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2收藏

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1张

谈一下女性不孕的辨证治疗思路,首先说明一下,什么叫做不孕证呢,如果结婚之后,同居2年以上,没有采取任何的避孕措施,没有怀孕,这种叫原发性不孕。或者曾经怀孕过,包括生过孩子、流产了、宫外孕,之后2年以上没有采取避孕措施也不再怀孕,这种叫继发性不孕。不孕不育和男女双方都有关系。男精壮而女经调才是有子之道。

先谈一下女性不孕的病因,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天禀赋不足,生理缺陷导致的,就是古人说的五不女,也就是螺、纹、鼓、角、脉。螺,阴道如螺旋状;纹,阴道非常狭小;鼓,指的是无孔,厚如鼓皮;角,指的是阴核过大,角壮。脉,指的是原发性闭经。另外一种是后天病理的变化导致,中医古籍记载的有十病的说法,分别是宫寒,脾胃寒,带脉急,肝气郁,痰气盛,相火旺,肾气衰,任督病,膀胱气化不好,气血虚,这些基本概括了女性不孕的主要病因。下面分类来谈谈。

第一种是肾虚,肾是藏精的地方,自然生殖之精也藏在里面,肾气亏损了,那么生殖之精就会不健康或者不健全,天癸不能按时的来,也就是不能按时排卵。这类主要是婚后不孕,出现月经不调,比如月经量少,或者经常不来月经,颜色谈,月经稀,或者闭经,身体常出现这些症状,头晕、困乏、腰酸、腹部冷,面部有斑、眼眶黯黑、性欲冷淡、舌头黯淡没有生命力、舌苔薄白等。这种情况应该调补肾阴和肾阳,同时健脾补气,调节人体免疫力。

第二种是气滞血瘀,这种一般是因为情志不舒,肝气郁结,自然和心情方面关系很大了,导致气机运行不畅,气滞那么血就会瘀滞,血瘀了那么胞脉就会运行不畅,冲任不通畅,所以导致能受精怀孕。主要的症状有婚后不孕,或者是流产之后不孕,有月经失调,痛经,或者月经期间身体痛、肛门坠胀、下腹剧烈疼痛,月经血块多,月经颜色紫暗、量多,或者月经时间延长,月经期间乳房胀痛,舌头暗红有斑点等。对于瘀滞这种,具体治疗的时候还要分寒热,寒气凝滞导致血瘀的,需要散寒温经、化瘀。有热郁结导致血瘀的,则需要清热散淤。

第三种是痰湿内阻,这种的主要原因是脾肾气虚,导致痰湿不能正常气化,郁结在内,这种属于虚实夹杂,一方面因为气虚不能运化水湿,一方面又导致水湿聚集成痰,阻碍气机的正常运行,互为因果,进入恶性循环。这种在身体上主要的症状有这些,身体肥胖,肌肉松弛,面色苍白或者暗黄,一般都有月经失调,比如提前或者先后无定期,经常出现气短,疲倦,出汗多,吃得少,胃口差,嘴里无味,大便稀溏,另外经常还有带下比较多,身体上毛发偏多,舌头胖大白腻。这种的治疗关键在于活血化痰湿,补正气。

具体有不孕问题的,还需结合对身体的准确辨证,男女双方积极的排查,找到问题所在,积极解决问题,今天谈的是女性不孕,关于谈男性不孕的会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找到不孕的原因之后,需要积极的调补身体,还要配合良好的心情积极解决问题,也祝愿受此困扰者早日解决问题,获得健康幸福圆满的家庭。

男人吃枸杞好处之一:枸杞所含的丰富的微量营养物质中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各种维生素特别是男人最需要的锌。常吃有降低血糖、软化血管和抗脂肪肝的作用。对于忙于应酬和缺乏运动的男人们来说,得到丰富的物质收获的同时,也得到了三高而常用枸杞子泡茶,简单而方便的帮助我们远离脂肪肝。 男人吃枸杞好处之二:据《环球时报·生命周刊》报道,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罗琼教授近日公布的研究成果表明,枸杞子的主要成分枸杞多糖可对受损伤的生殖系统起到保护作用。罗琼教授分析认为,枸杞多糖通过促进垂体分泌性腺激素,对“丘脑-垂体-性腺”这条轴线产生多层次调节作用,促使生精过程畅通以及睾丸生殖细胞正常发育。对于不孕不育的夫妇,有一定帮助左右。 男人吃枸杞好处之三:古语有云:男人离家千里,勿食枸杞。这句话的意思是:成年男人若长期出差在外,夫妻分居日久,而长期多食枸杞会增强性方面的能力。 男人吃枸杞好处之四:枸杞子尤其擅长明目,所以还俗称“明眼子”。历代医家治疗肝血不足、肾阴亏虚引起的视物昏花和夜盲症,常常使用枸杞子。著名方剂祀菊地黄丸,就以枸杞子为主要药物。民间也习用枸杞子治疗慢性眼病,枸杞蒸蛋就是简便有效的食疗方。 男人吃枸杞好处之五:《本草纲目》曾记载蓬莱县南丘村民喜食枸杞多长寿,从古籍医学著作中可以知道枸杞子可益寿延年已很关注。 枸杞虽好,但是不宜多吃。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枸杞子比较合适;如果想起到治疗的效果,每天最好吃30克左右。由于它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别吃。

1 纤维含量高。每100公克地瓜叶,热量只有30大卡,膳食纤维则有31公克。地瓜叶纤维质之多,根据台湾地区食品营养成分资料库,扣除腌渍物、辣椒及薄荷这些较少食用食材后,它仅次于牛蒡、黄秋葵、山芋、白凤菜,与红凤菜并列第五。纤维质高,除了可以带离体内胆固醇,食用后又有饱足感,加上热量低,地瓜叶可说是减重者很好的选择。北京不孕不育医院的一位妇科专家介绍说,不只产妇坐月子时适合食用地瓜叶,因为地瓜叶生长速度快,不须使用农药,对孩童来说,也是很好的食材。3 强化孩童视力,并有开胃作用。地瓜叶稀饭能帮助排便,还有丰富维生素A,可强化视力。以枸杞、排骨及地瓜叶炖汤,小朋友食用后能健脾胃,胃口更好,也可以用鸡肉取代排骨,换换口味。4 铁多草酸低,有利吸收。地瓜叶拥有深绿色蔬菜的特性,维生素A及铁质含量丰富。在经常食用的食材里,地瓜叶的维生素A含量名列第七,是很好抗氧化蔬菜,能维持皮肤及上呼吸道表层上皮细胞的健康,形成人体防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不只如此,它还有助提升免疫功能,预防感冒。不少国人都有贫血问题,100公克地瓜叶,铁含量有15毫克,加上草酸含量低,不会抑制人体吸收,对于吃素的人,可以吃地瓜叶补铁。5 地瓜叶炖鸡汤,助通乳。地瓜叶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生津润燥、养血止血,以及通乳汁等功效。古籍「本草纲目」记载,番薯能补虚乏、益气、健脾胃外,还能补肾,番薯叶功效也相去无几。对于产后乳汁不足妇女,吃地瓜叶有助通乳。或许是因为地瓜叶会流出类似白色乳汁的黏液,以形养形,古代人相信有通乳功效,从现代观点来看,地瓜叶里有黄酮类化合物等物质,对荷尔蒙刺激有帮助,进而促进乳汁分泌。气血虚、乳汁少的妇女,可以地瓜叶炖鸡汤,再加入些许姜丝,最好把地瓜叶炖成稀煳状后食用。另外,以剁碎的地瓜叶与碎猪肉煮汤后饮用,也有相同通乳功效。

浮华世相,掩盖了它本来的面貌

人云亦云,遮蔽了它独有的神奇

打开立体版的中国版图

穿越

三千里江山

三千年历史

我们发现

大山东

神奇美妙、独一无二的“三棱锥”

生活在信息爆炸的媒体环境,提起山东这个向来以“儒家”、“好汉”、“喝酒”、“仁义”为标签的中国北方省份。我们的脑海中,会或多或少浮现出以下画面。

好汉省、大明湖省、不孕不育省、挖掘机省——这是媒体带给山东的几个标签。

山东省,中国华东地区最北的省级行政区。

你是哪里人?我是某某(省、自治区、直辖市)人。脑海中没有地理概念的时候,你最先被灌输的地名,往往不是所在的城市或乡村,而是所在的省份。走到外边跟人交流一定先说“我来自XX省”。省,也是地图炮和老乡会的基本单位,是形成各种无语问题的“躺枪者”

如:你们青海都住帐篷吗?你们西藏都骑牦牛吗?你们广东都吃蛇吗?某某省遍地大葱煎饼、某某省诈骗多、某某省美女多。

馆长十岁那年,给我们上地理课的语文老师说:我们生活的地方叫“山东”,意思是是太行山以东(太行山,是个什么鬼,让一个没出过本村儿的十岁骚年,去理解这个名词,实在是太惨无人道了)

俺家在广袤平坦的鲁西大地,时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的一部分,那里连一个隆起的小山包丘都没有——夏天在这里行走,一眼望去,除了麦子,还是麦子。

决定本省名的那条“山”——太行山脉,在隔壁河北西部。山之东,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他自己的生平与命运,从来都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他就像一头耕耘的牛、一匹沉默的马。

描述一个区域不看地图的空谈,一定是耍流氓。评述一个区域只看平面图,不看三维图,比流氓还流氓。

经历了夏商周之后,中华文明迎来了从王国到帝国过渡的时期。我们灿烂的农耕文明在在一片坦荡的大平原上开花结果——它的范围在三维地形图上一路了然,像是一方天赐的家园与港湾——它基本上是以华北平原为主的区域,“逐鹿中原”的大舞台就是这里。

它是华夏文明的核心腹地也是中国第一个统一帝国秦的核心疆域。

成王败寇。胜利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西陲的秦,以自己的视角,将本国东部崤山以东的区域(东方六国)称为“山东”。也就是说,作为区域的“山东”,最早在记载中以秦国人的视角命名的。秦以外的韩、赵、魏、齐、楚、燕六国都在崤山与山口的函谷关以东,故有“山东六国”之称。

随着中国统治中心走出关中,胜利者或者说,统治者的视野也发生了变化。不知从何时起(具体年代不可考,但隋唐时期已经开始说“山东豪强”,大体说的是太行以东的北方地区)。“山东”开始泛指“太行山以东地区”。

南宋(今山东省属金朝统治)以前到战国,这1500多年里。只要提到山东,一定不是今天所说的山东地区。像电视剧和小说里说的“山东济南秦叔宝”、“山东好汉武二郎”、“山东及时雨松江”,这些都是后人,尤其是明清以来说书人讲述的。当时历史背景的人绝对不可能说如此穿越的话来。

直到公元1142年,南宋政权放弃淮河以北地区,金国在从原属宋朝的北方地区,设置了几个“路”(路,宋金时期的行政区,大体相当于今天的省)。今天的山东省地区,大体属于两个路——山东东路与山东西路

注意!作为行政区的“山东”第一次出现了!

金朝统治时期,今天挨得很近的济南和泰安,分属于山东东路与山东西路。

一个济南人跟泰安人见面,可能会有这样的对话。

金代时期的“山东西路”+“山东东路”大体相当于,比今天山东省少了西北、西南一部分,多了苏北一块。

今山西、山东、河北及内蒙的一部分为统治中心的“中央行省”。当时,山东是中央直属特别行政区特区的一部分

金国的两个“路”合二为一为“山东布政使司”(相当于后来的省),而且还代管一块东北的“飞地”——辽东半岛。

所谓飞地,说的是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又游离于行政区主体范围之外的土地。要想去往一块行政区的飞地需要“飞跃”其他行政区的属地。

明朝,今天辽宁中南部大部分居民,当时都算是“山东人”。女真在明朝后期攻下的沈阳,曾经是山东省的地盘。

明朝山东行政区全称叫“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山东布政司”,诞生于大明洪武九年(1376年)下辖6府15州89县,布政使司衙门驻济南府。可以说,济南的“省会”身份,就是这一年确立的

《三国演义》:“那纪灵乃山东人”;《金瓶梅》:“山东清河县”;《水浒传》:“山东梁山泊”。这些说法,其实都是以明代人的口吻讲述的。三国、北宋,绝对不可能有“山东人”这样的词汇。

清朝沿袭明朝行政制度,确立今山东省雏形。清朝统治者将关外视为龙兴之地,原来属于山东的“飞地”辽东划出,成立“盛京将军”,即今辽宁省前身。明代山东去掉辽东半岛,剩下的区域称为“山东省”,跟今天范围相当。

以上图文梳理了——“山东省”是怎么来滴?接下来要说的是地理上的山东,到底长啥模样?

不管是各种百科知识,还是课堂讲授,关于山东的介绍大体如此山东省位于XXX,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自古以来,这里XXXX……号称“齐鲁大地”。

学生基本不问,老师基本不讲。这“自古以来”是从何时而来?“齐鲁大地”说法如何产生?

我并非质疑知识本身的对错。宏观上来说,这样的描述有其合理性,这样的归纳也是为了让初学者容易记忆。这样的例子还有河北的“燕赵”、山西的“三晋”。

但是,从初等教育的小学阶段 到高等教育的大学可能,因为地理教育的畸形——多数人脑子里的地理知识基本定格在这个层次。约定俗成和框架一旦形成,以这样的地理观指导工作实践,模棱两可的知识误差,将层层累积。偏差会不断放大,久而久之,人们做出的判断和决策,其实已偏离真实的地理面貌。

地理思维,是思辨的,不是固化的。地理格局,是三维的,不是平面的。包括“山东”在内的许多区域,正在被看似准确、实则模糊的地理观所描述着、遮蔽着、误读着。

我们的先祖认知世界时,十分注重地理观的建构和地理知识的累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用以形容某人知识渊博。

我们中国有个代称叫“九州”。最早的时候,这“九州”,其实是我们先祖的一种地理观,一种规划蓝图,对于自己生活的世界的形象建构。

智慧的先人建构了“九州”思想,并以它为指导完成了现实版图的区划。记住,九州并不是一种固定的行政版图,而是一种规划思想。

这个思想的规划师,传说叫“大禹”。“九州”的范围不是确定的——一个王朝打下多大地盘,“九州”就有多大。

“九州”产生时间说法不一,具体名称也有不同版本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其布局是按“九宫格”排布的。现实中,各州的界限,是以大山大河为界划分的。

理想的九州模式是这样规划的:

九宫八卦”是我们先祖创造的最早的地理规划思想,以两大河流为横轴,主要山脉为纵轴,生活的大地分成了九个部分。居于中间的为“中国”或“中央”,周围八州对应八卦,象征四面八方

落实到地图上,九州的格局是这样的。尽管版本不同但格局大同小异:

蓝图与实物、梦想与现实,总会有些不太一样。最先把规划师“大禹”的九州规划蓝图,变成现实版的,是汉代。此时疆域比先秦时期更加广阔,“九州”简约10版升级为豪华20版。

在原来“九州”基础上,汉代版图增加了北方的幽州、南方的交州,并特别设置了“司隶州”(大致意思就是“中央直属特区”)

无论是先秦的“九州10”,还是汉代的“九州20”,我们会发现:有一块区域“太拥挤”了!答案就在山东身上。

打个比方:如果国家版图是一份蛋糕,把它分成了九份,山东省地面就占去了三份——今山东省地区,跨了兖州、青州、徐州!(注意,这里的州不是城市,而是大区)

全国各省区中,山东面积已经算是较小的,不到16万平方公里古人为何如此“偏爱”这方天地?为何让青州、兖州、徐州三大区,拥挤在这狭小的地方呢?

汉代首次将九州思想理论,用在国家版图实践中,对应今天的行政区。“州”相当于“省级”,但体制有所不同,最早的州是监察区域,不是严格的行政区,到了东汉变成具有行政性质的大区。早期王朝疆域有限,当时“省级”本来就少,汉代将九州扩展到13个。即便如此,

今山东地区占了汉代“三个省”的地盘,这也是很值得大书一笔的。

此图深色部分为汉代兖州、青州、徐州,及豫州大的部分区域。今山东省主体部分跨了兖、青、徐三个州。

山东地图上,兖州、青州、徐州的地缘关系,让我想到了方向盘,或者更形象地说奔驰的LOGO。我们将三者的区位关系简化为下图:

山东为何会占据三个州的地盘?有人会提到:当时的山东地区文明成熟、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这是原因之一,但绝不是最根本原因。

因为:经济发达程度和人口抽密度不亚于山东的今陕西、河南、河北,也只对应一个州。

开头我们已经说了:研究地理问题,只看平面图,不看三维图,纯属耍流氓。

九州的划分,以重要的大山大河为界。以华北平原为主体的那片大三角形的“大中原”,秦汉疆域的核心腹地,其内部基本上没有起伏,在周边山地的包围之中,好似一个背西北、面东南的大簸箕。

这里绝大部分是冲积平原。一个比较意外的区域:恰恰发生在山东地区。

松软的黄土冲积平原上,矗立着泰山这个庞然大物,它的海拔高度不算高,但因为起点是海拔几十米的平原,所以显得气势雄伟,在华北平原上显得尤为突出。人看到他的时候一定会被其绝对高度的落差所惊呆:好大呀!“泰”原来写作“太”,作为当时人类活动频繁的地方,华北平原的视野中,泰山很容易被人发现的目标。

从北京到济南附近的地形起伏剖面图。济南市在泰山北坡,黄河在济南市以北流过,这一带过去还有一条跟黄河下游并行的大河叫“济水”,济南,因“济水之南”而得名。

说一个有趣的现象。因为早期词汇,尤其是形容词数量有限。山的名字来来回回就是这几个单调的词语:“大”、“高”、“广”。华山,它一开始也叫“太山”,意思是“大山”;再说嵩山,意思是“高山”。天山、祁连山、腾格里山,其实都是“天山”之意。昆仑山与冈底斯山,本来的意思都是“众山之王”。这些名字听起来五花八门,其实都是一个意思——“高大的山”。

一句话:古老的山名,其实意思基本就这两个:1、大山、2、高山

山东为啥能有“三州”呢?因为:泰山和黄河在平原上画了几刀,把山东所在地分割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早期区域规划,非常讲究“山河形变”。

青州、兖州、徐州,三者在山东形成了“奔驰LOGO”格局,主要缔造者就是泰山+黄河。

如果没有泰山,从黄土高原、太行山、秦岭中冲出来的黄河,一定会更直截了当地奔向大海。到了华北平原,携带众多泥沙的黄河本来就已经非常疲惫,加上泰山的阻隔,水流放缓的河流,不得在阻隔之下,在山北泰山北边拐个弯进入渤海——当然,黄河还经常在山南夺淮河入海。(注:黄河曾多次改道,但最稳定的河道还是在泰山以北山东、河北之间的区域)

黄河、泰山,将山东所在地大致分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板块。大致就是“禹贡九州”里的青、兖、徐三州。

这个奔驰LOGO的现实版是这样的:

结合汉代青州、兖州、徐州的管辖范围我们沿着泰山山系(包括鲁山、沂山、蒙山等)和黄河走向大致划出了上图,关于山东这“三大州”,我们有必要用文字解释一下

1、海岱-青州

泰山又叫“岱岳”,所谓海岱指,的就是泰山与大海之间的区域。正如《禹贡》所言“海岱维青州”,通俗地说:大海和泰山之间的区域,是青州。

2、河济-兖州

河济说的是泰山以北,黄河与济水之间这块区域,古地理上称为“河济平原”,这块地盘被划入“兖州”,跨今山东、河北、河南,以山东为主。这个“兖州”的治所主要在山东西部。

3、淮海-徐州

大家听过“淮海战役”主战场就是苏北徐州到山东南部,古时大徐州地区就是这块区域。虽说古籍说“淮海维扬州”,但淮海地区北部基本是徐州的地盘,而大扬州地区的文化中心在淮河与长江之间即江淮地区或淮扬地区。淮河干流以北,泰山以南,东到黄海,这一区域为“徐州”。

将这张地图进行进一步凝练,我们就得到了这个示意图,它其实是一个扁平的三棱锥。

周代分封诸侯国的时候,显然看到了三个地块的相对独立。于是齐国被封在了青州、鲁国被封在了徐州、卫国被封在了兖州。不过各国后来强弱不同,强国不停蚕食弱国领土,地域此消彼长。齐国最为强大几乎占据今山东大部分地盘,鲁、卫一开始虽占据兖、徐二州,但因为国力弱小,后来基本只剩下都城周围区域了汉代统一天下继续,遵从地貌格局,将山东地区分为三州,顺应山河走向。这是山东“一省占三州”的主要原因。

特别声明:我们不赞成“地理决定论”,但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如人力资源有限、技术条件落后)地理环境对文化和几乎是主导性的。这三个区域,在此后两千年中几乎保持了各自的独立性,而且对文化、经济、交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前边说了:古代全国分九州,小小的山东就占了三州,是因为泰山与黄河的分割,从古到今,山东这个地方就一直是三种势力、三种文明的交相辉映。

从内部分区来说,“齐鲁大地”并不能概括它的地理本质。地理上的山东,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是一个“一分为三”的区域。

青州:对应胶东地区独流入海的流域(这个流域,丘陵较多,形成了一群既不汇入大河,又互不汇入的小河)。

兖州:对应海河流域(古河济平原)

徐州:对应淮河流域

关于流域:

地貌单元影响文化景观的差异。但是,随着技术能力提高,人类突破自然障碍的手段也会越来越强。所以,语言文化区块跟流域并不尽一致。但是,山东的区域文化,大体还保持着青州、徐州、兖州时期的格局

多出来的辽东半岛之所以有大片分布,跟山东人闯关东活动有密切关系。

由以上可知:山东的方言分成了三大区块。这是山东人文现象的缩影。从这意义上说,大家平时所谓“山东话”,其实严格来说是不存在的一个概念。

以我所在的鲁西某县为例,当地说的是“冀鲁官话”,这种方言是跨省分布的。看地图可以知道:就说话沟通而言我这个鲁西北的山东人,跟邯郸地区的河北人没有沟通障碍,但跟同是山东人的胶东同胞,如果不说普通话就几乎没法交流了。

一句话,山东是个由三种方言区拼凑构成的省份。

山东从古到今的几个重镇:济南、淄博、青州、青岛,按照三大州的划分它们都属于“大青州”行政区。按照方言区块,济南、淄博人说的是“冀鲁官话”;青岛、青州人说的是“胶辽官话”。

铁路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和象征。蒸汽机车发明以及与配套的铁路的出现,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标志性事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津浦铁路(京沪铁路前身)、胶济铁路出现在山东大地。

京沪线、胶济线,这两条铁路不仅串起了山东最重要的城市,而且将山东分成三块区域——跟旧时青州、兖州、徐州地盘惊人相似。

两条铁路干线,竟然与三大流域、“三州”的界线大致吻合。

在山东省的城市群区划中,大体形成了以青岛为中心的半岛城市群、济南为中心的鲁西北城市群和群龙无首(其实是山东与江苏交界处的徐州)的鲁南城市群(跟苏北同属大徐州区域)。

综合以上陈述:我们用一张含有地形、水系的卫星遥感图,标注了山东境内及周边古国分布。三种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呈现出一个“三元文明”格局的山东。各个区域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交织,而他们交汇的制高点,就是山东地形的高地——泰山山区。

泰山就是花托,将三瓣莲花,盛开在山东大地。以泰山为原点,衍生出三种色彩的地理单元。泰山不仅是山东地理的结点,更是华北平原上崛起的天然神探,被大中原所仰望的高点,所以成了华夏文明的图腾,成为“五岳独尊”的圣地。

至此:传统的认知可以被刷新了,将山东等同于齐鲁并不准确,甚至偏离原本面貌。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山东不是“二人转”,而是一出精彩的“三国演义”。

无论跟广大中原省份相比

还是跟边疆沿海省份相比

我们的大山东

三元地貌格局、三元文化格局

独此一家、绝无分店

是山东最鲜明的标签

三大州郡版图

青州、兖州、徐州

三大流域版图

胶东诸河流域黄河;黄河、海河流域;淮河流域

三种文明版图

海岱文明、河济文明、淮海文明

三大方言版图

胶辽官话区、冀鲁官话区、中原官话区

三方交通干线

以济南及泰山山区为结点

铁路干线向北一条、向南一条、向东一条

三大城市群

胶东半岛城市群、鲁西北城市群、鲁南城市群

“山东”一开始指秦国以东的中原;金朝“山东西路”+“山东东路”约等于今山东大部;明朝确定今“山东省”格局。

汉朝人首次把大禹老师的九州变成现实,黄河与泰山的出现,把三个州分在了山东。

山东“三州”各自独立了大约1500年。到了明代才被正式捏合成一省。

明代以来六百余年,“山东”作为三元合一的名新概念,也已经深入人心,但并没有完全同化为一体。

“三元格局”依旧清晰。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