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图书馆场所分布一览吴江图书馆地址查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吴江图书馆场所分布一览吴江图书馆地址查询,第1张

吴江图书馆场所分布一览

一.各楼面读者公共活动区

一楼读者公共活动区设置电子咨询机,读者可利用电子咨询台自己检索馆藏资源。

二.自然科学借阅室

位于一楼西部,面积450平方米,开架陈列书刊10000种。

三.少儿书刊借阅厅

位于一楼东部,面积350平方米,开架陈列少儿、幼儿书刊3万册,借阅一体,有适合儿童阅读内容的电子阅览处,门外还有300多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平台,并通过小桥与周边绿化带相连。

四.书刊借阅大厅

位于二楼,面积1400平方米,由新书借阅区、图书借阅区两块组成,开架陈列书刊10多万册,书架边上有阅览桌,借阅一体。

五.电子阅览室

位于二楼西南部,总面积近300平方米,电脑56台。有100M光缆与Internet相联,既可以阅览馆藏电子文献,又能利用网络资源。

六.文献检索室

位于四楼,开架陈列馆藏的重点工具书,内设资料书库。这里有《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全国年鉴全文数据库》等数字资源,还可以通过因特网,利用上级图书馆和兄弟图书馆收藏的大型数据库。设有电子咨询解答台,与公共活动区中的电子咨询服务机相连,可接受读者各种口头、书面、和音视频实时咨询。

七.专题阅览室

位于文献检索室内,六个专题阅览室根据专业读者的要求,不定期汇集特定专题的书刊资料,可在不受干扰的良好环境下潜心研究。

八.古籍阅览室

位于三楼中西部,收藏古籍六万余册,有《四库系列全文数据库》、《吴江五百年古代地方志》等数字资源,均可提供阅览服务。

九.自修室

位于一楼东南部,有座位114个,可为各种读者提供良好的自学场所。

十.培训室

位于四楼南部,4个各150多平方米的培训室可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开设知识讲座。

十一.盲人阅览室

位于五楼中东部,拥有可供盲人使用的电脑四台以及上千册盲文书籍、音像制品。

十二.展览厅

位于四楼东北部,400平方米的展览大厅,4米高的展板,可承办各种中、小型展览。

十三.报告厅

有座椅221席,配备良好的音响设备,可举办各种中、小型学术报告会,开设知识讲座,承办中、小型会议。

十四.吴江学者著作陈列室

位于三楼中北部,展示了吴江籍学者的部分著作。

十五.亲子阅读绘本馆

位于三楼南部,专为0-12岁儿童提供专业、丰富的绘本阅读资源和亲子活动场所

十六.服务中心

位于一楼进门处,办理办证、退证、充值等工作。

南湖校区图书馆馆藏分布一览表 场所 地点 收藏范围 服务对象 开放时间 备注 总服务台 二楼大厅内 图书总借总还处 全校读者 周一至周六  8:00-22:00

周日8:00-17:00新书阅览室

(不借阅) 二楼西北 近几年出版的各类新书 全校读者 周一至周六  8:00-22:00

周日8:00-17:00现刊阅览室

(不借阅) 二楼北 当年中文报纸及中文期刊 全校读者 周一至周六  8:00-22:00

周日8:00-17:00过刊阅览室

(不借阅) 二楼西南 5—10年内中文报纸和中文期刊合订本 全校读者 周一至周六  8:00-22:00

周日8:00-17:00调剂书刊阅览室(不借阅) 一楼 5—10以前中文报纸和中文期刊合订本、现刊保存本 全校读者 周一至周六  8:00-22:00

周日8:00-17:00调剂图书阅览室(不借阅) 一楼 剔旧图书154000册 全校读者 暂未开放社科法学文献阅览室

(可借阅) 三楼北 所有法律类和社会科学总论类文献。 全校读者 周一至周六  8:00-22:00

周日8:00-17:00社科经济文献阅览室

(可借阅) 三楼南 经济类图书 全校读者 周一至周六  8:00-22:00

周日8:00-17:00综合阅览室一

(可借阅) 四楼北 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地理类图书 全校读者 周一至周六  8:00-22 :00

周日8:00-17:00综合阅览室二

(可借阅) 五楼北 哲学、社会科学、艺术、电脑、医学等类图书 全校读者 周一至周六  8:00-22 :00

周日8:00-17:00外文阅览室

(不借阅) 五楼西北 外文原版图书、期刊和港澳台期刊。以英语为主,少量收藏日、德、法、俄等语种文献。 全校读者 周一至周六  8:00-22 :00

周日8:00-17:00参考阅览室

(不借阅) 五楼 除文学类图书外所有图书保存本及部分报纸 全校读者 周一至周六  8:00-22 :00

周日8:00-17:00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 二楼东南 中国历代货币、近现代金融史料4000余件 校内及校外读者 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1:30  下午14:00-17:00首义校区图书馆馆藏分布一览表 场所 地点 收藏范围 服务对象 开放时间 备注 借书处 一楼西全校读者 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下午17:00专业报刊阅览室 一楼南 中文报纸、中文期刊(含现刊、过刊) 全校读者 周一至周六  8:00-22:00

周日8:00-17:00综合书刊阅览室 二楼南 “人大法”中文图书法律、经济类、“中图法”中文图书(法律类为主)A—E类 全校读者 周一至周六  8:00-22:00

周日8:00-17:00专业图书阅览室 三楼南 “中图法”中文图书(经济类为主)F—Z类 全校读者 周一至周六  8:00-22:00

周日8:00-17:00外文书刊阅览室 三楼北 外文期刊、外文图书不开放 部分已转至南湖馆 古籍阅览室(含内部资料管理) 四楼南 古籍线装、旧平装、解放前报刊合订本 教师、研究生 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1:30  下午14:00-17:00港台书刊阅览室 四楼北 港台图书、港台报刊  已转至南湖馆 中文期刊典藏库 六楼书库 中文期刊合订本 教师、研究生 暂时预约开放外文报刊典藏库 七楼书库 外文期刊、外文报纸合订本 教师、研究生 同上中文报纸典藏库 一楼北 中文报纸合订本 教师、研究生 同上中文图书典藏库(新增) 二楼北 “人大法”中文图书1-3类、5类、7-17类 教师、研究生 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1:30  下午14:00-17:00

前不久热播的《国家宝藏》里,

那一件件精美的文物是否让你惊叹不已、啧啧称奇?

古老的文物背后,

蕴含的是一段段或热血沸腾、或凄美哀婉的历史与故事。

在北师大图书馆古籍精品展室——弘文轩里,

同样陈列着一件件珍贵而神奇的宝藏,

等待着你的探索与挖掘。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古籍逾40万册,其中130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宋元古椠,明清精刻,名家稿抄本、批校题跋本等,均弥足珍贵。

弘文轩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展示馆藏古籍精品的重要窗口,图书馆员定期规划主题,精选藏品,向读者展示馆藏古籍的收藏历史及历代古籍精品。

下面,就随教务老师一起,开启古籍探索之旅吧~

△▴

弘文轩

思古·馆藏精品

首先是“镇馆之宝”——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存卷二)。这是馆藏中年代最早的文献,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是典型的八世纪唐写本。总长度超过九米,首尾完整,书法工致,同名的写经在敦煌遗书中并不多见。参照文化部公布的《敦煌遗书定级标准》、《古籍定级标准》,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除了“镇馆之宝”,馆内还按照唐宋元明清的历史发展顺序展示了经卷、文集等,透过暗黄的书页,仿佛能够看到那些默默守护着这些脆弱的纸张与卷册的书生们,因为敬畏与热爱,才得以让一卷卷古籍得以穿越兵火燹灾,渡过重重浩劫,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溯源·师大变迁

在馆藏源流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方方红色的印章。这些钤印在书籍上的馆藏章,记录了北京师范大学在历史上各时期的更名历程,见证了北京师范大学百年的历史变迁。

京师优级师范学堂首任监督陈问咸的题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藏书印

启功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概况》(1989年)中提到本校图书馆“聚合旧师大、旧女师大、旧辅大所藏”。其中“旧师大”和“旧辅大”分别指1952年院校调整前的北京师范大学和辅仁大学。“旧女师大”即民国时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这三所学校的馆藏共同构成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的基础。

钤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所藏图书”

流传·经典永存

除了古籍,弘文轩还藏有许多影印本的经典书籍,包括《琵琶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等,在书页的翻动间,将经典流传。同时,馆内还展示了木活字、锡活字等珍贵藏品,让每一个参观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惊叹于古代人民的智慧,通过这一件件陈列的实体,穿越浩瀚的时空感受情感的共鸣。

地点:主馆地下一层弘文轩(须乘馆内东侧工作用梯前往)

开放时间:每周四上午8:30-11:30

参观办法:

1仅接待校内10人以上团体预约参观。

2填写《弘文轩展室参观申请表》,并至少提前3个工作日发送至

hongwenxuan@libbnueducn。

参观须知:

1受场地人数限制,如预约时段人数过多,可能会调整参观时间。

2进入展厅前须存包,食品饮料、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不得带入展厅。

3请勿触摸展品,请勿大声喧哗并将手机设置为静音。

4展厅内谢绝拍照。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博物馆会经常接待一些外宾来进行文化交流和展览,这里也经常会开一一些研讨会,也发表了许多研究得出的结论论文。为国际交流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许多贡献。开馆时还有许多国家***出席开幕仪式。

交通

1、乘公交7路、10路、15路、52路、88路、夜1路到民族文化宫站下即到。

2、乘地铁2号线到复兴门站下可到;地铁1号线、4号线到西单站下可到。

位置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9号

网址

http://wwwcponcn/

开放时间

博物馆、展览馆周一至周日09:00-16:30(16:00停止进入,有展览时才对外开放,具体可电话咨询);

剧院视具体演出时间而定;

图书馆:周一至周五08:30-16:50;周六至周日不开放

停车信息

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有专门的停车场,每15分钟2元钱。位置很好找,有停车引导员,停车场并不大,但是平常淡季是够用的。

场馆内容介绍

展览馆:负责组织举办或承办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民族工作成就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主题展、民族团结先进事迹专题展;负责承办上级部门交办的大型展演活动;承接其它专题展览。常年举办基本陈列“各族人民心向党——建国初期全国少数民族敬献中央人民政府礼品展”和“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图书馆:负责收集、整理、保护少数民族古籍文献及图书资料;负责提供阅览服务;组织开展关于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专题研究;负责馆藏民族古籍文献及图书资料数字化建设;开展与图书馆界的合作与交流,为民族研究和知识传播提供公共服务。

博物馆:负责收集、整理、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负责举办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基本陈列;负责在国(境)外组织承办少数民族文化展演;负责中国博物馆学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组织开展关于民族文博的专题研究。

大剧院:负责组织举办或承办少数民族文艺演出、汇演、调演、**放映、有关会议;为少数民族同胞举行重大节庆活动、联谊活动提供服务;承接安排国(境)外有关文艺团体的演出活动。

民族画院:负责组织开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题材的美术创作活动;负责组织开展有关重大庆典笔会活动;负责开展文化下乡活动;负责有关涉外活动书画作品创作的组织协调工作。

去博物馆看展最怕神马?萃花最怕的就是排长长长队,尤其一眼看不到头,一排几个小时那种。排队5小时看展5分钟什么的简直不能忍!谁知道小伙伴们听了纷纷表示,萃花同志,你这个想法很危险啊!想看好东西还不想排队直接做梦比较快!

为了打脸小伙伴,萃花熬夜整理了下面这15家名气不大但馆藏、特色都不缺的“冷门”博物馆,誓要证明想看好东西还不想排队,才不是做梦呢!

关键词:县里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坐标:山东青州市范公亭公园西端

青州博物馆是个奇葩,它是所有县级博物馆中唯一一家国家一级博物馆!要知道本该是山东省文物精华所在的山东博物馆也才是国家二级。到青州博物馆一定要看的是三大镇馆之宝,分别是全国唯一的古代科举状元试卷,

全国唯一一件刻有汉字的汉代大型馆藏玉璧,

以及在博物馆隔壁龙兴寺出土的400余尊佛教造像。

这批造像集中在北魏晚期到北齐时期,贴金彩绘,雕刻精美,保存完好,被称为青州造像。

关键词:国际范

坐标:辽宁大连市旅顺口区列宁街42号

听到旅顺总会想起“旅顺大屠杀”。但旅顺博物馆可不是大屠杀纪念馆,而是一座真正的综合性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馆藏文物6万余件,其中青铜器

书画

和新疆出土文物都值得一看。

此外,还有独具特色的印度犍陀罗艺术(一种佛教艺术形式)

以及便利的地理位置带来的日韩文物!

日本江户时期的仿万历五彩提梁桶

关键词:男尸+漆器

坐标:湖北荆州市荆州区荆中路166号

《国家宝藏》让湖南博物馆2000年不腐的辛追夫人火遍全国。你知道荆州博物馆也有一具同时期的男尸吗?同样2000年不腐,是迄今为止保存年代最久远、最为完好的西汉男尸。(假装有图JPG)

受不了男尸这种重口味的朋友,可以来荆州博物馆看漆器,这里馆藏的楚汉漆木器占全国的五分之三。楚文化以凤凰为尊,漆器的颜值绝对杠杠滴。

此外,丝织品、玉器也都很惊艳,

不过提醒一下数学不太好的朋友们,这里有世界上最早的数学专著—张家山汉简《算数书》,观展的时候小心绕行!

关键词:元青花之最

坐标:江西高安市瑞阳大道674号

  哪个博物馆能一次性看到最多元青花?在不出国的情况下,答案就只能是江西的高安元青花博物馆!

这是国内唯一一座“元青花”专题博物馆,馆藏出土元代青花瓷19件!

不要小看19这个数字,这是仅次于土耳其托普卡帕宫博物馆、伊朗国家博物馆的世界第三收藏量!毕竟元青花存世量只有300件左右,而国内只有大概100件!

关键词:龙泉青瓷

坐标:四川遂宁市西山路613号

  是的,看龙泉青瓷不是去浙江龙泉,而是去四川遂宁的四川宋朝青瓷博物馆!1991年遂宁发现了一处大型宋瓷窖藏,出土宋瓷985件,其中龙泉青瓷就有342件。2003年四川宋朝青瓷博物馆建成开放,专门用于展示这些宋瓷器精品。  

关键词:海捞瓷的诞生

坐标:海南海口市国兴大道68号

古代装载外销瓷器的商船在海上遇难,形成了今天的海底文化遗存——海捞瓷。海南博物馆的一大特色就是海捞瓷,以青瓷、青白瓷为主,时代跨越唐宋元明清,不过因为大部分都是实用瓷,观赏性和前面的青花、龙泉青瓷没法比。

但是,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水下考古”的现场作业,“海捞瓷”的诞生还是很吸引人的,不是吗?

关键词:汉景帝墓了解一下

坐标:陕西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

  汉阳陵是汉武帝他老爸汉景帝和皇后的合葬陵墓。依托陵墓建立的汉阳陵博物馆包含朱雀门遗址、地下博物馆和汉俑博物馆三部分。在这里你能看到朱雀门遗迹和复原建筑,

你可以只隔着一层钢化玻璃近距离观赏陪葬坑,

还可以观赏到数量最为庞大的汉代陶俑。 

关键词:古墓集体出没

坐标:河南洛阳市老城区机场路45号

如果说汉阳陵博物馆以级别取胜(毕竟是帝王陵),那洛阳古墓博物馆就是以数量取胜了。博物馆搬迁复原了上自西汉、下到北宋的历代典型墓葬二十多座,如果对墓葬文化、丧葬习俗感兴趣来这里就对了!

关键词:干尸出没胆小者回避

坐标: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西北路581号

  新疆是世界上拥有古尸最多、保存最好的地区之一,所以新疆博物馆的特色馆藏,就是干!尸!这里有罗布泊出土的楼兰美女,

且末扎滚鲁克出土的异域美男,

高昌王国最高军事将领张雄大将军

……友情提示,像萃花一样胆小的朋友们还是不去为好。

关键词:最早的中国

坐标:陕西宝鸡市滨河南路中华石鼓园

  宝鸡是周朝的发源地,有“青铜之乡”的称号。虽然很多出土的青铜器被或征或借到了其他博物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仍然是我国目前唯一的青铜器专题博物馆。

且馆藏还有不少精品,其中最著名的一件就是何尊,爱好青铜器的朋友一定不能错过这里。

西周早期 何尊,首批禁止出国文物,铭文中的“营建洛邑,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关键词:水下参观get

坐标:重庆市涪陵区滨江大道二段185号

  白鹤梁位于三峡上游,是一座古代的水文站,在长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上雕刻“石鱼”记录水位的涨落,记录了唐代以来长江中上游的水文资料。 

三峡建成前,每年12月到次年3月的枯水期,石梁都会露出水面,这时人们就能看到石梁上的题刻、石刻鱼、观音像和白鹤图。

三峡蓄水之后,白鹤梁沉入江中,再也无法露出水面。现在要想看到白鹤梁的原貌,我们得乘坐电动扶梯缓缓进入水下,再穿越150米的水平廊道,站在水下40米的参观廊道上,隔着一层水纹滤镜观看。  

关键词:汉代画像石刻

坐标:河南南阳市卧龙区汉画街398号

  南阳汉画馆是中国第一座汉代画像石刻专题博物馆,同时也是规模最大、藏品数量最多的,馆藏汉画像石总量超过两千。在展厅能够看到的是二百余块精品,画像内容涉及生产劳动、建筑艺术、社会生活、神话、舞乐、祥瑞升仙等八大部分。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几乎涵盖了汉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最有文化的博物馆

坐标:河南安阳市北关区

  自从知道了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存在,萃花深深觉得,每个写汉字的人都应该去一趟,亲眼看看我们每天写的汉字是怎么来的。

博物馆坐落在甲骨文的发祥地河南安阳,馆藏文物4123件,涵盖从甲骨、青铜器、玉器、陶器到竹木、碑刻、纸质在内的所有文字载体。全面讲解古汉字的构形特征展现汉字的演化历程。

关键词:最有文化+1

坐标:北京中关村南大街33号

  如果票选最有文化的博物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应该是中国文字博物馆最有力的的竞争对手!国家典籍博物馆位于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2014年才正式开馆,馆藏全部来自国图的古籍特藏珍品。

从3000多年前的甲骨,到金石拓片、敦煌遗书、善本古籍、舆图、样式雷图档、西文善本,再到现当代名家手稿,在这里都能看到!

关键词:时尚时尚最时尚

坐标:浙江杭州市西湖区玉皇山路73号

中国丝绸博物馆常设展包括历史文物、蚕桑文化、古代染织技术以及中外时装演变。 最值得看的当然还是历史文物,古人喜欢什么颜色?喜欢什么图案?喜欢穿什么样式的服装?古人服装上的时尚和潮流都在这些文物上了!当然,也别只顾着时尚的事,丝绸历史文化还是要了解的!

话说这周五就是博物馆日了,还没想好去哪个博物馆排队的,不妨就听萃花的去逛逛这些冷门博物馆,绝对能少排好长好长的队!(不用排队真不敢保证,毕竟博物馆日是免费的!)

广西地处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中的 云贵高原 东南边缘,是中国唯一临海的少数民族 自治区 、西部唯一的沿海地区。先秦时期,岭南称 百越 之地,广西分属西瓯、骆越。公元前214年,秦王朝征服百越,在岭南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今广西大部分地区属于 桂林郡 和 象郡 ,所以广西称“桂”由此而来。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坐落于南宁市民族广场东侧 ,是国内最早开创 “馆苑结合”、“动静相辅”模式的博物馆,是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含古籍)7万多件(套)。以下就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的12件珍宝进行盘点。

此卣通高40厘米,卣身及盖四面有棱背,提梁置于正背面脊上。盖面、腹部饰以浮雕式的兽面纹,眉、目凸起。盖面上两兽面纹向左右,腹部两兽面纹向前后,互不相望。盖缘、颈、圈足均饰夔纹,盖钮饰六只蝉纹。提梁饰夔纹和蝉纹,两端作牛头形。此器为中原器物,至于为何出现在瓯骆地区,有专家猜测,其可能是通过赏赐、购买或交换而来,也有可能是战利品。1974年出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县马头乡全苏免岭,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此卣造型精美,保存完好,盖内有标志着做器奴隶主族徽的铭文,为典型的中原器物,为研究商代中原与瓯骆地区的交流提供了实物资料。

铜鼓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瑰宝,可分为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北流型、灵山型、西盟型等8个类型。壮族是最早铸造和使用铜鼓的民族之一,广西是古代铜鼓出土最为密集的地区。这件翔鹭纹铜鼓高368厘米,面径564厘米,足径675厘米,重3075公斤,鼓面中心为太阳纹,十二芒,芒外七晕圈,主晕为衔鱼翔鹭纹,其余饰栉纹、勾连雷纹和锯齿纹。鼓身九晕圈,饰锯齿纹、圆圈纹、羽人划船纹和羽人舞蹈纹。鼓胸为六组羽人划船纹,每船六人,其中三船的划船者皆戴羽冠,另三船各有一裸体人,船头下方有衔鱼站立的鹭鸶或花身水鸟,水中有游鱼。鼓腰饰八组羽人舞蹈纹,每组二至三人,头戴羽饰,下身系展开的羽裙,两臂外展,双腿叉开作舞蹈状。舞上空有衔鱼的翔鹭。足部一侧卧刻篆文“百廿斤”。1976年出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1号墓,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此铜鼓保存完好,纹饰清晰,图案精美,所刻图案纹式内容丰富、活泼生动,整器品相完好、铸造精良,集冶炼、铸造、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于一身,是南方古代民族特有的综合艺术精品,在国内实属罕见,弥足珍贵,是石寨山型晚期的代表作之一,国宝级文物。

羊角钮钟流行于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是一种极富地方特色的青铜打击乐器,呈半截橄榄形,上小下大,钲部上端透穿长方形孔,顶端有两个外撇羊角状钮。这件人面纹羊角钮铜钟通高19厘米,正面铸有人面纹,人面的眼、鼻、口都隐约可见,呈现出不落俗套的民族风格,装饰人面纹的器物,多是祭祀用品。与铜鼓一样,羊角钮钟作为古越人使用的重要的打击乐器,其在战国至汉代瓯骆文化遗迹——左江崖壁画中有描绘:在首领的带领下,伴随着敲击羊角钮钟、铜鼓等发出的节奏和音律,祭祀人群翩翩起舞。1976年出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1号墓,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此钟音高、律制与同墓共出的“布”字铭钮铜钟、铜锣、铜鼓完全相同,可与这些乐器合奏本地特有的音乐旋律,同时还被赋予作为权力和财富象征的 社会 功能。这种古老且极富地方特色的铜钟,对研究我国南方古代音乐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此灯通高33厘米,长42厘米,宽15厘米,呈凤鸟形,顾首回望,双足分立,尾羽下垂及地。足与尾形成鼎立之势以支撑灯身。头、冠、颈、翅、尾、足各部位轮廓清晰,比例匀称。通体细刻羽毛,精致美观。凤鸟背部有一圆孔,用以放置长柄灯盏。凤鸟口内衔喇叭形灯罩,垂直对准灯盏蜡锥柱上方。凤鸟颈部由两段套管衔接,可以自由转动和拆卸,便于调节灯光和冲洗体内烟尘。灯罩与颈部及腹腔相通,腹腔中空,可以贮水。当灯盏中的蜡烛点燃时,烟灰经灯罩纳入颈管,再由颈管导入腹腔,最后溶入水中。1971年出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望牛岭1号墓,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此灯造型独特,灵巧优美、活泼可爱,工艺先进,纹饰采用岭南地区的一种新兴錾刻花纹工艺,构思巧妙,将环保思想应用于灯具的设计制作中,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观赏性,显示了2000年前我国工匠们的精湛手艺和高度智慧,是西汉古代青铜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提筒是典型的南越器物,主要发现于两广地区,有铜质和陶质两种,为盛酒器皿。这件漆绘提梁铜筒高418厘米,由器身和器盖两部分组成。盖顶有环钮,器身上部有一对铺首衔环耳,上系活动提梁。整件器物仿竹节形,颇似今天广西壮族、苗族、瑶族人民外出劳动时随身携带的竹筒。筒身上满绘的漆画,画面中有人物、禽兽、花木、山岭和云气等。内容以上下不同层次展开,每段均自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所画内容,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巫师的恭敬肃穆、猫头鹰的默静阴森,鼠的敏捷活跃、凤的清高富态,怪兽的凶猛凌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1971年出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望牛岭1号墓,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此筒漆绘画造型生动,线条流畅,给人以惟妙惟肖之感,人物的造型、服饰可在战国楚人绘画中找到源头,说明南越国的铜器花纹,呈现出一种汉、越、楚诸文化并存的风貌,是一件难得的漆画艺术珍品,是研究当时有关情况的重要实证。

黄金在西汉时期使用较多,不仅用于帝王给臣民的赏赐,还用于对外贸易货币支付。西汉法定黄金铸币形式主要有金饼、马蹄金、麟趾金及金五铢等。这枚金饼圆形,正面凹陷,内刻一“阮”字,在“阮”字上方又细刻“位”字,背面隆起、粗糙,重量为2449克。1971年出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望牛岭1号墓,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西汉金饼均作不规则圆饼状,形体有大小之别,大形金饼重约250克,相当于当时的一斤,小形金饼轻小,其重约为大形金饼的十六分之一,即代表当时的一两,是最早出现的圆形黄金货币,此金饼为大形金饼,且刻有文字,十分罕见。

玻璃作为最早的人造材料之一,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随着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玻璃制品作为中外交流的载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这件弦纹玻璃杯高55厘米、口径73厘米、底径4厘米,腹部装饰了三道弦纹,经轧膜成型、精细抛光后,呈半透明的浅蓝色。广西合浦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拥有诸多西来的商品。专家推论,这很可能是汉代合浦人学会了烧制玻璃的技术,并利用当地的材料,延续传统器形,烧制出不同于西方的国产玻璃制品,并开始投放中外市场。出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文昌塔70号汉墓,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此杯属于钾硅酸盐玻璃系统,是印度、东南亚以及我国华南和西南等地特有的一种玻璃系统,而杯身凸弦纹纹饰在我国先秦和两广出土的汉代器物上常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 历史 见证。

这匹大铜马高达117厘米,是一匹拉车的雄马,全身分为头、耳、身躯、四肢、尾等九段装配而成,用子母口衔接,铆钉固定。马的肌肉丰满,四肢刚健,昂着头、竖着耳、张嘴掀鼻,右前腿抬起,作奔驰嘶鸣状。这匹大铜马的姿势威风凛凛,霸气十足。与铜马一起出土的还有一件高鼻、深目、颌下有须的“胡人”驭手铜俑。墓中同时出土的还有铜弩机、铁戟和环首铜削等先进的兵器。贵县在汉代属布山县,为郁林郡所在,是广西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墓主人的身份,无疑是当时统治阶级的一员。1980年出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县(今贵港市)风流岭31号墓,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此马造型、体态匀称,比例恰当,逼真传神,是一尊很高水平的、写实风格的艺术品,是当时岭南青铜铸造工艺的代表作,也是目前岭南地区发现的体型最大、年代最早的青铜马,被称为“岭南第一马”,国宝级文物。

此镜直径109厘米,缘厚04厘米,圆形,扁圆钮、圆钮座。座外一周三十个外向连弧纹,近缘处一双弦凸圈分内外两区。内区主纹自上而下分为五段,阶段线明确。第一段为神人,两侧有朱雀和龙;第二段四个神人;第三段钮两侧为东王公和西王母;二、三段两侧有青龙和白虎;第四段一神四兽;第五段一神,左右两侧为朱雀玄武。外区铭文由右旋的三十七个篆书反体字组成:“黄龙元年太岁在丁酉七月壬子(朔)十三日甲子(师)陈(世) (造)作三(涷)明镜其有(服)者令人富贵”。缘上饰交错连续的小矩形几何纹。三国时期吴镜中发现纪年铭文最多,有黄龙、建兴、五凤、太平、水安、甘露、凤凰等孙吴年号。1966年出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县(今贵港市)高中水利工地,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此铜镜有“黄龙元年”(公元229年)纪年,时代确切,对研究此时期的宗教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元代景德镇创烧了一种卵白釉(如鸭蛋青色)瓷,有的作品上暗印有“枢府”字样,故而被称为“枢府釉”瓷,当是皇家枢密院的定烧器。该盘直口,弧腹,平底,圈足。胎质洁白细腻,施卵白釉,釉汁匀净厚润。器内壁为阳文缠枝莲,缠枝波谷间印有“枢”、“府”两字。底心为阳文卷枝莲。传世品,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此盘施卵白釉,釉汁匀净厚润,纹饰精美,繁而不乱,为传世元代枢府瓷佳作。

此盘高61厘米,口径335厘米,底径22厘米,菱口,折沿,浅壁瓜棱腹,广底,圈足。青花绘画纹饰,折沿面饰卷枝莲纹边饰,内外壁盘分别绘画卷枝莲花纹和折枝花卉纹,底心作卷枝花卉纹。该瓷盘属于中国青花瓷发展史上极盛时期的官窑产品,一是采用了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青花料——苏泥渤青料,点染出的青花易晕散,呈现出了中国画的韵味;二是瓷器手感极其柔滑,触摸上去就如婴儿肌肤般细嫩;三是做成花瓣形的盘沿,盘子里外都点缀了各式的花朵,颜色深沉的部分往胎骨里面凹,这是国产料没有的一种特点,只有官窑才能烧制出如此效果。传世品,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此盘胎质细白致密,釉色肥厚青白,青花用料“苏麻离青”,呈色浓艳,为罕见的宣德青花精品,也是本馆传世瓷器中最为名贵的藏品之一。

太白尊亦称太白坛,因摹仿诗人李太白的酒坛,故名,又因其形似圈鸡用的罩而有“鸡罩尊”之称,为康熙时期官窑典型器物之一,造型多为小口侈,短颈,溜肩,腹部渐阔呈半球形,浅圈足旋削得窄小整齐,腹部为浅刻团螭图案。该尊高850厘米、口径350厘米、底径1250厘米,小口微侈,短颈溜肩,腹壁渐张,呈半球形,浅圈足。器内壁和底部施青白釉,外壁施豇豆红釉。腹部有三组暗刻团螭纹。底落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竖行无边栏款。豇豆红因色调淡雅,呈不均匀的粉红色、犹如红豇豆一般而得名,它在康熙时期较为名贵,因其用铜做着色剂,而铜在窑温里的化学反应比较活跃,要想烧得很匀净,难度非常很大,所以传世数量也极其少有。传世品,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豇豆红釉是康熙所创具有优美柔和色调,且其烧造技术很难掌握,成功率及低,因此康熙豇豆红器传世品稀少,此器极其珍贵。

主要收藏了与本省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有关的国内出版物,还收藏有英、日、俄等文种的国外出版物,截止2002年底,藏书约达250万册。中文期刊15000多种(包括建国前期刊3200多种,报纸147种,不少为国内孤本),外文期刊约4000种,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出版物3万多种,中文古籍和地方文献近40万册(其中线装古籍约占全省现藏古籍的1/4,善本约占全省现藏善本的1/2以上)。入藏本省各种版本地方志也较齐全,尤其闽台文献和谱牒收藏较完整,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台湾研究、福建研究、周易研究、中国近代史研究等方面藏书达到国家级研究学科文献水平。

此外,大量入藏不同载体的出版物,如视听资料、光盘资料、缩微资料,建立了福建省图书馆网站,提供到馆或远程信息的检索服务。现有全文电子资源有:国研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 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文史哲法律社科类)、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书生之家全文电子图书。题录数据库有:族谱数据库(馆藏目录)、福建省中文社科工具书联合目录、英文工程索引光盘数据库、外文期刊联合目录、港澳专题书目、香港澳门专题资料索引数据库等。其他还有:台湾专题数据库(全文)、福建地 方土特产品资料数据库和国企改革专题数据库等,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中文报纸

内地当年出版的中文报纸350种左右,报纸合订本43万多册;还有收藏十余种的港澳台报纸;解放前报纸。(阅览请到一楼中文报纸阅览室)

中文期刊

收藏期刊(包含解放前非福建地区出版的期刊、港澳台期刊,以及上万张资料、画报)15万种,其中现刊达4300多种。收藏期刊合订本近20万册。(阅览请到一楼中文现刊阅览室和一楼中文过刊阅览室,期刊外借请到一楼中文过刊阅览室)

中文图书

收藏近170万册的各类中文图书及5万多册中文工具书,其中台湾研究、福建研究、周易研究、中国近代史研究等方面藏书达到国家级研究学科文献水平。(阅览请到二楼中文科技图书阅览室、三楼中文社科图书阅览室、三楼中文综合及中文工具书阅览室、三楼装饰装潢艺术图书阅览室;外借请到二楼第一外借室、第二外借室、第三外借室)

古籍图书

图书馆古籍特藏在鳌峰、凤池、正谊、致用四书院藏书的基础上,先后汇入福州藏书楼、福州阅书报社、螺州陈家、崇安潘家、福州郭家等诸家藏书;1949年建国后至50年代,又搜集到乌山图书馆、大通楼、斋、冰寄庐等多家藏书;又接受了陈绍宽、傅衣凌、郑效洵等名人藏书,古籍善本和地方文献达近40万册。其中线装古籍约占全省现藏古籍的1/4,善本约占全省现藏善本的1/2以上。(阅览请到三楼中文古籍及地方文献阅览室)

姓氏谱牒

现收藏有上千种各种版本的族谱文献,其中有很多的闽台关系族谱、福建与东南亚关系族谱,可为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人寻根访祖提供第一手资料。(阅览请到三楼中文古籍及地方文献阅览室)

地方文献

包括福建地方志、闽人著述和地方文史资料。收藏有从省志到各地府志、州志、县志,还有山水志、寺庙志和乡土志等专门志书;收藏的闽人著述既有手稿本、批校本,又有一般的刻本、排印本和手抄本等;还收藏了全省各个地市县的各种文史资料,可从中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掌故。(阅览请到三楼中文古籍及地方文献阅览室)

外文图书

收藏有英、俄、日文为主的各类外文图书14万多册,包括科技、经济、文学、语言、艺术等学科的专著或读物以及各专业工具书和美国大学目录。(阅览、外借请到四楼外文借阅室)

外文报纸

收藏有历年来包括政治时事、外语学习等进口及国内出版的外文报纸。(阅览请到四楼外文借阅室)

视听资料

收藏有DVD、VCD、CD、录像带、录音磁带等各类视听资料2万余件,有国内外故事片、电视连续剧、风光、旅游、语言教学、军事、科技、体育、卫生、经济、管理青少年教育、教学等各类音像资料。同时还拥有福建文化信息网上的视频资料。(外借、阅览请到二楼视听借阅室,视频点播请到二楼电子阅览室)

电子资源

收藏有近两千种,主要有《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光盘、《四库全书》原文电子图书、《世界军事百科》、中学生各科目学习及题库光盘、会计考试题库及辅导教材、世界科普知识百科、网页制作素材大全、多媒体英语教学软件、多媒体英语文学光盘、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试题、多媒体CAI教学课件、各种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等。(阅览请到二楼电子阅览室和一楼中文现刊阅览室)

数字资源

现有全文电 子资源有:国研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文史哲法律社科类)、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书生之家全文电子图书。题录数据库有:族谱数据库(馆藏目录)、福建省中文社科工具书联合目录、外文期刊联合目录、港澳专题书目、香港澳门专题资料索引数据库等。其他还有:台湾专题数据库(全文)、福建地方土特产品资料数据库和国企改革专题数据库等。(查阅、检索请到二楼Internet阅览厅,或到二楼自动化部通过开户方式进行远程信息检索。)

缩微资料

现拥有一整套的《四库全书》及《敦煌遗书》、还有古籍善本390多种、地方志160多种、族谱168种以及1949年前福建省最主要的报纸90种、期刊290种、49年前东南亚地区的部分报纸、1949年后《福建日报》、《福州晚报》、《厦门日报》等缩微胶片。(阅览、复制和拷贝请到一楼左侧的缩微阅览室)

外部资料

现拥有台湾文献、港澳版中文图书三万余册、报纸、期刊约100种(其中报纸3种、期刊97种),并设有东南亚、新加坡文献专架,可提供查询和阅览服务。(阅览、查询请到四楼台湾文献研究室)

福建省图书馆web网站概况

来图书馆大力加强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于1997年7月开通福建省图书馆网站。主要栏目有馆藏书目查询、个人借阅状况查询、电子资源检索、图书馆概况、图书馆公告、图书馆学会、新书推荐等。此外还链接中文报刊精选、福建文化信息网、中外主要图书馆和本省市县图书馆、福建出版信息等,方便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福建省图书馆正加快本馆特色文献的数字化,不断丰富网站内容,努力提高质量和水平,为读者提供多方位,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现有馆藏中外文图书、期刊合订本及线装古籍50万册。其中中医药图书15万种10万余册,中医药期刊与现代医药、生物学期刊等2754种,外文医药期刊现刊102种,现刊1100多种。建国后公开出版的中医药图书入藏率95%以上,中医药期刊入藏率近100%。中文医学期刊式索引保持建国以来的完整性与延续性。入藏期刊合订本5万余册、民国期间图书以及中医古籍线装书3000多种4万多册,珍本、善本古籍300种3000多册。外文重要生物、医学检索工具配置齐全,具有20年以上综合检索能力。图书馆每年投入购书经费200~250万元。

图书馆还配置有6000余种中外文参考工具书和古今大型丛书、类书,如《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四部丛刊》、《民国丛书》、《中国地方志集成》、《道藏》、《佛藏辑要》、《大藏经索引》、《古今图书集成》等。经日常考察统计,相关专业一次文献保障率达80%以上。据国家中管局科研项目《中华本草》和《方剂大辞典》主编反映,两书引用书的品种,我馆入藏率达90%以上。

图书馆现有纸质中外文图书、期刊65万册,其中古籍图书3000余种4万余册;电子图书79万册;中外期刊、专利、学位论文等35种数据库。古籍资源以明初刻本、明孤本、明稀见刻本、未刊稿本、珍贵抄本、日本、高丽早期刻本等为主。图书馆通过权威数据库引进、网络开放存取资源组织、校内自有资源开发、馆际资源交流与共享、特色馆藏资源整合与开发等多种途径稳步增加馆藏数量,持续提高资源质量,已经初步形成了特色明显、结构合理、体系完备的文献资源体系。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