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布楚条约真的割让了勒拿河以东包括堪察加在内的中国领土吗
首先,林丹汗之死,只说明满清征服了漠南蒙古。满清控制漠北的喀尔喀蒙古,要从1691年多伦会盟正式算起。
什么叫割让把你所控制的、得到公共认可的领土让出去,叫割让。勒拿河以东、堪察加一带是中国所控制的吗明清时有可信史料准确记载这里是中国领土吗?这里出土了中国的官文官印吗?有中国的驻军筑城遗址吗?没有,网上那些说这里是中国领土的人,都是在没有列出任何考古铁证、权威佐证、准确记载的情况下,根据个人对古籍模糊记载的主观解读,理直气壮的得出了“东西伯利亚是中国领土”的结论。其可信度,比韩国、日本所篡改的教科书,强不到哪里去。
明朝管辖东北的努尔干都司在正统年间就不存在了。在它存在期间,明朝是否控制了从勒拿河到堪察加、楚科奇的地区,没有铁证。何况晚明更是连辽东都无法掌控。
而俄罗斯在17世纪向这里扩张时,中国的诸政权做抵抗了吗?勒拿河流域的雅库茨克1632年建立的,鄂霍茨克海沿岸的鄂霍茨克1649年建立的,靠近楚科奇的下科雷马斯克1644年建立的,如果当时这里是中国政权(不管是明朝、满清或喀尔喀蒙古)所控制的,为何当时不派兵把雅库茨克、鄂霍茨克这几个据点毁了或派兵攻打一下?
而且17世纪30、40年代时,满清才逐步征服了黑龙江流域的索伦地区,怎么可能控制勒拿河流域、堪察加?最靠东北的满清都没控制的地区,蒙古、明朝会控制?
而从俄罗斯以波雅尔科夫、哈巴罗夫为代表的频繁骚扰黑龙江的行为来看,中国政权当时对黑龙江尚且不是牢固统治,又何谈勒拿河与楚科奇?
难道就因为在尼布楚和谈时,满清曾提出以勒拿河为界就证明那里为中国所掌控?那么俄罗斯曾在尼布楚提出以松花江、黑龙江为界,岂不是也可以说明松花江、黑龙江一带是俄罗斯领土?
如果就因为没把疆界划到勒拿河就算割地,那么俄罗斯岂不是把松花江、黑龙江割给了中国
而从《吉林九河图》等史料也足以证明清朝对这一地区了解并不多,因为东西伯利亚的广大地区在九河图上只是一小片地区。而这都证明,清朝对这里的统治力微乎其微,这里对中国来说可有可无、根本不在中国版图、控制范围之内,否则也不至于将一块国土的大小都搞错。
详见此文
http://hibaiducom/%BF%DA%C8%F4%BA%AC%D6%EC%B5%A4/blog/item/42cbaa4027792521869473bahtml
因为他们文韬武略、建立了伟业。
1、秦始皇秦
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
2、康熙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台湾的明郑政权,显示了康熙军事指挥才能。
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时就挫败了政治对手鳌拜,年老时利用“文字狱”打击汉族异议人士。康熙举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蒙古各部。
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他开创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部分人甚至称之为“千古一帝”。
扩展资料:
其他称的上“千古一帝”的皇帝:
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
《汉书》评叙刘彻“雄才大略”,《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他的功业,对中国历史进程和之后西汉王朝的发展影响深远。
封建专制体制下,人才使用有两大陋习:一是任人唯亲,只用自己熟悉亲信的人;二是论资排辈,必须按“三十九级台阶”,一级一级往上爬,不能“乱”了规矩。
而汉武帝一不会因言废人:只要有才华,主父偃持不同政见,汉武帝照样求贤若渴;二是敢于破格提拔:因为有能力,卫青家奴出身,汉武帝竟然破格提拔。
不仅如此,汉武帝甚至摈弃正统,容纳异类,慧眼发现东方朔,将庄严的朝堂变成一个充满温情和快乐的休息室,君臣之间宛如玩伴。
他不以狎亵而丧失原则,对东方朔的诤言击节赞叹,适者听从。他初读《子虚赋》,即大为倾慕;得见作者司马相如,如获至宝,让他享受与自己同等的写作待遇。能识人、能容人、能用人。
汉武帝开创了空前的丰功伟绩,但晚年的穷兵黩武和巫蛊之祸为其留下负面的污点,不过之后敢于直面自已的过失,重拾汉初的息兵养民、轻徭薄赋的国策,为之后西汉极盛之世的孝宣中兴奠定了基础,可谓善始善终。
——康熙
——秦始皇
仅代表个人观点,求同存异!!!
关于东西伯利亚(即勒拿河、奥廖克马河以东至白令海,北冰洋以南广袤地区地区)自古以来的归属权,从当代中国绘制的中国历代王朝疆域图上来看,从唐朝起,一直到明朝中期,中国在东北的疆土都跨过了外兴安岭,特别是元朝,更是占据了西伯利亚额尔齐斯河、鄂毕河以东一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我认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古代中国主要还是羁縻统治而不是实际统治,只能算作势力范围,也就是说中央政府羁縻统治某一少数民族,比如鞑靼、回鹘、室韦、契丹、女真,这些民族的活动范围涉足东西伯利亚甚至是中西伯利亚地区,理论上来说中央政府成了这些少数民族及其活动范围领地上的宗主,但中央政府的实际统治并未到达这么遥远的地区,那么这些地区就只能成为中国的势力范围,不能算作是帝国领土。
首先要说明某个政府统治过某个地区要以下几种证明:
1,中央任命的官员;2政府的官印、印信或委任状;3派军驻军;4治所城池;5官方的历史文献记载。
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中俄双方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没有发掘出有关古代中国中央政权或者地方政府统治这一地区的有力证据,中国历代王朝对这一地区的统治也是机载相当少,仅如唐玄宗时期,生活在勘察加半岛上的土著居民曾来长安朝贡大唐天子,但是唐廷并未派员统治,只是纳贡而朝贡纳贡并不能认为是一种直接统治,所以,东西伯利亚地区自古并不算是中国领土,《尼布楚条约》中的划界并不能说做是割让勒拿河以东地区。
这里还要强调一下关于《尼布楚条约》签订的前沿和背景:
第一:明朝中期,象征中央政府统治东北的奴儿干都司被废除,而且明朝北方边界一直退缩到长城,以长城与蒙古为界,明朝对东北的统治减弱,(详见明朝万历十年-公元1581年明朝后期疆域图)
明朝后期后金的崛起明政府连辽东都失守了,更别说黑龙江南北了,而当时的后金主要向南向西扩张,作为东北亚地区的老户口女真人,并未继承明朝在东北的全部疆土,势力仅是在贝加尔湖以东到日本海的格尔必齐河流域、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
第二:当时沙俄扩张占领整个西伯利亚已成事实,不仅派军探险,而且在各大河流的入海口或者交汇处都筑建城池,如奥廖克明斯克,鄂霍茨克、雅库茨克等(如图),还入侵中国东北黑龙江流域;
第三:中国的统治者清政府对这里的地理详情也是掌握的很少,甚至是不了解,;连画出来的地图都是四不像;
(对比现代的世界地图,你懂的)
第四:中国人向来自觉地大物博,对于一些不适宜人类居住的所谓“化外之地、蛮荒之所”向来是持可有可无的态度,只在意汉人居住的富庶地区,例如历史上新朝放弃西域,南北朝时期放弃海南,唐朝放弃渤海,宋朝放弃安南,明朝放弃长城以北,清朝放弃贝加尔湖以东等,连贝加尔湖以东额尔古纳河以西原本属于天朝帝国的领土清政府都能送人,还会执意争取东西伯利亚那大片土地吗?何况清朝统治者还未必知道东西伯利亚的广大,从地图上看他们还以为是弹丸之地。不过这也难怪,还处于农耕时代的中国人只认为这里能不能种大米或者能不能放牧,怎么会看到东西伯利亚那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利资源和渔业资源呢?其实当时的清政府对于东西伯利亚与后来的沙俄对待阿拉斯加是有相同之处的。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
千古一帝出自《藏书·世纪列传总目》,是李贽对秦始皇的评价,评曰:“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亦用于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明王志坚《读史商语·卷三》:“三代以后,如文皇者,真千古一帝也”。
朝鲜《承政院日记》里记载“康熙,千古英杰也”,“大抵康熙,天下之圣主”,“康熙自是豪杰之主,政令施措动合事宜,至今维持,皆其余荫”。清末的朝鲜国王李熙(高宗)也认为:“康熙,英杰之主也”。
扩展资料:
1、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 ,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
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
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但是到了后期,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2、唐太宗
唐太宗,即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唐太宗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
李世民成为皇帝后,积极听取群臣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与一代明君。
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
3、康熙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
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
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
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
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标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
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
——千古一帝
如果按史家的评价来衡定,千古一帝。应该只有两个,一、秦始皇。二、唐太宗。他们两个人在史书里都有非常高的评价,都直接评价他们是“千古一帝”,特别是唐太宗史家对他评价非常高。而秦始皇对中国功绩也非常大,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他们两个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如果按现在历史,可以再加上汉武帝。
后世有遗老说康熙也是千古一帝,这完全是玷污了“千古一帝”这个称号,康熙在位无所作为,仅仅下“迁界令”就杀害沿海百姓200万。在位61年老百姓过得非常苦,文治等于0,现在被称做明君,完全是因为清朝遗老篡改历史。武功上,收复台湾,平三藩,但是在明朝时这些地方本来就是中国的,这不算武功。而且《尼慕楚条约》把中国北方三个法国大的疆土割让给俄国。这样的人从任何角度看,他连个明君都很难算。
所以严格的说,只有秦始皇和唐太宗称得上千古一帝
如果再放松一点,可以加上汉武帝。
其它皇帝都不达不到千古一帝的高度
本文2023-08-06 16:36:3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3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