祠中的戏台。
究其原因,与当时家族财力薄弱有很大的关系。
在古代浙江省泰顺,具有比较强的经济实力的家族,往往单独拥有戏台。
而毗邻的叠石乡由于经费不济,只好多个家族共同出资,将戏台营建在公共建筑——宫庙之中。
这样,不仅能建起一座比较像样的戏台,而且常年请戏班演出的经费也可以得到保证。
叠石现存的古代戏台共有的另一个特点是:乡间戏台的修建,台口多与村里的本主庙相对应。
这是源于一种风水观:台口面对神庙,可以避免风雨侵扰神台,也隐喻演出的娱神功能。
经过时代的变迁,戏台的功能已衍化成了乡村礼俗与民间歌乐互融共生的文化空间。
建在宫庙内的戏台与宗教也有着割不断的血缘关系。
叠石乡苍边、库口、车头村古戏台均坐落在杨府宫中。
大凡民俗节令,这些地方就成了欢乐的海洋:听戏、观灯、对调子,热闹非凡。
早些时候,一般都要在杨府爷五月十八生日这天邀戏班演出,目的是请杨府爷看戏,通过“娱神”来祈求风调雨顺。
叠石乡古戏台的屋檐均做成歇山式,显得很庄重。
细部装饰主要表现在柱头斗拱和藻井上,柱头科斗拱大多有纹饰,多为吉祥花草和瑞兽。
叠石乡古戏台藻井有两种做法,苍边村、库口村古戏台的藻井是运用八面斗拱层层叠涩,斗拱多达八层。
苍边村古戏台藻井,在其中四井首层方位,出露的四个斗拱柱头上雕有八仙形象图案,每个柱头各雕两个一组,雕刻精美、形象栩栩如生。
库口村古戏台藻井一、二层斗拱连接处嵌有一对花篮瑞草木雕。
而车头村古戏台的藻井是叠五层斗拱,然后顶上做成平顶式,平顶略施花格。
据传车头戏台的藻井上还施有精致的“八仙”彩绘,虽经文革破坏,但至今仍有部分彩绘隐约可见。
其中部分花格中还发现书有苏轼《前赤壁赋》的残词片段,但多数花格人物、花草形象已模糊不清。
1 写一篇介绍自己的文言文
吾乃陈莫莫是也。高中生,高考在即。吾身长七尺,及至弱冠,讷于言而敏于行。貌清癯,性温和,喜阅书。广泛涉猎书籍,诸如:《三国演义
》、《文化苦旅》等等。吾可谓明于心,熟于脑。喜健身,羽毛球犹善。
吾本为一介书生,性情和善,待人接物乃吾之真心。同窗有难,吾当挺身而出,尽己之力,解他人之困也。如某日,张三于考试日忘带笔,心急如焚,若如此应考,必废无疑。吾知之,倾赠己之笔于三。三得吾笔后,痛哭涕零,感激不止。吾曰:心安也,考乃重。三曰:谢也。因此,吾受同窗之爱戴。
此乃吾之简述,总述之,吾乃乐善好施之人也。
2 用文言文写自我介绍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3 怎么写一篇介绍自己的文言文要写好文言文,就要多做这方面的题目或者多看一些文言文方面的书,多翻译一些文言篇目和故事,从而提高文言水平。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试题是高考的重头戏,有的同学经常会问,平时如何学好文言文才不至于在高考中失分呢?我认为能注意以下几点,学好文言文、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没什么问题了。
第一,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常言说,文史不分家。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的,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必定会对他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内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国强大,但楚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先疏远屈原,后把他流放汨罗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实现,投江而死。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在理解《离骚》时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备相关的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如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籍注释体例等八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内容虽然不需要学生全部掌握,但平时学习中遇到的也应积累下来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在文言文学习和考试中随时调用。
第三,学会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面对灾难,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面对丑恶,会抨击、鞭挞;我们会同心抵御外辱。其实这种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面对外辱,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百姓的困苦,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时,应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对比联想,从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确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实质。
第四,把握课本,扎实文言文基础。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出现的知识点: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②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复句。
第五,在学习一篇文言文中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在整体把握课文上落实对段的理解;再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词句;最后,在前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总之,平时的学习能做到以上几点就会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文言文式的自我介绍这个问题让我很头疼,因为本人文言文本来就不好,但是既然来了,还是尽我的一点微薄之力。
这是我找的关于文言文自我介绍的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人报道(我本雕笼残羽)
天地洪荒之际,山呼海啸之时,天赐精灵,地易强健,帝许文才,佛渡机缘,乘东海龙舟,驾泰山之鹤,借仙胎而降于世。如北斗而临凡世,鹤首而立群鸟,千灵视而侧目,万物思而黯然。
幼居深山,领雄川之精华,汲柔水之灵韵,度百花之芳霏,吮百草之青郁,成灵智之天才:三岁计千数,四载识万字;五岁入学堂,力智世目侧;十一别父母,独鸟孤飞越;辗转东西北,弱冠心未怯;负重东行去,誓赶东升日;日头渐高远,体弱渐不支;欲寻解乏道,遂解追风骑;闲入西街市,灯红酒正绿;少年傲物志,徒醉男儿血;西街衾被暖,坐拥美人歇;金樽毋邀月,何论齐天志;眠于笙歌之际,宿于烟柳之侧;褪尽绝世之傲,不复傲物之杰;忘却东升之红日,哪管天地之本意。及至红楼梦断之期,拨剑问天之时,回首关山已远,琵琶凄切。剑萧萧、马凄凄,英雄举刀扼腕血;天沧沧,路茫茫,金戈泪鸣望北朝。
木既朽,莫可琢。天去其精,地没其灵,帝尽其才,佛煞其缘。令立而无魂,行而无气,荡荡然如天地一浮物悠悠也。
天轮地回,斗转星移,天怜其凄,悯其苦,遂赏以雕笼,去其精灵,剥其华表,空余残羽数枚,不复挟天神之铠甲,赋李杜之文采,唯举凡夫之徒勇也。
佛宏其量,赠曰:莫狠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遂开其晦涩,领意而悟之:逍遥如斯,知命如斯,残羽居雕笼,无陇西之寒,夫所何求,足也,酒来,醉哉!
5 用古文写自我介绍XXX,年十三,性豁达,擅言谈,平家子也。古语云人如其名,诚可信也。自幼即誓曰:不求外之美,而求内之秀。幸生而灵,好诗书,幼诵文,长而学。自唐诗宋词,为美而来。乐李诗仙之狂放,欣陶靖节之悠远。放诸今日,冰心之优雅,徐志摩之清柔,泰戈尔之高淳,每每轻吟,有余味焉!
不羡孔北海之座上客常满,但求吾辈架上书常在。自识字,即嗜阅。童蒙借图识故,小学由拼音识意。由是而长,渐登堂而入室。诸名家如巴金《家•春•秋》,朱自清之散文,鲁迅《朝花夕拾》,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玛格丽特米切尔《飘》,尽入吾彀矣!凡读书,不只识其文,更求达其意。
闲而逸,琴棋书画以自娱,不亦乐乎?达者必如是也!论其艺,曾为舞蹈队长,得杭州市上城区艺术节之高冠。
观其人,自小即为班干,称其职而乐其业。师者之助,学者之友也。优于业而勤于学,数为班级第一。
(我认为最后一段不用翻了,直接说就行了)
本文2023-08-06 13:56:4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2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