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应膏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善应膏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永乐大典》卷一三八七七引《风科集验》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善应膏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3 《普济方》卷三一三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制备方法 4 《医方大成》卷八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善应膏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5 《得效》卷十九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善应膏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56 用药禁忌 6 《卫生宝鉴》卷十三 61 方名 62 善应膏的别名 63 组成 64 主治 65 善应膏的用法用量 66 制备方法 67 附注 7 《三因》卷十四 71 方名 72 组成 73 功效 74 主治 75 善应膏的用法用量 76 制备方法 8 《普济方》卷三一五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善应膏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86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善应膏 1 拼音

shàn yìng gāo

2 《永乐大典》卷一三八七七引《风科集验》 21 方名

善应膏

22 组成

两头尖2两,浮萍草2两,良姜2两,芸苔子1两,川乌1两(炮、去皮脐),当归半两(去芦),乳香(另研)少许,没药少许(另研)。

23 主治

诸寒痹,骨节酸痛。

24 善应膏的用法用量

贴于患处。

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醋糊调成膏。

3 《普济方》卷三一三 31 方名

善应膏

32 组成

当归1两,白及1两,桂1两,白蔹1两,白芷1两,木鳖子仁1两,杏仁1两(锉如豆),黄丹3斤,油5斤,乳香半两,乱发灰半两,没药半两,黄耆2钱末,当归梢2钱末,沥青少许。

33 主治

痈疽毒肿。

34 制备方法

上将药油内煎令焦黄,滤去滓,再煎清油沸,下黄丹,湿柳木篦不住手搅熬6时,滴水中成珠住火,入没、乳、黄耆、当归梢末搅,盆收贮。

4 《医方大成》卷八 41 方名

善应膏

42 组成

巴豆(去壳)5钱,僵蚕(去丝嘴)5钱,赤芍药5钱,白芷5钱,五倍子2钱,黄连1钱,乱发如鸡子大,桃枝7条,柳枝7条,萆麻子(去壳)30粒。

43 主治

一切疮疽,及伤折损痛。

44 善应膏的用法用量

任意使用。

45 制备方法

用清油半斤,浸药3日,慢火煎熬,令乱发焦烂,出火候冷,用绢滤去滓,再澄,却入铫内上火再熬,次入飞过黄丹4两,以桃柳枝不住手搅青烟微出为度,要滴在水上不散方成膏,却出火,搅令温,再入乳香末5钱,没药末5钱,桂心末3钱,略上火再搅令匀,却以净瓷器收贮。

5 《得效》卷十九 51 方名

善应膏

52 组成

上等黄丹8两(研极细),白胶香1两,明没药1两,滴乳香(并别研)1两,大当归1两,川白芷1两,杏仁(去皮尖)1两,大黄1两,草乌1两,川乌1两,赤芍药1两,槟榔1两,生干地黄1两,土芎1两,沥青(另研入)1两,乱发(净洗)1两。

53 主治

诸般恶疮肿毒,发背脑疽,疬子牙肿,打扑接骨,闪肭,刀斧伤,杖疮,蛇虫毒,狗马咬,汤火、漆疮,疥癣,又治妇人吹乳,肺痈肠痈。

54 善应膏的用法用量

贴之即愈;又治妇人吹乳,以药丸如梧桐子大。新汲水送下20丸;肺痈肠痈,亦可为丸服,温酒米饮或北梗、甘草煎汤皆可。

55 制备方法

上除乳香、没药外,将瓷石铫盛香油1斤浸药1宿,慢火煎熬诸药黑色,再入葱白、乱发煎少时,用生绢滤去滓,留下1两药油,复将所滤油于慢火上熬,却将黄丹入油内,用长柳条槐条不住手搅,候有微烟起,提起药铫,将柳条点滴在水面上,凝结成珠不散方成膏,如不成珠再熬,直待成膏,提起药铫搅,无烟出,却入乳香、没药、白胶末搅匀,倾出瓷器内,将原留下浸药铫油一并收拾器内,用新汲水1日一换,将药器坐放水内3日,出火毒,方可用之,如膏药硬,约量加黄蜡清油,入膏内搅匀得所。

56 用药禁忌

不可犯荤辛及火焙。

6 《卫生宝鉴》卷十三 61 方名

善应膏

62 善应膏的别名

神效善应膏

63 组成

黄丹2斤(细,上等者),没药(研)1两,白蔹(生)1两,官桂1两,乳香(研)1两,木鳖子(生)1两,白芨(生)1两,当归1两,白芷1两,杏仁(生)1两,柳枝1两(如箸条长)。

64 主治

疮肿。五发,恶疮毒。

65 善应膏的用法用量

用如常法。

66 制备方法

上除黄丹、乳香、没药外,余药用麻油5斤,浸1宿,于炭火上铁锅内,熬至变黑色,滤去药不用,将黄丹入油内上火,用柳条如小钱粗四指长,搅令微变褐色,出火,再用柳枝搅令出烟尽,入乳香、没药,再用柳条搅令匀,候冷倾入瓷盆内,切成块,油纸裹之。

67 附注

神效善应膏(《医方类聚》卷一九四引《经验良方》)。

7 《三因》卷十四 71 方名

善应膏

72 组成

白芷1两,黄耆1两,甘草2钱,黄蜡2两,黄丹2两半。

73 功效

长肌敷瘢。

74 主治

痈疽溃后。

75 善应膏的用法用量

用如常法。

76 制备方法

前3味为粗末,春秋用麻油4两半,夏4两,冬5两,熬药紫赤色,绵滤去滓,再入黄蜡黄丹,以柳枝不住手搅,滴水成珠,即止。

8 《普济方》卷三一五 81 方名

善应膏

82 组成

黄丹1斤(水飞),没药1两,乳香1两,白蔹1两,木鳖子(去皮)1两,白及1两,当归1两,官桂1两,杏仁1两,白芷1两,血竭半两,槐枝5两(每条3寸),柳枝5两(每条3寸),真麻油5斤。

83 主治

一切痈疽肿毒,肢节漏疮,发背脑疽,疬子,寒湿冷痹顽麻,牙痈,打扑伤损,闪肭瘀血,毒气不散,金疮,小儿头疮发痈毒,大小便毒,蜈蚣蝎螫,臁疮,诸般恶疮及疥癣,妇人吹乳,产后败血,脐腹疼痛,经脉不行。

84 善应膏的用法用量

凡用药,先须净洗疮,然后贴药;妇人吹乳,丸梧桐子大,新汲水下20丸;产前催生,产后赶下败血,温酒下20丸。

85 制备方法

上除乳香、没药外,10味锉碎,入油浸3日,文武火铁锅内熬**,滤去粗药,下黄丹,以新柳枝长56寸,如小钱大,搅匀,令熬丹变色,掇下锅子在地,却用柳枝搅药出尽烟,方入乳香、没药、血竭搅3050遍令匀,候药冷,倾在瓷器内,火上熔化,净纸摊贴。

86 用药禁忌

此药不可犯荤手。宜三月间合药。

古籍中的善应膏 《普济方》:[卷三百十五膏药门]内外诸疾方

不散方可。切不可过火。辰火日熬。忌妇人鸡犬见。善应膏治诸般恶疮肿毒。发背脑疽。子牙疼。打扑接骨。闪

《普济方》:[卷三百十三膏药门]总论

之。敷油纸上。贴疮处(一方有黄一两一方无麻油)善应膏治痈疽毒肿。当归白芨桂白蔹白芷木鳖子仁杏仁(各

《普济方》:[卷三百十五]膏药门

滴水不散为度。又滴地上随取起不粘手上。膏成矣。善应膏治一切疮疽。及伤折损痛。巴豆(七枚去壳)僵蚕(

《外科集验方》:[卷上五发痈疽论]五发痈疽通治方

细末,每用少许,候大脓出尽,洗净方可干掺疮上。善应膏治诸般恶疮肿毒,发背脑疽子牙肿,打扑接骨,闪肭

《针灸聚英》:[卷三]贴灸疮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方之匀气散 31 匀气散的别名 32 组成 33 制法 34 功效主治 35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36 附注 4 《医学入门》卷七方之匀气散 41 组成 42 制法 43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44 功能主治 5 《丹溪心法》卷四方之匀气散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仁斋直指方论》卷十五方之匀气散 61 组成 62 主治 63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64 制备方法 7 《医宗金鉴》卷五十方之匀气散 71 组成 72 主治 73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74 制备方法 8 《医部全录》卷四○九引《幼科全书》方之匀气散 81 组成 82 主治 83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84 制备方法 9 《普济方》卷九十二方之匀气散 91 组成 92 主治 93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94 用药禁忌 95 附注 10 《理伤续断方》之匀气散 101 匀气散的别名 102 组成 103 功效主治 104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06 附注 11 《医方类聚》卷二十三引《经验秘方》之匀气散 111 组成 112 主治 113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114 制备方法 12 《阴证略例》方之匀气散 121 组成 122 主治 123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124 制备方法 13 《洁古家珍》方之匀气散 131 组成 132 主治 133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134 制备方法 14 《幼幼新书》卷七引丁时发方之匀气散 141 组成 142 主治 143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144 制备方法 15 《幼幼新书》卷九引郑愈方之匀气散 151 组成 152 功能主治 153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154 制备方法 16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吉氏家传》方之匀气散 161 组成 162 功效主治 163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164 制备方法 17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茅先生方之匀气散 171 匀气散的别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76 附注 18 《世医得效方》卷十二方之匀气散 181 组成 182 功效主治 183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184 制备方法 19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方之匀气散 191 组成 192 主治 193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194 制备方法 2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匀气散 1 拼音

yún qì sǎn

2 概述

匀气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七首。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方之匀气散 31 匀气散的别名

调气散、生料调气散、木香匀气散、木香调气饮、木香顺气散

32 组成

丁香、檀香、木香、白豆蔻仁各二两,藿香叶、甘草各八两,砂仁四两[1]。

丁香2两,檀香2两,木香2两,白豆蔻仁2两,藿香叶8两,甘草(爁)8两,缩砂仁4两。

33 制法

上药为末[1]。

34 功效主治

功能行气和胃,化湿和中[1]。治气滞不匀,胸膈虚痞,宿食不消,脘腹刺痛,恶心呕吐[1]。

功在调顺脾胃,进美饮食。主治气滞不匀,胸膈虚痞,宿冷不消,心腹刺痛,胀满噎塞,呕吐恶心;气郁生涎,忽然倒晕,不知人事。

35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一钱,入盐末一字,不拘时沸汤点服[1]。

36 附注

调气散(《仁斋直指方论》卷五)、生料调气散(《仁斋直指方论》卷十八)、木香匀气散(《医学入门》卷八)、木香调气饮(《医宗金鉴》卷二十九)、木香顺气散(《杂病源流犀烛》卷五)。本方方名,《医方大成》引作“木香调气散”。

4 《医学入门》卷七方之匀气散 41 组成

人参、茯苓、白术、青皮、陈皮、白芷、乌药各五分,甘草、木香各二分半[1]。

42 制法

上药为末[1]。

43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酒调服[1]。

44 功能主治

《医学入门》卷七方之匀气散主治小儿气滞,痘出不快,及肉腠厚密身痛[1]。

5 《丹溪心法》卷四方之匀气散 51 处方

生姜 沉香 丁香 檀香 木香各30克 藿香120克 甘草(炙)120克 砂仁60克 白果仁60克

52 制法

上药为末。

53 功能主治

《丹溪心法》卷四方之匀气散功在理气健脾,和胃进食。主治脾胃气滞,胸膈虚痞,宿食不消,心腹刺痛,胀满噎塞,呕吐恶心。

54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6克,沸汤调下,或水煎服。

55 摘录

《丹溪心法》卷四

6 《仁斋直指方论》卷十五方之匀气散 61 组成

连须葱1茎(不得洗,带土),姜1块,盐2匙,淡豉21粒。

62 主治

《仁斋直指方论》卷十五方之匀气散主治小便、大便不通。

63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烘热,掩脐中,以帛扎定,良久气透自通,不然再换1剂。

64 制备方法

同研烂,捏作饼。

7 《医宗金鉴》卷五十方之匀气散 71 组成

陈皮1钱,桔梗1钱,炮姜5分,砂仁5分,炙甘草5分,木香3分。

72 主治

《医宗金鉴》卷五十方之匀气散主治儿母过食寒凉,胎受其气,小儿腹痛多啼,面色青白,不乳。

73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分,红枣煎汤调服。

7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8 《医部全录》卷四○九引《幼科全书》方之匀气散 81 组成

桔梗1钱,陈皮1钱,砂仁5分,茴香(炒)5分,白芍(炮)2分半,粉草(炙)4分,木香3分。

82 主治

《医部全录》卷四○九引《幼科全书》方之匀气散主治小儿胎寒。

83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匙,枣汤调下。

8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9 《普济方》卷九十二方之匀气散 91 组成

乌药1两,白术4两,旱莲草5钱,甘草(炙)5钱,青皮(去瓤)5钱,沉香5钱。

92 主治

《普济方》卷九十二方之匀气散主治中风,口眼斜。

93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1大盏,加紫苏叶、木瓜5片,生姜3片,大枣1个,同煎至7分,去滓,加盐少许,空心服。

94 用药禁忌

忌湿面、鲜鱼。

95 附注

用法中紫苏叶用量原缺。

10 《理伤续断方》之匀气散 101 匀气散的别名

彭氏匀气散

102 组成

茴香半两,青皮半两,厚朴(制)半两,白芷半两,乌药半两,杏仁(去皮尖)半两,陈皮1两,麦蘗1两,前胡1两,桔梗1两,苍术1两,粉草1两。

103 功效主治

《理伤续断方》之匀气散功在调气。主治伤重者。

104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大枣,煎至8分,空心服。

1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06 附注

彭氏匀气散(《永类钤方》卷二十二)。

11 《医方类聚》卷二十三引《经验秘方》之匀气散 111 组成

白术4两,天台乌药2两,青皮半两,沉香半两,甘草半两(炙),白芷半两。

112 主治

《医方类聚》卷二十三引《经验秘方》之匀气散主治风气。

113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大盏,加生姜5片,紫苏5叶,木瓜3片,大枣1个,煎至7分,食前温服。

11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2 《阴证略例》方之匀气散 121 组成

川乌头(大者)3个(炮裂,去皮脐)。

122 主治

《阴证略例》方之匀气散主治阴证咳逆。

123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用黑豆21粒,沙糖鸡头子大,水煎,乘热细细饮之。

12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3 《洁古家珍》方之匀气散 131 组成

山栀、熟地、茯苓、细辛、桂、川芎各等分。

132 主治

《洁古家珍》方之匀气散主治胁痛。

133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加羊脂煎服。

13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4 《幼幼新书》卷七引丁时发方之匀气散 141 组成

香附1分,甘草(炙)1分,天仙藤1钱,人参1钱,橘皮1钱,藿香1钱。

142 主治

《幼幼新书》卷七引丁时发方之匀气散主治小儿变蒸,泻泄槐黄,夹惊发热,喜啼,不乳。

143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米饮调下。

14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5 《幼幼新书》卷九引郑愈方之匀气散 151 组成

丁香49个,白术1分,青皮1分,甘草(炙)1分,豆蔻1个。

152 功能主治

《幼幼新书》卷九引郑愈方之匀气散主治小儿急慢惊风。

153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用白汤点服。

15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6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吉氏家传》方之匀气散 161 组成

丁香49粒,白术1分,豆蔻1个(面裹煨),青皮半两,甘草(炙)1两。

162 功效主治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吉氏家传》方之匀气散功在调气定喘。主治小儿喘咳上气。

163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字,量加减,陈米饮下。

16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7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茅先生方之匀气散 171 匀气散的别名

匀气汤

172 组成

桔梗5两,甘草(炙)2两,白姜1分,缩砂仁1两,陈橘皮1两,茴香(洗)1两。

173 主治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茅先生方之匀气散主治小儿胃气不和,呕吐腹痛;或肝肾气滞,寒疝腹痛;或胎中受寒,咳喘腹胀;小儿肝肾气虚, 全缩不见,或不缩,阴囊肿大光亮,不燥不疼。

174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或1钱,霜木瓜煎汤调服;紫苏盐汤亦得。

1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76 附注

匀气汤(《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18 《世医得效方》卷十二方之匀气散 181 组成

桔梗、甘草、干姜、缩砂、益智子、茴香、藿香叶各等分。

182 功效主治

《世医得效方》卷十二方之匀气散功在调理脾胃。主治脾胃不和,水泻。

183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水泻,紫苏、木瓜煎汤下;调脾胃,加生姜、枣子,煎汤调服。

18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9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方之匀气散 191 组成

京三棱(煨熟,锉)1两,蓬莪术(炮,锉)1两,益智子1两,甘草(炙,锉)1两,木香1两,桂(去粗皮)1两,丁香1两,草豆蔻3枚(炮,去皮),肉豆蔻(去壳)2枚。

192 主治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方之匀气散主治三焦胀,按之坚,不痛;小儿疳胀。

193 匀气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空心、夜卧用温米饮入盐少许调下;小儿疳胀,熟水调下半钱。

194 制备方法

目录 1 拼音 2 《广嗣纪要》卷九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知母饮的用法用量 3 《眼科全书》卷五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知母饮的用法用量 4 《叶氏女科》卷二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知母饮的用法用量 45 加减 5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知母饮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医方大成》卷九引《简易方》 61 方名 62 知母饮的别名 63 组成 64 主治 65 知母饮的用法用量 66 附注 7 《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知母饮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知母饮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知母饮的用法用量 10 《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知母饮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知母饮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知母饮 1 拼音

zhī mǔ yǐn

2 《广嗣纪要》卷九 21 方名

知母饮

22 组成

白茯苓2钱半,黄芩2钱半,知母1钱6分,麦冬1钱6分,炙草1钱6分,桑白皮1钱,地骨皮1钱。

23 主治

妊娠7月8月,因形寒饮冷所伤,以致气逆,令人喘咳,烦闷不安者。

24 知母饮的用法用量

分2帖,水2盏,煎至1盏,入竹沥1合,再煎1沸服。

3 《眼科全书》卷五 31 方名

知母饮

32 组成

知母、茺蔚子、防风、赤芍、青葙子、黄芩、大黄(酒蒸过)、桔梗、桑白皮、蒺藜、细辛(或加朴消)。

33 主治

白陷鱼鳞外障。肝肺积热,充塞攻上,致黑睛遂生白翳,如鱼鳞铺砌之状,或如枣花中有白陷,发歇不时,或发或聚,疼痛泪出。

34 知母饮的用法用量

水煎,半饥温服。

4 《叶氏女科》卷二 41 方名

知母饮

42 组成

知母1钱,麦冬(去心)1钱,黄耆(生用)1钱,甘草1钱。

43 主治

子烦,心虚有火者。

44 知母饮的用法用量

去滓,入竹沥1杯,温服。

45 加减

气虚,加人参1钱;口渴,加石膏1钱;热甚,加犀角(锉)5分。

5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51 方名

知母饮

52 组成

知母(焙)半两,栝楼根3分,黄连(去须)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糯米(炒)半合,芦根(锉)半两。

53 主治

小儿下痢,虚热烦渴。

54 知母饮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水6分,煎至4分,去滓温服。

5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6 《医方大成》卷九引《简易方》 61 方名

知母饮

62 知母饮的别名

知母散、知母汤

63 组成

赤茯苓3两,黄芩3两,黄耆3两,知母2两,麦冬(去心)2两,甘草2两。

64 主治

妊娠心脾壅热,咽膈渴苦,烦闷多惊。子烦,脉软数者。

65 知母饮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入桑白皮煎熟,再入竹沥同服。

66 附注

知母散(普济方)卷三四○)、知母汤(《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7 《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71 方名

知母饮

72 组成

知母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山栀子仁半两,人参半两,黄芩(去黑心)1分,赤茯苓(去黑皮)1分,甘草(炙,锉)3分,天门冬(去心,焙)1两。

73 主治

咽喉肿痛。

74 知母饮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病甚者倍之。

7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8 《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81 方名

知母饮

82 组成

知母(焙)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赤芍药1两半,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半,桃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半,槟榔1枚(锉),升麻1两。

83 主治

心肺客热,头疼气痛,干呕吐食,腹中结块,四肢烦闷不安。

84 知母饮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1日3次。

8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9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91 方名

知母饮

92 组成

知母(切,焙)3两,生芦根3两,土瓜根2两,黄芩(去黑心)1两半,甘草(炙)1两半,龙齿3两,大黄2两半。

93 主治

消渴,心脾实,躁热多渴,化为小便。

94 知母饮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钱匕,水3盏,煎取2盏,去滓,下生麦门冬汁2合,食后分3次温服。

10 《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101 方名

知母饮

102 组成

知母(焙)半分,鳖甲(醋炙,去裙襕)半分,桃仁(去皮尖双仁,炒)半分,附子(炮裂、去皮脐)半分,常山半分,狼牙半分,乌梅(去核)1枚。

103 主治

疟疾。

104 知母饮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糯米49粒,隔夜浸至五更初,同煎取7分,去滓,乘热分作2服,未发时1服,发时1服。

105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

11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111 方名

知母饮

112 组成

知母半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乌梅肉3分(炒),大青半两,麦门冬(去心)1两,柴胡(去苗)1两,甘草(炙)3两,当归(切,焙)1两。

113 主治

产后寒热疟,或半日间日发。

114 知母饮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2个(擘),同煎至8分,去滓,当未发前服,欲发时再服。

11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古籍中的知母饮 《眼科心法要诀》:[卷二]逆顺生翳歌

逆顺生翳上下生,顺则下垂逆上冲,钩割后用知母饮,知味军芩车桔茺。注逆顺生翳之证,从上垂下,侵入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总纲]逆顺生翳歌

条文:逆顺生翳上下坐,顺则下垂逆上冲,□割后用知母饮,知味军芩车桔茺。方剂:知母饮子   知母(炒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总纲]花翳白陷歌

起漫神瞳,状如枣花鱼鳞翳,肺肝风热脑中冲,   知母饮子防风桔,知母硝黄芩细茺。   方剂:知母饮子

《眼科心法要诀》:[卷二]花翳白陷歌

四围渐起漫神瞳,状如枣花鱼鳞翳,肺肝风热脑中冲,知母饮子防风桔,知母硝黄芩细茺。注花翳白陷者,乃

《竹林女科证治》:[卷二安胎下]子烦

别名金莲丸(《医学入门》卷七)。处方白茯苓(去皮)石莲肉(炒,去心)龙骨(生用)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远志(洗,去心,甘草水煎)柏子仁(炒,别研)紫石英(火煅七次,研令极细)当归(去芦,酒漫)酸枣仁(炒,去壳)龙齿各3Q克乳香15克(别研)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滋阴养心,益肾化瘀。治思虑伤心,便下赤浊。用法用量每腹7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枣汤送下。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医学集成》卷一方名瑞莲丸组成焦术、莲米、芡实、淮山药、扁豆、广皮、白蔻、百合、生姜、甘草。功效补脾土。主治上下失血,六脉浮细无力者。附注服理阴煎去桂,或五阴煎、寿脾煎以调心脾,左归丸去龟胶以培真阴,兼服本方,以补脾土。《济生》卷四方名瑞莲丸别名金莲丸组成白茯苓(去皮)1两,石莲肉(炒,去心)1两,龙骨(生用)1两,天门冬(去心)1两,麦门冬(去心)1两,远志(甘草水洗,去心)1两,柏子仁(炒,别研)1两,紫石英(火煅7次,研令极细)1两,当归(去芦,酒浸)1两,酸枣仁(炒,去壳)1两,龙齿1两,乳香半两(别研)。主治思虑伤心,便下赤浊。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温酒、枣汤任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附注金莲丸(《医学入门》卷七)。《医方大成》卷四引《经验方》方名瑞莲丸别名宫方瑞莲丸、瑞莲丸子组成苍术1斤(酒浸4两,醋浸4两,米泔浸4两,生用4两),枸杞子2两,莲肉1斤(去心皮,酒浸软,入猪肚内煮极烂,取出焙干,研猪肚为膏,每1斤约猪肚2个),北五味子2两(去枝),熟地黄2两(酒浸,蒸),破故纸2两(炒)。功效定心暖肾,生血化痰。治湿定心,消痰,暖肾水,匀血,去黑痣。主治虚损。用法用量每服40丸,空心温酒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煮猪肚膏同酒糊丸,如梧桐子大。附注宫方瑞莲丸(《得效》卷八)、瑞莲丸子(《医学入门》卷七)。《丹溪心法》卷三方名瑞莲丸组成酸

详见百科词条:瑞莲丸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11:31:46 共109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重订严氏济生方》之木瓜散 31 组成 32 制法 33 木瓜散的用法用量 34 功能主治 4 《类证活人书》卷十八方之木瓜散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木瓜散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传家秘宝》卷中方之木瓜散 51 木瓜散的别名 52 组成 53 功能主治 54 木瓜散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56 附注 6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方之木瓜散 61 组成 62 功能主治 63 木瓜散的用法用量 64 制备方法 7 《普济方》卷二四○方之木瓜散 71 组成 72 功能主治 73 木瓜散的用法用量 74 制备方法 8 《普济方》卷二一一方之木瓜散 81 组成 82 功能主治 83 木瓜散的用法用量 84 制备方法 9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方之木瓜散 91 组成 92 功效 93 木瓜散的用法用量 94 制备方法 10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一方之木瓜散 101 组成 102 功效主治 103 木瓜散的用法用量 104 制备方法 11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二方之木瓜散 111 组成 112 功能主治 113 木瓜散的用法用量 114 制备方法 12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三方之木瓜散 121 组成 122 功能主治 123 木瓜散的用法用量 124 制备方法 13 《仁斋直指方论》卷四方之木瓜散 131 木瓜散的别名 132 组成 133 功能主治 134 木瓜散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36 附注 14 《医方大成》卷四引《济生》方之木瓜散 141 组成 142 功能主治 143 木瓜散的用法用量 1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木瓜散 木瓜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mù guā sǎn

2 概述

木瓜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二首。

3 《重订严氏济生方》之木瓜散 31 组成

木瓜(酒浸)七钱半,虎胫骨(酥炙)一具,五加皮、当归、桑寄生、炒酸枣仁、人参、柏子仁、黄芪(蜜酒炒)各一两,炙甘草五钱。[1]

32 制法

上药为末[1]。

33 木瓜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五钱,加生姜五片,水煎热服[1]。

34 功能主治

主治肝肾不足,气血俱虚,筋脉拘挛缩急,唇青面白手足痛[1]。

4 《类证活人书》卷十八方之木瓜散 41 处方

大腹皮1枚 紫苏75克 干木瓜75克 甘草75克(炙)木香75克 羌活75克

42 制法

上药细锉为散,分作三服。

43 功能主治

《类证活人书》卷十八方之木瓜散主治脚气。

44 木瓜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用白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通口服。

45 摘录

《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5 《传家秘宝》卷中方之木瓜散 51 木瓜散的别名

木瓜饮

52 组成

大腹1枚,紫苏1分,干木瓜1分,甘草1分(炙),木香1分,羌活1分。

53 功能主治

《传家秘宝》卷中方之木瓜散主治脚气冲心,胸膈痞滞,烦闷。脚肿。

54 木瓜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用水1升,同煎至3合,通口服之。

55 制备方法

上锉细为饮子,分作3服。

56 附注

木瓜饮(《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6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方之木瓜散 61 组成

木瓜2两(干者),槟榔2两,人参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桑根白皮1两(锉),羚羊角屑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木通1两(锉),紫苏茎叶1两。

62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方之木瓜散主治湿脚气,攻心闷乱,或时肿满喘急。

63 木瓜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童便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6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7 《普济方》卷二四○方之木瓜散 71 组成

干木瓜1两,紫金皮2两,香附子(去毛净,炒黄)3两。

72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二四○方之木瓜散主治脚气。

73 木瓜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空心盐酒调下,1日34次。5日见效。

7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8 《普济方》卷二一一方之木瓜散 81 组成

木瓜、车前子、**壳各等分。

82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二一一方之木瓜散主治赤白痢。

83 木瓜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米饮调下。

8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9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方之木瓜散 91 组成

干木瓜(焙)5两,益智(去皮)2两,桂(去粗皮)2两,草豆蔻(去皮)2两,红豆蔻(去皮)2两,干姜(炮)2两,高良姜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甘草(炙,锉)3分,麦蘗(炒)3分,陈曲(炒)3分,生姜1斤(取自然汁),丁香1两,沉香1两,盐1升。

92 功效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方之木瓜散功在温脾胃,和气消食。

93 木瓜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沸汤点服。

94 制备方法

上药捣罗14味为散,研细,入生姜自然汁并盐拌匀,瓷器盛。

10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一方之木瓜散 101 组成

干木瓜1两,高良姜半两(锉),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半两,诃黎皮半两,沉香半两,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1分(炙微赤,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

102 功效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一方之木瓜散主治化涎,益脾胃。主治痰逆,不思饮食。

103 木瓜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枚,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10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1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二方之木瓜散 111 组成

木瓜1枚,桂心1两,麦门冬1两(去心)。

112 功能主治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二方之木瓜散主治霍乱吐利,烦渴不止。

113 木瓜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14 制备方法

上细锉。

12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三方之木瓜散 121 组成

木瓜1两(干者),桂心1两,草豆蔻半两(去皮)。

122 功能主治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三方之木瓜散主治霍乱,吐利转筋,心膈烦闷。

123 木瓜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2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3 《仁斋直指方论》卷四方之木瓜散 131 木瓜散的别名

木瓜汤

132 组成

大腹皮半两,紫苏半两,羌活半两,木香半两,茯苓半两,陈皮半两,甘草(炙)半两,宣木瓜干1两。

133 功能主治

《仁斋直指方论》卷四方之木瓜散主治脚气。

134 木瓜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3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13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36 附注

木瓜汤(《奇效良方》卷三十九)。

14 《医方大成》卷四引《济生》方之木瓜散 141 组成

虎胫骨(酥炙)1两,五加皮(洗)1两,木瓜(去瓤)1两,当归(去芦,酒浸)1两,甘草1两,酸枣仁(炒,去壳)1两,人参1两,桑寄生1两,柏子仁(炒)1两,黄耆(去芦)1两。

142 功能主治

《医方大成》卷四引《济生》方之木瓜散主治筋虚极,脚手拘挛,伸动不得,腹内转痛,十指甲痛,数转筋,甚则舌卷囊缩,唇青,面色苍白,不得饮食。

143 木瓜散的用法用量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