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版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什么是版画?,第1张

分类: 艺术 >> 书画美术

解析:

版画:造型艺术之一。作者在各种不同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可有限制地复印出多份不影响其艺术价值的原作。中外最早的版画的形式是木刻复制版画,如我国唐代咸通九年(868)刻制的《金刚经》扉页画《说法图》等,系由技工根据画家画稿刻印的版画。十八世纪起才开始有画家自己绘稿、自己制版、自己印刷的创作版画。作为造型艺术的版画,是指创作版画。由于版材受墨部位、版材性质与制版印刷方法等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品种。

独幅版画

在不经过制版的光滑版面上绘画或刷色,后再拓印为成品的一种版画形式。

拓片

直接拓墨在覆盖于凸版版面的纸张上的一种版画形式。如石刻拓片、砖刻拓片等。

凸版型版画

受墨在版材的凸面部位,其代表是木版画。其中用油溶性墨色印刷的称“油印木版画”或“木刻”;用水溶性墨色印刷的称“水印版画”或“水印木刻”。另有取麻胶、石膏、石块、砖块等为版材而仍用木版画制版、印刷方法制成的各种凸版型版画。

凹版型版画

受墨在版材的凹面部位,其代表铜版画。其中由于制版方法不同可分为“线刻铜版画”、“干刻铜版画”、“网线铜版画”和“腐蚀铜版画”等。另有取锌版或其他金属等版材而仍用铜版画制版、印刷方法制成的各种凹版型版画。

平版型版画

受墨在版材的表面部位,其代表是石版画。由于制版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直接石版画”和“转写石版画”等。另有取铝版、锌版等为版材而仍用石版画制版、印刷方法制成的平版型版画。

孔版型版画

又称“漏孔版”,墨色通过有孔眼的版材,漏泄到成品承受面,其代表是丝网漏印。另有以丝网漏印制版印刷方法而取尼龙网、卡普龙网、金属网及其他网料为版材的孔版型版画。

玻璃版画

在玻璃上制版后,再结合摄影技术而为成品的一种版画形式。

版 画 艺 术

版画,也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中国版画的起源,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以至隋朝说。现存我国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根据题记,作于公元868年。四川成都唐墓出土的“至德”本版画,据估计比“咸通”本早约百年。 唐、五代时期的版画,在我国西北和吴越等地都有发现的作品。作品大多古朴俊秀,奏刀有神。内容题材以宗教经卷为主。

宋元时期的佛教版画,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刻本章法完善,体韵遒劲。同时,在经卷中也开始出现山水景物图形。其他题材的版画,如科技知识与文艺门类的书籍、图册等也有大量的雕印作品。北宋的汴京,南宋临安、绍兴、湖州、婺州、苏州、福建建安、四川眉山、成都等,成为各具特色的版刻中心。同一时期的辽代套色漏印彩色版《南无释迦牟尼佛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画,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实用的要求,在宋代也出现了铜版印刷,主要用于印制纸币和广告。元代的“平话” 刻本是我国连环版画的前身。

明清两朝是我国版画的高峰时期,在许许多多文人、书商、刻工的共同努力下,版刻出现了各种流派,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不仅宗教版画在明代达到顶点,欣赏性的版画也在明代大大兴起。画谱、小说、戏曲、传记、诗词等,一时佳作如雪,不胜枚举。尤其是文学名著的刻本插图,版本众多,流行广泛,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也是版画各个艺术流派的兴盛期。以福建建阳为中心的建安派,作品多出于民间工匠,镌刻质朴。以南京为中心的金陵派,作品以戏曲小说为主。或粗犷豪放,或工雅秀丽,风采迥异。以杭州为中心的武陵派,题材开阔,刻制精美。以安徽徽州为中心的徽派在中国文化史上更具有源远流长的影响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欣赏版画近千年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大量作品时,有以下一些艺术特点值得注意:

1 尽可能利用对象的本色,显出木味。

2 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对刻画的形体作特殊处理,获得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

3 发挥刻版水印的特性,让大块阳刻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4 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版画在历史长河中有它自己的发展轨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郑振铎先生曾说:“梨枣图画,为推动文化,功高不可胜言”。这是对版画艺术地位的恰当评价。

版画

----------------------------------------------------

用刀子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版、石版、麻胶版、铜版、

锌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在西方,

版画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指架上油画和壁

画等大幅绘画以外的一切绘画,如水彩画、水粉画、粉

笔画、素描、速写、插图、宣传画、连环画等;狭义专

指经过刻版和印刷而成的图画。中国通用的版画一词多

属狭义。

沿革 版画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这两个发展阶段。

早期的版画是为印刷与出版而制作,画者、刻者、印者

分工,刻者只照画者的画稿刻版,称作复制版画。后来

版画在艺术上赢得了独立的地位,画者、刻者、印者都

由版画家一人自任,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

造性,这种版画称作创作版画。

中国复制木刻版画约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可

能发生于隋唐之际。现在看到的晚唐咸通九年(868)《金

刚经》木刻卷首画,说明在9世纪中叶,中国的木刻复制

版画己经达到相当熟练的水平。

创作版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创作,在西方也早就

存在。在欧洲,16世纪的A丢勒以铜版画和木刻版画复

制钢笔画。到17世纪的伦勃朗,铜版画已从镂刻发展到

腐蚀,进入创作版画阶段。木刻版画则由19世纪的比维

克创造以白线为主的阴刻法,而摆脱了复制的羁绊,进

入创作版画的领域。中国的创作版画自20世纪30年代经

鲁迅提倡,在短短50多年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种类与技法 从类型上分,版画有4种:凸版、凹版、

平版和孔版版画。从材料上分,凸版版画中有木刻、麻

胶刻、石刻、砖刻、纸刻、石膏刻等。在凹版版画中有

金属(主要是铜和锌)版画、赛璐珞版画、纸版画等。

在平版版画中有石版画、独幅版画等。在孔版版画中有

丝网版画、纸孔版画等。由于所用材料不同,刻版工具

和方法也各异,遂产生各种类型版画的特色;更由于各

个版画家发挥其创造性及刻制、印刷(主要是手印)的

技巧,版画艺术的形式更是丰富多彩的。

凸版版画:(德)丢勒《四骑士》

凸版版画 在版平面上,用刀刻去画稿的空白部分,

留下有形象的部分;版面留下(即未被刻去)的部分凸起,

故称凸版。凸版版画主要是木刻,用其他材料刻的,亦

称凸版版画。可作为凸版刻的材料很多,有木、石、砖、

麻胶(或塑料)等。刻木刻用的木材因地而异,一般以

软硬适度,纹理细致者为宜。中国古今的木刻版画都刻

木材的纵切面,称作木面木刻。西方有部分木刻要求刻

得精细,则用质坚木材的横断面,称作木口木刻。麻胶

版原是铺地板用的建筑材料。中国版画家较少采用麻胶

版画。

创作版画:(中国)谭权书《蒙根其其格》

刻凸版版画时所用的刻刀有各种大组的三角刀、圆

口刀、平口刀和斜口刀等。大的圆口刀和平口刀则称凿,

凿是在刀柄后加力敲击用的工具。至于刻木口木刻,则

要用一种特制的实心钢条,造成各种不同形的刀锋。刻

木口木刻多须借助放大镜进行。

创作木刻以刀代笔,不似复制木刻那样照刻笔画的

画稿,所以要讲究刀法,恰如书画讲究笔法一样。刻画

和画画相反,是在黑地上刻出白线(或块),版画家应

掌握这个特点来产生与笔画不同的木刻特色。而且用锋

利的刀刻在质硬的木上,自然产生金石味,在木刻上则称

作刀味与木味。木刻家善于运用和发挥木刻的特色,才

能称得上是创作木刻版画。至于版画还必须经过印刷才

算完成,而手印版画又有多种印刷技巧,成为版画家艺

术创造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说来木刻的印刷有油印与

水印之分。前者用油性油墨,后者用水性颜料;印水色

比印油色难。套色木刻亦然。

传统的中国水印套色法已有 300余年的历史。明末

胡正言发明□版,是传统水印套色法的开端。现代创作

木刻的水印套色法与传统不同,不再用□版,而将各种

色版刻在几个同样大小的版上,每版各刻上一个相同的

套色标记,然后对标记逐版套印。这种作法可使版画家

心中有掌握全局(整个画面),布置色版和创造套印最

后效果的分寸。所以版画家设计套版时需要考虑到套印

的一切条件,而不能分别只看到一块块的版。印刷时须

选用较好的有吸水性的手造纸。先将纸用水潮湿,这要

由版画家靠自己的经验去掌握,水分过多与过干都不好。

纸潮湿至何种程度,往往直接影响印出的效果。颜色可

用透明的与不透明的,又可由于用色的厚薄而加减其透

明度。至于一色可在一个版上印成浓淡的变化,又可两

色叠印产生第3种色,变化十分丰富。

水印木刻:(中国)罗剑钊《山巅风云》

采用其他材料作版来刻成凸版版画,其基本方法与

木刻同,只是刻石及砖时,多用凿作辅助工具,而除木

版外其他材料都不能用水印法。

凹版版画 凹版与凸版相反,是在版平面上刻出凹

线,滚上油墨时,即可印出黑地白线的图像。磨光的金属

版面不吸收油墨。铜版版画的油墨可用布轻轻擦光,但

如果版面有被刻破的痕迹,油墨便会留在那里。现代凹

版版画的版材,主要是铜和锌,亦有时用铁或钢,其刻

制方法有:

①线刻法,一种最古老的凹版雕刻法,用实心尖刀,

在铜版面上刻线。刻出的线明快而锋锐。版面可以刻得

十分精致。以前的钞票便是用此法雕版印刷的,现在的

邮票仍有少数采用此法刻制。

凹版版画:(德)珂勒惠支《母爱》

②干刻法,用针直接刻铜版面,刻出的线与线刻法

不同。针尖只刻破版面,线条旁边留有铜刺,因此在版

面上墨时,铜屑内亦含有墨,印出后线沿带有茸毛似的

淡墨,视觉效果柔和美观。

③腐蚀法,在铜、锌、钢等可以被酸素腐蚀的材料

版面上涂满防腐剂,防腐剂的主要成分是沥青、松香和

蜂蜡。然后用针在上面刻图像,针到之处,防腐剂被刮

去,露出版面,最后把它浸在硝酸溶液里,露出的部分

便被腐蚀。由于腐蚀的时间长短和硝酸溶液的浓度不同,

腐蚀出来的线条有深浅粗细之别。腐蚀版画一般都是多

次分层腐蚀的,故色调非常丰富,层次十分分明,是凹

版版画最常用的制版法。

④美柔丁,制造美柔丁的版式须用摇凿。这是一种

有锋锐密齿的圆口钢凿,用手握住摇动它,把版面全面

刺伤,满布斑痕。滚墨印出是一片天鹅绒似的黑色。然

后在上面用一把刮刀刮平被刺伤的(即满布铜刺的)版

面,轻刮得深灰色,重刮得浅灰色,不刮得全黑色,反

复刮光则成白色。

⑤浮雕法,让一部分版面深腐蚀,而且腐蚀的面积

要大些,却不在上面滚墨直接放到凹版机上压印,纸面

就显出浮雕式的无色花纹。这种方法一般只宜局部使用。

⑥飞尘法,飞尘腐蚀用来造成各种深浅的灰色表面。

先须造好一个飞尘箱,箱内装有一把手摇风扇,然后将

磨光的铜版放在箱内。箱内贮有大量松香粉,当关闭箱

口摇动风扇时,松香粉便在箱内飞扬,并慢慢均匀地落

在版面上。到作者认为适当的时候,将洒满松香粉的铜

版取出,放在电炉上烤。经热,松香粉溶化,聚结成无

数小点,冷却而凝结成一层薄膜。将此带有松香薄膜的

铜版浸入硝酸溶液中腐蚀后,印出便是一片由斑点组成

的灰色。灰色的深浅,看松香粉的粗细及薄膜的厚薄以

及腐蚀时间的长短。作者便按其艺术构思处理飞尘法而

获得所需的效果。

⑦软地法,把用沥青、松香、蜂蜡制成的防腐剂固

定在版面上,形成一层硬质的薄膜,在防腐剂内加入适

量的羊脂,薄膜便可软化。在版面滚上软地子后,上面

覆上一张纸,用铅笔在纸背画画,画毕,揭开纸,有笔

道的地方吸上软地子,版上便露出铜面来,其线条的性

质完全与铅笔画的一样。亦可用一些实物如纺织物、网

纹、叶子、纸团、线等压印在软地子上面,经腐蚀便可

将实物的形象转印到纸上。

⑧照相法,先将感光液溶入防腐剂内,涂在版面,再

取黑白分明的胶卷正片,紧贴在版面上,然后让它在强

光灯下曝光,之后在特制的溶液中冲洗。这时地子上被

胶卷黑色遮掩的部分逐渐溶化,露出版面,而感光的部分

却被加固而描在版画上,然后即可进行正常的腐蚀。硝

酸溶液只能腐蚀露出版面的地方,成深浅的黑色,留着

地子的地方腐蚀不到,便是白色,照相便显现出来。

⑨套色法,在几块大小相同的铜版上面,用飞尘腐

蚀法制成几块分色版。版画家按计划选定先印那块色版,

后印那块色版。把版放在机上压印时,先将一张厚纸垫

在铜版下面,并把这纸粘在机台上,印好后,小心取出

铜版,垫纸仍留在机台上不动。这时在垫纸上面可以清

楚地看出第一次压印时留下的痕迹,然后小心地将上好

色的第2块版,嵌放在这个痕迹当中。这时第1次印上画

的纸的边缘仍压在印刷机的上滚筒下面,只能揭开其离

开滚筒的部分。然后将印上第1版的纸小心放下,覆在第

2块版上,摇动滚筒,便能准确地套印上第2版。其余各

版同。

平版版画 主要是石版画。石印术在19世纪中叶传

入中国,那时只用以代替木刻,供印书之用。石版画的

制作方法比较简单。所用的石版是一种质纯而细的石灰

石,有无数毛细孔,故有吸水性。利用油与水互相排斥

的道理,用油质的蜡笔在石版面上作画,画固定后,用

抹布水湿版面,画上有蜡笔的地方拒水而能吸油墨,用油

墨滚上,使有画处饱含墨色,便能在纸上印出画来。印

完的石版可以磨光再用。磨版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

砥石加水磨,使版面光滑如镜,称镜面版。一种加入金

刚砂磨,使版面粗糙,如图画纸,称粗面版。由于作者

的要求不同,可以选用粗细不同的金刚砂磨出粗细不同

的版面应用。一般通用的320号金刚砂是最细的,80号的

是最粗的。制版法有3种:

①药墨棒画法,药墨棒适宜在粗面石版上作画,亦

可用在玻璃、金属、陶瓷上画纸的特种铝笔来代替药墨

棒。用时完全和在纸上画画一样。

②毛笔画法,将药墨棒改变成可溶在水中的墨汁,用

毛笔蘸着在镜面版上作画,也完全和在纸上画画一样。

③复写法,准备一种特制的复写纸,用药墨棒或毛

笔蘸药墨汁在上面作画,然后反贴在石版面上,用水溶

化复写纸上的粘膜,使画粘在石版上便得。石版画的各

种制做法,在画完后都要经过稀硝酸的腐蚀和涂胶封版,

使药墨固着在版面上。印时先抹湿版面,再滚上油墨,然

后覆上纸,通过石印机印出。套色石版画在版面上作好

标记逐版分别套印。

独幅版画 亦属平版版画。制作方法简单。在玻璃

(或石)版面上用稀油彩或水粉色作画,未干时即覆上

纸,用手掌在纸背压印即成。只能印出一张,故称独幅

版画。

孔版版画 在纸版或铁皮上将一个号码刻透,压在

货箱面上,再在背面刷颜色,号码即能被印上去。这便

是孔版。现在通用的誊写版印刷机也是孔版。版画上的

孔版主要是丝网版画。

丝网版画的材料主要是尼龙网纱。最初采用丝绢,

故称丝网。有3种制作法:①切刻法,先以纸或塑料作载

体,然后在上面涂虫胶,反复涂4~5层,干后用力照画

稿切刻这层胶膜,完成后,紧贴在网纱的承印面上,用

电熨斗垫布在网纱的刮印面上烙烫一下,使胶膜软化而

粘附在网纱上,揭开作好载体的纸或塑料,一个孔版便

留在网纱上。切刻法不能刻得太细,但有剪纸及木刻的

味道,亦常得版画家所用。②描画法,用 胶液在

网纱将刮印面上作画,待干,涂上虫胶,然后用温水洗

网纱。 胶被溶化,那里的网纱便透明。亦可用石

印药墨棒代替 胶液作画,涂上虫胶后,用汽油洗

网纱。③感光法,把感光液涂在网纱上,在暗房中干透

后,把画好的画稿紧贴于网纱下面,移至曝光台上曝光,

之后经过冲洗即成。

丝网版画:(中)赵瑞春《梳妆女》

丝网版画的印刷法是将制好孔版的网纱承印面(即

网纱朝下的面)与纸贴近,然后在其刮印面(即网纱向

上的面)上倾倒液态颜料,再用刮板将颜料刮过去,颜

料透过有孔的地方便印在下面的纸上成画。刮板是用一

条方平橡胶镶上木把手。

印丝网版画的颜料有专制的油质与水性两类,看印

在什么物质上而选用。丝网技术在轻工业部门应用甚广,

纺织品、玻璃器、 皮革、陶瓷、 塑料等用品上的花纹,

许多都是用丝网印的。用于印丝网版画的颜料,为了方

便,油质的可用松节油调稀油画颜料即可。水性的用水

粉颜料、丙烯颜料均可。

印完的尼龙网可用苛性钠将上面的胶膜洗净再用。

版画家用的尼龙网以每平方厘米29目的为宜。太细,网

目易被堵塞;太粗,图像不够精致。现代的版画家为了

探索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有时在一幅版画内,按内容

需要,同时混用各种类型的版画方法,这种版画称作综

合版画。例如黑色主版用木刻或铜版画印,套色部分用

彩色水印,而另一部分用照相丝网版印等。现代创作版

画的形式丰富多采,不能用原有的分类作为框框来限制

它的发展

在这个时代,人们可能很难记起艺术作品无法立即获得的那一段时间。没有随叫随到的印刷或海报,人们可以轻易地获得和悬挂在他们的墙上。版画制作改变了这一点;艺术家突然能够多次复制一幅图像,从而使广大观众更容易接触到他们的作品。       那么什么是版画呢?这种艺术实践将墨水从基体转移到材料上--通常是造纸术,对同一图像进行多重印像。基质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成,包括木材、金属板、油毡、铝或织物。虽然有不同的版画技术(每个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但最终的结果是能够对单个图像产生几种印象。       在现代,印刷品是以版本发行的。每个版本都会有有限的印象,尽管艺术家有时会发行公开版。一旦完成印刷,矩阵就会被破坏,每一个印象都被认为是一件原创的艺术作品。传统上,版画一旦起飞,印刷品也经常被用来说明书籍或出售的小装订收藏。      为了了解什么是可能的印刷品,让我们看看一些最流行的传统和现代版画技术。木刻、雕版和蚀刻所有的技术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现代流行的技术包括光刻和丝网印刷。我们将探索每一种技术,以了解版画是如何对艺术产生影响的。木刻“Kameido的梅花花园”,由Hiroshige著,1857年。      木刻作为最古老的版画形式,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又称木版印刷,广泛应用于亚洲。这种技术起源于中国,在中国被用来在纺织品上印刷。      这种浮雕版画是通过将图案雕刻成厚厚的木块而形成的。设计既可以直接画在木块上,也可以画在一张纸上,也可以粘在木头上,也可以转到木头上。然后用刀子、凿子和凿把图像呈现出来。对于大型打印,使用多个块,在打印过程中将图像组装在一起。油墨在整个块上滚动,凸起的部分保留墨水,然后将图像转到纸上。      木版印刷在日本有着特殊的意义,它独特的美学形成了一种叫做古城-e。这些版画产生于17世纪至19世纪,通过描绘风景、相扑运动员、美女和民间历史场景,描绘了一个文化故事。伟大的艺术家,如广治和北山,创建者神奈川的巨浪,出现在这一时期。这些版画将极大地影响西方对日本的看法,并对像梵高和莫奈这样的艺术家产生深远的影响。雕版“Melencolia I”,Albrecht Dürer著,1511。      刻字凹版版画类型在那里,图像被切割成金属板,使用一种叫做Burin的工具。它在15世纪的欧洲很流行,最初被看作是金匠装饰银器作品的延伸。      铜和锌是最常用的两种材料。他们被抛光到一个光泽,然后伯林被用来创造精细的线条横跨表面。圆柱石是一种钢轴,尖端锋利,有角,固定在木柄上。不同大小的燃烧室允许雕刻者创建不同宽度的线条。熟练的艺术家也可以制作曲线,使用孵化和点给工作的尺寸和阴影。      一旦板被完全雕刻,它被覆盖在墨水和一个布球被用来轻轻地把墨水压进凹槽。然后将多余的油墨清洗干净,以便当印版在重型印刷机下运行时,压力会使线条中的油墨转移到纸张上。      德国艺术家阿尔布雷希特·杜雷尔是雕刻大师之一。在15和16世纪,他的版画是他的绘画和绘画的延伸。杜勒的版画非常精细,证明了复杂而详细的图纸可以作为雕刻品巧妙地完成。蚀刻1639年伦勃朗的“靠在一片土地上的自画像”。      还有另一种凹版版画,蚀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当时这种技术被用来切割珠宝的设计。它在版画制作中的流行产生于15世纪和16世纪的欧洲,最终超过了版画成为一种首选的方法。      蚀刻用铜、铁或锌板作为基材。一旦盘子被抛光并且没有瑕疵,一层耐酸的蜡涂在了表面。然后,艺术家使用一种名为蚀刻针的笔,通过暴露金属,在蜡中画出他们的图案。在拉伸完成后,板要么浸在酸中,要么倒入整个表面。      酸侵蚀外露的线条,形成沟槽。打印机控制着这些线条的深度,这取决于酸在盘子上的时间。为了创造不同的凹槽深度--产生更轻或更深的线条--板块的一部分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沐浴在酸中。这给了版画有趣的色调品质。      一旦酸性发挥了神奇的作用,蜡就会被移除,盘子就会像雕版一样以同样的方式上墨。当穿过印刷机时,线路就会转到纸上。蚀刻在流行程度上超过了雕刻,因为除了必须使用化学物质外,它要容易得多。使用贝林需要相当多的技巧,而即使是新手艺术家也能与笔工作,以产生一个令人满意的设计。      伦勃朗尤其以他的蚀刻而闻名。这位荷兰老大师把蚀刻变成了一种新的、相对不为人所知的艺术形式。他成功地利用他的版画在国际上成名,当时他的大部分绘画从未离开荷兰,他仍然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蚀刻者之一。 光刻“大使-阿里斯蒂德·布鲁特”,亨利·德·图卢兹-劳特勒克著,1892年。      在18世纪末,一种新的版画技术开始流行。光刻依靠石油和水不混合的事实,是由一名德国演员创造的,作为一种廉价制作戏剧作品的方式。      为了创造一个石版画,艺术家从石板开始,石板被称为石灰石,或金属板通常由锌或铝制成。这位艺术家首先用油基蜡笔或墨水在板子上画出他们的形象。完成后,整个板坯覆盖在阿拉伯胶和酸的混合物,这使绘图到表面。它还渗透石头的部分,没有覆盖在绘图,创造了一层将吸收水和排斥油墨。      一旦从板坯上清除了溶液,绘图的线条也会被擦掉。然后用水处理,水被吸收到空白区域。这就确保了当油墨被放置在版面上时,它只会附着在初始绘图的线条上。此时,一块潮湿的纸被铺在板子上,然后用一块纸板和几张新闻纸来填充。平板压力机在平板上施加等压,并传送图像。对于多色石版画,同一张纸在不同的石头上运行,版画家注意对齐图像。      图卢兹-劳特勒克是一个充分利用这项新技术的艺术家的最佳例子。多姿多彩巴黎夜生活石版画是19世纪末法国首都迷人的一瞥。丝网印刷       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丝网印刷是在20世纪初开创的。它有时被称为丝网,因为传统的丝绸是在这项技术中使用的。版画的制作过程需要一个网格,用来将墨水转移到一个表面上,除非它被一个包含图案的模版所堵塞。丝印在中国是先驱者,在宋朝时,丝绸被使用,然后传播到欧洲,一旦那里的丝绸网是现成的。      丝网印刷是非常多用途的,因为模具可以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然后将模板固定在屏幕上,然后整个表面涂上一种光活性化学物质。这有助于修正设计的网格,一旦它暴露在紫外线下。然后移除模板,并清洗屏幕。      一张纸被放置在一个特殊的屏幕印刷桌子上的网格下,它可以将所有的东西都放在适当的位置上。使用刮墨器,一层厚厚的墨水均匀地分布在网格上。一旦屏幕被打开,就有可能在纸上看到模板的直接印记。要创建多色丝网打印,创建不同的模板,打印者必须小心,每次新的颜色通过屏幕时对齐纸张。      丝网印刷在文化上很流行,因为它的核心是一种相当简单和经济的印刷技术,可以用来生产从zine到专辑封面到t恤的所有东西。

原作版画与印刷品,均以同样的程序,即通过印刷术(包括制版和印刷),将画稿化为复数。其步骤为:画稿–制版–印刷–原作版画/印刷品,两者区别的关键是画稿的作者与制版师同一与否。从画稿到成品,若由作者一手到底,则为原作版画,若画稿与制作分别由画家和制版师完成,且无任何关联,则为复制品。

在古代,无论是中国或西方,版画只是作为印刷业中一种复制绘画的手段。印刷所里的刻工们,依照画师们的线描和绘画,一丝不苟的刻制成版画一一或是书籍插图,或是给画的复制品。那时不存在“原作”与印刷品的区别。今天之所以有幸能欣赏到陈老莲的《水浒叶子》 (图8),或是丢勒的《四骑士》,这些历史上的版画精品,应当归功于雕版师们的辛勤劳作与精湛技艺。版画作为艺术品一一“原作”,在市场上出售,最早始于欧洲丢勒和伦勃朗时代。欧洲民众自十五世纪文艺复兴以来,己逐渐具备了将给画作为商品的心理和经济基 础。当时民众认为,版画(当初,只是铜版画) 是艺术家按一定的印刷程序亲自制作出来,并可不断增值的本人的一幅绘画或素描。或许就是由于这种原因,版画作为如同绘画一样的艺术品,在市场上,逐渐的流行起来, 也就使铜版画在各类版画的销售价格中,始终保持了领先地位。再说,毕竟版画比昂贵的绘画要价廉得多。

图8 清 陈老莲 《水浒叶子 一丈青扈三娘》

在我国古代,也曾有过以书画作为谋生手段的艺术家及其市场,但版画却一直未被民众视为“艺术品”(原 作),在市场上流通过。

近几年来,随着开放政策的实施,许多外国朋友,纷至沓来,版画才开始在沿海及一些旅游城市,首先成为“商品”,在与外国朋友的交往中逐渐流通开来。尽管目前版画还无国内市场,但随着心理和经济上两大因素的不断改善,它在国内的广泛流通是指日可待的。

版画,只有当较普遍的被视为“原作”(艺术品),在市场上流通时,原作版画与印刷品的区别才显得格外必要。十八世 纪英国名画家贺加斯(Hogarth,1697 -1794) 的针眨时尚的铜版风俗画,当时十分抢手,因而不少刻坊(即现代的印刷所或厂) 为营利,聘请职业技师仿刻他的作品,为此贺加斯曾大声疾呼要国会订立一个版权法。无独有偶,在近几年的日本,也曾发生过类似事件:东京某印刷坊的寺岛氏,因私下以照相制版技术仿制了平山郁夫的版画,而触犯了日本的著作权法,引起了一场诉讼。为此,日本版画界有关组织发表了界定“版画原作”与复制品范围的声明,其内容是:[原作版画]1有明 确的制作意图,由作者亲制草图,并于木板、铜板、石板等上制版者。2 作者自印, 或在其亲自监督下由印刷师印刷。3 作品须经过作者亲自确认。4 完成的版画作品,左下须有张次限定数,右下有作者签名。5 限定张数印完后, 原版即废者。[复制品] 1 没有制作意图,以油画、水彩、素描、日本画等作品为本,摹刻、照相制版等方式而使其复数化者。2委托工场或印刷师印刷,但作者不参与制作。3 作品印张数码和签名,由原作者或己故作者的遗族、关系人记入时,缺漏一项或两项者(注:即无数码或无签名,或两者均无) 4 作品未经作者确认者。纵观此声明,概括之,其实只一条:作品下面有否记入象征确系原作的张次数码和本人签名。在当今印刷科技高度发达的情况下,要辨认出哪一幅是作者亲自制作,哪一幅是制版师所为,确非易事,更何况在版画创作中,这种画 稿作者与制版师分离的现象,在国外至今仍被认可。这无疑为各种复制、伪作提供了方便。一方面是,不少画家、大师将自己作品委托制版师制作成版面,而后在印就的作品下方亲自签名记数,视为正常;另一方面是,一些名家的版画被复制,在市上流通,则被看成违法。我们撇开法律因素不论,就其作品本身看,两者是一样的,差别只在于有无代表作者认可的签名与记数。谁人不知达利(Dali 1904 -1989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米罗(Miro,1893一1983,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的版画出自制版师的手;美国的不少丝网版画,特别是名家的,又何尝不是其制版师的精心之为。有位海外作者,在参观了荣宝斋、朵云轩出售的木版水印复制品时曾感叹,要是在这些复制品上署上作者的名,则就是版画原作,售价就可以高 出现在的好几倍。这实际就是国外将绘画复制成印刷品,并让作者签名、记数认可后,在商店里出售是同出一辙的(图9)。

图9 北京荣宝斋水印木刻复制白石老人之画作(1959年)

版画原作与印刷品之间的区别,除了作者的签名认可外,几乎十分模糊不清,难以辨认。这种状况形成, 是有其无法违避的历史渊源的。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