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典和引用有什麽不同?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用典和引用有什麽不同?,第1张

用典,也就是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写文章时,有意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手法叫引用。

用典可以用原文,引用可以借用原话,变成自己的语言。

根据日本有关作家的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185处,涉及著作20余种,其中白居易的诗47篇,106处。

具体体现在:

在贵族以写汉字为荣,他们将写汉语认为是一种有文化的体现;

源氏在培养紫姬的过程中对紫姬的作诗习字非常重视,写诗被认为是一种美好的品质,视之为当时的风雅;

《源氏物语》中,对白居易诗歌的引用相当的多,涉及47篇;紫式部入宫做女官奉命讲解汉籍古书,其中就有《白氏文集》;源氏之母桐壶更衣受宫中其他妃嫔迫害,最终哀怨而死,用《长恨歌》的诗句来渲染悲剧命运;

《源氏物语》中,还引用有《古诗十九首》,包括刘禹锡、陶渊明的诗句;

唐朝音乐对日本影响很大,如作品第八回中的《春莺啭》是其皇宫保留节目,还有很多乐曲如《青海波》《广陵散》《喜春月》等;

《源氏物语》引用的中国古典典籍包括《老子》《庄子》《韩非子》《列子》《战国策》《礼记》《论语》《史记》《汉书》等;

引用“指鹿为马”等中国古代典故;

唐绘对日本绘画有很大的影响。书中绘画中的女性面容丰满、一副多福相,是中国唐代杨贵妃式的理想美人形象;

小说中经常拿中国和日本对比;

汉风俗对《源氏物语》 的影响,包括居室、服装、节日、娱乐、装饰、熏香、织物等方面,如卷中写到“源氏公子的居处觉得很像中国式样。四周风物,清幽如画。一切简单朴素,别有风味”等,绢绸、服饰、熏香、书写纸、家具等生活文化也在《源》中有所体现。

论文中引用古籍文献标注方式如下:

1、刻本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选项)/版本、页码。部类名及篇名用书名号表示,其中不同层次可用中圆点隔开,原序号仍用汉字数字,下同。页码应注明a、b面。

2、点校本、整理本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选项)/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可在出版时间后注明“标点本”“整理本”。

3、影印本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选项)/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影印)页码。可在出版时间后注明“影印本”。为便于读者查找,缩印的古籍,引用页码还可标明上、中、下栏(选项)。

4、析出文献

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卷次/丛书项(选项,丛书名用书名号)/版本或出版信息/页码。

5、地方志

唐宋时期的地方志多系私人著作,可标注作者;明清以后的地方志一般不标注作者,书名其前冠以修纂成书时的年代(年号);民国地方志,在书名前冠加“民国”二字。新影印(缩印)的地方志可采用新页码。

6、常用基本典籍,官修大型典籍以及书名中含有作者姓名的文集可不标注作者,如《论语》、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全唐文》、《册府元龟》、《清实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陶渊明集》等。

7、编年体典籍,如需要,可注出文字所属之年月甲子(日)。

1 高中语文,用典的作用,

以典入诗 别有意趣——古诗词的巧妙用典 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

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用典也是诗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还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

的确,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古诗人常说的:力透纸背,掷地有声!下面,我主要讲四点,一是诗词用典的主要作用;二是用典的主要形式;三是用典的手法;四是用典要注意的三个问题。首先具体说一下诗词用典的主要作用: 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如: 泊秦准 (杜牧) 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花》。

诗中的《 花》歌曲名,是引用的一个典故,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 花》,被后人称为为“亡国之音”。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所以,诗人这里是借陈后主因荒*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

二、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如: 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引用了一个典故。

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这里诗人身在密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象冯唐这样的人前来,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首词用了四个典故,典中套典,我们就说一下最后用的廉颇的典故。

廉颇为赵名将,赵王听信谗言不信任他。后秦攻赵,赵王想用廉颇,派人去了解他的情况。

廉颇一心为国,当着使者的面吃下一斗米饭、十斤肉,披挂上马,以表示可以上阵,而使者受人贿赂,却谎报廉“一饭三遗屎”,赵王以为廉老,终于不用。词中概括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以表达自己想报效国家却无人过问甚至还被小人中伤的悲愤之情。

由此我们也看出,诗人往往对统治者的批评,因为不能正面直说,用典就是最好的办法。 三、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如: 破阵子(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诗中“八百里”“的卢”涉及两个典故:一是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以牛“八百里驳”与王济作赌注,王济获胜后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

二是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运用这两个典故,创造一个雄奇的意境,不由让读者仿佛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极具穿透力。

四、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如: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里运用了向秀闻笛、王质遇仙两个典故表达贬官二十多年后回归时的感受。

以“闻笛赋”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抒发了对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以“烂柯人”暗示自己遭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短短的十四个字,就表达出了如此复杂的情感,这岂不是用典的魅力?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用典还使诗歌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结构严谨。

在增加诗歌内涵的同时,还增加其外形之工整。 其次我们来说诗词用典的主要形式。

用典从形式来看,常用和常见的主要有引用历史故事和化用前人诗句两种。 引用历史故事,也叫“用事”。

即把典故浓缩化为诗句,借以抒怀言志或影射时事。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

后世对她的词评价颇高,称其“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词坛丛话》)。相对而言,李清照的诗流传下来的极少,但这一首却一扫其词的婉约缠绵,风格悲壮飘逸,最为人所赞叹!诗的一、二句语气激昂慷慨,铿锵有力,已成千古名句。

三、四句随即用典:秦末,项羽与刘邦争天下。刘邦的主将韩信于垓下设十面埋伏,项羽杀出重围,败退至乌江。

乌江亭长劝他回江东去重振旗鼓,东山再起,像当年率八百儿郎那样破釜沉舟,还可背水一战!但他羞愧难当,自言“无颜见江东父老”,终不肯渡,遂拨剑自刎而死,死得英勇,毫。

2 高中文言文《劝学》中的实词与虚词啊~~~~~(加注释)O(∩

文言文是古人所用的语言,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已经不再使用但它是现代文的源泉,仍然以各种方式影响着现代文因此,要真正学好现代文,就必须具备比较扎实的文言文基础老一辈作家、学者如鲁迅、茅盾、钱钟书、梁实秋等人都有深厚的古文根底,作品中洋溢着浓郁的古典气息,语言简洁准确、典雅传神鲁迅先生从年轻时就大量阅读和研究古代小说,这对他后来的小说创作影响很大;茅盾背诵《红楼梦》的功力历来为人称道;钱钟书首先是一代学者,学贯中西,尤以国学见长,其次才是作家世人只知有《围城》,而不知有《管锥编》;梁实秋深谙古典,博览经史子集,体现在其散文作品中,不仅是语言的古雅淳厚,收放自如,还有用典之信手拈来,曲尽其妙梁氏读书之广与运用之活实在令人叹服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高中文言文呢?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学习方法: 一、掌握基本的语言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其中,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句可分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类系统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弄清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和联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二、正确断句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可用,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须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赏识;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规律;根据句首和句尾的词语以及句中的惯用语进行判断 三、学会正确的翻译方法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补充省略的部分;调整语序;适当增减 四、反复诵读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诵读可以培养语感,达到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此外,古文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诵读可以充分领略作品的音乐美,提高学习兴趣。

3 语文古文上的“引用”和“用典”的手法是怎样区分的,各自的艺术表

引用包括用典解释如下1)引用是指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手法叫引用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从定义上明显看到引用典故,所以引用和用典是所属关系若是区分,就是看这个被引用的内容在文章中的作用,比如你要发表自己思想的感慨我真是“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这就是引用,这是借别人的文章表现自己的情感;而用典就是我现在的感情和宋之问回乡的时候一样,紧张激动之余还有一些恐慌,怕家乡有所变故,这是用典,用典往往要说明一个道理,有一个隐身的含义所以,简单地说引用笔用典要表层一点点)2)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用典的作用是使立论有根据、委婉表意、减少语辞之繁累、充实内容、美化词句(从各自作用上,可以发现它们的作用相似)3)引用分:直接引用,间接引用;明引,暗引;正引,反引,借引 用典分:明典、暗典、翻典(表现技巧,引用常常有一种复古感,就是像你在电视前看古装剧,而用典就想穿越了一样“长乐瓦飞随水逝,景阳钟堕失天明”这是李商隐些汉宫的诗句,仿佛突然回到汉宫一样,有穿越之感)这里理解了吧!哈哈。

4 高中语文书上的古诗:什么是用典

1、用典:也就是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2、意象: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3、用典的作用:可以是论据更充分更有说服力。

4、意象的作用:

a、所要表达的感情被物化,加深了审美的愉悦。

b、有空白留意增加了诗的张力性。

c、避免与当时的政治发生冲突。

d、确立篇意。知道自己在写什么和怎么写,梳理好思路,以至不会东一笔西一笔乱写(每个小节里还可以有小的意象加细内容,让读者更感觉身临其境)。

5 语文古文上的“引用”和“用典”的手法是怎样区分的

引用包括用典

解释如下

1)引用是指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手法叫引用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从定义上明显看到引用典故,所以引用和用典是所属关系若是区分,就是看这个被引用的内容在文章中的作用,比如你要发表自己思想的感慨我真是“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这就是引用,这是借别人的文章表现自己的情感;而用典就是我现在的感情和宋之问回乡的时候一样,紧张激动之余还有一些恐慌,怕家乡有所变故,这是用典,用典往往要说明一个道理,有一个隐身的含义所以,简单地说引用笔用典要表层一点点)

2)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用典的作用是使立论有根据、委婉表意、减少语辞之繁累、充实内容、美化词句

(从各自作用上,可以发现它们的作用相似)

3)引用分:直接引用,间接引用;明引,暗引;正引,反引,借引

用典分:明典、暗典、翻典

(表现技巧,引用常常有一种复古感,就是像你在电视前看古装剧,而用典就想穿越了一样“长乐瓦飞随水逝,景阳钟堕失天明”这是李商隐些汉宫的诗句,仿佛突然回到汉宫一样,有穿越之感)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