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化痰祛湿第一方,从头到脚化痰湿,痰湿一除,大病皆无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5收藏

千古化痰祛湿第一方,从头到脚化痰湿,痰湿一除,大病皆无,第1张

很多人在迎春回暖的过程中,总会觉得困意绵绵,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用“春困”来描述这种情况就很形象,其实,春天生困,除了气候季节的影响,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体内痰湿。

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痰湿呢?

1、头眩、头痛、头重。

中医认为,头为清虚之府,元神所居,须气血精髄濡养,不容浊邪干扰。如痰湿上犯,干扰清空,则头眩、头痛而闷重。头痛、头眩、头部闷痛属实者,常见于高血压。

2、呕恶或呕吐痰涎,或胃肠中有水声漉漉,或口粘、口腻、口干不欲饮水。

3、咽喉中似有物梗塞,吞吐不利,时消时现。

本症的发生,一般是始于肝气郁结情志失和,进而肝郁脾陷。肝脾不和,脾气亦为之抑部,运化失司,津液聚而为痰,随气上壅,阻于咽喉。故咽喉似有物梗塞,吞吐不利。

4、易惊悸,失眠难寐,或昏厥、抽搐,或神志失常,但神经科检查无异常,亦无阴虚阳亢诸症可凭。“痰气犯心”、“痰迷心窍”,即指此类病症而言。

5、大便粘裹痰涎,或大便秘结不畅。

6、低热身困,或自觉身热不扬,体温并不明显升高。

7、肢体局部发热,或发凉、或背部凉冷如掌大或麻木不知疼痒,或肢体某些局部粗细、感觉不一样,但神经科、骨外科、皮肤科等检查均未发现病变。

8、溃疡、糜烂,滋水渗津或渗流粘稠痰液,久不收口,也有局部皮肤增厚起屑而不流水渗津。

9、胸闷憋气,背部作胀,喜叹气、槌打。阴雨闷天或天气寒暖交替时,上症尤为明显。

10、肿块、结节,或结于皮下,或凝聚于腹内,也可发生在其他组织器官之中,皮肤表面无变化,或微打凉冷感,或肤色晦暗。

那么要如何解决痰湿的问题呢?

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了一个化痰祛湿名方——温胆汤。 温胆汤最先记载于《集验方》,后被孙思邈记载于《备急千金要方》,原方有6味药组成:半夏、生姜、陈皮、枳实、竹茹、灸甘草。到了宋代《三因极一病证》进行化裁,加两味药。

组方:半夏、生姜、陈皮、枳实、竹茹、灸甘草、茯苓、大枣

方解:半夏有化痰燥湿,止呕和胃的功效;陈皮、枳实、竹茹起到一个清热化痰,益脾除烦,理气消滞,祛痰除痞的作用;茯苓、生姜、大枣具有健脾渗湿,调和脾胃的作用;最后是甘草有调和诸药的功效。全方先疏中焦,再去痰湿,先调理脾胃,再生气血,最后除虚烦,暖胆不寒。注意:虚寒、阴虚的人不能使用!!

竹茹性寒,具有除烦躁的功效,特别是虚烦,所以本草记载主胃热呃逆,疗噎膈呕哕,现在很多人都有口气,这种口气一般都是虚热,竹茹可以让人吹气如兰。

竹茎刮去绿色皮层后,再刮取第二层之物,亦称“竹二青”,《本草纲目》:“淡竹茹,气味甘、微寒、无毒”。

竹根:入药,有清热除烦之功效。《本草纲目》:“淡竹根煮汁服,除烦热、解丹石发热渴。苦竹根主治心肺五脏热毒气。甘竹根,安胎,止产后烦热”。

扩展资料:

竹子品种繁多,有毛竹、麻竹、箭竹等。

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茎多为木质,也有草本,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很多,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树,生长迅速,是世界上长得最快的植物。

通常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也可以通过开花结籽繁衍,种子被称为竹米,有些种类的竹笋可以食用。

参考资料:

—竹子

用竹子做的杯子装水喝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好处。

竹子要洗干净,但是也要保持干燥。竹子是很容易的在潮湿环境下发霉的东西,也容易有味道。

沥是将竹竿劈开,经火炙,收集两端滴出的竹汁。《本草纲目》记载:“竹沥气味甘、大寒、无毒。主治: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消渴,劳复。”近代药

物化学分析证明:竹沥含有十多种氨基酸、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愈伤木酚,甲酚、甲酸、乙酸、笨甲酸等多种化学成分。药理试验证明,竹沥确实具有镇咳祛痰

功效。

竹茹是竹茎刮去绿色皮层后,再刮取第二层之物,亦称“竹二青”,《本草纲目》:“淡竹茹,气味甘、微寒、无毒。主治:呕吐,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止肺痿,治五痔、妇女胎动。苦竹茹,主治热壅,尿血”。

  《本草纲目》:“淡竹叶气味辛平,大寒,无毒;主治:心烦、尿赤、小便不利等。苦竹叶气味苦冷、无毒;主治口疮、目痛、失眠、中风等。药用竹叶以夏秋两季采摘嫩叶,晒干、煎水饮;用量2~4钱”,竹叶还常用于作药粥。据清代曹庭栋名医所编的《老老恒言》记载:“竹叶解渴除烦,中暑者宜用竹叶一握,山桅一枚,煎汤去渣下米煮粥,进一、二杯即愈”。《多能鄙事卷回》:“竹叶粥治老人膈上风热,目赤头痛,视而不见物。”

  竹沥

  竹沥是竹竿劈开,经火炙,收集两端滴出的竹汁。《本草纲目》记载:“竹沥气味甘、大寒、无毒。主治: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消渴,劳复。”近代药物化学分析证明:竹沥含有十多种氨基酸、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愈伤木酚,甲酚、甲酸、乙酸、笨甲酸等多种化学成分。药理试验证明:竹沥具有镇咳祛痰功效。

  竹实

  竹开花后结实如麦,皮青色,内含竹米,味甜。《广志》记载:“实可服食”。《本划纲目》:“竹实通神明,轻身益气”。《本草纲目拾遗》:“下积如神”(注:治消化不良)。近代研究证明,竹实的营养成分与水稻、

  麦、玉米相似,除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之外,还含有18种氨基酸,是一种可开发的药膳资源。

  竹茹

  竹茹是竹茎刮去绿色皮层后,再刮取第二层之物,亦称“竹二青”,《本草纲目》:“淡竹茹,气味甘、微寒、无毒。主治:呕吐,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止肺痿,治五痔、妇女胎动。苦竹茹,主治热壅,尿血”。

  竹菌

  系指生于竹林中的菌类,如竹荪 是生于竹林地上的一种真菌。有关它的药膳作用在《食疗本草》、《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等医著中均有记载。竹荪作食用菌已有悠久的历史,过去只能从野外采集,数量极有限,通常只作帝王贡品,现已进行人工栽培,其产量和质量均有显著的提高。

  竹根

  竹根入药,有清热除烦之功效。《本草纲目》:“淡竹根煮汁服,除烦热、解丹石发热渴。苦竹根主治心肺五脏热毒气。甘竹根,安胎,止产后烦热”。

  竹笋

  竹笋是竹的幼芽,不仅组织细嫩,清脆爽口、滋味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它作为药膳资源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本草纲目》、《本草经》、《食疗本草》、《食经》、《齐民要术》、《唐本草》等古典名著均不记载。如《本草纲目》:笋味甘、无毒、主消渴、利水益气、可久食。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