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彻的撰写的著作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2收藏

徐彻的撰写的著作,第1张

《中学生作文知识广播讲座》,6万字,沈阳人民广播电台,1978年,沈阳。

《学习的艺术》,12万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沈阳。

《徐彻晚清史论》,30万字,辽沈书社,1993年,沈阳。

《慈禧大传》,35万字,辽宁古籍出版社,1994年,沈阳。

《光绪帝本传》,24万字,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沈阳。

《建储争斗》,128万字,辽海出版社,1997年,沈阳。

《慈禧大传——她的一生就是大清帝国的缩影》,34万字,台湾风云时代出版社,1997年,台北。

《张作霖传》,334万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天津。

《趣谈中国铜墨盒》,19万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天津。

《正说慈禧》,135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上海。

《正说光绪》,12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上海。

《慈禧画传》,252万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年,上海。

《趣谈中国神仙》,19万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天津。

《一个真实的慈禧太后》,50万字,团结出版社,2007年,北京。

《东北王张作霖画传》,17万字,团结出版社,2007年,北京。

《一代枭雄张作霖》,32万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南宁。

《新闻出版基础知识》,5万字,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年,沈阳。

《慈禧十大谜案破解》,15万字,中华书局,2008年,北京。

《中国百神仙》,225万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年,上海。

《清初二帝》,265万字,沈阳出版社,2008年,沈阳。

《郭松龄反奉见闻》,127万字,中华书局,2008年,北京。

《旅外日记》,45万字,辽海出版社,2008年,沈阳。

《光绪帝本传》(全三册),24万字,辽海出版社,2010年,沈阳。

《慈禧大传》(全四册),35万字,辽海出版社,2010年,沈阳。

《清宫谜案》,375万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年,上海。

《中国俗神》,282万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年,上海。

《张作霖传》,34万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0年,北京。

《努尔哈赤》,32万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北京。

《皇太极》, 32万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北京。

《慈禧太后》,335万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北京。

《光绪皇帝》,32万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北京。

《满洲军阀密话》(韩国韩文版)首尔阿际朗依出版社,2011年,韩国。

考工记,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工艺专著,上面记载了很多刺绣的方法;刺绣技法的传承也是对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传承,这对于我国一些服装设计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可以让我们的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能够培养我们的文化自信,将这些古代刺绣技法传到世界各地,也能够增强中国的影响力。

  祖姓姓氏起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王族之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商王朝的开国君王叫“汤”,所以后史中提到商王朝的时候也多称商汤。

  汤的六代孙开始有祖乙、祖辛、祖丁、祖庚、祖甲、祖己……都曾是商王朝君王的庙号,其中的祖乙,名字叫子滕,是这些商王中最有作为的帝王,他任用巫贤为相,励精图治,使当时已经衰落下去的商王朝中兴起来。

  关于祖已的世系,一般认为是:

  少典→轩辕→玄嚣→蟜极→夋[夔]→契[卨]→昭明[王吴]→相土[土]→昌若[羔]→曹圉[根圉]→冥[季]→核[王亥]→微[上甲]→报丁[报乙]→报乙[报丙]→报丙[报丁]→主壬[示壬]→主癸[示癸]→履(天乙、成汤)[太乙、唐、成]→[太丁]→至[太甲]→辨[太庚]→密[太戊]→整(河亶甲)[戋甲]→滕[祖乙]→旦[祖辛]→新[祖丁]→敛[小乙]→昭[武丁]→曜[祖庚]→载[祖甲]→孝己[祖己(祖伊)]。

  商王之名出自史籍《竹书纪年》中的记载,“[]”内的名号是甲古文字记载的君王庙号。

  在商王朝开国君主商汤执政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左相仲虺,在仲虺的后代中,有人名叫祖己(祖伊),为仲虺之后的商王朝宰相。

  据史籍《元和姓纂》和《姓谱》等书记载:“子姓,殷后,殷王祖甲、乙、丙、丁支庶因氏焉,殷有祖己、祖伊,汉有祖沂,始家涿郡,望出范阳。” 姓氏学界一般认为,祖氏得姓始祖应当从祖已起算。在殷商武丁的时间,从古籍上已经发现了最早姓祖者的史实记载,那便是当时以“道训谏王”的贤臣祖已,这在典籍《书经·高宗彤日》中有明确记载:“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雒;祖已训诸王,作高宗彤日之训。”

  商高宗,就是武丁子昭(公元前1250~前1192年在位),祖己时为商王朝的国相,他借用商高宗在祭祀成汤的重大典礼上,献祭品野雉飞到了国鼎之上的现象,引道训谏商高宗及其王子们要“仁政治国”。

  按此记载,祖氏家族的得姓历史至少在三千三百年以上。 在祖己(祖伊)的后裔子孙中,有取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祖氏,世代相传至今,祖氏最初是发祥于涿郡,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各根义召日氏,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姓氏群体,就是世代的“守陵者”。

  蒙语“各各召”是“祖坟”之意,延伸的“各根义召日”表明为更崇高的“祖陵”,多用于对蒙古民族历史商功勋卓著的先祖、王爷、可汗、大汗等陵寝的尊称,后有专职世袭的守陵人取之为家族姓氏,即称各根义召日氏。

  在明朝时期,有蒙古族各根义召日氏族人取姓氏的汉义改冠汉姓为祖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萨克达氏,本称巴雅拉氏,后改以地名为氏,满语为Sakda Hala,满语“苍老、老祖宗”,是一个庞大的满族氏族部落,有诸多分支,世居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阿扈河(今黑龙江宁安南部六十公里处)、叶赫(今吉林叶赫河、伊通河、伊丹河、东辽河流域)、萨克达(今辽宁抚顺峡河流域)、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德里倭赫(今辽宁抚顺浑河两岸)、黑龙江两岸等地,所冠汉姓为多为祖氏、苍氏、仓氏、麻氏、骆氏、李氏、高氏、海氏、萨氏、里氏、陈氏、罗氏、老氏、英氏、印氏、巴氏、色氏、臧氏、礼氏、佟氏、陀氏、翁氏等。 ⑵满族组佳氏,满语为Ju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铁岭(今辽宁铁岭),后多冠汉姓为祖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彝族、东乡族、傣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祖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从“太平玉玺”的真伪看“八位万岁”的有无》,《辽宁大学学报》,1979年2期。

《中国农民起义领袖是皇权主义者—从洪秀全谈起》,《辽宁大学学报》,1979年4期。

《天府广场大屠杀事件质疑》,《辽宁大学学报》,1980年2期。

《方伯谦被杀一案考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3期。

《天府广场大屠杀事件再质疑》,《太平天国史新探》,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

《天京事件中韦昌辉杀人问题新探》,《中国近代史研究丛书》,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

《洋务运动浅析》,《电大语文》,1983年3期。

《论洋务派创办中国近代海军的动机》,《辽宁大学学报》,1983年6期。

《中国近代第一座造船厂的创办》,《辽宁大学学报》,1985年3期。

《中国近代第一批军舰的独立制造》,《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5期。

《中国第一届赴欧海军留学生述略》,《社会科学辑刊》,1986年5

《基本功的重要性》,《电大法学》,1986年12期。

《要战胜自己》,《电大法学》,1981年1期。

《要学会多向思考》,《电大法学》,1986年5期。

《培养创造性思维》,《电大法学》,1986年8期。

《评〈金瓶梅成书与版本研究〉》,《中国出版年鉴》,1987年。

《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略论》,《社会科学辑刊》,1987年6期。

《新意迭出的〈康有为大传〉》,《中国图书评论》,1988年。

《评〈康有为大传〉》,《人民日报》,1988年12月5日。

《黄兴究属何派》,《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4期。

《中国近代第一次购买军舰的尝试》,《中国近代化与洋务运动》,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

《一本别开生面的人物传记》,《社会科学辑刊》,1990年3期。

《政治旋涡中的两个历史人物》,《中国图书评论》,1990年5期。

《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社会科学辑刊》,1990年6期。

《慈禧当政为灭满洲之说没有根据》,《辽宁大学学报》,1990年2期。

《慈禧巧夺奕欣的议政王职考》,《东北地方史研究》,1990年2期。

《〈热河密札〉中的“宫灯”一词新解》,《近代史研究》,1991年4期。

《慈禧为何连斩两大臣》,《史学集刊》,1992年3期。

《慈禧当政不是为了覆灭满洲》,《清代宫史探微》,紫禁城出版1991年。

《一个伪造的历史事件》, 广州太平天国国际学术讨论会,1991年。

《〈热河密札〉与“辛酉政变”》,《清史论丛》,辽宁古籍出版社,1993年。

《论慈禧新政》,《清史论丛》,辽宁古籍出版社,1994年。

《论光绪之死》,《清史论丛》,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

《巴夏礼被捕考》,《清史论丛》,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

《忆家父古丁》,《中国书讯》,1996年,总第1期。

《说说我的父亲古丁》,《中国图书商报》,总519期。

《<中国十大皇帝本传丛书>总序》,《十大皇帝本传丛书》,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

《<民初北洋十大将帅丛书>总序》,《民初北洋十大将帅丛书》,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

《<曾国藩生平及家族丛书>总序》,《曾国藩生平及家族丛书》,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

《忆恩师时岳先生》,《李时岳先生纪念文集》,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

《令人心灵震撼的<女人有泪>(序)》,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

《一部令人心灵震撼的力作〈女人有泪〉》,《辽宁日报》,2003年10月9日。

《读散文集<女人有泪>》,《文艺报》 ,2003年11月4日。

《读于金兰散文新著<女人有泪>》,《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10期。

《徐彻:铜墨盒里玩出大讲究》,《沈阳日报》,2004年10月8日。

《实验中学给予我们的》,《教育信息》,2004年3期。

《从对太平天国的研究看史与论的关系》,《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4期。

《<明清史探索>:明清史研究的重要收获》,《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1期。

《评张玉兴著<明清史探索>》,《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2期。

《我有这样一方铜墨盒》,《沈阳铁道报》,2005年3月27日。

《品味铜墨盒 承载天地阔》,《沈阳铁道报》,2005年4月24日。

《拜谒日本岚山周恩来诗碑》,《沈阳铁道报》,2005年4月24日。

《莱茵河的风采》,《沈阳铁道报》,2005年5月8日。

《辩论应该有点绅士风度》,《沈阳铁道报》,2005年6月5日。

《一部独辟蹊径的收藏学专著》,《沈阳铁道报》,2005年6月8日。

《乘坐日本高速列车》,《沈阳铁道报》,2005年6月19日。

《警惕落后历史观的沉渣泛起》,《沈阳铁道报》,2005年8月14日。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溯要>序言》,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

《日本人不请我们吃饭》,《沈阳铁道报》2005年9月25日

《评<清代学人录>——推荐李春光教授的新著<清代学人录>》, 《辽宁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日本的人力车夫》,《沈阳铁道报》,2006年1月15日。

《论慈禧在避暑山庄的垂帘之争》,《清史研究与避暑山庄》,辽宁民族出版社,2005年12月。

《慈禧光绪母子决裂之谜》,《华商晨报》,2006年9月4日。

《持家教子之术》、《冰鉴》、《曾文正公全集》、《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

1、《持家教子之术》

主要讲的是通过对家庭成员的八本三致祥教育,曾家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好儿女,尽管是侯门大族,100多年来未见有纨绔子弟,这不能不说是曾国藩教育思想的成功。 

曾国藩家教理论体系为:以八本为经,以八宝为纬,以四字要诀、三致祥、三不信穿插其中,经纬连贯,脉络相通,形成的一套治家的完整可师的理论体系。

这套理论不同中国传统的关于教育后代的核心理念,反对孔孟朱子颜氏等著名家训所一贯坚持的学而优则仕的学说,并付诸实施。它对当今社会几乎每个家庭所面对的教育困惑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冰鉴》

《冰鉴》是2009年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图书,作者曾国藩。是一部纵横中外的人才学教科书,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文献,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

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它因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

《冰鉴》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智慧之道,感受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冰鉴》与《挺经》皆是曾国藩吐尽毕生的心血于临终前写成的“压案之作”。

3、《曾文正公全集》

本书为晚清一代名臣曾国藩文集,采用最早的、也是目前被认为最为经典的版本,即传忠书局刻本。

曾国藩号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其集中体现就是这套《曾文正公全集》。全书收录了曾国藩一生主要的学问精华,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这位“千古第一完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

语言平实易懂,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人生心得。全集由当时数十位学者、名流、官绅编辑而成,在原文的基础之上,也进行的大量的加工和整理工作,力图将对后人最有价值的内容较好地呈现出来,将曾国藩的学问传之后世。

全书包含首卷一卷,奏稿三十卷,书札三十三卷,十八家诗抄二十八卷,经史百家杂抄二十六卷,批牍六卷,文集四卷,诗集四卷,鸣原堂论文两卷,经史百家简编两卷,求阙斋读书录十卷,求阙斋日记类钞两卷,年谱十卷等。

4、《十八家诗钞》

古代诗歌选集。清代曾国藩编选。共28卷。十八家为魏晋南北朝的曹植、阮籍、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朓六家、唐代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八家。

宋代的苏轼、黄庭坚、陆游三家、金代元好问一家、共选古近体诗6599首,有少量评点和校注。

此书分诗体,各体中按入选诗人时代先後编次。书前无序例﹐但选录标准以及选者旨趣﹐书中体现得很明显。

第一,它不同於一般选本之广泛采录优秀诗篇﹐而是在每一时期内选取一些大家,以代表这个时代诗歌的主要风貌。

第二,在十八家中,除杜甫外,入选的诗篇均选取其一种或数种诗体,不求众体兼备,以突出重点,标志其主要成就。

5、《经史百家杂钞》

曾国藩编纂的一部古文精华集,共二十六卷。《经史百家杂钞》一书,是从清末到民国,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继姚鼐《古文辞类纂》之后的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选读本。

全书共分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十一类。

——曾国藩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