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向美国捐赠183件古董,捐给祖国却索要天价,这位侨胞是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无偿向美国捐赠183件古董,捐给祖国却索要天价,这位侨胞是谁?,第1张

中国因历史久远有着许多的文物,但许多爱好文物的人都不会愿意它们流落海外。而还有一些人是无私的,他们会选择把自己苦心保留的文物捐给国家,以此来保护文物。就连溥仪也是无偿捐献过一些,像如今收藏在故宫博物馆的那枚田黄石三联章。田黄石三联章本是乾隆皇帝的印玺,溥仪被赶出紫禁城的时候就贴身带着他,直到1955年把它捐给了国家。然而有一些人却把文物无偿捐献给美国,国内的人从他哪里只能花取巨额来购买,有时候还不卖,这个人名叫翁万戈。

翁万戈的家中有着大量的文物,其中还有不少是精品,而这些并不是他收藏的,而是他从家族之中得到的。这一切都要从一个人说起,他名叫翁同龢,对于晚清,可能大多人对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人都比较熟悉,而翁同龢正是跟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人物。翁同龢1830年出生,1904年去世。

他的经历也不简单,咸丰六年(1856年),得了殿试的第一名,也就是状元。后来更是两次进入军机处,先后担任同治、光绪的帝师。那些文物也不是翁同龢一代人累积下来的,他的父亲是体仁阁的大学士翁心存,在朝中也是颇有影响的一个人物。特别喜欢收藏书,根据记载来看,他曾经一次购买过4万册的藏书,都是极有收藏价值的。

在翁心存去世后,按照古人的逻辑,藏书大半是给了长子翁同书,可翁同书去世后却把藏书给了翁同龢。翁同龢大概是继承了父亲喜欢收藏的喜好,时不时的购买一些,别人为了讨好他这个帝师也会特意找来名贵的藏书相送。翁同龢在京城当官当了四十多年,他手里握着的人脉是一般收藏家远远不能及的。后来的学者一向认为,他的收藏有很多高学术价值的善本,按标准还属于国宝级重要文物的那种。

不过翁同龢虽然一辈子收藏得多,可他没有儿子继承,于是在去世后,他所有的遗产都给了哥哥翁同爵过继给他的儿子翁曾翰。不巧的是,在之后的传承之中又有人没有孩子,只好从翁同龢哥哥翁同书的后代里找一个孩子来继承,而这个孩子正是翁万戈。这样算来可不是远了几辈,也是一个天上掉馅饼的事,只因没有孩子啊。

翁万戈出生在1918年,他被过继并且接受家产的时候才两岁。从两岁开始,他以后的生活都不必再愁,这些文物可够他活几辈子的。为了保护这批收藏,1938年战事刚起,翁万戈就把收藏打了包,从天津运去上海转道去了美国纽约。从这以后他就一直定居在纽约,估计翁同龢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花了一辈子收藏的文物最终的归宿是国外的博物馆。或许还是世代相传吧,当初翁同龢就能为了跟李鸿章的恩怨耽误北洋水师。

2000年,翁万戈把家藏的80多中宋元明清珍惜古籍,通过拍卖公司以45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上海图书馆。买也没什么,毕竟这是人家家藏的,然而让所有人想不到的是,翁万戈转头就免费给美国捐赠了一批。2018年12月13日,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宣布,他们接受翁万戈给的史上数量最多并且意义最非凡的一批书画捐赠。

这批文物一共是183件,其中包括130幅绘画、31幅书法、18件拓片、4件刺绣。这些文物价值各有不同,基本上包括在十三个世纪五个朝代中。而翁万戈本人还是波士顿博物馆的长期资助人,1875年翁同龢狠下心购得的长江万里图也被他送了出去。这幅图,翁同龢买回来之后爱得不行,足足花了他四百两银子都舍得,就这样轻描淡写的无偿捐赠了出去。不知翁同龢要是知道他幸辛苦苦收藏的藏品,就这样被翁万戈送给了外国会不会气得冒青烟?

1南京图书馆自助图书馆

一、办证对象和条件年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均可申请南京图书馆读者s卡与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军人身份证或护照等。)10~15岁的少儿读者可以报考南京图书馆少儿s阅读证附户口簿原件及一寸彩色照片。二。证书的种类和费用。中外文借阅卡在二楼借阅服务区内外借阅中文书刊4册(含装订期刊不超过2册)、外文文献1册,共计5册;在图书馆的所有服务区域阅读文献(儿童除外s和视障书刊借阅室)押金:400元/证;制作成本:10元/证;报名费:15元/年。2中文借书证:二楼图书馆服务区内外可借阅中文书刊4种(含装订期刊不超过2种)。在图书馆的所有服务区域阅读文献(儿童除外s和视障书刊借阅室)押金:100元/证;制作成本:10元/证;报名费:15元/年3。普通阅读卡可免费阅读图书馆所有服务区的文献(儿童除外s和视障书刊借阅室);补办的话收工本费:10元/证。4儿童阅读卡可以阅读儿童儿童书报免费书刊借阅服务区。5电子借书证可以登录南京图书馆网站,在线浏览借阅馆藏电子书(可借阅7本)。报名费:30元/年6。电子书借阅权限(相当于电子借书证)设置为中文和中外文借阅卡两种。可以选择开通注册费:20元/年3。After挂失生效后,持有借书证的读者必须还清所有借出的书刊,才能办理补卡手续。(3)电子借书证不办理挂失补领手续。(4)忘记电子书借阅权限密码可参照读者挂失方式处理s卡。2退证(1)退证前必须将所有借用物品清理干净(只退押金)。You需要携带您的借书证和收费单据到办证处办理退款手续。委托他人办理的,代理人还需出示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图书证持有人身份证原件(或复印件)。丢失存单,必须挂失7天。到期后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借书证,办理退卡(押金)手续。(不得委托他人代为办理)(5)阅读卡、电子图书卡、电子书借阅权限不退。四、读者证的办理时间为全年。报名时间为9:00-17:00。班级借书证办理时间为9:00-16:00。(电话:025-84356156)五、注意事项1。读者我的卡仅限于我自己使用。如有冒用或借用,工作人员有权拒绝使用。2敬请读者保持读者s卡正常。如果由于保管不当而无法使用,则需要自费制作一张新卡。3收到新卡后,读者可以立即修改读卡器的初始密码我馆网络终端或南京图书馆网站上的s卡,防止密码被盗。任何通过网络终端使用密码的操作,均视为读者本人的有效行为。读者借阅规定1。读者必须向他们的读者展示在图书馆各服务区借阅文件时,具有相应功能并配合验证的卡片。读者拒绝无证进入开架服务区(报纸阅读服务区除外)。2所有类型的阅读器s卡仅限本人使用,有效期一年(读卡除外)。当卡到期时,需要缴纳年度注册费重新注册,否则,读者s卡将停止使用。但是您可以随时注册并恢复使用。3所有文件的借出期限为30天。你可以续借10天。如果过期,你将被罚款

如果可以t购买同类书刊,视书刊的收藏性质和出版年份,收取书刊价格2-5倍的赔偿费(读者丢失随书附盘光盘,按书价20%-30%赔偿)。7凡撕页或偷书资料者,一经查实,按书刊价格的5倍赔偿。情节严重、态度恶劣的,取消我的读者s卡(押金会冲抵赔偿费用)移交公安部门处理或法律解决。如果您同意遵守上述规定,并保证申请表真实有效,请在以下签名处签名。我同意(签名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京图书馆

2南京图书馆自助图书馆电话

你应该带着身份证去图书馆大厅的自助服务机。

3南京图书馆自助图书馆开放时间

选座及预定方式:读者可通过触摸屏选座终端、选座网站(libicnjfueducn)、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关注微信微信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官方账号nfulib,下方菜单常用服务-空间预定)三种方式在开放区域选择或预定座位。

如果你不预约后不签到,离开超过30分钟,不不要回到你的座位上,也不要使用结束后不要退出,扣除信用点数后,你将被暂停使用7天。

4南京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

南图5楼电子阅览室目前免费,每天免费4小时。可以刷卡上网,也可以读卡

5南京图书馆预约入口

可以登录http://wwwnjueducn,官网,南大,在校园服务-图书馆-;或者直接登录http://libnjueducn/html/indexhtml。

6南京图书馆自助图书馆怎么进去

你需要我的身份证办公室的借书证才能进去。

7南京图书馆自助图书馆预约

南京市鼓楼区图书馆自2021年9月10日(周五)起有序恢复开放服务。

开放时间:周一14:00-17:00,上午正常闭馆;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在另行通知之前,它不会在晚上开放。

进入图书馆的说明:

1、进入图书馆实行实名制登记注册措施。

1:微信微信官方账号预约入馆(便捷服务-;预约进入博物馆微信官方账号右下角)。

从010到1010可以停车。南京图书馆停车费6元/小时。根据南京图书馆的停车介绍s官网,南京图书馆有地下停车场,收费6元/小时,全天不超过60元。南京图书馆,位于南京市玄武区,是中国第三大图书馆,亚洲第四大图书馆,江苏省省级公共图书馆,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图书馆,江苏省文献资源保障中心。

:8南京图书馆官方网站

1先打开微信,再添加微信官方账号。

2然后搜索南京机票预订在搜索框中点击下面的链接进入。

3然后,看微信官方账号首页的免费信息,然后打开预订相关。

4然后选择中山陵保护区在弹出的列表中;

5然后单击开始约会在弹出的页面上;

6然后选择允许在弹出的对话框中;

7然后,单击免费预约打开的页面上的按钮。

9南京图书馆自助图书馆怎么预约

不收费,免费,免费阅读。

2021年9月13日(周一)起,南京雨花台区图书馆对外开放。你需要预约才能进入图书馆。详情请查看正文。

开放时间:2021年9月13日起,四楼、五楼(供成年人借阅自习)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日9:00-17:00;三楼(儿童s借)周末及法定节假日9:00-17:00开放。

开放区域:四楼、五楼(供大人借阅自习)、三楼(供小孩借阅)。

10南京图书馆网上预约

不需要门票。为了满足读者全天候、不间断的需求,南京图书馆设置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作为全省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和服务中心,在服务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提供知识保障和智力支持,促进信息交流和社会教育,传播先进文化文明成果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图书馆员应该成为促进信息交流、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为了树立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展示现代图书馆员的精神风貌,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真正贯彻读者至上,特制定本规范。

"晒书"除曝晒之意,还有分享珍藏书籍的含义。源于中国代际传承的生活习俗,特有的读书文化。晒书在古代也称为“晒肚皮“,也是文人墨客显露才学、展示品趣的一种特别方式。

“晒书”最开始的含义确实的把书放到阳光下晒。谚语有云:“七夕到,太阳高,晒书晒衣好。”农历七月初七,阳光充足又不过分炽热,日光中所含的紫外线具有杀菌效果,正是曝晒书籍和衣物的大好时节。东汉时期就有晒书的文献记载。当时的古籍《四民月令》对晒书有具体的描述:“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 古代的线装书籍,其用纸不像现在有很多添加的成分,那时候多为天然木浆、棉浆和草浆,很容易被虫子蛀,所以把书放在阳光下暴晒,利用强烈的紫外线杀死书中蠹虫,防止暑热滋生霉菌。

但后来,“晒书”渐渐也有了其他含义。《世说新语》就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晋朝有一位文人,在七月七日这天,富豪们都在室外阳光下晒鲜亮华丽的衣服和昂贵的财物的时候,他索性解开衣带,把自己的肚皮露出来“晒”。当别人问他晒什么时候,他总是淡定地回答我晒书呢!但实际上,这其实是一种荒诞式的讽刺。人们当时晒书已经不是为了除霉菌,而是为了攀比。

慢慢的,晒书的传统延续到了到了汉唐时期,逐渐形成一种成型的制度。发展到北宋时期,更形成文人曝书的独特集会。这个时候晒书成为文人文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晒书这一传统是中国书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读书人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饱含着国人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情怀。

1900年,随着几声炮响,北京的最后一道防线——大沽口炮台,被八国联军摧毁,外敌再一次来到了北京的城墙下。

紧接着,八国联军便侵入了北京,打开了紫禁城的大门。

无数中国的奇珍异宝、文物古籍,都被这些侵略者劫掠一空,大量属于我国的宝物,流落到了海外。

时至今日,我国都在想办法收回,这些散落在外的文物。

不过世事无常,我们在想办法收回,属于自己国家流落的文物,有的人却会因为种种个人原因,将文物捐赠出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在晚年捐赠了,大量翁氏家藏的翁氏第六代继承人,翁万戈。

那么翁氏家藏,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份文物收藏,以至于翁万戈捐赠到国外,会在中国 社会 上引发一片骂声?他又为何要这么做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由爱国华侨转变为人人喊打的“卖国贼”的故事,来一探究竟。

提到“翁”这个姓氏,很多中国人都会想到那个知名的 历史 人物,“两代帝王之师”、晚清著名文臣之一的 翁同龢(hé) 。

的确,翁氏家藏就与这个晚清名臣,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事实上,如果不是翁家世代为官,普通人家怎么可能有机会,积攒出被誉为“清末九大藏书之一”的家藏呢?

翁氏家藏,缘起于 翁同龢 的父亲,翁心存。

翁心存一朝进士及第,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授读同治帝,一举便将翁氏一脉的命运,给彻底改写了。

翁氏的族人,开始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更多的发展机会。

尤其是翁心存的几个孩子,在翁心存的悉心教导之下,翁同书、翁同爵、 翁同龢 三兄弟,都先后考上进士为官。

而兄弟几人继承的,不光是父亲翁心存念书的好头脑,还有喜欢收集古书、字画鉴赏的爱好。

翁心存和翁同书两人,皆耗费大量银钱,购买倒闭的书斋,购得大量藏书精品。这样大规模的购进,也让翁氏家藏的藏书数量,急剧增多。

翁心存离世前,将家中的收藏分成了两份,分别交给了 翁同龢 和翁同书兄弟俩继承。

翁同书一脉的继承十分顺畅,但是到 翁同龢 这里,就有些坎坷了。

他一生无子,在家族里选了哥哥翁同爵的儿子翁曾翰,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原本是看中翁曾翰活泼 健康 的体魄,可没想到翁曾翰英年早逝,唯一的孩子也是体弱多病,不满一岁就夭折了。

翁同龢 一脉,再度面临绝嗣的危机。为此,他只能故技重施,采用过继的办法。

翁同龢 生前,很喜欢翁同书的后代 翁之憙 ,于是便选了他的一个孩子过继。

那个被选中,尚在襁褓的孩子,就是翁万戈。

翁万戈,名义上是 翁同龢 的后人,但实际上却是翁同书的曾孙。他和自己的亲生父亲 翁之憙 ,分别为 翁同龢 和翁同书,两脉藏书的继承人。

翁万戈,虽然获得了一笔天降之财,但是这对他来说却未必是一件好事。

作为继承人,他从小就要接受严苛的家族教育,熟读四书五经、文书典籍,要满足家族对继承人的高要求。

可是小小的翁万戈,却连见这些收藏的机会,都没有。

其一是因为翁万戈年纪太小,按照家族规定,他要年满三十岁才能有资格接手翁氏家藏。

其二是因为时局纷乱,翁氏后人为了保全家藏,一直都在转移家藏的位置,除了少数核心的族人,根本没人知道家藏的具体位置。

翁氏家藏,在 翁同龢 过世后,一共经历了两次大型转移。

一次是从北京的宅子,转移到了江苏常熟的老家,还有一次就是,从常熟转移到了,翁氏后人居住的天津。

在翁万戈长大之前,他的那一部分家藏,一直是由他的母亲胡氏,和他的父亲 翁之憙 看管。一同被放在一处的,还有翁同书那一脉的家藏。

1948年秋天,一个在国外旅居10年的男人,带着自己的妻女远渡重洋,回到了自己东方的故乡。

他的本意。是希望自己从没见过祖国的女儿。可以回来见见故乡。

同时,自己已经年满三十岁,家里早就来信让他回国一趟,接手一份家族遗产。

这个男人正是翁万戈,他因为躲避国内的战火和完成求学,一直漂流在海外。

翁万戈,从小就知道自己将会在30岁的时候,继承一份丰厚的收藏,所以在收到信之后,他立刻就启程回国了。

虽然知道自己的责任,就是好好保护家族的收藏,但是当翁万戈来到,家族在天津置办的藏书楼时,他还是被狠狠震惊到了。

眼前浩如烟海的收藏,还不是翁氏家藏的全部。他的亲生父亲 翁之憙 ,已经将他那一脉的收藏,转移离开了,剩下的才是眼前的这些。

小的时候,他在家族故地江苏常熟,接受传统中式教育。后来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

次年,也就是1938年,他为了躲避战乱去了美国。

那时的翁万戈,只带了2000美元便只身远渡重洋,也算他运气好,经人介绍考上了 以工程著称的 美国普渡大学,并获得该校机电工程硕士学位。

但是翁万戈在国内、国外四年的学习中,深感自己并不适合机电工程,于是毅然转行,改学艺术,并考取了威斯康辛大学美术系。

之后,他便一直留在美国,娶妻生子。

所以,这还是翁万戈第一次,亲眼看见自己继承的这些收藏。

翁万戈行走在书楼里,看着眼前那一份份,承载着时代岁月和 历史 文化积淀的古书字画。

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他知道不管是出于 历史 传承,还是家族传承,自己都必须要保护好眼前的这些收藏,哪怕是赌上余下的人生。

但准备定居,并守护收藏的翁万戈,很快在天津就得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那就是辽沈战役即将打响,这里也即将陷入战火当中。

战火无情,哪怕是只有一颗炮弹,落在书楼附近,都会轻易毁了这些收藏。

翁万戈无奈,只得放弃定居的想法,立刻开始着手转移这些收藏。

起先,翁万戈想仿照家族中的先人,将收藏从北京转移到天津的行为,想要秘密把这批收藏,从天津运往上海。

于是,他带着妻女前往上海,希望能在上海,寻找到合适的地方,收藏这批文物典籍。

但他的想法,很快就被现实狠狠戳破了。

由于战争原因,国民党占领的区域,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翁万戈后来回忆说,当时上海虽然不是战区,但是也受到影响。

物价飞涨,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每日都有人拿着大额的钞票,去哄抢物资。

翁万戈也深受通货膨胀的苦楚,他在美国的积蓄逐渐被榨干,坚持到10月,一家人的生活已经难以为继。

万不得已之下,他也只能选择趁着还有机会,重返美国,而这些文物遗产,自然也跟着被全部带到了美国。

毕竟那个时候,翁氏家族的其他人,都已经自顾不暇。除了他们,翁万戈能将这些收藏,放心托付给谁呢?

1948年11月,翁万戈和自己的太太、女儿,搭乘美国的飞机,离开中国。

在离开上海之前,翁万戈托人将所有的家藏装箱。

为了应付美国人在海上的临检抽查,翁万戈只能忍痛放弃,那些容易引人注意的古董器物,只装些外国人看不懂的各类书籍和字画,以及一些中国的文房四宝。

那时的海上运输,远没有今天安全系数高,速度慢不说,还经常沉船。

但是翁万戈,此时已经别无选择,只能将一切都交给上天来决断。

他在心里向上天祈祷,如果老天愿意让翁氏家藏逃过此劫,他愿意用一生,来守护这些家族的宝物。

经过漫长的数月航行,1949年春天,翁万戈到达美国,并收到了所有的文物,基本都完好无损。

由此,翁万戈也开始了,自己长达数十年的守护任务。

而这部分的翁氏家藏,便一直流落海外,直到几十年后的1985年,才重新现世。

时代不断变化,翁氏族人面对 历史 的变迁,也不得不重新思考,守护家藏的方式。

1951年,自知已无力保护自己所继承的翁同书一脉藏品, 翁之憙 将自己拥有的五代收藏,分成五批,全部捐献给了北京博物馆。

而远在美国的翁万戈,还不知道这一切的发生。

他依旧秉承着翁氏过去低调、不显露的收藏路线,将自己的那一部分家藏,仔细地收藏了起来,连自己的妻女都不允许接触。

翁万戈再次去往国外后,就一直充当着中西文化的桥梁。

他利用自己从事摄影,**制作的工作,极力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希望可以促进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后来,翁万戈转战影视器材行业,认识了很多**制作商。

在一次商界朋友的聚会中,翁万戈结识了一位,名叫司徒慧敏的**艺术家,两个人成为了朋友。

后来没多久,司徒慧敏便回国发展,和翁万戈断了联系。

那个时候的两人,都不知道这段友谊,在日后还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1978年,60岁的翁万戈退休。

之后数年,翁万戈就沉浸在,整理收藏和研究收藏里。

一直到1985年,一位美国教授找上了翁万戈,他得知翁万戈的手里,有很珍贵的中国古代书籍,于是就向翁万戈提出了,借用展览的要求。

翁万戈原本不准备答应,但是考虑到,那是一场多国都会参与的大型展览,如果出借书籍,或许可以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最终还是将收藏的十种宋代书籍,借了出去。

正是翁万戈的这一次出借,让消失已久的翁氏家藏,重新出现在了世人的眼前。

1985年,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善本书展”中,有翁氏藏书的出现。这一则消息,一传回国内,立刻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注意。

很多专家学者,纷纷联系有关部门,希望国家可以购买一些翁氏的书籍,不要让这些珍贵的国家文物,流落海外。

而负责这次接洽的不是别人,正是已经归国担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司徒慧敏。

这一次的接触,让翁万戈被勾起了思乡之情,之后他每年都要回国一次。

每一次,翁万戈都会去往不同的省份和城市,似乎是要把自己过去几十年,没看到的故国,全部重新看一遍,好弥补自己的遗憾。

在游览期间,很少有人能发现,翁万戈的华侨身份。

因为翁万戈虽然年过半百,离开中国几十年,但他的中国话却一点都不生疏,而且从来不会混洋腔。

兴致来了,还能说几句上海话,他把自己的根,扎在中国这片广袤土地上。

1990年,翁万戈将自己继承的翁氏祖宅,捐赠给了故乡常熟,也就是现在的 翁同龢 纪念馆。

2000年,经过多方商谈,翁万戈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达成合作,转让自己的部分藏书。

就像当初,他将收藏悄无声息的带走一样,翁万戈和妻子,这次也悄无声息的,带着542册古书,又回到了中国。

这批翁氏藏书,顺利转让给上海图书馆。

翁万戈的古书一拿出来,很多专家都忍不住感叹,这是目前保存的最重要、最完整的中国古籍善本。被誉为“海外文物文献分量最重的一份藏书”。

可见,翁万戈在保存书籍上,下了多少的功夫。

一句“ 我为家藏而活,而家藏也成为了我的人生。 ” 道尽了他对家藏毕生的守护,也是一个收藏世家继承人,所背负的传承使命。

他戏称,自己对这些收藏,比对自己孩子还细心。这些年的整理,几乎把自己,都锻炼成了文物保护专家。

后来上海图书馆,以协商转让的方式,购入了这一批翁氏藏书,共斥资450万美元。

那时人们对这件事情颇有微词的地方在于,相比较那些捐赠的慈善家,翁万戈是采取拍卖的方式。

这不免让人觉得,他是有借自家的藏书来牟利的心思,是打着爱国的名号,行圈钱之事。

尤其是对比,翁万戈的亲生父亲 翁之憙 的做法,翁万戈的行为,不免显得有些小家子气。

不过,大部分人还是非常理智的,认为这批藏品,是属于翁家先祖积攒下来的。

翁之憙 愿意无偿捐,是人家愿意,我们不能强逼着翁万戈,也无偿捐赠啊。所以在这个时间段,人们对于翁万戈的看法,仍然是保持着正面态度。

2008年,翁万戈曾带着一批收藏,来到中国开办了展览。这也是中国人民,第一次亲眼看见,《长江万里图》这件稀世珍宝。

这是 翁同龢 生前最喜欢的藏品,为了得到这幅画,翁同龢甚至不惜花重金,挪用买房款。

国家一直想要收购这件藏品,但是翁万戈一直没有同意。对于这幅和翁家,关系匪浅的画作,翁万戈一直难以割舍。

后续的几年里,翁万戈一直在陆陆续续的向中国捐赠,一些翁氏家藏。

2010年,北京大学收到了,翁万戈捐赠的吴斌《勺园祓禊图》。

2015年12月, 上海图书馆收到了,翁万戈捐赠的包括 47册《翁同龢日记》在内的珍贵翁氏文献。

2016年,当初留在常熟的一部分翁氏藏书,被翁万戈的子侄,全数捐给了图书馆、博物馆。

南京图书馆得了7000余册,常熟图书馆1712册,部分极具 历史 价值的被收入了常熟博物馆。例如《皇家兵制考》和《笏斋日记》手稿等。

2018年,已经100岁的翁万戈,进行了人生中,最后的两次捐赠。

一次,是将明代沈周《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轴,和清代王原祁《杜甫诗意图》轴,两件巨幅绘画珍品,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

这一次的捐赠,翁万戈赢得了,国内媒体的一片赞誉之声。

可另一次捐赠,不但让这些赞誉烟消云散,同时还为他带去了极大的争议。

就在翁万戈结束了对中国的捐赠之后,同年 7月28日 ,他又 于自己百岁诞辰当天宣布, 将共计183 件书画藏品,无偿捐赠给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这样的捐赠,无疑在我国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绝大多数的国人,都无法理解翁万戈的行为。

他们认为,作为经历过战火、经历过山河破碎的人,怎么会将中国的宝贝,交给外国人?

要知道,美国的博物馆里面,陈列的过去有关中国的 历史 文物,都是他们从中国这里抢来的,代表的都是中国曾经屈辱的 历史 。

当时,翁万戈的这一行为,被愤怒人们定义为“卖国”。

网上声讨他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认为翁万戈数典忘祖,不配做支持戊戌变法的 翁同龢 后代。

虽然翁万戈解释,是因为他希望这些收藏,可以获得更好的保护。

但这份解释,无疑是更加激怒了网友,认为翁万戈是在内涵国内的博物馆,不如外国的博物馆,是在给自己的无耻行为找借口。

捐献文物给美国博物馆,这件事情的确是翁万戈做的不好,他没有体谅中国群众的家国情怀,没考虑 历史 因素。

但是对于翁万戈本人,我们应该以更理性的态度,去评价。

首先翁氏家藏,在中国文物古籍收藏史上,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翁万戈在时局动荡、战火硝烟中,拼尽全力将这批收藏保存完好。

这本身,就是对中国古籍收藏的一个巨大贡献。没有他,就没有我们现在看到的那部分 历史 古籍和书画收藏。

其次,翁万戈在国内,也捐赠了许多的古籍,回馈了 社会 。

虽然,他没有做到像他的亲生父亲那样,完全出于家国大义和保护收藏的无私想法全部捐献。

但说他数典忘祖、“卖国”,委实有些难听和偏颇。

其实纵观翁万戈的一生,他是很矛盾的。

自小被过继,虽然是出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可是到他一百岁的时候,他人生中绝大多数时间,其实都是在美国度过的。

他有美国绿卡,他的子女后代,也都在美国学习生活,你很难说他究竟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

即便他有家国情怀,不忘自己的故乡,他也必须要为自己的家庭做考虑,为孩子考虑。

我们不难发现,翁万戈这一次的捐赠,对于波士顿博物馆来讲,价值是十分巨大的。

他的子女,可以通过这一次的捐赠,在波士顿博物馆获得工作,还可以打开一条,走进美国上流 社会 的道路。

对于翁万戈这一次的捐赠,我看到的更多是,一个年迈的父亲,在竭尽全力为自己子女规划未来。

为此,他不惜牺牲自己多年以来,在中国累积的名声和自己的晚节。

在中国 历史 上,外籍华人回馈祖国捐赠文物的事件,比比皆是。

很多爱国的收藏家,也都愿意将自己有价值的收藏,捐献给国家。

他们不一定都是名人,而且大都一直默默捐赠,从不求回报。

比如23岁继承遗产的爱国华侨赵泰来,他花费20年的时间,将自己继承到的6万余件文物,全部捐赠给了国家。

而他也因此,在2008年,获得中国首届文化遗产保护“十大年度杰出人物”。

可是,我们不能强求每一个拥有文物的人,都这样无私的奉献。

翁万戈并不是不爱国,从他过往的种种行为,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深沉的感情。

只是家国情怀,最终没有抵过自己内心,对孩子未来的担忧。

逝者已矣,翁万戈先生已于2020年 12月9日,在家 辞世,享年102岁。

翁家家藏的传奇故事,也伴随着他的离逝,一起离开了时代的舞台。

翁万戈的一生,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他继承了人人羡慕的翁氏家藏,同时也背负上了保护它的使命,决不能让家藏被损毁。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家藏是属于翁万戈的,同时也是属于国家的。

翁万戈作为主人很清楚这些文物身上附加的意义,所以这些文物的归属只有两个,要么继续在翁家传承下去,要么就要回归祖国。

而翁万戈一直以来也是这么打算的,在自己100岁之前,他一直在陆续捐赠翁家家藏。

只是人老了之后难免会心软,相比较遥远的祖国,他更加看重自己的孩子。他担心自己的孩子的未来,也舍不得自己守了一辈子的收藏,离开自己太远。

一时的糊涂,便是晚节不保。

虽然翁万戈的行为,让他的子女享受到了实在的好处,但是通过出卖自己家族收藏的国家宝物,来交换这一切,也还是让人难以接受。

只希望后人能引以为鉴,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时,可以多考虑国家大义,而非个人私利。

《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392部,2008年3月1日公布;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2392部)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1个)名单,现予公布。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和利用好珍贵文献典籍,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公布为契机,加强科学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好珍贵古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使中华民族珍贵的文献典籍永泽后世。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51个) 国家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省大连图书馆 黑龙江省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江苏省苏州图书馆 江苏省常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湖北省武汉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云南省图书馆 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 贵州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贵州省荔波县档案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河南大学图书馆 河南大学图书馆 苏州大学图书馆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复旦大学图书馆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16部,2013年3月8日公布。

国务院正式公布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上海图书馆藏北宋拓本《三藏圣教序》、徐州市图书馆藏南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青岛市博物馆藏清蒲松龄《鹤轩笔札》稿本等1516部古籍入选该名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浙江省西泠印社、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等16家单位成为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汉文古籍1218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286部,其他文字古籍9部,3种甲骨文。这是甲骨文首次进入《名录》。《名录》收录宋元拓本71种,明清稿本76部、抄本177部;收录舆图43种,其中,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质地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用于书写的纸张实物,还是西汉初即已发明造纸术的有力证明;收录的民族文字古籍,涵盖藏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布依文等12种民族文字。

其中,西藏博物馆藏元刻本《释量论》,是继元刻《因明正解藏论》之后发现的第二部元刻本藏文古籍。这两部元刻本的发现,推翻了元代无刊印藏文文献和明代以前无藏文印刷实物的旧说。

在此次公布的16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中国嵩山少林寺、西藏博物馆、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西藏自治区罗布林卡、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等5家为宗教、少数民族单位。

截至目前,共有1137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66家单位成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