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的古籍的结构
包背装和线装的古籍,结构大致相同,即将各印页在版心处对折,有字的一面向外,装订成册。每册古籍内外各部分,均有固定名称。主要有: 说明书衣即书的前后封衣,又称书皮、书面。书衣有布、纸两种,最常见的是用栗色毛边纸和青色连史纸做成的书衣;布料、绵绫则多施于古籍善本。明清内府图书常用黄绫作衣,以示尊贵。书衣上一般题有书名,或直接写在封皮上,或贴一纸书签。 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 书脑线装书订线的一边。 书脊线装书订线的侧面,相当于现代图书的书背。 书头古籍的上端,又叫书首。 书根古籍的下端。往往用作题写书名、卷数,靠近书脊的一端,多用于标注册数,最后一册常用作止字的异体字,如<凡大>、<大止>等。 书名页即古籍的封面,专用题写书名,一般置于书衣及扉页之后。多以半页(一块书版的半面)刻写书名及作者,也有的以半页题书名,半页题刻版时间、刻版机构或藏版处。 扉页在书页之后,书名页之前的一页白纸。 以上是古籍的外观形式,至于一部古籍的内容,往往由序、目录、凡例、正文、跋等几部分组成,阅读序跋,查核正文及讳字,对于鉴定古籍版本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古籍卷末或卷中序目之后,常刻有牌记(又称书牌子)注明出版者姓名、书坊名称、雕版年代等,这也是版本鉴定的重要依据。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
一、古籍书页版式
古籍版式指古籍版刻的样式。包括版面、大小题名、版框(亦称边栏)、界行、天头、地脚、版心、行款、字数、鱼尾、象鼻、书耳、书牌、条记、句读、插图等等。版式的概念出现在雕版印刷行世之后,但明显保留了雕版印刷之前的简策、手写帛书等装帧形式的特点。
古籍版式图
1。版框:也称为边栏,指每版内围框文字的四周边线,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两旁叫“左右栏”。单线的叫“单边”或“单栏”,双线的叫“双边”或“双栏”。一般比较粗黑,给人稳定感。四周只印一道粗黑的边线,称为四周单边。四周粗黑线内侧再刻一细黑线,称四周双边。如果仅左右粗黑线内侧有细黑线,称为左右双边。不仅有规范、整齐版面的作用,而且保留了简策、帛书的遗风。
2。界行:也称界格。指在版面内分割行字的直线。两道隔线间的条格叫界格,是竹木简书籍的流风余韵。在鉴定和著录时,人们习惯以半叶计算,叫做“半叶× 行×字”,有的径称“×行×字”,若每一行中有两排字(通常为大字的注解),叫做“小字双行每行×字”。若双行字数与单行正文相同,就不再注出。这种著录和说明方式,称为行格,又称行款。
3。天头:版框外空白纸的上方叫天头。
4。地脚:版框外空白纸的下方叫地脚。
5。版心:也称“叶心”,或简称“心”, 指古籍书叶两半叶之间、没有正文的一行。为折装整齐,版心多刻有鱼尾、口线等,为便检索,也常记有书名、卷数、页码、每卷小题、刻工姓名等文字。因为这一行居于两版的中心,故称版心。 版心通常有用作对折准绳的黑线和鱼尾形图案。
6。书口:又称版口,或简称口。指书籍装订成册后开合一侧的端面,有白口、黑口等款式。就书版而言它是版心。对于以包背装或线装的方式装订起来的书籍而言,这一部分为书可以翻阅的开口,故称书口。
7。鱼尾:版心中间的图形︻,因其酷似鱼尾,故名。刻于距版心上边大约四分之一之处。有时版心上下方都有鱼尾。一个鱼尾为单鱼尾,两个鱼尾称双鱼尾,个别有三鱼尾。鱼尾刻印出花样的称花鱼尾。鱼尾的作用是用作标示中缝线,作为折叶的标准。
8。象鼻:鱼尾上下到版框有一条线,叫做象鼻。象鼻为一条细黑线的叫细黑口或小黑口,象鼻为一条粗黑线的称为粗黑口或大黑口,无象鼻者为白口。
9。书耳:版框外左上角的空格,里面刻有简单的篇名,因为形状象耳朵,所以称书耳。书耳中的题名叫耳题、耳记。
10。墨钉:又称墨等。指版面上常有文字般大小的黑墨块,形状似钉帽。出现的原因是文稿雕版时未定的文字,等待校勘后写上去再印。
11。书牌:又称牌记,与现在的版权页类似,常常镌有书名、作者、镌版人、藏版人、刊刻年代、刊版地点等。明清时期的书牌作用多为表示特色和所有权,明清以前则更多是刻书题记,讲刻书缘起,选用底本,校本,甚至多少具有广告宣传作用。
12。大题:指一种书的题名。
13。小题:指一种书内各篇卷的题名。
14。行款:又称“行格”,指正文之行数与字数。通常以半叶计算。同一种书,不同时期有不同刻本,行款也往往不同。故行款为鉴别版本依据之一。
15。朱丝栏 乌丝栏:行格界栏以红色印的称为朱丝栏,以黑色印的称为乌丝栏。主要见于唐以前写本。明清时期,专有印刷各种颜色笺格的作坊,用不同颜色界栏笺纸抄写的古籍,通常直接著录为红格、黑格、蓝格、绿格等等。
二、古籍装订版式
单叶装订成册,就成为一部古籍。现存古籍以线装居多。古籍的结构是指一部具体古籍外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有其特定的名称。
古籍结构图
1。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
2。书衣:为保护书在书的前后加的封衣,也称封皮,一般选用较硬的纸作为书衣的材料,并在书衣上题写书名。
3。书名叶:在封皮之后,题有书名的一叶,又称封面、封、面叶、内封面。书名叶的后面一般加上一张空白纸,叫护叶或扉叶。
4。书脑:装订时,锥眼订线的地方叫书脑。
5。书脊:也称书背,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脊背,称为书脊。
6。书首:书脊的最上端,称为书首,又称为书头。
7。书脚:书脚是书的底部,有些藏书家自己为方便翻检、阅读或者保存而将书名写上去。
8。书根:书脚中简单记载卷册的部~
普通版本古籍的修复要求比较单纯,一般只要把破损之处修补完成,装订成册,便于经常翻阅即可。但对善本、珍本古籍的修复,要求就高得多。善本、珍本大多是年代较早而具有版本价值和文物价值的书籍。为了妥善保持不同时代的善本、珍本的原来风貌,保存它在版刻和装帧方面的艺术特色,修复工作要尽可能按照这些古籍原来的式样进行。所以善本、珍本古籍修复的基本原则是“整旧如旧”。
“整旧如旧”在修补和装帧技术上是很细致、复杂的。它不仅要求古籍修复工作者掌握精湛的修整技术,而且还要具备一些版本知识,并对我国历代古籍用纸和装帧特色等有所了解,以便在修复中做到心中有数。
在开展工作前,首先要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针对古籍破损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修复方案,再根据方案做好工具和材料的准备,然后进行修复工作。
江苏泰州海陵北路#12“古旧书店”
江苏镇江大西路#325“古旧书店”
江苏常州红梅公园旁“收藏市场”
江苏盐城剧场路81号(市一中南大门)“荣宝轩收藏公司”
江苏高邮孟驿“邮票交易市场”
江苏宜兴丁蜀路长乐弘陶艺公司“收藏市场”
江苏泰兴集邮协会办公楼底楼“邮品交流中心”
江苏泰州最繁华的西坝口“集邮活动中心”
江苏苏州人民路乐桥堍“文物商店”
江苏苏州人民路45号“文庙古玩市场”
江苏苏州人民路43号文化宫“收藏品中心”
江苏苏州察院集邮营业部“集邮市场”
江苏苏州吴趋坊“古玩街”
江苏苏州阊胥路130路“金洲邮市”
江苏苏州竹辉路223号“集邮中心”
江苏苏州新坊桥“收藏市场”
江苏苏州十全街“收藏市场”
江苏苏州文庙“收藏市场”
江苏南京大方巷18号“邮品交换市场”
江苏南京夫子庙大成殿周围“古玩市场“
江苏南京夫子庙商业区中大商夏平江府19号“珍藏品大市场”
江苏南京中华门邮电局三楼“邮票交换市场中心”
江苏南京太平南路220号旧书店
江苏南京明故宫“收藏品市场”
江苏南京莫愁路“朝天宫古玩市场”全国地位每年(5月1日、10月1日、元旦开交流大会)
江苏南京湖北路51号“收藏市场”
江苏无锡南禅寺内①“文化市场”②古玩市场间距30米
江苏无锡崇安市场“粮票收藏交换中心”
江苏无锡北大街19号“古旧书店”
江苏常州西瀛里239号“收藏品市场”
江苏常州工人文化宫“收藏品市场”
江苏常州罗汉路“旧书摊市场”
江苏常州博爱路“古旧书店”
江苏常州同济立交桥西行桥二号孔2号“旧书摊”
江苏常州青果巷282号“收藏品市场”
江苏常州小东门桥“调剂市场”
江苏常熟博物馆附近“古玩市场”
江苏常熟工人文化宫“古玩市场”
江苏常熟老贝场“花鸟鱼市场”
江苏徐州泉山区“黄河文化市场”
江苏徐州古黄河岸边和平桥小公园内“古黄河石市场”
江苏徐州文化宫院内“拍卖典当行”(经营工艺收藏品)
江苏徐州建国路彭城古玩文化市场
江苏徐州户部山古玩文化市场
江苏张家港闹市区“集邮活动中心”
江苏扬州盐阜路“古籍书店”
江苏扬州文化路文化招待所“文化收藏市场”
江苏镇江南门大街夜市旧书摊
江苏镇江南郊风景区上铁水泥厂北侧旧书摊
江苏镇江博物馆侧旧书摊
江苏镇江“花鸟市场”
江苏南通人民中路“文化广场”
江苏连云港新浦海连中路邮局门前“收藏品市场”
江苏淮安承德路花鸟市场内古玩市场
江苏省
江苏泰州海陵北路#12“古旧书店”
江苏苏州观前街古玩交易市场
江苏镇江大西路#325“古旧书店”
江苏常州红梅公园旁“收藏市场”
江苏盐城剧场路81号(市一中南大门)“荣宝轩收藏公司”
江苏高邮孟驿“邮票交易市场”
江苏宜兴丁蜀路长乐弘陶艺公司“收藏市场”
江苏泰兴集邮协会办公楼底楼“邮品交流中心”
江苏泰州最繁华的西坝口“集邮活动中心”
江苏苏州人民路乐桥堍“文物商店”
江苏苏州人民路45号“文庙古玩市场”
江苏苏州人民路43号文化宫“收藏品中心”
江苏苏州察院集邮营业部“集邮市场”
江苏苏州吴趋坊“古玩街”
江苏苏州阊胥路130路“金洲邮市”
江苏苏州竹辉路223号“集邮中心”
江苏苏州新坊桥“收藏市场”
江苏苏州十全街“收藏市场”
江苏苏州文庙“收藏市场”
江苏南京大方巷18号“邮品交换市场”
江苏南京夫子庙大成殿周围“古玩市场“
江苏南京夫子庙商业区中大商夏平江府19号“珍藏品大市场”
江苏南京中华门邮电局三楼“邮票交换市场
本文2023-08-06 15:14:1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2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