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都有哪些啊?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中医古籍都有哪些啊?,第1张

中医古籍还是非常多的,不过很多中医古籍都在国外馆中,比如日本的早稻田图书馆馆藏了很多中医古籍,很多珍稀罕见的中医古籍 也都在里面

另外曾经在 医书网 下载到一些的中医古籍类书籍资料,也都是整理国外一些馆藏的中医古籍资料,都是纯古籍扫描版的中医书籍,非常罕见的,你可以看

内景备览(上下卷)

内科秘录(9卷)

内经知要(上下卷)

切要方义(1-5卷)

千金方药注(1-4卷)

千金方衍义(1-36卷)

千金方(1-32卷)

景岳全书(40卷)

本草经百种录(上中下卷)

歌伤寒杂病论俗辨(上中下卷)

经穴汇解(1-8卷)

经穴纂要(1-5卷)

经络歌括(2卷)

经络腧x学 68讲

经验丹方(四卷)

蔓难录(1-5卷)

蕉窗方意解(一二卷)

蕉窗杂话(2卷)

补正辑光伤寒论(上下卷)

金匮二刘合注(上下卷)

金匮玉函经(1-20卷)

金匮玉函要略论注(6卷)

金匮要略 54讲

金匮要略国字解(1-6卷)

金匮要略心典(3卷)

金匮要略述义(1-4卷)

金匮论注(1-8卷)

金镜内台方义(3卷)

难经小解(1-6卷)

难经抄(一二三卷)

难经本义抄(1-6卷)

难经本义(上下卷)

难经疏证(上下卷)

难经经释(一二卷)

难经铁鉴(5卷)

雷公炮制(1-8卷)

风寒热病方纬篇(1-7卷)

麻疹三书(一二卷)

黄帝内经相关书籍整理(124册)

黄帝内经素问(1-9卷)

中西汇参铜人图说

伤寒蕴要二卷明彭用光著明嘉靖四十年江西官刊本黑白版

元版子部伤寒论注解存7卷(卷1-3缺)汉张机撰金成无己注解元刊1册

元版子部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新编张仲景注解发微论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5卷新编张仲景注解发微论2卷宋许叔微述元刊4册

元版子部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8卷金刘守真撰马宗素重编元刊8册

元版子部新刊惠民御药院方20卷元御药院编元刊10册

元版子部新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10卷首目1卷元孙允贤编元刊11册

宋版史部图经严州重修图经存3卷卷1-3宋董弅撰陈公亮刘文富校宋刊明修4册

宋版史部新雕名公纪述老苏先生事实1卷撰者未详南宋刊1册

宋版子部伤寒总病论6卷附音训1卷修治药法1卷宋庞安时撰南宋刊抄补4册

宋版子部史载之方2卷宋史堪撰南宋刊2册

宋版子部外台秘要方40卷首目1卷唐王焘撰南宋刊42册

宋版子部太医张子和先生儒门事亲12卷金张从正撰金刊9帖

宋版子部太医张子和先生儒门事亲零本金张从正撰南宋刊1帖

宋版子部新雕孙真人千金方30卷唐孙思邈撰南宋刊配元明刊本24册

宋版子部普济本事方存6卷(卷1-6)宋许叔微撰南宋刊6册

宋版子部重校证活人书18卷宋朱肱撰南宋刊带图本10册

宋版子部鸡峰普济方存25卷首目1卷宋孙兆撰贾兼重校南宋刊24册

宋版集部新刊校定集注杜诗存6卷唐杜甫撰宋郭知达编宋宝庆元年广东漕司刊3册

类证普济本事方十卷宋许叔微撰清钱氏萃古斋抄本

药王孙思邈,医圣张仲景,药圣李时珍

中医十大始祖

  中医自中华文化流传之初就开始流传,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各代名人辈出,有十人被称为中医始祖,各领一番风骚。下面就介绍下中医十大始祖分别是哪位:

  针灸之祖——黄帝。黄帝是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现存《内经》即系托名黄帝与歧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此书治疗方法多用针刺,故对针刺的记载和论述亦特别详细。对俞穴和刺阖、刺禁等记录较详。

  脉学倡导者——扁鹊。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渤海郡蹲(今河北任丘)人。太子尸厥已死,而治之复生;齐桓公未病,而知其后五日不起,名闻天下《史记·战国策》载有他的传记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

  外科之祖——华佗。华佗又名敷,字元化,后汉末沛国(今安徽毫州)人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

  医圣——张仲景。张仲景名机,汉末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人。相传曾任三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总结了汉付30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预防医学的倡导者——葛洪。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他记载了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的症侯及诊治是全世界最早的有关天花的记载。

  药王——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他总结唐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收采方药、针炙等内容,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儿科之祖——钱乙。钱乙字仲阳,北宋郓州(今山东东平)人。著有《小儿药证直诀》共三卷,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辩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

  法医之祖——宋慈。宋朝福建人。1247年总结宋代前法医方面的经验及他本人四任法官的心得,写成《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

  药圣——李时珍。李时珍字东壁,号濒湖,明朝蕲州(今湖北蕲春)人。长期上山采药,深人民问,参考历代医书800余种,经27年的艰辛,著成《本草纲目》,所载药物共1758种,被译为日、法、德、俄等国文字。

  《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吴谦字文吉,清朝安徽歙县人。乾隆时为太三院院判。《医宗金鉴》是清代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它是我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又最简要的一种。

很值钱;

1,古代医书,是指关于古代医学疗法和药理知识的专著。

2,历代著名古医书

先秦:《神农本草经》神农氏 《黄帝内经》

汉代:马王堆汉墓医书 《黄帝内经素问》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金匮要略》

两晋南北朝: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葛洪《肘后备急方》

隋唐: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唐本草》、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元丹贡布《四部医典》、

北宋:宋慈《洗冤集录》、史崧《黄帝素问灵枢经》

金元: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李东垣《脾胃论》、朱丹溪《格致余论》、张子和《儒门事亲》

明代:苏敬《新修本草》、王焘《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忽思慧《饮膳正要》、许国祯《御药院方》 、李时珍《本草纲目》、王肯堂《六科准绳》、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华希闳《针灸集成》、吴又可《温疫论》、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

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条辨》、王清任《医林改错》、《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圣济总录》

中华医学源远流长,古医书承载了历代名医的成就,它是中医传承发展的载体。

你好!

有市场,古医书是古籍善本中的精华,是民族的宝藏,其医学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是非常突出的。目前未发现古医书上市,可见其稀缺性,有钱也不见得能买到。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宋朝之前,因为书籍印刷技术的限制及多次的战乱,保留至今的医书典籍并不多,且多经过后人的整理。然而,就在这些精辟独到的医籍文字间,无不透现出汉唐中医精辟的医道观。汉唐中医是以天、地、人三才为研究背景,充分研究和剖析了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并教导人们少生病、不生病的各种方法。在这段时期以医成名的人物大多有着道家背景,如汉时张仲景,东晋时的葛洪,南朝陶弘景,三国时的华佗,以及孙思邈、王冰等。这充分显示了医道一体,医源于道的发展脉络。我们把这个时期的中医称之为道医。

从宋朝开始,中央政府把始于南朝时期的医学教育普及化,不再只是为皇室培养医疗人才。政府为了统一医生的技术,对从医人员做了一些规范,这些规范实际上是医生职业的最低的从业要求。加上因为各种原因出现的医道传承不畅,使得这些最低从业要求成了最常见的存在。宋至清这段时期的中医,是以人体上、中、下三才为研究背景,基本剖析了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本着不为良相必为良医的观念,这一时期的医生,大多有着儒家的背景。如《儒门事亲》的作者张从正、《格致余论》的作者朱丹溪等。我们把这个时期的中医称之为儒医。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