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遗事》是韩国的正史还是野史?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三国遗事》是韩国的正史还是野史?,第1张

三国遗事 朝鲜古书名称。为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遗事逸闻的汇集。高丽僧人一然(1206~1289)于13世纪80年代以古汉语撰著。晚于《三国史记》,二者合称朝鲜古代史书之双璧。内容始自古朝鲜建国神话,但主要叙述高句丽、百济、新罗等国史事,部分亦有延至高丽中期者。《三国遗事》以野史形式收录《三国史记》遗漏或舍弃的史事,共分 5卷,计有王历、纪异、兴法、塔象、义解、神幆、感通、避隐、孝善 9篇。王历为始自前汉迄至五代的中朝两国王历对照年表。纪异收录古朝鲜、三韩、四郡、三国、后三国等古代传说和文献记载。其中虽多迷信荒诞之谈,但保存了古代传说和文献记载的原样,颇为珍贵。兴法以下诸篇,多系佛教传说或故事,但也包含许多经济、文学、民俗资料,尤其保存了新罗时代乡歌14首,对研究朝鲜文学史和古代语言学极有价值。该书除使用朝鲜古籍、金石、口碑资料外,还利用了中国文献。高丽时代曾有古印本,但已失传,刊刻年代及地点亦无从查考。李朝中宗七年(1512)的庆州府刊本即正德本为现存的唯一善本。

求采纳

1、《中庸》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

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宋代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主要注本有程颢《中庸义》、程颐《中庸解义》、朱熹《中庸章句》、李塨《中庸传注》、戴震《中庸补注》、康有为《中庸注》、马其昶《中庸谊诂》和胡怀琛《中庸浅说》等。

2、《春秋》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019年2月报道,从海昏侯墓出土简牍5200余枚,专家释读后发现包括《春秋》在内的儒家经典及其训传。

3、《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4、《史记》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5、《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古代文史典籍

《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光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是《汉书》(东汉·班固)

二十四史

01史记 (汉·司马迁)

02汉书 (汉·班固)

03后汉书 (范晔、司马彪)

04裴注三国志 (晋·陈寿)

05晋书 (唐·房玄龄等)

06宋书 (南朝梁·沈约)

07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08梁书 (唐·姚思廉)

09陈书 (唐·姚思廉)

10魏书 (北齐·魏收)

11北齐书 (唐·李百药)

12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13隋书 (唐·魏徵等)

14南史 (唐·李延寿)

15北史 (唐·李延寿)

16旧唐书 (后晋·沈昫等)

17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18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9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20宋史 (元·脱脱等)

21辽史 (元·脱脱等)

22金史 (元·脱脱等)

23元史 (明·宋濂等)

24明史 (清·张廷玉等)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公元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纪传体编写。

《奇门遁甲》,里面包含大量的古代用于计算的定义和方法。

《搜神记》,早期小说。

《山海经》,个人认为,其神话价值,等同西方的《圣经》

《徐霞客游记》,这个人人都应该知道吧?

《周易》,中国人都知道。道家思想总括、起源。(降龙十八掌的招式就出自这里。)

《道德经》,道家思想之精髓。

《抱朴子》,论述神仙、炼丹、符箓等事。据说其中论述的养生比较有效。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