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那些名人故居?
群碧楼——邓邦述故居
锦帆路8号——章太炎故居
圆通寺——萧退庵故居
宋仙洲巷五号——陈光甫故居
残粒园——吴待秋故居
阙园——李根源故居
奢靡他室——吴梅故居
海粟楼——王佩诤故居
寄庵——汪东故居
照隅室——郭绍虞故居
茧庐——程小青故居
宝树园——顾颉刚故居
青石弄5号——叶圣陶故居
邻雅旧宅——范烟桥故居
丽夕阁——蒋纬国故居
紫兰小筑——周瘦鹃故居
复泉山馆——顾廷龙故居
丽夕阁——蒋纬国故居
沧浪亭园主 苏舜钦 北宋诗人
拙政园园主 王献臣 御使。相关文化名人:明 画家 文徵明,设计作画立记栽紫藤。
狮子林园主 天如禅师 僧人 相关文化名人:明 书画家 倪瓒(号云林)参与造园,并题诗作画(绘有《狮子林图》)。
留园 徐泰 太仆寺少卿。相关文化名人:明嘉庆画家王学浩为后园主 刘恕 绘《寒碧庄十二峰图》。
环秀山庄庄主 蒋楫 乾隆刑部员外郎。相关文化名人:湖石假山为清代叠山大师戈裕良
所作的中国之最美假山。
耦园园主 陆锦致 雍正保宁知府。相关文化名人:原名“涉园”,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园日涉以成趣”。后园主安徽巡抚沈秉成携妻归隐,请了画家顾纭在涉园的基础上构思拓展开辟,形成耦园。
网师园园主 史正志 南宋侍郎。相关文化名人:著名画家张大千及其兄弟张善子轩借寓西侧套室作画室“大风堂”。张氏兄弟曾在园中饲养一虎,今堂南天井西墙嵌碎石一方,张大千先生书于台北,寄来立碑镌刻的“先仲兄善子所豢虎儿之墓”。
古代 专诸、要离、阖闾、夫差、张道陵、彭祖、项羽、刘细君、鲁肃、孙策、孙权、仲雍、言偃、虞姬、刘邦、韩信、萧何、曹参、樊哙、枚乘、刘知几、陈琳、徐福、陈圆圆、王导、郭璞、葛洪、谢安、顾恺之、徐广、刘裕、赵安、戴颗、刘义庆、范缜、陶弘景、萧衍、刘勰、伍子胥、阖闾、孙武、萧道成、萧绎、萧统、徐偃王、季札、道宣、员半千、鉴真、张旭、张若虚、张籍、李璟、李煜、秦观、米芾、杨邦乂、洪兴祖、张宣、魏胜、马光祖、范成大、梁红玉、刘世勋、周应合、黄公望、睢景臣、施耐庵、沈万三、郑和、高谷、蒯祥、沈周、庄昶、石淮、文征明、唐寅、何棠、 王问、吴承恩、刘鄂、王世贞、焦竑、顾起元、刘元珍、徐霞客、张怀、张溥、金圣叹、李渔、归庄、龚贤、宗元鼎、史可法、钱谦益、季振宜、阎若璩、顾图河、李蟠、刘智、李香君、李卫、黄慎、郑板桥、吴伟业、倪瑞璇、翁同和、赵翼、洪亮吉、黄景仁、李汝珍、汤贻汾、关天培、刘熙载、尹耕云、应金台、龚开 、叶梦得、陆龟蒙、陆秀夫、秦少游、王韬、陈道复、仇英、徐祯卿、马一龙、王艮、吴嘉纪、冯道立、董小宛、卞玉京、顾横波、宋曹、柳敬亭、顾炎武、冯梦龙、归有光、赵翼、李方膺、李鳝、高翔、王念孙、秦桧
近代
周恩来、顾祝同、刘荣、马相伯、张謇、赵凤昌、李兰、沙元炳、丁宝书、李伯元、孙毓修、叶玉森、林立山、李更生、朱履先、杨泗洪、过探先、蒋哲卿、吕凤子、博古、张闻天、柳亚子、苏少卿、殷良弼、梅兰芳、吕澄、刘天华、刘觉民、恽代英、刘天华、刘海粟、茅以升、俞庆棠、 朱自清、张太雷、瞿秋白、吴印咸、沈毅、李公朴、朱爱周、陆侃如、高二适、刘北茂、安友石、恽逸群、惠峻山、李可染、戴伯韬、王德荣、吴琛、姜椿芳、马可、徐悲鸿、周璇、许翰英、韦来宽、赵良璋、里平、潘序伦、朱可心、秦邦宪、荣宗敬、荣德生、潘玉良、戈公振、戈宝权、戈湘岚、刘半农、薛福成
苏州的名人柳亚子、顾颉刚、叶圣陶、胡绳 、沈寿、贝聿铭、潘迎紫、刘嘉玲,韩雪,潘虹、朱迅、沈冰等。
1、柳亚子(1887—1958),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人,出生于大胜村的港上港南中段。创办并主持南社。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
2、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3、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贝聿铭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
4、韩雪,1983年1月11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中国内地女演员、歌手、影视制作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5、刘嘉玲,1965年12月8日生于中国江苏苏州,1980年随父母移居香港,中国香港影视女演员、歌手。
-苏州
先秦两代:管 仲 (~前645) 名夷吾,字仲,谥敬仲。颍上县北管谷村人。春秋时杰出政治家。 出身贫寒,早年与鲍叔牙游,合伙经商,因母老家贫,常受鲍叔牙资助,成为挚交。齐襄公乱政时,助公子纠与公子小自争位,失败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恒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治齐40年,对内政、经济、军事进行全面改革,制订一系列富国强兵方略。提出“仓 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把礼、义、廉、耻看作国之四维,以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特许于庶民中选拔人材,破格提升,重视奖勤罚惰。并合理划分行政区域,将行政组织同军事编制相结合,统一军政领导,增强国防力量。从此,国力大振。对外以“尊王攘夷”相号召,“九合诸候,以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著有《管子》一书,共86篇,今存76篇。
庄 子 (约前369~前286)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蒙(今属蒙城,一说河南商丘和山东曹县)人。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和梁惠王、齐宣王山时,与惠施是朋友。尝为蒙漆园吏, 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曾借贷于监河候。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妻死,鼓贫而歌。庄子为继老子以后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哲学思想对玄学、佛学、理学影响极大。所著文章,尤其是寓言,内容丰富,气势磅礴,笔锋犀利,寓意深刻,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唐玄宗赐号为“南华真人”,著作《庄子》亦称《南华真经》,计52篇,现存33篇(内篇7,外篇15,杂篇11)。内篇集中代表庄周思想;外篇、杂 篇则是以后庄子学派言论汇编。《史记》有传,蒙城有庄子祠,苏轼为之记。
甘 罗 战国末期下蔡(今属颍上县甘罗乡)人。秦左丞相甘茂之孙。12岁为秦相吕不韦家臣。秦使张唐去燕国为相,唐因曾为秦昭王讨伐赵国,恐路讨赵国时赵王挟恨报复。吕不韦亲请张唐,仍不肯出使。甘罗别出奇讨,先以利害说服张唐,又逢愿为秦为大使赴赵,说服赵王,先割五城与秦,以广河间,再联秦攻燕,取得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30城,献11城给秦。由于是甘罗深受嘉许,封为上卿。死后葬于颍上城东35华里的颍水河畔,今穆岗子南侧。
陈 胜(~前208) 字涉。阳城(今属固镇县人,一说河南登封东南)人。雇农出身。 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戍渔阳(今北京密去西南),因洪水误期,按秦律当斩。遂与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县东南刘村集)发动同行戍卒九百人起义。各地纷纷响应,队伍发展至数万人,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陈胜被推为王。旋派兵攻取赵、魏之地,又派周文率主力军进攻关中。后周文战败,秦将章邯以优势兵力反扑,围攻陈县。陈胜率军反击 ,失利退下城父(今涡阳东南),为叛徒庄贾杀害。
范 增(前277~前204) 西汉居巢(今巢湖市人,一说桐城)人。好奇计。秦末劝项梁立楚王后裔为怀王。秦军围巨鹿,楚怀王派宋义、项羽等救赵,为末将。后为项羽重要谋士, 辅佐项羽称霸诸候,被尊为“亚父”。封历阳候。屡劝项羽早除隐患,父掉刘邦,曾设“鸿门宴”,计不为项羽所用。后项羽中刘邦的反间计,疑增,削其权力,遂愤而离去,途中背发且疽病,至彭城而卒。今巢湖市有“亚父山”。
英 布(~前195) 秦时六县(今六安县)人。少受黥刑,又称黥布。初为骊山役徒,修筑秦始皇陵墓。秦末率骊山刑徒起义,响应陈胜、吴广。寻归附项梁,从项籍救赵,渡河击秦军,获巨鹿大捷。常为军中先锋,威震一时。秦亡后,项羽封其为九江王,都六(今六安 县城北)。楚汉战争中归汉,以淮南之众与韩信、彭越会师,灭项羽于垓下。封淮南王。汉 高祖十一年(前196),因韩信、彭越相继被杀,遂举兵反汉,战败逃亡江西,为长沙王吴臣诱杀。
张 良(~前189) 字子房。秦城父(今属亳州市)人。其祖为韩贵族。秦灭韩后,结交刺客,在博浪沙谋刺秦始皇未遂。后更改姓名,隐于下邳,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 前208前,聚众归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韩王,良任司徒。韩王为项羽所父,复杂刘邦,为刘重要谋士。刘邦率军人咸阳,留恋宫廷生活,良与樊哙力劝刘邦封闭宫室府库, 还军霸上。楚汉战争时,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城、笼络韩信等策略,并主张追击项羽,彻底消灭楚军,皆为刘邦所采纳。曾与韩信整理编次春秋战国以来各家军事著作。 汉朝建立,封留候。
文 翁(前156~前101) 名党,字仲翁。西汉庐江郡龙舒(今舒城县)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开湔江口,灌溉繁县农田1700顷,发展水利事业和农业生产。同时建立学校,兴办教育,选送蜀郡俊秀之士张叔等18人去京师从博士学习,归属后教授生徒。公元前141年在成都城南建文学精舍讲堂,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良者为群郡县吏。
桓 谭(前23~后56) 字君山。东汉市国相(今淮北市)人。年少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常与刘歆、杨雄等著名经学家辩析疑义。擅长音乐,喜弹琴。王莽时任掌乐大夫。汉光武帝 即位,谭受大司空宋弘举存,拜议郎给事中。因反对谶讳神学,极言“谶之非经”,被光武帝目为“非圣无法”,几遭处斩。后免死罪,出任六安郡丞,途中病死。时年70余岁。所著《新论》早佚,清人严可均《全汉文》存少数篇目。其哲学思想对后世无神论思想发展较有影响。卒后,相有冢。1987年淮北市在相山下修建“桓谭纪念亭”,置“桓谭纪念碑”。
桓 荣 字春卿。生于西汉成帝阳朔鸿嘉年间(约公元前24~17)。谯国龙亢(今属怀远 县)人。东汉经学大师。据《续汉书》载:“荣本齐人,桓公之后,以谥命氏,迁于龙亢, 至荣六叶”。幼家贫,少赴长安求学,拜朱普博士为师,刻苦自励,15年不回家园,终成学 业。汉建武十九年(43)60余岁方为光武帝刘秀赏识,拜议郎,请其教授太子刘城市。荣将“ 浮辞繁长,多过其实”的40万字的《尚书》删减为23万字教育太子,深受宫廷及儒家推崇。 二十八年拜太子少博,三十年拜太常。永平二年(59)拜五更。不久封关内候。80余岁病卒。
范 滂(137~169) 字孟博。汉汝南细阳(今属太和县)人。少励清节,为乡里所重。举教廉,任清诏使,晋光禄勋主事,迁汝南太守宗资属吏。刚正无私、不畏豪强,常结交太学生以反宦官。延熹九年(166)与李膺、杜密等受宦官诬隐入狱。次年释放。建宁二年(169)再次被宦官诬隐,死于狱中。
华 陀(~208) 又名旉,字元化。东汉末年沛国谯(今亳州市)人。幼好学,通晓五经,尤精医学。沛国相陈珪、太尉琬多次荐举他做官,皆拒绝。一生行医,足迹遍及豫、皖 、苏、鲁,后世誉为“神医”。发明中药麻醉剂——麻沸散,治肠胃积聚等病使用麻沸散, 给患者麻醉后施行腹部手术,是世界医学史应用全身摩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比西方早1600多年。其重视预防疾病,强调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又模仿虎、鹿、熊、猿、鸟动作与姿态,创造“五禽之戏”。功法流传后世,形成内容丰富、分支繁多之“导引学派”。曹操患头风症,多次请其医治,留做侍医,拒不从,遂为所杀。
左 慈 字元放。庐江郡(郡治今潜山县)人。东汉末年著名方士。旧方志称其在“天柱 山精思学道,得石室丹经”。为曹操军吏时,常在酒宴中摄取菜肴作乐,曾当众多宾客之面 ,即时钓苏州松江鲈鱼,取得四川生姜,并寄语川中购缎人增加购数,灵验如神。郊行中, 手持醇酒一壶,肉脯一斤,自饮自嚼,可使随行百官皆醉饮。曹操欲父之,或入壁,或途中隐形,百捕不得。后不知所终。
刘 馥(~208) 字元颍。三国时魏沛国相(今淮北市)人。建安五年(200)为扬州刺史 ,单骑赴任,重建“合肥空城”,建立州治。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 创立学校,广屯田,兴修芍陂、茹陂、七门吴塘,灌溉稻田,高筑城垒,多积木石草苫,并养鱼养畜,积极备战。建安十三年(108),孙权率兵10万围攻合肥百余日,而不能破。
三国魏晋:
曹 操(155~220)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含亳州市)人。少机警,有权术,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20,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镇压黄巾起义 ,迁济南相,并扩充军人。初平三年(192)占据兖州,诱降青州黄巾军之一部,编为“青州 兵”。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兴办屯田,整训部伍。十三年,进位丞相。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割据势力,征服乌桓贵族,统一中国北方。赤壁之战中被刘备、孙 权联军击败。注重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二十一年(216)封魏王。4年后病逝于洛阳。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文学上也有较高成就,其诗今存20余首乐府诗。昂扬之精神,宏伟气魄与慷慨不平之感情,形成其特有的风格,对五言诗发展贡献较大。散文有40余篇。诗文皆为后世传诵。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周 瑜(175~210) 字公瑾。庐江龙舒(今属舒城县,一说今属庐江县)人。三国时吴国名将。出身士族。洛阳令周异子。建安三年(198)被喜术任命为居巢长。后投奔孙策。曾率两千余兵,相继攻破皖城、寻阳、豫章、户陵等地,助孙策在江东建立孙吴政权。策死,与 张昭同辅孙权,建安十三年(208)任前部大都督。曹操占领刑州后,统帅水军、步兵数十万 ,试图南下消灭东吴。周瑜与鲁肃审时度势,指出曹操冒险用兵四忌,亲率吴军与刘备联军 大破曹操于赤壁,又败曹仁于南郡。战后授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屯军江陵。十五年,领军 进取西蜀,因箭伤复发,(含江西峡江)。精于音乐,有误,周良顾”之语。长子主,拜都骑尉,早卒。次子业都尉,后封都乡候。
小 乔 历史名媛。祖籍不详。东汉末,随父乔公(轶名)避曹操乱,定居于庐江皖县( 今潜山县)。建安四年(199)孙策、周瑜率军破皖城。策纳大乔,瑜纳小乔。今潜山县城北郊 有“乔公故址”和二乔倾倒妆残脂剩粉的“胭脂井”。
桓 范(~249) 字元则。三国时沛国要(今淮北市)人。有文才。建安(196~220)末入函相府,与王象等共撰《皇览》。延康元年(220)为羽林左监。明帝时曾任中领军、尚书、 征虏将军、东中郎将、兖州刺吏等。正如(240~249)间任大司农,为曹爽谋划,号称“智囊 ”。司马懿起兵讨魏时,范劝爽挟魏帝到许昌,爽不听。曹爽被司马懿所杀,范亦被诛,著 有《世要论》12卷,或称《桓范新书》。
曹 洪 (~232) 字子廉。曹操堂弟。操起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徐荣所败,洪以己马赠操,又将家兵千余人并募兵数千人,与操会合,使操军复振。后从征张邈、吕布,以功任鹰扬校尉,迁扬武中郎将。献帝都许,任谏议大夫。以征刘表有功,迁厉锋将军,封明亭 候。文帝即位,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候。明帝时,任后将军,更封乐城修,复任骠骑将军,卒谥恭。
曹 仁(168~223) 字子孝。曹操从弟。少好弓马,汉末从曹操为别部司马。从破袁术 ,攻陶廉,擒吕布,平黄巾军,迎献帝都许昌,皆有功,以仪郎督骑封都亭候。从平荆州, 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周瑜来攻,仁令部将牛金出战,牛被围,仁率数十骑解围,众服其勇 。转封安平停候。曹操讨伐马超,仁任行安西将军,督诸将拒潼关。文帝即位,拜车骑将军 ,都督荆、扬、益诸州军事。进封陈候,任大将军、大司马。卒谥忠。
鲁 肃(172~217) 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属定远县)人。出身土族,喜读书、好骑射。 曾赠三千斛米与居巢长周瑜,并结为友好,后被周瑜荐与孙权。孙权问以天下大计,肃道 “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立江东,以观天下”,为孙权敬重。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兵南下,肃与周瑜坚决主战,建议孙权联结刘备,共拒曹军,为孙权采纳。任赞军校尉,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任奋武校尉,代领其军。后拜汉昌太守、偏将军。从孙权破皖城,拜横江将军。善治军,长于文辞,思主弘远,《吴书》称其有过人之明。
吕 蒙(178~219) 字子明。东汉汝南富陂(今属阜南县)人。少依孙策部将邓当,当死 ,代统领其部。从孙权征战,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孙权劝其 多读史书、兵书,遂发奋,后“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汉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卒,代领其军,奉命守陆口。二十四年,率主力抵襄阳、樊城,为大都督,直趋江陵,战 舰伪装商船,士卒扮为商人,昼夜兼程至公安,迫使蜀守将傅士仁归降,占领荆州。旋因病卒。
曹 真(~213) 字子丹。东汉市国谯(今亳州)人。曹操族子。少孤,为曹操收养。授虎豹骑。以镇压灵丘黄巾军有功,封灵寿亭候。建安二十二年(217),以偏将军从曹洪与刘备部战于下辩,升中坚将军,次年九月,领中领军。延康元年(220),为镇西将军,进封东乡候。黄初三年,任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后任中军大将军。七年,曹睿即位,受遗诏辅政,封邵陵候,授大将军。太和四年(230)升太司马,每次出征,与将士同甘苦, 军赏不足,动用家财,奖励士卒。后因病回洛阳。卒谥元候。
曹 丕(187~226) 字子桓。即魏文帝。曹操次子。东汉建安十六年(211)为五官中郎 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太子。曹操死,嗣位为丞相、魏王,旋代汉称帝,国号魏,都洛 阳。在位期间,效法汉文帝实行清静无为,与民休息政策,制订“九品中正法”,使世族门阀统治开始确立。好文学,为当时文坛领袖。其诗“燕歌行”为现存最以早一首七言诗。所 著《典论·论文》为我国较早之文艺理论批评专著。现存诗歌约40首。有《典论》5卷、《 列异传》3卷,文集23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魏文帝集》。谥文帝。
曹 植(192~223) 字子健。建安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曹丕弟。少聪敏,颇得其父宠爱,几次欲立其为太子,因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而失宠。初封东阿王,不久改封陈王。曹丕即帝位后,屡次将其贬爵徒封,郁郁不得志而终。其诗歌艺术性极高,对``五言诗发 展起极大推动作用。今传《曹子建集》10卷。
嵇 康(223~262) 字叔夜。三国魏谯郡 (含濉溪县临涣)人。孤贫,及长与魏宗室结 为姻戚。官至中散大零星,世称嵇中散。博学多通,好老庄及气功。善鼓琴,工书画,与阮 籍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其哲学思想,主张“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提出“越名教 而任自然”之说,反对儒家繁琐礼教,在政治上表现为刚肠疾恶,锋芒笔露。其朋友山涛( 巨源)投靠司马氏任吏部尚书,劝康做官,愤与山涛绝交。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深为不满,因而直接触犯了利用礼教图谋纂夺的司马昭政治集团,被诬陷处死。今传《稽中散集》10卷, 另有画《狮子击象图》、《巢由洗耳图》等。
王 蕃(227~266) 字元和。三国时吴国庐江郡(治今潜山)人。历任尚书郎、散骑中常侍等职。博览多闻,兼通术艺,在天文、数学领域多有成就。他根据张衡的浑天说和自己观察天象的经验,制作“浑仪”(即天球仪)。“浑仪”圆周为一太零九寸五分,灵巧而实用, 撰有《浑天仪图记》,分周天为36525度,立黄道与赤道交角为24度(今测定为235度),为我国天文家作出重要贡献。在数学上,研究出圆周率为π=31555,为当时一项重要数学成 就。为人高尚耿直,名重一时。甘露二年(266)被吴主孙皓以“酒醉失礼”杀害。
刘 伶(约221~292) 字伯伦。晋沛国(今淮北市)人。魏末曾任建威将军。晋武帝时对策,申述“无为而治”之义被黜。司马氏擅权,伶纵酒放浪以示对黑暗统治的满及对礼法的 蔑视。党乘鹿车;携壶酒,使人荷锹相随,道:“死便埋我”。与阮籍、嵇康等合称“竹林 七贤”。有《酒德颂》较革教员。另有诗《北芒客舍》等。
恒 温(312~373) 字元子。彝子。年轻时“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曾为琅琊太守 ,尚明帝长女南康公主,拜驸马都违法,迁徐州刺史。继任荆州刺史,封安西将军。晋永和 二年(346)率兵西伥,直指成都,收复蜀地,威名大振,升征西大将军,封临贺郡公。永和十年(354)率步骑四万,自浙川以征关中,发江陵水军,水陆并讲,连败前秦军。十二年, 任征讨大都督,统领司、冀、州军事。二次北伐,抵伊水,与姚襄距水面战,大败姚军、收 复济阳。封南郡公。后加授并、司、冀三州都督,不受,加封侍中大司马,太和四年(369) 任平北将军,领徐、兖二州刺吏。率兵五万,第三次北伐,进攻前燕。粮道被前秦断截而败归。威安元年(371)前秦符坚率兵攻晋,屯兵洛涧。温率兵自广陵迎敌,大破秦军。后废司 马奕,立司马昱,掌朝中大权。有文集20卷传世。
桓 伊 字叔夏,小字子野。东晋 (今濉溪县临涣)人。桓景之子。初为大司马参军, 授淮南太守,进督豫州十二郡和扬州之江西五郡军事,任建威将军、历阳太守等。与谢玄共 破王鉴、张蚝等,以功封宣城县子。又进都督豫州诸军事、任西中郎将、豫州刺史。与谢玄 、谢琰在淝水之中大败符坚,以功封永 县候,进号右军将军。太元九年(384)后,迁都督 江州、荆州十郡、豫州4郡军事,任江州刺史,征拜护军将军。善音乐,为江左第一,并以 吹笛著名。杜牧《润州》诗中有“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之句。琴曲《梅花三 弄》即据其笛曲改编。卒于官,赠右将军,加散骑常侍,谥号烈。
戴 逵(约325~395) 字安道。东晋谯郡 (今濉溪县临涣)人。后居会稽剡县。博学多能,“善属文,能鼓琴,工书画,少时曾以白瓦屑和鸡蛋汁作郑玄碑,时称绝妙。曾就学于范宣。所画人物、山水、走兽“情韵连绵,风趣巧拔”,“荀勋、卫协之后,实为领袖”( 谢赫《古画品录》)。《历代名画记》著录其画作《阿谷处女图》、《孙绰高士像》、《胡人弄猿画》、《董威辇诗图》、《濠梁图》、《孔子弟子图》、《金人铭》、《三马伯乐图 》等。擅长雕刻及铸造佛象。首创干漆夹 雕塑法。曾塑“五世佛”,与顾恺之壁画“维摩诘象”和狮子国(今斯里兰卡)送来的玉佛,并称“三绝”。毕生以艺术创造为乐,不趋荣华 ,远避权贵。太衬王闻其善鼓琴,使人召之,逵曰:“戴安道不为王门怜人。”孝武帝“ 束帛”聘为散骑常侍、国子博士,固辞不就,远去吴地避之。另著有《释疑论》、《竹林七 贤论》2卷(已佚)、《闲游赞》、《水赞》、《琴赞》、《高兴赋》、《流火赋》、《酒赞 》等。 何尚之(382~160) 字彦德。南朝宋庐江县(今霍山)人。少轻薄,及长,以操行见称 。与谢混相知。初为临津令,补刘裕府主簿。从征长安,以功赐爵都乡侯。宋文帝时任尚书 令。孝武帝时官至左光初,开府议同三司,元嘉二十二年(445)造玄武湖,劝阻文帝在湖中建方文、蓬莱、瀛州三山,以免劳民伤财。曾立宅建康南城外,聚生徒讲学,一时四方名士 纷纷慕名而来,谓之“南学”。著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南北朝: 何尚之(382~160)字彦德。南朝宋庐江潜县(今霍山)人。少轻薄,及长,以操行见称 。与谢混相知。初为临津令,补刘裕府主簿。从征长安,以功赐爵都乡侯。宋文帝时任尚书令。孝武帝时官至左光初、开府议同三司,元嘉二十二年(445)造玄武湖,劝阻文帝在湖中建方文、蓬莱、瀛州三山,以免劳民伤财。曾立宅建康南城外,聚生徒讲学,一时四方名士纷纷慕名而来,谓之“南学”。著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何敬容(~549) 字国礼。南朝梁庐江潜县(今霍山)人。出身世家,20岁时,选尚齐武帝女长城公主,拜驸马都尉。入梁后,历任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太子洗马、中书舍人、秘书丞、杨州尚书、官至宰相。任吴郡太守时,为政勤恤民隐,辨讼如神,视事4年,治为天下第一。任宰相时,善理政,改变了宋以来崇尚玄学、清谈文义、不问政务的颓 废风气。后因妾弟费慧明夜盗官米,为其解脱,被劾免职。复官不久,侯景攻入建康,他被围于台城,次年卒。
五代十国:
朱 温(852~912) 原名朱全忠。砀山人。唐乾符四年(877)与次兄朱存参加黄巢起义。黄巢建 立大齐政权时任州防御使,后叛巢降唐,破巢军,唐昭宗赐名为“全忠”。天复元年(901) 晋封为梁王。唐昭宗赐号“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天佑 四年(907),杀唐朝末帝李 , 代唐称帝,改名晃,建都汴,国号梁,为后梁太祖。乾化二年,(912)被其子朱友珪惨杀。 葬于河南伊阙县,号宣陵。
朱友贞(888~923) 后梁末帝,朱温子。朱温即帝位,封为均王,任左天兴军使、东京 马步军都指挥使。梁乾化二年(912)郢王朱友珪杀死其父朱温,即帝位,朱友贞为东京留守 、开封尹。次年,与赵岩等密谋推翻朱友珪 。凤历元年(913)即帝位。36岁卒。
杨行密(852~905) 初名行愍,字化源。唐末庐州合肥(今长丰县)人。唐末起兵据庐州 。中和三年(883)任庐州刺史。后又击败毕师铎和秦彦,杀宣州刺史赵鍠 。龙纪元年(889)任 宣州观察使。景福元年(892)又杀孙儒,入扬州,任淮南节度使,占据淮南、江东等地。后 迁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天复二年(902)受封为吴王,天佑二年(905)卒。
宋:
陈 翥(982~1061) 字凤翔,号虚斋,别称闭户先生。出生于世宦之家。14岁入庠, 不惑之年,“盾破功名”,将自家数百亩山地用作泡桐的生产和研究,写成中国和世界上 最早论述泡桐的专著《桐谱》,对泡桐的种类、习性、种植、采伐、用途等都作了较为全面 的介绍。著作甚多,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儒、释、道、农、医、卜算,计26部、182卷。 曾纂修《陈氏宗谱》。现仅有《桐谱》传世。
包 拯(999~1062) 字希仁。宋庐州合肥(今合肥市)人。天圣间举进士,历任大理监 事,建昌知县,转和州税监、天长知县、端州知州。迁殿中丞、监察御史。后任天章阁待制 、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嘉 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知开封府时,以廉洁著称,执法 严峻,杜绝吏奸,不畏权贵。其事迹为旧小说和戏曲取为题材,流传日广,被作为“清官” 形象,为历代民众所称颂。遗著有《包孝肃奏议》。中华书局于1963年出版了《包拯集》。 梅尧臣(1002~1060) 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让子。少时应进士不第,以叔询荫调河 南主簿。与钱惟寅、欧阳修为忘年交。历任德光、建德、襄城县令,监湖州税。召试赐进士 出身,改太常博士,补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预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 所作诗歌深远古淡,间出奇巧,对宋代诗风转变影响极大。著有《宛陵集》60卷、《唐载记 》26卷、《毛诗小传》20卷、《孙子注》13篇、《续金针诗格》等。
高太后(1032~1092) 乳名滔滔,即宣仁太后。宋英宗皇后,神宗生母,高琼曾孙女, 高遵惠之女。其弟高士林,涉猎经史,颇有才干,长期任内殿崇班,英宗欲提拔之,拒。神 宗继位,念其舅家皆勋臣名半,欲为其营建府第,高亦不许,神宗多次劝说,始允赐高家一 远离望春门外空地,而一切费用全由其付给。哲宗9岁继位,高以太皇太后名义听政,任用 司马光,文彦博为相,废除王安石新法,割安缰、葭芦、浮图、米脂四寨给四夏。
李公麟(1049~1106) 字伯时,宋宁熙二年(1069)举进士,历南康长恒尉、泗州录事参 军、御史检法至朝奉郎。元符三年(1100)辞官还乡,先后稳居春秋山、龙眠山等地,号龙眠 居士。好古博学,长于诗,工书法,尤擅长绘画。其画法受顾恺之影响,又师法于吴道子, 所创“扫去粉黛,淡毫轻墨”的白描画法对后世影响极大。亦善画山水,间有花鸟杂画之作 。南宋机师古、元代赵孟 、张渥、至明、清的仇英、丁云鹏、陈老莲、肃云从等著名画家 ,无不祖述其白描画法。主要作品有《西园雅集图》、《罗汉图》、《揭钵图卷》、《五百 应真图》、《考经图卷》、《五马图》、《龙眠山庄图》等。
方 腊(~1121) 旧名朕。出身贫苦,以种田和箍桶为业,曾到浙江青溪县(今淳安) 帮工。因不堪花石纲之扰,利用明教组织发动饥民“仗义而行”。宋宣和二年(1120)秋,在 浙江青溪漆园(今淳安叶家村洞源)中誓师起义,自号“圣公”,年号“永乐”,建立农民政 权。同年十一月下旬在青溪、息坑全歼两浙都督蔡遵、颜坦所部5000余人。十二月三日集中 2万人马攻克睦州,旋又连克歙县、休宁、杭州。半年内攻占6州52县。宋王朝派童贯率15万 军队镇压,义军因兵力分散、又因洪载等人叛变,接连失利,杭州、青溪相继失守,后退守 帮源洞。三年四月下旬,宋军攻入帮源,因叛徒告密,方腊等义军将领被俘,八月在汴京就 义。余部在吕师襄等人领导下转战温州、台州等地,直至次年秋。
吕本中(1084~1145) 字居仁,号紫微。世称东莱先生。宋寿州(今属寿县)人。吕好问 之子。初授承务郎。宋元符(1098~1100)中任洛阳主簿。宣和六年(1124)任枢密院编修官。 靖康元年(1136)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中书舍人。八年,任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敢 直谏,因忤秦桧被罢官,提举太平观。卒谥文清。其诗深受江西诗派影响。小词俚俗清新。 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著有《东莱先生诗集》20卷、《紫微诗话》、《童蒙训》2卷、 《官箴》。
宗 杲(1107~1163) 字县晦,号妙喜,原姓溪。南宋高僧。13岁入惠云寺,次年为衲 于郡中景德寺。后持行,向张商英求铭。张称其为“英爽衲子”,字“妙喜”。宋宣和六年 (1124),在汴州参谒禅师园悟克勤。禅师道:“薰风向南来,殿阁生微凉”。遂豁然领悟。 得园悟许可,与之分座讲法,以雄辨闻名。绍兴七年(1137),居径山能仁寺。十一年,因不 满秦桧投降金人和议政策,被诬与张九成“谤讪朝政”,夺去衣牒,充军衡州、梅州、福建 洋屿等地。二十六年赦免,恢复僧服,往明州阿育王山。三十二年,孝宗闻其名召对,赐名 “大慧禅师”,并御书“妙喜庵”三字赐之。后在云居山唱看话禅,开禅宗参话头之先。圆 寂后谥“普觉”,
1全晋会馆
地址:平江路中张家巷14号
全晋会馆最初为清乾隆三十年山西钱业商人创建,后毁,为山西丝茶商人重建。
会馆沿街门厅三间,门前八字墙,门内戏楼由戏台及东西厢看楼组成。戏台为歇山顶,檐下上额枋雕饰戏文、龙凤、花卉,斗拱木雕贴金,光彩夺目。
现在的中国昆曲博物馆就坐落于全晋会馆内。大殿里的内戏厅既可向游客展示昆曲演出,同时也是曲友拍曲清唱的场所。
2洪钧故居
地址:平江路悬桥巷29号
沿着平江路悬桥巷朝西走,你会看到一幢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建筑,它就是清同治戊辰年状元、兵部侍郎洪钧的故居。
整座宅第坐北朝南,占地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苏州古城内目前保存较完好的清末状元故居,设门厅、轿厅、花厅、大厅和上下房等。
如今,洪钧故居部分建筑改建成平江名人馆,展出数十位在历史街区出生或生活过的名人事迹和相关物品,开设了中国科举制度展和“金榜题名”互动区域,到这里的小伙伴们既可以了解历史,也可以寄寓美好的愿望哦~
3潘世恩故居
地址:钮家巷3号
虽然离繁华热闹的观前街只隔一条街,可钮家巷却终年幽深安静。在巷子西首,林木掩隐中坐落着一片中式建筑:清代状元潘世恩的故居。
“潘世恩故居”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苏州市政府于2011年开始对其进行修缮,2013年8月竣工,耗资4300万元。如今,这里是苏州状元博物馆。
4潘祖荫故居
地址:平江路历史街区南石子街
潘祖荫是清朝咸丰年间的探花,一路官至军机大臣,晚年居住苏州,仿祖父潘世恩北京御赐宅第规制,将住宅改造成北方四合院的格局,正方形的庭院非常宽敞。
潘祖荫所得的两件西周青铜器大盂鼎、大克鼎和毛公鼎合称“海内三宝”,曾收藏于此宅。民国26年(1937)日军侵占苏州前夕,潘氏后人将二鼎深埋地下保护,50年代初挖出献给国家。
如今,这里被改造成了花间堂精品酒店。不过,无论是木作、瓦作还是油漆作,都严格遵从古建筑的营造法式,用材也尽可能与原有构件保持统一。
5王鏊故居
地址:天官坊8号肃封里
天官坊是苏州廿四古坊之一,因明代大学士王鏊宅第在此而立。
此宅原为王鏊故居“怡老园”旧址,清乾隆年间,宅院被徽商陆义庵所购,更名“嘉寿堂”。
走进嘉寿堂,一个粉墙黛瓦的精致小院,面对院门一方秀美湖石,从厢楼到大厅古朴雅致的木结构,自有一种低调的贵族之感。
6沈德潜故居
地址:阔家头巷26号
沈德潜,清代著名诗人,乾隆曾称他为“江南大诗翁”、“朕之老诗友”。
现在的沈德潜故居,门口已经挂上了“苏州昆曲传习所”的牌子。整个宅子已然是昆曲爱好者聚会学习演艺的场所。
挑个好时候去,能撞上他们正在上课,听着他们伊伊呀呀,看着沈德潜故居的匾额对联、花草树木,恍惚间就回到了沈德潜的那个时代。
7章太炎故居
地址:苏州市锦帆路38号
章太炎,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
章太炎1932年起多次来苏州讲学。1934年,购得锦帆路新式洋房一所,定居苏州,在此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
章太炎故居当年被称为“章园”,西式花园洋房。
南部前院为南北两幢西式楼房,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为章太炎当年藏书、著述、会客和生活起居之所,外观立面是中西合璧式建筑,清水砖墙,青平瓦屋面,大门柱子仿罗马式,木门窗既有苏州传统建筑风味,又有国外洋房气息。
8叶圣陶故居
地址:苏州滚绣坊青石弄5号
叶圣陶在苏州的故居是一座幽静古朴、三面回廊的庭院,一半是庭院,一半是中西式平房。
叶圣陶在此定居两年,淞沪抗战爆发后,辗转去四川等地。抗日战争胜利后,未再迁回苏州。
1984年底,叶先生决定把自己的宅地捐赠给国家,办一点文化方面的事情,修缮好的叶圣陶的这所故居成为了苏州杂志社所在地。
本文2023-08-06 16:24:3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3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