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早期动植物地理分布哪些古籍中有记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关于早期动植物地理分布哪些古籍中有记载?,第1张

地球上某一动植物的群落类型在地表的分布,早在很久以前就被人类所逐渐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于长期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大大增加了对华夏各地动植物的了解。

在《禹贡》、《山海经》、《周礼》等早期古典著作中,都蕴藏有丰富的有关动、植物地理分布方面的知识。

  是古代风水学著作。

  古籍名:地理六经注

  作 者:(清)叶泰撰

  出版时间:清康熙26年(1687)

  叶九升和《地理人子须知 [1] 》的作者徐善继、徐善述和《地理五诀》的作者赵九峰均属于中国古代堪舆界彪炳千秋的人物。他们的著作也被称为古代风水典籍方面的里程碑似的著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太史公的名言在北魏郦道元的身上再次得到体验,他在自己的一生中,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翻阅了大量地理、水文著作,订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并以优美的笔调写成了著名的水文地理著作一《水经注》。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俊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这段优美的描述,短短百余字,把长江三峡的水光山色、四季晴晦写的绘声绘色,可与长幅巨轴媲美。其作者即为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郡涿县(今河北涿县)人。其出生年月,史书无明文记载,据近人推算,可能生于北魏天安元年(公元466年),或延兴二年(公元472年他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其父郦范官至平东将军,青州刺史。郦道元自幼就热爱大自然,少年时期随父赴任,旅居山东,曾遍游^水、巨洋水(今猕河)之间。祖国秀丽雄奇的山河,深深地吸引着少年的郦道元。成年以后,他继承父爵,开始了仕宦生涯。时值北魏孝文帝亲政,锐意中魏晋南北朝时代兴的时期。

作为皇帝的侍从,在孝文帝出巡时,他得以随行。第一次自平城至洛阳、邺城、后返平城;第二次南巡朔州、北巡阴山,直抵五原城。一路之上,他纵览历史遗迹,访问当地老人,眼界大开。尤其山西境内的汾水、文水、晋水等水道,因为靠近平城,是往来必经之路,因此,郦道元了解的特别详细。在蒲地渡河时,他回溯尤门之险,写道孟门,即尤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膜、兼孟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游历见闻,不仅使郦道元丰富了地理知识,更激发了他研究山水地理科学的兴趣。

公务之余,鄄道元仍潜心向学。凡宦游之处,对见到的河流山川,脉其枝流之吐纳,诊其沿路之所缠,访渎搜渠,缉而缀之。积累了丰富了经验和素材。为以后著述《水经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道元为什么要写《水经注》呢?据他自己说:天地之间,水在人们生活中地位异常重要。他东亲自考察地理和阅读古籍时,对以往的地理著作,如《山海经》、《禹贡》、《禹本纪》、《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水经》等作品,总感觉非常简略,没能把水道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同时,随着岁月的流逝,地理现象不断发展变化。远古时代的情况非常渺茫,而城邑的兴衰、河道的变迁,名称多不相同,记述也不一致。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发展对水的需要,也要求有新的著作加以说明。所以,他感觉有必要根据地理变迁的考察,古籍的考证,把古来的经常变#着的地理面貌尽量准确、详细地记载下来,使后人有所了解。为此,他立志从事地理学的研究。他以《水经》为纲,写成了《水经注》这部综合性的地理巨著。

《水经注》共记水道1252条,比《水经》增加近十倍。全书共40卷,今存约30万字,比《水经》增加近20倍。书中不仅记述了河道的发源和流向,还记载了河道经流地区的山岳、丘陵、陂泽,以及重要的关塞亭障、古城遗址、土地物产及河道变迁等。对古书记载有分歧的地方,详加考订,《水经注》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再创造的一部科学著作。他特别注重实地考察,如关于汝河源头的记述各书不同,郦道元任鲁阳郡守时,亲自带人进行探,终于在岩障深高,山岫邃密,石经崎岖人迹罕至的大盂山蒙柏谷找到了汝河的源头。

《水经注》是一部水文地理著作。郦道元深入地考察了大江、大河的水系演变过程,通过对河谷地貌的分析,对水系分水和河流改道、湖泊形成等问题,提出了与以往说法完全不同的新观点,对鉴别水系和探讨水体形成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在《水经注》中,郦道元对水系干、支流分合的记叙尤为详尽,关于源头、流向、支流以及伏流现象、直流现象等的描述,其方向、位置等概念极为清楚,具有极高的认识价值。

《水经注》十分注重对水文现象的著录。他对水位的记载,有具体的时间和高度;对含沙量的记载,注意了与流域内土壤、地质条件间的关系,还反映了含沙量随季节变化的特征;书中对讯期、水源补给方式和江水倒流等现象都给予了合理的解释3这些见解富于创见性,不仅为后世的水文研究和水利开发提供了大量可靠的资料,而且他那严谨、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方法,也给后世的水文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水经注》不仅是我国古代地理学史上最系统、最完备的水文地理著作,而且还记录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的工程资料和其它工农业生产方面的经济地理资料,对研究古代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都具备极高的史料价值。

郦道元的《水经注》非常注意对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全书共引用书籍多达437种,北魏以前的有关地志,网罗殆尽。书中还收录了不少汉、魏碑刻。这些书籍和碑刻绝大多数现已亡佚,幸赖《水经注》得以保存。

《水经注》中有许多经济地理方面的材料,如在巨洋水注中,写到熏冶泉时,指出:斯地盖古冶官所在,故水取称焉。在胶水注中,写胶水北流经一土山注入海时说:海南土山以北,悉盐聘相承,修煮不辍。在沽水注中,写到沽水流经狐奴县时有开稻田,教民种植,百姓得以殷富。这些对古代冶铁、煮盐、农业等的记载,是经济地理的重要材料,也是研究当时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的重要资料。

郦道元对水利工程特别重视。他在《水经注》中,不仅记载了河道沟渠的分布情况,而且尽可能详细描述了战国以后农田水利的兴废情况。如在鲍水注中,就记述了魏晋时戾陵堰的兴建原因、工程细节、灌溉面积及收获情况等。另外,《水经注》中保留了大量民谣、谚语、方言、传说等,这些在今天看来,都是非常宝贵的史料。

清代学者王先谦曾指出《水经注》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因水以证地,而即地以存古。凡郡县、乡关、聚邑,皆以水道确定其方位。既明白易懂又准确无误。如《水经注》的易水篇在记载燕下都武阳时说:易水又东经武阳城南。盖易自宽中历武夫关东出,是兼武水之称。故燕之下都,擅武阳之名。左得濡水枝津故渎。武阳大城东南小城,即故安县之故城也,汉文帝封丞相申屠嘉为侯国,城东西二里,南北一里半。高诱云:易水经故安城南城外,东流,即斯水也。诱是涿人,事经明证。今水被城东南隅,世又谓易水为故安河。武阳,盖昭王之所城也,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七里。这段记载与今天燕下都遗址的实际情况完全相符。所以,清代地理学家刘献廷评价《水经注》说:数千年之往迹故渎,如观掌纹而数家宝,确是至论。

郦道元一生治学严谨,但由于《水经注》叙述范围很广,他不可能都身历其境,尤其是时值南北分裂,江南地区的地理著作较少,所以许多记述,特别是有关江汉以南水道的记载错误较多。但这无损于全书的价值。《水经注》仍不失为一部珍贵的历史地理著作。

由于郦道元做官威猛,不避权贵,得罪了汝南王元悦。于是元悦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做关右大使,巡行谋叛的雍州刺史萧宝夤,以便借刀杀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郦道元在赴任途中,被萧宝夤派人杀害。但他在地理学上的贡献和他的脚踏实地的精神却永为后人景仰。

有关分野的观念,起源很早。《周礼噝春官噝宗伯》就有“以星土辨九州之地”,以观“天下之妖祥”的记载。就已经开始将天上不同的星宿,与地上不同的州、国一一对应起来了。

天上的分区,大致是以二十八宿配十二星次,地上则配以国家或地区。

古籍中天文地理分野的记载很多,比如在《汉书噝地理志》中,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地理分野是:魏地,觜、参之分野;周地,柳、七星、张之分野;韩地,角、亢、氐之分野;赵地,昴、毕之分野;燕地,尾、箕分野;齐地,虚、危之分野;宋地,房、心之分野;卫地,营室、东壁之分野;楚地,翼、轸之分野;吴地,斗分野;粤地,牵牛、婺女之分野。

《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也是历代记述疆域政区的始祖,为班固首创,这种体例为中国两千年来沿革地理著作树立了楷模。

《汉书·地理志》的内容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叙述从黄帝时代到汉帝这一段时间疆域变迁概况,转录《禹贡》、《周礼·职方》的全文。第二部分叙述汉朝地理,这是《汉书·地理志》的主体。以汉平帝元始二年建置的行政区域为纲,按照行政区域大小的划分,一一叙述了当时的103个郡(国)及其所辖的1587个县(道、邑、侯国)的建制沿革以及各郡县的户口数字、山川湖泽、物产、水利工程、古今重要聚落、关塞和名胜古迹等。另外,《汉书·地理志》包括了许多珍贵的地理资料,比如它记载的石油产地是最早的,它记载的户数和人口数也是最早的。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的数据,可以给出西汉元始二年全国人口分布图,矿产分布图和手工业分布图等。第三部分转录刘向《域分》及朱赣《风俗》的有关内容。

《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为纲领的地理著作。它开创了我国撰写疆域地理志的新体例。《汉书·地理志》是二十四史内16部《地理志》中最好的一部。《汉书·地理志》又是一部重要的历史地理著作。不少汉以前古籍所记载的地名都是由于《汉书·地理志》用汉地名予以注释,后人才知道它们的正确位置。《汉书·地理志》是一篇史料价值很高的古代地理文献,是中国地理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代表作。

1 古文中的地理知识 比如河东河西河南河北和内河外,江东江西江南江北

中国古代文献中一般江河专指长江黄河。

河东 河东代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则山西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

秦汉时指河东郡地,在今山西运城、临汾一带。唐代以后泛指山西。

河西 河西泛指黄河以西之地,其意在古代有过变化。春秋战国时,指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约在陕西省的韩城、合阳、大荔一带。

汉、唐时多指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的地区。现在的河西指的是甘肃省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金昌、酒泉(肃州)和嘉峪关,即河西五市。

河南 古称中原(现在有时亦以中原代指河南),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元代以前中国历史的核心区域。

唐贞观元年(627)置河南道,辖境在黄河之南,故名,东尽海,西距函谷,南滨淮,北临河。领虢、陕、汝、郑、滑、汴、许、陈、蔡、颍、亳、宋、徐、泗、宿、海、濮、曹、登、莱、密、青、沂、兖、淄、齐、郓、棣、濠和河南府,共30个州府。

辖境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河南省全境,江苏省北部和安徽省北部。治洛州洛阳县(现在河南洛阳市东北)。

河南道是今河南省名的由来。河北 河北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张家口涿鹿的黄帝城位于涿鹿县矾山镇西2公里处。河北在战国时期大部分属于赵国和燕国,所以河北又被称为燕赵之地。

河北古属冀州(古九州之一),故简称冀。历史上向来为京畿重地。

唐贞观元年(627)置河北道,辖境在黄河之北,故名,东并海,南临于河,西距太行、常山,北通渝关、蓟门,(渝关即今山海关,蓟门即今居庸关),领怀、魏、博、相、卫、贝、邢、洺、恒、冀、深、赵、沧、德、定、易、幽、瀛、莫、平、妫、檀、蓟、营24州和安东督护府。为今河南江河以北及山东、河北之地,包括河北大部、河南、山西、北京、天津的一部分,治魏州,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

河北道是今河北省名的由来。河内 春秋战国时期,以黄河以北为河内。

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约相当于今河南省。河外 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以南为河外(相对于黄河以北为河内)。

亦以黄河之西为河外。《左传僖公十五年》:“赂秦伯(穆公)以河外城五。”

即说的是晋惠公以河西五城贿秦穆公。江东 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

江东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主要指芜湖 南京一带,也可指以芜湖为轴心的长江上下游南岸地区,文化意义上也包括江北临江的滁县、六合、来安等地,即今皖南、皖东、苏南、浙江以及今江西赣东北(东部)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江西 对应于上面的江东。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以江南道分置,分江南道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江南西道治洪州,领宣、饶、抚、虔、鄂、江、洪、袁、吉、澧、朗、岳、潭、衡、郴、邵、永、道、连诸州,共19州。

相当于今江西全省及湖南、安徽、湖北的一部分。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江西”由此得名。

江南 江南,字面意义为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以南。

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是以楚国为背景所指的长江中游今湖南省和湖北南部、江西部分地区。

狭义的江南现指长江中下游平原南岸、濒临长江沿线组成的江南地区。苏杭为中心的小江南经济更为发达。

广义江南涵盖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南,南岭、武夷山脉以北,即湘赣浙沪全境与鄂皖苏长江以南地区。江北 长江以北地区,相对江南而言,主要指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区。

唐代为淮南道地区,宋代为淮南路地区。泛指 长江 以北。

宋 陆游 《梅花绝句》:“ 蜀王 小苑旧池台, 江 北 江 南万树梅。” 泛指江水的北面。

《国语·吴语》:“於是 吴王 起师军于江北。” 特指 北魏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

《南齐书·魏虏传》:“﹝ 拓跋宏 ﹞甚重 齐 人,常谓其臣下曰:‘ 江南 多好臣。’伪侍臣 李元凯 对曰:‘ 江南 多好臣,岁一易主; 江北 无好臣,而百年一主。

’ 宏 大慙。” 江表 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表,作外来解释),故称江表。

江表就为长江之外的意思,相对于古人居住的中原地区,长江之外包括了江南江东等大部分地区。三国里的江表,专指荆襄地区刘表势力,区别于江东孙氏。

2 河北省八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中所有需要背的古文

河北省2003年中考试题文言文(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撤,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3文章中表明曹刿“请见”原因的句子是什么?(用曹刿的话回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公将鼓之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12分)3(2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2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5(3分)①间:参与。

②专:独自专有。③鼓:击鼓。

6(2分)①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也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②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7(3分)评分标准: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考生能有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观点作简要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200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得。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空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味)其言,兹若人之俦乎?_____,___________。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3、文章的作者是晋代文学家陶渊明,你还学过他的《_______》。(1分)4、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

(3分)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嗜:__________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置:_________③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去:_________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环堵萧然,不避风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请概括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分)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写出其中任意一篇,没有错误即可)4、(2分)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5、(3分)①嗜:爱好,特别喜欢。

②置:置备,置办。③去:离开。

(每题1分,意思对即可)6、(4分)①第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②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7(3分)五柳先生是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立于世俗之外)、自得其乐(率真自然)、淡泊名利(不慕荣利)的人。(答出一方面得1分。

意思对即可)2005年河北省初中生升学统一考试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4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人名)。

(1分)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3分)①。

3 黄伯思传,古文阅读答案

自幼聪颖,日诵书千余言,复述无遗误。少时习作诗词,文采甚丽。青年入太学,成绩屡占上游。元符三年(1100)中进士,授职磁州(今河北磁县)司户参军。不久,改任通州(今江苏南通)司户、河南府户曹参军。任满,留守邓洵辟为右军巡院,崇宁元年(1102),调任祥定九域图志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不久,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后又擢升为秘书省校书郎,累迁秘书郎。政和八年(1118)病故。[1]

个人成就

黄伯思著《东观余论》二卷

黄伯思学问淹通,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善篆、隶、正、行、章、草、飞白,皆精妙,亦能诗画。曾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著有《法帖刊误》2卷,此书纠正了《淳化阁帖》不少错误。又著有《东观馀论》,另有《博古图说》11卷及《文集》50卷,已佚。 组合家具图册《燕几图》也是黄伯思所著。

黄伯思,字长睿,其远祖自光州固始徙闽,为邵武人。祖履,资政殿大学士。父应求,饶州司录。伯思体弱,如不胜衣,风韵洒落,飘飘有凌云意。自幼警敏,不好弄,日诵书千余言。每听履讲经史,退与他儿言,无遗误者。尝梦孔雀集于庭,觉而赋之,词采甚丽。以履任为假承务郎。甫冠,入太学,校艺屡占上游。履将以恩例奏增秩,伯思固辞,履益奇之。元符三年,进士高等,调磁州司法参军,久不任,改通州司户。丁内艰,服除,除河南府户曹参军,治剧不劳而办。秩满,留守邓洵武辟知右军巡院。

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作《刊误》二卷。由是篆、隶、正、行、草、章草、飞白皆至妙绝,得其尺牍者,多藏弆。

又二年,除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改京秩。寻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升朝列,擢秘书省校书郎。未几,迁秘书郎。纵观册府藏书,至忘寝食,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凡诏讲明前世典章文物、集古器考定真赝,以素学与闻,议论发明居多,馆阁诸公自以为不及也。逾再考,丁外艰,宿抱羸瘵,因丧尤甚。服除,复旧职。

伯思颇好道家,自号云林子,别字霄宾。及至京,梦人告曰:"子非久人间,上帝有命典司文翰。"觉而书之。不逾月,以政和八年卒,年四十。伯思学问慕扬雄,诗慕李白,文慕柳宗元。有文集五十卷、《翼骚》一卷。

二子:诏,右宣教郎、荆湖南路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讠乃,右从事郎、福州怀安尉,裒伯思平日议论题跋为《东观余论》三卷。

4 “河东、河西、河南、河北、河内、河外”在古文中指什么地方

“河”在古代是指黄河,古籍中出现的河一般都是黄河的意思。

河东:河东泛黄河以东,尤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山西在黄河以东,故山西古称河东

河西:泛指黄河以西之地,其意在古代有过变化。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后演变为多指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的地区。现在的河西五市是指:现在的河西指的是甘肃省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金昌、酒泉(肃州)和嘉峪关。也是河西走廊一带。

河南:1秦汉指内蒙古河套黄河以南。2战国时称周雒邑王城为河南,汉置河南县。3汉称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4唐中叶以后又有河南节度使。

河北:1(唐)河北道,治魏州(今大名东北),辖古黄河以北地区。2(宋)河北路,治大名府(今大名东)。

河内:黄河以北为河内,大约是今天的河南省地区

河外:黄河以南、以西为河外。

此外还有以长江为分界线命名的地区:江左,江东,江西。

江左,是一个地理名词,即江东。 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大致范围包括今苏南、皖南、浙北、赣东北。2015年这一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名词随着影视剧琅琊榜热播而重回人们视线。此地域概念盛行于唐以前,尤其是魏晋时期,江左也是以金陵(今南京)为首都的六朝时代的政治与经济中心。人文昌盛,物阜民丰。

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东西与左右常可互相替代。魏禧《目录杂说》云:“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自江北论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 《群英会蒋干中计》“干曰: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 《逸周书·武顺篇》:“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道东流。”这是古人在观测自然现象的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太阳从东方升起,而隐没于西边,所以说“天道尚左”,我国的地势是西北高峻而东南低下,江河之水向东流,所以说“地道尚右”。

《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描写山川、物产、风土人情的重大地理著作,或者说第一部神话传说的汇编,具有很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全书共18章,分为《山经》和《海经》两部分。然而,对如此庞大的“奇葩”图书分类系统的性质,却众说纷纭。

鲁迅在《中国小说简史》中说中国学者的影响很大,绝大多数人都持这种观点。班固将《山海经》置于《山海经》文本《蜀黍隶》的“形法派”《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最深刻的著作之一。这被认为是迷信风水。这是《山海经》。它是一本地理书,一本文学书,一本巫术书,一本神话文集,一本旅行书和一本小说。

最早的质量描述。后来司马迁认为,爬进大殿是荒唐的,是困难的。他认为,虽然《山海经》中记载了地理位置、山川、异域,但这是祭祀神灵的需要。如《西洋经》中记载:“欲登山,一群女巫从上而下”。此外,《海经》中所记载的海外特别异乡、诸神居住的地方、妖怪的藏身之处,都是秦汉时期所推崇的诸神的神奇之处。《山海经》因记载巫术和祭祀的内容较多,被归类为奇言邪术之书。

这种观点是普遍的。《山海经》中的童话故事取材于古代的历史传说,也取材于各国的文献和民间童话。如著名的补天女神“娃”出自《西游记》、《大荒北经》中的夸父追日、精卫定海、后羿射日、公公摸步舟山、大禹治水、黄帝捉王等。这些神话传说都来自《山海经》的记载。此外,许多学者认为《山海经》是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专著,是“科学的第一学科”。

书中世界价值“极高”的《太阳之北》和夸父的《太阳之北》、《精卫开垦山之北》、后羿射日、公公怒触不周山、大禹治水黄帝夺蚩尤这些神话传说都来自《山海经》的记载。此外,许多学者认为《山海经》是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专著,是“第一部具有科学价值的地理学著作”。它详细记载了境内山川的远近、里数,记载了各地区的山川、草木、鸟兽、矿物等,也记载了当地的特产和风土人情,具有很高的军事和政治价值。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