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现在没有了吗哪里有
介休现在还有,在山西等省市出现。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在山西省、河北省等,还有大量的介休形式依旧存在。此外,介休还在大量的文物文献和文学作品中生动记载,甚至还可以从古籍书籍中读到,因此介休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形式发生了变化。
介休的来历与春秋时期的晋国大臣介子推有关。
公元前636年,晋文公返国赏随臣,介子推不言禄,与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子推竟与母抱树而死。介休即依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战国时期属魏国。秦灭六国时,于魏赵边界休整,之后攻赵,秦代因此置界休县。新莽时期改界休为界美,东汉复名界休。西晋,杜预臆说界休当为介休,晋武帝司马炎遂改界休为介休。北周大成元年改介休县为平昌县。隋开皇18年(公元598年)平昌县复名介休县。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介休郡改名介州县,属介州。
介休市简介如下:
1992年国务院批准介休撤县设市,仍隶属于晋中行署。1999年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中地区,设立地级晋中市,县级介休市改由山西省直辖、地级晋中市代管。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腹地,太原盆地偏南,地理坐标东经111°44′10″——112°10′14″,北纬36°50′01″——37°11′04″,北、东北部分别与汾阳市、平遥县接壤,东南与沁源县毗邻,西南与灵石县相连,西北与孝义市相望。
介休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全市下辖5个街道、7个镇和3个乡,行政区域总面积744平方千米,总人口419万(2016年)。城镇化率643%,居山西省各县市第三位。
介休市因史出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三位贤士名达,素有“三贤故里”之称,文明史逾2800年。介休处于太原经济圈节点,与汾阳、孝义共同构成太原经济圈次中心,是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中国中部百强县(市)、中国清明(寒食)节文化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级示范点、山西省科教兴市先进单位、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双拥模范城市、山西省造林绿化先进市、山西省林业生态市、山西省增加农民收入先进市、中国中西部可持续发展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小城市百强县市、山西省22个扩权强县试点县市之一 、阿里巴巴“千村万户”试点县市 、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试点 、第十一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圆桌论坛举办地 、中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
介休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关于介休绵山的历史传说有很多,比如说割股奉君,还有渡口思归的故事。
一、割股奉君
在春秋时候,晋国献公非常宠爱一个骊姬,而这个骊姬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公子重耳就遭受迫害,离开了自己的国家,但随着公子重耳一起逃离的还有介之推,这些人逃离的比较匆忙,身上有没有钱,所以一路就人机挨饿的到达了五鹿。这些人便上前去要一些饭吃,农夫却只给了一块土疙瘩。重耳就非常的不开心上去想要打那个农夫,其他人却说土地是国家的象征,这就意味着天要赐公子土地。接着一群人就往前出发,然后有人发现介之推不见了,还说介之推 撇下主公自己逃生去了,正说着就见介之推带着一个碗走过来,碗里边还散发着阵阵的香味儿,然后重耳接过来一看是肉汤,就喝了个金光,结果在喝完之后发现介之推走路一瘸一拐的,而且衣服上还有鲜血,才知道是介之推从大腿上割肉熬的,从而十分感动,并且表明当上皇帝之后会回报介之推,介之推却说不求任何的报答,只希望主公能成为一位清明的国君。
二、渡口思归
在重耳一行人到达秦国后,就受到了秦穆公的厚爱,而且秦穆公为了帮助重耳成为皇帝,就率军护送重耳来到了黄河渡口。在这19年里,随着重耳鞍前马后的壶叔过怕了穷日子,在收拾行李的时候把很多破东西都搬进了船内,重耳看见后就哈哈大笑说,回国当上皇帝后有很多的好东西,不需要这些破烂,就让壶叔把这些破烂扔在岸上。这些情况被介之推看了个清楚,介之推就苦笑一声自言自语道,还没有回国就是这样,如果真当上了皇帝,更不知道是什么样子,所以介之推在这个时候就萌发了归隐绵山的心。
最后,介休绵山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我国5a级旅游景区,所以来介休绵山旅游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清入关后,顺治帝“知永斗名,即召见,将授以官,以未谙民X,力辞,诏赐张家口房地,隶内务府籍,仍互市塞上”。范氏每年要交纳内务府皮张若干,从此走上了皇商之路。随着清王朝在全国统治权的确立,范永斗在其子三拔协助下,挟内务府的权威,藉清王朝给予的特权和方便,经营范围有了较大的扩充。一方面继续经营边疆贸易,另一方面深入国内市场进行绸布茶粮贸易。到范三拔年老患病归乡后,范氏商业就由其子所经营。范三拔生五子,长子毓馨、次子毓馥、三子毓宾,四子毓覃、五子毓奇。从康熙到乾隆初年,是范氏家族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发展最兴盛的时期。范毓宾兄弟不仅经商有方,而且与清廷关系非同一般。他们曾在清王朝平定准噶尔叛乱中运送军粮,立下了功绩。据《清史稿》卷 317载:范毓奇,山西介休人,范氏故巨富,康熙中,师征准噶尔,输米馈军,率以百二十金致一石。六十年再出师,毓奇兄毓宾请以家财转饷,受运值视官运三之一。雍正间,师出西北二路,怡亲王允祥荐毓宾主饷,计谷多寡,程道路远近,以次受值,凡石米自十一两五钱至二十五两有差,累年运米百余万石。世宗特赐太仆寺卿衔,章服同二品。寇犯北路,失米十三万余石,毓宾斥私财补运,凡白金百四十四万。
范氏在康雍乾三朝,曾为清王朝大量输送军粮计百万余石,并出私财支援军饷,为清政府节省费用600余万两。
介休是因为出了介子推、郭林宗和文彦博三位贤士名达,所以取名三贤故里。
介休是因为在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三位贤士名达,素有“三贤故里”之称,历代名人望士众多,受三贤遗风所感,介休文士之风盛行。
介休处于太原经济圈节点,与汾阳、孝义共同构成太原经济圈次中心,介休还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介休市在1998年,就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市,2008年,又被中国民俗文化学会命名为清明(寒食)文化之乡,2009年被山西省文化厅命名为清明(寒食)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方。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国内史籍最早记载介休历史为周代鲁隐公五年(前718年)。时,曲沃庄伯伐翼,晋翼侯奔随(在今介休城东),当时为晋大夫士会食邑。
公元前636年,晋文公返国赏随臣,介子推不言禄,与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子推不出,竟与母抱树而死。后,介休即依介子推死于此而得名。
—三贤故里 (山西介休)
—介休
本文2023-08-06 15:43:1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3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