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乐律学的介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2收藏

中国古代乐律学的介绍,第1张

中国古代乐律学(theory of tone-system in ancient China)中国古代乐律学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研讨音乐基本原理与基础技术理论的一个跨越若干个有关学术分支的综合学科。今按乐律学的概念、基本内容与历史发展分 3个方面分述如下:乐律学的概念 乐律学的现代概念,大体上含着“乐学”与“律学”两方面,而在古代,两者却密切关联,不可分割。

中国传统乐学把音乐实践中音、律、声、调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起来,用以表明调性范畴的全面情况的基本理论。

  音乐实践中所用一定音阶(音)的各个音级(声),各相应于一定的律高标准(律),构成一定的调音体系;某一调音体系中的音阶,又都具体地体现为以某“声”为主的一定调式(调)。审察其间的诸种逻辑联系,包含律高、调高、调式间各种可变因素在内的综合关系的研究,即是宫调理论。

古代音乐,乐律有十二律吕(即十二个半音阶):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乐音有七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其他的称为“调”,以七声配十二律,理论上可得十二宫,七十二调,合称为八十四宫调。但在实际音乐中并不全用。

中国古代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D、E、G、A五个音阶。

而中国是最早采用“三分损益法”来计算音律的方法。

在《汉书·律历志》中把宫、商、角、徵、羽与土、金、木、火、水,东、南、西、北、中,春、夏、秋、冬联系起来,所谓宫为土声,居中央,与四方、四时相应;角为木声,居东方,时序为春;徽为火声,居南方,时序为夏;商为金声,居西方,时序为秋;羽为水声,居北方,时序为冬

“商”和“羽”是古代“宫商角徵羽”五音阶中的两个,与洋人的五线谱和七音阶简谱是大同小异的。

洋人的七音阶是“1234567”七音,其中的“4”和“7”都是半音。中国人的祖先自古就追求完美,只要整音、不要半音,所以我们的“宫商角徵羽”就相当于洋人的“12356”,只有“斗来米叟拉”,没有“发”和“西”。这里的“商”似“2”,其调较低亢悲壮;“羽”似“6”,其调较激越高昂。

十二律是古代乐律学名词,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种、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又分为阴阳两类,凡属奇数的六种律称阳律,属偶数的六种律称阴律。另外,奇数各律称

“律”,偶数各律称“吕”,故十二律又简称“律吕”。

古代乐律中的"宫商角徵羽"与四季、五行和五方的对应关系如下:

1 五声与五行对应:宫属土,商属金,角属木,徵属火,羽属水。

2 五声与五方对应:角对应东方,商对应西方,宫对应中央,徵对应南方,羽对应北方。

3 五声与四季对应:宫对应春季,商对应秋季,角对应冬季,徵对应夏季,羽对应长夏。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中国古代乐律学概论》(陈其射)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9i8WNDYZEyP6T-Pj6Q_RJQ

密码:529h

书名:中国古代乐律学概论

作者:陈其射

豆瓣评分:73

出版年份:2011-5

页数:640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乐律学概论》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乐律学基础理论、中国古代乐律学的造律听算期、中国古代乐律学的计算生律期、中国古代乐律学的变革发展期、中国古代乐律学的实践活跃期、中国古代乐律学的整理高峰期等。

乐律学史的发展阶段分期问题,历来并无成说。由

于它和音乐艺术的各个历史时期在文化形态上密切相关,

由于中国乐律学史是随着音乐实践的需要而发展着的,

根据音乐史上发生过的重大变化,分别按照:酝酿期(远

古及夏商)、奠基期(西周)、经学期(秦、汉)、演

化期(魏晋隋唐)、整理期(宋元明清),共5个阶段分

述如下:

酝酿期 上古至商周之际,为歌舞乐三者紧密相关的

“乐舞”时期。人们对乐、律的认识处在感性阶段。实

践中,夏、商古磬的实测音高反映出人们已有绝对音高

观念。自新石器时期以来,已根据自然听觉的需要,在

乐器制作中作倾向于纯律关系的调律。《虞书》“律和

声”的记载反映出先民对乐、律的关系已有初步理解。

进入西周的社会历史阶段前,商代五音孔陶埙已具备吹

奏出11个半音(包含某些半音关系)的可能性,已为周

代十二律理论的产生准备了前提条件。

奠基期 西周中晚期至战国间,为王侯宫廷钟磬乐

得到高度发展的时期。人们对乐、律的认识进入了对概

念进行规范,对度量关系进行计算,形成理论的阶段。这

一时期的律制,被后世称为“钟律”。钟律具有两个历

史来源:①上古以来的纯律音系的传统。②西周始见的

十二律名及其所代表的三分损益法。

钟律在先秦宫廷音乐中的应用,已由当时的乐师总

结为系统理论:①音阶理论。五声与七声的关系,七音

阶名和变化音名的确立等。②乐学理论的均、宫、调体

系,术语与概念。③乐、律关系的理论及计量标准问题。

④正律器、生律法及其运算方式(名为“均钟”的弦准

及律管的应用,记载于《管子·地员》的三分损益法,

《曾侯乙钟铭》的□、曾三度音系)。⑤由黄钟、大吕

等十二正律及其同位各变律组成的非平均律十二律位旋

宫体系(见宫调)。

这一时期的乐律学代表人物是伶州鸠。乐律学的重

要文献除《国语》中的“郑语”、“周语”及《曾侯乙

钟铭》外,还有散见于经、史及子书中的一些片段材料。

经学期 秦汉间,钟磬乐衰微,为丝竹、相和与鼓吹

乐兴起的时期。先秦乐律学在官府失传,附庸于“经学”,

成为经生副业。经师墨守伶伦制律与《吕氏春秋》的片

面记载,使律学理论沿着单一律制的三分损益管律而发

展;阴阳五行家与图谶家使乐、律的解释走上神秘难解

的途径;而民间传承的乐调又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

而下者谓之器”的思想控制之下失载;其中,透过经师

的“传”、“注”、纂集整理工作,透过文学、诗、赋

与诸家杂著遗留给后世的乐律学材料,是两汉学者在音

乐史料严重散佚的情况下仅能作出的重大贡献。

两汉限用三分损益法与拘守管律的直接后果,是在

旋宫问题上出现了乐与律之间的不可克服的矛盾。宫廷

中的旋宫实践,屡作屡辍,被后世看作“唯奏黄钟一宫”

(《隋书·音乐志》)。俗乐中的乐调理论已经无从根

据经籍所载的宫调体系作为命名规范。相和歌的清、平、

瑟三调,楚声中的楚、侧二调,基本上是从属于乐器的

调弦经验的系统。

这一时期的乐律学家独能摆脱偏见并有创造的代表

人物是京房,重要文献有《史记》、《汉书》、《后汉

书》中的乐律材料及《淮南子》等诸家杂著。

演化期 魏晋至隋唐间,为清商乐和燕乐歌舞在贵

族社会中盛行的时期。乐律学在很大的程度上摆脱了经

学的统治,宫廷音乐的俗乐化和各民族直至疆域内外的

音乐文化交流,发展了乐、律的实践,推进了乐律学的

新的进展;贵族士大夫直至个别帝王亲身参与乐律学研

究也为这一时期的重大创造提供了客观条件。

这一时期的创造主要是围绕着俗乐调的旋宫性能与

乐器调律问题而进行的:①蔡邕的学说打破了单一律制

的束缚,开始了度量衡方面计量问题的进一步的精密考

据与研究。②京房六十律结合乐器调律与俗乐调的应用,

发展为荀□的十二笛律;又在另一条线路上衍化为钱乐

之、沈重的三百六十律。③何承天开创了由正、变各律

复归于十二律的、力图接近平均等程关系的新律的探索;

承先启后,恢复与推行了京房、陈仲儒、梁武帝等重视

弦律的传统。④范阳祖氏之学,经祖莹、祖□、万宝常、

祖孝孙等精研,化繁为简,复归于十二律旋相为宫的原则,

从实践上解决了宫廷雅、俗乐的旋宫与乐器调律问题。

⑤俗乐调的理论体系在唐代得到系统整理,出现了《乐

书要录》等专著及有关“二十八调”的系统论述。⑥荀

□解决了“笛律”的管口校正问题,属于本阶段音乐声

学方面的重大成就。

这一时期的重要文献除有关史籍中的乐志、律历志

外,今存《古今乐录》佚文、《乐书要录》残卷、徐景

安《乐书》佚文及段安节《乐府杂录》等。

整理期 五代战乱以后,至宋、元、明、清间,为音

乐生活繁荣于市井,歌舞伎乐的地位渐被戏曲音乐代替

的时期。唐代的乐律学知识已在战乱中多所散失,加上

祖孝孙之学不传律数,俗乐调的理论体系虽曾略见于晚

唐史料,但已不得确解。因此,北宋间虽已进入传统学术

的大整理,乐律学的整理工作初被重视,已称“绝学”。

但宋人毕竟在乐律学的传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拓展了

研究规模,也使之渐成系统。自此以后,明人不绝如缕,

至朱载□而集传统乐律学之大成。

中国传统乐律学以十二律位统八十四调的学说,始

终贯串着旋宫实践问题的主线,为解决乐、律矛盾而发

展着。自先秦钟律起,至朱载□创新法密率终,囊括了

古代乐律学史的全部发展过程而达到顶峰。音乐文化史

上的律学实践,在律制问题上当然并不以朱载□的平均

律为其终结,但乐律学的发展在清代虽有江永等人僻求

精奥,实已无补于乐律实践。此外,歌曲音乐中的词调,

琴曲中的琴调,至明清以来已无重大发展,清代戏曲宫

调理论徒托“二十八调”空名,已无实际意义;乐律学

史在清代的发展已不再是根据音乐实践中提出的新课题

而追求进一步的探索,转而走上乾嘉学派的途径,通过

文献学的研讨,博求训诂、注疏、考证;新起诸家的意

义所在,主要是就乐律学史中留下的疑难问题展开了新

的论辩。

小吕的引证解释是:⒈古代乐律名。十二律之一,一名中吕。参见“中吕”。引《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_,以享先妣。”郑玄注:“小吕,一名中吕。”《隋书·律历志上》:“但律终小吕,数_黄钟,旧计未精,终不_始。”《通典·乐三》“中吕”注:“又云小吕。四月之时,阳气盛长,阴助功微,故谓之小吕。”。

小吕的引证解释是:⒈古代乐律名。十二律之一,一名中吕。参见“中吕”。引《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_,以享先妣。”郑玄注:“小吕,一名中吕。”《隋书·律历志上》:“但律终小吕,数_黄钟,旧计未精,终不_始。”《通典·乐三》“中吕”注:“又云小吕。四月之时,阳气盛长,阴助功微,故谓之小吕。”。拼音是:xiǎolǚ。注音是:ㄒ一ㄠˇㄌㄩˇ。结构是:小(独体结构)吕(上下结构)。

小吕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古代乐律名。十二律之一,一名中吕。

二、国语词典

古时音乐上的一种宫调,为十二律吕之一。

三、网络解释

小吕拼音:xiǎolǚ注音:ㄒㄧㄠˇㄌㄩˇ[引证解释]古代乐律名。十二律之一,一名中吕。《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_,以享先妣。”郑玄注:“小吕,一名中吕。”《隋书·律历志上》:“但律终小吕,数复黄钟,旧计未精,终不复始。”《通典·乐三》“中吕”注:“又云小吕。四月之时,阳气盛长,阴助功微,故谓之小吕。”参见“中吕”。

关于小吕的诗句

小吕登歌茂礼成小吕登歌茂礼成

关于小吕的成语

黄钟大吕吕武操莽小小不言九鼎大吕小恩小惠小手小脚吕安题凤

关于小吕的造句

1、这位是小吕。她是一个聪明的学生。

2、为了找到小吕,郑先生注册了新的微信号,伪装成一名美女网友,聊了半年后,从三亚赶赴海口“约会”,并联合民警将其控制。

3、当时,小吕姐姐上大学,父母务农,家里还有一个年迈的奶奶。

4、小吕的家就在丁桥,距离位于沈半路的公司,并不是非常远。

5、精明的小吕告诉记者,一般的菇农大都生产春菇、秋菇和冬菇,由于时间较为集中,生产的香菇的数量大增,受市场的影响,销路相对能差一点。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小吕的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乐律学概论-陈其射-mobi

 v35g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