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儒家典籍《春秋》是哪国的编年史?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我国古代的儒家典籍《春秋》是哪国的编年史?,第1张

我国古代的儒家典籍《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一、简介《春秋》

《春秋》,又称《麟经》(《麟史》)。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是古代中国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据传是由孔子修订的。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

二、《春秋》作品性质之争

孔子所作的《春秋》是一部蕴涵着作者深刻政治思想的政治学著作,这是从先秦孟、荀史书到两汉马、班诸家一致的正确看法。两汉以后,今文经学衰微,学者多受古文经学门户之见的影响,错误地视《春秋》为历史学著作,并由此引发了长期以来聚讼纷纭的《春秋》性质之争。

围绕《春秋》是历史学著作还是政治学著作这一问题,千余年来先后形成了以下三种观点:一、传统今文经学家的正确观点,即以《春秋》为政治学著作,持此说者如清人皮锡瑞,近人徐复观、吕思勉、胡适等;二、古文经学家及近代"古史辨"派学者的观点,即认为《春秋》是历史学著作,古文经学家如晋人杜预,近人钱玄同、顾颉刚、刘节等人坚持这种看法;三、调和说,即认为《春秋》"亦经亦史",持此说者如钱穆、雷戈。就"亦经亦史"的说法,钱穆认为《春秋》是一部"亦经亦史的一家言",理由是古无经、史的区别,经、史之分是后代才有的观念,"若我们定要说《春秋》是经非史,这实在只见其为后代人意见,据之以争古代之著作,未免搔不着痛痒"。然而关于"经史不分"之说这点,钟肇鹏先生曾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一文中专门加以辨析,并阐明了中国古代经史有别、史先于经的观点。

除了史记、春秋、春秋三传、国语、战国策、诗经这几大古籍外,特别推荐:

1《竹书纪年》,包括《古本竹书纪年辑校》《新本竹书纪年》等;

2 马王堆帛书《纵横家书》。这本书看完,你会知道,司马迁把战国第一纵横家苏秦整个弄错了。纵横家书大部分是苏秦与燕王、齐王等人的书信,这些语言要比后人编纂的史书真挚得多。

学人考据的就多了,个人很推崇杨宽、沈长云、唐兰等先生。如杨宽的《西周史》《战国史》《古史新探》,沈长云的《赵国史稿》、《战国史与战国文明》、《崛起的士人》,唐兰的《黄帝四经》、《战国纵横家书》、《春秋事语》、《西周青铜器铭文史征》等。

小说推荐《大秦帝国》6册,作者孙皓晖,此书堪称目前中国第一历史长篇;《东周列国志》可谓大事不虚,小事不拘,里面的生活细节大多是明代的,如果对历史环境过于龟毛估计忍受不了。

《春秋》的作者是春秋时期孔子。

《春秋》是我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又称《春秋经》《麟经》或《麟史》等。

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对后世的影响:

1、无论从哪方面考量,《春秋》的开创之功都是无可争辩的。它的编年体例,为史学三大体例之一,“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垂范千秋,继之者众,《资治通鉴》最称出类拔萃。

2、它的私修性质,打破了官方对史学的垄断,成为诸子百家争鸣的先声。而“二十六史”中,私修者多达三分之一,亦可说是受其引领所致。

3、它的春秋笔法,姑且不论有多少后人穿凿附会之处,但其本身所彰显的史学精神却勿庸置疑,那便是勇敢无畏,刚直无私。中国史脉能绵延至今而不断,与孔子当初所赋予的那股坚韧之气息息相关。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