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一本书,特别厚。关于军事谋略的,称为日本的三国。
风林火山
图书·风林火山
作 者: (日)井上靖 著,许宁 译 出 版 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 字 数:20000 版 次: 1 页 数: 209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536698536 分类: 图书 >> 小说 >> 军事 定价:¥2480
内容简介
武田家是战国时代乱世中最强的军团,名将武田信玄看了中国古代战略家孙子的《孙子兵法》后,他们取了“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的四个尾字作军旗,也就是“风林火山”。武田信玄,这位处于战国时代中心时代的大名,在这场战乱中,他和上杉谦信、织田信长、德川家康以及今川义元等几位大名为了天下而争霸战斗。武田军的军师山本勘助倾心尽力,为武田信玄实现霸业倾其一生,最终在川中岛大战中战死。
作者介绍
井上靖(1907—1991),日本文坛巨匠,曾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日本艺术院会员。日本文化财保护委员会委员,日本文艺家协会前理事长。日中古代文化交流史和中国古代史研究家,日中友好社会活动家。 他的小说《楼兰》、《敦煌》等多部作品都获得过日本文学大奖。他以日本战国时代为背景创作的“战国三部曲”:《风林火山》、《战国城砦群》、《战国无赖》更是被奉为日本历史小说的经典。特别是《风林火山》一书多次被拍成**电视剧,风靡整个亚洲。
孙子兵法传入日本是中国的唐朝。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是《孙子兵法》在海外流传最早的国家。735年,日本遣唐使吉备真备将《孙子兵法》带回日本,此后,《孙子兵法》在日本历经了从秘密珍藏、逐步公开和传播到研究发展等几个阶段。
日本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武田信玄,非常崇拜《孙子兵法》。他在突击队军旗上印制《军争篇》中的“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16个大字,作为其军队的信条。如今这面原旗仍保存在日本盐山市云峰寺中。
德川幕府时期,《孙子兵法》以汉文本传抄传读,在日本民间流传。1660年,第一部《孙子兵法》日译本付梓问世,推进了日本的《孙子兵法》研究。从此,《孙子兵法》的各种版本在日本公开重抄重印,各种注释和研究著作大量涌现。
19世纪后期,孙子学成为日本的显学,此后的各个时期都有大量研究成果问世。二战前,日本出版有关《孙子兵法》的专著多达100种以上。二战后,日本兵学大家佐藤坚司著《孙子思想研究史考》,对日本的《孙子兵法》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学界对《孙子兵法》的研究更加深入。1972年,《孙子兵法》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消息传到日本,立即引起轰动,日本媒体连篇累牍地进行报道。日本人对《孙子兵法》兴趣之浓、关注之密切、研究热情之高可见一斑。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
《孙子兵法》的核心在于挑战规则,出奇制胜,规则就是没有规则,讲究谋略。《孙子兵法》表明从宏观上我们需要在出兵前对敌我双方决定胜负的政治、军事、兵力等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估算出战事的发展进程以及胜负的可能性,再制订作战计划,这是战前用兵的要领。
而孙子兵法的伦理思想具有明显的齐文化伦理思想的特点,即讲“仁”,但是“仁”主要用于对士卒的管理和教育方面,同时还要符合战胜敌人、维护国家利益的要求,才能再“仁”。
《孙子兵法》可谓是我国古典军事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的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不光历代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对这本著作推崇至极,国外热爱中国文化的军事人才也对其有着执著的追随。按照一般的看法认识,日本、朝鲜应当是最早得以研习、传播这本著作的异国了,而对于《孙子兵法》进入日本的路线,学界却发生过激烈的争执。
唐朝的开元年间,日本一名叫吉备真备的留学生结束了在华的学习生活,踏上了回乡之路。据记载,他用大唐朝廷赏赐给他的金钱买了大量的书籍带回了国内,对日本的文化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一本史书《续日本记》便记载过,在他回国多年后,奈良王朝派人前往太宰府向吉备虚心学习《孙子·九地》、《诸葛亮八阵》等军事知识。如果这本日本史书的叙述属实的话,那么便可以证明,在唐朝时候,是吉备真备循海路将《孙子兵法》带回日本并广为传播的。
不过,吉备真备的这一功劳也许没有那么大,也就是说,吉备不一定是第一位将《孙子兵法》带回东瀛的功臣。
早在吉备真备学成回国前,日本的土地上便流传有《孙子兵法》了。相传有几位从朝鲜半岛百济国来的兵法家,在日本传播中国兵法,甚至因为精通中国兵法而被授予了荣誉。因此,《孙子兵法》在这时由朝鲜半岛的人传播进来也是有可能的。最具说服力的是,《日本书记》成书后,书中出现了“倏忽之间,出其不意”的句子竟与《孙子兵法·计》篇中的“出其不意”和《虚实》篇的“趋其所不意”如此吻合,让人不得不对这种说法也认真地进行考虑。
在这样的争论中,《孙子兵法》最先要么是直接渡海来到日本,要么是先经过朝鲜半岛然后由那里的人再传播下去。不管《孙子兵法》在最早走向世界的征途是沿着怎样的路线,我们始终坚定地相信,这份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在向世界进军的路上,依然蕴含丰富和充满生命力。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且最著名的军事著作,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全书共13篇,十分系统地阐述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军事策略,每一篇目负责讲述一类军事策略。例如,《计》这一篇主要讲庙算的内容,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这一篇是全书的纲领;《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取得以多胜少的效果;《九地》则讲依据“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富有哲理,影响后世深远。
NO1 最早的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为春秋末孙武所作,共三卷。孙武,字长卿,齐国人,后归吴,与伍员助吴攻楚,创下以少胜多的战例。
《孙子兵法》有十三篇传世。卷上: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卷中:势篇、虚实篇、军争篇、杂变篇、行军篇;卷下: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一共7000余字。
作者在唯物论战争观基础上强调主观能动性,用辩证法观察和应用战争规律,承认战争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采取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
如“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以逸待劳,以饱待饥”等论断,成为两千多年军事指导思想。《孙子兵法》号称“兵学圣典”和“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公元7世纪传到日本,18世纪后有法、英、德、捷、俄等文译本。
NO2 堪称《孙子兵法》第二——《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亦称《齐孙子》,为战国时齐国孙膑所作。孙膑系孙武裔孙,大约与商鞅、孟轲同时。其书原98篇,图4卷,失传1000余年。1972年从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中发现,经整理得11000余字,30篇。
上篇有: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选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选、杀士、延气、官一、强兵等15篇;下篇有:十阵、十问、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将义、将德、将败、将失、雄牝城、五度九夺、积疏、奇正等15篇。
《孙膑兵法》是在《孙子兵法》和《吴子》等兵书的基础上,对先秦军事思想有所发展。如“战胜而强立”、“事备而后动”、“胜不可一”等主张,对后世军事家影响甚大。
NO3 战国时期吴起的着作——《吴子》
战国吴起(?—前381年)撰,计二卷。吴起是卫国人,曾以曾参为师,善用兵,起初在鲁国为官,后赴魏、赵、楚等国,被楚贵族谋杀。吴起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务在强兵。
据传,《吴子》汉初时尚有48篇,今仅存6篇18条,计3000余字。6篇是: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尚礼义,明教训是其书主要内容。《吴子》是研究吴起和战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中国2500年前写下的一本书,被日本奉为“神书”,它就是《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部兵书,更是一部古人智慧的结晶,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这本神书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孙子兵法》,它是孙武,不是孙子,在2500年前写下的旷世之作。这本面世后,虽然我们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它,成为武将的必修课。但是要论对《孙子兵法》研究最执着、最透彻、最深入的要属我们的邻国日本了。
在日本史书《续日本纪》中记载,在唐朝的时候,日本派了大量的遣唐使来我国学习。其中有一个吉备真备的遣唐使,来到大唐后,用身上的钱财购买了大量的书籍,特别对我国的兵书《孙子兵法》最为痴迷。他为了学习书中的兵法精髓,不惜在大唐足足了住了17年,直到他弄懂了《孙子兵法》的精髓之后,才启程回国。
吉备真备回国后,迫不及待地将《孙子兵法》这本奇书献给了日本天皇,并向日本的将军们讲述了书中的精髓。日本的天皇和将军们在听完后,认为这本书太厉害了,直接奉为“神书”,在全国进行推广学习。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在日本历史上能够留名的武将,在他们的床头都会放上一本《孙子兵法》,甚至于在日本武将武田信玄的军旗都能找到《孙子兵法》的缩影,在他绣着风、林、火、山等军旗上,便象征着兵书中“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的用兵方法。
日本人从没有停止对《孙子兵法》钻研和注释,时至今日,日本对《孙子兵法》注释本就有100多种了。日本真的是将《孙子兵法》奉为“神书”,顶礼膜拜,潜心研究。但是他们的良心是大大的坏了,《孙子兵法》看似这是一本教人打仗的兵书,实际上《孙子兵法》不是打仗的,《孙子兵法》是教人和平的,是和平主义者,是不战主义。但是日本人把它给用偏了,一心想着侵略扩张,给世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战争苦难,而他们自己也深受其害。
实际上,除了日本之外,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孙子兵法》,在西点军校、哈佛大学都能看到它的缩影。而且它不仅在军事上大放异彩,而且在商业上也绽放了璀璨的光芒,不少成功的商人将其当成商场必胜的法宝。
《孙子兵法》一共十三篇,虽然只有五千余言,但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到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方面内容,堪称古代兵学理论的宝库和集大成者,可以延伸到各个领域的应用,大放异彩。
第一,斗战经日本平安时代创作的,是对当时中国存在的各种兵书的总结和本土化,适用于日本的文化和社会。而应仁之乱后,斗战经是否全本存在还有待考证。即使有,应该也不是全本。
第二,二战之前,日本经过明治维新,除了武士道精神之外,有些军事理论也借鉴了西方的,所以二战中的日军指导思想应该不会是斗战经这样的,就如同中国抗战和内战的时候,也没有人能完全按照孙子兵法来。
这两者孰优孰劣,我个人没有看过斗战经,但是孙子兵法起源春秋,并且是世界公认的兵法鼻祖,无论是战略还是战术,能够传到今天还不过时,是非常难得的,并且能被东西方普遍接受,说明孙子兵法是符合唯物理论和世道实际结合的。
斗战经是日本对于中国各种兵法的日本本土化,对于日本是比价合适的,但是是否能够被全世界军界引用,还有待考证的。
所以从普适性来看,孙子兵法好太多。
《孙子兵法》传入日本的时间是在中国唐朝时期。
据史书记载,在公元734年,也就是处于鼎盛时期的唐朝开元二十二年,在中国留学长达17年之久的日本学生吉备真备历尽艰辛回到自己的祖国。这位兼修文武的饱学之士,在离开繁华的唐朝都城时并没有携带什么丝绸珍宝,而是用唐朝廷赏赐给他的钱来买书。
将大批记载中国兵学阵法知识的书籍捆载而归,回到故乡后传授给日本的文士武将。而据一部名叫《续日本纪》的日本古书所说,吉备回国后的第26年,奈良王朝曾派授刀舍人春日部三关、中卫舍人土师宿弥关城等6人。
扩展资料:
早在吉备真备学成回国前,日本的土地上便流传有《孙子兵法》了。相传有几位从朝鲜半岛百济国来的兵法家,在日本传播中国兵法,甚至因为精通中国兵法而被授予了荣誉。因此,《孙子兵法》在这时由朝鲜半岛的人传播进来也是有可能的。
最具说服力的是,《日本书记》成书后,书中出现了“倏忽之间,出其不意”的句子竟与《孙子兵法计》篇中的“出其不意”和《虚实》篇的“趋其所不意”如此吻合,让人不得不对这种说法也认真地进行考虑。
在这样的争论中,《孙子兵法》最先要么是直接渡海来到日本,要么是先经过朝鲜半岛然后由那里的人再传播下去。不管《孙子兵法》在最早走向世界的征途是沿着怎样的路线,我们始终坚定地相信,这份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在向世界进军的路上,依然蕴含丰富和充满生命力。
-孙子兵法
日本孙子国际研究中心理事长服部千春博士在此间称,千百年来,日本对《孙子兵法》最为推崇,兴起了研读中国兵书之风,《孙子兵法》中的很多名言都成了日本人的口头禅,就连小孩都知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服部千春对记者说,《孙子兵法》何时走向世界,学术界尚未定论。许多著述都认为以日本最早,朝鲜次之。据中日两国史籍记载,中国汉字于西晋时期即已传人日本,至晚公元6世纪初叶,《孙子兵法》可能己传入日本。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历史上文化交流频繁,而日本奈良时代多次派遣学生到中国学习,无疑为《孙子兵法》的东传搭建了便捷的桥梁。 有记载称,《孙子兵法》携归日本“第一人”的吉备真备,就是日本奈良时代著名的遣唐留学生。这部名叫《续日本纪》的日本古书所说,吉备回国后奈良王朝曾派6人到太宰府跟随吉备学习《孙子·九地》,这说明吉备确实从中国带回被奉为“兵经”的《孙子兵法》,成为日本皇室的秘藏。如果这一记载成立的话,那么《孙子兵法》传入日本为公元735年,距今至少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 而日本著名兵法史学者佐藤坚司却认为,说吉备真备将《孙子兵法》传入日本,时间过晚。按照他的推断,中国兵法传入日本是早在公元663年以前的事。佐藤的证据是,日本留传至今最早之正史、名列六国史之首的《日本书纪》中,出现了“倏忽之间,出其不意,则破之必也”这样的话,这与《孙子兵法·计篇》的“出其不意”以及《虚实》篇的“趋其所不意”,在文字和意思上是相同的。 佐藤还推断,这一年来自朝鲜半岛百济国的几位兵法家到达日本,在那里领导修筑了几座城池,并因为精通中国兵法被授予荣誉勋位。佐藤推测很可能是这几位百济兵法家把中国兵法传入日本的,而且这部兵法可能就是《孙子兵法》。于是,他将《孙子兵法》传入日本的时间向前推了70多年。 美国《孙子》研究家塞缪尔·B·格里菲思在他的英文版《孙子兵法·战争艺术》中考证,公元516年,中国一位熟悉兵书的学者曾到日本,那年日本继体天皇又说过“夫将者,民之命与国之存亡所系也”,这句话显然受了《孙子兵法》中“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的影响。由此又将《孙子兵法》传入日本的时间向前推了一个多世纪。 尽管说法不一,但《孙子兵法》最早传入日本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服部千春对记者说,《孙子兵法》在日本的传播源远流长,被视为“稀世珍宝”,日本的许多智慧也都是从孙子那里学来的。 日本学者对《孙子兵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十三篇是兵之要枢”。尾川敬二在《孙子论讲·自序》中称孙武是“兵圣”,“东方兵学的鼻祖,武经的冠冕”;福本椿水在《孙子训注·自序》中称孙子是“兵家之神”;北村佳逸在《孙子解说·自序》中称孙子是“兵学家、哲学家,且是东方第一流的大文豪”。
本文2023-08-06 15:05:0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2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