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一生提拔了众多高官,是千古第一伯乐,为何一直被黑?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2收藏

欧阳修一生提拔了众多高官,是千古第一伯乐,为何一直被黑?,第1张

欧阳修是宋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还是一个毫不顾忌写男女情爱的婉约派词人。他的个性非常复杂,一方面,他是个个性强烈不平则鸣的人,对于看不惯的事情,他什么都敢讲,如果不说出来,那就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纵然是自己的老师加上级和同乡晏殊宰相,他照样硬怼。 欧阳修这个脾气,让他在北宋的官场吃了大亏。他一生几次被贬,而被贬的理由也很奇葩,三次被贬竟然有两次,被对手攻击他是个老流氓,一次据说是猥亵侄女,一次据说是与外甥女私通。这当然在后来被证明是政敌的诬陷,但一代文宗欧阳修受到这样的奇耻大辱,竟然还能对生活充满 和乐趣,每到一个地方,都能玩的很嗨。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什么人生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那些都不能成为阻碍快乐的理由,他一定要把洛阳花看尽,才可以以淡然的态度,与春风离别。晚年的欧阳修更加会玩了,他自号「 ”六一居士”,自称「 ”古籍一千卷、书一万册、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老头子一个”。这种自黑自嘲的精神,正是人生快乐的源泉。 欧阳修官场的失意,与他喜欢怼人的性格有关。 晏殊是宋朝著名的太平宰相,没事就在家里开个酒会,写一些「 ”无可奈何花落去,小园香径独徘徊”之类的闲情逸趣。但欧阳修老觉得老师这是不干正事,毕竟边关还有烽火,民间还有疾苦。一个下雪的天气,欧阳修等人在晏殊家做客,晏殊神采飞扬很开心,说,「 ”下雪天又正值诗人来访,不可不饮酒为乐”。于是开宴置酒赏雪,即席赋诗。这正是炫耀文采溜须拍马的绝佳时机,但刺头欧阳修却偏偏让人扫兴,他写了一首诗,「 ”主人与国共休戚,不惟喜乐将丰登。须怜铁甲冷透骨,四十余万屯边兵”。言下之意很明白,战士们在边疆打仗,你却在安乐窝里写诗。真的是人多时候最寂寞,别人开心他难过。 欧阳修为人比较正直,喜欢骂人,但欧阳修又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他喜欢的人,一辈子喜欢,他看中的青年学生,一定要想办法提拔上来,直到超过自己,然后在自己后辈的背影下,悠然自乐。他是宋朝最乐于做伯乐,且把伯乐做到了极致的人。 欧阳修做过进士的主考官,这是他做伯乐最大的资本。这要是换做别人,这样一个位子,能为他带来无上的荣耀和无尽的财富。但欧阳修什么都不要,他要的是为国家选拔出真正的经天纬地的人才。 据统计,欧阳修主持嘉佑二年的科考,当年共录取进士388人,他不仅发现了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选拔了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真可谓是当世最伟大的伯乐。除此之外,他还特别喜欢向皇帝推荐别人,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这些响当当的人物,都在他向皇上极力推荐之列。「 ”唐宋八大家”,除自己外,其余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所以,《宋史·欧阳修传》说他:「 ”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这绝不是过誉之词。 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当时还是一个无名小辈,因为给欧阳修写了一封自荐信,欧阳修读了之后赞赏不已。欧阳修专门写了一篇《送曾巩秀才序》,为其扬名,又把曾巩纳入门下。在欧阳修的培养和帮助下,曾巩于嘉佑二年(1057)高中进士,从此一举成名天下知。 眉山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后来能进入唐宋八大家之列,成为文坛上的宗师级的人物,也离不开欧阳修的提拔与帮助。当时欧阳修有个政敌叫张方平,在成都做太守。苏洵就带着苏轼和苏辙去拜见张方平,希望这个政界和文坛双大佬,能提携他们父子。张方平认为自己还不够格,于是就写信给欧阳修,希望他能提携三苏父子。按照欧阳修的直脾气,完全有可能把三苏父子痛揍一顿,撵出们要饭去,但欧阳修看了苏洵的文章后,大加赞赏,立即向宋仁宗上《荐布衣苏洵状》,在皇帝和士大夫间极力推誉,苏洵从此名动京师。 苏东坡参加科举考试,本来可以得到状元,竟然因为欧阳修的谦虚避嫌,拿到了第二,这也是欧阳修一生的遗憾。 那一年科举考试,主考官欧阳修出题《刑赏忠厚之至论》,阅卷官梅尧臣发现其中一篇特别精彩,赶紧呈给欧阳修阅。欧阳修读后,认为这篇文章可以毫无争议地列为第一。但欧阳修认为,这篇文章肯定是自己的弟子曾巩写的,担心把自己的弟子列为第一会遭人闲话,便与梅尧臣商量将此文考生列为第二。后来他才知道,这篇文章竟然出自一个四川的天才少年之手,这个少年就是苏轼。后来,他在给梅尧臣的信中盛赞苏轼的文才说:「 ”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一代文宗欧阳修,没有羡慕嫉妒恨,而是带着伯乐的心胸,要为文坛新星鸣锣开道、遇水架桥,其开放包容的心态,可见一斑。 欧阳修还用自己伟大的人格,影响了他提携的一大批人,他与范仲淹一样,成为对宋代士风影响最深远的人。在此后几十年里,他提携推荐的这些人,都成为北宋的名臣,做到副宰相以上的有七人。他努力推荐提携的苏轼、苏辙两兄弟和曾巩、王安石等青年才俊,和自己一起,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欧阳修虽是近视眼,但在发现人才方面却是慧眼如炬,乃千古第一伯乐。

长久以来,因为受到各类影视剧的“毒害”导致我们很多人都误认为,我们的包拯包青天有一张黑如木炭的脸,其实历史上真正的包拯脸并不黑。那么,为什么在我们这么多的影视剧和坊间故事小说里,包拯被描绘黑脸呢?

至于原因,还是包拯的美名惹的祸,请看小编慢慢道来。大家都知道,包拯是一位大清官,但并不是影视剧中所描绘的那样,像福尔摩斯般探案如神,也不像小说里所说的家道清贫。恰恰相反,包拯出生在书香世家,家教极好,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公务员”。正如他所期盼的那样,包拯的整个人生像开挂一般官运通达,这也得感谢遇到了一位旷世明主,素有“守成贤主”之称的宋仁宗。正因为有了仁宗的庇护,包拯才能把朝廷搞得“官不聊生”。

根据《宋史》名臣列传中的记载,包拯整个职业生涯总共弹劾了王公大臣多达36位,当时在京的官员送包拯一个外号“包弹”,没有他不敢弹劾的人。甚至宋仁宗当皇帝做的不对的时候,包拯依然上书对宋仁宗一顿批评。在包拯弹劾的诸多大臣中,最为知名的可能就是那个“庞太师”。这位庞太师并不是那位忠臣庞籍,这个得说清楚,而是张尧佐。这个张尧佐是温成皇后的大伯父,虽然是大伯父其实是“养父”,从小在张尧佐家中长大。靠着这个裙带关系,张尧佐仕途亨通,同时兼任了朝廷3个要职,位极人臣却不知收敛。

我们的“包弹”包大人怎么忍得了这个,必须弹劾,结果张尧佐在包拯的弹劾下降职为天平军守将。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来,包拯的“弹功”可不是一般的厉害。如果包拯只是敢向皇帝劝谏的话也没啥厉害的,毕竟上下五千年为人正直敢于谏言的人多了去了。但是这位包大人当官的时候,政绩斐然,他不仅嘴巴厉害,做事还靠谱。

当时北方氏族是北宋朝廷的一大祸害,宋太祖至宋仁宗各代皇帝每年都向其纳贡。但是包拯却向宋仁宗提出“钱财不是抵御戎狄计策,应练兵选将,守境保民”。包拯并不仅仅是说一说,他亲自前往边关挑选将领,自己也出使戎狄(契丹)潜伏观察,根据得到的情报整顿兵务。自包拯一系列措施之后,边境多年太平,多次抵御了契丹侵扰。没想到吧,我们的包大人还能从兵事。

不仅如此,包拯在调任各地父母官时,清查赋税而使得朝廷收税有道,并且治理河道让钱粮转运通畅。在任职河北路转运使时,将复耕的15000多倾农田转为牧马场,分发给百姓养马,并允许这些养好的马匹自由交易,很多优良的马种都充填军中所需。你们想象以下,这样的官员在现如今肯定要被评先进的,这得贡献了多少GDP。

那么,说了这么多,为什么包青天的脸是黑的呢?这就是小编为什么说这么多的原因了,因为包拯为人清廉,拒绝任何职场“潜规则”,做事又干练,美名在外。当时京城就流传了一句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意思就是,想靠打点解决问题,在两个人面前行不通,一个是阎罗王,还有一位就是包拯。你们想象一下,要是贿赂阎王他老人家,他会是个啥反应因为阎王在各种古籍中都被说成长有一张黑脸,因此后世的人为了说明包拯的清廉也把他描绘成一张黑脸。

包拯日审阳间,夜审阴间,不管什么冤案到了包拯手里,都会真相大白,百姓都称他为包青天。精品故事网的编辑小米粥佩服得不得了,特地搜遍古籍,查找包拯为啥能夜审阴间,这不,还真给找到原因了。

包拯小时候就一身正气,火眼高,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

有一天,包拯路过一座宅院,忽听有人在大喊“救命-”,他回头一看,见是两个狰狞厉鬼,一个面色青绿,一个撩牙如锯,正抖着铁链套在一个年轻女子的脖颈上,拉着往外走。那女子号陶大哭着挣扎反抗。包拯本想上前问个究竟,但一见那两个小鬼手中的拘捕令牌,又打消了打抱不平的念头。心想:可能是这女子阳寿尽了,小鬼奉命前来狗魂索命的。他正准备转身离去,忽听一个小鬼说:“青面哥,我们如今给无常爷办成了这件差事,你说他会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呢?”

青面鬼叹了口气说:“唉,这女子阳寿未尽,我们强行将她捉回阴曹,要是让阎罗王知道了,这违犯阴律的罪过你我都担当不起,还去谈啥官职不官职哟。”

撩牙鬼说:“无常爷还真有眼力,怪不得要取她去当小老婆。”

青面鬼说:“他倒好,老婆娶了一个又一个,就是苦了我们这些当差的,左右都难做人哪!

包拯一听,心里明白了:闹了半天,原来是阴伺无常看中了这俏丽貌美的姑娘,差这两个小鬼来生拉活扯地把她捉到无常殿去当三姨太。包拯勃然大怒,恨得喀牙切齿:哼,阴间本是清算罪孽的地方,律条严明,没想无常明知故犯,乱拘人命。俗话说得好:大路不平旁人铲。莫说是一个无常,就是阎王爷,这个不平我也打定了。

他一步跳上前去,伸开双臂拦住两个小鬼大去路,要他俩立即放人。青面鬼撩牙鬼见包拯气势汹汹的样子,有些害怕,解释说:“这位小哥,我们也是不得已的奉命差使。放了人,回去无常爷面前无法交差,我们吃罪不起呀!”

包拯义正词严地喝道:“阴间赏罚分明,自有王法可依,你们这样胡作非为,难道就吃罪得起吗?”

两个小鬼面面相觑,无言以对:“这--

包拯又大声说道:“你们再不放人,我就写了状纸到阎王面前去告状!”说罢,一掌推开两个小鬼,上前解了那女子颈上的铁链,把她放回去了。两个差鬼自知理亏,不敢阻拦,一溜烟似地跑回了无常殿。

无常见青面鬼撩牙鬼空手而归,不禁大失所望,何明缘由,心里恨得鬼火直冒,怒道:“这个阳间的小子敢跟我作对,看我不抽他的筋,剥他的皮。”他想了一个借口,就令红眼鬼出马,务必把包拯捉到无常殿问罪。

红眼鬼得令,提了一把短命刀,直奔包拯家。

听见敲门声,包拯开门一看,心里一下子明白了。他不动声色地拱手一揖,笑着说:“哟,是红眼鬼呀,失迎!失迎!”

红眼鬼哼了一声,也不说话。

包拯又说:“红眼鬼果然年轻英俊,文武双全,威名远播,我在阳间都晓得了,今天有缘拜见,三生有幸哪!”

红眼鬼听得心里舒服,跟着包拯进了屋,说道:“实不相瞒,我是奉无常差遣,来捉你到无常殿问罪的。”

“无常爷有请,我当然应该去,只是还望红眼哥宽限几日哟,我有点小事要办一办。”

“啥子小事需要办几天时间?”

“我有一个表妹,择定黄道吉日这几天出嫁,不料她突然患了红眼病,凑巧我又得了一个祖传秘方,想给她先治好了病,办了婚事再走,也算尽了一点心意嘛。”

“啥子祖传秘方哟,灵不灵?”

“保证药到病除,一治就好。”

“真的么?”

“我骗你干啥?”

“那你先给我治治,行不行?”

“红眼鬼信得过我,我甘愿效劳,不收半文。不过,你可得受点委屈了。”

“受点委屈算啥?总比害红眼病好嘛。你别罗唆了,快治吧,治好了我俩一道去无常殿。”

“好吧,你坐这凳子上,闭上眼睛不要动,心还要诚,心不诚就不灵了。”

包拯见红眼鬼坐好了,从墙上取下一张猪皮,蒙在红眼鬼的眼睛上,又用麻线缠紧,说:“现在好了,这味特效药再用火烤一烤就见效了。”边说边取过一盏油灯,在红眼鬼眼前来回地烘烤。红眼鬼一心要包拯给他治好红眼病,坐在那里任他摆布,吭都不吭一声。谁知猪皮用火一烤,油就流出来了,沾在鬼骨上剥都剥不掉。包拯见时机成熟,抽出一根断魂鞭,往红眼鬼身上猛抽,一边打还一边骂。红眼鬼眼睛看不见,躲又躲不了,直痛得喊爹叫娘,抱着脑壳哇哇怪叫。好不容易才逃了出来,跌跌撞撞地摸爬回无常殿,对无常说:“无常爷,包拯太厉害了,我抓不来他。”

无常一听,气得暴跳如雷,对尖旋鬼说:“尖腚鬼,你去把包拯给我抓来。”

尖腚鬼不敢怠慢,不一会就来到包拯门前,气势汹汹地吼道:“包拯,你殴打鬼差该当何罪?快滚出来受绑!”

包拯此时正坐在桌前吃饭哩,头也不抬地说:“你先进屋坐下歇一会吧,我吃完饭就跟你去。”

尖腚鬼说:“我才不上你的当哩,谁知你在屋里设了啥圈套?”

“那你就在外面坐着吧,雷都不打吃饭人,你总要让我把这碗饭吃完吧。”

“凳子都没有。怎么坐呀?”

“那你等着,我给你找个凳子去。”

包拯走进灶屋,找了一个装榨菜的坛子,又在坛口上抹了油,搬出来放在尖腚鬼面前说:“你坐吧,你是尖腚,这正适合你。”

尖腚鬼一看是个坛子就坐下了,谁知越坐越滑,越滑越往下坐,他憋着劲想站起来,结果越用劲越往下坐,不一会就整个身子都坐进坛子里去了,只剩下一个脑袋露在外面。

包拯拿了一根棒槌走出来,像敲鼓一样在他头上敲,打得尖腚鬼变成了尖头鬼,脑袋上蹦起一个个青包。三打两打,把坛子打破了,尖腚鬼跑回地府,见了无常说:“无常爷,包拯果然利害,我也抓不来他。”

无常见状,肺都气炸了,把桌子一拍。吼道:“我就不信他有三头六臂,这回我亲自出马,非把他抓来不可!”他骑上千里马就一溜烟似地上了路。

不一会,无常就来到包拯家门前,见包拯正拿着一把大刷子,给一匹皮包骨头的倒头驴子刷毛。

无常喝道:“包拯,你好大的胆子。走,跟我去地府受刑。”

“无常爷。小人知罪了,你饶了我吧。”包拯可怜兮兮地说。

“饶了你?我饶你,十八层地狱的刑罚可不饶你。”

“那你稍等会儿吧,你是千里马,小人徒步跟不上,等我把这头驴的毛梳好了,就骑上它走。”包拯一边梳着倒头驴脊背上的毛,一边瞅着无常的脸色说。

无常朝那匹驴子看了眼,说道:“它站都站不稳了,还能骑吗?你别耍心眼了,快走!”

“无常爷,这你就不懂了,你别小看了我这头驴,它可是头神驴,少说也有八千年的道行了。我拍一拍,它走一百;打一鞭,跑一千,能日行万里哩。”

无常一听,心里活动开了。暗想:我当无常爷也当了好多年了,走遍阴曹地府阳间各地,还从没见到过有这样的神驴,如果我能得到它,今后出门就更方便了。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说道:“包拯,那我俩换一换吧。”

“不行不行,这可是我家的传家宝,说啥也不换。”

“哼,不行也要换。我的马只能日行千里,你的驴却能日走万里,万一我的马走不快,你骑着驴跑了怎么办?快快换过来骑。”

“这……你既然不放心,那就换吧,不过--”“有啥事快说,不要吞吞吐吐的!”

“我这神驴不但认人,还认衣,要换就得连衣服一齐换了。不然,神驴看出骑在背上的不是原主人,把你摔伤了我可担当不起呀。”

“这有啥了不起的,换就换吧。”

他俩换了衣裳,包拯穿上无常的龙袍,戴上软翅平顶冠,骑上千里马,一扬鞭先走了。不多一会就来到无常殿,众鬼只当他是无常爷哩,忙问:“无常爷,包拯抓来了吗?”

包拯坐在椅子上说:“抓来了,在后面哩。”

再说无常爷穿上包拯的衣裳,骑上老驴,拍它一下、老驴动都不动,又打它一鞭,还是不走。无常爷叫声“不好,上包拯的当了”。举起鞭子,狠狠地抽打了几鞭,那老驴一下倒在地上,拉都拉不起来了。

到了半夜三更,无常才连滚带爬地赶回无常殿,鼻子都气歪了。他走到正殿,刚想上坐,却见包拯坐在他的椅子上,气得话都说不出来了。包拯一见无常走上殿来,把桌子一拍,喝令众鬼卒道:“包拯来了,给我打!”

众鬼卒大吼一声:“遵命!”

一齐围上去乱棒齐下,打得无常爷抱着脑袋直喊:“别打了,别打了,我是无常爷呀!”

尖腚鬼红眼鬼一听更火了,咬牙切齿地骂道:“你还敢冒充无常爷,打!狠狠地打!”接着又是一顿拳打脚踢,不一会就将无常打成肉酱烂泥了。

从那以后,包拯就在无常殿当起了无常爷。从此包拯就能夜审阴间了。

再说,阎王爷知道这件事后,也夸赞包拯智勇双全,也默许了包拯。

因历朝历代多以文艺及哲理为取才的标准,虽然这些状元中不乏政治家、史学家,但仍以文学家为多。其中较为人知的有,唐代的贺知章、王维、柳公权,宋代的张孝祥、文天祥、吕蒙,明代的胡广、杨慎,清代的翁同龢、张謇等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

2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崇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 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3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是清咸丰六年(1856 年) 丙辰科状元翁同龢。他一生两次为帝师,在晚清帝、后两党之争中为帝党首领。甲午中日战争后,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主张,并密荐之于光绪皇帝,最终促成“戊戌变法”,使当时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4历代状元中,唯一由状元而成为皇帝的,是西夏天庆十年(1203年) 癸亥科状元李遵顼。他是夏宗室齐王李彦宗之子,于天庆十年(1203 年) 参加西夏科举考试,廷试得中第一,成为状元。袭封齐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后于西夏皇建二年(1211 年) 发动宫廷政变,废夏襄宗自立,成为皇帝,是为夏神宗。

6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是唐建中二年(781 年) 辛酉科状元崔元翰。他先后考中京兆府解头(解元) 、进士状头(状元) 、博学宏词科敕头、制科三等敕头。

7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 郭子仪。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8历代科举考试中, 考中“三元”人数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孙何、王曾、宋广羊、杨真宀 、冯京、王岩叟等6人。

9历代状元中,官至宰相(含相当宰相的官职,如内阁首辅、大学士等) 人数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广、商辂等17 人。

10历代状元中,诗、画成就最高的,是唐开元十九年(731 年) 辛未科状元王维。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之一,其诗歌艺术被认为“自李(白) 杜(甫) 而下,当为第一”。其绘画被推为“南宗绘画之祖”,古代文人画亦自他而始。

11历代状元中,词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 年)甲戌科状元张孝祥。其词追踪苏轼,气概凌云,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与张元干并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是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先行者。

12历代状元中,书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 年) 戊子科状元柳公权。他精于楷书,也擅长行草书,和唐代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历史上还把他和唐代欧阳询、颜真卿、元代赵孟頫合称为我国“楷书四大家”。

13历代状元中,史学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时后汉乾佑二年(949 年)己酉科状元王溥。他在唐代苏冕始创会要体的基础上,据苏冕所编唐九朝《会要》及杨绍复等续修之书,重加整理,撰成《唐会要》一百卷。后又据五代历朝实录撰成《五代会要》三十卷。不仅史料丰富翔实,而且正式建立了会要体分类编纂的体例方法,为后世所仿效。这一贡献被《四库提要》称为“厥功甚伟”。

14历代状元中,著述最丰的,是明代正德六年(1511 年) 辛未科状元杨慎。他不仅工诗,而且能文、词和曲,并重视民间文学,是颇有成就的文学家和著名学者。其平生著述达四百余种,虽多散佚,仍留存一百多种,现存诗作二千三百首左右,著述之丰,明时推为第一 。

15历代状元中,植物学成就最高的,是清代嘉庆二十年(1817 年)丁丑科状元吴其睿。他一生历任多省巡抚,所至注意各地丰瘠与民生的关系,依据耳闻目睹,绘图列说,并辑录古籍中有关植物文献,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二十二卷、《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是我国19 世纪一部重要的植物学专著。

16历代状元中,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南宋绍熙四年 (1193 年) 癸丑科状元陈亮。他提倡注重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的命题, 和朱熹多次进行过义利、王霸关系的辩论。其学说独具体系,为永康学派的创始人。同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

17历代状元中,最嗜饮茶并对我国茶道研究作出贡献的是唐代元和九年(814 年) 甲午科状元张又新。他所撰《煎茶水记》一卷,评论各种泉水煎茶之优劣,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18历代状元中,唯一出使过东欧国家的外交使臣,是清同治七年(1868 年) 戊辰科状元洪钧。他于光绪十三年(1887 年) 奉命出使俄、德、荷、奥诸国,任外交使臣三年。他利用西方资料撰著的《元史译文证补》,开创了利用西方著作、资料研究元史的新纪元。

19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唯一被皇帝招为驸马的,是唐会昌二年(842 年) 壬戌科状元郑颢。他状元及第后七年,即大中三年(849 年) ,被宰相白敏中作为驸马人选推荐给唐宣宗,尚宣宗之女万寿公主。

20历代状元中,唯一在刚刚及第后即被皇帝下令处死的,是明洪武三十年(1397 年) 丁丑科南榜(或称春榜) 状元陈安。因该科殿试录取的都是南方士人,遭到北方士人不满。明太祖朱元璋怀疑录取有私,大为震怒,竟下令将主考官及陈安等人一并处死。

2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癸丑三年(清咸丰三年癸丑,1853 年) 女科状元傅善祥。

2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文字参加科举考试得中状元的,是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 年) 癸巳女真进士科(又称策论进士) 状元徒单镒,为女真族人。他参加科举考试是用女真文字。

2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 年) 甲辰科状元刘春霖。他状元及第次年,即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 ,慈禧太后即下诏停止科举,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末科状元。

24历代状元人数最多的是唐朝。自高祖武德五年(622 年) 壬午科,至哀帝天四年(907 年) 丁卯科,285 年间,科举考试几乎每年一次,约产生状元270 人。在《登科记考》、《玉芝堂谈荟》等古籍中有名可考者,有140 余人。

25中国历史上,一届科举考试中由同一地区包揽前三名发生在明朝建文二年,来自江西吉安府的胡广、王艮和李贯包揽了一甲前三的状元、榜眼、探花。永乐二年则诞生了一个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科举奇迹:同样是来自江西吉安府的才子们包揽了此次科举考试前七名!

26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省,是清代的江苏省。从顺治四年(1647 年) 丁亥科武进籍状元吕宫,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 甲午科南通籍状元张謇,247 年间,共产生状元49 人。

27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府,是清代的苏州府,共有状元24 人。

28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县,是南宋时期的永福县( 今福建永泰) 。自乾道二年(1166 年) 丙戌科,至乾道八年(1172 年)辰科,七年之间,连续产生萧国梁、郑侨、黄定3名状元。

29历史上产生兄弟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唐朝,共有张式(兄) 、张正甫(弟) 等兄弟状元19 人。

30历史上产生父子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北宋,共有张去华(父) 、张师德(子) 等父子状元6 人。

31历代兄弟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唐咸通十四年(873 年) 癸巳科状元孔纟熏(兄) 和唐乾符三年(876 年) 丙申科状元(弟)孔缄。兄弟二人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32历代父子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北宋开宝二年(969 年) 已巳科状元安德裕(父) 和北宋开宝五年(972 年) 壬申科状元安守亮(子) 。父子二个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32历代状元中,最早开始从事实业活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 年) 甲午科状元张謇。他于及第后次年(1895 年) 即从事实业活动,先后办起数十个企业及大批社会事业,影响遍及全国,被誉为“中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

33历代武状元中,唯一参加过两科考试,先中探花后又考中状元的, 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 庚辰武科状元马全。马全初名为马王泉,于乾隆十七年(1752 年) 曾参加一次武科进士考试,并在殿试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 。后因在任职期间与同僚发生矛盾, 被削夺官职。为洗刷耻辱,他更名为全,决意再次夺取功名,终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在武科进士殿试中得。

34历代状元中,最年轻的状元是唐高宗永徽七年(656年)登第的苏瑰和咸亨四年(673年)登第的郭元振,都是18岁。

35历代状元中,有史可查的最年老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一直考到70多岁,才因一偶然机会毛遂自荐,成了状元。嘉庆年间,杭州人王严,以80高龄中试,但未及殿试就死了,不然的话他也许会打破尹枢的纪录。

中国历代状元榜

隋代状元(进士)榜

张损之 孙伏伽 侯君素 杨 纂 房玄龄 温彦博 黄凤麟

唐代状元榜

孙伏伽 陈伯玉 杜 绾 李 琚 羊袭吉 常 衮 李 博 杨 凝 张正甫 陈 讽 班 肃 李顾行 韦 谌 裴 俅 李 余 李从实 狄慎思 莫宣卿 刘 蒙 赵 峻 许佑孙 归 黯 羊绍素 崔 詹 崔 液 宋守节 姚仲豫 严 迪 贾 至 杨 护 卢 庚 王 溆 王 储 牛锡庶 李 程 徐 晦 李固言 卢 储 李 合 陈 宽 崔 岘 顾 标 于 镶 裴延鲁 归仁绍 郑合敬 陆 扆 崔 胶 卢文焕 李 超 弓嗣初 常无名 李 嶷 崔 曙 杨 誉 洪 源 张 式 魏弘简 卢 顼 郑巨源 武翊黄 尹 极 白敏中 韦 筹 郑 确 郑 颢 卢 深 颜 标 薛 迈 李 筠 孔 缄 郑贻矩 苏 检 裴 格 赵 蒙 郑 益 李 昂 虞 咸 王 阅 李巨卿 杨栖梧 杨 凭 崔元翰 尹 枢 李 随 王源中 张又新 郑 冠 宋 刓 李 肱 卢 肇 于 珪 崔 铏 孙龙光 郑昌图 孙 偓 李 瀚 赵观文 归 佾 杨仲昌 许 且 范崇凯 王正卿 刘 单 杨 儇 萧 遘 丁 泽 薛 展 贾 棱 封孟绅 柳公权 郑 澥 李 群 杜 陟 裴思谦 郑 言 张温琪 李 亿 韩 衮 孔 纁 郑 蔼 杨赞禹 崔 谔 归 系 吴师道 王 维 徐 征 赵 岳 杨 纮 齐 映 黎 逢 郑全济 苑 论 陈 权 韦 瓘 独孤樟 柳 璟 李 珪 崔 囗 易 重 李 郜 孔 纬 郑洪业 归仁泽 崔昭纬 崔昭矩 杨赞图 裴 说

五代十国状元榜

崔 邈 陈 逖 崔光表 王 彻 王归璞 黄仁颖 郭 晙 王 朴 扈 载 简文会 梁 嵩 王克贞 伍 乔 卢 华 寇 湘 王 溥 乐 史 邱 旭 张 确 费黄裳 王崇古 卢 郢 杨 遂 邓 及

宋代状元榜

杨 砺 张去华 马 适 苏德祥 李景阳 刘 察 李 肃 刘蒙叟 柴成务 安德裕 张 拱 刘 寅 安守亮 宋 准 王嗣宗 吕蒙正 胡 旦 苏易简 王世则 梁 颢 程 宿 陈尧叟 孙 何 孙 仅 孙 暨 陈尧咨 王 曾 李 迪 姚 晔 梁 固 张师德 徐 奭 张 观 蔡 齐 王 整 宋 庠 王尧臣 王拱辰 张唐卿 吕 溱 杨 寊 贾 黯 冯 京 郑 獬 章 衡 刘 辉 王俊民 许 将 彭汝砺 许安世 叶祖洽 余 中 徐 铎 时 彦 黄 裳 焦 蹈 李常宁 马 涓 毕 渐 何昌言 李 釜 霍端友 蔡 薿 贾安宅 莫 俦 王 昂 何 焕 沈 晦 李 易 张九成 汪应辰 黄公度 陈诚之 刘 章 王 佐 赵 逵 张孝祥 王十朋 梁克家 木待问 萧国梁 郑 侨 黄 定 詹 骙 姚 颖 黄 由 卫 泾 王 容 余 复 陈 亮 邹从龙 曾从龙 傅行简 毛自知 郑性之 赵建夫 袁 甫 吴 潜 刘 渭 蒋重珍 王会龙 黄 朴 徐元杰 吴叔告 周 坦 徐俨夫 留梦炎 张渊微 方逢辰 姚 勉 文天祥 周震炎 方山京 阮登炳 陈文龙 张镇孙 王龙泽

辽代状元榜

高 举 高 正 郑云从 石用中 王熙载 吕德懋 王用极 张 俭 陈 鼎 杨又玄 初 锡 南承保 邢 祥 李可封 杨 佶 史克忠 刘二宜 高承颜 史 简 鲜于茂昭 张用行 孙 杰 张克恭 张仲举 张 渐 李 炯 张 昱 张 宥 张仁纪 刘 贞 刘师贞 冯 立 邢彭年 王 寔 王 棠 张孝杰 梁 援 王 鼎 张 臻 赵廷睦 刘 霄 刘 瓘 李君裕 张 毂 文 充 冠尊文 陈衡甫 康秉俭 马恭回 李 石 刘 祯 韩 昉 王 翚 李宝信 李 球 边贯道

西夏状元榜

李遵顼

金代状元榜

刘 伪 许 必 胡 砺 赵 洞 石 琚 吕忠翰 杨建中 王彦潜 常大荣 郑子聃 任忠杰 孟宗献 徒单镒 张行简 王 泽 孙用康 杨云翼 张 檝 纳兰胡鲁剌 李俊民 李 演 张 本 李献能 斡勒业德 富珠哩察罕 王 鄂 卢 亚 李 塘 赵承元 郑时昌 武明甫 赵安时 赵安荣 刘 海 李 安 张继祖 刘文龙 元 堪 刘仲渊

元代状元榜

护都答儿 忽都达儿 普颜不花 霍希贤 泰不华 宋 本 捌 剌 张 益 阿察赤 李 黼 笃列图 王文烨 同 同 李 齐 拜 住 陈祖仁 张起岩 张士坚 阿鲁辉 帖木儿 王宗哲 朶烈图 文允中 薛朝晤 牛继志 侻 征 王宗嗣 买 住 魏元礼 宝 宝 杨 輗 张 栋 赫德溥化

明代状元榜

吴伯宗 林 震 李 旻 茅 瓒 翁正春 朱 善 曹 鼐 费 宏 沈 坤 朱之蕃 丁 显 周 旋 钱 福 秦鸣雷 赵秉忠 任亨泰 施 盘 毛 澄 李春芳 张以诚 皇 观 刘 俨 朱希周 唐汝楫 杨守勤 张 信 商 辂 伦文叙 陈 谨 黄士俊 彭 时 康 海 诸大绶 韩 敬 韩克忠 柯 潜 顾鼎臣 丁士美 周延儒 胡 广 孙 贤 吕 楠 申时行 钱士升 曾 棨 黎 淳 杨 慎 范应期 庄际昌 林 环 王一夔 唐 皋 罗万化 文震孟 萧时中 彭 教 舒 芬 张元忭 余 煌 马 铎 罗 伦 杨维聪 孙继皋 刘若宰 陈 循 张 升 姚 涞 沈懋学 陈于泰 李 骐 吴 宽 龚用卿 张懋修 刘理顺 增鹤龄 谢 迁 罗洪先 朱国祚 刘同升 邢 宽 曾 彦 林大钦 唐文献 魏藻德 马 愉 王 华 韩应龙 焦 竑 杨廷鉴

大西政权状元榜

大西国,明末李自成、张献忠发动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统治。 明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覆灭,同年,张献忠于成都建立“大 西国”政权,年号大顺。大西国科举设文、武二科。仅存文状元龚济民、武状元张大受。其他情况不详。

清代状元榜

傅以渐 王式丹 毕 沅 林召棠 章 鋆 吕 宫 王云锦 王 杰 朱昌颐 孙如仅 刘子壮 赵熊诏 秦大成 李振钧 翁同龢 麻勒吉 王世琛 张书勋 吴锺骏 孙家鼐 邹忠倚 王敬铭 陈初哲 汪鸣相 锺骏声 图尔宸 徐陶璋 黄 轩 刘 绎 徐 郙 孙承恩 应 铨 金 榜 林鸿年 翁曾源 徐元文 邓锺岳 吴锡龄 钮福保 崇 绮 马世俊 于 振 戴衢亨 茹 棻 洪 钧 严我斯 陈德华 汪如洋 史致光 梁耀枢 缪 彤 彭启丰 李承霖 胡长龄 陆润庠 蔡启僔 周 澍 钱 棨 石韫玉 曹鸿勋 韩 菼 陈 倓 吴廷琛 潘世恩 王仁堪 彭定求 金德瑛 彭 浚 王以衔 黄思永 归允肃 于敏中 吴信中 赵文楷 陈 冕 蔡升元 庄有恭 洪 莹 姚文田 赵以炯 陆肯堂 金 甡 蒋立镛 顾 皋 张建勋 沈廷文 钱维城 龙汝言 龙启瑞 吴 鲁 戴有祺 梁国治 吴其浚 陈毓溎 刘福姚 胡任与 吴 鸿 陈 沆 萧锦忠 张 謇 李 蟠 秦大士 陈继昌 张之万 骆成骧 汪 绎 庄培因 蔡以台 陆增祥 夏同龢 戴兰芬 刘春霖

太平天国状元榜

武立勋 傅善祥 杨朝福 吴容宽 刘闼忠 朱世杰 乔彦才 叶春元 刘盛培 范朴园 沈抡元 吴镇坤 汪顺祥 陆培英 徐首长

有啊!墓志就此写得十分清楚,包公一生有过四个孩子:长子“子繶,太常寺太祝,先公卒”,过早地夭折了;两个女儿,一个远嫁“陕州硖石县主簿王向”,一个许配给了“国子监主簿文效”。包氏家族繁衍至今靠的全是包公的这个次子包綖!

包玉刚(1918—1991),上世纪80年代“世界八大船王”之一,原来竟是北宋仁宗皇帝时的龙图阁大学士、开封府尹包拯的29代嫡孙。包玉刚1964年意外得知自己原是包拯的后代。1964年10月,已离开故乡多年的包玉刚怀着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回到宁波访问,这次回乡之旅,他参观了江南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这一天,“天一阁”的古籍管理工作人员听说来访者是香港船王包玉刚先生,就特意将“天一阁”珍藏的一套《包氏家谱》捧出给包先生看。这套线装古本的《包氏家谱》记录了包家绵延繁衍的根系。包玉刚当即查看了《包氏家谱》,并顺着包氏绵延脉络查下去,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29代嫡孙,高兴得呼喊起来:“我是包青天的子孙!”

包拯去世后,灵柩由他的女婿护送老家合肥,墓地在公城乡。后来,金兵入侵,攻陷合肥,包公墓被破坏,当时的随葬器物也大多被盗。包公后裔将原棺和墓志迁葬于墓西三十多米处,原墓地被废为耕地。后来,当地官员误将包夫人墓当作包公墓,修葺一新,并盖有享堂。 一九七三年,合肥文物部门对包公及其家族墓地进行清理,从包公墓葬中出土了包公遗骨及其墓志,同时还出土了包夫人董氏及他们的两个儿子、儿媳及长孙的遗骨。一九八五年,开始动工修建包公墓园,历时三年竣工。墓园共有包氏家族的六个墓冢,按宋制修建。

神与仙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1、二者存在的地域范围上的不同。

神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仙存在古代中国神话中。

2、成为神仙的途径不同。

神有先天的存在;仙只能通过后天的修炼而成。

3、二者存在的形式不同。

神常作为一种信仰,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自然现象的拟人化,中国的神在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种的同时也有先天尊神与后天封神两类;先天尊神如三清,后天封神如关羽。 

仙存在的形式为有特殊能力、长生不死的人。

神与仙并非不可调和的对立存在,许多时候神作为神存在的同时也是仙人,仙也能同时作为神存在。

扩展资料

神仙也有高低贵贱之分,据说神仙在活着的时候称之为仙,在死去以后就称之为神了。从中就能体现出神与仙的不同存在了。而且他们所划分的辈分是一点儿都不能乱的。

能够称之为神仙,也是有主动和被动之分的。自己主动吃了神丹灵药,寻找一种成仙的技术导致而成,这样就是被动而成。假如自己主动修行,长期在某一个地方静生,这样就称自己是主动神仙。

人死后,给天庭和地狱做事的就称之为神。能够成为神,还是有一定的条件的。就是在活着的时候必须在阳间没有做过坏事。而且为人处事都非常优秀。最好在人间积过无数的道德。

-神仙

分上三皇、中三皇、下三皇:

◇上三皇

●天皇——玉清圣境元始天尊盘古氏

● 地皇——上清真境灵宝天尊

●人皇——太清仙境道德天尊

◇中三皇

●天皇——天宝君

● 地皇——灵宝君

●人皇——神宝君

◇下三皇

●天皇——太昊伏羲

● 地皇——神农炎帝

●人皇——黄帝轩辕

另一种说法:

●天皇——伏羲

● 地皇——神农

●人皇——女娲 ︱观音母︱大悲母︱文殊母︱日光﹙太阳﹚母︱黎山母︱托天母︱

︱白衣母︱地藏母︱普贤母︱月光﹙太阴﹚母︱清身母︱鱼篮母︱

︱九莲母︱南阳母︱眼光母︱ 玉鼎真人、 文殊广法天尊、 普贤真人、 太乙真人、

清虚道德真君、赤精子、 广成子、 惧留孙、

慈航道人、 道行天尊、 灵宝大法师、 黄龙真人。 ◇福星天官当以赐福为职。

◇禄星文昌主文人之功名利禄。

◇寿星南极星为人主占寿命延长之应。 财神有文财神、武财神、五路财神和义财神之区分,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

◇武财神即赵公明、赵玄坛﹙正财神﹚钟馗。民间亦有以关帝和明代无锡御城战死的何五路为武财神的。

◇文财神民间所指甚多,如:刘海、财帛星君、范蠡和福禄寿三星中的禄星等。

◇五路财神

● 中路财神武财神赵公明

● 东路财神招宝天尊萧升

● 西路财神纳珍天尊曹宝

● 南路财神招财使者陈九公

●北路财神利市仙官姚少司

◇义财神—— 关羽。 ◇药皇

伏羲、神农、黄帝为上古三位皇帝,被称为“医药之祖”,又称“药皇”。

◇十大药王

|孙思邈|扁 鹊|华 佗|张仲景|皇甫谧|

|葛 洪|钱 乙|朱震亨|李时珍|叶天士|

◇眼光老母

又称“眼光娘娘”,是一位专职负责医治民众眼疾的女神。《道藏陀罗尼经》称眼光能治一切眼病。

◇红山老母

生前原是一个采药女,经常在红山采药、治病救人,一生不知解救了多少人的病痛 。因有功于世人,死后升仙。人们尊其为“红山老母”。 ◇城隍——城隍神是护城佑民,主掌冥籍之神。职责主要是保护本城百姓,既有在冥冥之中保佑百姓安全,健康之职,又有监察和纠正阳世官员功过之责代天理物,剪恶除凶,护国安邦,普降甘泽,判定生死,赐人福寿

◇土地神——又称“土地公”、〝土地爷〞、“福德正神”。属于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保佑本乡本土家宅平安,添丁进口,六畜兴旺,掌管乡里死者的户籍。

◇地母至尊——民间神灵信仰之一,台湾道教推崇祭拜的主要神灵。

◇山神——山峰的保护神。

◇井神——保护人们吃井水平安的吉祥神。

◇稷神——掌农作物、谷物生长的神。

◇门神——即守卫门户之神灵。其职为守卫居室门户,祛除邪祟,骚扰和进犯。

◇灶神即东厨司命定福灶君,俗称灶君,灶王,灶王爷。灶神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妃娘娘、天上圣母。中国古时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东南沿海及台湾等地所奉的航海保护神。

◇保生大帝——又称大道公,吴真君。福建闽南和台湾闽南籍民、广东潮汕地区所奉的地方守护神。

◇临水夫人——又称大奶夫人、顺懿夫人,神姓陈名靖姑。福建和台湾闽南籍民崇奉的女神。

◇三山国王——广东粤东地区及台湾潮州籍民所奉的地方守护神。

◇黄大仙——是我国东南沿海,尤其是港澳地区信奉的地方神。

◇五显神

江西德兴、婺源一带祟奉的财神,原为兄弟五人,宋代封为王,因其封号第一字皆为显,故称五显神。

● 第一位,显聪照应灵格广济王,显庆协慧昭助夫人;

● 第二位,显明昭烈灵护广佑王,显慧协庆善助夫人;

● 第三位,显正昭顺灵卫广惠王,显济协佑正助夫人;

● 第四位,显真昭佑灵祝广泽王,显佑协济喜助夫人;

● 第五位,显德昭利灵助广成王,显福协爱静助夫人。 太社神︱太稷神︱土翁神︱土母神︱谷父神︱蚕母神︱播种五谷神

树木花果神︱春苟芒神︱夏祝融神︱秋蓐收神︱冬玄冥神 ◇火祖遂人帝君——民俗信仰中人工取火的发明者。

◇太白金星——知名度最高的神之一,在普通百姓中的影响很大,现今人们对他的认识就是一位白发苍苍、表情慈祥的老人,他忠厚善良,主要职务是玉皇大帝的特使,负责传达各种命令,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郎神——杨戬,神号“二郎显圣真君”,天庭大将。玉鼎真人的大弟子,神通广大,肉身成圣。

◇托塔天王——即李靖。民间广为知晓,称为“托塔李天王”。

◇哪吒——为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也是太乙真人的弟子之一,在天宫任三坛海会大神。

◇赤脚大仙——仙界的散仙。

◇齐天大圣——孙悟空。

◇善财童子——观世音菩萨座下的一位专以世间财源匮乏的人作为报施对象的童子,只要诚心向他祈求,财利上必然大有进展。

◇广利洪圣大王——民间对祝融的称呼。祝融乃黄帝后裔,南方民族之祖,司辖南海万二千里之极,后尊为南海之神。

◇风伯——亦称“风师”、“箕伯”、“飞廉”。司风之神。

◇雨师——亦称雨神,司雨之神。

◇云师——即云神丰隆,又称“云中君”,“屏翳”。

◇文曲星——钟馗,主管文运的星宿。

◇武曲星——司掌财富、武勇。

◇魁星——钟馗,主宰文章兴衰的神。旧时很多地方都有魁星楼、魁星阁等建筑物。

◇千里眼、顺风耳——道教中的两位守护神,地位虽然不高,流传却很广泛。这两位小神分别拥有特异功能,千里眼能够看到千里之外的物体,顺风耳则能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

◇日游神——又称日游巡。负责在白天四处巡游,监察人间善恶的神祇。

◇夜游神——又称夜游巡。是夜晚巡行之神,与日游神轮值,监督人间的善恶。

◇月下老人——又称“月老”,专管婚姻的神。据沈三白《浮生六记》说:“一手挽红丝,一手携杖悬婚姻簿,童颜鹤发,奔驰开非烟非雾中。”

◇金甲神——身穿黄金盔甲的战神,由天帝差遣下界除妖。

◇巨灵神——托塔天王帐下的一员战将,使用的兵器是件宣花板斧,舞动起沉重的宣花板斧,就像凤凰穿花,灵巧无比。

◇翁仲二神——为宫门外守护神。

◇金童玉女——真武大帝的侍童小神,金童、玉女分掌威仪,书记三界中的善恶功过。

◇天聋地哑——文昌帝君的两个侍童,一个掌管文人录运薄册,一个手持文昌大印。道是:能知者不能言,能言者不能知。文昌帝君掌管文章科举,关系富贵贫贱,保密问题很重要,以免天机泄漏。

◇神农——中国民间尊称神农氏为“五谷祖”,因他在古代时,采选五谷种籽,始制耒耜,教先民种植五谷,民以食为天,故崇拜他为“五谷祖”。每年四月廿六日,是“五谷祖”诞辰,农民备以丰盛的五谷三牲果品,虔诚祭拜。

◇广成老祖——即广成子,轩辕黄帝之师。为黄帝之时太上老君化身。《太上老君开天经》称:“黄帝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广成子。消自阴阳,作道戒经道经。黄帝以来,始有君臣父子,尊卑以别,贵贱有殊。”

◇赤松子——又名赤诵子,号左圣南极南岳真人左仙太虚真人,上古仙人。

◇庄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文始真人尹喜——尹喜,字公文{公渡],号文始先生。自幼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见未来。相传老子骑青牛云游天下,行至函谷关,尹喜闻讯,迎至家中,行弟子大礼,再三叩拜,敬请老子留下,但老子不肯,之后尹喜便托病辞官,随老子一起西行。老子将所著《道德经》授于尹喜,尹喜虔心研读《道德经》五千言,能解其奥妙,释其玄理,又自著九简,名曰《关尹子》(即尹真人文始经九篇),既高深,又广大,深得历代文人所崇拜。此文以后成了道家经典之一,收录在《百子全书》之中。

◇鬼谷子先生——姓王名诩,春秋时代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其长于持身养性和纵横术、精通兵法、武术、奇门八卦,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民间称其为王禅老祖。以易占,星相来为生者,皆以鬼谷子先生为本业的守护神,诚心供奉。

◇岳武穆——即岳飞,南宋时抗金名将。人们敬仰岳飞大义禀然的民族气节,赞颂他精忠报国的英雄业绩,更同情他含冤屈死于盛年,故永远怀念他,奉其为神,修庙祭祀。由于岳飞生前是抗金大元帅,所以,在他成神之后,民间仍称之为“岳元帅。”

◇关圣帝君——姓关名羽、字云长,简称关帝,俗称关公,儒教称之为“文衡圣帝”,佛教称之为“伽蓝菩萨”,道教尊之为“翊汉天尊”、“关圣帝君”。

◇三茅真君——三茅真君,为汉代修道成仙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是道教茅山派的祖师。

◇包公——包拯,曾任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开封府府尹、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卒谥“孝肃”。 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后世把他当作清官的化身称其“包青天”。

◇姜太公——周代齐国的始祖。姓姜,吕氏,名尚,字子牙,商末冀州人。因其先世封于吕,所以也叫吕望。因姜太公在武王伐纣时是军师,在明代《封神演义》中又为封神之神,所以在民间演化为最具权威的一位神祇。民间凡要驱邪避鬼,就写出“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或“太公在此,诸神退位”。传闻这样做就会平安无事,大吉大利。

◇华陀先师——华陀先师,世间又称“华陀仙翁”。 除了是中国医术鼻祖之外,他的道术亦十分高深。深受后世习医者所尊崇,奉为“医中之神”。

◇中医祖师扁鹊——战国时医学家扁鹊创立望、闻、问、切“四诊”医术,后世尊奉为中医的祖师。

◇医圣张仲景——汉代医学家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倡导辨证论治原则,被后世尊为“医圣”。

◇中草药祖师李时珍——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传世,被尊奉为中草药祖师。

◇彭祖——古代养生家,因其长寿与兼行导引房中术著称。姓钱名铿。据说是帝颛顼之孙,曾受尧封于彭城。因享高寿七百多岁,其道堪祖,故后世尊称为彭祖。

◇子孙娘娘

保痘夫人胡氏︱梳洗夫人张氏︱教食夫人刘氏︱白花夫人曹氏︱养育夫人邓氏

血刃夫人周氏︱转花夫人宁氏︱送子夫人谢氏︱大笑姑婆祝氏︱剪花夫人吴氏

红花夫人叶氏︱小笑姑婆黄氏︱羊刃夫人苏氏︱濑花夫人林氏︱保胎夫人陈氏

教饮夫人梁氏︱教行夫人黄氏︱腰抱夫人万氏︱栽花夫人杜氏︱送花夫人蒋氏

◇七圣娘娘——又叫七娘妈、七娘夫人,七星夫人,为保护孩子平安的女神。

◇窑神——窑神为窑工的行业神。窑神庙中供奉的窑神较多。据清代《耀州窑重修陈炉镇西社窑神庙四圣祠并歌舞楼碑记》云:“以舜为主,配享者老子、雷公”。可知这三位为窑神庙之主神。

◇匠神——鲁班。姓公输、名般,因他是鲁国人,且“般”与“班”同音,故后世称他为鲁班。是创造发明最多的一位行业神。

◇床神——床神是住宅神中的重要神灵之一,有公婆两位,称之床公、床婆。

◇喜神——喜神即是吉祥神。民间传说喜神原本是拜北斗星神的一个虔诚女子,修道成仙时,北斗星君询问其所求,女子以手抿口,笑而不答,北斗星君误以为她祈要胡须,就赐了她长须,因为她笑时呈喜像而封为喜神,因有长须,不再让凡人看到她的形象,从此喜神专司喜庆,却不显神形。

◇花神——传为护花之神。花神有二,—为女夷,一为花姑。

◇洛神——洛神就是宓妃,伏羲氏的女儿。

◇瑶姬——巫山女神,也称巫山神女。

◇海神禺强——黄帝之孙。海神禺强统治北海,身体象鱼,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双头龙。

◇陆吾——昆仑山神。《山海经·西次三经》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

◇青苗五谷神——分掌五种谷物。百姓供奉他们,祈求五谷丰登。

◇木神句芒——少昊的后代,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

◇梨园神——俗称“老郎神”,为唐玄宗李隆基。因唐玄宗李隆基喜爱戏曲,曾在宫中设置梨园,培养优伶,对戏曲很有贡献,被奉为“梨园神”。

◇西秦王爷——戏曲界的保护神,俗称“公子爷”。

◇田都元帅——俗称“相公爷”。与“西秦王爷”一样,是音乐界、戏剧界的保护神。一般来说戏剧界以音乐分类, 北管奉祀“西秦王爷”,南管奉祀“田都元帅”。

◇酒神——杜康。因杜康最先发明了造酒,被奉为“酒神”。

◇茶神——陆羽。因其精于茶,故尊之为“茶神”。

◇和合二仙——又称“和合二圣”,即指寒山和拾德。他们两位都是唐代的高僧,一人执荷花,一人捧盒,盒盖稍微掀起,内有一群蝙蝠,从盒内飞出。“荷”与“和”、“盒”与“合”同音,取和谐好合之意。

◇青蛙神——白玉蟾。

◇驱蝗正神刘猛将——亦称“虫王”。 刘猛将,姓刘,“猛将”非其名,而是取“猛将军”之意。

◇厕神——主管茅厕的神明称为“厕神”,是位女性,名叫紫姑。

◇痘神——张帅。

◇陶神——甯封子。

◇盐宗神——夙沙、胶鬲和管仲。

◇小儿神——项橐(又作项托)。

◇蛇王——施相公(施全)。

◇狗神——盘瓠。

◇马王爷——即马神,全名叫“水草马明王”。

◇纺织神——黄道婆。

◇蚕神——有先蚕、西陵氏嫘祖、马头娘、蚕姑、青衣神、蚕花五神等,是司蚕桑之神。

◇笔神——蒙恬。千余年来,流传着秦将蒙恬发明毛笔之说,蒙恬也被称作笔神。

◇钟馗——赐福镇宅圣君,驱邪赐福之神。

◇烛阴——即烛龙。为钟山之神。

◇五瘟使者——又称“五瘟神”。为道教所奉瘟神。即: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仁贵,总管中瘟史文业。

◇五通神——类似于财神的神。据说只要有五通神光顾,那户人家就有吃不完的粮食,粮仓与瓶瓶罐罐就总是满满的。

◇五营将军·

●东营青旗九夷军,总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兵马,神将张元帅。

● 南营红旗八蛮军,总八万八千八百八十八兵马,神将萧元帅。

● 西营白旗六戎军,总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兵马,神将刘元帅。

● 北营黑旗五狄军,总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兵马,神将连元帅。

● 中营黄旗三秦军,总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兵马,神将中坛元帅哪吒。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