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语 何山无石 何树无枝 何子无父 何女无u 何城无市
分类: 娱乐休闲 >> 脑筋急转弯
解析:
答案一:
原于释迦凡尘语录,名曰劝修经,南水无鱼,无山无石,阿人无父,弥女无夫,何陀树无枝,佛城无市?六字乃南无阿弥陀佛,后列为语咒。释迦行于尘,无日,无食,不眠,不休,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诸法空相——南无阿弥陀佛。
答案二:
这个答案提供了一段所谓“密史”:说黎元洪任湖北军 都督时,某日与众部下议事,常州人梁适武问及如何处理满清降将罗金成及其麾下清兵数拾人,黎略一思索,即召文房四宝书以<何水无鱼?何山无石?何树无枝?何子无父?何女无夫?何城无市?>一谜。
部下有通佛典者看后心领神会:原于释迦凡尘语录,名曰劝修经,南水无鱼?无山无石?阿人无父?弥女无夫?陀树无枝?佛城无市?此不隐喻<南无阿弥陀佛>六字?
故皆拱手:“都督真菩萨心肠也!”
黎微笑不语。
至梁适武返办公署欲行收编降兵,其在场幕僚章公行阻之说:”梁公误矣,适才黎都督不愿于众部下前斩降兵致惑人心,但他应知降将罗金成为人善变无信,黎都督责令梁公秘密处决降兵呢!”梁大惑不解,章公行解释:
何水无鱼? 隐喻 “清”字
何山无石? 隐喻 “冰”(兵)字
何树无枝? 隐喻 “余”字,余有残余之义
何子无父? 隐喻 “孽”字
何女无夫? 隐喻 “处”字
何城无市? 隐喻 “死”字
梁适武闻言大悟,遂将降将罗金成及其麾下清兵数拾人设计秘密处决。
不想全国上下,古今近百年,除章公行外,皆无人能正解此谜,想黎都督也始料不及也!
答案三:
后来在网上看到有位仁兄本着“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坚定信念,游遍了中华的五千年文化殿堂,号称自己找到了一个标准答案:
《全宋词》(中州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一书中有如下的南宋词人林訾殊(字渡川)的一首词:
西江月
林訾殊
暮雨丝丝迷眼,凛风道道穿心。
烛火阑珊映孤芳,锦绣思归雁忙。
执手却道无言,相望竟觉心伤。
惊雷崩落梦已惘,泪冰玉珠修长。
这首词讲的是:丈夫北上出征打仗,而妻子在等待丈夫来年如大雁般回来,因此在雨夜灯下忙着绣归雁图,结果竟睡着了,梦见两人相见情景,却被雷声惊醒,于是泪如雨下
那么他给出的答案是什么呢?
“泪水无鱼,冰山无石,玉树无枝,珠子无父,修女无夫,长城无市”
答案就是最后一句:“泪冰玉珠修长”!
1、诗的特点: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抒情言志的思想感情、丰富的想象、语言的音乐美
诗歌语言特别要求富有音乐性,音乐美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因素,包括节奏、音调、韵律等。诗句要求节奏鲜明、音调和谐,符合一定韵律,吟诵动听感人,具有音乐美。
2、词的特点:词是合乐的歌词,所配合的音乐是隋唐以来新兴的燕乐。由于这种文体对音乐的依附性,决定了词在体制风格上一系列的特点。 首先,词必须有词调,词调是填词时所依据的乐谱,词调的名称叫词牌。有的词牌原来和词的内容有关。
扩展资料:
诗词的相关书籍:
1、《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10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 共计900卷,目录12卷。
2、《全宋词》是中国近百年来最重要的古籍整理成果之一。宋词和唐诗均为中国古典诗的艺术高峰。清代所编《全唐诗》是家喻户晓籍,现又新编出《全宋词》,堪称中国文学的双璧。全书共五册,荟萃宋代三百年间的词作。
3、《乐府诗集》的文学体裁为乐府歌辞,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
在《乐府诗集》中,则首先著录古辞,使读者了解曹操等人的作品不过是依古辞的曲调而拟作的新辞。此书还把后人各种拟《陌上桑》而作的诗,都附在后面,如《采桑》、《艳歌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日出行》等等,由此可见,《陌上桑》对后来文人的种种影响。
又如,把陆机的求仙诗《东武吟行》和鲍照的《代东武吟》编排在一起,可见同一曲调,可以谱写成内容完全不同的各种诗歌。
-诗词
以下书籍按不同种类分,个别会有重复!内容不全,仅供参考
二十四史:《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
诸子百家:《论语》、《孟子》、《荀子》、《道德经》、《庄子》、《列子》、《墨子》、《韩非子》、《公孙龙子》、《吕氏春秋》、《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
先秦:《穆天子传》、《公羊传》、《谷(榖)梁传》、《左传》、《山海经》、《楚辞》、《国语》、《战国策》、《考工记》
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针灸甲乙经》、《本草纲目》、《濒湖脉》、《奇经八脉考》、《金丹》、《仙药》、《黄白》、《肘后救卒方》、《玉函煎方》、《千金方》、《神农本草经》、《四部医典》
天文历法:《夏小正》、《甘石星经》、《三统历》、《乾象历》、《皇极历》、 《大衍历》、《授时历》、《崇祯历书》、《周髀算经》、《步天歌》、《灵台秘苑》
数学:《九章算术》、《缉古算经》、《缀术》、《割圆密率解法》、《海岛算经》、《黄帝九章算法细草》、《议古根源》、《数书九章》、《测圆海镜》、《日用算法》、《杨辉算法》、《算学启蒙》、《四元玉鉴》、《图解》、《梅氏丛书辑要》
小说:《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镜花缘》、《聊斋志异》、《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醒世恒言》、《警世通言》、《老残游记》、《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封神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说岳全传》、《金瓶梅》、《北宋志传》、《皇明英烈传》、《醒世姻缘传》、《雷峰塔传奇》、《女仙外史》、《七侠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残唐五代史演义》
诗词歌赋:《诗经》、《楚辞》、《汉乐府》、《文选》、《全唐诗》、《花间集》、《全宋词》
农学:《齐民要术》、《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农书》、《农桑辑要》
地理学:《水经注》、《徐霞客游记》
字典:《尔雅》、《说文解字》、《康熙字典》
还有:《梦溪笔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菜根谭》《天工开物》《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1 历代文言文小故事中宋元文言小故事有哪些
宋元文言小故事
1宋太祖将展外城
(话说“庙号”)
2宋太祖怕史官
(话说“史官”)
3宋太祖口占惊群臣
(析“伐”)
4宋太祖治军6
(析“仍”)
5赵普力争于帝前
(析“迁”)
6宋太宗故意杀人
(析“有司”)
7姚坦直言
(话说“王”)
8万绿枝头一点红
(构思要巧妙)
9晏殊七岁能属文
(析“属”)
10晏殊诚实
(说话“东宫”及其他)
11风流词人晏殊
(析“佐”)
12欧阳修多谈吏事
(析“谕”)
13欧阳修论作文
(析“术”)
14“三上”属思
(析“惟”)
15“六一居士”欧阳修
(话说“号”)
16怕后生笑
(析“嗔”)
17逸马杀犬
(析“相与”)
18卖油翁
(行行出状元)
19钱惟演之笔格
(畸形的父子关系)
20司马光幼时
(析“了”)
21用力多者收功远
(一分辛勤,一分收获)
22司马光卖马
(话说“西京”及其他)
23王荆公简率
(析“一”)
24新衣易敝衣
(析“俟”)
2 宋元文言文小说与六朝唐代比有什么变化中国小说在六朝时期还处于萌芽阶段,当时大量的是记述神灵鬼怪的志怪小说,少数记人事的小说如《世说新语》,则多记上层人士的谈吐和轶事。这些小说,大抵篇幅短小,文笔简约,缺少具体的描绘。到唐代传奇产生,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唐代传奇内容除部分记述神灵鬼怪外,大量记载人间的各种世态,人物有上层的,也有下层的,反映面较过去远为广阔,生活气息也较为浓厚。在艺术形式上,篇幅加长,“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部分作品还塑造了鲜明动人的人物形象。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于成熟。宋洪迈说:“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惋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
与六朝、唐代比,宋元文言文小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1、出现了总结性的文言小说作品总集和按主题分类的专集、选集等。如总集有宋初的《太平广记》,专集和选集有张君房的《丽情集》、吴淑的《江淮异人录》等。
2、注重情节的完整性和叙述的技巧性,篇幅有所拓展。
3、多议论、多说教,注重故事的伦理意义。
4、语言显得比六朝、隋唐文言小说平易浅显。
宋元文言文小说类别:
一、志怪小说:北宋有徐铉《稽神录》、吴淑的《江淮异人录》是成书最早的两部。之后有张君房《乘异志》、钱易《洞微志》、聂田《祖异志》、黄休复《茅亭客话》、秦再思《洛中纪异录》、张师正《括异志》、刘斧《青琐高议》、李献民《云斋广录》等。南宋有何薳《春渚纪闻》、马纯《陶朱新录》、王明清《投辖录》、洪迈《夷坚志》、鲁应龙《闲窗括异志》、何光《异闻》等。金元有元好问《续夷坚志》、郭凤霄《江湖纪闻》等。
二、传奇小说:北宋:乐史《绿珠传》《杨太真外传》、张君房《丽情集》、秦醇《赵飞燕别传》《谭意歌传》、柳师尹《王幼玉记》、钱易《越娘记》、李献民《西蜀异遇》、张硕《流红记》、轶名《王榭》。南宋:廉布《清尊录·大桶张氏》、洪迈《夷坚志·王朝议》、岳珂《桯史·宿松民汪革》、刘斧《青琐高议·宿香亭张浩遇莺莺》、轶名《李师师外传》《红绡密约张生负李氏娘》《海陵三仙传》、赵与时《林灵素传》。元代:宋梅洞《娇红传》(又名《娇红记》)。
三、志人小说:北宋:有张洎《贾氏谈录》、钱易《南部新书》、郑文宝《南唐近事》、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纪》,欧阳修《归田录》、司马光《涑水纪闻》、文莹《湘山野录》《文壶清话》、沈括《梦溪笔谈》、苏轼《东坡志林》、苏辙《龙川别志》、刘延世《公孙谈圃》、魏泰《东轩笔录》、孙平仲《续世说》等。南宋:(宋高宗绍兴前期)有赵令畤《侯鲭录》、叶梦得《石林燕语》《避暑录话》《岩下放言》、曾慥《高斋漫录》、朱弁《曲洧旧闻》、王铚《默记》、范公偁《过庭录》等。(宋高宗绍兴中后期)有费兖《梁溪漫志》、罗大经《鹤林玉露》、岳珂《桯史》、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康与之《昨梦录》、廉布《清尊录》、王明清《摭青杂记》、沈俶《谐史》等。元代:周密《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蒋子正《山房随笔》、杨瑀《山居新语》、陶宗仪《辍耕录》。
3 宋代文言小说单行本有哪些现存宋元话本小说
保留到今天的宋代话本有40余种,元代话本有16种,小说史上一般统称它们为"宋元话本"具体情况看下表:
话本名称
保存出处
《张生彩鸾灯传》
熊龙峰刊行小说四种
《西湖三塔记》
清平山堂话本
《简帖和尚》
《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古今小说
《张古老种瓜娶文女》
《错斩崔宁》(《十五贯戏言成巧祸》)
醒世恒言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碾玉观音》(《崔待诏生死冤家》)
警世通言
《西山一窟鬼》(《一窟鬼癞道人除怪》)
《三现身包龙图断冤》
《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话本,特别是讲史话本的出现,为后代长篇小说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在著作形式和故事情节方面对收到宋代话本的影响
作品介绍:
一,《碾玉观音》(《崔待诏生死冤家》)主人公:崔宁,璩秀秀,郭排军
二,《错斩崔宁》(《十五贯戏言成巧祸》)
主人公:崔宁,陈二姐,刘贵,王氏夫人,静山大王
思考:通过两篇作品,宋元话本的思想内容如何
本章思考题:
名词解释:说话;话本
理解说话技艺与话本小说的深层关系
举例说明话本小说的思想内涵
分析话本小说的艺术特征
参考书目:
张稔穰:《中国古代小说教程》,山东教育出版社;
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1980年版;
韩南:《中国白话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欧阳代发:《话本小说史》,武汉大学出版社
4 文言文宋史李孝寿传的翻译宋朝人李孝寿任开封府尹的时候,有个举子受到仆人欺凌,心里很愤怒,准备好讼状想到开封府控诉,后经同行的另一个书生劝阻才作罢。后来一时兴起,拿出诉讼状,模仿李孝寿的笔法写上判决:“不必审查,罚打二十大板。”但是并没有真打。
第二天,那个仆人拿着这张讼状到府衙,控告主人模仿府尹大人的判决,私自用刑。李孝寿把那个举子叫来问话,了解了事情的前后经过以后,勃然大怒,说:“这样的判决正合我的想法。”
当场就责罚了那仆人二十大板。[痛快!]并命令他向主人道歉。此举使得当时都城里数千个仆人,没有一个敢再放肆。
宋元献公(宋朝人,本名庠,字公序,卒谥元献)辞去丞相之职,镇守洛阳。有一个举人行李中有漏税的东西,竟被自己的仆役检举控告。宋庠说:“举人进京参加科举考试,谁没有携带行李的?不可重罚。但是奴仆控告主人,此风不可断长!”
他只把举人送到税务院去加倍缴税,那名仆役则被处以杖罚。
5 宋元时期的文化主词条: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儒学在宋朝得到的空前的复兴,在佛、道思想的影响下,产生新的儒学思想—理学。包括“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朱熹和陆九渊。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认为:“理”和“气”是并存的,密不可分,但有先后之分。理是万物之源。“天理”与“人欲”是对立的两方,人欲是一切罪恶之根源,应当去人欲、存天理。经过二程与朱熹的发展,理学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南宋末年理宗时成为官方哲学。之后,陆九渊又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也”。
理学在元朝还有一些变化,南宋时期即有调和程朱理学的朱熹与心学的陆九龄等两家学派的思想。到了元代,理学家大多舍弃两派其短而综汇所长,最后“合会朱陆”成为元代理学的重要特点。当代有名的理学家有黄震、许衡与刘因与调和朱陆学的吴澄、郑玉与赵偕。
由于元朝由蒙古人所统治,汉族士大夫基于异族统治的考量,在蒙元初期大多分成合作派与抵抗派。合作一派是华北儒者如耶律楚材、杨奂、郝经与许衡等人。他们主张与蒙古统治者和平共存,认为华、夷并非固定不变,如果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如果蒙古统治者有德行,也可以完全入主中原。 最著名的史学著作当属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另一史学家袁枢又对《资治通鉴》进行全面的整理,写成《通鉴纪事本末》。朱熹也作了一部《通鉴纲目》。史学家郑樵写成《通志》,与唐杜佑《通典》、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合称“三通”。
此外重要的史学著作还有廿四史中薛居正等奉旨编修的《旧五代史》和欧阳修私撰的《新五代史》。以及王溥私撰的《唐会要》和《五代会要》。著名的地方志有《太平寰宇记》、范成大《吴郡志》、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周密《武林旧事》等。由于金石学和考古学快速兴起,也有一些相关史书诞生,如欧阳修的《集古录》、吕大临《考古图》、赵明诚《金石录》等”。
此外宋代编修不少与史学相关的类书,著名的“宋四大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太平广记》。
元朝文学以元曲与小说为主,对于史学研究也十分兴盛。相对的元朝的诗词成就较少,内容比较贫乏。 宋朝文学十足发达,秉诗、词、散文都有伟大成就。让宋朝散文走向兴盛并承接古文运动的大师是欧阳修。苏轼的文章洒脱自然,清新豪放之中又带些忧郁,陈师道、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和李膺号称“苏门六君子”。
又有“南宋四大家”,即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和尤褒,也堪与北宋三家相比。杨万里的诗歌清新活泼,以天然风景为主;范成大的诗歌关心民生,诗风清丽秀婉;陆游的诗以爱国著称,他的诗对偶工整,后人言“好对偶被放翁用尽”。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也称长短句。根据《全宋词》的记录,宋朝词人达到一千三百卅家,作品及残篇总计达到两万零四百多首。词是宋朝文学的标志性体裁。晏殊富于花间派之风格。柳永在宋词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性的作用。苏轼又立豪放派。周邦彦是格律派的始祖,其后的女词人李清照也属此列。
此外,宋代“说话”(评书)非常流行,说话的内容就是话本。最著名的话本有《三国志平话》、《新编五代史平话》、《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大宋宣和遗事》等;一些明清白话小说也是根据宋朝的话本改编。
古代文学史书目:
中国文学史(四卷) 袁行霈 高教版
中国文学史(三卷) 章培恒 骆玉明 复旦版
中国文学史(四册) 游国恩、王起、萧涤非 人文版
中国文学史纲要(四册) 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 北大版
大百科丛书----中国文学卷
所列四本文学教材可彼此参照使用,以便拾遗补缺。对于古代文学史来说,既要面面俱到,又得重点突出,点、线、面结合,得出文学演变的轨迹,方为关键。至于艺术特色、文学流派、文体发展、文艺思潮等等,皆不可有所偏颇。
袁本较全面,资料详实,且以描述性语言贯之,脉络分明
章本时发小论,观点鲜明,论之有据,为评论性文学史
袁本与章本正好互为补充,推荐为重点教材。
游本虽政治、阶级观点有时过直露(如对宫体诗),然毕竟是当日数位古代文学研究的大家领衔编写的,又长期作为高校教材,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水平,许多方面影响以后文学史的编写,不可偏废。
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三先生的《纲要》本虽为电大教材,但毕竟是三位的专著,简略有余而也时有可观之处。
如果学有余力,建议看一下《大百科---中国文学卷》,作为工具书,条目清楚,案例分明,且包揽无余,对于每个时期的文学既有总论,对于作家、作品又颇有定论。正好与文学史教材参照使用,跳出大文学的圈子,从细处考之,不至于万一碰上偏题,无从下手。
另论之需有据,对于答题体系大方面掌握后,还是多读原著吧,以便做论述题时不只空空其谈。
二、古代文艺理论
张少康、刘三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张少康主编的《中国古代文论作品选》
郭绍虞 《历代文论选》
对于古代文论,感觉还是从两本文论选入手较好,先读原著,再看分析,一目了然。至于三本教材,以为张本作为个人专著,似乎有些琐碎,且大量用白话译文,读来稍感味淡;郭本用半白话运之,虽有神韵,然表面上枯淡得很,似乎都不适于自学教材。倒是王本在行文上要好一些,且有复旦新版本,粗略翻过,体例上也很清晰,推为首选。
你要详细呢,以下:
中国古代文学参考书目
第一编 先秦文学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8
褚斌杰《先秦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赵明《先秦大文学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
章培恒《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金开诚《屈原集校注》,中华书局1996
程俊英《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6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
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
崔大华《庄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92
梁启雄《韩子浅解》,中华书局1960
《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86
《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
第二编 秦汉文学
郭茂倩《乐府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鲁迅全集》本
北大中文系《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
王伯祥《史记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费振刚《全汉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第三、四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两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
刘义庆《世说新语》,中华书局
颜之推《颜氏家训》(王利器集解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6
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曹道衡《南北朝文学编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乐府诗选》、《三曹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葛晓音《八代诗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徐公持《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曹道衡《南北朝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詹福瑞《中古文学理论范畴》,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鲁迅全集》本
姜剑云《太康文学研究》,中华书局2002
第五编 隋唐五代文学
范文澜《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1978
岑仲勉《隋唐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唐宋文举要》,上海古籍出版社
马茂元《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余冠英等《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萧涤非《杜甫研究》,山东人民1956
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中华书局1979
韩成武《杜诗谭》,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詹瑛《李白诗文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詹福瑞、刘崇德、葛景春《李白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顾肇时、周汝昌《白居易诗选》,作家出版社1962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黄云眉《韩愈柳宗元文学评价》齐鲁书社1980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中华书局1959
第六编 宋代文学
《中国通史》(五)人民出版社1978
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宋词部分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唐宋文举要》
孔凡礼《苏轼年谱》,中华书局1998
胡云翼《宋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钱钟书《宋诗选注》,三联2002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河北教育2000
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浙江古籍1989
四川大学中文系:《宋文选》
迟乃鹏《苏轼诗词选》,巴蜀2000
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上海古籍2002
朱东润《陆游选集》、《陆游传》,上海古籍1979)
邓文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1993)
龙榆生《唐宁词格律》,上海古籍1978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浙江古籍浙江教育1997《夏承焘集》本
北大编《全宋诗》,北大出版社1995
唐圭璋《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
第七编 元代文学
明臧晋叔《元曲选》,中华书局1979
顾学颉《元人杂剧选》,作家出版社1956
徐沁君《新校元杂剧三十种》,中华书局1980
吴晓玲《关汉卿戏曲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
元•王实甫《西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吴晓玲注本,中华书局版王季思注本
金•董解元《董解元西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凌景廷校注本
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中国戏剧1959
元•钟嗣成《录鬼薄》,中国戏剧1959
明•无名氏《录鬼簿续编》,中国戏剧1959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版
元•夏庭芝《青楼集》,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版
谭正壁《元曲六大家略传》,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5
孙楷第《元曲家考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周贻白《中国戏剧史长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上册),中华戏剧出版社版
元•高明《琵琶记》,中华书局版钱南杨校注1960
明•毛晋编:《六十种曲》,文学古籍刊行社版
明•徐渭《南词叙录》,中国戏剧出版社
隋树森《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
陈乃乾《元人小令集》,中华书局1962
第八编 明代文学
毛纶、毛宗岗评点,刘世德点校《三国志演义》,中华书局1995
李永祜点校《水浒传》, 中华书局1997
吴承恩《 西游记》,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许仲琳《封神演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韩进廉点校《醒世姻缘传》, 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4
吴书荫校注《警世通言》,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4
张明高校注《醒世恒言》,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4
陈曦中校注《 古今小说(喻世明言)》,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4
《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影印
周中明校注《四声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徐朔方校注《牡丹亭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魏建猷校点《郁离子》,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徐澄宇校点《高青丘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沈德潜《明诗别裁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周本淳校点《归震川集》(归有光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钱伯城笺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冯梦龙编述《挂枝儿》,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第九编 清代文学
洪升《长生殿》, 徐朔方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曹雪芹《红楼梦》, 中国社科院集体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2
蒲松龄《聊斋志异》, 张友鹤整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陈忱《水浒后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李渔《连城璧》、《十二楼》,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吴敬梓《儒林外史》, 陈美林整理,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9
方苞《方苞集》, 刘季高校点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陈汝衡《吴敬梓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刘大櫆集》, 吴孟复点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姚鼐《惜抱轩诗文集》, 刘季高整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袁枚《小仓山房诗文集》,周本淳校点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李汝珍《镜化缘》,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第十编 近代文学
《龚自珍全集》,中华书局1959
《人境庐诗草笺记》(钱钟联笺记),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人境庐集外诗集》,中华书局1960
《康有为诗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李伯元《官场现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刘鹗《老残游记》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曾朴《孽海花》,中华书局1959
《章太炎诗文注》,上海人民出版社会1976 。
宋词的发展历程如下:
一、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二、北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
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张先、晏几道二人,在承袭“余绪”的同时,已出现“革新”的苗头。张先创制了若干慢词为词体的变革作了准备。晏几道在思想内容上为宋词的革新开了先例,至张先、晏几道,真正完成了由唐入宋的过渡。
2、第二个阶段
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其中柳永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将词大众化,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
之后的苏轼继承柳永的革新成果彻底破除“诗尊词卑”,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开创了辛派词人的先河。
3、第三个阶段
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周邦彦兼采众家之所长,进行了一系列集大成的工作,促进词体的成熟。在思想内容上增强了词的“体质”;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注重词调的整理与规范化,为词的创作提供了典型。
南渡后,一方面,江左偏安,出现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局面,社会上唱词之风仍然盛行,为歌词创作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社会历史的大变革,由北宋而南宋,政治上的动荡必然波及词坛与歌坛,对词体的发展演变产生一定的影响。
扩展资料:
宋词分类按不同性质可分为三类:
1、折叠按音乐性质分类:
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2、折叠按拍节分类:
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3、折叠词牌来源划分类: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
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也就不再另拟题目了。《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经部 | 十三经 | 十三经注疏 | 易经 | 经学史及小学类
周易 诗经 论语 说文解字 孟子 尚书 礼记 尔雅 春秋 左传 孝经 周礼 仪礼 大学 章句 易传春秋 公羊传 周易正义 论语集注 论语(定州汉墓竹简本)论语春秋左传正义释名孟子集注春秋谷梁传周易注大戴礼记礼记正义韩诗外传周易参同契东坡易传春秋公羊传注疏中庸章句尔雅注疏大学章句集注论语注疏尚书正义中庸章句集注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周礼注疏孟子注疏孟子字义疏证
史部 | 正史 | 编年 | 纪事本末 | 别史 | 史评 | 诏令奏议 | 传记 | 史钞 | 载记 | 时令 | 地理 | 职官 | 政书
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水经注旧唐书战国策后汉书汉书宋史文献通考唐会要唐律疏议大唐西域记清史稿明史史记三家注读通鉴论新唐书晋书读史方舆纪要魏书元史三朝北盟会编北史北齐书宋书续资治通鉴长编通典隋书续资治通鉴南史中华民国史事日志晏子春秋集释越绝书常用古籍版本目录唐六典周书南齐书国语梁书
子部 | 儒家 | 释家 | 道家 | 法家 | 兵家 | 农家 | 杂家 | 术数 | 医家 | 科技 | 艺术 | 谱录 | 类书 | 蒙学
三命通会道德经三字经管子幼学琼林厚黑学韩非子百家姓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千字文洗冤集录天工开物鬼谷子齐民要术伤寒论孙膑兵法二十四孝千家诗弟子规菜根谭唐诗三百首九章算术茶经朱子语类了凡四训庄子神农本草经颜氏家训本草纲目葬书备急千金要方梦溪笔谈六韬(注释本)吕氏春秋黄帝内经撼龙经墨子白话今译黄帝阴符经墨子
集部 | 总集 | 别集 | 楚辞 | 词 | 诗文评 | 曲 | 小说
全唐诗水浒传全唐文全宋词红楼梦乐府诗集三国演义西厢记楚辞文心雕龙古文观止西游记窦娥冤山海经镜花缘说唐前出师表桃花扇杨家将传孔雀东南飞中山诗话昭明文选醋葫芦隋炀帝艳史曾国藩家书王维诗集三刻拍案惊奇离骚太平广记聊斋志异漱玉词貂蝉艳史演义沧浪诗话平水韵部文忠集神魔列国志初刻拍案惊奇古诗源己亥杂诗词论
专题 | 书法 | 绘画 | 诗词 | 四库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苏轼诗全集李白诗全集(唐)孟浩然诗全集(唐)杜甫诗全集(唐)欧阳修词全集(宋)王安石诗全集图画见闻志毛泽东诗词选纳兰性德词全集仓央嘉措情诗选孙过庭书谱及其释文曹操诗全集笔阵图钱钟书全集六体书论牡丹亭(明)白居易诗全集(唐)隶书体苏曼殊全集评书药石论(含今译)杜牧诗精选鲁迅旧体诗选二字诀王维诗全集(唐)草书势秋瑾诗词选刘长卿诗全集(唐)纳兰性德词选辛弃疾词全集(宋)龚自珍诗词选法书论李叔同诗选笔髓论北碑南帖论[节录]四体书势白居易诗精选(唐)黄景仁诗词选王昌龄诗精选(唐)袁枚诗选
最新发布的古籍
书品潜夫论潘子求仁录辑要湘学略治世龟鉴河南程氏遗书汰存录纪辨汉学师承记汉学师承记正蒙正学隅见述樵语校雠通义枫山语录朱文公政训朱子读书法朱子论定程董学则朱子学的曾子晁氏客语明道编明水陈先生文集明本释日知录集释日知录之馀新语校注新语新学伪经考搔首问挺经慎言思辨录辑要心经张载集摘张子正蒙注弘道书延平答问崇正辩居业录少仪外传
备注:以上是我根据楼主要求自己百度的 借鉴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106/18/1430145_258613243shtml 共勉 建议采纳 呵呵 具体两个字的上面有 可以自己筛选
三千小童国学馆标准国学经典
第一阶段:知书达礼
《千字文》:“天下第一字书”。帮孩子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弟子规》:系统化的“儿童行为守则”。教孩子懂得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 《三字经》:中国文化史纲。对孩子的升学考试和文化修养都有极大的帮助。 第二阶段:开智明理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从小熟读,可助其塑造理想人格、洞察人性。 《诗经》:中国古代诗歌开端。对孩子的语言水平和知事明理都有很大作用。 《大学》:中国人必读的一本书。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构建远大的人生格局。 第三阶段:通达言志
《易经》:不学易经,无以为将相、无以成大医。群经之首,内容涉及诸多领域。 《唐诗宋词》:中国文化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培养孩子良好的韵律感,陶冶情操。 《中庸》:“和谐”人生指南。培养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成为高情商人才。 《老子》:中国人的智谋奇书。书中智慧可以运用到工作、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三千小童结合时代变化,创新国学六艺特色课程 纵横文武,德艺双修让孩子更出众
礼:古礼体验。不学礼无以立,培养孩子懂礼貌、有教养。 乐:古琴修习。提升孩子文化修养,助其养成优雅含蓄的气质。 术:武术锻炼。塑造挺拔的外形、强身健体、锻炼坚强的意志力。 棋:围棋钻研。开发孩子智力,培养机动灵活的战略思想意识。 书:书法艺术。提高孩子专注力,提升个人修养和审美能力。 数:数艺传承。锻炼孩子快速运算能力,提升数艺思维。
本文2023-08-06 14:36:5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2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