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贻直江苏溧阳人文言文
1 史贻直在历史上是好是怪
史贻直(1682年-1763年),字儆弦,号铁崖,江苏溧阳县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中举人,次年中进士,授检讨。
以后历充云南主考、广东督学、赞善、侍讲、庶子、讲读学士。雍正元年(1723年)任内阁学士,次年升吏部侍郎。
后来署理闽浙总督,升左都御史,协理西安巡抚,又升户、兵部尚书。乾隆初年历任湖广、直隶总督。
乾隆九年(1744年)授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乾隆二十五年(1755年),他为次子史奕昂担任甘肃布政司,写信给巡抚鄂昌,被告发而削职。乾隆二十七年(1757年)再入朝拜相。
去世后,赠太保,谥“文靖”,入祀贤良祠。
2 文言文 鳝救婢
鳝救婢
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尽愈。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翻译:
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经营鳝鱼面。他每天要杀数千条鳝鱼。有一位女仆人十分怜悯鳝鱼,每天夜晚,(女仆)偷偷从水缸里捞出一部分鳝鱼,把它们从后窗扔进河中,像这样做了许多年。 有一天,面店被火焚烧,女佣仓皇逃出,被火所烧伤,困在了河岸边。夜深时睡着了,等到醒来后感到伤口的疼痛减弱,连烧伤的部位也马上要痊愈了。仔细看伤口,发现有河中的污泥敷在伤口上,但周围有鳝鱼的行迹。她才知道:是从前她放生的鳝鱼来救她了。高怀中被婢女的行为所感动,于是停止营运,把锅拆除,将库存的所有鳝鱼,全部放到河里。
注释:
(1)以千数:意为用千来计算,即数千条。
(2)悯:同情。
(3)比:等到。
(4)业:经营。
(5)婢:女仆。
(6)周:周围。
(7)诸:之于(在文中用作代词兼介词)。
(8)滨:河岸。
(9)向:先前。
(10)罢业:停止营业,歇业。
(11)是:这样。
(12)累:积累。
(13)累年:许多年。
(14)纵:放走。
(15)始:才。
(16)困:困住。
(17)婢:侍女;此指女仆。
(18)扬州:今江苏扬州市。
(19)之:此指鳝。
要点引导:
1、选自《虞初新志》,清朝张潮编辑。所选故事的题材很广泛,一般都带有一些奇异的情节或不寻常的事件或人物。
2、在文言文中,词性活用是较为普遍的一种语言现象。名词活用为动词,活用后意义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上文“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中的“业”原为名词,指职业,句中活用为动词,解释“以……为职业”。
启示:
从婢的角度来说:好人有好报,应当乐于助人。
从鳝的角度来说:别人对你有恩,应寻找合适时机报恩,懂得知恩图报。
3 邹炳泰文言文翻译清史稿·卷三百五十一·列传一百三十八·邹炳泰传 原文 邹炳泰,字仲文,江苏无锡人。
乾隆三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纂修四库全书,迁国子监司业。国学因元、明旧,未立辟雍,炳泰援古制疏请。
四十八年,高宗释奠礼成,因下诏增建辟雍。逾两年,始举临雍礼,称盛典焉。
寻超擢炳泰为祭酒。累迁内阁学士,历山东、江西学政。
嘉庆四年,授礼部侍郎,调仓场,剔除积弊。坐粮厅颜培天不职,劾去之。
六年,京察,特予议叙。军船交粮挂欠,已许抵补,后至者复然。
炳泰虑年年积欠,与同官达庆意不合,自具疏奏,诏斥其偏执使气,镌级留任。又奏监督轮值宿仓,仓役出入滋弊,宜令于仓外官房居住,从之。
十年,擢左都御史,迁兵部尚书,兼署工部,管理户部三库。十一年,兼管顺天府尹事。
十二年,调吏部。十四年,加太子少保。
仓吏高添凤盗米事觉,坐久任仓场无所觉察,褫宫衔,降二品顶戴,革职留任,久乃复之。十六年,署户部尚书。
寻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炳泰在吏部久,尤慎铨政。
十八年,铨选兵部主事有误,同官瑚图礼徇司员议,回护坚执。炳泰力争曰:“吾年已衰,何恋恋禄位?不可使朝廷法自我坏!”自具疏白其故,上韪其言,卒罢瑚图礼。
既而有降革官捐复者二人,准驳不当,侍郎初彭龄论与不合,疏闻,上斥炳泰无定见,镌级留任。又盗劫兵部主事姚堃於昌平八仙庄,诏以地近京畿,官吏阘茸,不能治盗,罢炳泰兼管府尹事。
及教匪林清变起,逆党多居固安及黄村,追论炳泰在官不能觉察,以中允、赞善降补。寻休致,归。
二十五年,卒。 炳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
屡掌文衡,称得士。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译文 邹炳泰,字仲文,是江苏无锡县人。乾隆三十七年(1773)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散馆后)被授予编修之职,(受命)编纂《四库全书》,升任国子监司业。
清朝的国家学校因袭元、明两代的旧制,没有建立太学,邹炳泰援引古制上疏请求(建立太学)。乾隆四十八年(1784),高宗在太学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礼仪完成,就此下诏增建太学。
过了两年,开始举行皇帝亲临太学的典礼,当时被称为盛典。不久破格提拔邹炳泰为国子监祭酒。
不断升迁做了内阁学士,历任山东、江西省学政。嘉庆四年(1800),授任礼部侍郎,调去管理仓库,除去积久的弊端。
(后)因粮厅颜培天不称职,被弹劾去职。嘉庆六年(1802),朝廷考察在京官吏政绩,特别给予他加级并记录在案的奖励。
军船交粮赊欠的,已经准许抵充补足,后到的也是这样办理。邹炳泰考虑到年年累积欠账(不好),(因)与同事达庆意见不合,(所以)自己详细写奏章上奏,皇帝下诏斥责他片面固执恣逞意气,降级留任。
又上奏(请求)监督(官吏)轮流值班住在仓库的事,说管理仓库的小吏仓役出入仓库滋生弊端,应该让他们在仓库外的房舍居住,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嘉庆十年(1806),升任左都御史,又升任兵部尚书,兼管工部,管理户部三库。
嘉庆十一年(1807),兼管顺天府尹事。嘉庆十二年(1808),调任吏部。
嘉庆十四年(1810),加赠太子少保。管理仓库的官员高添凤偷盗米粮的事情暴露,他因为久任仓库主官却未能察觉此事,被剥夺东宫的职衔,降二品顶戴,革职留任,很久以后才又恢复。
嘉庆十六年(1812),任户部尚书。不久以吏部尚书的身份任协办大学士。
邹炳泰在吏部任职很久,尤其对选拔任用官吏非常慎重。嘉庆十八年(1814),因为选拔兵部主事有误,同事瑚图礼遵从主管官员的意见,坚持为他辩护。
邹炳泰力极力谏诤说:“吾年龄已经很大了,怎么还能对俸禄官位恋恋不舍呢?(主要是为了)不能够使朝廷的法律从我这里被败坏了!”自己上疏禀告其中的原委,皇上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最终罢免了瑚图礼的官职。不久有两位降职革职官员因捐复职,核准后反对任职的意见不合适,侍郎初彭龄的意见与他不合,于是上疏奏闻皇上,皇上斥责邹炳泰没有主见,降级留任。
又有盗贼在昌平县八仙庄劫持了兵部主事姚堃,皇上下诏说,因为此地接近京城地区,官吏庸碌低劣,不能制止盗匪,罢免了邹炳泰兼管府尹事之职。等到教匪林清的叛乱发生,叛党答多居住在固安及黄村,追究邹炳泰在任不能觉察此事,以中允、赞善之职降职候任。
不久退休,回故乡老家。嘉庆二十五年(1821),去世。
邹炳泰自考中进士开始,不登朝廷重臣之门,浮沉于馆职,很久之后才跻身仅次于卿相的高官。多次执掌礼部取士事务,被称赞能够获得贤士。
在朝为官不随便苟且,清仁宗(嘉庆帝)重用他,但是最终还是被贬黜。 注释 1、庶吉士:明、清官名。
明初有六科庶吉士。洪武十八年使进士观政于诸司,练习办事。
其在翰林院、承敕监等近衙门者,采《书》“庶常吉士”之义,俱改称为庶吉士。永乐后专属翰林院,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之。
三年后举行考试,成绩优良者分别授以编修、检讨等职;其余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谓之“散馆”。明代重翰林,天顺后非翰林不入阁,因而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
清沿明制,于翰林院。
4 文言文翻译 阎百诗天质奇钝阎百诗先生是国中的经学大师,记忆力非凡。但是他的天资是非常愚钝,他小时候读书,(一本书)背诵上许多遍才略微明白,他的身体又容易生病,他母亲不让他读书,他就暗暗记着不张口。就这样过了十年,一天,突然觉得豁然开朗。再看以前所读的书,一点都没有疑惑的地方。这是因为辛苦地堆积精力才会这样。世上的人以自己的愚笨而退缩。或者以自己生病为借口而荒废学业的人,和百诗先生相比,应该明白这是很惭愧的了。
原文:阎百诗天质奇钝
出自 清 阎百诗《尚书古文疏证》
百诗先生为国朝经学大师,记诵精博,而其天质实奇钝。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性又善病,母禁之读,遂暗记不复出声。如是者十年。一日,自觉豁然,再观旧所研究本,了无疑滞,盖积苦精力之应也。世之以下愚自诿,或托词因病废学者,观于先生,愧可知已。
扩展资料
一、作者简介
阎若璩1636年十月十四日(11月11日)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祖父阎世科(太原西寨村人),是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官至辽东宁前兵备道参议,著有《敬刑录》、《计辽始末》诸书。父亲阎修龄,字再彭,号饮牛叟,明末贡生,以词章名,著有《眷西堂诗文》、《红鸥亭祠》行世。母亲丁氏亦能诗文。家学渊源,使阎若璩自幼就置身于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之中,受到家庭的文化熏陶。
阎若璩一生治学,多有著述。其中,最重要的成就是《尚书古文疏证》一书的问世。《古文尚书》系若用古文字书写,西汉时在孔子旧宅壁中发现,比当时流传的今文《尚书》多25篇。
南朝、隋、唐、宋以来学者传诵的系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和汉代孔安国的《尚书传》。但自南宋吴(木或)、朱熹开始怀疑此书是后人伪作,元吴澄著《书纂言》、明梅(上族下鸟)著《尚书考异》考辨其伪,但尚无定论。阎若璩年二十读《尚书》,即疑其伪,沉潜三十余年,乃尽得其症结所在,作《尚书古文疏证》八卷。
二、启示
只要刻苦勤奋,就会学有所成,再难的事情也会变得容易。
5 文言文王克明字彦昭阳译文供参考:王克明字彦昭,一开始是饶州府乐平县人,后来迁徙湖州乌程县。
他是绍兴,乾道(皇帝年号,代表时间)年间的名医。刚出生时候,他妈妈少奶汁,喂他吃粥,因此得了脾胃病,长大后更加严重了,医生们都说治不好了。
王克明自学《难经》和《素问》之类的医书找治疗办法(他的脾胃病),用心研究药理、施用药物之后病才算好。之后他开始用学来的医书行医于江淮地区(现在的安徽江苏浙江一带),到了江苏和湖区,尤其擅长诊脉,针灸技艺非常精湛。
他诊脉遇到难以治疗的病情,必定深思一番弄清病症的关键之后再用药。(后面的很简单,应该不难顺出来了,题主试试吧)认为病即使表现出多种症状,也可能只用一种药就可以去除病症的根源,本除而余病自去。
颇知书,好侠尚义,尝奔数千里为人治病。金国使臣黑鹿谷路过苏州,得伤寒病,生命垂危。
克明施治,次日痊愈。后跟随徐度至金国,黑鹿谷恰好为先排使,对他十分热情。
黑鹿谷向王克明说明其中原故,因此克明闻名北方。后再随吕正己出使金国,金国接伴使忽患重病,即诊治而愈,金使致谢,不受钱财。
南宋初,张子盖率宋军救海州(治今江苏连云港市),士兵大疫,他赶赴军中,治愈近万人。张子盖向朝廷上表褒其功劳,力辞之。
6 文言文《葛洪》翻译原文
葛洪,丹阳人,贫无童仆,篱落不修,常披榛(zhen)出门,排草入室。屡遭火,典籍尽。乃负笈(ji)徒步,借书抄写,卖薪买纸,然火披览。所写皆反覆,人少能读之。(选自李贽《出谭集》)
译文
葛洪,是丹阳人,家中贫穷请不起仆人,家里的篱笆坏得不像样了也不修理,他经常用手拨开杂乱的草木出门,推开杂草回家。家里多次失火,收藏的典籍都被焚毁了,于是他就背起书箱步行,不怕千里之远,借别人家的书抄写。他卖木柴买纸抄书,点燃柴草翻阅书籍。(古代药物典籍里面)他所用的一张纸要使用多次,很少有人能阅读。
简介
葛洪(284~364或343)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神仙传》、《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
字词解释
葛洪:东晋人,研究炼丹术,似今之化学家
丹阳:古地名,今江苏丹阳市。
篱落:篱笆破损了。
葺(qi):修建。
排:推开
负:背
披:(1)用手分开(为本文中“披榛出门”的“披”释意)。
(2)翻阅(为本文中“披览”的“披”释义)。
榛:杂乱的草木。
负:背着。
排:推开。
典籍:古典文献著作。
笈:书箱。
然:同“燃”,燃烧。
薪:柴草。
披览:翻阅。
修:修理
寓意
葛洪(刻苦读书,宁可一日不吃饭,不可一日不读书。)刻苦学习,克服重重困难去求学。葛洪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不畏惧艰难险阻好好读书,而我们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更应该好好的学习。
7 《王义方传》的文言文译文《王义方传》的文言文译文:
王义方,是泗州涟水(今江苏涟水县)的人,自幼丧父,家庭非常贫困,侍奉母亲非常恭谨。他饱读诗书,性格正直特别。因参加明经考试,前往京城,在路上遇到一个因徒步赶路而疲惫的人,对王义方说:“我的父亲在很远的地方做官,得了病而且很严重,想要前往探视,因徒步赶路十分疲惫不能前往。”王义方同情他,解下自己的马送给他,没有告诉自己的姓名就离开了,因此美名振动当时。不肯走访请托权贵,魏征认为他与一般人不同,准备把夫人的侄女嫁给他,他婉言谢绝了。不久魏征去世,王义方却主动迎娶了魏征夫人的侄女。别人问王义方这样做的原因,王义方说:“我先不这样做是不依附权贵,现在这样做是报答宰相的知遇之恩。”
王义方一直和刑部尚书张亮友好,张亮犯罪,王义方受牵连被贬到吉安县做县丞。吉安处在蛮夷之间,百姓强硬固执不驯服。王义方招集地方首领,逐渐地挑选了一些学生门徒,为他们开设讲授经书,举行祭祀先圣先师的礼仪,传授清歌短笛合奏的技艺,他们都十分高兴。不久,王义方调任洹水县(今河北魏县)县丞,当时张亮的侄子叫张皎从崖州回来,投靠王义方。张皎快死的时候,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希望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王义方答应了他。因为张皎妻子年轻,王义方让家奴背着灵柩,自己从马上下来,让张皎的妻子骑着,自己步行跟着。在原武安葬完张皎,把他的妻子儿女送回家,在张亮的坟前祭告才离去。
显庆元年,王义方升任侍御史。当时中书侍郎李义府执掌朝政,有个妇女淳于氏姿色过人,因获罪被囚禁在大理寺,李义府很高兴,委托大理寺寺丞毕正义违法把她弄出监狱。高宗皇帝下令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重新审理淳于氏这个案子,毕正义自缢身亡。王义方认为李义府奸邪害政,将要弹劾上奏,拿这件事问自己的母亲。母亲说:“从前王陵的母亲用剑自杀成就儿子的大义,你能尽忠心成就美名,这是我的心愿,我即使死了也不遗憾!”义方于是上奏皇上说:“皇上设置公卿大夫,想要水火互相救济,宰辅大臣互相帮助,不能独自认为是对的或认为是错的。现在陛下安抚并拥有天下,少数民族及边远地方的人,犯罪了都不能逃避惩罚,何况皇帝身边的奸臣肆意暴虐呢?杀人灭口,这生杀的大权,不由君主发出,却向下移交给奸臣,脚下踩着霜就要想到坚硬的冰块,弥补不能太晚。请求交给有司共同处理毕正义死的情况。”高宗特意要赦免李义府的罪过,认为王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谦逊,把王义方贬谪到莱州任司户参军。年终也没有调回来。王义方客居昌乐,就招募学生教学。母亲去世,隐居不出。卒,年五十五。
8 文言文翻译江苏金坛的王伯弢举人,亲口讲述丙午年间他赴京会试,到达山东德州时,看见道路旁有几个捉拿盗贼的捕快,正和州里解送公家钱银的差役一起大声叫嚷。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回答说:“骑马打劫的强盗大白天抢劫了上交给朝廷的一些银子,如果去追捕就会死在盗贼手上,不追捕又会受牵连而被处死。”他们面对面地呼天抢地,眼泪直淌。而那些强盗骑马扬起尘土的地方,还可以凭肉眼看得见。这时,忽然有一对夫妇骑着两匹马从另一条路上奔来。众捕快都相互庆幸说:“保定著名的捕快到了!应当不必忧心了。”众捕快勒住名捕骑的马,问他从哪里来。名捕说他们夫妻俩是到泰山进香的。可是名捕病得很厉害,低头趴在马鞍上。他妻子也是一个小巧玲珑的美丽妇人,用黑纱巾遮着脸,手里抱着一个婴儿。众捕快告诉名捕事情的经过,哀求名捕帮助他们。名捕问道:“强盗有几个人?”众人说:“五个人。”名捕说:“我病得很重,我妻子前去就可以了。”名捕妻摆手说:“我不耐烦做这件事!”名捕生气地骂道:“懒婆娘!”他妻子脸上一红,就从马上下来把婴儿交给丈夫,再束紧马肚带,捆扎好裙子靴子,捋起袖子,带上一把刀,刀有三尺多长,亮闪闪的像镜子一样。名捕说:“带上我的箭去吧。”他妻子说:“我用弹弓就一定能取胜了。”话还没说完,她已经跨上了马,飞快地离开了。众捕快也都骑马飞奔紧跟着她。
不一会儿,名捕妻就追上骑马的强盗了。名捕妻用清脆嘹亮的声音,顺着风向强盗大喊道:“我是保定名捕某某的妻子,为了这笔官家银钱,特地前来索要。赶快放下银钱,不要吃我的弹丸啊!”强盗说:“你丈夫很平庸,你这母猪怎么敢这样逞能!”五个强盗拉开弓射向名捕妻。名捕妻在马上用弹弓拨打箭,箭全都落到地上。她飞速发出一个弹丸,打死一个强盗。其他四个强盗拔出刀来指向名捕妻,名捕妻拔刀应战,攻防自如,又砍死了一个强盗。其余三个强盗害怕了,稍稍向后退却。名捕妻再次喊话说:“赶快放下银钱,把两具尸体抬走。你们全都死掉没有什么好处!”三个强盗下马哀求饶命,放下银子,把两具尸首捆在马上逃跑了。
没过多久,众捕快赶到,抬起银子回去了。名捕妻还是一副娇柔平常的样子,把刀擦干净收起来,然后下马逐一拜见众捕快,说:“小女子用力不够,放走了这三个强盗,我这终究是妇道人家的本事罢了。”德州太守特地给名捕夫妇摆设酒席,宴请犒劳了五天,才让他们离开。
姚伯祥说:这些都是王伯弢亲口讲给我听的,我替他记下来,他就是人们所说的舌头上有绘画妙手的人啊。
溧阳有世界最早的人工运河(胥河,伍子胥组织开挖)
溧阳有世界最大的茶壶(在天目湖山水园)
溧阳有江苏省最大的牌楼(天目湖牌楼)
溧阳有江苏省最早的蓄能电站
溧阳有江苏省最大的竹林(13万亩)
溧阳有江苏省最好的水源地(沙河和大溪水库计2亿多方)
溧阳有苏南地区最高的山峰(仙山头)
溧阳我国目前最高的浆砌石拱坝的所在地!------平桥石坝
溧阳有人类祖先和高级灵长类动物发源地(上黄水母山公园,已建中华曙猿馆)
溧阳有2200多年历史,是江苏省在秦制(公元前221年)时第一批建县(15个)
溧阳是出过状元、进士185人的地方,现有中科院院士8人。
溧阳有伍子胥避难、征战的许多佳话故事(伍员山、胥河、胥泊、胥渚等地名都与伍有关)
溧阳“天下第一诗”(游子吟)的发源地(孟郊在溧任县尉时所作)
溧阳岳飞抗金时驻防军队达二年之久并多次作战的地方(有大营巷、小营巷、岳家村等)
溧阳秦梓(南宋奸臣秦桧哥哥)知府及其子孙隐居繁衍的地方(上黄尚典村)
溧阳是李白三次访客、饮酒作诗的地方(代表作有《猛虎行》《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
溧阳新四军抗日作战的地方,有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水西村)
溧阳开国元帅陈毅和张茜结亲的地方(水西村)
溧阳有邓小平等党和国家***赞不绝口的天目湖沙锅鱼头
溧阳三省(苏、浙、皖)交界的大型边界市场,还有个地方一脚踏三省(南山竹海)
溧阳举办二届国际性会议的地方(在中欧论坛会馆,08年有《安博思论坛》《一村一品会议》;09年10月还将举办《中欧论坛》,届时有100多国元首与会)
溧阳全国最大的蓄能电站(投资70多亿,在伍员山)开工建设的地方
溧阳宁杭高速、扬溧高速、104国道、239和241省道穿境而过的地方
溧阳“神六”太空培育的首批植物种子试种结果的地方(玉枝茶果园,大南瓜100多斤)
溧阳为“神五”“神六”“神七”提供多种先进性能的配套保障舱及车辆的地方(28所)
溧阳国际大师徐悲鸿早年求学的地方(没有溧阳药商陶瑞的资助就没有徐后来的发达)
溧阳被誉为华东地区后花园的地方
溧阳,一座秦代建县(公元前221年)历史悠久的古邑,一颗镶嵌在锦绣江南大地上的璀璨明珠。走进溧阳,走进“绿色仙境”,美丽的天目湖会告诉你:这里集太湖烟波浩淼之势,西湖淡妆浓抹之美,千岛湖环拱珠连之局,是江南山水的经典。当你品尝到水甜、茶香、鱼鲜的天目湖“三绝”后,一定会为国家4A级旅游区的风采着迷倾倒!走进溧阳,走进“世外桃源”,青翠的南山竹海会告诉你:这里有10万亩竹海、千年古松、桃花深潭、吴越首峰。吸一口“天然氧吧”的空气润润肺,掬一捧清冽冽的山泉漱漱口,在空谷鸟鸣和溪涧吟唱的世界里,你会忘却都市的喧嚣、人生的烦恼,会在这融入自然的旅程中流连忘返!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发展前景广阔。溧阳山水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美。苏南最高的山就在溧阳,江苏最好的水源地就在溧阳,江苏最大的竹林(15万亩)就在溧阳,中国最大的茶壶就在溧阳,世界最早的人工河就在溧阳(胥河)。按照苏浙皖边界的中心城市和山水型、资源型、生态型旅游名城的目标定位,形成了以休闲度假旅游、生态观光旅游为主,商务会展旅游、农家乐旅游为补充的富有溧阳特色的旅游格局,正成为长三角都市圈后花园和在华东地区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2004年,溧阳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溧阳旅游交通便捷,可进入性很强。宁杭高速公路和扬溧高速公路在溧阳交汇,境内有四个高速公路道口,104国道和239、241省道横贯全境,溧阳与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等大中城市均有高速公路相连接,距上海3小时车程,南京、杭州、无锡1小时左右,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30分钟,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宁杭高速铁路正在动工。
溧阳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地连吴楚界,山记伍员临”, “伍员报德投金处,史女捐生抱石来”,史贞女义救伍子胥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溧阳酒楼三月春”,诗仙李白三次来到溧阳,留下了《猛虎行》等名文佳作十三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苦吟诗人孟郊任溧阳县尉五载,写出了“中华第一诗”《游子吟》。张旭、朱熹、汤显祖等文人雅士被溧阳的山水风情陶醉,吟唱出脍炙人口的诗篇华章。“溧阳地胜名士多”,历史上曾出过状元、进士185名,现有中科院院士8人。
溧阳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被誉为“江南明珠”的天目湖,兼有西湖淡妆浓抹之美、太湖烟波浩渺之势、千岛湖环拱珠琏之局,是全国首批4A级旅游区。肥而不腻、鲜而不腥的“天目湖砂锅鱼头”更是闻名遐迩,获得邓小平等党和国家***的赞誉,荣获“中国名菜”称号,全国淡水鱼烹饪大赛总冠军。目前,以“砂锅鱼头”为特色的连锁饭店、宾馆已发展到北京、上海、无锡等10多个大中城市,瓦屋山顶的“宝藏禅寺”风光秀丽,香火鼎盛。水西村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是中国革命史的教育基地。
溧阳旅游规划科学,要素发展齐全,以天目湖、南山竹海、瓦屋山等景区规划为重点的旅游规划体系。举办了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闭幕式和新丝路模特大赛,今年又举办了两次国际级的会议(安博思中欧论坛,11月中旬将举办“一村一品”国际论坛),提高了天目湖旅游品牌知名度。 五星级宾馆3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6家,二星级38家,能够满足不同宿的要求。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朝代唐代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写在溧阳。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一、游子吟
孟郊思母 话说唐朝德宗年间,孟郊任江苏省溧阳县县尉。一天晚上,他正在书房里看书,看了一 会儿,觉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此时,窗外明月当空,晚风轻拂。他抬 头眺望明月,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回想自己几十年寒窗苦读,直到五十来岁才中了进士,做了一个小小的县尉。
这几十年, 老母亲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自己每次赴京赶考,出门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总是忙 前忙后,为自己准备行装。特别是这一次出门前一天的晚上,母亲坐在昏暗的油灯下, 一针一针地为自己缝衣服。
母亲一边缝,一边小声念叨着:“多缝几针,缝得密实一点 儿,才结实、耐穿。出门在外要多保重身体,早点儿回来,别让娘在家惦记……”当时, 听着母亲暖人心脾的话语,望着母亲布满皱纹的脸庞和如霜的白发。
孟郊的心里一阵酸楚,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感到,母爱是多么伟大啊,就像春天的阳光那么温暖。 孟郊想到这里,一股激情在胸中回荡。他返身回到书案前,挥毫写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游山西村
十二岁的陆游被免了官。报国无路,带着满腔的悲愤,陆游回到了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常常伴着青灯,独坐到深夜。 第二年的四月,农村里到处打鼓吹萧,准备迎接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片欢乐的 气氛。
陆游忽然想去看看二十里外的西山。于是他柱着手杖出发了。走着走着,山路渐 渐盘旋起来。又走了一个多时辰,人烟渐渐稀少。当他登上一处斜坡,放眼望去,前面 山重水复,路断人绝,好像无法再前进了。
陆游兴致正浓,不肯回头,沿着山坡又走出 几十步,转过山角,突然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片空旷的谷地,一个小村庄掩映在绿柳 红花之中(柳暗花明),好像传说中的桃花源。陆游很高兴,走进这个小村庄,衣着简单、 性情纯真的村民用自己酿的腊酒款待了这位客人。
有了这次难忘的经历和感受,陆游重新振作起来了。写下了《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三、题都城南庄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代孟桨在《本事诗情感》记载了一则唐诗故事:博陵名士崔护考进士落第,心情郁 闷。
清明节这天,他独自到城南踏青,见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适逢 口渴,他便叩门求饮。不-会儿,一美丽女郎打开了门。崔护一见之下,顿生爱慕。第 二年清明节,崔护旧地重游时,却见院墙如故而门已锁闭。
他帐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 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后, 人们便以“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来表达爱恋的情思。
四、凉州词
相传,慈禧命人写了一幅扇面,写的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 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料,写的人一时疏忽,把“黄 河远上白云间”的“间”字写丢了。慈禧看了之后,非常生气。
认为这是故意影射自己不懂诗文,于是命人把写字的人抓来,让他当场念来,念不出就杀头。想不到那位写扇面的人看了 自己写的诗之后先是一惊,既而灵机一动,对慈禧说:“老佛爷,非是臣写错了诗,而是臣 根据王之涣的诗改写的词。”
慈禧觉得新奇,连忙叫他念来听听。那人随口念到:“黄河远上, 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于是,《凉州词》真的成了 “词”。
五、一树梨花压海棠
北宋著名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当时与张先常有诗词唱和的苏轼随着众多朋友去拜访他,问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
张先于是随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风趣幽默的苏东坡则当即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
此诗情感真挚自然,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作品原文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白话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游子吟》写于溧阳(今属江苏)。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
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
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一篇对其侄十二郎所写的祭文。文章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一、原文
祭十二郎文
年月日1,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2,乃能衔哀致诚3,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4,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5,及长,不省所怙6,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7,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8;既又与汝就食江南9,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10,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11,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12,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13。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14,遇汝从嫂丧来葬15。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16,汝来省吾,止一岁17,请归取其孥18。明年,丞相薨19,吾去汴州,汝不果来20。是年,吾佐戎徐州21,使取汝者始行22,吾又罢去23,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24,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25!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26;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27,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28!
去年,孟东野往29,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30。”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31?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32,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33,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34,毛血日益衰35,志气日益微36,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37?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38,吾之子始五岁39,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40,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41,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极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
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42。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43,则待终丧而取以来44;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45,终葬汝于先人之兆46,然后惟其所愿47。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48,敛不凭其棺49,窆不临其穴50。
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51!彼苍者天52,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53,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54,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55!
二、词句注释
1、“年、月、日”:此为拟稿时原样。《文苑英华》作“贞元十九年五月廿六日”;但祭文中说十二郎在“六月十七日”曾写信给韩愈,“五”字当误。
2、季父:父辈中排行最小的叔父。
3、衔哀:心中含着悲哀。致诚:表达赤诚的心意。
4、建中:人名,当为韩愈家中仆人。时羞:应时的鲜美佳肴。羞,同“馐”。
5、孤:幼年丧父称“孤”。《新唐书·韩愈传》:“愈生三死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
6、怙(hù):《诗经·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后世因用“怙”代父,“恃”代母。失父曰失怙,失母曰失恃。
7、“中年,兄殁南方”: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年),韩会由起居舍人贬为韶州(今广东韶关)刺史,次年死于任所,年四十三。时韩愈十一岁,随兄在韶州。
8、河阳:今河南孟县西,是韩氏祖宗坟墓所在地。
9、就食江南: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北方藩镇李希烈反叛,中原局势动荡。韩愈随嫂迁家避居宣州(今安徽宣城)。因韩氏在宣州置有田宅别业。韩愈《复志赋》:“值中原之有事兮,将就食于江之南。”《祭郑夫人文》:“既克返葬,遭时艰难。百口偕行,避地江濆。”均指此。
10、吾上有三兄:三兄指韩会、韩介,还有一位死时尚幼,未及命名,一说:吾,我们,即韩愈和十二郎。三兄指自己的两个哥哥和十二郎的哥哥韩百川(韩介的长子)。
11、先人:指已去世的父亲韩仲卿。
12、两世一身:子辈和孙辈均只剩一个男丁。
13、视:古时探亲,上对下曰视,下对上曰省。贞元二年(786年),韩愈十九岁,由宣州至长安应进士举,至贞元八年春始及第,其间曾回宣州一次。但据韩愈《答崔立之书》与《欧阳生哀辞》均称二十岁至京都举进士,与本篇所记相差一年。
14、省(xǐng):探望,此引申为凭吊。
15、遇汝从嫂丧来葬:韩愈嫂子郑氏卒于元贞元九年(793年),韩愈有《祭郑夫人文》。贞元十一年,韩愈往河阳祖坟扫墓,与奉其母郑氏灵柩来河阳安葬的十二郎相遇。
16、董丞相:指董晋。贞元十二年(796年),董晋以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宣武军节度使,汴、宋、亳、颍等州观察使。时韩愈在董晋幕中任节度推官。汴州: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市。
17、止:住。
18、取其孥(nú):把家眷接来。孥,妻和子的统称。
19、薨(hōng)古时诸侯或二品以上大官死曰薨。贞元十五年(799年)二月,董晋死于汴州任所,韩愈随葬西行。去后第四天,汴州即发生兵变。
20、不果:没能够。指因兵变事。
21、佐戎徐州:当年秋,韩愈入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幕任节度推官。节度使府在徐州。佐戎,辅助军务。
22、取:迎接。
23、罢去:贞元十六年五月,张建封卒,韩愈离开徐州赴洛阳。
24、东:指故乡河阳之东的汴州和徐州。
25、孰谓:谁料到。遽(jù):骤然。
26、斗斛(hú):唐时十斗为一斛。斗斛之禄,指微薄的俸禄。韩愈离开徐州后,于贞元十七年(801年)来长安选官,调四门博士,贞元十九年,迁监察御史。
27、万乘(shèng):指高官厚禄。古代兵车一乘,有马四匹。封国大小以兵赋计算,凡地方千里的大国,称为万乘之国。
28、辍(chuò),停止。辍汝,和上句“舍汝”义同。就:就职。
29、去年:指贞元十八年(802年)。孟东野:即韩愈的诗友孟郊。是年出任溧阳(今属江苏)尉,溧阳去宣州不远,故韩愈托他捎信给宣州的十二郎。
30、无涯之戚:无穷的悲伤。涯,边。戚,忧伤。
31、纯明:纯正贤明。不克:不能。蒙:承受。
32、耿兰:生平不详,当时宣州韩氏别业的管家人。十二郎死后,孟郊在溧阳写信告诉韩愈,时耿兰也有丧报。
33、业:用如动词,继承之意。
34、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时年韩愈有《落齿》诗云:“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
35、毛血:指体质。
36、志气:指精神。
37、其几何离:分离会有多久呢?意谓死后仍可相会。
38、汝之子:十二郎有二子,长韩湘,次韩滂。韩滂出嗣十二郎的哥哥韩百川为子,见韩愈《韩滂墓志铭》。始十岁:当指长子韩湘。十岁,一本作“一岁”,则当指韩滂,滂生于贞元十八年(802年)。
39、吾之子始五岁:指韩愈长子韩昶,贞元十五年(799年)韩愈居符离集时所生,小名曰符。
40、孩提:本指二三岁的幼儿。此为年纪尚小之意。
41、比(bì):近来。软脚病:即脚气病。
42、吊:此指慰问。孤:指十二郎的儿子。
43、终丧:守满三年丧期。《孟子·滕文公上》:“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44、取以来:指把十二郎的儿子和乳母接来。
45、力能改葬:假设之意。即先暂时就地埋葬。合下句连续可知。
46、兆:葬域,墓地。
47、惟其所愿:才算了却心事。
48、抚汝以尽哀:指抚尸恸哭。
49、敛:同“殓”。为死者更衣称小殓,尸体入棺材称大殓。
50、窆(biǎn):下棺入土。
51、何尤:怨恨谁?
52、彼苍者天,曷其有极:意谓你青苍的上天啊,我的痛苦哪有尽头啊。语本《诗经·唐风·鸨羽》:“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53、伊、颍(yǐng):伊水和颍水,均在今河南省境。此指故乡。
54、幸其成:韩昶后中穆宗长庆四年进士。韩湘后中长庆三年进士。
55、长(zhǎng):用如动词,养育之意。
56、尚飨:古代祭文结语用辞,意为希望死者享用祭品。尚,庶几,表示希望。
三、译文
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在听说你去世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诚意,并派建中在远方备办了应时的鲜美食品作为祭品,告慰你十二郎的灵位:
唉,我自幼丧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有依靠兄嫂抚养。哥哥正当中年时就因与犯罪的宰相关系密切而受牵连被贬为韶州刺史,次年死于贬所 。
我和你都还小,跟随嫂嫂把灵柩送回河阳老家安葬。随后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丁,也未曾一天分开过。
我上面本来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子辈里只有你,在儿子辈里只有我。韩家子孙两代各剩一人,孤孤单单。
嫂子曾经抚摸着你的头对我说:“韩氏两代,就只有你们两个了!”那时你比我更小,当然记不得了;我当时虽然能够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
我十九岁时,初次来到京城参加考试。四年以后,才回去看你。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凭吊祖先的坟墓,碰上你护送嫂嫂的灵柩来安葬。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佐董丞相,你来探望我,留下住了一年,你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
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这一年,我在徐州辅佐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就被免职,你又没来成。
我想,你跟我在东边的汴州、徐州,也是客居,不可能久住;从长远考虑,还不如我回到家乡,等在那里安下家再接你来。唉!谁能料到你竟突然离我而死呢?当初,我和你都年轻,总以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在一起的。
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假如真的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去年,孟东野到你那里去时,我写给你的信中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但视力模糊,头发花白,牙齿松动。想起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我不能离开职守,你又不肯来,恐怕我早晚一死,你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忧伤。
谁能料到年轻的却先死了,而年老的反而还活着,强壮的早早死去,而衰弱的反而还活在人间呢?
唉!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反而早早地绝后了呢?你那么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
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活在世上吗?实在不敢把它当作真的啊!如果是梦,传来的噩耗不是真的,可是东野的来信,耿兰的报丧,却又为什么在我身边呢?
啊!大概是真的了!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竟然早早地失去后代,你纯正聪明,本来是应该继承家业的,现在却不能承受你父亲的恩泽了。这正是所谓苍天确实难以揣测,而神意实在难以知道了!也就是所谓天理不可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
虽然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全要变白了,松动的牙齿,也像要脱落了,身体越来越衰弱,精神也越来越差了,过不了多久就要随你死去了。
如果死后有知,那么我们又能分离多久呢?如果我死后无知,那么我也不能悲痛多少时间了,而死后不悲痛的时间却是无穷无尽的。
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儿子才五岁,年轻强壮的尚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啊,悲痛啊,真是悲痛!
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了软脚病,时常发作疼得厉害。”我说:“这种病,江南人常常得。”没有当作值得忧虑的事。唉,谁知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还是由于别的病而导致这样的不幸呢?
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写的。东野说你是六月二日死的,耿兰报丧时没有说日期。
大概是东野的使者不知道向你的家人问明日期,而耿兰报丧竟不知道应该告诉日期?还是东野给我写信时,才去问使者,使者胡乱说个日期应付呢?是这样呢?还是不是这样呢?
现在我派建中来祭奠你,安慰你的孩子和你的乳母。他们有粮食能够守丧到丧期终了,就等到丧期结束后再把他们接来;如果不能守到丧期终了,我就马上接来。
剩下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如果我有能力迁葬,最后一定把你安葬在祖坟旁,这样以后,才算了却我的心愿。
唉,你患病我不知道时间,你去世我不知道日子,活着的时候不能住在一起互相照顾,死的时候没有抚尸痛哭,入殓时没在棺前守灵,下棺入葬时又没有亲临你的墓穴。
我的行为辜负了神明,才使你这么早死去,我对上不孝,对下不慈,既不能与你相互照顾着生活,又不能和你一块死去。一个在天涯,一个在地角。
你活着的时候不能和我形影相依,死后魂灵也不在我的梦中显现,这都是我造成的灾难,又能抱怨谁呢?天哪,我的悲痛哪里有尽头呢?从今以后,我已经没有心思奔忙在世上了!还是回到老家去置办几顷地,度过我的余年。
教养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希望他们成才;抚养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等到她们出嫁,我的心愿如此而已。
唉!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你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悲哀啊!希望享用祭品吧!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祭十二郎文》写于贞元十九年(按《文苑英华》说是写于五月二十六日,应是笔误,因是年六月下旬十二郎还写过信),文章的十二郎是指韩愈的侄子韩老成,“八仙”中著名的韩湘子即是老成之长子。韩愈幼年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
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十二郎去世的噩耗。韩愈尤为悲痛,写下这篇祭文。
-祭十二郎文
作文标题: 寻访溧阳
关 键 词: 小学六年级 600字
字 数: 600字作文
本文适合: 小学六年级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六年级600字的作文,题目为:《寻访溧阳》,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寻访溧阳 关键字:六年级 我的家乡溧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鱼米之乡"伍员报德投金处,史女捐身投石来"史贞女搭救伍子胥的故事被代为千古佳话"溧阳酒楼三月春,杨州茫茫愁杀人"诗仙李白曾三次来到溧阳,留下了<<猛虎行>>等名文佳作十三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诗人孟郊任溧阳县尉五载,写出了"中华第一诗"<<游子吟>>历史上出过状元的马世俊及进士185名是我们溧阳人民的骄傲 今天,天气睛朗,阻光明媚,我和小伙伴们去了凤凰公园漫步页鹅卵石铺的道路上,吸收着新鲜的空气离开了喧嚷嚷的大街,顿时感到心中十分惬意来到湖边只见湖中立着一位亭亭玉立的女子的雕像脑子里立刻冒出来几个问题:她是谁她怎么会立在这里呢她有什么苦衷为了能解开这个迷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向老爷爷老爷爷说"公元522年时,楚平王杀死大臣伍奢及其长子伍向,次子伍员(子胥)逃住吴国经过濑水,遇见在水边浣沙的史贞女,向她要食物吃史贞女把浆纱的半桶面糊给了伍子胥””那史贞女后来是怎么死的呢”我问老爷爷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伍子胥临走前叮嘱史贞女不要将他来这的事说出去,以免把他的行踪暴露出去史贞女为了让伍子胥放心,抱着一块石头投进了濑江河””后来伍子胥怎么样了呢他是不是被楚平王捉住了呢”我着急的问”不,他率领着吴兵打败了楚国,报了大仇最后, 伍子胥在返回吴国的途中到濑水边凭吊史贞女,在她投水处建了祠修墓,还在水中投了三斗三升金瓜子报恩”听到这儿,我不禁对史贞女产生了一种敬仰之情,她竟可以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溧阳历史悠久,人又荟萃,被称为”游子的故乡”做为一名溧阳人我怎么能不爱自己的家乡呢《寻访溧阳》相关作文
本文2023-08-06 14:52:4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2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