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图书馆的历史沿革
原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50年,由原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图书馆和四川省教育学院图书馆合并而成。初建馆时仅有书刊4万余册,连同1952年院系调整、教学改革时,随同四川大学、川东教育学院、重庆大学、华西大学等院校的部分专业并入而调进的图书20000册,总共藏书7万余册。馆舍由一个寺庙改建而成,总面积不到400平方米,工作人员不足10人。
1953年,学校特拨购书专款,陆续添购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主席著作、政治时事读物和教学科研需要的参考书刊资料,并请中文、历史两系有关教师分赴北京等地选购图书。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原则,在线装古籍、文史专著、参考工具书等方面为我馆藏书奠定了较好基础。同时,也根据教学科研必需,经过精选慎购,注意节约,陆续收集了部分有关教育学、心理学、外国史、外国语言文学和科技方面的书刊。到1956年,馆藏书已增加到254826册。
1956年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会议召开后,学校随即确定了图书馆的领导体制,由领导主管教学科研的副院长分管图书馆工作。学校由沙坪坝迁北碚后,1965年修建5700平方米的专用馆舍。1966年,馆藏各类书刊已达675102册,工作人员50余人。
文革期间,学校迁往梁平,图书馆工作停顿瘫痪,书刊订购中断,馆藏书刊有的装麻袋打包堆存,多数仍存原书库。1980年后进行了全面清点,总共损失中外文书刊164477册之多,价值177635元,其中有很多的贵重书刊和专业参考书籍。
1986年1月,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惠赠港币一千万元,国家教委投资人民币三百三十万元修建图书馆逸夫楼,历时三载,1989年10月25日落成使用。逸夫楼占地两公顷,建筑面积9792平方米,能藏书80万册,是当时学校设备最新,投资最多,规格最高的大楼。
2000年9月多媒体阅览室成立,全馆实现馆网连通,机检操作。可向读者提供检索、浏览Internet、教学培训等服务。同年12月全校图书清产核资全面结束,经核定图书馆共有中外文图书藏书92万册。
2001年7月完成两年一次的聘任制度,打破传统的用人制度,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图书馆由原来的九部一室调整为五部一室。即:办公室、采编部、流通部、阅览部、期刊部、电子读物阅览部。在岗人数87人。
2001年8月完成常用中文图书的回溯建库,同时完成了数字图书馆一期工程。该工程不仅制作了全新的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网页,还购入五部大型数据库即:超星、CNKI、万方、维普、Apabi,并免费对全校师生开放。
截止2005年8月,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舍占地面积已达到15,589平方米,教职工89人,阅览座位1105个。馆藏文献数量丰富,纸质图书达191万余册,电子图书总量约115万余册,引进或自建各类数据库40个,形成了一个学科覆盖面较广,深受用户好评的数据库群,年接待读者达150万余人次。
原西南农业大学图书馆
西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50年10月,由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农学系、园艺系、农产制造系和私立华西协和大学农艺系以及私立相辉农学院农艺系组建成立。在合并筹备期间,各校调出图书共计3520册,工作人员7人组建成立西南农学院图书馆,洪其琨为图书馆主任。地址在北碚夏坝,原重庆相辉学院校址,即复旦大学抗战期间在川时的复旦大学图书馆旧址。1952年至1953年院系调整,四川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和省内高等院校的农业系科先后调整来校,集中了西南地区十多所院校的农科图书设备,使图书馆有了一定的藏书基础。
1954年学校利用前中央农业试验场地基地,在北碚天生桥建立新校址,同年八月图书馆随校迁入新址-石园村,使用面积为550平方米。阅览室和教师参考室是利用教学用房或生活用房分散布置。1956年迁入梅园,为独立大院,使用面积为690平方米,藏书14万余册。
1964年学校综合大楼整体建筑完工,其一侧附楼为图书馆3447平方米新馆。其前楼四层为阅览室,各类阅览室齐全,后楼五层为书库,书库配有垂直升降设备,极大地减轻了职工上下楼搬书的工作量。到1967年,馆藏图书234288册,年购书经费近3万元。
1988年投入使用的8226平方米的新馆,屹立在校园中心,从根本上改变了图书馆文献储存和服务条件。新图书馆以书库为主体,连接读者区和工作区两个大院,馆中有园,有纵深、清静的幽雅感。读者分教师和学生流线,互不干扰。房屋有较大的适应性,书库和阅览室没有层差,荷载相同,利于逐渐扩大开架,直至全开架借阅,超市化管理。有专题研究室,现代化技术用房和学术报告厅设施。2001年西南农业大学与四川荣昌畜牧兽医学校、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成立新西南农业大学,荣昌校区图书馆为西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二馆。
经过多年的发展,截止2005年8月,图书馆共有员工50人,馆藏纸质文献达878244册(含学院、研究所资料室),数据库33个,馆藏文献以生物学科、农业、林业、园林、园艺、蚕桑、茶学及资源环境、农业经济管理等为特色。
西南大学图书馆
西南大学图书馆成立于2005年7月,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和原西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合二为一,组建成西南大学图书馆。经过多年发展,西南大学图书馆先后成为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国务院颁发“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及重庆市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西南大学文献分中心。
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3万余平方米,其中校本部图书馆馆舍面积26万余平方米;荣昌校区图书馆目前有馆舍4370平方米。在建中心图书馆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中心图书馆建成后,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达到66万平方米。
2012年年度文献购置经费达2000万元,图书馆的文献服务力量进一步增强。2012年购置中外文纸本图书45063种,127294册;外文图书4674种,4675册;中文期刊2767种,4548份,外文期刊106种;订购中外文报纸共计176种,293份。
截止2012年,图书馆纸质文献累积417万余册,电子文献累积705万余册;磁盘阵列达到238TB,拥有服务器62台,其中IBM机架服务器31台。藏书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多专业领域,其中尤以古籍善本、抗战文献资料及教育学、心理学、农业经济管理等藏书为特色,特别是抗战时期大后方出版物为海内外珍本,现馆藏古籍14万余册,民国文献4万余册。
西南大学图书馆一直注重网络化和数字文献资源的建设,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截止2012年,共订购万方、CNKI、Web of Science、Elsevier、Springer等中外文数据库72个;拥有终端检索机、查询计算机240余台。设在图书馆的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每年为全校师生提供查新和引证、文献传递等服务,完成的查新课题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图书馆还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及新生入馆教育、信息检索培训、专题讲座等。
图书馆拥有员工130人,专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其中硕士以上学历49人,高级职称25人,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等多项科研课题,2012年获得学校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重大项目1项。
2012年,学校成立西南大学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根据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及中心馆建成后图书馆馆舍集群功能的综合定位,将探索建立“中心馆+分馆+专业馆”的全新管理模式,建成中心图书馆、师范馆、农学馆、经济管理分馆、法学专业馆、外语专业馆等多个馆舍布局的综合图书馆群体,形成能有效服务本学科教学科研的文献资源体系。
典藏借阅中心是首都图书馆对外服务的主要部门。担负着中外文图书资料的收藏、借阅、咨询、办证、读者活动等多项职能。设有文史、哲社、科技、外文、综合等5个借阅室,以及奥林匹克阅览室、康复文献阅览室、自习室、办证处等,阅览座位1200余个。
为增加首都图书馆的文化氛围,满足读者更高的文化需求,典藏借阅中心利用先进的设备设施和优良的场馆环境,每年举办读者活动百余场次,“首图讲坛”深受读者欢迎,其中“首图健康课堂”、“魅力课堂”、“上品课堂”等已办成品牌系列讲座。同时,为普通读者及有特殊需求的读者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培训等,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报刊资料中心是首都图书馆的基础业务部门。它承担着中外文纸质报刊的采集、加工、典藏、流通、信息开发等业务工作。它的基本服务对象是所有的北京市民以及北京的居留人口。
本中心藏有1949年以前的中文报刊2800余种,12000多册;1949年以后的中文报刊7000余种,10万多册;外文及港台报刊约450种,6000余册。业务组成包括文献采编组、文献记到组、典藏阅览组、信息开发组、读者活动组。
本中心一直以特色服务见长,如定期举办读者调查及读者活动,及时了解和分析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还为特定用户提供专题信息服务,例如针对北京市文化局、北京京剧院、中国评剧院、北京市工商局、北京市质量监督局、北京市统计局等用户定期提供了专题信息剪报,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此外,还可以为信息用户提供口头咨询及代查代检业务。 是首都图书馆管理古籍、民国出版物的综合业务部门。提供的服务项目有:1.馆藏古籍文献、民国图书及其它特藏文献的阅览服务。2.善本书目数据检索、古籍专题数据库和古籍电子文献阅览服务。3.文献扫描复制服务。4.专项课题咨询服务。5.电话咨询和网上咨询服务。6.定期举办古籍和特藏文献专题展览。阅览资源有:善本古籍、普通古籍;民国图书;解放区出版物;影印古籍《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禁毁书丛刊》、《四库未收书丛刊》、《续修四库全书》;《中国基本古籍库》全文版和图像版;古籍插图专题数据库。
北京地方文献中心
北京地方文献中心是首都图书馆的一个独具特色的业务部门,经过多年积累,拥有独立的且相对完善的北京地方文献专藏系统,和一批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通过采购、访求、加工、典藏、数字化建设等方式建设北京地方文献专藏系统,并通过阅览、参考咨询、网上服务、展览、讲座等方式服务于北京以及国内外各类读者和信息用户。
北京地方文献检索系统主要有《北京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北京地方文献报刊目录数据库》、《北京记忆—北京历史文化大型多媒体数据库》。 视听资料中心成立于1980年,是首都图书馆管理音像资料的业务部门。该中心设施先进,资源丰富。有电视机40台,DVD机40台,SACD机5台;收藏唱片、磁带、录像带、录音带等共计约18万种(52万件);截至2006年底,收藏的CD、VCD、DVD等光碟共约4万种(15万件),内容涵盖了音乐戏剧、生活娱乐、语言教学、文化艺术、政治历史等诸多门类。
本中心收藏的近4000种(3万件)LP唱片资料,是最早以声音的方式真实的记录早期文化艺术的载体,堪称馆藏中的珍品。其中有光绪末年百代公司出版的中国第一批钻针唱片,收录了谭鑫培、四大名旦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的唱段;万人迷、王麻子等人的相声;三、四十代由周璇、王人美、李香兰等演唱的流行歌曲及国内各地方剧种的代表作;此外,还收藏了许多三、四十年代外国著名乐团、指挥家的音乐作品。这些LP唱片资料录制年代久远,十分珍贵。
信息网络管理中心
是负责首都图书馆网络系统的规划、建设、维护与保障,负责我馆电子出版物的藏书建设与借阅流通服务的部门。主要负责对全馆自动化、网络化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负责全馆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网络设备、消耗材料的采购、管理、维护、发放,以及各类软件的选购、安装、管理和维护;负责首图网站、域名管理,以及网页的主体策划、信息编辑与组织、页面设计、网页维护与技术支持等工作。 信息咨询中心成立于2005年,是首都图书馆的综合性参考咨询服务部门,集文献信息导航、代检代查、定向跟踪课题、撰写文献综述等服务于一体。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咨询经验,中心工作人员对文献、数据库以及网络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为各级领导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及广大读者提供参考咨询。
信息咨询中心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多种层次的咨询服务,信息准确、全面、及时;分类科学、清晰、逻辑性强,为用户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保障。
少儿综合借阅中心
少儿综合借阅中心是首都图书馆专门面向少儿读者的综合性服务部门,主要负责少儿报刊文献的采集、加工、典藏、流通等工作,以及负责少儿图书的收藏、阅览、外借、咨询、办证、读者活动等多项职能。多年来秉持“一切为了小读者、为了一切小读者”的宗旨,着力满足小读者的阅读需求,做到重视孩子天性,培养阅读习惯,塑造健康人格,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取得了小读者的良好口碑和社会效益。
少儿阅读活动中心
少儿阅读活动中心是首都图书馆专门为少年儿童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组织各类少儿读书活动的部门。主要包含:覆盖全市18个区县及燕山地区的红领巾读书活动,每年有数十万少年儿童参加。活跃在本馆内的少儿阅读活动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特色和品牌。如“成长课堂”、“红红姐姐讲故事”、“童心舞台”等,每年寒暑假推出的“阳光少年读书行动”已成为首都图书馆组织开展校外教育活动的固定读书活动。 八层(8204) 读者自习室9:00am--7:30pm
七层(7204)综合图书借阅室周二~周六9:00am--5:00pm
六层学术期刊阅览室外文报刊阅览室外文图书借阅室9:00am--5:00pm
科技图书借阅室9:00am--7:30pm
电子阅览室9:00am--7:30pm
五层北京市政府信息查阅中心 9:00am--7:30pm
四层(4204)哲学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 9:00am--7:30pm
三层(3204)中文期刊外借处 9:00am--7:30pm
(3203)中文报刊阅览室 9:00am--7:30pm
二层(2104)文学史地图书借阅室9:00am--7:30pm
(2302)奥林匹克阅览室9:00am--5:00pm(2101)办证处9:00am--6:30pm
一层(1207)少儿多媒体阅览室9:00am--5:00pm
(1208)视听集体阅览室 9:00am--5:00pm
(1303)康复文献阅览室 周一~周五9:00am--4:00pm
(1303)一卡通图书通还处 9:00am--7:30pm
(1306)少儿综合借阅中心 9:00am--5:00pm
地下一层(B101) 历史文献阅览室 周一~周五9:00am--12:00am
(B102) 历史文献展览室 1:30pm--5:00pm 1、首都图书馆接待年满十三岁(含)以上读者,北京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接待十八岁(含)以下的未成年读者。
2、建议将随身携带的书包及其他物品寄存在存包处,贵重物品请随身携带。
3、请注意仪表着装,穿着汗背心、拖鞋者谢绝入馆。
4、阅览区域内请保持安静,并将手机置于静音状态。
5、请爱护馆内文献和一切公共财产,损坏须按规定赔偿。
6、请维护环境卫生,保持整洁。
7、请勿携带宠物入馆。
8、请勿在阅览区内餐饮。
9、馆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勿带易燃、易爆品入馆。
10、除特别批准外,阅览区内禁止照相、摄影。
11、请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首都图书馆各项管理规定,服从工作人员管理。 一、功能定位
首都图书馆是市属大型公共图书馆,依据《北京市图书馆条例》,以《图书馆服务宣言》为准则,秉承“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向社会提供文献信息服务。
二、服务对象
全体社会大众。
三、服务承诺
1、提供平等服务
人人都有平等享受图书馆服务的权利,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首图办理借阅证没有关于年龄、专业技术职务、学历、籍贯等各方面的限制。
2、实现免费开放
全年365天开放,读者办证、存包、文献借阅、公益讲座与展览、自习室、电子阅览室上网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实行全免费开放。
3、体现人文关怀
在服务与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致力于消除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困难。特别关注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为其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
4、促进全民阅读
大力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学习型城市的建设。积极举办内容充实、形式出新、贴近时代发展、满足群众需求的各种阅读活动,营造轻松舒适的阅读环境。
5、加强社会教育
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做市民终身学习的社会课堂。面向社会大众开展公益、开放的信息素养培训与教育。
6、为未成年人服务
为未成年人提供文化信息服务,开展积极有效的阅读指导,举办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激发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早期阅读习惯,有效发挥图书馆的“校外课堂”作用。
7、促进文化交流
引进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成果,通过举办文化论坛、展览、演出等活动,为优秀文化提供展示、表演的平台。
8、强化防范工作
加强日常安全、保卫等各项工作,制定一系列安保方案并配备先进安全防护设施,确保广大读者、工作人员及文献资源的安全。
四、违诺责任
在本馆服务承诺的落实与执行中,如有违反,我馆将根据馆内的相关规章制度,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相应的行政处理。
五、监督方式
首都图书馆自觉接受法律、群众和舆论监督,认真处理群众咨询与意见,并及时作出答复。 年满13周岁的中国公民与外籍人士均可申请。13岁以下的读者请到少儿图书馆办理。
1、办理读者证
请本人携带二代身份证,在自助办证机上办理,或携带身份证件原件(包括身份证、户口本、军人证、驾照、外籍护照、港澳身份证、台胞证),到总服务台人工办理。
军人、残疾人、60岁(含)以上老人、13岁(含)以上未成年人凭有效证件,可在总服务台办理优惠证。
2、读者证密码
为维护您的借阅权益,请牢记您的读者证密码。使用馆内检索设备、电话语音系统或登陆首图网站“我的图书馆”可自行修改密码。
3、更换读者证级别
升级:请携带本人读者证,前往自助办证机(无需填表)和总服务台(需填表)办理。
降级:在归还所借文献资料后,持读者证及本人身份证原件到总服务台现场办理。如代办,则还需提供代办人的身份证原件。
3、退证
在归还所有外借文献资料后,由读者本人携带读者证、身份证件原件,前往总服务台现场办理。如代办,则还需提供代办人的身份证原件。退证后,读者证由总服务台收回。
若读者证丢失后办理退证,须本人亲自办理,不可代办。
4、补证
读者证若不慎遗失,请及时到总服务台或通过电话办理挂失。补证须本人亲自到总服务台现场办理,不可代办。补证收费2元。
如挂失后找到原证,凭本人身份证到总服务台解除挂失,原有功能可继续使用。读者证在挂失前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均由遗失者自负。
5、注意事项
办证当天不能改变级别。
6、不是在首图办理的读者证,如需挂失、补办、升降级和退证,请本人到原办证图书馆办理。
浙江图书馆密码重置是000000。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密码是使用读者证号与借还书密码进行登录,即办证时使用的证件号码,为身份证则重置后密码为身份证的后六位(遇字母大写),证件重置后密码均为000000。重置后的密码将在5分钟后生效,可在5分钟后重新登录。浙江图书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国内创办最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是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是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定的“一级图书馆”、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浙江省分中心、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浙江省分中心、长三角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
南京大学 至开办以来到现如今也有百年历史。前身是是三江师范,经过了多次变迁,成就了现如今的南京大学,下面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南京大学的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你是否了解他的含义呢?!
南京大学校徽外形采用盾形的设计风格,该风格为中央大学时期所流传下来。校徽的左下方及右下方为英文“NANJINGUNIVERSITY”。校徽正中为南京市树——雪松,寓意南大坚忍不拔的精神。雪松的下方为书图案及“1902”字样,点明南京大学的建校时间为1902年。校徽的上方中间部位为由“南京”的艺术字体所组成的圆形图案,其两旁各有一只辟邪神兽(貔貅),象征着南京。
南京大学以三江师范学堂筹建的1902年作为学校建校时间。南京大学主源为中央大学,次源为1952年主体并入的金陵大学。金陵大学从1888年汇文书院成立,至1952年撤销建制主体与南京大学合并,历经64载春秋。截至2014年2月28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
“千人计划”创新人才26人、创业人才1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4人、讲座教授2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0人,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16人,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6人次,“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44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38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0人。
校训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八字校训,不仅言简意赅,琅琅上口,易于传记,而且端庄大气,寓意深刻,富有哲理。“诚朴雄伟”原是中央大学时期的校训,“励学敦行”是从中国古代前贤名句中选取而来。“励学”二字在古文中常有出现,宋真宗写过一首名为《励学篇》的诗,劝勉人勤奋学习。
“敦行”见于《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将“诚朴雄伟”与“励学敦行”两句合为一起,既反映了南京大学的优良传统与特色,又能体现学校办学的理想追求和实现途径。八字校训既各自独立成意,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浑然一体,涵盖了教育思想、科学精神、品格修养等各个方面。
校歌
南京大学历史上最早的校歌(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创作于1916年前后)为南京大学校歌。该校歌由现代中国音乐界一代宗师李叔同先生制谱,南高师首任校长江谦先生作词。
歌词:
大哉一诚天下动,
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
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
下开万代旁万方兮,一趋兮同。
踵海西上兮,江东。
巍峨北极兮,金城之中。
天开教泽兮,吾道无穷。
吾愿无穷兮,如日方暾。
结束语南大有鼓楼、仙林两座图书馆大楼以及各院系专业图书室和各种电子数码信息资源。其中,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杜厦图书馆藏书500万册。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线装书30多万册,其中列入全国善本书目的有500多种,1万余册。地方志共藏4000余种,约4万册。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古代目录学文献以及丛书。
书记 周德操
馆长 李森
副馆长 苏延科
副馆长 章雷
副馆长 李玉兰
正处级调研员 王佳 主任 黄菊
图书馆行政办公室是图书馆整体运转指挥中心,设有党总支书记办公室、馆长办公室、副馆长办公室、馆行政办公室、装订室以及电工房。图书馆办公室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在馆长领导下,办理全馆的日常事务;协助馆长组织全馆性活动,安排有关工作和会议;管理全馆固定资产,采购供应图书馆业务用品和办公用品等,为全馆工作的正常运转做好指挥和后勤保障工作。 主任 周艳
文献资源部是图书馆工作的第一站,主要负责馆内文献资源建设,即全馆中外文图书、报纸、期刊的采访、分类、编目、加工、典藏工作,是图书馆对外服务工作的基础。本部下设采访室、编目室、典藏室,保证文献资料顺利而快速的传递给读者。
1、采访室
负责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采访人员按照馆藏发展目标,结合读者需求以及学校学科建设方针,有组织地搜集、整理印刷型文献信息,选择购买既满足读者需求又有学术价值的文献资料。
2、编目室
负责组织藏书、揭示馆藏,把无序文献加工成可供检索的、具有科学体系的文献集合体。根据文献种类又划分为中文编目组、西文编目组和期刊编目组。
3、典藏室
负责对图书馆文献资料进行典藏调度、藏书组织、藏书剔旧、藏书清点等。 主任 李启仁
技术支持部是负责图书馆数字网络、数字终端、数字办公、数字门户、数字资源等数字应用的建设、维护、管理、研发、加工、存储、服务的职能部门。具体职能如下:
1 负责图书馆局域网络及终端的建设、维护;
2 负责图书馆数字业务平台的管理、维护;
3 负责学校数字资源的评价、引进、存储、维护、应用等工作;
4 为全校读者提供数字资源的统一检索、全文下载、移动阅读等多媒体、全方位服务;
5 为读者提供电子阅览服务;
6 为读者提供声像阅览服务;
7 为读者提供其他拓展及衍生服务。 主任 周燕 副主任:唐彪 副主任:张惠玲 副主任:余小萍
读者服务部由原流通部和阅览部合并组成。面向全校所有持证读者开放,负责图书馆馆藏普通图书、期刊及报纸的管理及读者服务工作。主要文献资源包括130余万册中文图书的对外借阅和5 0多万册中文图书、10多万册外文图书、2千多种5万多册中文期刊、2百多种4万多册外文期刊、2百多种报纸的在馆阅览。
根据馆舍布局分为北校区和南校区两个部分。
北校区图书借阅主要包含:前台、社科新书库(A-F)、文学书库(I)、理科书库(N-Z)、社科旧书库(B-K)、艺术-外文-简易读物书库(J)、大厅(K、TP)、师范教育书库(H、G)等。北校区在馆阅览主要有:中文报刊现刊阅览室、中文报刊过刊阅览室、师范教育阅览室、中文保存本阅览室、新书阅览室、民族教育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外文书阅览室、中外文期刊保存本阅览室等9个阅览室。
南校区对外借阅主要包括:前台借阅和一楼(I、H、TP)、二楼(A-D、K、F)、三楼(R、G、Q、J、E、S)、四楼(TU、O、P、U、V)。南校区在馆阅览主要有:中文现刊阅览室、中文图书阅览室、外文图书阅览室、中文保存本阅览室、外文期刊阅览室、报纸阅览室、检索工具书阅览室、过刊硕博论文库等8个阅览室及竹园阅览室和经济分馆阅览室。 主任 张丽芬
特藏部主要收藏古籍文献、珍贵艺术图书、民国文献、港台地区出版物等;下设珍贵文献、古籍文献、抗战文献、港台文献4个阅览室;周一至周五白天开放。
珍贵文献阅览室:是我馆古籍特藏的展示窗口,主要收藏《四库全书》、《中国地方志集成》、《中华再造善本》、甲骨文研究资料、考古、拓片等再版影印古籍以及各类艺术画册等,从藏书体系上形成了以文史哲为主,多门类学科,时间绵延数千年,历史长存,书香永续。
古籍文献阅览室: 现有线装古籍14万册,以语言文字类、明版图书、清人文集、稿钞本为收藏特色, 其中入选《全国古籍善本图书总目》的有137余种3000余册,入选《四川省高校图书馆古籍善本联合目录》939种10000余册,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0种。宋版《文章正宗》、元版《楚辞集注》乃是国内罕见版本,清稿本《方舆考证》、民国稿本《徐乃昌日记》等皆为海内孤本;其中《方舆考证》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选送参加“奥运全国珍贵古籍特展”,并入选中华再造善本二期工程。2009年荣获“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称号。
抗战文献阅览室:主要收藏1912-1950年期间出版的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尤以1937-1945年抗战文献为馆藏精品,有《群众》、《文化先锋》、《文艺先锋》、《抗战文艺》等抗战文学、大后方文学珍贵期刊,曾支持“重庆大轰炸”等专题研究,以及“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的成立。
港台文献阅览室:主要收藏香港、台湾、澳门等地出版的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供读者阅览。
文献修复室:主要负责制定修复计划、建立修复档案、古籍修复等工作。 主任 李春艳
信息咨询部为校内外用户提供以下服务:
(1) 用户咨询:解答用户使用图书馆时的困惑,引导用户快捷的使用文献资源。
(2) 课题查新:在课题申报、研究、结题、报奖等阶段,协助课题负责人论证课题研究的创新点,持续保证课题研究的新颖性。
(3) 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在用户对某篇文献原文获取有困难时,图书馆可已通过国内外合作机构,代为获取。
(4) 代检代查:针对用户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思路,进行国内外数据库相关文献的检索及筛选,保证资料检索的完整性及新颖性。
(5) 收录引用和学术评价:对用户所发表文献被收录情况及同行引用、评议情况进行鉴定,对学科(学术团队)学术竞争力进行客观评价。
(6) 项目论证:根据用户委托,就项目研究背景、可行性、投入产出、竞争力、实施策略进行研究,提供研究报告。
(7) 用户培训:向新到图书馆用户提供图书馆功能及服务的介绍;为用户提供不同数据库、不同平台使用技巧的大型讲座;针对用户困惑提供检索资源的小型座谈会 。
贵州省图书馆建立了较完整、合理的藏书体系,凡与本省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发展相关的重要典籍基本齐备,对全省经济建设,科研生产和科学决策均有较强的支持能力。
贵州省图书馆馆藏总量168万册(件)。年入藏图书2万余种、订购报纸200种,期刊3000种;外购全文数据库17个,数据总量达80TB;自建有“中外文图书”、“中外文连续出版物”、“民国文献”和“全省古籍联合目录”等10多个馆藏数据库。在馆藏25万册(件)古籍文献中,其中有善本72部1033册,珍善本图书以兵书为主,有27种明、清版兵书。如《删定武库益智录》、《八阵合变图说》、《兵镜》等明代和清初刻印古典军事著作属全国孤本。
贵州省图书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网络环境,馆内信息点500个,接入200M电信光纤专线,实现wifi无线上网;建立了贵州省图书馆、贵州数字图书馆和贵州文化数字3个网站;全馆业务工作各个环节实现自动化管理;实现网上续借、预约以及全省范围内数字资源无障碍免费访问。
贵州省图书馆提升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积极开展书刊外借、阅览、参考咨询、文献检索、专题服务、讲座、展览、英语角和培训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读者服务工作,并通过建立馆外流通点、设立分馆、开通网上图书馆等方式延伸服务范围。
作为全省地方文献收藏中心,较完整地收藏了自清代以来的各种地方文献,为全省最具研究价值、收录范围和品种最多的地方文献收藏地。
贵州省图书馆还自建有“中文图书”、“外文图书”、“连续出版物”等14个馆藏书目数据库,以及“地方志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古代名人评述”、“古诗百首鉴赏”、“家庭医疗保健”等8个专题全文数据库。
贵州省图书馆始终坚持公共图书馆公益性,创新发展模式,在提高服务水平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固本强基,全面推进服务创新,履行文化教育职能,拓展服务领域,积极开展书刊外借、阅览、参考咨询、文献检索、专题服务、讲座、展览、英语角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读者服务工作,并通过建立馆外流通点、设立分馆、开通网上图书馆等方式延伸了服务范围,形成了以传统文献服务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服务为主导的创新型知识服务体系,推进了我馆图书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贵州省图书馆建立了该省首个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借阅室;开放了少年儿童借阅室; 启动贵州流动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稳步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贵州省图书馆学会和《贵图学刊》充分发挥行业和学术研究领头作用;党委被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命名为“五好基层党组织”。
贵州省图书馆正以建设综合性、全方位、立体式的服务为发展目标,努力成为全省知识信息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
贵州省图书馆设置24小时自助图书馆,整个机器高2米左右,宽3米多。书架分为6层,每一层里都放着各种不同类型的书本,主要有小说、地理、历史等科普类书籍。
全年365天开馆,时间:星期一至星期日:9:00---20:00 星期五:14:---20:00
本文2023-08-06 15:24:5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2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