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于愁,萍水之秋”一诗出自?
吾自号花雨堂主人,安徽旌德人士,现年25,少喜文学,广博群书,尤以古籍诗词为主。自入大学,吟诗诵词。 聚佳篇成集,名曰《花雨堂诗词》,自为珍品。不与外人观,恐为人耻笑不合时宜。今于网上开社, 正合已意,请阅者赐教。更思得一二网友,互进而已。点击此处赐教
--------------------------------------------------------------------------------
七绝
蜀国江南千山绝,曲尽缠绵一水通。
身处两地同明月,一样心情共苍穹。
--------------------------------------------------------------------------------
画堂春/寻梦
薄纱试酒醉黄昏,半衾拥枕香沉,银烛蜡尽夜无声,窗月寻人。
今日红亭邂逅,几时教人重逢,自是花月最消魂,只盼个梦。
--------------------------------------------------------------------------------
杜鹃
巍巍青岩,若比登天,上生谢豹,灼灼且娇。
西家有楼,雕梁琢栏,上倚一女,盈盈且盼。
近之不得,绕院且叹,灼灼谢豹,得比登天。
--------------------------------------------------------------------------------
送别一
月挂柳梢头,无奈上红楼,阶前别望是兰舟,今朝一去也,君在春风前,妾在春风后。
--------------------------------------------------------------------------------
送别二
月上层楼,风起帘钩,心儿如同溪别柳,不道离别千万难,欲道离别羞出口,载情上归舟。
--------------------------------------------------------------------------------
花犯
粉墙低,三两菊花,斜照秋风面。霜痕点点,素蕊轻缀丹,潇潇影倩。赏秋胜赏三月春,无语曾暗恋,更香醇,与花对饮,醉罢眠清簟。
独对仙姿意迟迟,何时再听得,玉筝轻弹。凝思久,伴明月徘徊深墙院。去年此时正团圆,携玉指,同在花间转,花依旧,人不如昨,夜夜相思远。
--------------------------------------------------------------------------------
无题
行道衰草径,夕阳下平原,人生不服老,白发自向前。
--------------------------------------------------------------------------------
无题
寒阳淡淡日,红梅浅浅开,相约粉墙下,问女来不来。
--------------------------------------------------------------------------------
月季
无才愿为月月红,不惧东南西北风,开花不为求回报,只与风月共情浓。
--------------------------------------------------------------------------------
闲笔
花伴春风月伴秋,平生与酒共逍游,醉罢飘魂舞长夜,不知此地是他州。
--------------------------------------------------------------------------------
士怨
叶落边关又一年,戍角频起不得还,若得西风能捎物,携请家书到江南。
--------------------------------------------------------------------------------
神仙歌
倦理经书慢开帘,春光淡淡影娟娟。桑梓新绿谁爱惜,桃李芳菲我自怜。
游春自有蜂蝶引,醉酒哪怕草上眠。逍遥自居南山下,世人笑语话神仙。
--------------------------------------------------------------------------------
春闺
绿芜深墙院,雕梁燕双约。柳塘映花月,嫩蕊宿蜂蝶。
妲娥窥深闺,春寒生玉阶。茜裙拂地香,独望月明洁。
--------------------------------------------------------------------------------
小题
方见绰绰影,已然起香风。问卿何必来,花羞月自朦。
--------------------------------------------------------------------------------
无题
我心于愁,萍水之秋,我心于哀,泪之满怀。花之有信,春时相约,
人而无信,我心哀哀。皎皎明月,光华自流,一刻千金,我心愁愁。
--------------------------------------------------------------------------------
思人
独把金樽酒半酣,思我贤妻泪潸潸,此身愿化天上月,月月犹得向妻圆。
--------------------------------------------------------------------------------
中秋二首
日近中秋月渐明,独倚楼台赏菊清,人生年年为情困,应羡嫦娥冷月心。
三五中秋夜,明月上楼台。留柿待佳人,佳人偏不来。
忧怨心中生,绕院独徘徊。谁怜相思意,唯见菊影斜。
--------------------------------------------------------------------------------
蝉
窗外数翼蝉,炎暑声欲噪。昨日犹为喜,今日忽转烦。非为声不同,只因心事重。
--------------------------------------------------------------------------------
忆水仙
寒阳秋照雁南飞,西风点点抱闷回。冷酒愁肠空无语,碧叶琼芳梦常随。
已是天涯沦落客,哪禁孤寺晚钟催。慢起帘钩深拜月,祈得卿魂引我归。
--------------------------------------------------------------------------------
访水仙
板桥踏霜晓天白,花姑不知痴客来。竹影参差环碧水,金沙粒粒满苍苔。
花锄轻掘仙胎种,玉盘巧对自然栽。一路秋色掩不住,自此红楼出文采。
--------------------------------------------------------------------------------
护水仙
篱畔菊残入冬时,红楼恬寂两心知。寒坛窃得天上水,朝朝唯恐梳妆迟。
乱风不解下帘意,红烛常伴凝眸思。为卿颜色娇如许,游子哪得断肠词。
--------------------------------------------------------------------------------
咏水仙
霜冰萧瑟小寒时,凛凛朔风带雪嘶。难消寂寞怜长昼,不信画屏绽芳姿。
低首默默深深意,清香缭缭淡淡思。为人顾恋江南久,致使北国到来迟。
--------------------------------------------------------------------------------
问水仙
画栏独立拥火炉,仙葩清洁玉盘出。杯水安得长注色,雪冰岂不侵娇骨。
柔情胜梅傲原有,疾风过处香应无。身性本为世外客,缘何寒冬落江湖。
--------------------------------------------------------------------------------
簪水仙
玉盆新出千百枝,灼灼金蕊照日迟。夜自无眠朝自慵,浅簪冰花上鬓丝。
菱花镜中惊是谁,何人憔悴瘦若此。多情自古伤别离,独于水仙话相思。
--------------------------------------------------------------------------------
对水仙
午梦酣起懒试妆,一缕香丝绕闺房。隔帘北风仍故故,对案心绪转徉徉。
镜里容颜虽瘦损,双眸暗意已增光。直待雪尽春归日,远望人人回故乡。
--------------------------------------------------------------------------------
生查子
日淡芭蕉卷,蜂蝶飞自在。无语荡秋千,总把相思害。
归期已无多,时时将人待。夜夜幽梦中,常是故人来。
--------------------------------------------------------------------------------
点绛唇/雪
寒透冬窗,风满西楼惊梦去,漫天飞絮,落地晶莹玉。
黛眉低垂,软弹霓裳曲,愁如许,笔笔皆泪,满纸伤心句。
--------------------------------------------------------------------------------
临江仙
曾记去年今日,玉楼共语香浓,携手红栏赏芳春,花丛蝶惊雨,柳岸燕斜风。
而今芳春依旧,几只羽燕横空,玉楼何处去年人,泪滴罗衫湿,花落水流红。
--------------------------------------------------------------------------------
谒金门
闲亭畔,寂寂春光无限,柳展腰枝花开半,来去皆莺燕。
粉蝶双双追转,没入花间不见,十二栏杆凭遍,处处皆留恋。
--------------------------------------------------------------------------------
盼归
下妆楼,又深秋,早上红亭待君侯,不见君归总稠缪,新愁添旧愁,又是一腔心愿付东流。
--------------------------------------------------------------------------------
惜光阴
梳柳亭风,藏溪桃红,秋千无语,蝶戏花丛,谁谙春意来之速,谁觉光阴去之匆,须记得,碧华盈亏,人处其中。
--------------------------------------------------------------------------------
画眉/许愿
暗思心愿捱到明,频试妆,细理鬓,不管檐前传唤紧,且画个眉弯儿。
--------------------------------------------------------------------------------
调笑令
海棠,海棠,明明媚媚春光,荫荫半卷香帘,偷偷全启红窗,张望,张望,因何不见红娘。
--------------------------------------------------------------------------------
行香子
豫豫沉沉,扰扰纷纷,迷迷恋恋总深深,魂驻蓝桥,梦醒三更,却不见花,不见月,不见人。
如水光阴,自别离后,不知今宵不何春,愁肠万结,泣泪淋淋,因不见花,不见月,更伤心。
--------------------------------------------------------------------------------
春叹
东风卷画帘,提寸管,诉忠言。人道是,有情人终成眷,因何双星,千古银河断。渺茫江山,荒唐秦汉,几许世外缘。叹!亦无言,极目楚江寒,正堪解,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
生辰
月秉风轻,风秉月明,良辰美景,诞日于今,垂蒙天花之灵秀,枉沾上苑之芳馨,无名之辈,何此天赐之时,幸矣!幸矣!
--------------------------------------------------------------------------------
小作
残月照孤楼,清风菊开瘦,寂寞凭栏独饮酒,独饮酒,听宫漏,醉难休。举樽邀月对空宙。
--------------------------------------------------------------------------------
无题
凌波如雪,竹梢透月,心绪不同旧时节,漫步携知已,两心恰如约,轻风枉吹娇娇夜。
--------------------------------------------------------------------------------
无题
何事眉不展,何事寐不眠,何事临风泣,何事不能餐,何事身欲悴,何事命难维,为有人人一去不复回。
--------------------------------------------------------------------------------
无题
雏鸭弄池塘,碧草戏凝珠,满园春色无主,一帘东风,两卷诗书,独个问,心绪有无。
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李贺
——从《金铜仙人辞汉歌》看诡异凄艳的风格
肖旭
李贺(790—816年),字长吉,昌谷(今河南宜阳县)人。父名晋肃,有人说晋与进同音,为避父讳,李贺不宜考进士。此说影响很大,使李贺无法应试,只作了一个职掌祭祀的九品小官奉礼郎。死时才二十七岁,终生沦落不仕。现存诗二百四十一首,有《昌谷集》。
在唐代诗擅上,李贺是一位以其怪异,主观性很强的诗风而自成一家的优秀诗人,其主观性之强,在李白之后是无人可与比并的。
由于生当青春年少,李贺心怀壮志,对生活颇有向往。然而过早地遭遇不幸,又使他不平、忧戚。他说:“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串当孥云,念幽寒坐呜呃。”(《致酒行》)“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十三首》之五)“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崇义里滞雨》)
正因为有这种积极的向往,他写过《黄家洞》、《感讽》(合浦无明珠)、《猛虎行》、《老夫采玉歌》等关切民生、国事的诗。可是,仕途的艰阻却使他的精神过早地陷入抑郁忧戚。他亦曾为自己“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的屈辱地位发出过“天跟何时开,古剑庸一吼”(《赠陈商》)的呼吁,发出过“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野歌》)的抗争声音。但是,更多的还是忧戚与迷惘,以至于使他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出现了病态。从他在诗中一再提到“病骨伤幽素”、“病骨犹能在”、“惊霜落素丝”、“秋姿白发生”的情况,可知他虽年少,却已病骨支离,白发早生,这自然更会加重他的心理负担。所以他说:“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赠陈商》)“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
一方面,是青春的渴望,生命力的充盈;一方面,是悲怆忧戚,精神的早衰。这种矛盾的交融,凝为李贺特有的心理素质,和审美追求的基础。对生命的关切和对人生奥秘的追寻,是李贺诗的一大主题。由于仕途困踬、早衰多病所形成的忧郁性格,使李贺对生死问题异常敏感,写下了不少与生死问题有关的作品。这个颇有哲学深度的内容,在李贺诗中并不是作为哲学命题的求索,而是作为对于时光流逝、人寿短促的敏感、恐惧、彷徨和感到痛苦的心境而表现的。“奇俊无少年,日车何辟噼。我待纡双绶,遗我星星发。”(《感讽五首》其二)“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月午树立影,一山惟白晓,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感讽五首》其三)
衰老死亡的威胁沉重地压迫着他,使他感到人生的短暂,渺小,他急迫而苦恼地渴望摆脱这种威胁,于是引出了种种幻想。他诅咒时间,幻想使时间停止,求得人的永生:“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吾将斩龙足,食龙肉。使之朝不得迥,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苦昼短》)这种对于“东方日不破,天光无老时”(《拂舞歌辞》)的幻想,在《日出行》中也有表述。李贺看到,宇宙变化无穷,人世的一切都是短促渺小的。这种看法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曾悲戚地反复表现。他既幻想永生,便进而向往着进入一个永恒与无限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如他在《梦天》、《天上谣》等作品中表现的“天”,即时间永恒、空间无限的宇宙本体。在天上,不仅人的自然生命得以永生,人自身也获得了永恒的价值与意义。在这一幻想中,常常包含着年轻的生命力最容易得到表现的内容,即对于异性的爱慕,天上常有女性,而李贺即生活于其中。他以这种超越人世的幻想,肯定了生命,肯定了自己。
当然,这种对于永恒的追求,是无从实现的。从李贺创作的总体看,他也并未把它奉为理想、信仰,而只是从深感死亡威胁的心灵遑遽骚动中产生出来的念头。这念头是荒诞的,然而是执拗的,它以极端的扭曲的形式表现着诗人对于生命的爱,对于人生意义的追求。
青春的希望与对于死亡的恐惧,使李贺的诗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异乎寻常的怪异色彩。他的诗,无论什么题材,常常都有事物的两种对立状态的结合。青春与死亡,浓艳与枯索,明朗与阴暗,热烈与冷漠,欢乐与痛苦,希望与颓废,幻觉与真实,种种对立的物象、氛围与心态,都混合在一起,构成了诡异凄艳的风格。“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将进酒》)
他的想象,异乎常人,直至以妖、鬼入诗,阴森恐怖。前引《感讽五首》之三,即是一例。其它尚有《南山田中行》之“鬼灯如漆点松花”,《神弦曲》之“百年老鸮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以及《秋来》等,都是不寻常的惊人想象。其想象之诡异,还表现在他有时写一些平凡、不美的,或丑陋、可厌的事物,如鼠径、蛇涎、树中蛀虫等,他把这些丑的事物与美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以不美为美的瑰诡之美。
李贺诗的构词,也是独特的。他喜用老、死、血、瘦、古、寒、泣、愁等表示衰败,死亡、痛苦的字,以及表现颜色对比度强烈的红、绿、黑、紫等字。他往往把这些字同具有华丽、优美意义的字结合在一起,构成怪异的意象。如:“冷红泣露娇啼色”、“山头老桂吹古香”、“老兔寒蟾泣天色”、“谁知死草生华风”、“无人死芳色”、“老鱼跳波瘦蛟舞”、“塞上燕脂凝夜紫”、“凄凄古血生铜花”,等等。这些怪异的富有浓烈刺激性的意象,都反映了诗人诡怪凄艳的审美趣味。
上述特色,是同李贺诗歌创作的主观性分不开的。他的诗歌创作,多半是抒情的,即使写客观事物,也都是从主体的特异的感受中写出,或者说,只是写主观的感受,而不是如实的客观描写。他的诗,是一片心灵的世界,客观世界常依心灵的骚动而变形,以其荒诞的形态折射出诗人扭结着生的欲望与死亡威胁的浓烈情思,青春活力与病态早衰相结合的奇异心理。
《金铜仙人辞汉歌》是李贺诗集中的名篇,足以代表其诡异凄艳的诗歌风格及所达到的艺术成就。
“茂陡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晚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露,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进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此诗咏叹曹魏青龙年间拆迁汉代在长安的金人承露盘的故事,在当时就为人们所称道。但那种幽深窘窈的词句,似乎又使人们不容易探寻其明确的意旨,与李贺同时代的诗人杜牧在所作《李长吉歌诗序》里说,李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细玩杜牧序文用意,并不是说李贺的诗不能理解,而是因为用意深微,用词奇谲,开辟了一个艺术的新天地,不能用寻常的笔墨畦径去探求,正因为他的创作方式不同于现实主义的诗人,我们就不能用读白居易《新乐府》的方式去读。李贺的诗歌是继承屈原以来的浪漫主义手法,所谓“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词或过之”,在迷离诡诞的词句中,还是“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只要知人论世,千载之下,他的诗歌的主旨,还是大致可以寻求的。
朱自清在考订这首诗的作年时说:“盖辞京赴洛,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极是。一般推测是唐宪宗元和八年(813),李贺辞去奉礼郎的职务离京赴洛而作,在凄迷的神话境界中笼罩着一种极其沉郁的气氛,所以铜人下泪,恐怕不能不认为寄寓着身世之感,当“悲凉之雾,遍彼华林”,像李贺这样极其敏感的诗人,自然“呼吸而领会”的是时代的凄凉气味,诗歌只能是时代的产物。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日趋衰微,藩镇割据,外族侵逼,朋党倾轧,政治腐败,面对现实,诗人李贺虽有“少年心事当拿云”的壮志,却遭受排斥而不得施展抱负,作为李唐王朝的宗室,这种特殊的家国之感和身世之忧交织在心中,于是凭借金人被迁的历史故事,感发而为诗歌,冥搜幽讨,想入非非,造就出神奇怪诞的艺术境界,但其主旨仍不外是以前代的兴亡为殷鉴,给当朝统治者敲警钟。杜牧所谓“亦殊不能知之”的,是因为用象征性的语言表现他的孤愤哀思,诗的一篇序文是耐人寻味的。这首诗的自伤之情远胜于所谓的家国之慨。它借铜人辞汉而下泪的故事,与其说是为了表现对唐王朝的无限兴衰之感,不如说是真实地写出李贺自己离京时的孤寂绝望的心情。因为叙述金人由于拆迁而流泪的故事以为作诗缘起,其实这故事在《魏略》及《汉晋春秋》等古籍中已有记载,并非李贺独得之秘。如果只是为了猎奇而诗,实在没有必要复述其事。用意很显然,序文中指出,魏已代汉,李贺以“唐王孙”的身份感事而作,这明明是有感于前代兴亡,而与朝廷又是休戚相关。所以在描写金人离开长安汉宫时,那样眷恋之深,怨愤之广,这当然在曲折地反映诗人自己的“宗臣去国之思”。
这首诗共有十二句,每四句一转韵,分为三段。亦幻亦真,构思奇诡,确是呕心的“奚囊佳作”。
第一段的四句写汉朝宫苑的凄清,一开头是阴森幽官的境界,显示出时移世换。“茂陵刘郎秋风客,”称汉武为“刘郎”、“秋风客”,未必是李贺对君权意识的反抗,而是诗人从历史的高度,对一种已经逝去的荣华感叹。这开头四句,写即使像汉武帝这样不可一世的威严,也竟像平民一样消失得无踪无迹,空剩下画栏桂树,苔钱满地,传达出一种岁月人生之慨。制造金人的汉武帝刘彻已经死葬茂陵了,在世时虽有赫赫功业,现也只是萧瑟秋风中的一员过客。夜间的马嘶,是精灵恍惚,虚幻无凭,到天亮却无踪无迹,这位刘郎确已不存在了,而且汉宫也成了废苑。深深庭院中,画栏围护的桂树还在开花,空气沉寂得像死一般,所以桂树不说“飘香”,而说“悬香”,其下,阴湿的地面,苔痕斑驳,“三十六宫土花碧”,金人处境是多么幽丽凄清。这四句又用不同的笔意,互相映衬,前动后静,前疏后密,前面是迷离恍惚,若有若无,出现一种非现实的境界;后面是可见可闻,形象鲜明,描绘出一个实实在在的环境。
第二段的四句写金人去国之悲,以拟人化的手法,寄托深沉的情绪。李贺在长安是很不得意的,其时的长安也王气黯然,繁华鼎盛时期已过去了。但是,它仍是唐王朝的政治文化的中心,因此对于每一个土大夫来说,它都代表着希望,辞别京华,对李贺就意味着希望的破灭。“魏官牵车指千里”一句,陡然楔入,与前段诗句之间有很大的跳跃,这中间略去了多少兴亡大事,也略去了多少拆迁细节。汉朝既为魏朝所取而代之,金人必然拆迁,千里迢迢,势将远去,临别时面对凄凉废苑,就潸然泪下,这里作者所赋予金人以人的感情,自然把自己的去国之思渗透进来了。“东关酸风射眸子”的“酸”字用得好!用得尖利、刺眼、凄楚,这只能是李贺的独特感觉,一种美好的幻想毁灭后的极其伤心难以言喻的感觉。通常说“大风”,“寒风”或“悲风”,形容所感到的风的力度、温度或引起人们情绪的反映,但都不及“酸风”的含义丰富。这里既有去国的感伤,又有冷风的刺激,充分表达了酸楚之情。
这段又分两层:前两句一层,外界的客观事物对拟人化的金人所起的感情作用,后二句又一层,金人离别时的主观情绪的迸发,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手法来烘托去国的愁怀。“空将汉月出宫门”,可见前朝遗物,荡然无存,“汉月”一词,正如王琦在《李长吉歌诗汇解》中所说的,“铜人在汉时,朝夕见此月体……因革之间,万象为之一变,而月体始终不衰,仍似汉时,故曰汉月”。有的解说者以为“汉月”指承露盘,似乎还不如指月亮的好。因为一说成盘,不仅与后面的“携盘独出”语意重复,而且诗的意境也浅狭得多了。金人因“亿君”而流泪,已属荒诞不经,但赋予金人以人的性格,可以让它泪泗横流,已属奇思妙想;以铅水喻清泪,虽是巧妙地切合铜人的金属属性,但更重要的是它传达出一种辞别京华时的无比沉重的心情。这就体现了物性,在荒诞中又合乎情理了。
最末一段别离情绪表现得多么深沉。何况这时只有孤月相照,衰兰送客,如此地凄凉落寞!在这样的氛围下,咸阳道上只有衰兰送客,孑然孤身,没有一个相送的人。这是用了杜甫《发潭州》中“岸花飞送客,桔燕语留人”的手法,表现临行寂寞。不过李贺写来,更觉凄厉。此情此景,谁不伤心?“天若有情天亦老”,这飞来的奇句就很自然地产生了。天是无情的,命运是无情的,但诗人的真实而强烈地体味到的孤独和绝望却汇成感情旋涡,使诗人和读者都会觉得天应该会受到感动。这怨愤多么深广!苍天呀,如果你也和人一样有知觉,有感情,饱看了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还能万古常青吗?正因为苍天无情,所以能常青不老。相形之下,诗人是多情的,又怎能禁受这番去国之悲?造句奇而托意深,这样的诗句,一直在震撼着千百年来读者的心。最后的场面是“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在荒寒月色中,悠悠道路,踽踽独行,渭水波声,终于悄寂,满腔眷恋之情,寓之于景,有悠然不尽之致。
这首诗的感情表达方式是独特的,它对痛苦的感受相当实在。这种痛苦不像杜甫那样有着深沉博大的内涵,而只是一个青年诗人的个人的孤独和绝望的痛苦,但比杜甫的感情烈度更大,具有无比的尖锐性、刺激性,因而更有个性。
作为诗人的李贺,虽然较少直接反映现实的诗歌,可是在诗篇中出现的那种凄凉情调,却是他对所处时代的真切感受。他这位极富于创造性的诗人,在诗歌艺术上开创了新的天地。虽然高才短命,但在文学史上已具有不可磨灭的光辉。他的诗,构思奇特,跳跃性大,却又脉络分明;意境怪诞,迷离恍惚,却又奇险中见妥帖。《金铜仙人辞汉歌》是一个实际例证。
李贺的创作,接受了楚辞、南朝乐府和南朝宫体诗的影响,但不蹈袭前人,别有创造,不仅在中唐,即使在整个诗史上,他都是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当然,由于心理状态的影响,他的创作也有思路跳跃过大,意义晦涩的缺点。
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中文名: 纪晓岚
别名: 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
国籍: 中国(清代)
出生地: 河间府献县崔尔庄(属河北沧县)
出生日期: 1724年6月
逝世日期: 1805年2月
职业: 政治 大学士
代表作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阅微草堂笔记》
籍贯 : 应天府上元县
目录
简介
妻室
著作
生平
趣闻妙语讨球
个个草包
楹联趣闻
纪大烟袋
纪晓岚与老太监
酒席的赌约
题联讽庸医
巧言释褒贬
明玕的慨叹
巧解老头子
与和珅的真实关系
影响
人物评价简介
妻室
著作
生平
趣闻 妙语讨球
个个草包
楹联趣闻
纪大烟袋
纪晓岚与老太监
酒席的赌约
题联讽庸医
巧言释褒贬
明玕的慨叹
巧解老头子
与和珅的真实关系
影响
人物评价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纪氏迁献后主要从事农业,由于原来家底厚,很快成为献县富户, 但比较开明。某年,遇大灾,流民甚多。纪氏舍粮放粥,招官怨被诬入狱,并令其自己出钱盖牢房,凿水井。水井凿于县城东门外,人称纪家井,解放初尚存。此后纪氏锐意读书仕进,成为书香门第。至明末,受到农民起义的打击和清兵入关的变乱,家道中落,四散奔逃,纪晓岚的两位伯曾祖避乱河间,城破被杀。但稍一安定,“便勤铅椠,再理丹黄”(纪钰碑文),读书不辍。有据可考,自纪晓岚上推七世,都是读书人。高祖纪坤,庠生,屡 纪晓岚
试不第,有诗名,著有诗集《花王阁剩稿》。曾祖父纪钰,十七岁补博士弟子员,后入太学,才学曾受皇帝褒奖。祖父纪天申,监生,做过县丞。父亲纪容舒,康熙五十二年(1713)恩科举人,历任户部、刑部属官,外放云南姚安知府,为政有贤声。其道德文章,皆名一时,尤长考据之学,著有《唐韵考》、 《杜律疏》 、《玉台新咏考异》等书。至纪容舒,纪氏家道衰而复兴,更加重视读书,遗训尚有“贫莫断书香”一语。纪晓岚为纪容舒次子,他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世代书香门第。 纪晓岚儿时,居景城东三里之崔尔庄。四岁开始启蒙读书,十一岁随父入京,读书生云精舍。二十一岁中秀才,二十四岁应顺天府乡试,为解元。接着母亲去世,在家服丧,闭门读书。三十一岁考中进士,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任编修,办理院事。外放福建学政一年,丁父忧。服阕,即迁侍读、侍讲,晋升 吴湖帆题识纪晓岚烟管拓片
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乾隆三十三年(1768),授贵州都匀知府,未及赴任,即以四品服留任,擢为侍读学士。同年,因坐卢见曾盐务案,谪乌鲁木齐佐助军务。召还,授编修,旋复侍读学士官职,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惨淡经营十三年, 《四库全书》大功告成,篇帙浩繁,凡三千四百六十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九卷,分经、史、子、集四部。纪并亲自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凡二百卷,每书悉撮举大凡,条举得失,评骘精审。同时,还奉诏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纪晓岚
基础上,精益求精,编写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为涉猎《四库全书》之门径,是一部研究文史的重要工具书。 《四库全书》的修成,对于搜集整理古籍,保存和发扬历史文化遗产,无疑是一重大贡献。在主编《四库全书》期间,纪晓岚由侍读学士升为内阁学士,并一度受任兵部侍郎,改任不改缺,仍兼阁事,甚得皇上宠遇。接着升为左都御史。 《四库全书》修成当年,迁礼部尚书,充经筵讲官。乾隆帝格外开恩,特赐其紫禁城内骑马。嘉庆八年(1803),纪晓岚八十大寿,皇帝派员祝贺,并赐上方珍物。不久,拜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兼国子监事。他六十岁以后,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礼部尚书。纪晓岚卒后,筑墓崔尔庄南五里之北村。朝廷特派官员,到北村临穴致祭,嘉庆皇帝还亲自为他作了碑文,极尽一时之荣哀。
编辑本段妻室
据史书记载,纪晓岚先后有一位夫人和六房妾,这在当时对于一个官至礼部尚书的大学士来说是很正常的,没有反而不正常。纪晓岚很讲感情,1740年17岁的纪晓岚就跟邻县20岁的马氏成婚了一生相敬如宾,白头偕老。马夫人直到纪晓岚七十二岁那年才去世。他有一房妾名为文鸾,是 纪晓岚
他从小青梅竹马的朋友。这在封建社会来讲是很难得的。 纪晓岚的夫人姓马,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出现过两次。 第一次是以“嫡庶”之“嫡”的身份出现的。《槐西杂志》第二卷八十八条是为纪的一个侍姬立传的,说马夫人很喜欢那侍姬:“故马夫人终爱之如娇女。” 第二次是以婆母身份出现的,在《槐西杂志》卷三第二百一十四条:“马夫人称其(二儿媳)工、容、言、德皆全备。” 纪惜墨如金,两次提到马夫人,一共就用了二十多个字。笔法之中,读不出夫妻之间应有情感色彩,倒是有些客气,有些许远距离的尊重。这是合乎情理的。 郭彩符是纪的侍姬之一。《槐西杂志》卷二第一百四十一条专门讲的就是这个女人,三百余字,不少了。纪简单讲了这女人的来历和命运的不佳。重点讲了两件事。 一是纪受贬在新疆时,“姬已病瘵”,到关帝庙问了一支签,知道还能等到纪回来,但病却好不了,果然纪回来不久,郭氏就去世了。 纪晓岚
二是在郭氏死后,家里晒其遗物,纪睹物生情,作了两首怀念郭氏的诗:“风花还点旧罗衣,惆怅酴釄片片飞。恰记香山居士语,春随樊素一时归。”(郭氏亡在送春之日)“百折湘裙台画栏,临风还忆步珊珊,明知神谶曾先定,终惜芙蓉不耐寒。” 纪晓岚
沈明玕是纪的另一侍姬,纪着墨最多,用了两篇七八百字。《槐西杂志》第二卷八十八条几乎是在给沈氏作传,除介绍了她的来历、自愿当富家之媵妾,“女子当以四十以前死,人犹悼惜。青裙白发,作孤雏腐鼠,吾不愿也”的心愿,还录了她一首小诗:“三十年来梦一场,遗容手付女收藏。他时话我生平事,认取姑苏沈五娘。”而且说沈氏临终前生魂跑到纪晓岚“侍值圆明园”的住处去探望了他。沈氏死后,纪在其遗像上提了两首诗,其中一首为:“几分相似几分非,可是香魂月 下归。春梦无痕时一瞥,最关情处在依稀。”《滦阳续录》卷一第二十八条专门录了沈氏死前不久, “以常言成韵语”写的一首《花影》诗:“绛桃映月数枝斜,影落窗纱乡帐纱。三处婆娑花一样,只怜两处是空花。”说沈氏诗中“两处空花,遂成诗谶”(一花为沈氏不久亡,一花为沈氏婢女亦不久亡)。
编辑本段著作
纪晓岚
五十以后,领修秘籍,复折而讲考证”( 《姑妄听之》 自序),加之治学刻苦,博闻强记,故贯彻儒籍,旁通百家。其学术,“主要在辨汉宋儒学之是非,析诗文流派之正伪”(纪维九《纪晓岚》 ),主持风会,为世所宗,实处于当时文坛领袖地位。纪晓岚为文,风格主张质朴简淡,自然妙远;内容上主张不夹杂私怨,不乖于风教。看得出,他很重视文学作品的艺术效果。除开其阶级局限外,其在文风、文德上的主张,今天仍不失其借鉴价值。纪晓岚以才名世,号称“河间才子”。但一生精力,悉付《四库全书》 。又兼人已言之,己不欲言,故其卒后,只有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和一部《纪文达公遗集》传世。 《阅微草堂笔记》共五种,二十四卷,其中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 《如是我闻》四卷, 《槐西杂志》四卷, 《姑妄听之》四卷, 《滦阳续录》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陆续写成。嘉庆五年(1800),由其门人盛时彦合刊印行。本书内容丰富,医卜星相,三教九流,无不涉及,知识性很强,语言质朴淡雅,风格亦庄亦谐,读来饶有兴味。内容上虽有宣传因果报应等糟粕的一面,但在不少篇章,尖锐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揭穿了道学家的虚伪面目,对人民的悲惨遭遇寄予同情,对人民的勤劳智慧予以赞美,对当时社会上习以为常的许多不情之论,大胆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所以仍不失为一部有很高思想价值和学术价值的书籍。当时每脱一稿,即在社会上广为传抄,同曹雪芹之《红楼梦》 、蒲松龄之《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经久不衰,至今仍拥有广大读者。鲁迅先生对纪晓岚笔记小说的艺术风格,给予很高的评价,称其“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 《中国小说史略》 )。其《纪文达公遗集》 ,是纪晓岚的一部诗文总集,包括诗、文各十六卷,为人作的墓志铭、碑文、祭文、序跋、书后等,都在其中。此外还包括应子孙科举之需的馆课诗《我法集》,总之多系应酬之作。另外,二十岁以前,在京治考证之学,遍读史籍,举其扼要,尚著有《史通削繁》多卷,为学者掌握和熟悉中国史典提供了方便。 《阅微草堂笔记》简介 《阅微草堂笔记》是五种笔记小说的合集。有《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集《滦阳续录》。 《阅微草堂笔记》的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边地景物,诗词文章,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纪昀仕途顺利,他写此书的指导思想是“大旨不乖于风教”,采用六朝志怪的笔法,叙述简淡,不作细节描写,不求文辞华美,与《聊斋志异》的描摹细腻、委曲动人大异其趣。 除此这外还撰写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三十二卷《纪文达公遗集》(上十六卷文章,十十六卷诗赋)、十卷《评文心雕龙》、六十三卷《历代职官表》、四卷《史通削繁》三十六卷《河源纪略》、《镜烟堂十种》《畿辅通志》、《沈氏四声考》二郑、《唐人诗律说》一册、《才调集》、《瀛奎律髓》评、《李义山诗》、《陈后山集钞》二十一卷、《张为主客图》《史氏风雅遗音》、《庚辰集》五卷,《景成纪氏家谱》等。他还参与编选、评点其它一些书籍,也参与了另外一些官书的纂修。 纪晓岚一生才华和学术成就十分突出,多姿多彩。他曾给自己写过一道词,其中两句:“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不老泉”,就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纪晓岚不仅在清代被公认为文坛泰斗,学界领袖,一代文学宗师,就是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一位少见的文化巨人。
本文2023-08-06 14:45:0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2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