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乳山鲁王墓主是谁?(请提供文献依据)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2收藏

山东乳山鲁王墓主是谁?(请提供文献依据),第1张

已发掘并公布发掘材料的汉代诸侯王、后陵墓中并无“乳山鲁王墓”。估计这条信息本身有问题,此信息可能出自报纸或电视台,不大可能来自专业学刊,文博、考古专家对外发布信息是非常谨慎的。

汉代诸侯王、后陵墓

以下是全国汉代诸侯王(王后)陵墓建筑统计表

墓葬地点•墓主•年代•资料来源•备注

1、长沙杨家山•长沙王刘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57年96页

2、长沙砂子塘•长沙靖王吴著•BC157•湖南省博物馆《长沙砂子塘西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63年2期13页

3、云南大波那•滇王•西汉•云南省文物工作队《云南祥云大波那木椁铜棺墓清理报告》,《考古》1964年12期607页•铜棺

4、定县北庄•中山简王刘焉与王后•东汉永元二年•AD90年•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定县北庄汉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4年2期127页;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定县北庄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64年12期26页。•砖石墓

5、曲阜九龙山•鲁王或王后墓•西汉中期•山东省博物馆《曲阜九龙山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5期39页。无法确定墓主。但据《汉书•景十三王传》孝景三年始封的鲁恭王,……二十八年毙(公元前129年),故该墓时间当不会太早•崖洞墓

6、同上•鲁孝王刘庆忌•宣帝甘露三年•同上•崖洞墓

7、同上•鲁王或王后•西汉中期•同上•崖洞墓

8、同上•鲁王或王后•西汉中期•同上•崖洞墓

9、定县北陵头村•中山穆王刘畅夫妇•公元141—174•定县博物馆《河北定县43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3年11期

10、长沙杨家山•长沙王后墓•?•1975年湖南省博物馆发掘•黄肠题凑

11、北京大葆台•广阳顷王刘建或燕王刘旦•元帝初元四年BC80•北京市古墓发掘办公室《大葆台西汉木椁墓发掘简报》,《文物》1977年6期23页;《文物》1986年2期 页;鲁琪《试谈大葆台西汉墓的“梓宫”、“便房”、“黄肠题凑”》,《文物》1977年6期30页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所 王灿炽《大葆台西汉墓墓主考》,《文物》1986年2期65页•黄肠题凑

12、北京大葆台•广阳顷王后或燕王后•宣帝至元帝时期•北京市古墓发掘办公室《大葆台西汉木椁墓发掘简报》,《文物》1977年6期23页;《文物》1986年2期 页•黄肠题凑

13、徐州土山•彭城王•东汉•南京博物院《徐州土山东汉墓清理简报》,《文博通讯》15期1977年9月;李银德《徐州土山东汉墓出土封泥考略》,《文物》1994年11期

14、贵县罗泊湾• •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9期25页

15、长沙•长沙王后•西汉中期文景•长沙市文化局《长沙咸家湖西汉曹 墓》,《文物》1979年3期1页•黄肠题凑

16、石家庄北郊•赵王张耳•汉初五年•石家庄市图书馆文物考古小组《河北石家庄市北郊西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80年1期53页•黄肠题凑

17、睢宁刘楼•下邳王•东汉前期•《文物资料丛刊》4辑

18、高邮天山•广陵王•西汉中晚期•《高邮天山一号汉墓发掘侧记》,《文博通讯》32期;《新华日报》1980年5月30日、7月3日2版;《人民日报》1980年7月18日;高炜《汉代“黄肠题凑”墓》,《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443页•黄肠题凑

19、定县北庄•中山怀王刘修•宣帝五风三年BC55•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定县40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81年8期1页。河北省博物馆、文物管理处等《定县40号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文物》1976年7期57页•黄肠题凑

20、邗江甘泉•广陵王刘荆•永平元年•南京博物院《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文物》1981年11期1页•砖室墓

21、定县三盘山•中山王•西汉中期•北大考古讲义《战国秦汉考古》(上)•黄肠题凑

22、长沙象鼻嘴•长沙王•文帝与景帝•湖南省博物馆《长沙象鼻嘴一号西汉墓》,《考古学报》1981年1期111页。宋少华《略谈长沙象鼻嘴一号汉墓陡壁山曹女巽 墓的年代》,《考古》1985年11期1015页•黄肠题凑

23、贵县罗泊湾•西汉初年,南越国时期•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贵县罗泊湾二号汉墓》,《考古》1982年4期355页•拟于侯王配偶

24、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武帝元鼎四年BC113•《满城汉墓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0年•崖洞墓

25、河北满城•中山王靖 后窦绾•武帝元狩至太初间•《满城汉墓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0年337页•崖洞墓

26、山东巨野•昌邑哀王刘骨专•武帝天汉四年—后元二年•山东省荷泽地区汉墓发掘小组《巨野红山西汉墓》,《考古学报》1983年4期471页•BC97—87年

27、长清县孝堂山•济北王刘寿•公元120年•夏超雄《孝堂山石祠画像、年代及墓主试探》,《文物》1984年8期34页

28、铜山龟山•楚襄王刘注及其夫人•武帝元鼎二年•南京博物院《江苏铜山龟山楚王、王后陵墓》,《考古学报》1985年1、3期,《“铜山龟山二号墓”一文的重要补充》,《考古学报》1985年3期,徐州博物馆《江苏铜山县龟山二号西汉崖洞墓材料的再补充》,《考古》1997年1期36页•崖洞墓

29、贵县罗泊湾•相当于王侯一级的官吏配偶 •文帝前元元年至十六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贵县罗泊湾二号汉墓》,《考古》1982年4期355页•BC179—164

30、山东临淄•齐王刘襄•文帝时期•《山东临淄齐王墓》,《考古学报》,1985年2期•5

31、徐州北洞山•楚王•文帝时期•徐州博物馆 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江苏徐州北洞山楚王墓》,《文物》,1988年2期 •4

32、河南淮阳•陈顷王刘崇•东汉中晚期•《中国文物报》1988年12月16日

33、晋宁石寨山•滇王•西汉•《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

34、徐州南洞山•西汉某代楚王及其夫人•徐州博物馆《徐州南洞山汉墓调查记》,未刊稿

35、广州象岗•南越王二主文王赵昧墓•武帝元朔末、元狩初BC122年•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 广东省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墓》,文物出版社,1991年;广州象岗汉墓发掘队《西汉南越王墓发掘初步报告》,《考古》1984年3期•竖穴岩坑石室墓

36、徐州东洞山•楚王后•西汉中晚•徐州博物馆《徐州石桥汉墓清理报告》,《文物》1984年11期22页•崖洞墓

37、淮阳北关•淮阳顷王刘崇•公元124年•周口地区文物工作队 淮阳县博物馆《河南淮阳北关一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91年4期34页•砖石墓

38、邗江县杨寿乡•广陵王刘守•公元5年•扬州博物馆 邗江县图书馆《江苏邗江县杨寿乡宝女墩新莽墓》,《文物》1991年10期39页•主墓是广陵王陵

39、昌乐县东圈•甾川国王后•西汉宣元•潍坊市博物馆 昌乐县文管所《山东昌乐县东圈汉墓》,《考古》1993年6期525页•指M1

40、山东济宁•王后•东汉桓灵•济宁市博物馆《山东济宁发现一座东汉墓》,《考古》1994年2期127•石室墓

41、获鹿高庄•诸侯王刘舜陵•BC114年•《河北获鹿高庄出土西汉常山国文物》,《考古》1994年4期330页

42、徐州楚王山•楚元王刘交陵及其家族•汉文帝元年BC179年•梁勇、梁庆渲著《西汉楚王墓的建筑结构及排列顺序》,《两汉文化研究•第2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2月193页等。

43、永城保安山•梁孝王墓•景帝中元六年•《永城西汉梁国王陵与寝园》,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安金槐《芒砀山西汉时期梁国王陵墓群考察记》,《文物天地》1991年5期•BC144

44、永城保安山•梁孝王后墓•《永城西汉梁国王陵与寝园》,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安金槐《芒砀山西汉时期梁国王陵墓群考察记》,《文物天地》1991年5期

45、长清县双乳山•济北王刘宽、王后 BC87年•山东大学考古系 山东省文物局 长清县文化局《山东长清县双乳山一号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97年3期1页。崔大庸《双乳山一号汉墓一号马车的复原与研究》,《考古》1997年3期16页•封土墓

46、徐州市狮子山•楚王•《江苏徐州市狮子山西汉墓的发掘与收获》,《考古》1998年8期1页

47、晋宁石寨山•滇王•西汉•蒋志龙《云南晋宁石寨山M71出土的叠鼓形黜贮贝器》,《文物》1999年9期51页

48、北京老山•燕王或王后•西汉晚期•《文汇报》2000年3月18日、25日、31日;《人民日报》2000年3月20日;《新民晚报》2000年3月31日、4月1日、4月20日。《老山汉墓神秘古尸可能是王后》,《文汇报》2000年9月4日。中央电视台2000年8月20日上午9:30分,曾经现场直播。有关报道较多•黄肠题凑

49、长清双乳山•济北王刘宽•天汉四年—后元二年•山东大学考古系 山东省文物局 长清县文化局《山东长清县双乳山一号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97年3期1页,任相宏《双乳山一号汉墓墓主考略》,《考古》1997年3期10页•BC97—87

50、长沙砂子塘•长沙靖王吴著•BC157年•湖南省博物馆《长沙砂子塘西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63年2期13页

51、徐州九里区•楚王刘纡2公元9年•徐州博物馆《徐州市卧牛山汉墓调查记》未刊稿

52、徐州鼓楼区•楚王•西汉早期•徐州博物馆《徐州驮蓝山汉墓》未刊稿

53、章丘洛庄•济南国王•西汉初期•《山东章丘发现大型汉墓》,《报刊文摘》2000年3月27日;《章丘出土西汉王墓—大过老山汉墓内埋大量兵俑》,《文汇报》2000年8月28日

未被盗掘的有:临淄齐王墓、广州南越王墓、满城汉墓、巨野昌邑王墓、长清双乳山济北王墓

西瓜在中国古代是有的、

古籍记载:据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

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按胡峤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

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至今南北皆有。”

  27干  “干”,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篆文几乎都是“ ”这个模样,像长杈之形。“干”本义是指树干,也是农耕时代人们方便制作、随手可操持的武器。“干”与“戈”结合为“干戈”,就成了兵器总称,如大动干戈,也就不足为奇了。“杆”、“竿”中的“干”表义兼表音。

“干”由树干引申为事物的主要部分,如“躯干、骨干、主干、干道、干线”等。因“干”作为兵器使用,自然就有攻击、冲犯的感觉。如今,“干扰、干预”大概就来自于此。

后来,“干”的引申义复杂起来,没办法,古人又造“干、榦”分担树干之“干”,本来简单的汉字,变得复杂了。好在汉字简化时,“干、榦”又返璞归真到了“干”。

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汉字简化时,以“干”替代“乾湿”的“乾”和“干部”的“干”。“乾”字读“前”时,如“乾坤、乾隆”,不能用“干”代替“乾”,否则乾隆就会大动肝火了,乾坤就会大逆转。

至于“天干、地支”中的“干”,那只是同音假借而来,与“干”本义相差十万八千里。也有的说“天干、地支”,犹如说树干与树枝,想想也是蛮有道理的。

“干”部首内,《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只有4员大将:干、刊、邗、顸。2012年7月中旬上架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在第5版基础上增加了:平、罕、鼾0。请注意,第6版与第5版有一显著变化就是在检字表中部分汉字右上角出现“0”,表明该汉字是非规定的归部。也就是说此字本不属于该部首,只不过为了读者查找方便而特别加的。如“鼾”真正意义上是归“鼻”部首。在“鼻”部首内,“鼾”右上角就不带“0”而在“干”部首内右上角就带“0”。凡右上角带“0”汉字,笔者一般不作解释,等到归部时(如“鼾”放在“鼻”部首内)才做解释。

从“干”的字,基本上以“干”表音,个别兼表义。读an的有“犴、岸”等;读gan有“杆、秆、竿、肝、矸、旰”等;读han的有“旱、汗、邗、鼾、罕、扞”等;读kan的有“刊、衎”等。不管读音咋变,基本上跑不了“an”这个调。

“刊”,已在《青年记者》今年3月下介绍,本文不再赘述。

“邗”,形声字。金文和篆文皆从“邑”(即右“阝”)“干”声。本义为古国名,为吴所灭。后成为古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东北。又指“邗沟”,春秋时吴王夫差为争霸中原,在江淮间开凿的一条古运河。如今扬州市有个邗江区。

“顸”,形声字,读“鼾”。“页”指的是人的头,“顸”本义为没有头发。现用在方言中,表粗,如这棵树真顸,这线太顸换根细一点的。还可作姓用。用于联绵词“颟顸”(读作mān hān),其义:1脸盘大。2糊涂而马虎。3不明事理。

“平”,会意字。金文从“亏”(即“于”,表乐声婉转),从“八”(表平分)。会意乐声平缓。

“罕”,形声兼会意字。篆文从“网”从“干”,会意捕鸟用的长柄小网,“干”也表声。后来“网”形简化,俗作“罕”,如今楷书就采用当年的俗字“罕”。由“网”眼稀疏,引申出“稀、少”的意思来,如“罕见、人迹罕至”等。

28工

“工”,象形字。“ 、 、 、工”从左至右依次为“工”的甲骨文、金文、篆文、楷书。甲骨文的中“工”,像一把刃口朝下的斧头之形(也有的甲骨文刃口朝上),金文“工”像一把铡刀的侧面,篆文“工”侧重于艺术化,楷书“工”横竖工整。

几千年来,“工”虽有变化,但整体轮廓大差不离。

关于“工”的本义,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像涂饰的刷子,有人说是像木工量直角的矩尺之形。不管咋说,都离不开工具这个角色。由工具引申为使用工具的人。因做工追求的是精益求精,也称精巧、精致为工,如“工整、工巧”等,引申出精于、长于,如“工诗画、工于心计”。

在古籍中常见有“工女”一词,专指采桑、纺织的女子。

“工”部首内汉字,大都与工具、技能有关。《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工”部首汉字有:工、巧、邛、功、左、、式0、巩、贡、汞、攻、巫、项、差0、巯、曌。以“工”既表义又表音的字:

“功”,形声兼会意字。“功”与“攻”同源,金文皆从“攴”(表操作)、从“工”(似杵,古代盖房,用四块木板组合成一个矩形,往矩形里填土,随后用木杵捣实),会意从事盖房等各种各样的工作,“工”兼表声。篆文改为从“力”,突出用力做功。

“攻”,形声兼会意字。从“工”从“攴”(楷书时“攴”变为“攵”,“攴”与“攵”相通)。参考“功”。由捣实使其坚固,引申出进攻(与“守”相对)。

“贡”,形声兼会意字。篆文从“贝”(钱财)从“工”(表劳作),会意臣民向天子奉献物品或劳力的意思,“工”也兼表声。如“朝贡、贡米、贡品、贡献、贡奉”等。这里特别提请读者朋友注意“供”与“贡”的区别。“贡”专指向天子、皇上之献,“供”的层次就低多了。如我们到庙宇去表示表示,那只能用“进供”,桌子摆的只能是“供品”而非 “贡品”。

“汞”,形声字。篆文从“水”从“项”,楷书写作“澒”,后俗作“汞”,最终俗字转了正。“汞”俗称水银。由于汞是金属,旧时也写作“銾”。

“巩”,会意字。金文“”从“丮”(人举着双手有所操持的样子)从“工”,表示双手执杵筑墙筑坝的场面。楷书写作“巩”或上“巩”下“手”组成的汉字。由于“巩”作了偏旁,坚固之义便另加义符“革”来表示,即“巩” (如今“巩”又成了“巩”的简化字);惧怕之义则另加义符“心”写作“恐”;夯筑之义则以“筑”(一种乐器)为基础,另加义符“木”写作“筑”(如今简化为“筑”)。

“巧”,形声字,从“工”从“丂”(表声),指需借助工具才能达到精致、精巧。用于做事值得称道,用于做人恐怕会走向反面,如“巧言令色、巧舌如簧、巧夺豪取”。但“大巧如拙、大智如愚”还是值得发扬光大的。

“左”,从“ ”(左手形兼表声)从“工”。因为生活中左撇子少,所以左手携带工具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左”的本义为辅助,是“佐”的本字。由于“左”用于“左右”,古人只好加义符“亻”成为“佐”。古人某个阶段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因而,以下帮助上为佐,以上帮助下为佑。

邗读:hán。

邗,汉语二级字,读作邗(hán),本意是指边境城堡;也指水名,即邗沟;还指春秋时代古国名;引申意思为“防御”;邗也表示“边防要塞”。

邗 Hán 形声。字从干,从邑,干亦声。“干”本指“盾牌”,引申为“防御”。“干”与“邑”联合起来表示“边防要塞”。

本义:边境城堡。

说明:1、“邗”为春秋时代古国名。也作“干”。春秋晚期为吴王夫差所灭,成为吴邑。地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东北。2、“邗”为古城名。公元前486年吴国所筑。故址一说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北,一说在今扬州市东南濒江处。3、姓。

水名,即邗沟。又名邗江、邗溟沟、渠水、中渎水[Han canal]。春秋时吴王夫差为争霸中原,在江淮间开凿的一条古运河名。唐以后改称漕河、官河或合渎渠。

古籍解释

《唐韵》胡安切《集韵》《韵会》河干切,𠀤音寒。《广韵》邗沟,水名。《左传·哀九年》吴城邗,沟通江、淮。《注》于邗江筑城穿沟,东北通射阳湖,西北至宋口入淮,通粮道也。

又《集韵》居寒切,音干。越之别名。

邗江区读hán jiāng qū。

邗江区隶属于江苏省扬州市,是扬州市委、扬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邗江区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三角洲腹部,长江与淮河交汇处,东依上海,西连南京,南临长江,北接淮水,中贯京杭大运河,总面积55268平方千米。

地名由来:战国吴夫差十年(前486年),邗江因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而得名。

行政区划:

邗江区辖11个街道,9个镇、2个乡:邗上街道、双桥街道、新盛街道、蒋王街道、汊河街道、梅岭街道、扬子津街道、竹西街道、甘泉街道、文汇街道、瘦西湖街道、瓜洲镇、西湖镇、杨庙镇、杨寿镇、槐泗镇、方巷镇、公道镇、八里镇、施桥镇、平山乡、城北乡。

其中,扬子津街道、文汇街道、八里镇、施桥镇由扬州经济开发区代管,瘦西湖街道、梅岭街道、平山乡、城北乡由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代管。邗江区实际管辖7个街道、7个镇。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扬州为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早在1960年春,扬州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成立“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召集雕版印刷艺人六十余人,从事古版修版及刷印工作。为此,省有关领导部门专门发文征集省内藏版,又从浙江借调部份藏版,交广陵刻印社整理、修补、重印。几年内,征集到古版近二十万片,印行图书十余万册。“文化大革命”期间,保护工作曾一度遭到破坏,刻印社也被迫撤销。1978年,广陵古籍刻印社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得以恢复,于扬州凤凰街重建社址。召回部分专业人员,培养了一批新人,使雕版印刷工艺流程全面恢复,修补、印行了大量古版图书,还新刊刻了《里堂道听录》等一批新版古籍,为扬州雕版印刷史谱写了新的光辉篇章,被海内外誉为“江苏一宝”,乃至“全国一宝”。

200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刻印社的基础上建立了广陵书社,使其能利用古代雕版工艺,出版雕版、影印古籍及仿真复制书画作品。

2005年,市政府投资128亿元,新建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全面展示了雕版印刷的历史渊源、工艺流程和杰出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传承与保护工作。除此之外,广陵古籍刻印社、广陵书社、邗江古籍印刷厂等单位相继成立了雕版印刷传习所。

扬州还整理、出版了一批雕版印刷技艺的理论专著,将雕版印刷技法用文字、等多种方式记录下来,有利于雕版印刷技艺的广泛传播 。

扬州雕版印刷技艺保护工作出色,成果突出,集传承、保护、展示、传播为一体,建立精品传承、著述传承、教学传承等多种渠道,形成了全面、完整的保护体系,堪称“非遗”保护的楷模。

扬州高中有:高邮中学、高邮中学、江都中学、邗江中学等。

高邮中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后,江苏省教育厅将其改名为“江苏省高邮中学”,该学校在2010年的时候,还被评为了四星级高中。可见教学水平也是不错的。

扬大附中学校属于一个重点中学,也是四星级高中。在这里,有着比较优秀的教师队伍,其教学水平是数一数二的。在众多老师中,有津贴的专家就有2人,还有4名国内优秀教师,3名国内模范老师、2名国内优秀音乐教师、14名省特级教师。

江都中学学校在江苏省内,属于一个四星级中学。其教师队伍是非常有实力的,而且教学水平特别好,在1982年的时候,被江苏省列为了重点中学。

邗江中学在江苏省内,也属于一所重点中学。在2000年,该学校在高考中,也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因此被国家列为示范性高中,然后在2004年时2,被评为江苏省第一批四星级高中。

邗的意思是:本是指边境城堡;也指水名,即邗沟;还指春秋时代古国名;引申意思为:防御,邗也表示:边防要塞。

详细解释:

邗 Hán 形声。字从干,从邑,干亦声。干本指:盾牌,引申为:防御。干与邑联合起来表示:边防要塞。

本义:边境城堡。

说明:

1、邗为春秋时代古国名。也作:干。春秋晚期为吴王夫差所灭,成为吴邑。地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东北。

2、邗为古城名。公元前486年吴国所筑。故址一说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北,一说在今扬州市东南濒江处。

3、姓。

《名》词

(1) 水名,即邗沟。又名邗江、邗溟沟、渠水、中渎水 [Han canal]。春秋时吴王夫差为争霸中原,在江淮间开凿的一条古运河名。唐以后改称漕河、官河或合渎渠。

(2) 邗江 [Hanjiang county],江苏县名,2001年撤县设区,隶属江苏扬州市。

古籍解释:

邗酉集下邑部 康熙笔画:10画,部外笔画:3画。

《唐韵》胡安切《集韵》《韵会》河干切,音寒。《广韵》邗沟,水名。《左传·哀九年》吴城邗,沟通江、淮。《注》于邗江筑城穿沟,东北通射阳湖,西北至宋口入淮,通粮道也。又《集韵》居寒切,音干。越之别名。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