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记忆文献遗产的世界记忆名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世界记忆文献遗产的世界记忆名录,第1张

《世界记忆名录》收编的是符合世界意义入选标准的文献遗产,是世界记忆工程的主要名录。这份名录由秘书处保管,通过联机方式在因特网上公布。

除《世界记忆名录》以外,世界记忆工程还鼓励建立地区和国家名录。这两个名录主要收集具有地区和国家意义的文献遗产。地区和国家名录并非在重要性上次于世界记忆名录,而是保护地区和国家文献遗产的手段,因为并不是所有文献遗产都具有世界意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就是中国的国家级名录。 世界记忆名录,包括世界级、地区级和国家级,收录了符合相关甄选准则的文献遗产。

文献遗产可被列入一个以上的名录。世界记忆名录收录具有全球性意义的文献遗产。地区和国家名录则分别收录具有地区及国家意义的遗产。这些名录的意义在于:

提高政府机构、非政府机构及公众对其遗产重大意义的认识

协助从政府和其他捐助者处筹集资金

凡提名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遗产,必须根据下列甄选标准之一做出相对评估:

1影响——文献遗产对世界历史产生过的超越民族的重大影响,这些文献不仅具有本民族的意义,而且具有超越民族和地域的世界意义。

2时间——文献遗产代表性地反映了世界史上的某个重大变革时期,或有助于了解世界某一重大时刻的历史。

3地点——涉及对世界历史或文化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地区和地点。

4人物——文献与对世界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有杰出贡献的个人或民族的生平或著作有密切联系。

5主题(领域)——以特殊方式记载世界史或文化中的一个重大主题的文献。

6形式和风格——文献的特殊特征状况.是一种风格或形式的典型范例。

7社会价值——文献具有超越一个民族文化的显著的社会、文化和精神价值。

除了以上7个标准以外,还要考虑两个辅助性标准,虽然它们自身还不够重要,但有助于提高文献的重要性。

1 完整性——如果某文献遗产显示出高度的完整性,那它的重要性会提高。

2 稀缺性——如果某文献遗产是独一无二的或特别稀有的,那它的重要性也会提高。

这两项标准对认定文献遗产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起参考作用。

有些文献遗产也许具有一系列符合选择标准的价值。例如,某文献是因为某主题或者作者而重要,但也许还有更多的理由,如果再符合辅助标准的话,即完整性和稀缺性,其文化内涵会更大。 截至2013年,中国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遗产共有9份: 序号 文献遗产名称 保存地 列入时间 1 传统音乐录音档案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1997 2 清朝内阁秘本档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1999 3 纳西族东巴古籍 云南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 2003 4 清代大金榜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2005 5 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 中国国家图书馆 2007 6 《本草纲目》 中日美三国图书馆  2011 7 《黄帝内经》 中国国家图书馆  2011 8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  广东省档案局、福建省档案局20139元代西藏官方档案西藏自治区档案馆20131、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

(1997年入选)  现存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收藏的中国50多个民族的传统音乐与民间音乐录音档案,长达7000小时。其中包括家喻户晓的民间艺人阿炳创作的传世名曲。

2、清代内阁秘本档

有关十七世纪在华西洋传教士活动的档案(1999年入选)  保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该文献形成于17世纪中叶,共24件。这部分档案系统完整地反映了西洋传教士在华活动的情况。其核心内容是汤若望案历史上称历法之争。

3、东巴古籍文献

(2003年入选)  现存云南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东巴经》是纳西族的东巴教祭司使用的宗教典籍,世代传承下来的尚存2万余卷。分别收藏于我国的丽江、昆明、北京、南京、台湾,以及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十多个国家。《东巴经》的内容涉及历史、哲学、社会、宗教、语言文字,以及音乐、美术、舞蹈等许多传统学科,被国内外学术界誉为“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东巴经》由东巴文字写成。东巴文字有2000多个字符,其源甚古,被称为“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4、清代科举大金榜

(2005入选)  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科举制度的标志性文献档案,这些“清朝金榜”均为清代士子通过科举考试殿试的名单。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终于清光绪31年(公元1905年),经历了1300年的历史。清代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遇重大吉庆,加开恩科。清代的科考分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个等级,殿试是科考的最高规格,它是由皇帝亲自出题对通过了童试、乡试、会试的贡士们进行考试。殿试的成绩榜就是“金榜”。“金榜”是黄纸墨字,书满汉两种文字,以皇帝诏令的形式下达。“金榜”分大、小两种,大金榜加盖“皇帝之宝”用于张挂,长度一般在15至20米之间,宽为08至09米之间。小金榜不用印,供皇帝御览和举行典礼时宣布名次使用。“金榜”又有文科、武科之分,在清代,文科大金榜张挂于天安门外长安横街的长安左门,武科大金榜张挂于天安门外长安横街的长安右门,三天后收回内阁保存。清朝金榜现存有200多份,涵盖了从康熙6年到光绪29年230多年间科举考试的殿试成绩榜。

5、“样式雷”建筑图档

(2007入选)  现存于世的样式雷图档逾两万件,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有15000余件,其余主要收藏在故宫博物 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文物研究所。“样式雷”为中国清代宫廷建筑匠师家族。始祖雷发达(1619~1693),原籍江西。清初,雷发达应募到北京供役内廷,康熙初年参与修建宫殿,被“敕封”负责内廷营造工程。直至清代末年,雷氏家族有六代后人都在朝廷样式房任掌案职务,历时200余年,负责过北京故宫、北海、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西陵等重要工程设计的图样绘制、烫样制作,同行中称这个家族为“样式雷”。雷氏家族设计制作的建筑烫样独树一帜,是了解清代建筑和设计程序的重要资料。

6、《本草纲目》

1593年金陵版(2011年入选)  该版本已成为世界珍宝,存世不多,现存中国、日本(最多)、美国的图书馆。《本草纲目》1593年金陵版,是迄今中外一切版本的祖本。是由中国明代李时珍(1518-1593)编著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内容涉及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等诸多领域。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该书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18世纪到20世纪期间,《本草纲目》被全译或节译成英、法、德、俄、韩等20多种语言文字,再版100余次,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西方许多领域学者的研究对象。

7、《黄帝内经》

1339年胡氏古林书堂印刷出版(2011年入选) 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黄帝内经》为当今世界上保存最早、最完好的版本。《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性著作,成书于距今2200多年前的中国战国时期。该书系统总结了公元前2世纪以前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实践经验,揭示出中医学的生命观、思维方式和认知方法。《黄帝内经》所构建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模式至今仍然被传统医药学运用和西方医学借鉴,是世界医学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好见证。

8、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

(2013年入选)

“侨批”通俗的叫法是“番批”,也叫“汇款与家书同襟”。“批”在闽南语和广东话中是“信”的意思,海外华侨寄回家乡的信或款被称为侨批。侨批是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主要发生地以广东潮汕、福建闽南地区居多。100多年前,大量国人前往东南亚谋生,当时通信相对闭塞,华侨们只能靠侨批传音信、寄钱回家。侨批是维系海外侨胞和国内侨眷的纽带,也是侨乡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侨批档案”包括“福建侨批”和“广东侨批”两部分。福建和广东保存的侨批档案及相关文献达16万件之多,来自广东三大侨乡的达到16万件,包括潮汕侨批10万余件、五邑侨批4万余件、梅州侨批1万多,福建侨批数量仅万余件,但保存时间跨度长,独具闽南特色,是“侨批档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有一种说法是,侨批档案,广东看数量,福建看精品。侨批具有真实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罕见性和完整性等特点,作为珍贵的民间文书,有别于一般书信,它涵盖侨乡与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信息,融汇中外商贸往来、邮传、驿递、金融、汇兑等方面的历史记录,是未经后来人刻意雕琢的史信,被盛赞为中国“20世纪的敦煌文书”。

9、元代西藏官方档案

(2013年入选)

“元代西藏官方档案”共有22份珍贵的元代历史档案。这些珍贵的元代档案文献大致年代为1304年至1367年。其中有4份文档是用八思巴文书写的元代皇帝给西藏地方寺院、官员等的圣旨,是元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之间来往的重要文书档案之一。由于八思巴文是曾在元代辉煌并流行近百年之后逐渐从人们的视觉和意识中消失的文字,纸质版八思巴文档存世极为稀少,西藏自治区档案馆保存至今的这4份纸质八思巴文档案对元代时期与西藏地方政府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依据作用。其他18份藏文铁券文书形成年代大致为公元1304年始到公元1367年止,其内容多为当时地方政权所有者为其管辖的官员、寺庙下发的文书,包括萨迦法王的法旨,帕竹王的一部分文书。这些档案文书保存完好、发掘并向世人展示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将对元代西藏地方政权变化、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提供极高的研究价值。这22份珍贵的西藏历史档案是西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的极少部分,是从整理出的近一百万件档案中挑选出来的年代较久远、价值较高的西藏历史档案。

由于东巴经是用原始图画象形文字书写的,一般人不易释读,所以,东巴经一直被视之为“天书”。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从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了翻译东巴经典的这项工程。在东巴老先生的配合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的翻译工程,译稿已陆续由云南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它的出版,将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这神秘的东巴文化,也将对纳西东巴文化学的形成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 东巴经”《创世纪》,抄本线装一册。共计18页,横长约20厘米,竖宽约28厘米。东巴象形文彩绘及汉文墨书两体合璧本。

东巴经《创世纪》纳西语音译《崇搬图》,又被译为《创世经》、《人类迁徙记》等,是东巴文学中最有影响的著作。其翻译整理本之多,在东巴文学中首屈一指。从文学角度上看,《创世纪》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是创世神话,后半部为洪水神话。它首先表述了古纳西人对于世界万物、人类起源发展的朴素认识;突出了贬神褒人的思想,歌颂了人能胜天、人能创造一切 的精神;展示出纳西先民艰苦卓绝的创世立业的光辉历程;讴歌了他们征服自然、抗击暴力的英勇斗争精神和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赞美了劳动和爱情、智慧和力量;表达了纳西人民憧憬幸福,追求光明,期冀民族繁荣昌盛的理想;以宏大的气魄谱写了一曲高昂的纳西祖先颂歌。是纳西族文学宝库中的明珠。

此部《创世纪》为1950年中央民族访问团受赠于云南。封面有东巴象形文及汉文标题并彩图。经文上四排为墨写象形文并加以五彩,下五至八排是墨写汉文译释,经尾题字“……岁次庚寅九月二十四日译成。丽江周汝诚持赠与中央民族访问团夏康农团长以为纪念”。

约30万人口的纳西族在中国50多个民族中算不上是一个大民族,但是它的东巴文化却名扬中外,引起世人的兴趣和关注,已成为当今前往丽江旅游探秘的热点之一。 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代文化一样,东巴文化也是一种宗教文化,即东巴教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民俗活动。

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其祭司叫“东巴”,意译为智者,是东巴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和传播人。换言之,东巴文化就是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

由于东巴文化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一个世纪以来,先后有法国、英国、美国、俄国、德国、挪威、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瑞士、波兰等国家的学者,前来收集、调查、研究纳西族东巴文化。

最早把纳西族东巴文化公诸于世的是法国人太伦拉科佩伦,他把一本东巴象形文经书抄本收入所编的《西藏附近文字的起源》一书,于1894年在伦敦出版。1913年,法国学者巴克(BOCOT)教授,把自己收集到的纳西族东巴文及调查见闻编写成《LESMOSO》一书出版。

在众多的研究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学者当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的学者李霖灿和美国的学者洛克。原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先生,原来是从事绘画艺术的。当他来到纳西族居住的丽江玉龙大雪山,接触了纳西东巴文化后,便毅然放下画笔,学习和研究起东巴文化,写下了《么些象形文字字典》、《么些标音文字字典》、《么些研究论文集》等重要著作。美国的学者洛克,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来到中国研究植物,他在纳西族地区居住了二十多年,收集了大量的东巴文化资料, 写出了许多研究东巴文化的著作,其中《纳西语、英语百科词典》(上、下册)已成为研究东巴文化的重要著作。洛克被称为西方研究东巴文化的鼻祖。

八十年代以来,更是涌现出一大批青年学者,出现了研究纳西东巴文化的热潮,研究成果逐年递增,一个国际性的纳西东巴文化学正在形成。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纳西象形文字只有1400多个单字,但词语异常丰富,能充分表达细腻的情感,也能记叙说明复杂的万事万物,还能写诗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活着的象形文字”。用象形文字书写并保留下来的经文共有两万余册。卷帙浩繁的经书,内容丰富多彩。涉含哲学、历史、天文、宗教、巫医、民俗、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堪称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东巴经按经卷分类为:祭天经、祭风经、开丧经、超荐经、祭龙王经、除经、求寿经、零杂经、卜算经、诵经及跳神规程。

东巴经书是东巴文化的核心和内涵。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东巴文化的过程中,也收集了相当数量的东巴经书,作为研究的资料。

目前世界上收存有约三万册东巴经书。其中一万册左右收藏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有两万册收藏在台湾、南京、北京、昆明、丽江、中甸等地。除了在本土中国以外,国际上收藏东巴经书最多的是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等共存有七千八百三十六册。

由于东巴经是用原始图画象形文字书写的,一般人不易释读,所以,东巴经一直被视之为“天书”。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从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了翻译东巴经典的这项工程。在东巴老先生的配合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的翻译工程,译稿已陆续由云南人民出版社我出版。它的出版,将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这神秘的东巴文化,也将对纳西东巴文化学的形成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东巴经中最负盛名的是合称纳西族三大诗史的创世诗史《崇搬图》、英雄诗史《东埃术埃》和悲剧长诗《鲁搬鲁饶》。东巴经中的《蹉模》称之为舞蹈教科书,里面记载有近60种舞蹈。这些舞蹈优美传神,千姿百态,造型鲜明,气氛庄重,节奏舒缓,韵律丰富,体现了纳西民族的性格特征。东巴画可分为木牌画、扉页画、纸牌画和卷轴画等。巨型轴画《神路图》是东巴画中的艺术珍品,是世界上最长的轴画。《神路图》用于纳西人的传统葬礼,画面内容为“地狱”、“人间”、“天堂”三部分。画长10多米、宽30厘米,场面宏大,刻画了300多个栩栩如生的不同人物形象和数十种奇禽异兽。

东巴文化以其自己独特的科研价值和艺术价值,几百年来始终吸引着许多中外学者和有志之士,前来研究翻译和观赏。东巴文化是纳西人民对世界人类的伟大贡献。让这颗璀灿的明珠永远闪耀。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