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 老师让我介绍《天净沙秋思》有谁有这首诗的资料,作者的资料,有演讲备案更好
天净沙秋思
作者
马致远
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祥。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曾任江浙行省务官。
原文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赏析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简评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
一、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
二、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第一幅画共18个字九个名词,其间无一虚词,却自然流畅而涵蕴丰富,作者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让九种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阳的清辉之下,象**镜头一样以“蒙太奇”的笔法在我们面前依次呈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深秋时节: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我们可以想象,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鲜血淋淋……
一支极为简短的小曲,表达了难以尽述的内蕴,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较明显的特点是:
1简约与深细相依
古人宋玉曾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来形容美女身量的恰到好处。《天净沙秋思》文字之精炼,也可以说达到了不能再增、减一字的程度。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至于游子为什么飘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自己去想象。这首小令,确实不愧为言简意丰、以少胜多的佳作。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作者没有写这些事物的方位,也未写这些事物与游子活动的关系,但读者又可以想象得到,并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2静景与动景相映
《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效果,又得力于成功地运用映衬技法。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从整个构图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背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这正是相互映衬的妙用。
3景色与情思相融
诗言志。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东西,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方使人感到具体生动。正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与“水”本无联系,但作者借江水之多,喻愁之多,二者有“恰似”之处,用江水东流之景,表达无限的悲愁之情,十分深刻。自然景物本来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当诗人把这些客观事物纳入审美的认识和感受之中,这些事物便被赋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了。“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就是这个道理。《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
多是多了点,你自己选几段好的吧。
这样讲老师绝对对你另眼相看~
一、《天净沙·秋 》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孤独的瘦马。
夕阳已经朝西落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天涯。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
一、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
二、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第一幅画共18个字九个名词,其间无一虚词,却自然流畅而涵蕴丰富,作者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让九种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阳的清辉之下,象**镜头一样以“蒙太奇”的笔法在我们面前依次呈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深秋时节: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我们可以想象,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鲜血淋淋……
一支极为简短的小曲,表达了难以尽述的内蕴,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较明显的特点是:
1简约与深细相依
古人宋玉曾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来形容美女身量的恰到好处。《天净沙秋思》文字之精炼,也可以说达到了不能再增、减一字的程度。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至于游子为什么飘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自己去想象。这首小令,确实不愧为言简意丰、以少胜多的佳作。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作者没有写这些事物的方位,也未写这些事物与游子活动的关系,但读者又可以想象得到,并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2静景与动景相映
《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效果,又得力于成功地运用映衬技法。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从整个构图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背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这正是相互映衬的妙用。
3景色与情思相融
诗言志。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东西,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方使人感到具体生动。正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与“水”本无联系,但作者借江水之多,喻愁之多,二者有“恰似”之处,用江水东流之景,表达无限的悲愁之情,十分深刻。自然景物本来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当诗人把这些客观事物纳入审美的认识和感受之中,这些事物便被赋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了。“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就是这个道理。《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
《天净沙》一曲,篇幅虽短,却为极多人所知晓,不失为千古绝唱。短短二十八字,刻划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起首三句为鼎足对,一连推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这里,作者创造性地将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富有流动感、生命感。同时,有意识地突出画面的昏暗阴冷,以便充分表现“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
二、《天净沙·秋 》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该曲虽和马致远的《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有特点。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三、马致远其他诗词。
马致远同时是撰写散曲的高手,是元代散曲大家,今存散曲约130多首,他的写景作如《秋思》,如诗如画,余韵无穷。他的叹世之作也能挥洒淋漓地表达情性,他在元代散曲作家中,被看做是“豪放”派的主将,他虽也有清婉的作品,但以疏宕宏放为主,他的语言熔诗词与口语为一炉,创造了曲的独特意境。
[双调]寿阳曲 潇湘夜雨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双调]寿阳曲 烟寺晚钟
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礼佛人静。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老僧禅定?
[双调]寿阳曲 山市晴岚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双调]寿阳曲 远浦帆归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著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双调]寿阳曲 渔村夕照
鸣榔罢,闪暮光。绿杨堤数声渔唱,挂柴门几家闲晒网,都撮在捕鱼图上。
[越调]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南吕]四块玉 叹世三首
带野花,携村酒,烦恼如何到心头。谁能跃马常食肉?二顷田,一具牛,饱后休。
佐国心,拿云手,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几叶绵,一片绸,暖后休。
带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妻儿胖了咱消瘦。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
[南吕]四块玉 天台路
采药童,乘鸾客,怨感刘郎下天台。春风再到人何在?
桃花又不见开,命薄的穷秀才,谁叫你回去来。
[南吕]四块玉 浔阳江
送客时,秋江令,商女琵琶断肠声。可知道司马和愁听。月又明,酒又醒。客乍醒。
[南吕]四块玉 马嵬坡
睡海棠,春交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南吕]四块玉 巫山庙
暮雨迎,朝云送,暮雨朝云去无踪。襄王谩说阳台梦。云来也是空,雨来也是空 怎捱十二峰。
[越调]清江引 野兴
东篱本是风月主,晚节园林趣。一枕葫芦架,几行垂杨树。是搭儿快活闲住处。
[越调]夜行船 秋思
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衷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辩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虽坚半腰折。魏耶晋耶?
[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没多时好天良夜。富家儿更做道你心似铁,争辜负了锦堂风月。
[风入松]
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 不争镜里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
莫笑巢鸠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拨不断]酒杯深,故人心,相逢且莫推辞饮。君若歌时我慢斟,屈原清死由他恁。醉和醒争甚?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何年是彻?
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
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分紫蟹,煮酒烧红叶。
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1 不死之药的文言文怎么翻译
有人给楚王献长生不老的药,传递人拿着药走入宫中。有个宫中卫士看见后问道:“这东西可以吃吗?”答说:“是可以吃的。”卫士于是抢过来吃了下去。楚王为此甚为恼怒,就要杀死这个卫士。
这个卫士托人向楚王解释说:“我问传达人,他告诉我说是可以吃的,我才拿过药来吃下去,这事我没有罪,有罪的乃是传递人。况且客人所献的是长生不死药,我吃了药大王就杀我,这岂不成了丧死药。大王杀死一个没有罪的臣子,就证明有人在欺骗大王,不如放了我吧!”楚王就放了他。
原文: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
扩展资料:
不死之药的启示:
1中射之士是一个聪明,能言善辩,正直,睿智,善于思考,忠心耿耿的人。
2人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发展,总是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但历史上总有些人妄图长生不老,到处寻求不死之药。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不死之药是没有的,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必然具有自然性。(追求真理)。
3不死药可以说是一种人生观的体现,生老病死,天理循环。刻意的去追求不老,不如接收岁月洗礼,顺其自然。活好每个年龄段,活出自然精彩。
不死之药作者:刘向历经宣帝、元帝、成帝三朝;历任散骑谏大夫、散骑宗正、光禄大夫等职。曾屡次上书称引灾异,弹劾宦官外戚专权。成帝时受诏命校书近20年,未完成的工作由其子刘歆续成。官终中垒校尉,故又世称刘中垒。刘向典校的古籍主要包括经传、诸子和诗赋。典校时,又撰有《别录》。
其后,刘歆以《别录》为基础,撰成《七略》,这是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原书已佚。东汉班固因《七略》而成《汉书·艺文志》,从中可以见到《七略》的梗概。据《汉书·艺文志》载,刘向有辞赋33篇,今仅存《九叹》一篇,见于《楚辞》。
刘向的散文主要是奏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刘向的散文叙事简约,论理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此外,他还编著了《新序》、《说苑》、《古列女传》3部历史故事集,是魏晋小说的先导 。明代张溥辑有《刘中垒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不死之药
2 阅读(解药)游睿阅读答案①从钢琴老师家出来,春夜正好,像件薄薄的黑绢衫子,亲密贴身。
②我一路问女儿课上学了些什么。我听完一堆“八分音符”后,叮嘱她:“要好好学钢琴呀。”
她点头:“嗯,我长大了要当钢琴老师。”又说,“我也要好好学英语,要不然我去了美国,大家听不懂我讲话怎么办呢?”很抱歉,她五岁,已经很自然地有了美国梦。
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就这么直接地在儿童身上体现。③我心怀大慰,又加一句:“围棋也要好好学哦。”
她学围棋也快一年了。她扭头问我:“为什么?”这回应出乎我意料,我一愣:“当然了,学就要学好嘛。”
她居然认真起来:“我又不想当围棋老师,去美国要下围棋吗?为什么要学好围棋?”④又一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是在英语培训班。与我同桌的15岁的女孩子,托福考了113分。
我问:“听得懂吗?”她微微一笑,笑容里全是自负。我一时多事,说了句:“其实你英文已经很好了,有时间可以看看古文,背背古诗词什么的。”
女孩不屑地看着我,她撇撇嘴,“有什么用”四个字虽不曾出口,却用身体语言回答了。⑤如果她是成年人,我可以理解这是粗俗的挑衅,但女孩一脸的认真。
我隐约感到一丝悲哀。年少轻狂的她,又哪里知道文学的长久魅力呢?我想了想说:“说一个你可能知道的诗人吧,纳兰容若,他有两句诗:‘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那些要好的、视为姐妹的,以为是一辈子好同学、好朋友的人们,会渐渐淡掉,长大后,总有一天,你会惊讶地发现他们都变了。而他们说,不,是你变了。
也许你心里会五味杂陈,感觉孤单,你有那么多感受,却不知从何说起、向谁说、怎么说。这时,你可能想起这句‘却道故人心易变’,于是,你明白了文学的意义就在这里,它说出了你的心声,抚慰了你的哀伤。
我们脱离人猿已经很久了,我们所需的,不只是工具。”⑥如果技能与谋生无关,如果知识不是用来生存,如果它不是通往美丽新世界的桥梁,那么,它有什么用?我尽量用女儿能听懂的话说:“围棋可以锻炼头脑,提高你的逻辑能力和推理能力,这是所有学问和智慧的基础。”
这是一个先天不足的答案,因为她可以追问:学问和智慧,有什么用?⑦天文有什么用?它让我们知道,我们的一生像微尘一样轻。美有什么用?刺绣或者音乐,带给我们无限的美感与惊喜……所有无用的东西,都是有用的。
⑧就像这样一个美好的春夜,也许它真正的、唯一的用途,就是让万籁俱寂,让女儿有机会问出她的疑惑:有什么用?⑨她会用一生,慢慢地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⑩而在我自己的人生谱系里,知识最高,智慧最宝贵。
美,就是美。我爱这所有的无用之物。
(原文有删改)13阅读全文,请用词语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14请你写出第⑤段“你明白了文学的意义就在这里”一句中“这里”所指代的表层和深层含义。
(4分)15从全文看,怎样理解题目所说的“有用是毒药,无用是解药”?本文带给你什么启示?(不超过150字)(7分)有用是毒药,无用是解药阅读答案13 示例: (1)欣慰 (2)诧异 (3)悲哀 (4)释怀 (共4分。每空1分)14 示例:表层义:在孤单时,“却道故人心易变”这句诗表达出自己的心声,抚慰了灵魂。
深层义:在特定时候,发现以前所学的那些看似无用的文学知识的价值。(共4分。
每个要点2分) 15 示例:“有用是毒药”是说人们只注重“有用”的功利心毒害着孩子们的心灵,就如毒药;“无用是解药”是说去掉功利心,让孩子们全面发展,活得更有价值,就如解药。其实很多东西目前看似无用,其价值在潜移默化中给我们以积极影响,并将最终显效。
启示我能够锻炼思维或者濡养精神的东西,不管目前是否有用,都要努力学习。(共7分。
内容5分,表达2分)。
3 聊天时能用来装逼的文言文有哪些原文:每天都被自己帅到睡不着 翻译:玉树临风美少年,揽镜自顾夜不眠。
原文:有钱,任性 翻译:家有千金,行止由心。原文:睡 起来嗨。
翻译: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原文:吓死爸爸了 翻译:爷娘闻女来,自挂东南枝 原文:你这么吊,家里人知道么。
翻译:腰中雄剑长三尺,君家严慈知不知。原文:丑的人都睡了,帅的人还醒着。
翻译:玉树立风前,驴骡正酣眠。原文:也是醉了 翻译: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诗经·王风·黍离》原文:心好累。
翻译:形若槁骸,心如死灰。 ——《庄子·知北游》原文:我选择狗带 翻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原文: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翻译:方寸淆乱,灵台崩摧 原文: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翻译:城中戏一场,山民笑断肠。原文:重要的事说三遍 翻译:一言难尽意,三令作五申 ——贴吧用户“流风回雪的故事”创作 原文:理都懂,然并卵 翻译:纸上千言俱无用,不如腰下硬邦邦。
——《醒世恒言·金海陵纵欲亡身》,原文“故事文章俱不用,惟须腰下硬帮帮。” 原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翻译:天高地阔,欲往观之 原文:日了狗了 翻译:途穷穿狗窦,道隘不容身。
原文: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才华。翻译: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才智。
原文: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翻译:君莫欺我不识字,人间安得有此事。原文:给你厉害坏了,你咋不上天呢 翻译:汝曹神通不可测,胡不升天穷碧落。
原文:我的膝盖中了一箭 翻译:流年不利,飞矢中膝。原文:钱难挣,屎难吃。
翻译:鲍肆难嗅,金宝难求 原文:要优雅,不要污 翻译:敦风雅,去亵污。原文:活太久了什么都能见到 翻译:奇葩年年有,寿高见怪多。
原文:十动然拒 翻译: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节妇吟》原文:备胎 翻译:章台之柳,已折他人;玄都之花,未改前度。——瞿佑《翠翠传》原文:秀下限 翻译:乞儿卖富,反露贫相。
——袁枚《随园食谱》原文:社病我药 翻译:举世混浊我独清,可恨唯我药不停 原文:裤脱看这 翻译:脱衣解裤,岂冀此物 原文:认真你就输了 翻译:石火光中争何事,蜗牛角上莫认真 原文:打飞机 翻译:一捋一握手中忙,举长矢兮射天狼。原文:单身二十年的神手速 翻译: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
——《欧阳修·卖油翁》原文:爆出翔 翻译:黑松林戎马顿来,黄龙府潮水忽至。——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原文:“彼黑松林戎马顿来,固相安矣;设黄龙府潮水忽至,何以御之?宜断其钻刺之根,兼塞其送迎之路。”
原文:邪魅一笑 翻译:狂童妖韶,顾我且笑。原文:长发及腰,娶我可好?翻译:长鬟已成妆,与君结鸳鸯?原文:顶楼主 翻译: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舒金色臂,垂千万亿丈,手托此贴,口诵滔滔梵言曰:“顶。”
原文: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翻译:尽美尽善,不忍卒观。
原文:我只想安静的做一个美男子 翻译:北方有璧人,玉容难自弃。厌彼尘俗众,绝世而独立。
原文:我带着你,你带着钱。翻译:我执子手,子挈资斧。
原文:瀑布汗。翻译:栖栖遑遑,汗出如浆。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原文:给跪了。翻译:膝行而前,以头抢地。
原文: 丝终有逆袭日 翻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原文:可爱即正义 翻译:倾城艳色,利建明德。原文:我女友与青梅竹马的惨烈修罗场 翻译: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
——乐昌公主《饯别自解》原文: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翻译:欲图大事,莫拘小节。原文:不作死就不会死,为什么不明白 翻译:幸无白刃驱向前,何用将身自弃捐。
——王建《公无渡河》原文: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翻译:利口直断,俯首称善。
——贴吧用户“畾秂搿” 原文:秀恩爱,死的快 翻译:爱而不藏,自取其亡。原文:我就静静地看你装逼 翻译: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明代民歌《京师人为严嵩语》作者:吕中豪 链接:/question/39095908/answer/8014116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摘自知乎。
做一个有逼格的人~ 喜欢请采纳。谢谢。
4 文言文在线翻译《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里的有一则寓言故事,原文是: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烹彘也。
译成白话文,大意是: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曾子的妻子去集市,孩子跟着哭闹也要去,曾子妻哄他说: “你回家,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孩子就回家了。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准备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哄孩子,跟他说着玩的,你也当真的了”。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以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跟着父母看样学样,听信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不就是教孩子学哄骗吗”。于是曾子把猪杀了煮食。
韩非的这则寓言不仅说明曾子以“不欺教子”,而且比教子的意义重要得多的是韩非劝说开明的君主应该象“曾子杀猪”一样,表现出有诚信”(“故明主表信,如曾子杀彘也。”)。现在虽然是共和国,没有君主了;但是各级 的***似乎也应该向曾子学习,表现出有诚信。
在《论语·学而》章里,还记载了曾子的一则有关诚信的语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白话文的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三件事,第一,我为他人办事,是不是忠实地尽心尽力?第二,我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讲究诚信?第三,我所传授的,是不是我不懂而胡乱说的?”
根据曾子的这条语录,我觉得,一个讲究诚信的人,应该考虑做到下面三点:
一,“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三,勿“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5 指喻的文言文和答案指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lǔ):脊骨。③瘳(chō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惧而谋诸医(谋划) 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为之(变换)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
B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② 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A C
2AB
3C
4①郑君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看的人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②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最终到了不能够整治。
5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
译文
浦阳县有位青年名郑仲辨,左手的大拇指生了一个疹斑,肿起来像米粒一般大,郑君疑惧给别人看,看的人哈哈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过了三天,疹粒肿得像铜钱那般大,他更为担忧,又拿给人看,看得人像以前一样笑他。又过了三天,拇指肿得像拳头那般大,靠近拇指的指头,都被它牵引得疼痛起来,好象割刺一般,四肢心脏及背脊骨没有不受痛的。郑君心中害怕,就去请教医生,医生看了,吃惊地说:「这是奇特难治的病,虽然病在指头上,其实成了影响全身的病了,不赶快治疗,将会丧失生命。可是刚开始发病的时候,一天就可治好,发病三天以后,要超过十天才能治好;现在病已经形成了,不到三个月不能治瘾。一天治得好,用药草才可。用艾草就可以了!过十天要治得好,用药草才可。到成了重病时,甚至会蔓延到肝脏、横隔膜,不然也可能有一只手臂残废。除非能从内部治它,否则病势不会停止,不设法从外面来治疗,病就不容易治好!」郑君听从他的话,每天内服汤药,又外敷有效的良药。果然到两个月后就好了,三个月后精神脸色才复原。 我因此想到:天下的事故,通常发生在极为细微,隐而不显的地方,最后成为莫大的祸患。最初认为不值得处理,可是最后会变成没有办法处理的地步。当初发生,容易处理时,往往吝惜些微的精力,轻忽它而不加顾虑,等到祸患形成了,花费很长的时间,用尽了脑筋,精疲力竭,才仅仅能把这祸患克服。天下事,像这拇指的,可太多了!我们可以说,一般人能知道的事,一般人自然能处理,在情势上看来虽然危急,却不值得过于惧怕;只有那些发生在一般人不会去担忧的事情上,起初是隐藏着而看不到的,一般人以开玩笑的态度处理它、轻忽它。这就是君子们所深深戒惧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选自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一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这首诗是韩愈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因张籍在其兄弟间排行第十八,故称张十八。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作品赏析:
一二两句紧扣“早春”描写春雨和草色。“草色”具体入微,细腻的描写出小草的嫩、绿的特点,尤为传神。
三四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进一步突出初春美好,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这首诗前两 行为写景,一行写小雨,一行写草色。作者经过细致观察、比较,非常生动地写出了京城早春景色的特点。后两行抒情。作者认为早春景色大大超过晚春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赞美舒雅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1 求助一篇关于感情的文言文
1 相遇总是点点头,想说总是难开口,视线相交的一瞬间,我已感觉到你的温柔。
2 茫茫人海中,相识了你,是一种缘份,只希望用我的真诚,换取你的真情。
3 有些人用嘴巴去爱,而我是用心去爱,也许我会失去很多,但我不会后悔。
4 我很想对你说,在我心中你是我的全部,我不祈求你以同样多的爱对我,只想有你的安慰和理解。
5 牵你的手,朝朝暮暮,牵你的手,等待明天,牵你的手,走过今生,牵你的手,生生世世。
6 我爱月,爱它纯,爱它明,爱它圆。我爱你,爱你真,爱你善,爱你美。
7 我在佛祖面前许了一个心愿,希望化座一颗小树,矗立在你每天经过的路旁。我将爱恋与思念挂满枝头,希望有一天你会与我相恋!
8 宝贝:最近我牙齿痛,因为常常晚上想你,那感觉太甜蜜了,会蛀牙。
9 在你孤独、悲伤的日子里,请你悄悄地念一念我的名字。并且说:有人在怀念我,在世上我活在一个人的心里。
10 你知道吗?爱你并不容易。当我陶醉在爱的世界,享受爱情的甜蜜时,也使我深深的体会到“爱一个人真的好难”。
@
2 代表爱情破裂的文言文诗经·卫风·氓》 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汉乐府·有所思有所思①,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②君,双珠玳瑁簪③。用玉绍缭④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⑤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⑥!鸡鸣狗吠⑦,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⑧!秋风肃肃晨风飔⑨,东方须臾高⑩知之!2注释编辑①有所思:指她所思念的那个人。②何用:何以。
问遗(wèi):“问”、“遗”二字同义,作“赠与”解,是汉代习用的联语。③玳瑁(dài mào):即玳瑁,是一种龟类动物,其甲壳光滑而多文采,可制装饰品。
簪:古人用以连接发髻和冠的首饰,簪身横穿髻上,两端露出冠外,下缀白珠。④绍缭:犹“缭绕”,缠绕。
⑤拉杂:堆集。这句是说,听说情人另有所爱了,就把原拟赠送给他的替、玉、双珠堆集在一块砸碎,烧掉。
⑥相思与君绝:与君断绝相思。⑦鸡鸣狗吠:犹言“惊动鸡狗”。
古诗中常以“鸡鸣狗吠”借指男女幽会。⑧妃(bēi)呼豨(xū xī):妃,训为“悲”,呼豨,训为“歔欷”。
⑨肃肃:飕飕,风声。晨风飔(sī):据闻一多《乐府诗笺》说:晨风,就是雄鸡,雉鸡常晨鸣求偶。
飔当为“思”,是“恋慕”的意思。一说,“晨风飔”,晨风凉。
⑩须臾:不一会儿。高(hào):是“皜”、“皓”的假借字,白。
“东方高”,日出东方亮。《汉乐府·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⑴,下山逢故夫⑵。
长跪问故夫⑶,新人复何如⑷?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⑸。颜色类相似⑹,手爪不相如⑺。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⑼。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⑽。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⑾。
[1]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①,兰泽多芳草②。采之欲遗谁③?所思在远道④。
还顾望旧乡⑤,长路漫浩浩⑥。同心而离居⑦,忧伤以终老⑧。
作品注释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①芙蓉:荷花的别名。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③遗(wèi):赠。④远道:犹言“远方”。
⑤旧乡:故乡。⑥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⑦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⑧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⑨还顾:回头看。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无名氏迢迢(tiáo)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zhuó)素手,札札(zhá)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jiàn),脉脉(mò)不得语。
白头吟(369人评价) 91朝代:两汉作者:卓文君原文: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一心人 一作:一人心)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诀别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湘妃怨元曲(20张)夜来雨横与风狂,断送西园满地香①。晓来峰蝶空游荡,苦难寻红锦妆②。
问东君归计何忙③?尽叫得鹃声碎④,却教人空断肠。漫劳动送客垂杨⑤!妾薄命汉帝宠阿娇⑵,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⑶。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⑷。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⑸。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⑹。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⑺。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1]。
3 “形容爱情悲伤”的古文句子有哪些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
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
几度红窗,误认鸣镳。断肠风月可怜宵。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
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
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
当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诸如离别,均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出自宋代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
“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
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出自唐代张籍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此诗词浅意深,言在意外,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立场。
全诗情理真挚,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委婉曲折而动人。除了它所表现的是君子坦荡胸怀这一因素外,其在艺术上的高妙也是促使它成为名作的重要原因。
据说由于这首诗情词恳切,连李师道本人也深受感动,不再勉强。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丈夫及春怀归,足慰离人愁肠。
按理说,诗中的女主人公应该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这又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就会发现,这样写对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元代萧士赟对此诗评述揭示了兴句与所咏之词之间的微妙的关系。
诗中看似于理不合之处,正是感情最为浓密所在。影孤怜夜永。
永夜怜孤影。 出自宋代苏轼的《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首先从“影孤”进到“孤影”,从“夜永”进到“永夜”,反映了 夜思的漫长过程。一个“怜”字,传神地贯穿始终,有“徘徊处渐移深窈,何人正弄,孤影编趾西窗悄”(宋代周邦彦《倒犯·新月》)的徘徨不安的情态。
“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进一步衬托 秋夜思念郎君的深沉心态。“楼”与“秋”互不兼容,楼已横秋,人何须眺望,一语双关,秋色值不得眺望,郎君也不能如此。
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出自宋代晏几道的《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是说梦游江南,梦中始终找不到离别的“心上人”。“行尽”二字,状梦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于梦中的潜意识活动,深更可知。
“烟水路”三字写出江南景物特征,使梦境显得优美。上下句“江南”叠用,加深感情力量。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 出自宋代秦观的《南歌子·香墨弯弯画》。
写景之外,别寄幽情,抒发人去楼空、青春虚度的情思,是全词抒情的中心。“风扬“花飞”是残春景象,给人以美人迟暮的暗示。
“花飞”二字尤其触目痛心,融凄惨的感受于寻常之景中,大有“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之意,简洁而含蓄。“门”是半掩着的,像在为谁开着,这正是女子心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韩愈三岁时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认为是孤儿,所以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等到应举进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由此在当代知名。随即韩愈考中进士科。
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到幕府任巡官。董晋幕府撤除后,徐州张建封又请他到自己幕府充当宾客佐僚。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后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一些部门随意发布政令,宰相不能独立掌管机务。宫市的宦官到民间强买物品的弊端,谏官议论过而德宗不听。韩愈也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后改任江陵府掾曹。
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己开导自己。宰相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转任考功郎中、知制诰,拜授中书舍人。
不久有不喜欢韩愈的人,搜集他过去的事情,说他以前降职任江陵府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待他优厚,裴均的儿子裴锷平庸粗鄙,最近裴锷回家看望父亲,韩愈写序为其饯行,在序中称呼裴均的字。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原因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
原文: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此文出自后晋·刘昫《旧唐书》
扩展资料人物生平:
大历三年(768年),韩愈出生。他的祖辈都曾在朝或在地方为官,其父韩仲卿时任秘书郎。韩愈三岁时,韩仲卿便逝世。他由兄长韩会抚养成人。
大历十二年(777年),韩会因受元载牵连,贬韶州刺史,到任未久便病逝于韶州任上。韩会早逝后,韩愈先是随寡嫂回河阳原籍安葬兄长,但却不得久住,只得随寡嫂郑氏避居江南宣州,韩愈这一时期便是在困苦与颠沛中度过的。韩愈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
晚年生活:
长庆二年(822年)九月,韩愈转任吏部侍郎。次年六月,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神策军将士闻讯后,都不敢犯法,私下里相互说:“他连佛骨都敢烧,我们怎么敢犯法!”
韩愈任职不久,便因不参谒宦官,被御史中丞李绅弹劾。韩愈不服,称此举经穆宗恩准。二人你来我往,争辩不止。宰相李逢吉趁机奏称二人关系不合,朝廷便派李绅出任浙西观察使,韩愈也被改职兵部侍郎。不久后,穆宗得知其中事由,再任韩愈为吏部侍郎。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阳村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改革家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改革家。
详细信息:http://baikebaiducom/view/2515htmlwtp=tt
编辑词条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原籍苏州(今属江苏苏州),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孟郊至和州,访张籍。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张籍被荐,次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821),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迁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钱公辅名为《木铎集》12卷。南宋末年汤中以家藏元丰八年写本为主,兼以各本校定,编为《张司业集》8卷,附录1卷,魏峻刊刻于平江。今传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张文昌文集》 4卷,共收诗317首。明嘉靖万历间刻本《唐张司业诗集》8卷,共收诗450多首,《四部丛刊》曾据以影印。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它为底本,并参照现存各本进行校勘删补,编成《张籍诗集》8卷,共收诗480多首。另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张籍有《论语注辨》 2卷。
张籍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40岁前为早期。40-50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岁后为晚期。这时生活逐渐安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诗。他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其诗作的特点是语言凝练而平易自然。和当时的王建齐名,世称“张王”。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妇怨》,另一类描绘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如《采莲曲》、《江南曲》。张籍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善于概括事物对立面,在数篇或一篇之中形成强烈对比,又善用素描手法,细致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其体裁多为“即事名篇”的新乐府,有时沿用旧题也能创出新意。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峭炼含蓄,常以口语入诗。他还着意提炼结语,达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讽刺效果。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张籍诗集》。
详细信息:http://baikebaiducom/view/16858htm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词人。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
本文2023-08-06 14:26:1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2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