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载清代书院的古籍史料有哪些?谢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记载清代书院的古籍史料有哪些?谢谢,第1张

1、二十一史及其续、补、增、评品类书籍

2、地方通志、地志、山、水文记志、等。

3、海外、檄外纪要、见闻录等。

4、非正史史料:《世本》《世纪》《纪年》《路史》等。

据古籍记载,道家首创了吐纳导引之术,即后世所说的气功。道家练功是以“身心兼顾”为主,即“性命同修”。“身”与“命”是指人体生命;“心”与“性”是指人的思想和精神方面。道家练功是为了“结丹”即想在“丹田”之处结出“丹”来,臻于永生的境界,因而在练功中强调意守“丹田”。其功法分为三个阶段:一、初关--练精化气;二、中关--练气化神;三、上关--练神还虚。此三关修练之法也称为“三花聚顶”。在佛家气功中,也无气功二字,他们将修练身心的方法称为禅修。禅修以“练心为主”将身体置之度外,认为灵魂可以脱离身体。禅修者要求在安静的环境和正常生活中,摒除一切不必要的攀缘和杂念,以便集中精神,周调身、调息及调心之法,进行不断修习,达到入定境界,使生理和心理上出现超然现象,以期致于永生极乐世界。

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之后,群籍中记有类似《桃花源记》中事者不乏其文,现将所见姑录于此以备览:

①武溪石穴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一:“元嘉初,武溪蛮人射鹿逐入石穴,才容入。蛮人入穴,见其傍有梯,因上梯,豁然开朗,桑麻蔚然,行人翱翱,无复彷佛。”

康按:南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亦有此记,文同《异苑》,见《初学记》卷八引。康又按:武溪,当即 “五溪” 之讹,“武”“五”音同。又按:五溪:古时对沅水中上游五大支流的总称,这五大支流主要分布在今湖南省怀化市境内,故怀化古时除称鹤城外,还称五溪。五溪具体指那五溪,自古有争议,一般认为指满溪丶雄溪丶潕溪丶酉溪丶辰溪。

②鹿山鹿穴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一八《郎州•武陵县》下引南朝•齐•黄闵《武陵记》:“鹿山有鹿穴,昔宋•元嘉初,武陵溪蛮人射鹿逐入一石穴,穴才可容人,蛮人入石穴,见有梯在其旁,因上梯,豁然开朗,桑果蔼然,行人翱翱,不以戎境。此蛮乃批树记之,其后寻之,莫知处所。”

康按:此记亦见《太平御览》卷五四引,文同。又按:此与《异苑》中所记武溪蛮人射鹿入石穴乃同一事而另记,见前 “武溪石穴” 条下引文。而此言 “武陵溪”,《异苑》则言 “武溪”。“武溪” 或即 “武陵溪” 之脱字所致欤?或 “五溪” 之讹欤?不详孰是!武陵溪乃武陵山区中之溪的泛指,具体溪名无有确指,渊明所记亦然。

〖鹿苑〗唐•李君何《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诗:“地闲分鹿苑,景胜类桃源。”此即用“鹿山鹿穴”之事。下“桃源鹿”用事亦然。

〖桃源鹿〗宋•郭汝臣《失题》诗:“龙抛玉涧归金阙,鹿认桃源入洞天。”

③桃李源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武陵源在吴中,山无他木,尽生桃李,俗呼为桃李源。源上有石穴,洞中有乳水。世传秦末丧乱,吴中人于此避乱,食桃李之食者皆得仙。”

康按:吴中:古时对今江苏丶浙江广大地区的总称。

④小成都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七三《彭州•九陇县》:“白鹿山在县北五十里,《周地图记》云:‘宋元嘉九年,有樵人于山左见鹿群,引弓将射之。有一麛所驰险绝,进入山穴,行数十步,则豁然平博,邑屋边接,阡陌周通。问是何所?有人答曰:小成都。后更往寻之,不知所在’。”

康按:此条所记,亦见《太平御览》卷一六六。又按:九陇县,在今四川彭县西北今成都市西北不远处。清•蒲松龄《毕刺史效樊堂落成》诗:“嘉树成林竹数株,风烟绝胜小成都。” 诗中所用 “小成都” 即此。

运用手、指的技巧,在人体皮肤、肌肉组织上连续动作来治病,这种方法,叫作按摩疗法。

我国史记上记载先秦时期名医扁鹊,曾用按摩疗法,治疗虢太子的尸厥症。至今已两千多年,可见按摩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了。我国最早的按摩专书,当推《黄帝按摩经》(十卷,见《汉书。艺文志》),可惜早已亡佚。但在现存的古典医书《黄帝内经》里,许多地方,谈到按摩。如《血气形志篇》“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又《异法方宜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洽宜导引按跷。”可见古代很早就已掌握用按摩疗法来治疗肢体麻痹不仁、痿症、厥症、湿症和寒热等症。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