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出版社怎么样?
三秦出版社是我国西北地区惟一一家主要从事古籍整理、地方志、文史工具书、文史知识性图书出版工作的古籍出版社。我社成立于1985年,现有职工70人,其中编辑人员约占1/3,多数编辑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社内设编辑部、出版部、发行部、计财部等10余个部门。多年来,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爱下,我社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充分发掘利用陕西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走特色发展之路,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出版了一大批嘉惠学界、服务大众的好书,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
地处周秦汉唐千年古都,即使三秦出版社拥有得天独厚的出版资源优势,同时也赋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从建社开始,三秦社就把发掘整理地域文化资源,打造精品图书作为首要任务,先后推出《陕西金石文献汇集》《于右任书法》《隋唐历史文化丛书》《全唐文补遗》《长安佛教研究丛书》等,受到学界的关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为了贯彻省新闻出版局关于出好周秦汉唐图书群的构想,三秦社正式提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周秦汉唐文章”的口号,启动了大型出版文化工程——周秦汉唐文化工程,包括《周秦汉唐文化研究》年刊及文献整理、学术研究和文物考古三个书系。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全社上下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理念,逐渐确立了“以周秦汉唐为核心,以文物旅游和世界史为两翼”的多元出书方向,既注重古籍整理专著,又大力开发普及类文化读物,特别是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及陕西文化强省战略的相继实施,三秦社苦练内功,顺势而为,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出版了一大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好书,《鸳鸯七志斋藏石》《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元稹集编年笺注》获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二等奖,《母亲的花儿——陕西乡俗刺绣艺术的历史追寻》获全国艺术类图书三等奖。《关中胜迹图志》《陕西通志》《长安史迹丛刊》《全唐文补遗》《千古绝唱》《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一级文物集萃》《中国世界遗产丛书》《陕西旅游历史文化丛书》等受到各界人士广泛好评。
跨入新世纪之后,三秦出版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出版了《世界帝国兴衰丛书》《世界古都丛书》《名家注评古典文学丛书》《小城春秋》等等一大批精品图书,还将推出《秦汉历史文化丛书》《佛缘丛书》《简明世界史丛书》《隋唐历史文化丛书》等重点图书,向社会奉献更多高品位的精神食粮,回报广大读者多年来的支持和厚爱!
《百年中华一书局》
中华书局是整理出版中国古籍的专业出版社,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中华书局1912年1月1日在上海创立,创办人为陆费逵。在传统学术和古籍整理方面,中华书局拥有雄厚的人才资源,已故著名专家学者如陈乃乾、徐调孚、宋云彬、杨伯峻、马宗霍、金灿然、赵守俨等,在中华书局的发展过程中起过巨大的作用。现有工作人员中,高级职称占27%,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0人,绝大多数是学有专长的专家。中华书局以她一流的作者、一流的编辑出版人才和高质量的出版物享誉海内外,是最能代表中国古籍、学术著作出版水准的出版社。
中华书局以编印新式中小学教科书为主要业务的出版机构之一。1912年1月1日在上海创立,创办人为陆费逵。初系合资经营,资本二万五千元,以编印新式中小学教科书为主要业务。1913年设编辑所,陆续编辑出版《中华教育界》《中华小说界》《中华童子界》等杂志和大型汉语工具书《中华大字典》。1915年改为股份有限公司,自办印刷所,增设发行所;翌年资本增至一百六十万元,职工达千余人,继商务印书馆之后成为国内第二家集编辑、印刷、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1917年,因资金周转不灵,几至停业。经多方设法,营业重获发展。此后,除编印出版教科书和各种图书杂志外,还于1929年创办中华教育用具制造厂,制造教学文具仪器;1932年扩充印刷所,1933年在九龙新建印刷分厂,1935年在上海澳门路建成印刷总厂,购置先进印刷设备,既印本版图书,也承印地图、邮票、香烟壳子以及政府的有价证券、钞票、公债券等。
到1937年春,资本扩充至四百万元,在全国各地和香港、新加坡开设四十余个分局,年营业额约一千万元,进入全盛时期。
中华书局在开业之初出版发行的杂志风行一时,号称“八大杂志”,有《中华教育界》《中华小说界》《中华实业界》《中华童子界》《中华儿童画报》,《大中华》《中华妇女界》以及《中华学生界》。其中梁启超主编的《大中华》在社会上颇具影响。黎锦晖等主编的《小朋友》创刊于1922年。其他杂志还有,《中华英文周报》(1919年创刊)、《新中华》(1933年创刊)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陆费逵赴香港,成立驻港办事处,掌握全局重要事务;上海方面由常务董事舒新城等主持日常事务,设在公共租界的印刷总厂以“美商永宁公司”的名义维持营业。1941年7月9日,陆费逵在九龙病逝。随后太平洋战争爆发,领导核心内迁,在重庆设立总管理处。此间,仍然印制教科书,编辑出版各种图书杂志。抗战胜利后,总管理处迁回上海,印制教科书的业务虽迅速恢复,但图书杂志出版业务逐渐陷入困境。
从创立至1949年的三十七年间,先后编印出版了《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辞海》《饮冰室合集》等重要书籍,卢梭《社会契约论》、达尔文《物种原始》等重要译著,以及几十种杂志,在学术界颇有声望。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主持,薛清录教授主编,并有数十名专业人员共同参加编撰的有史以来我国第一部大型中医古籍联合目录《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在2022年3月公开出版,受到医学界的一致好评。
近日,从西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文学与艺术学院退休教授蒋宗许先生所著《刘敞集》《刘攽集》两书将由中华书局出版。据了解,为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精神,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在全国各出版社推荐的项目中,遴选出第一批重点出版项目,此次入选项目共计421个。
据了解,刘敞、刘攽弟兄都是北宋学术大家、文学家,在经、史、子、集四部都有杰出的贡献。但由于种种缘由,后世对他们的成就知晓者寥寥。蒋宗许教授与弟子陈默等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对他们的全部著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整理,包括辨伪、编年、校勘、笺注等。目前,二书还在修改完善的过程中,预计三年左右出版。《刘敞集》《刘攽集》的整理出版问世,对宋代的经学史、史学史、文学史的研究都具有填补空白意义。
据悉,蒋宗许教授主要从事汉语史研究、古籍整理、辞书编纂。在《中国语文》《文史》《文学遗产》等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编纂辞书数百万字。在国家大型古籍整理项目《巴蜀全书》《儒藏》等中都有贡献。曾合作完成填补空白的《苏过诗文编年笺注》(中华书局,该书获2012年国家古籍整理补贴),主持的《你真能读明白的〈世说新语〉》《苏辙诗编年笺注》《苏辙文编年笺注》《龙筋凤髓判校注》等将由中华书局出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前身是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11月,1958年3月,与中华书局上海办事处合并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成为上海地区整理出版古籍的专业机构。1978年1月改为今名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成立之初便已开始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不同时代有代表性的作家及诗词散文等不同文学门类的作品选读、选辑,加以通俗的解说、详尽的注释。有的更用现代汉语翻译。精选历代名篇,加上说明、注释,以单篇或合订本形式,出版《中华活页文选》。还有古代重要典籍的今译,如《四书》、《五经》、老庄诸子,以及《孙子兵法》等,语译而外,有的还附原文。并出版一部分高等学校的文科教材。出版当代老中青著名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方面的学术论著,如陈寅恪、郑振铎、郭绍虞、钱锺书、饶宗颐、吕思勉、岑仲勉、俞平伯等著名学者,或编为文集,或作为专题论著。此外,对海外汉学研究成果,有选择地出版《海外汉学丛书》。1962年起出版了不定期的学术刊物《中华文史论丛》。已成系列的有《文化春秋丛书》、《三百题系列新刊》、《十大系列丛书》、《生活文化丛书》、《文物鉴赏丛书》、《中华文明宝库》等等。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时期出版了《中国丛书综录》、《诗韵新编》、《变文字义通释》等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时期已设立了影印组。历年来影印的有《中国古代版画丛刊》、《古本戏曲丛刊》、《古本小说集成》、《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大型的《四库全书》等。
上海古籍出版社下设5个编辑室和1个编辑组。第一编辑室负责文学类;第二编辑室负责除文学以外的哲学、经济、军事、历史、艺术、科技等类以及《中华文史论丛》;第四、第五编辑室分别负责敦煌吐鲁番文献和《续修四库全书》,此外的影印工作由第三编辑室负责;一个编辑组负责临时性或突击性的某些书稿。
上海古籍出版社前身古典文学出版社,由李俊民任社长兼总编辑;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时期,自1959年3月至1966年12月,由金兆梓任主任,总编辑一直是由副主任李俊民兼任。上海古籍出版社成立后先后担任社长、总编辑的有李俊民、戚铭渠、魏同贤、钱伯城、李国章、赵昌平。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选择性地出版我国先秦以来较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学作品,其中以诗文别集为主,少数著名的总集及影响较大的戏曲、小说也酌量收入。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较长、学术含量较高、体现上海古籍出版社精品图书特色的一套大型丛书,也是体现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成就的一个标志性项目。
本文2023-08-06 14:19:4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2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