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六神曲的功效与作用,焦六神曲的功效与作用点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东汉郭璞注释《方言》进谓:“饧,即干饴也。”《急就篇》颜师古注曰:“厚强者曰饧。”可见,饧当是熬煎糖化液汁时火候较充分,冷凝后成为凝重甚至固化了的麦芽糖,若经进一步挽打成白色后就成为今人非常熟悉的关东糖了。因此,《齐民要术》在“养牛马驴骡篇”中的“治马中谷又方”里有“取饧如鸡子大,打碎”的话,表明饧是坚硬的糖块,所以这种干饴也叫“脆饧”。而饴则是煎熬时间较短,浓缩程度较差,因而尚保留较多的水分,是比较柔薄如糖稀的麦芽糖,《释名·释饮食》中解释“饧”、“饴”这两个字时,也讲得相当清楚,它说:“饧,洋也,煮来消烂,洋洋然也;饴,小弱于饧,形怡怡然也。”所以陶弘景说:“方家用饴糖,乃云胶饴,皆是湿糖如厚蜜者。”
枳实消痞丸为方名,同名方剂约有3首。其中,《兰室秘藏》方为常用方,又名失笑丸,其组成为干生姜3g、炙甘草6g、麦芽曲6g、白茯苓6g、白术6g、半夏曲9g、人参9g、厚朴(炙)12g、枳实15g、黄连6g。具有行气消痞,开胃进食高效。主治脾虚气滞,寒热错杂,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右关脉弦。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枳实消痞丸药典标准。
详见百科词条:枳实消痞丸 [ 最后修订于2017/5/11 15:51:17 共1068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麦芽糖的别名 5 来源 6 性味归经 7 功能主治 8 麦芽糖的用法用量 9 化学成分 10 麦芽糖药典标准 101 品名 1011 中文名 1012 汉语拼音 1013 英文名 102 结构式 103 分子式与分子量 104 CAS号 105 来源及含量 106 性状 1061 比旋度 107 鉴别 108 检查 1081 酸度 1082 氯化物 1083 硫酸盐 1084 糊精、可溶性淀粉与亚硫酸盐 1085 有关物质 1086 含氮量 1087 水分 1088 干燥失重 1089 炽灼残渣 10810 重金属 10811 砷盐 10812 微生物限度 109 含量测定 109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092 测定法 1010 类别 1011 贮藏 1012 版本 11 麦芽糖的食用价值 111 麦芽糖的别名 112 麦芽糖的营养价值 113 麦芽糖的选购 114 麦芽糖适合的人群 115 麦芽糖的食疗功效 116 麦芽糖的食用建议 12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麦芽糖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麦芽糖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麦芽糖 1 拼音
mài yá táng
2 英文参考maltose [WS/T 476—2015 营养名词术语]
malt sugar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麦芽糖为中药名,出自《药材学》,为《本草经集注》记载的饴糖之别名[1][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麦芽糖的别名又名麦芽糖[1]。
5 来源
米、大麦、小麦、粟或玉蜀黍等经发酵糖化制成的糖类[1]。
6 性味归经甘,温[1]。入脾、胃、肺经[1]。
7 功能主治功在缓中,补虚,生津,润燥[1]。主治中气虚乏,腹痛喜按,肺虚燥咳,吐血,口渴,咽痛,便秘[1]。
8 麦芽糖的用法用量冲服:30~60g[1]。
9 化学成分本品主含麦芽糖[1]。
麦芽糖(maltose)是两个葡萄糖分子以α1,4糖苷键连接构成的二糖[3]。是淀粉和糖原的结构成分[3]。
10 麦芽糖药典标准 101 品名 1011 中文名麦芽糖
1012 汉语拼音Maiyatang
1013 英文名Maltose
102 结构式103 分子式与分子量
C12H22O11·H2O 36031
104 CAS号[69794]
105 来源及含量本品为4OαD吡喃葡萄糖基β吡喃葡萄糖-水合物。按无水物计算,含C12H22O11不得少于980%。
106 性状本品为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味甜。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极微溶,在乙醚中几乎不溶。
1061 比旋度取本品置80℃干燥4小时,取约10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氨试液02ml,再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E),比旋度为+126°至+131°。
107 鉴别(1)取本品05g,加水5ml溶解后,加氨试液5ml,在水浴中加热5分钟,溶液即显橙色。
(2)取本品01g,加水5ml溶解,取2~3滴,加到煮沸的堿性硫酸铜试液(取10%氢氧化钠溶液2ml,加入5%硫酸铜溶液4~5滴,混匀,临用新制)中,即生成红色沉淀。
(3)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108 检查 1081 酸度取本品10g,加水10ml使溶解,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H),pH值应为45~65。
1082 氯化物取本品04g,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A),与标准氯化钠溶液72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18%)。
1083 硫酸盐取本品10g,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B),与标准硫酸钾溶液24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24%)。
1084 糊精、可溶性淀粉与亚硫酸盐取本品10g,加水10ml溶解后,加碘试液1滴,溶液应显**,再加淀粉指示剂1滴,溶液应显蓝色。
1085 有关物质取本品适量,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5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取对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为满量程的15%~25%。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25倍。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除溶剂峰外,主成分峰之前的杂质峰面积之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15倍(15%),主成分峰之后的杂质峰面积之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05倍(05%)。
1086 含氮量取本品约20g,精密称定,照氮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Ⅶ D第二法)测定,含氮量不得过001%。
1087 水分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M第一法 A)测定,含水分应为45%~65%;如为无水物,含水分应不得过15%。
1088 干燥失重取本品,在80℃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
1089 炽灼残渣不得过01%(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N)。
10810 重金属取本品50g,加水23ml溶解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 35)2ml,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H第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四。
10811 砷盐取本品15g,加水5ml,加稀硫酸5ml与溴试液1ml,置水浴上加热5分钟,再加热浓缩至5ml,放冷,加盐酸5ml与水23ml使溶解,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J第一法),应符合规定(000013%)。
10812 微生物限度取本品,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Ⅺ J),每1g供试品中除细菌数不得过1000个、霉菌及酵母菌数不得过100个外,还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
109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D)测定。
109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氨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75:25)为流动相;柱温为35℃;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30℃;取麦芽糖、葡萄糖与麦芽三糖对照品各适量,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各含10mg的溶液,量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麦芽糖峰、葡萄糖峰与麦芽三糖峰之间的分离度均应符合要求。
1092 测定法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约含麦芽糖10mg的溶液,精密量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麦芽糖对照品适量,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1010 类别药用辅料,填充剂和矫味剂等。
1011 贮藏密闭保存。
1012 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1 麦芽糖的食用价值麦芽糖(Malt sugar)是禾本科植物米、大麦(Hordeum vulgare L)、粟或玉蜀黍等粮食萌发时,淀粉酶将贮藏的淀粉分解所得的双糖。麦芽糖甜味不大,能增加菜肴品种的色泽和香味,全国各地均产。有软硬两种,软者为黄褐色浓稠液体,粘性很大,称胶饴;硬者系软糖经搅拌,混入空气后凝固而成,为多孔之黄白色糖饼,称白饴糖。药用以胶饴为佳。麦芽糖属双糖类,白色针状结晶,易溶于水。味甜但不及蔗糖,有健脾胃、润肺止咳的功效,是老少皆宜的食品。
111 麦芽糖的别名饴糖、糖稀
112 麦芽糖的营养价值麦芽糖润肺,生津,去燥;可用于治疗气虚倦怠、虚寒腹痛、肺虚、久咳久喘等症。
113 麦芽糖的选购市场上出售的商品麦芽糖,别名“饴糖”。非单纯的麦芽糖,是一种混合物,包括麦芽糖、葡萄糖和糊精(Dextrin)。
114 麦芽糖适合的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糖尿病患者忌食。
115 麦芽糖的食疗功效麦芽糖味甘,性微温;
有健脾胃、润肺止咳之功效;
可用于治疗气虚倦怠、虚寒腹痛、肺虚、久咳久喘等症。
116 麦芽糖的食用建议麦芽糖的制法:
1 将淀粉与水共热成糊,冷至60度;
2 加麦芽(内含糖化醇素),保持此温度约1小时;
目录 1 拼音 2 《证治准绳·类方》卷一:柴朴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柴朴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医碥》卷六:柴朴汤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柴朴汤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准绳·类方》卷一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柴朴汤的用法用量 45 加减 附: 1 古籍中的柴朴汤 1 拼音
chái pǔ tāng
2 《证治准绳·类方》卷一:柴朴汤21 处方
柴胡 独活 前胡 黄芩 苍术 厚朴 陈皮 半夏曲 白茯苓 藿香各3克 甘草09克
22 功能主治主疟疾热多而脾气弱者。
23 柴朴汤的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5克,煎至200毫升,发日五更服。
气弱,加人参、白术,食不消化,加神曲、麦芽、山楂。
24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一
3 《医碥》卷六:柴朴汤31 处方
柴胡、独活、前胡、黄芩、苍术、厚朴、半夏曲。
32 功能主治疟挟痰湿及食滞者。
33 柴朴汤的用法用量
气弱,加参、术;食不化,加神曲、山楂、麦芽。
34 摘录《医碥》卷六
4 《准绳·类方》卷一 41 方名
柴朴汤
42 组成柴胡1钱,独活1钱,前胡1钱,黄芩1钱,苍术1钱,厚朴1钱,陈皮1钱,半夏曲1钱,白茯苓1钱,藿香1钱,甘草3分。
43 主治疟热多而脾气怯。暑湿及食滞致疟。
44 柴朴汤的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5片,煎1钟,发日5更服。
45 加减气弱,加人参、白术;食不克化,加神曲、麦芽、山楂。
古籍中的柴朴汤 《校注医醇剩义》:[卷三疟]附∶疟症门诸方黄当归白芍(各等分)每用三钱,加生姜一片煎服。柴朴汤治疟起于暑湿,兼有食滞者。柴胡(一钱)独活(一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证治要诀类方卷之一·汤类服水二碗。姜七片。枣七枚。煎七分。临发日早服。柴朴汤(阙)柴胡桂姜汤(活人)柴胡(二钱)栝蒌根(一
《证治准绳·杂病》:[第一册寒热门]疟虽剧不甚渴者,于本方加桂四分。热多而脾气怯者,柴朴汤。寒热俱等者,常服宜如上项二陈汤、平胃散加料之
《证治准绳·类方》:[第一册]疟枣四枚,煎七分,不拘时温服。参苏饮(见发热。)柴朴汤柴胡独活前胡黄芩苍术浓朴陈皮半夏曲白茯苓藿香(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卷之七·寒热门]疟寒热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能近怯远症的病因病机 4 能近怯远症的症状 5 诊断要点 6 能近怯远症的治疗 61 辨证治疗 611 心阳不足 6111 症状 6112 证候分析 6113 方药治疗 61131 治法 61132 方药 6114 针灸治疗 612 肝肾两虚 6121 症状 6122 证候分析 6123 方药治疗 6124 针灸治疗 61241 方一 61242 方二 613 脾虚气弱 6131 症状 6132 证候分析 6133 针灸治疗 62 针灸治疗 621 体针 6211 方一 6212 方二 622 梅花针 623 耳针 6231 方一 6232 方二 624 皮肤针 63 配镜矫正视力 7 能近怯远症的预防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能近怯远症的方剂 2 治疗能近怯远症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能近怯远症 1 拼音
néng jìn qiè yuǎn zhèng
2 概述能近怯远症为病名[1]。指视近物清晰而视远物模糊之病证[1]。见《审视瑶函》[1]。即近视[1]。
近视(myopia[2])为病名[3][4]。见《审视瑶函》。又称能近怯远症(见《审视瑶函》)、能近视不能远视(见明·倪维德《原机启微》)、近视(《目经大成》)、目不能远视(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视近怯远症[1],清代黄庭镜《目经大成》始称“近视”,与今名同。是指以视近物清楚,视远物模糊为主要表现的眼病[1][2]。其中,由先天生成,近视程度较高者又有近觑之称,俗名觑觑眼[5]。近视可因为先天遗传,也可因后天不注意用眼卫生所致[4]。多发于青少年时期。
能近怯远症相当于西医学之近视眼[5]。其与远视、散光同属于屈光不正一类眼病[6]。
西医治疗参见近视条。
3 能近怯远症的病因病机
能近怯远症常由青少年学习、工作时不善使用目力,习惯不良,劳瞻竭视,或禀赋不足,先天遗传所致[1][5]。
能近怯远症的病机多系心阳衰弱,神光不得发越于远处;或为肝肾两虚,精血不足,以致神光衰微,光华不能远及[5]。《景岳全书》卷二十七:“不能远视者,阳气不足也”。阳不足则阴有余,故能拘敛视近[1]。阳为阴侵,光华不能发越于远,故视近清晰而视远模糊[1]。甚者常可并发数种严重的内眼疾病而导致失明[1]。
能近怯远症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发育不良、劳心伤神、心阳耗损,使心肝肾不足,致睛珠形态异常为病;或因过近距离夜读,书写姿势不当,照明不足,使目络瘀阻,目失所养而致。
心阳不足:心主血脉,内寓君火,心阳衰弱,目窍失去温养,神光不得发越于远处[6]。
脾虚气弱:脾主运化而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失健运,则化源不足,影响升清输布。[6]
肝肾亏虚:肝藏血,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肾藏精,精生髓。久视伤目或过劳伤肾,髓海空虚,目失所养。[6]
患眼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后,所成焦点在视网膜之前,看远时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弥散环,所以视力模糊。
4 能近怯远症的症状能近怯远症患者一般患眼外观正常,视近物清晰,视远物则模糊[1]。高度近视者,眼珠较为突出,远视力显著减退,为了视物清晰,不得不移近所视目标,且常眯目视物;容易并发云雾移睛,甚至引起视衣脱离,以致严重损害视力[5]。
5 诊断要点①远视力减退,针孔视力增加,近视力正常,且近点距离较近[4]。
②视力疲劳,见于近视度数较高者[4]。
③试戴凹球面透镜能增进视力[4]。
④散瞳后验光可确定诊断[4]。眼底检查可协助诊断[4]。
⑤排除假性近视[4]。
6 能近怯远症的治疗目为可视之窍,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能视,若肝肾阴虚则视物昏花,能近怯远,伴失眠、健忘、腰酸、目干涩,舌红,脉细。
检查凡屈光度30D以下者为低度近视;60D以下者为中度近视;60D以上者为高度近视。而病理性近视(用镜片矫正规力很难近正常者)除高度近视外,伴有飞蚊症、夜盲、弓形盲点。若合并高度散光,可出现双眼多视或单限复视。外观表现有假性眼球突出、角膜色素沉着和摆动性眼球霞颤等。
能近怯远症治宜滋养肝肾,益气明目,可用定志丸或驻景丸加减方加减,并可用针灸治疗,亦可配镜矫正视力[1]。
61 辨证治疗 611 心阳不足近视·心阳虚证(myopia with heart yang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心阳不足,以视近清楚,视远模糊,全身无明显不适,或面色白,心悸神疲,舌淡脉弱为常见症的近视证候[7]。
6111 症状视近清楚,视远模糊,视力减退。全身无明显不适,或伴有心烦、失眠健忘、面色㿠白、心悸神疲、畏寒肢冷,舌淡,苔薄,脉弱[5][6][7]。
6112 证候分析火在目而为神光,心阳不足,目失温煦,神光不得发越于远处,故视近尚清,视远模糊。心主神明,神明不足,故有失眠健忘、心烦等症[6]。面色㿠白,心悸神疲,舌淡,脉弱等皆心阳虚弱,气血不足的表现[5]。
6113 方药治疗 61131 治法补心益气,安神定志[5]。
61132 方药可用定志丸[备注]定志丸(《审视瑶函》):远志、菖蒲、党参、茯神。加减治疗:方中远志、石菖蒲性温,宁心安神定志,为主药;人参、白茯苓益气宁心安神;朱砂安心神。诸药组方,共呈补心益气,安神定志之功。 阳气虚甚者,可酌情选加黄芪、炙甘草、肉桂、当归等益气养血温阳。[5]
6114 针灸治疗治法:温阳补心,安神明目[6]。
选穴:以手少阴心经、眼区穴位为主。取睛明、风池、心俞、膈俞、内关、神门穴。[6]
随证配穴:伴有心悸、怔忡者,加巨阙、郄门。兼有头痛者,加攒竹、上星。[6]
刺灸法:针用补法。心俞、膈俞针后施灸。[6]
方义:睛明为治眼疾的常用穴。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之交会穴,补之以温经养血明目。心俞调补心血。膈俞为血之会穴,通经活血。内关为手厥阴经络穴,神门为手少阴经原穴,两穴安神补心。[6]
612 肝肾两虚近视·肝肾两虚证(myopia with liverkidney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肝肾两虚,以视近怯远,眼前黑花渐生,全身可有头晕耳鸣,夜眠多梦,腰膝酸软,舌淡,脉细为常见症的近视证候[7]。
6121 症状视近怯远,目视昏暗,眼前黑花渐生。全身可有头晕耳鸣,夜眠多梦,腰膝酸软,舌淡红,少苔,脉细[5][6][7]。
6122 证候分析目为司视之窍,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能视。肝肾两虚,精血不足,神光衰微,以致光华不能远及,目视昏暗,故视近而不能视远。目窍失养,则黑花渐生。全身症见头晕耳鸣,夜眠多梦,腰膝酸软,苔少、脉细等皆由肝肾精血亏虚所致。[5][6]
6123 方药治疗治法:滋补肝肾,益精养血[5]。
方药:可用杞菊地黄丸[备注]杞菊地黄丸(《医级》):六味地黄丸加枸杞、菊花。或加减驻景丸[备注]加减驻景丸(《银海精微》):车前子、当归(去尾)、熟地黄(洗)、五味子、枸杞子、楮实子(无翳不用)、川椒、菟丝子(酒煮焙)共为细末,蜜水煮糊丸,如桐子大,每服30丸。加减治疗:证偏肝肾阴虚者,宜用杞菊地黄丸滋养肝肾,益精明目。证属精血亏甚者,则宜用驻景丸补益肝肾,填精补血。若兼气不足者,可加党参。脾不健运者,酌加麦芽、陈皮。[5]
6124 针灸治疗 61241 方一治法:滋补肝肾,补虚明目[6]。
选穴:以足少阴肾经、背俞穴和眼区穴位为主。取睛明、攒竹、肝俞、肾俞、太溪、光明穴。[6]
随证配穴:眩晕者,加风池。耳鸣、耳聋者,加听宫、听会。[6]
刺灸法:针用补法。除睛明、攒竹外,余穴针灸并用。[6]
方义:睛明、攒竹疏调局部经气。肝俞、肾俞调补肝肾经气。太溪为足少阴经原穴,滋补肾精。光明为足少阳胆经络穴,调补肝胆而明目。[6]
61242 方二治法:滋补肝肾,益气明目[8]。
选穴:睛明、攒竹、承泣、光明、风池、肝俞、肾俞[8]。
随证配穴:脾胃虚弱配四白、足三里、三阴交[8]。
方义:睛明、攒竹、承泣为治疗眼疾常用穴,有清肝明目作用;风池为手足少阳与阳维脉之交会穴,有通经活络、养肝明目之功,肝俞、肾俞配光明可调补肝肾,益气明目[8]。
刺灸法:毫针刺,平补平泻,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可施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8]。
613 脾虚气弱近视·脾气虚证(myopia with spleen qi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脾虚气弱,以视近清晰,视远模糊,视疲劳,喜垂闭,或病后体虚,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弱为常见症的近视证候[7]。
6131 症状视近清晰,视远模糊,目视疲劳,目喜垂闭,或伴病后体虚、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弱[6][7]。
6132 证候分析脾失健运,化源不足,清阳不布,故能近怯远而现诸症[6]。
6133 针灸治疗治法:补中益气,健脾明目[6]。
选穴: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穴为主。取承泣、四白、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穴。[6]
随证配穴:前额疼痛者,加头维、神庭。[6]
刺灸法:针用补法。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针灸并施。[6]
方义:承泣、四白属足阳明经穴,是治眼疾效穴。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调理脾胃,以助运化。[6]
62 针灸治疗针刺治疗近视眼有一定效果,尤以假性近视为佳,如因先天异常则非针刺适应症;
621 体针 6211 方一常用下列四组穴位:承泣、翳明;四白、肩中俞;头维、球后;睛明、光明。每天针刺一组,轮换取穴,10次为一疗程。[5]
6212 方二取睛明、风池为主穴;配攒竹、四白[4]。睛明穴以30号毫针直刺10~15寸,得气即止;其他穴位用捻转手法,中等强度 ,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4]。
622 梅花针①用梅花针叩打后颈部及眼区(眼眶周围),于颈椎两侧各叩三行,于眼眶上缘及下缘密叩3~4圈,同时在睛明、攒竹、鱼腰、四白、太阳、风池等穴各叩几下。也可叩打背部俞穴。[5]
②主穴:正光穴(攒竹穴与鱼腰穴连线中点,眶上缘下方)。配穴:风池、大椎、内关。于穴位08~12 cm直径范围内叩打20~50下。一般只用主穴,如效果不佳再酌情加用配穴。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以中等度 为宜。[5]
623 耳针 6231 方一耳针治疗本病有较好的效果,可取目、目1、目2、肝、肾等穴,用王不留行籽,用胶布固定穴上,每日压迫2~3次,每次每穴压迫1分钟左右,两耳轮流使用[4]。
6232 方二选穴:眼、肝、脾、肾、心
刺灸法:毫针刺,每次2~3穴,每次留针30~60min,间歇运针;或用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数次。治疗5次测视力表1次,观察视力改善程度。
624 皮肤针选穴:颈椎两旁至大椎处、眼区周围
刺灸法:颈椎两旁至大椎处用重叩法叩打5~10次,眼周围由内向外转圈轻叩3~5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63 配镜矫正视力近视虽有上述疗法,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故医治后天形成的近视,还应注意消除造成近视的因素,纠正不良用眼习惯。至于先天性近视,治之尤难。[5]
7 能近怯远症的预防对青少年要做预防近视的宣传教育工作[5]:
1.学习和工作环境照明要适度,光线不可太暗[5]。
2.阅读和书写时保持端正的姿势,眼与书本应保持30 cm左右的距离。切勿在卧床、走路或乘车时看书[5]。
3.加强身体锻炼,坚持做眼保健操[5]。
本文2023-08-06 14:02:4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2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