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地理学家研究《山海经》的资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2收藏

有没有地理学家研究《山海经》的资料?,第1张

《山海经》与美洲

叶雨蒙

我最早知道《山海经》与美洲有关系一事,是在连云山所著《谁先到达美洲》一书中,读到一则介绍:

美国学者墨兹博士研究了《山海经》,根据经上所说《东山经》在中国大海之东日出之处,他在北美,试着进行按经考察,经过几次失败,他一英里一英里地依经上记过的山系走向,河流所出和流向,山与山间的距离考察,结果胜利了。查验出美国中部和西部的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喀斯喀特山脉,海岸山脉的太平洋沿岸,与《东山经》记载的四条山系走向、山峰、河流走向、动植物、山与山的距离完全吻合……

真是令人惊讶:一个美国人,研究了中国学者都难以读通的《山海经》,并且据此实地勘察,发现了中国古人早已到达美洲!

这件事的确让我着迷。

后业,我又读到贾兰坡老先生为这个美国博士的著作《淡淡的墨痕》(《PALE INK》,中文译著名为《几近退色的记录》)所撰写的序言。更令我惊讶的是,那位凭借双脚踏勘美洲几列山脉的美国学者竟然是位令人尊敬的女士。或许是不同译者的译名,使连云山先生将亨利艾特·墨兹误认为男性;或许是觉得独自一人冒险走遍四列山脉的人不可能是一位女子。有的译者将这位女博士的名字(Henrietta Mertz)译为亨丽艾特·茉芝,这样,中国读者一看便知是位女性。而《人民日报》驻海外记者袁先禄在一篇题为《墨淡情浓》的访问记中,将被访者的名字译为:亨丽埃特·墨茨。

据我所知,袁先禄先生是中国大陆第一位访问默茨博士的资深记者。遗憾的是,当我辗转寻访到袁先禄先生的夫人姚堤女士时,方才得知袁先生已然病故;而默茨博士呢,在袁先禄八十年代初访问她时,已经八十多岁,如今二十年过去,想来她已不在人世,令人黯然。好在袁先禄先生留给我们一篇《墨淡情浓》①,读了这篇访问记,我们好象跟随着袁先生一起,在风和日丽的芝加哥东南湖滨造访了默茨女士。

还有她留下来的那本浸透她心血的著作。

在这本书的原著序里,默茨博士回忆道,她是最先受到维宁(Edward Vining)有关著作的影响,并仔细研读了维宁翻译的中国古代典籍《山海经》。于是,“《山海经》里的这些章节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也着手对证古本,一里又一里地循踪查对并绘出地图……”

真是令人汗颜!一部中国上古流传至今的宝贵典籍,却是由一些欧美学者用尽心力地在进行着再发现。

《山海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地理历史著作。清代毕沅考证其“作于禹益,述于周秦,行于汉,明于晋”。然而由于其成书年代过早,且奇闻怪事、神怪传说等夹杂,难于考证,故而二千多年来,一直有怀疑者认为该书“闳诞迂夸,奇怪 傥”,连司马迁也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清代纪晓岚编《四库全书》,干脆将《山海经》归于志怪小说一类。鲁迅也因该书记载了很多巫师祀神的宗教活动,而认为《山海经》“盖古之巫书”。而疑古大师顾颉刚则更予以全盘否定。当然也有如西汉刘向、刘秀(歆)父子校订该书时,给汉成帝上表,力陈《山海经》“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

近年来学界对《山海经》的呼声日高。有的学者研判《山海经》,认为书中有关种种山神乃“鸟首人身”、“羊身人面”、“龙首鸟身”、“龙身马首”、“人面蛇身”等等,其实是原始初民的图腾神像和复合图腾神像,源于先民特有的图腾崇拜。这个解释是合理的。至于巫师的祀神活动,是上古部落族日常必有的宗教活动。巫字本意就是指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是代替人们承接天意的人,故而原始初民社会,部落酋长往往兼具巫师职责,率领万民祀神。

至于《山海经》中记载的大量神话,也绝不能以貌似怪诞而简单地贴上神话标签,不重视其所传述的历史内涵。其实原始初民正是通过神话传说,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记录下来。《孔子集语·子贡第二》引《尸子下》,讲了一则孔夫子解读神话的故事。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过去,传说黄帝有四个面孔,你信吗?孔子回答,这是黄帝任用了四个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去治理四方,他们彼此不用协商就和谐一致,这就叫四面,并非黄帝真有四个面孔。这似乎为我们解读《山海经》中的神话提供了一种方法。

倒是美国学者默茨直截了当地指出《山海经》中大量的有如旅行记录般的客观记载:“谁如果仅仅念上几句这样的‘神话’,就会清楚地感到写这些话的人是诚恳的……一里又一里,里程分明的记录绝不是心血来潮的梦想,也不是捕风捉影的幻境。扎扎实实的、客观的事实是:‘过流沙往南100英里,曰秃山,大河东流。”②这里没有什么奇想。

于是,在反复研读推证后,默茨背起行囊上路了。她要像中国古代的旅行者一样,用双脚去丈量勘测那些山脉。她的方法是:《山海经》中的中国古人让你向东,你就向东,让你走三百里,你就走三百里,看看会发现什么。

这位思维完全是开放型的美国女性又带给中国学者一个困窘。她写道:“约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国人开始在国内核对《山海经》所描写的某些山脉,但未能找到。学者们在全国寻找线索而一无所获,于是只好作罢……”

就目前所见资料看,中国人研究《山海经》还只是考证史料,查找地图。

人们发现,《山海经》中,《南山经》已写到浙江绍兴界:“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晋代郭璞注云:会稽之山,“今在会稽山阴县南,上有禹冢及井。”而会稽正是现在绍兴的古称。而《北山经》则写到了河北界的太行山和 沱河:“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

“木马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 沱。”“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 沱。”

而《东山经》中所到四条山脉多无可考,因中国东部乃冲积平原,何来四列山脉,默茨所说的中国人“开始在国内核对《山海经》所描写的某些山脉,但未能找到”,指的主要是《东山经》所列的山脉。

于是,默茨便“心安理得地越过大海”,到美洲去踏勘了。

默茨历经艰难险阻,踏勘的结果是:

第一列山脉,起自今美国怀俄明州,至得克萨斯的格兰德河止,共12座山。将古华里换算为英里,与《东山经》中第一列山的距离完全相符。

第二列山脉,起于加拿大的曼尼托巴的温尼泊,止于墨西哥的马萨特兰,共17座山。距离与《东山经》第二列山脉相合。

第三列山脉是沿海岸山脉的太平洋沿岸,完全走太平洋海岸航行,起于阿拉斯加的怀尔沃德山,至加州的圣巴巴拉,共9座山。距离也与《东山经》所列第三条山脉相符。

第四列山脉,起于华盛顿州的雷尼尔火山,经俄勒冈州到内华达州北部,共8座山,距离与《东山经》第四列山相合。

于是默茨宣告:“过去2000多年一向被中国人认为是神话的《山海经》,不是神话,而是真实的文字记录。珍藏在中国书库中的这部文献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表明,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中国人便已到达美洲探险,而这些材料迄今为止一向是很缺乏的。”

对于默茨的考察结果,中国学者能说什么?我们可以不相信,可以认为是“臆说”,但反驳必然无力,因为没有中国人也象默茨那样,迈开双脚丈量中国东部山水,找出《东山经》所列四条山脉到底在中国何处?

最有力的办法还是依旧给《山海经》贴上神话的标签,置于故纸堆中,不予理睬!

可叹,中国历史上,像徐霞客一样的旅行家实在太少了。一句“父母在,不远游”,羁绊了中国人的步伐,也限制了我们的创造力。

其实剔除《山海经》由于年代久远,出现错简、残简、漏简等错生命线,其内容之可信,屡使后人称奇。

《山海经》古传有三十二篇,西汉刘向、刘秀(歆)父子最早校订此书时,定为十八篇。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

刘秀最后校订完成《山海经》十八篇后,为此专门给皇帝上表,其内容今日可看做一篇出版内容简介:

……《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昔洪洋溢,漫衍中国,民人失据,(崎岖)于丘陵,巢于树木。鲧既无功,而帝尧使禹继之。禹乘四载,随山(刊)木,定高山大川。益与伯翳主驱禽兽,命山川,类草木,别水土。四岳佐之,以周四方,逮人迹之所希至,及舟舆之所罕到。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风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

接下来,刘秀为了向皇帝说明“其事质明有信”,还举了两个例子。其中一例是:

孝武皇帝时尝有献异鸟者,食之百物,所不(肯)食。东方朔见之,言其鸟名,又言其所当食,如朔言。问朔何以知之,即《山海经》所出也。

刘向、刘秀(歆)父子是中国历史上已知最早校订《山海经》之人。他们看到过的《山海经》是“凡三十二篇”,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是经他们校订删编而定的十八篇。对于《山海经》,刘氏父子应最有发言权的。何况为此皇帝上表,是“臣秀昧死谨上”,岂敢胡言乱语?

今日事实证明,《山海经》确实“其事质明信”。现举几例,真让人称奇:

其一,在闻名于世的四川三星堆文化遗址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个祭器坑中发现许多保存完好的象牙,而今日成都平原又不是野象栖息地;遗址中还出土了很多玉器,而成都平原并不出产玉石。翻开《山海经》便可找到答案。《山海经·中次九经》指出:“岷山……其兽多犀象,多夔牛”;“岷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珉。”白珉即是白色的硅质类岩石。这就指明了三星堆遗址中象牙和玉石器的来源。而三星堆出土的人首鸟身青铜像,也与《山海经·中次八经》中的山神形象相合。

其二,清末民初曾任清朝政府和尼国政府驻外使节的欧阳庚先生之子欧阳可亮,耋年曾跟随其父在中南美洲生活多年,相识不少印第安人,曾有一段奇特的经历,现将欧阳可亮先生的自述摘录如下:

“笔者耋年在海外,与殷地安人(欧阳可亮认为印第安人实应为殷地安人,有殷人之意)家庭同吃同住同学同游六年,1926年6月15日,与欧阳可宏三哥、可祥五弟,受殷福布族招待,派二十名殷福布族青年水手划船,从墨西哥支华华(CHIHUAHUA)州的支华华市支华华村的甘渊汤谷(即 谷)23人上船,一路上有800公里地下钟乳古水道,实入《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南经》之大壑、甘渊、归墟、咸池,而不自知。由黑(墨)齿国(即墨池国)之尤卡坦半岛科潘河上岸,出墨池(归墟),到拉文塔太阳神庙遗址。见日出杲杲,朝阳东升于穹桑树上,殷地安群众已集数百,礼拜太阳。20名水手也站立挺身,仰面朝天祈祷。回去时,仍由大壑、咸池,进入地下钟乳水道,在墨池归墟饮‘合虚山长寿甘泉的甘露水 ,见有地下水道岔口,钟乳下垂滴水,蔚为壮观。一水手说:这岔道是天元(TIENYUEN)日月山,常羲(CHANGSI)妈妈正在浴月,一月方至,一月方出。三哥问:怎么墨国也有轩辕呢?答:这是海外天元。指又一钟乳大岔水道说:这是羲和(SIHO)妈妈浴日的地方,共有22个地下岔道,一进去,迷了路就出不来了……我们兄弟3人1927年才回中国学汉语,当时只会说西班牙和殷地安语,23人谁也没读过《山海经》,后来才知道水手讲的同《山海经》记的多有暗合,很是惊讶……

1926年这次游历终生难忘,因我童年和殷福布族等殷地安人生活,彼此互称殷地安,自言中国人,确信美洲‘印第安’人,就是中国商殷人和少昊、夸父等中华先人的裔胃。③

其三,再说到默茨。默茨在《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读到开篇一句:“东海之外大壑”,并《海外东经》中羿射九日神话之源:“十日所浴,在墨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默茨认为,“大壑”便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他们在四千年前称之为‘大壑’,我们今天称它为‘大峡谷’。人们站在大峡谷边上眺望,无不为它瑰丽的景色所感动。印第安人对此不能无动于衷,中国人不能,我们也不能。”默茨进而推断道:中国关于羿射日的神话,其出处无疑就在《山海经·海外东经》。“我相信终有一天会发现,射日的故事最早发源于某一印第安人的部落,是印第安人讲给中国人听的。中国人将印第安人关于峡谷怎样形成的神话,作为大壑(大峡谷)的神话带回来……印第安人是想解释峡谷是怎样来的,想弄清为什么会流金铄石,五光十色。对诗情画意的中国人来说,这故事听来是讲得通的……应该承认,神话的根子就在美国大峡谷。”

默茨的推论虽然大胆,却不无根据。现在我们吃惊地得知,在美国大峡谷附近的印第安部落中,确实流传着十日神话。徐松石教授经搜集考证,指出:“美洲也有墨西哥境十日浴于扶桑汤谷的故事。又有加利福尼亚沙士太印第安族的十日传说。据谓狗酋达(犬形神人)创造天地日月,造成十个太阳和十个月亮。他们本来是轮流出现的。后来有一个时候,十个太阳白天并出,十个月亮夜里并悬。弄到日间则热似焦火,夜里则冻似寒冰……人民十分痛苦。狗酋达就出来毁灭了九个太阳和九个月亮。然后人类生活得以恢复常态。”

现在,我们似乎可以说,美国西部的大峡谷,与《山海经》所记“东海之外大壑”方位地貌相合。而流金铄石的大峡谷应为古人眼中日出之处。大峡谷附近的印第安人与中国人有着相似的十日神话传说。至于是否古时来到大峡谷的中国人将印第安人的十日传说带回去,演变成羿射九日的神话,恐怕只能做为默茨的推想而难予考证。

《山海经》确实是上古先民认知世界的记录,其囊括的范围大大超越了现今的中国本土。如若不然,《山海经》又如何被分为“海内”、“海外”与“大荒”等不同地域而分别叙述呢?

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海内经》和《海内南经》、《海内北经》、《海内西经》、《海内东经》诸篇中,已可以大致看到一个“海内”的轮廓,这个轮廓的东南角已达“会稽”,西北角已达“凶奴”、“东胡”,西南角甚至达到“天毒”(晋郭璞注:天毒即天竺,按指今印度),而东北角则明确记为“朝鲜”与“倭”。

请看:“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晋郭璞为此注曰:“倭国在带方东大海内……”“朝鲜今乐浪县,箕子所封也”这就指明《山海经》之《海内北经》提到的“倭”和“朝鲜”即今日的日本和朝鲜、韩国。

既然古时已将日本和朝鲜列于“海内”,那么,《海外东经》、《大荒东经》所到达的地方,必然远于日本和朝鲜。而在日本、朝鲜以东会是哪里呢?答案不言自明,当然应是美洲。

《海外东经》记载的“汤谷”“扶桑”“黑齿国”等,必是美洲,因有其它典籍的记载佐记——《东夷传》载:“倭国东四千余里,有裸国,裸国东南有黑齿国,船行一年可至也。”

至于《大荒东经》所载“东海之外大壑”,更非美洲莫属。《列子·汤问篇》云“渤海之东,不知其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

而中国古人到达东部如此之远的地方,之所以“质明有信”,并非虚妄,乃是因为有人双脚丈量的结果。

《海外东经》记载道:“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万)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晋郭璞注:“竖亥”为健行人。清郝懿行注:竖亥右手把算,算当为 。《说文》云:“ 长六寸,计历数者”。而“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这就鲜活地描写出古时测量大地者的生动形象。

“自东极至于西极”,气魄何等之大!“东极”在哪里?《大荒东经》载明,在“日月所出”之处;“西极”在哪里?《大荒西经》载明,在“日月所入”之外。《大荒西经》记载,“日月所出”之山和《大荒西经》所载“日月所入”之山各有六处之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古人观察一年中不同时间,太阳出升和降落的方位稍有不同。看来,命竖亥测量由东极至于西极的里程,也许与制定历法有关。

还有一个情况值得注意,与《五藏山经》所记大量山名有所不同,《大荒东经》记载的许多山名都不象中国的山名,比如:

“大荒东南隅有山,名皮母地丘”。

“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高瞀,日月所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 羝。”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猗天苏门”。

“东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日月所出。”

“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日凶犁士丘。”

上述这些中国人听来很怪的山名,无疑是外域山名的音译,是对当地土人所称山名的直译音录。如果是“海客谈瀛”式的神侃海聊,没必要编些古怪的山名。这倒从一个角度,证明古人确确实实到达了《大荒东经》所记载的地方。

这里应该提到默茨博士在美洲的踏勘中,发现的几处古代石刻。一处位于加拿大的阿尔柏达,一处位于美国北达科他,还有一处在亚利桑那的“四角”(Four Cornnrs)。这些石刻文字明显与古玛雅象形文字不属于一个系统,反而与中国商殷之际的甲骨文极为相似,有些文字简直与甲骨文相同。难怪北达科他商业与工业开发署,曾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曾一度访问过北达科他”;并且在1972年再版的《关于北达科他的种种事实》一书里,附以有关中国人这次探险的记载。④

在北美洲发现的这些古代石刻,很可能就是古人“自东极至于西极”测量大地所留下的遗迹。要知道,“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是一个相当遥远的距离。如果不以古时测量步算(据说旧时丈量土地时左右两脚各向前迈一步为一测量步),仅以普通行走,两步为一公尺计,五亿步当有25亿公尺——已有20万公里以上了,其行走距离,早已远远超出中国本土,可以环绕地球几圈了!如果考虑古人行走时翻山越岭、涉水渡海,不可能以直线行走,“自东极至于西极”距离的记载是可信的。

并且,这项巨大的测量工程,不一定像有些学者所说的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而是可以由一批同代人或一个部落的同代人便可完成。前些年,上海有位徒步走遍全中国的壮士余纯顺。笔者虽然没有仔细核查过他的有关资料,但以他经历过的几乎走遍中国大陆上的每一个市县、行走时间历时八年的情况看,他所走过的里程相加,相信已可以绕地球一圈。远古的健行人恐怕日行不止百里,若按日行一百华里计,一年约可走三万多华里,三年便可行走十万华里,足以绕地球一周。从《大荒东经》和《大荒西经》两篇记录来看,其叙述风格如出一位亲历者之手。可以推想,古时健行人完成了“自东极至于西极”的壮举,将大荒之东和大荒之西的所见所闻记了下来,并讲述给别人,因此才有了《大荒东经》和《大荒西经》。

伟哉,华夏先人!

默茨博士研读了《山海经》,并亲自踏勘美洲的山水河流之后,由衷的赞叹:

对于那些早在四千年前就为白雪皑皑的峻峭山峰绘制地图的刚毅无畏的中国人,我们只有低头,顶礼膜拜。⑤

而今天,我们还赶得上祖先的脚力么?

注:

①《人民日报》1982年6月6日第七版

②原译文如此,与《山海经》有出入

③《中华祖先拓荒美洲》198页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④默茨《几近退色的记录》第10页

⑤默茨《几近退色的记录》第100页

  北大中文系学生应该读哪些书籍呢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文学系必读书目,希望您喜欢!

 语言学

 1,美国结构语言学 (American linguistics)

 参考书目:Hockett 《现代语言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Sapir 《语言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Bloomfield《语言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实验语音学 (phonetics)

 参考书目: 吴宗济 林茂灿 《实验语音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PB邓斯 EN平森著 曹剑芬 任宏谟 译

 《言语链——听和说的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理嘉,《音系学基础》,语文出版社

 3、汉语音韵学

 参考书目: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耿振声 《音韵通讲》, 河北教育出版社

 唐作藩,《汉语音韵学常识》,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 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

 《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江苏教育出版社

 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

 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

 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

 李新魁,《韵镜校正》,中华书局

 杨军,《韵镜校笺》,浙江大学出版社

 4、汉语史(上)

 参考书目: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

 ——《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年

 何九盈《音韵丛稿》(版本原文未注明)

 下面的著作只研究某一时期的语音情况:

 上古:李方桂 ,《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最好将李、王、何三家对比阅读)

 何九盈、陈复华,《古韵通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何九盈,《上古音》,商务印书馆

 龚煌诚 ,《汉藏语研究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唐作藩 ,《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工具书)

 中古:李荣,《切韵音系》,科学出版社(最好读1956年版)

 邵容芬,《切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好将邵、李两家对比阅读)

 张渭毅,《中古音论》,河南大学出版社

 周祖谟,《周祖谟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近代:宁继福,《中原音韵表稿》,吉林文史出版社

 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近代汉语音论》,商务印书馆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

 5、汉语史(下)

 参考书目: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

 向熹,《简明汉语史》(语法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太辰田夫(著)蒋绍愚、徐昌华(译)《中国与历史文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宋绍年,《马氏文通研读》,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

 6、《切韵》导读

 参考书目: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

 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

 李荣,《切韵音系》,科学出版社(最好读1956年版)

 邵容芬,《切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现代汉语

 参考书目: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商务出版社

 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

 —— 《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8、古代汉语

 参考书目:

 郭锡良等,《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王力(主编),《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9、汉语和汉语研究

 参考书目: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冯胜利1997《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商务印书馆

 刘丹青(主编):《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商务印书馆。

 沈家煊:《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沈阳:《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沈阳(编):《20世纪现代汉语八大家陆俭明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沈阳(编):《20世纪现代汉语八大家朱德熙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沈阳(编):《20世纪现代汉语八大家吕叔湘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沈阳、何元建、顾阳(2001)《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黑龙江

 教育出版社

 宋国明:《句法理论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洪君1999《汉语非线性音系学—汉语的音系格局与单字音》,北京大学

 出版社

 吴福祥、洪波(主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袁毓林:《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商务印书馆。

 詹卫东:《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清华大学

 出版社

 张伯江、方梅1996《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王理嘉等(编著),《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10、汉语方言学

 参考书目:

 《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60年出版,1983第二版。

 《汉语方音字汇》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1962年出版,

 1989第二版。两版均为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

 《汉语方言词汇》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1964年出版

 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1995年由语文出版社出第二版

 《昌黎方言志》河北省昌黎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合著

 1960 年科学出版社出版,1984 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再版。

 《汉语方言学导论》 游汝杰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2000年第

 第二版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 侯精一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年出版

 《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 王福堂著,语文出版社 1999 年出版

 2005 年已出修订本

 《汉语方言学》 [李如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年出版。]

 《汉语方言地理学》 贺登崧著,石汝杰、岩田礼译,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11、语言学概论

 参考书目:

 胡明扬、贺阳、沈阳、《语言学概论》(语音、词汇)语文出版社

 叶蜚声、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12、理论语言学

 参考书目: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

 文学类

 中国当代文学

 教材: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

 参考书目:

 洪子诚:《问题与方法》

 李 杨:《文学史写作中的现代性问题》

 《抗争宿命之路》《50—70年代文学经典再解读》

 陈晓明:《无边的挑战》《表意的焦虑》

 张颐武:《在边缘处追索》《大转型》(与谢冕合著)

 曹文轩:《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

 韩毓海:《锁链上的花环》

 邵燕君:《倾斜的文学场》

 贺桂梅:《人文学的想象力》

 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

 戴锦华:《隐形书写》

 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

 旷新年:《写在当代文学边上》

 张旭东:《批评的踪迹》

 黄子平:《革命·历史·小说》(大陆的《“灰阑”中的叙述》是删节版)

 唐小兵编:《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

 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

 (1900~1937)》

 中国现代文学

 课本:

 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文学史:

 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

 唐弢 严家炎:《中国现代文学史》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

 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研究著作: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钱理群:《1948天地玄黄》 《心灵的探寻》 《1948天地玄黄》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钱理群 黄子平 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 漫说文化》

 李欧梵:《上海摩登》

 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

 陈平原 王德威:《北京: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

 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

 金介甫:《沈从文传》

 《中国新文学大系》各集的导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教材: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林庚 《中国文学简史》北大、清华出版社都有。一口气可以读完,酣畅淋漓。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下册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编,中华书局。

 作品:

 《古文观止》

 《天下才子必读书》

 《文选》

 《诗经》《楚辞》

 沈德潜、《古诗源》 中华书局

 《唐诗别裁集》

 马茂元 《唐诗选》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

 钱钟书 《宋诗选注》

 张鸣《宋诗选》

 汪辟疆《唐人小说》

 程毅中《宋元小说话本集》

 《西厢记》《牡丹亭》、四大名著等。

 中国文学批评史

 教材: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郭绍虞《历代文论选》

 参考书

 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百花文艺出版社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书店出版社

 詹鍈《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

 刘熙载《艺概》,江苏古籍出版社

 郭绍虞、罗根泽主编《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人民文学出版社

 西方文学理论史

 教材:董学文主编:《西方文学理论史》

 参考书目: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8卷)

 特里·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拉曼·赛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

 胡经之:《西方文学理论名著教程》

 赵一凡:《欧美新学赏析》

 以及大量西方(文学)理论原著,从柏拉图往下,直到福柯、德里达等

 文学原理

 教材:董学文、张永刚:《文学原理》

 参考书目: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

 以及西方文学理论史部分参考书目,还有小说理论著作,如: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

 纳博科夫:《文学讲稿》

 略萨: 《给青年小说家的信》

 卡尔维诺《千年文学备忘录》

 安伯托·艾柯《优游小说林》

 张大春:《小说稗类》

 曹文轩:《小说门》

 西方文学史

 教材:喻天舒:《西方文学概观》

 参考书目:罗德·W·霍尔顿、文森特·F·霍普尔:《欧洲文学的背景》

 李赋宁:《欧洲文学史》(三卷)

 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 以及西方文学理论史部分参考书目

 东方文学史:

 教材:郁龙余:《东方文学史》

 参考书目:季羡林:《简明东方文学史》

 栾文华:《东方现代文学史》

 季羡林、刘安武:《东方文学史》

 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

 民间文学概论

 教材:

 《民间文学教程》 段宝林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民俗研究》 王 娟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民间文学作品选》 高等学校民间文学教材编写组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

 文献

 几本实用的工具书:

 《辞源》,商务印书馆

 《汉语大字典》,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

 《古汉语知识词典》,中华书局

 万国鼎《中国历史纪年表》,中华书局

 吴文治《中国文学史大事年表》,黄山书社

 全系必修:

 《论语》导读

 教材: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参考书:

 孙钦善《论语注译》,巴蜀书社

 李零《丧家狗》,山西人民出版社

 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

 其余参见李零《丧家狗》P28-P50

 《孟子导读》

 教材:

 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

 参考书:

 焦循《孟子正义》,中华书局

 董洪利《孟子研究》,江苏古籍

 中文工具书

 教材:

 朱天俊、李国新《中文工具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朱天俊、陈宏天《文史工具书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化

 教材:

 无

 参考书: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吴小如《中国文化史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

 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

 公司有插图本)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古代典籍概要

 教材:

 无

 参考书:

 金开诚、葛兆光《古诗文要籍叙录》,中华书局(原名《历代诗文要籍详解》,

 北京出版社)

 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举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十三经说略》、《二十五史说略》,北京燕山出版社

 吕思勉《经子解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柴德赓《史籍举要》,北京出版社

 王树民《史部要籍解题》,中华书局

 黄永年《古文献学四讲》,鹭江出版社

 陈高华等《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天津古籍出版社

 安作璋《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福建人民

 文献专业必修:

 文字学

 教材: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参考书:

 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陈梦家《中国文字学》,中华书局

 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文字形义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商务印书馆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音韵学

 教材: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唐作藩《汉语音韵学常识》,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

 耿振声《音韵通讲》,河北教育出版社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

 《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江苏教育出版社(做作业必备)

 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华书局(做作业必备)

 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珍华、周长楫《汉字古今音表》,中华书局

 余廼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

 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商务印书馆

 训诂学

 教材:

 无

 参考书:

 董洪利《古籍的阐释》,辽宁教育出版社

 洪诚《训诂学》,江苏古籍出版社

 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

 陆宗达、王宁《训诂与训诂学》,山西教育出版社

 郭在贻《训诂学》,中华书局

 齐佩瑢《训诂学概论》,中华书局

 赵振铎《训诂学纲要》,巴蜀书社

 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商务印书馆

 《汉小学四种》,巴蜀书社

 王引之《经传释词》,江苏古籍出版社

 俞樾等《古书疑义举例五种》,中华书局

 目录学

 教材:

 高路明《古籍目录与中国古代学术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

 参考书: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中华书局

 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致忠《三目类序释评》,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目录编》,齐鲁书社

 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中华书局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又名《王欣夫说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张之洞、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

 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张舜徽《广校雠略+汉书艺文志通释》,湖北教育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

 张舜徽《四库提要叙讲疏》,云南人民出版社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中华书局

 版本学

 教材:

 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参考书:

 钱存训《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上海书店

 叶德辉《书林清话》,中华书局

 黄永年《古籍版本学》,凤凰出版社

 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又名《王欣夫说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姚伯岳《中国图书版本学》(原名《版本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典藏编》,齐鲁书社

 孙毓修等《中国雕版源流史+中国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致忠《古书版本鉴定》,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中国版本文化丛书》,江苏古籍出版社

 校勘学

 教材: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陈垣《校勘学释例》,中华书局

 陈垣《史讳举例》,中华书局

 王叔岷《斠雠学》,中华书局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齐鲁书社

 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中华书局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又名《王欣夫说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念孙《读书杂志》,江苏古籍出版社

 王引之《经义述闻》,江苏古籍出版社

 张元济《校史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

 《古籍点校疑误汇录》, 中华书局

 日本中国学

 教材:无

 参考书:

 严绍璗《日本中国学史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40年代中期》,江西人民出版社

 严绍璗《日本的中国学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严绍璗《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

 严绍璗《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湖南文艺出版社

 王晓平《日本中国学述闻》,中华书局

 李庆《日本汉学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葛兆光《域外中国学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严绍璗等《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浙江人民出版社

 钱婉约《从汉学到中国学——近代日本的中国研究》,中华书局

 《东洋学の系谱》

 文献学史

 教材: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华书局

 刘师培《经学教科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马宗霍《中国经学史》,商务印书馆

 本田成之《中国经学史》,上海书店

 钱穆《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商务印书馆

 吴承仕《经典释文序录疏证》,中华书局

 叶瑛《文史通义校注》,中华书局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天津古籍出版社

 《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

 应用语言学专业课程

 计算语言学导论 《计算语言学概论》 俞士汶 商务印书馆

 语言工程与中文信息处理 《现代汉语自动分析》 陈小荷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语言统计基础 暂无教材

 高等数学C 《高等数学(理工农医类)》(没用过,不知作者) 北大版

 线性代数 《线性代数引论》蓝以中 北大版

 离散数学 《离散数学教程》屈婉玲 等 北大版

 计算概论 《C程序设计基础》 谭浩强 清华大学出版社

 算法与数据结构 《算法与数据结构》 张乃孝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据库基础 《数据库系统概念》 杨冬青 等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编译原理 《编译原理》 张素琴 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通史参考书

《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

《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

阅读杂志

《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

文献索引

《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

《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先秦篇参考书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

《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

《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

《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

《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

《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中国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士与中国社会》,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三联书店1999年版

秦汉篇参考书

《秦汉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秦汉史》,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秦汉史》,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先秦两汉史论丛》,韩连琪,齐鲁书社1986年版

《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

《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秦汉史论集》,高敏,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汉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8年版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1996年版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中华书局2002年版

魏晋南北朝篇参考书

《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册),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1985年版

《魏晋南北朝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1955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1959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读史集》,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

《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魏晋南北朝经济史》,高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安作璋、熊铁基,齐鲁书社1984年版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本)魏晋南北朝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中古文人生活》,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理学·佛学·玄学》,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罗宏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隋唐篇参考书

《隋书》:《高祖纪》、《炀帝纪》、《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

《旧唐书》、《新唐书》:《高祖本纪》、《太宗本纪》、《则天皇后本纪》、《玄宗本纪》、《地理志》、《职官志》(《百官志》)、《食货志》、《兵志》,及有关列传。

《资治通鉴》(隋唐部分)。

《隋唐五代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中华书局1977年9月版。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辽宗夏金篇参考书

《辽史》:《太祖本纪》、《太宗本纪》、《圣宗本纪》、《营卫志》、《兵卫志》、《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

《宋史》:《太祖本纪》、《太宗本纪》、《神宗本纪》、《徽宗本纪》、《高宗本纪》、《理宗本纪》、《地理志》、《职官志》、《食货志》、《兵志》,及相关列传。

《金史》:《太祖本纪》、《太宗本纪》、《海陵本纪》、《世宗本纪》、《食货志》、《百官志》,及相关列传。

《两宋政治经济问题》,邓广铭、漆侠,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

《宋史》,陈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辽史简编》,杨树森,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金史简编》,张博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辽夏金经济史》,漆侠、乔幼梅,河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元朝篇参考书

《元史》:《太祖本纪》、《太宗本纪》、《世祖本纪》、《顺帝本纪》、《地理志》、《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

《邵循正历史论文集》(蒙古史、元史部分),邵循正,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9月版。

《元朝史》,韩儒林主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元史》,周良霄、顾菊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明清篇参考书

《明史》:《太祖本纪》、《成祖本纪》、《英宗本纪》、《武宗本纪》、《神宗本纪》、《庄烈帝本纪》、《职官志》、《食货志》、《兵志》、《地理志》,及相关列传。

《清史稿》:《太祖本纪》、《太宗本纪》、《世祖本纪》、《圣组本纪》、《世宗本纪》、《高宗本纪》、《职官志》、《食货志》、《兵志》、《地理志》,及相关列传。

《明清史讲义》,孟森,中华书局1981年版。

《明清史论著集刊》、《续编》,孟森,中华书局1984年版、1986年版。

《明史新编》,傅衣凌主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简明清史》,戴逸主编,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明清史论著合集》,商鸿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清史新考》,王锺翰,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明清史新析》,韦庆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专题参考书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汉、魏晋南北朝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8年版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1996年版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中华书局2002年版

《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安作璋、熊铁基,齐鲁书社1984年版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乙部,严耕望,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0年版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中华书局1991年版

《秦汉法律与社会》,于振波,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魏晋南北朝经济史》,高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思想史》第一、二、三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葛兆光,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汉代思想史》,金春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汉代政治与春秋学》,陈苏镇,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理学·佛学·玄学》,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郭象与魏晋玄学》,汤一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中古文学史论》,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始创于1899年京师大学堂设立之史学堂,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学研究机构,也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国立史学高等教育机构。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1998年即获全国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设立有中国史、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招收历史学、世界史两个专业本科生。有历史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含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教学科研实体,20个挂靠的研究虚体机构,2个藏书30多万册并有珍本、善本等特藏的专业图书分馆。

师资岗位向国内外开放竞争,择优选用一流人才。目前一大批占有广阔学术前沿的中年教师已成为主力,一代史学新秀正在茁壮成长。教师中有过6位现任和曾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田余庆、何芳川、朱凤瀚、罗志田、钱乘旦、李剑鸣),4位北大文科资深教授,现有4位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马克_、阎步克、钱乘旦、李剑鸣),5位教育部“长江学者”,1位国家级教学名师,5位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1位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大多数学科方向都有国内外公认的学术带头人。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专业本科全部教材有:

语言学

1,美国结构语言学 (American linguistics)

参考书目:Hockett 《现代语言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Sapir 《语言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Bloomfield《语言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实验语音学 (phoics)

参考书目: 吴宗济 林茂灿 《实验语音学概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

PB邓斯 EN平森著 曹剑芬 任宏谟 译

《言语链——听和说的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理嘉,《音系学基础》,语文出版社

3、汉语音韵学

参考书目: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耿振声 《音韵通讲》, 河北教育出版社

唐作藩,《汉语音韵学常识》,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 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

《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江苏教育出版社

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

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

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

李新魁,《韵镜校正》,中华书局

杨军,《韵镜校笺》,浙江大学出版社

4、汉语史(上)

参考书目: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

——《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年

何九盈《音韵丛稿》(版本原文未注明)

下面的著作只研究某一时期的语音情况:

上古:李方桂 ,《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最好将李、王、何三家对比阅读)

何九盈、陈复华,《古韵通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何九盈,《上古音》,商务印书馆

龚煌诚 ,《汉藏语研究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唐作藩 ,《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工具书)

中古:李荣,《切韵音系》,科学出版社(最好读1956年版)

邵容芬,《切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好将邵、李两家对比阅读)

张渭毅,《中古音论》,河南大学出版社

周祖谟,《周祖谟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近代:宁继福,《中原音韵表稿》,吉林文史出版社

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近代汉语音论》,商务印书馆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

5、汉语史(下)

参考书目: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

向熹,《简明汉语史》(语法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太辰田夫(著)蒋绍愚、徐昌华(译)《中国与历史文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宋绍年,《马氏文通研读》,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

6、《切韵》导读

参考书目: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

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

李荣,《切韵音系》,科学出版社(最好读1956年版)

邵容芬,《切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现代汉语

参考书目: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商务出版社

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

—— 《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8、古代汉语

参考书目:

郭锡良等,《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王力(主编),《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9、汉语和汉语研究

参考书目: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冯胜利1997《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商务印书馆

刘丹青(主编):《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商务印书馆。

沈家煊:《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沈阳:《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沈阳(编):《20世纪现代汉语八大家陆俭明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沈阳(编):《20世纪现代汉语八大家朱德熙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沈阳(编):《20世纪现代汉语八大家吕叔湘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沈阳、何元建、顾阳(2001)《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黑龙江

教育出版社

宋国明:《句法理论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洪君1999《汉语非线性音系学—汉语的音系格局与单字音》,北京大学

出版社

吴福祥、洪波(主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袁毓林:《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商务印书馆。

詹卫东:《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