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石头的中国传统小说,和里面石头的来历 急!!!!!在线等
西游记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樟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目录 1 拼音 2 《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八石散的用法用量 3 《圣惠》卷二十八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八石散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八石散 1 拼音
bā shí sǎn
2 《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21 处方代赭3两,凝水石8两,甘草(炙,锉,别为末)8两,不灰木8两,金星石4两,银星石4两,云母4两,石膏4两,太阴玄精石4两,阳起石2两(别生研)。
22 制法上药除阳起石、甘草外,余8味固济瓷罐中,歇口,约1秤,炭火煅赤,频将代赭出,醋中淬5度,去火,候冷取出,湿地上纸衬盆合上盖两宿,捣罗更细研,23日后,入阳起石、甘草末拌匀。
23 功能主治伤寒阳盛烦躁,及夏月中热发躁。
24 八石散的用法用量每服半钱至1钱匕,生姜、蜜水或新汲水调下。
3 《圣惠》卷二十八 31 处方
白矾3两,阳起石3两,太阴玄精3两,禹余粮3两,钟乳粉1两,寒水石1两,金牙石1两,黄丹1两。
32 制法上为细末,以盐泥固济瓶子,纳诸药末,密封泥,候干,以火渐渐逼之,相次加火至20时断之,火尽为度,候冷取出,重研令极细。
33 功能主治虚劳泄痢至甚。
34 八石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3钱,病重4钱,以猪肝1具,切作片,掺药末在肝内,并入盐2钱,葱白1握,劈碎,炉鏊令熟了,便以胡椒、荜茇末、生姜、醋、酱、酱吃,后饮暖酒12盏。渴即粥饮解之,甚者不过3服。
古籍中的八石散 《普济方》:[卷一百三十二伤寒门]伤寒烦躁散。以新汲水一盏。生鸡子清一枚。调匀。顿服。取八石散治伤寒阳盛烦躁。及下血。中热发躁。代赭(三两)
《仲景伤寒补亡论》:[卷六]少阳经证治十一条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常氏云。可八石散、茯苓汤。庞氏云。四五日或七八日。又云。伤寒三
《圣济总录》:[卷第二十三]伤寒烦躁行,躁热立定。治伤寒阳盛烦躁,及夏月中热发躁。八石散方代赭(三两)凝水石甘草(炙锉别为末)不灰木(
《太平圣惠方》:[卷第二十八]治虚劳兼痢诸方至五分。去滓。调下豆治虚劳泄痢至甚。神效无比。八石散方。白矾阳起石太阴玄精禹余粮(以上各三两)钟乳
《本草纲目》:[石部第九卷金石之三]丹砂带砺河山
带:衣带砺:磨刀石河:黄河山:泰山黄河如衣带,泰山像磨刀石这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旧时表示所封爵位传之久远含有江山永固之义亦作“带河厉山”,“带砺山河”
故,以“砺”字佳也!
大家都不明白这些石雕作品摆放在门口除了美化环境,使得门口变得新颖亮丽外还有什么作用?
1、最常用的
就是石雕狮子,可以镇宅,增加主人权势和威望,石狮子安放在家门口有着悠久的历史,北
京故宫的门前爱你有两对威武的狮子,故宫里面也有好几对狮子雕刻,国外的银行也有石狮子,不过他们
的狮子是形象的,接近于真狮子,可见狮子雕刻作为镇宅的吉祥物在哪里都有的。
2、石雕龙龟;龟有着传奇的色彩,他不吃不喝也可以生活,而且他善于以柔克刚,符合风水学的“宜解
不易斗”原则。所以龙龟受到历代风水名家的喜爱。
3、石雕麒麟;他是我国四大吉祥物之一,作用也非同小可,麒麟是仁兽,能带来吉祥好运,安防麒麟雕
刻,只要不做坏事,就没什么忌讳,什么人都适合安防。
4、石雕貔貅;也叫皮休,他是聚财镇宅的作用,皮休凶猛无比,性格暴烈,他还护主心很强,所以貔貅
也很受人喜爱,不过貔貅要开光才有效果。
指南针的前身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其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
我国古人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经过多方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可以实用的指南针。
汉武帝时期,天下众人皆知汉武帝喜爱奇珍异宝,如果能寻上一两件讨得他的欢心,这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就享不尽了。
当时有一个名叫栾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特殊性质做了两个棋子般的东西,通过调整两个棋子极性的相互位置,有时两个棋子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栾大称其为“斗棋”。
汉武帝见过很多斗棋,黄金造的、玛瑙造的、象牙造的,天下该有的他应有尽有。所以他一见到这副棋,立刻就没了兴致,不相信这个黑漆漆的铁疙瘩有什么非同寻常之处。
栾大也没多解释,只是淡淡说了一句:“陛下,你看好了。”说着,从袋子里摸出几枚棋子,往棋盘上轻轻一摆。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那几枚不起眼的棋子突然好像活了一样,自动在棋盘上相互碰撞打斗起来,直看得汉武帝目瞪口呆,老半天才缓过神,忍不住连声称奇。
栾大见龙颜大悦,心里窃喜,垂手退到一边等待着汉武帝的奖赏。
汉武帝惊奇不已,龙心大悦,竟封栾大为“五利将军”。
其实,棋子相互吸引碰击并不奇怪,栾大只不过是充分利用了磁石的吸铁功能罢了,但汉武帝却不晓得这里面的道理。
这样的故事还很多。《晋书·马隆传》记载马隆率兵西进甘、陕一带,在敌人必经的狭窄道路两旁,堆放磁石。穿着铁甲的敌兵路过时,被牢牢吸住,不能动弹了。
马隆的士兵穿犀甲,磁石对他们没有什么作用,可自由行动。敌人以为神兵,不战而退。
我国古代对磁性的认识和利用,在世界上是比较早的,在很多古籍中都有记载。
古代人认识磁性,是从发现磁铁矿具有磁性开始的。古代人把磁铁矿称为“磁石”、“慈石”,又把磁铁矿中具有极强磁性的亚种称作“玄石”。
东汉时期的《异物志》记载了在南海诸岛周围有一些暗礁浅滩含有磁石,磁石经常把“以铁叶锢之”的船吸住,使其难以脱身。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先民对磁石的性质已有了很多认识。就连当时的诗人曹植在诗中也用过“磁石引铁,于金不连”的句子,可见他也了解磁石的性质。
南北朝梁代的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提出了磁力测量的方法,他指出,优良磁石出产在南方,磁性很强,能吸引三四根铁针,使几根针首尾相连挂在磁石上。
磁性更强的磁石,能吸引10多根铁针,甚至能吸住一两千克重的刀器。
陶弘景不仅提出了磁性有强弱之分,而且指出了测量方法。这可能是世界上有关磁力测量的最早记载。
古人对磁石的认识在医学上多有体现。古代先民在对磁现象的观察和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磁的性质,并试图更多地应用这些性质,比如历代都有应用磁石治病的记载。
据战国末期成书的《管子》和《吕氏春秋》记载,我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山上的一种石头具有吸铁的神奇特性,他们管这种石头叫“磁石”。
在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书中的“仓公传”便讲到齐王侍医利用五种矿物药治病的事。这5种矿物药是指磁石、丹砂、雄黄、矾石和曾青。
在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药书中,讲到了利用味道辛寒的磁石治疗风湿、肢节痛、除热和耳聋等疾病。
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名医别录》医药书中,也讲到磁石可以养肾脏,强骨气,通关节,消痈肿等。
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方》药书中还讲到用磁石等制成的蜜丸,说经常服用可以对眼力有益。
北宋时期医学家王怀隐等著的《太平圣惠方》中还讲到磁石可以医治儿童误吞针的伤害,这就是把枣核大的磁石,磨光钻孔穿上丝线后投入喉内,便可以把误吞的针吸出来。
在南宋时期医学家严用和著的《济生方》医药书中,又讲到利用磁石医治听力不好的耳病,这是将一块豆大的磁石用新绵塞入耳内,再在口中含一块生铁,便可改善病耳的听力。
在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中,关于医药用磁石的记述内容丰富并具总结性,对磁石形状、主治病名、药剂制法和多种应用的描述都很详细。
例如磁石治疗的疾病就有耳卒聋闭、肾虚耳聋、老人耳聋、老人虚损、眼昏内障、小儿惊痫、子宫不收、大肠脱肛、金疮肠出、金疮血出、误吞针铁、丁肿热毒、诸般肿毒等10多种疾病,利用磁石制成的药剂有磁朱丸、紫雪散和耳聋左慈丸等。
总的说来,在各个朝代的医药书中常有用磁石治疗多种疾病的记载。
我国先民对磁石的性质研究和利用,是指南针发明和发展的原始基础。事实上,指南针的发明,就是古代先民对磁现象的观察和研究的结果。
本文2023-08-06 15:28:0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2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