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黄芪简介
黄芪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olicus (Bge) 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的干燥根。
黄芪也叫“黄耆”,是著名的补气良药,对人体具有强壮作用。中医认为黄芪性温、味甘,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消肿利尿的功能。主治体虚自汗、劳倦内伤、便溏腹泻、气虚浮肿及痈疽毒疮等。
现代研究表明,黄芪还有加强心脏收缩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因中毒或疲劳而陷于衰竭的心脏病,它的强心作用更为显著;也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够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并且降低血压。黄芪还有保护肝脏、治疗肾炎的作用。
我国著名的黄芪有:内蒙黄芪(绵黄芪),分布在内蒙、河北、山西等地;东北黄芪(膜荚黄芪),产于东北、河北、陜西等地。这两种黄芪以根入药,以内蒙和西北产的为上品。
黄芪是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属于豆科。夏季开花,结荚果。根很长,一般采挖4年以上的根。除去地上茎叶及须根,晾干后截成一二尺长收藏或切片药用。在秋季采收的黄芪含微量元素硒(Se)较多,因而质量较好。黄芪的茎叶营养丰富,是牲畜的优良饲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详见百科词条:黄芪 [ 最后修订于2018/3/13 2:26:35 共464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如果你看一下古代文献,你会发现许多历史人物在战败后都选择了自杀,而且他们使用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跳河、禁食、自杀、自杀等等。其中,有一种自杀方式最为特殊,让很多人无法理解,那就是 "吞金自杀"。很多人都想知道,如果吞金会不会死?其原理是什么呢?是不是因为黄金有毒?
在现代,黄金非常普遍,有些人甚至用它来搬运食物,那么为什么很少听说有人因为使用这种设备而中毒呢?吞金真的会致命吗?自古以来就有 "吞金自杀 "的死亡方式,但古代文献中从来没有关于金器有毒的记载。而黄金在世界范围内,一直是财富的象征,无数人痴迷于黄金,如果黄金真的有毒,那么人类社会为何会如此追捧。既然黄金制品不被认为是有毒的,那么这样的千年 "自杀法 "是否是假的?其实,"吞金 "并不会死?在中国古代医书中,也有不少误食金器的案例。
例如,《明代名医》中就记载了一个 "吞金 "的案例,吞金后救活了自己。"汉主张承忠,有女八岁,以母金钗剔齿,口中不觉吞之,胸中痛不可忍,惊恐。忽见银匠来,云:某药可治之。归来服药,米饮抄三钱服之,以取早便。" 明朝时,一个八岁的小女孩不小心吃了母亲的金钗,但她并没有立即死亡。在接受治疗后,她在大便中排出了金钗,并保持了安全。这一记录表明,摄取黄金物品是可以治愈的,而不是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恐怖。书中描述的格里森的症状是 "胸部和横膈膜突然疼痛",这并不是一种常见的泻药--一种物理伤害,而不是化学伤害,估计是由锋利的金属针划破女孩的肋骨引起。
此外,金三出院后,小女孩是安全的。可见金器本身是没有毒的,即使金簪划伤了内脏,也可以恢复。但是,这本医书中记载的小女孩是在吞下金器并及时服药后得救的。吞金后不吃药会死吗?对此,《广西通志》中有这样的记载:"陶氏,玉林人,邓日富之妻。大夫乡试也,漓江船翻,死讣告,吞金聚粮半月死。" 这段记载表明,镙丝吞金后,还禁食了半个月,仍然没有死亡,而她 "吞金 "后,并没有得到医治。结合上面提到的女孩误食金丹的案例,可以看出,"吞金 "不会导致死亡。那为什么 "吞金自杀 "还会继续往下蔓延呢?从降的吞金自杀的尝试可以看出,在古代,很多人认为 "吞金 "可以自杀。
4月25日,第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山东济南主场和青岛、曲阜两个分会场开幕。本届书博会无论是场地规模、参展阵容还是出版物种类,均创历届之最。 彰显特色 带动内需
本届书博会期间活动丰富,名人签售场面火爆,主题讲座气氛活跃。王蒙携力作《老子的帮助》与读者见面,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走进校园与济南学生交流,作家社举办“名家进校园活动”,此外还有出版业高层论坛、精品书展、读者大会等。本届书博会按照“办出水平、办出影响、办出特色”的要求,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发挥齐鲁文化的优势,体现出山东的气派,努力打造出了不同于往届书博会的亮点。
亮点一,彰显60年新闻出版成就。本届书博会设立了“新中国成立60年优秀图书展”,展区面积达600平方米,集中展示了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近3000种精品图书。展区分设“岁时流光――新中国图书出版回顾图文展”“书卷飘香――60年优秀图书选展”和“丹青溢彩――新中国宣传画藏品选展”三个板块。此外,还举办了以回顾新闻出版60年历程为主题的电视文艺晚会,展示出版人的生活、理想与追求。
亮点二,彰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促进出版业改革发展的主题。本届书博会上的中国出版发展论坛,以“坚持科学发展,开创中国出版新局面”为主题,探索了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出版业的应对策略,关注中国出版业的重构。
亮点三,彰显齐鲁文化特色。本届书博会确立了“齐鲁文脉、华夏书香”的主题 口号 ,在形象标识和精心打造的“鲁版七大品牌图书”等方面,展示出齐鲁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风采。青岛、曲阜两个分会场也都注意突出了地方特色。
亮点四,彰显促进全民阅读的主题。本届书博会举办了第2届“读者大会”,突出了读者至上、享受阅读的内涵。开展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新书推介,众多文化名人现身,或作讲座或作签售,提高了读者的参与热情。此外还开展了“读书识礼、共建和谐”有奖读书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2300余篇,评选出80篇获奖作品,并结集出版,在本届书博会上公开发行。在本届书博会期间,山东全省还组织开展了“乡村阅读”争创十佳活动,举行了“全民阅读”启动仪式,并在全省广泛开展了领导干部带头读书学习活动。
亮点五,彰显拉动内需的主题。据主会场前三天和两个分会场前两天的不完全统计和测算,本届书博会在拉动出版业交易48亿多元的同时,还拉动当地餐饮、旅游、交通、通信、商业、服务等相关消费近30亿元。
各大出版集团齐亮相
各大出版集团齐聚本届书博会,向读者充分展示了各自的实力。中国出版集团旗下共有39家出版单位参展,参展图书6000余种,其中新书2000余种,不乏重量级产品,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总卷数32卷,收条目约6万条,共约6000万字,插图3万幅,地图约1000幅;商务印书馆推出的蔡志忠的新书《猫科宣言》,蔡志忠在书博会青岛分会场两小时就签售1000多本,成为“签售王”;中华书局推出的《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论文类编》《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全集》《绵山神佛造像上品》等;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的《任伯年全集》。山东出版集团“鲁版图书品牌”也登场亮相,2520种新书令读者耳目一新,展示了该集团10家出版社的整体实力和水平。上海展团精心准备了图书订货品种13570种,其中新书4366种,并集中展示了一批“十一五”最新出版成果,凸显出沪版图书厚重大气和时尚鲜活的特点。
不仅是多种产品亮相书博会,鲜明的展位特装也很吸引眼球。鲁版图书展区的设计颇为醒目,以“儒家文化”作为核心内涵,巧妙地将阙里牌坊、孔子雕像、杏坛讲学、竹简和《论语》等文化元素进行了有机整合。四川出版集团的外装上铺满了百余幅灾区孩子的笑脸,告诉大家“四川依然美丽”。
五个“新高” 五个“第一”
第十九届全国书博会在五大方面创历史新高,并实现了五个“第一”。
五个“新高”:
一是参展规模创历史新高。书博会共设展位2420多个,展出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各出版社的出版物达30多万种。二是参加人数创新高,正式与会代表达600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各出版发行单位和民营企业及相关部门参会人员达10余万人。书博会上读者云集,主会场开幕3天就接待了35万人次,青岛、曲阜两个分会场开幕两天就接待了30多万人次。三是民营书业业务调剂会规模再创新高,共有1120余家单位参展。四是图书馆团购(馆配)会创新高,展位达1600多个,省内外参展出版社400多家,展出品种达15万种,采购商520多家,采购码洋7100多万元。五是现场销售创新高。新华书店主会场零售区前三天零售额超过260万元,青岛分会场零售区开幕前两天零售额超过185余万元。
五个“第一”:
第一次设立主题精品图书展,即“新中国成立60年优秀图书展”。第一次举办主题电视文艺晚会;第一次设民营书业展厅,共有32家民营书业单位参展,设置了94个展位,占用场地面积2600平方米。第一次在分会场举行出版物主题联展。出版物主题联展是青岛分会场的主要活动之一,共安排420多家出版单位的16万多种出版物进行集中联展。此外,分会场还特别安排了新版及特价图书展销。第一次在县级市(曲阜)设立分会场。曲阜作为孔孟之乡,其会场以“感悟儒家文化,营造书香济宁”为主题,展出了富有儒家文化特色的古旧、古籍、古典图书,吸引了众多古籍出版社、古籍收藏单位和个人。11581
本文2023-08-06 15:27:1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2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