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师让古籍“再活五百年”!他们做了什么,为何可以让古籍焕然一新?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古籍修复师让古籍“再活五百年”!他们做了什么,为何可以让古籍焕然一新?,第1张

古籍是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岁月的流逝,时间的侵蚀以及天灾、战乱的毁坏,这些古籍基本上都已经是千疮百孔、破旧不堪,很难完整的保存下来。但是我们现在还是能看到很多完整的古籍陈列在图书馆、博物馆内,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吧!

时光倒流,为古籍“续命”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偏偏在这三百六十行内,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在乎是不是“状元”,不在乎自己能不能月入过万,只为了心中的信仰而战——古籍修复师。由于古籍的特殊性,不易保存,导致流传下来的古籍大多是残缺不全的,古籍修复师就负责还原它们本来的样子,这个还原并不是单纯的恢复之前的形状,而且要“修旧如旧”,要还原成它们最原本的样子,就像从来都没有被破坏过一样,这是何其的艰难,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化腐朽为神奇。

九九八十一难,古籍终存

古籍修复是一项特殊的技艺,修补过程十分复杂,一本古籍的修复,至少要经历拆线、配纸、染色、修补、压平、裁齐、装帧……数十道工序,而且相当耗费时间,师玉祥先生说过“有时候修复简单的一页会耗上好几天的时间”,这个工作讲究的是静下来。修书亦修心。

且从事装订修补工作不但要熟悉各个朝代书籍的形式和版本,还要了解各朝纸张、书皮及装订风格,更要有娴熟的技艺。修补一本古书往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一招一式极考究,对从事装订修补人员的要求更是近乎苛刻。

行业形势严峻,刻不容缓

目前全国各图书馆、博物馆、文物管理单位需要修复的古籍超过1000万册件,但是根据统计,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不足100人,且除了人才数量十分稀缺之外,行业内还存在综合素质低、职称低、年龄老等情况,许多年轻人因为这个行业的枯燥乏味、赚不到钱,从而放弃了,我想说,这些古籍都是我们几千年遗留下来的珍贵瑰宝,是我们民族的传承,每一本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保护古籍修复技艺,延续我们的千年传承。

对此,你怎么看呢

英国的巨石阵是英国著名的史前遗迹,与神秘的复活岛石像和古埃及金字塔媲美,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大家都惊叹于古代的人是如何建造这样一个超前技术的巨石阵的?并且被因为什么原因而建造感到困惑。

正是因为种种谜团,给人们留下了无限遐想。有人还将巨石阵与神秘的外星人联系到一起,认为巨石阵是外星人建造的,从而展开了诸多脑洞大开的推测。但是在不久之后,英国人就承认巨石阵并不是古物,巨石阵是假的,这到底是为什么?

早期的考古学家根据计算得出,巨石阵建造于公元前4000年至2000年。这个计算引发了考古界的争论,一直到2008年,一考古小组称他们测量的建造巨石阵的时间在大约公元前4000年至4200年是最为准确的时间。

不过近年来有人多人质疑巨石阵,认为是英国人对世界撒的谎,是伪造的。它的历史并没有上千年,而是只有65年。

巨石阵是由重量达几十吨的大石头组成的,在英格兰威尔特郡的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矗立着。它早已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是世界上最为神秘的纪念碑之一。从它的排序来看,有的人认为它是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将其比作秘鲁的“众神之门”。最近有几组巨石阵的照片曝光再次引起民众的质疑。

这一组照片在网络流传。在照片中,人们使用一下现代的运输工具如起重机、拖拉机等来搬运巨石阵中的巨石。似乎都还未完成建造。这一组照片于1954年拍摄,它也确确实实是巨石阵。

照片很明显地显示出巨石阵确实是当时英国人所伪造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外界声音开始怀疑英国的麦田怪圈也是当地人为了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而故意建造的。在一些古籍上似乎并没有提到过巨石阵。因此,看过这些照片的人都断言,巨石阵并不是什么古老遗迹,其真正历史仅有65年。

倘若是英国人的目的是为了拉动旅游业的发展而伪造了巨石阵,那么很显然他们做得很成功。每年到达巨石阵参观的游客人数已经超过一百万。当然,还是有人不相信巨石阵的伪造的这一结论。他们不懈努力,翻阅无数资料,找到一些巨石阵在1954年前就已经存在证明。用此证据证明巨石阵不是后人伪造,而拥有几千年的历史。

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家都参与到这件事情来,事实上,巨石阵的建造记录确实可以追溯到14世纪,并不是人们所相信的后来才被伪造,确确实实有存在的历史记录。在1986年巨石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我们不可否定,毕竟如果这是假的,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家早已揭穿了英国人的谎言。

而对于网上广为流传的照片,考古学家表示,这只是对巨石阵进行了一项修复工作,类似于大规模的修复在之前就已经进行了多次。但是英国并没有对这组照片做出任何解释和发出任何声明,这也引起了网民的躁动。

防止银子造假的手段,没有。即使是现在依旧无数人在翻着花样造假贵金属,古代更是没法防了。银子经常要被切割使用,普通百姓一般也就用到一些碎银子,大碇银子做交易容易被人怀疑,就像今天普通人拿金条交易一样但是检验银子是否造假的手段多的是。最简单粗暴的就是直接把银子用钳子铰断看断层;凭经验敲击银子听声音感觉手感判断也是一个法子;仔细观察银锭上的波纹有没有金工錾刻的痕迹也是判断是否伪造纯银的手段;还有就是请出天平来称分量,假的银子分量和体积都是可以通过精细测量比对出来的。

一、看颜色:纯度愈高,银色愈洁白,首饰表面看上去均匀发亮,有润色。如果含铅,首饰会呈现出青灰色;如含铜,首饰表面会显得粗糙,颜色没有润泽感。

二、掂重量:白银密度较一般常见金属略大,一般地讲:“铝质轻、银质重、铜质不轻又不重。”因而掂掂重量可对其是否为白银做出初步判断。若饰品体积较大而重量较轻,则可初步判断该饰品属其它金属。 查硬度:白银硬度较铜低,而较铅、锡大,可用大头针划首饰不起眼的地方进行测试,如针头打滑,表面很难留下痕迹,则可判定为铜质饰品;如为铅、锡质地,则痕迹很明显、突出;如实物留有痕迹而又不太明显,便可初步判定为白银或饰品。

三、听声韵:纯银饰品掷地有声,无弹力,声响为“卟哒卟哒”。成色越低,声音越低,且声音越尖越高而带韵;若为铜质,其声更高且尖,韵声急促而短;若为铅、锡质地,则掷地声音沉闷、短促,无弹力。

宋刻本《后村居士集》、北宋《金粟山大藏经》写本、清文澜阁《四库全书》零等20万页古籍以数字化的方式回归了。这些古籍古迹历史非常久远,时至如今还能回归这中间的困难喝阻碍难以言喻。据了解,这些古籍的数字化回归离不开一位年近七旬老人数年的奔走。那么,这背后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

这位老人是中央文史馆馆员、四川大学的教授,两年间里,奔走于加州大学伯利克分校,让收藏在此的文化古籍可以通过技术以另外一种方式回归。经过这名老学者的不断努力和奔走,终于20万页古籍以一种现代化的方式回归并且出现在大众视野里。这定是有着非凡的信念和坚定的信仰。并且有这么一项技术能够运用在这20万页古籍上,使之以数字化形式呈现,那么在未来肯定也可以运用到其他的文物或文化典籍的恢复和回归上。这不仅是对文化典籍恢复有重要影响,对于科技上来说也是非常显著的一项进步。

当然,我想说的并不仅仅只是这个故事和这项技术,我更想呼吁的是能够有更多的像这位教授一样的学者出现,每个人都应该以中国文化而感到自豪。我们目前古书典籍的修复现状其实是不容乐观的,专业人才的缺失,修复的难度系数高都让这项事业难以前进,我们应该惋惜但更应该珍惜。

最后,我想说的是中华上下5000年,其中的文化瑰宝数不胜数,历史长河中消逝不见的也大有其在。但不论是保存至今的还是丢失不见都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并且创造。我们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更加是历史文化的创造者,葛剑雄教授曾在一个讲座上说中国古籍能保存至今,是先贤不惜生命代价传承下来。现在,这名年近七旬的教授用行动告诉我们,中国古籍的保存不仅只有先贤的贡献,我们也是同样可以为之做出贡献的。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