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平原在哪里?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河套平原在哪里?,第1张

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沿岸的冲积平原。由贺兰山以东的银川平原(又称西套平原),内蒙古狼山、大青山以南的后套平原和土默特川平原(又称前套平原)组成,面积约25,000平方公里。是鄂尔多斯高原与贺兰山、狼山、大青山间的陷落地区,海拔1,000公尺左右。地势平坦,土质较好,有黄河灌溉之利,为宁夏与内蒙古重要农业区。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说。狭义的河套平原仅指后套平原,面积近10,000平方公里。自清代以来,后套平原上修渠引黄河灌溉,为内蒙古主要农业区。但灌溉水大量渗入,使地下水位升高,盐碱地面积增加。现已注意合理灌排,营造防护林防止土地沙漠化平原和后套平原。前套平原主要指内蒙古包头、呼和浩特一带的平原,南北朝时称“敕勒川”,五代时叫“丰州滩”,明朝以后称“土默川”;后套平原指乌拉山以西至巴彦高勒的平原。广义的河套平原还包括内蒙古磴口与宁夏青铜峡之间的“西套”,即通常所说的银川平原。现在,河套平原多指前套和后套平原,而不包括银川平原。银川平原和青铜峡以南的中卫平原则合称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又称后套平原。通常是指内蒙古高原中部黄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贺兰山,东至呼和浩特市以东,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尔多斯高原。又称河套地区。

狭义的河套平原仅指后套平原。巴彦淖尔市位于其核心位置,特别是乌兰乡胜丰村就称为大后套

  广义的河套平原,还包括宁夏的银川平原、内蒙古的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位于巴彦淖尔盟南部。东至乌梁素海,东南至包头市郊区,南临黄河,西界乌兰布和沙漠,北抵狼山。主体部分东西长约18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呈扇弧形展开。西山嘴以东,乌拉山与黄河之间的狭长地带,又称三湖河平原,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宽3一15公里。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略倾斜,海拔1020到1050米。属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可以黄河水自流灌溉。

河套地区指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套地区,位于北纬37度线以北,一般指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阴山以南、长城以北之地,包括银川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河套地区,是指河流弯曲成大半个圏的河道。亦指这样的河道围着的地方,其中较为著名的河套地区,有黄河河套、辽河河套。

扩展资料

河套文化是黄河文化和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北方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发展史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聚集交融的典型代表,具有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碰撞交融的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强烈的文化包容性。河套文化的形成过程,对于中国的北方军事史、乌拉特草原文化史、游牧定居与垦殖发展史具有巨大作用。

河套地处中温带,深居大陆内部,受东南暖湿季风影响较弱,西北干冷季风影响较强,气候寒冷干燥,多风沙。自然植被多以荒漠、半荒漠草原为主。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黄河在此蜿蜒而过,宜农宜牧。河套南接陕西,西隔河毗邻宁夏,东隔河毗邻山西,北与辽阔的蒙古高原接壤,可就地理牧养战马以助军资。

我国西北内蒙古与宁夏境内的河套平原,地处黄河「 ”几”字弯流域一带,因其水草丰茂,土地肥沃,所以故有「 ”塞外江南”的美誉,与干旱缺水、土地贫瘠的西北绝大地方有着鲜明的反差。 但是,这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河套平原对于汉民族政权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养马宝地,河套地区的地理纬度与气候条件,不仅仅可以养马,更可以盛产几乎可媲美中亚的高质量战马。 鄂尔多斯草原马群 面对来去如风的游牧民族,骑兵,是农耕民族军事反击最为重要的利器,没有优质的战马,就无法维持一支优秀的骑兵部队,因此对于缺少大规模养马之地的汉民族,河套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然而问题出现了,自土木堡之变后,蒙古人逐渐占据了河套地区,明代也曾经组织过多次军事出击,为何总是无功而返?如果最后一个积极主张收复河套的边关大臣曾铣,没有被嘉靖皇帝冤杀,又是否真能为明朝带回一个完整的河套平原? 一、首辅、总督为何被斩?一封奏疏惹的祸 故事从公元1546年说起,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时年37岁的兵部侍郎曾铣,接到朝廷命令远赴陕西,总督陕西榆林的定边、安边、靖边的军政事务,从名字可以看的出来,这三个地方就是处于国家边境防务第一线。 河套地区与三边位置图 可是曾铣为什么突然奔赴陕西呢? 因为蒙古俺答汗崛起了,土默特部的俺答汗,统一了蒙古右翼各部,又狠狠的打击了西边的瓦刺,然后挥师南下,不仅仅占据着河套平原,连青海地区也基本全部被俺答汗控制,一时间饮马黄河,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蒙古首领。 为什么派曾铣去对抗俺答汗? 影视剧中的曾铣 曾铣在担任山东巡抚期间,曾经一度受命巡抚山西,并且在山西与俺答汗有过几次交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朝廷发现曾铣善于用兵,因此将其上调到兵部担任兵部侍郎。 此时俺答汗率十万蒙古骑兵,盘踞河套平原,经常纵马南下陕西、山西一带掠夺抢劫,对明代西北边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朝廷急调曾铣出任三边总督,试图遏制俺答汗南犯。 曾铣赴任三边总督之后,发现事情极为棘手,因为俺答汗占据了水草丰茂的河套平原,有着丰富的补给,待兵强马壮之际,时不时就会来一次大规模的偷袭行动,而明军固守边关,总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如果想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化被动为主动,那么从根本上的解决办法就是把俺答汗驱逐出河套平原。 「 ”贼据河套侵扰边鄙将百年出套则寇宣大三关,以震畿辅;入套则寇延、宁、甘、固,以扰关中臣请以锐卒六万,益以山东枪手两千,每当春夏交,携五十日饷,水路交近,直捣其巢。” 影视剧中的嘉靖皇帝 曾铣收复河套的战略方针,得到了嘉靖皇帝极大的信任,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不仅拨付了二十万两白银军费,要知道当时明代太仓户部银库一年的岁入也不过二百余万两,等于一次动用了户部银库年岁的10%,而且把反对收复行动的延绥、陕西、宁夏巡抚通通罢免,嘉靖皇帝为曾铣排除所有阻碍,全力支持收复河套平原。 世宗诏答:「 ”今铣倡恢复议甚壮,其令铣与诸镇臣悉心上方略,予修边费二十万。” 然而,这次收复河套行动却搞砸了 嘉靖二十六年(1547)踌躇满志,准备充分的曾铣指挥各路大军向盘踞河套平原的俺答汗发动全面军事围歼行动,在这次交锋中,明军取得了良好的开局,迫使俺答汗退出河套平原,西渡黄河撤退,但是由于西面的甘肃总兵仇鸾,贻误了战机,没能及时围堵俺答汗的撤退路线,导致俺答汗得以全身而退,围歼行动宣告失败,等到明朝大军撤回边关之后,俺答汗又重新占据了河套平原。 被嘉靖皇帝寄予厚望的河套收复行动,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得到的却是如此一个暗淡的结果,让皇帝感到十分失望。 但是曾铣不甘心啊,在当时内阁首辅夏言的支持下,在八月份又上奏嘉靖皇帝《请复河套疏》,要求组织第二次收套行动,围歼俺答汗部落。 于第一次收套行动不同的是,经历过一次无功而返,嘉靖皇帝信心动摇了,如此耗费国力的军事行动,是否真的能够成功实现歼灭俺答汗实力的目标,而对于收套行动从第一次开始,朝廷中的反对异议就很大,现在又要来一次? 世宗诏谕「 ”今逐套贼,师果有名否?兵食果有余?成功可必否?一铣何足言,如先民荼毒何?” 嘉靖皇帝动摇的心理被当时的内阁次辅严嵩把握住,严嵩坚决的表达了不同意再次发动劳民伤财的收套行动,而且质疑了首辅夏言与总督曾铣主张收套行动的动机,冠上了内臣与边将内外勾结的大罪名,又指使当初贻误战机被曾铣弹劾被罢的甘肃总兵仇鸾,诬陷曾铣克扣军饷,隐瞒败绩,糊弄皇帝。 嘉靖皇帝很快采信了这些指控,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一月,夏言、曾铣纷纷入狱,经过三司会审之后,同年六月被斩首示众,曾铣的收套行动划上句号。 夏言、曾铣被杀事件,不仅仅导致收复河套平原的计划失败,而且也宣告了整个明代收复河套的行动终结,此后再无没有收套的计划了。 「 ”廷臣议罪,凡与议复套者,夺其俸,并罚其言官,廷杖有差。于是复套事宜悉为停止。” 二、收复河套阻力如此之大的前因 早在曾铣第一次提议收复河套的时候,朝廷就存在不少异议,不仅仅的是被罢免的延绥、陕西、宁夏巡抚,兵部也曾经提出反对声称,曾铣试图用区区几万人马,携五十日口粮,就深入到险远坚阻的地方,想把占据河套几十年的蒙古人驱逐出去,哪有这么容易啊。 难道反对收复河套的都是保守畏战之辈? 我们再仔细深入分析,会发现事情并不是如此简单的非黑即白,自古有句话言战者未必勇,言和者未必怯,对当时反对收复河套的官员并不能以懦弱无能一言概之,其中也有正当的考虑因素所在。 影视剧中的明宪宗 下面我们把时间追溯到明宪宗年间,早在明宪宗时期,蒙古人盘踞河套平原就已成气势,为了消除蒙古人带来的巨大边境威胁,当时启动了一项战略,叫做「 ”搜套行动”,这项行动的基本方针就是一旦蒙古人在河套聚集成势,就组织大军前去扫荡一回,直至把蒙古人彻底驱逐出河套地区。 成化年间蒙古鞑靼部阿罗出盘踞河套,屡屡引兵到陕西、宁夏掠夺作乱,因此成化六年与成化八年(1472年),在明宪宗的强力支持下,明朝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搜套行动,规模比曾铣的河套收复计划还要大,每次出兵都是八万上以上。 而成化年间负责搜套行动的贤臣名将可谓星光璀璨,从兵部尚书白圭、陕西巡抚马文升再到军务总督王越,这些都是明代赫赫有名以善于用兵的贤臣名将,无论从兵力投入还是指挥团队搭配,成化年间的搜套行动是远远高于嘉靖年间的收复河套计划的。 可是在如此高标准的配置下,两次搜套行动的成果依旧以惨淡告终,到不是打不过,而是打不着,每次大军一开拔,蒙古人就脚上抹油一样,跑了,等搜套大军班师回营之后,他又来了。 这样一来二去,搜套行动变成了猫捉老鼠游戏,结果不等蒙古人服软,明朝自己先扛不住了,每次搜套行动耗费了巨大的国家财政,却又不能有效的歼灭蒙古部落的实力,反而让提供后勤保障的陕西、山西、河南几省弄的叫苦不迭 王越上疏道:「 ”寇知我军大集,移营近河,潜谋北渡,殆不战自屈。但山、陕荒旱,刍粮缺供,边地早寒,冻馁相继。以时度之,攻取实难,请从防守之策,臣等亦暂还朝。” 搜套行动最终在强烈的反对声中停止,主动出击转为固守边关防御姿态,开始以修筑长城代替搜套。 上曰:「 ”修筑边墙,乃经久之策,可速令处治。虏酋如不来入贡,亦不必遣人招之。” 三、河套地区为什么得而复失偏偏守不住 河套地区守不住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河套地区在明代已经开始呈现了严重的沙漠化倾向,根据韩昭庆《明代毛乌素沙漠沙地变迁及其周边地区垦殖的关系》中的论述,明代中后期毛乌素沙地不仅已经推进到了榆林长城,还曾经一度掩埋了长城,万历三十七年明军还组织了大规模的清沙行动。 这直接导致了明王朝移民屯垦的基本政策无法实现,由于无法在河套地区建立一套高效了农耕体系,必然无法维持保障一支大规模的军队长期驻守河套,在后期运输不便的古代,从南方供应粮草是不现实的,因此就近供应成为了唯一的选择,所以每次搜套行动都得依靠增加周边等地的赋税来提供后勤支持。 而这些地区土地贫瘠、自然灾害多发,原本就处于财政匮乏的状态,频繁用兵不堪重负导致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西北地区的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为什么当初反对曾铣收复河套最坚决的就是延绥、陕西、宁夏巡抚,就很容易理解了。 总督军务项忠奏:「 ”陕西一省之民,供四镇之军,赋繁役重,食少人多。故每岁有收,用犹不足,不免于内帑取给也。” 陕西粮饷督办谷琰奏:「 ”近年以来,岁歉兵兴,转输不已。陕西之民,尤为疲惫。盖自毛孩里、满四相继寇乱,岁复饥馑,供亿之费,虑数百万计,民已不胜其苦矣。” 四、再论曾铣收复河套平原的计划 因此由于后期供应困难的缘故,明军每次将蒙古人驱逐出河套,获得短暂的军事胜利之后,不得不离开河套,而大军一旦离开,蒙古人又重新回来盘踞河套地区,这使得河套问题一直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 从成化年间搜套行动到嘉靖年间的复套行动,综合分析可以发现,明代将蒙古人驱逐出河套并非难事,并且也已经有过几次的具体实现,但是明代西北地区的财政状况与河套生态恶化导致无法屯垦的情况,才是制约明代彻底解决河套问题最根本的原因 所以即使嘉靖皇帝批准了曾铣第二次的复套行动,曾铣也可以如愿把俺答汗驱逐出河套地区,可是同样会面对成化年间后期补给的老问题,大军还是无法长期驻守河套不得不撤回,而蒙古人也会重新又占据河套地区,复套行动对消除蒙古势力的威胁起不到真正有效的作用。

河套平原位于宁夏,其美丽程度也让很多人都觉得去过宁夏也一定要去看望河套平原,宁夏的河套平原依旧有着塞上江南的美称,对于很多人也是一种吸引。宁夏这样的西北地区能够拥有河套平原这样的湿润土地,让很多人都觉得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景,在略干旱地区能够有这样的景色,也让人很多人都觉得眼前一亮,自己的生活环境也与江南有一定相媲美的地方。

一、别样风景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一说到宁夏更多的是给人一种干燥的感觉,但是宁夏的河套平原却是其中最不一样的地方,自身优越的水源让很多人都觉得是江南一般,虽然位于宁夏,但是更多的人都觉得和普通的宁夏风光完全不同。湿润的土地和小桥流水让更多的人觉得与江南美景没有任何不同,虽然在宁夏,但是也依旧有着资完全不一样的风景,所以被称之为塞上江南。

二、环境与江南大境相同

虽然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但是位于宁夏的河套平原生活环境却与江南十分相似,越来越多的人去到宁夏河套平原时,都会觉得自己仿佛身处江南一般,所以很多人都愿意去宁夏领略完全不一样的江南风景。宁夏一直以来被称之为边塞,当然对于自己独特的风景,才会被更多的人称之为是塞上江南这样的美称,相信在国内也并没有很多见。

塞上江南的美称相信也只有宁夏的河套平原可以担任,对于河套平原的独特风景,让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奇特,也只有在国内可以看到。独特的地理环境也给人们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风景,让很多人都觉得,虽然我国国土面积并不是最大的,但是包含了众多完全不同的环境。

阴山的最大特点便是南北不对称,南坡山势陡峭,北坡则较为平缓。山脉的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至2300米之间。仿佛一座巨大的天然屏障,同时阻挡了南下的寒流与沙漠入侵,陡峭的南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阻挡了北上的湿气,增加降水补给。因此,阴山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南麓的雨水较为充沛,而北方则为草原与荒漠草原。

正是有了阴山山脉(严格地说,还包括宁夏的贺兰山脉,也起到同样的作用),河套平原气候适宜,加之黄河水可提供农业灌溉用水,使河套平原适宜发展农业。也使阴山山脉成为河套平原的保护神。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