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任的国医大师何任大事记
1921年1月11日(农历庚申年十二月初三)
出生于杭州世医之家。
1924年1月~1937年6月
在家庭教师教导下学习古文,包括《四书》、《五经》、诗词等;上小学、中学;随父亲何公旦学习中医。
1937年7月~1938年6月
“七·七”事变,日军侵华战争爆发,随家南迁缙云;随父行医。
1938年7月~1941年7月
上海新中国医学院学习。
1941年8月~1949年4月
上海新中国医学院毕业;任盐局中医师;1947年举办杭州中国医学函授社,开始从事中医教学;编写《实用中医学》一、二、三集;行医。
1949年5月~1955年
创办庆春中医联合诊所;兼卫生人员训练所中医课程授课;1953年4月获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颁发中字06437号中医师证书;任杭州市中医协会主任,杭州市人民代表会议代表;负责浙江中医进修学校教学工作。
1955~1956年
参与省卫生厅、省中医进修学校等购置大学路老浙江大学校址后,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与省卫生干校分开,单独建校;1956年7月加入中国***。
1957年~1958年
任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兼中医授课并门诊;举办中医师资班;筹办浙江省第一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学制三年),编写教材兼授课。
1958年~1959年5月
“整风反右”运动开始,为领导小组成员;筹建浙江中医学院。
1959年6月~1960年3月
浙江中医学院成立,任副院长;招收首届六年制中医专业本科生;《金匮要略通俗讲话》出版;被评为浙江省文教系统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获奖章、证书;筹建浙江中医学院函授部,编写出版《函授通讯》,并代厦门大学筹编海外中医函授讲义。
1960年4月~1963年8月
浙江中医学院并入浙江医科大学;撰写《谈治学》一文;《金匮要略归纳表》出版;组织教师编写《温病条辫白话解》、《中医内科手册》、《中医儿科手册》、《中医妇科手册》、《中医针灸手册》、《医宗金鉴杂病心法白话解》等,并先后在浙江、北京等地出版发行。
1963年9月~1966年5月
恢复浙江中医学院;在第一次中共浙江中医学院党员大会上被选为党委委员;回顾过去四年办学经验,组织教师编写《中医学院各课教案与教学经验集》;《医宗金鉴四诊心法白话解》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966年6月~1970年6月
“文化大革命”受批判;去嵊县三界、华堂等地劳动,前后共3年。
1970年7月~1973年10月
浙江中医学院第二次并入浙江医科大学;担任浙江医科大学中
医学院副院长。
1973年11月~1977年7月
浙江中医学院第二次从浙江医科大学划出,单独成立;恢复工作后,筹建《浙江中医学院通讯》。
1977年8月~1979年1月
根据省委(77 ) 163号文担任党委委员、院革委会副主任,以后改为副院长;任第四届浙江省政协委员;首批评定为教授;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中医学院学报》编委会主任;《何任医案》编印成册;组织全院老中医编成《老中医医案选》(第一辑)。
1979年2月~1983年12月
根据省委(79 ) 68号文担任浙江中医学院院长;为浙江省第六次党代会代表;1981年赴北京参加首届中日《伤寒论》学术讨论会,代表中方作学术讲演;1982年10月在全国四版中医教材编审会上被推选为副主任委员;任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浙江中医学会会长;为浙扛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何任医案选》在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
1983年12月~1988年1月
根据省委(83)183号文改任浙江中医学院顾问;浙江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何任医论选》、《金医要略提要便读》分别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1985年底赴日本访问讲学;((金匮要略讲又》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
1988年2月~1991年5月
任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湛园医话》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详编《金匮要略校注》、《金匮要略语译》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金匮要略新解》日文版由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出版。
1991年6月~1992年12月
国家级名老中医带高徒;获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主编《金医要略校注》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级);《金医要略百家医案评议》由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
1993年1月~1997年12月
何任中医基金会成立;业绩载录于英国剑桥名人录;经人事部批准暂缓离退休,继续从事研究、著述工作;参加全国《金匾要略》学术研讨会,作学术讲演;应香港医学会邀请,赴香港访问讲学;何任中医基金会两次向在中医领域作出贡献人员和品学兼优学生颁奖;进修中国画;担任浙江省名中医馆馆长。
1998年1月~2000年12月
《何任临床经验辑要》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全书计42万余字;从事中医医疗、讲座等工作;被评为浙江中医学院优秀***员;全国中医药学会授予“国医楷模”匾额;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哈尔滨、南京、吉林、上海等省市邀请,为讲习班讲课、座谈;浙江卫视拍摄临床工作录像;被《中医杂志》聘为第三届编委会顾问。
2001年1月~2002年12月
江苏讲学;天津讲学、义诊;上海讲学;中央电视台《黄帝内经》摄制组拍制写作、科研、临床工作录像片;浙江电视台拍摄“名中医馆”录像片;自传式书稿《诗意流年》在
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杭州电视台拍摄“精彩人生”录像片;学院第二门诊部成立,应邀门诊;被《中医药学刊》聘为顾问。
2003年1月~2006年12月
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奖牌;浙江省劳动模范协会颁发“省先进工作者01670会员证”;被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聘为理事,参加北京全国高等医学教育教材编委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书画展”优秀奖;第七期全国名中医专家临床经验讲习班授课并招收弟子;被《中医杂志》聘为第四届编委会顾问;被《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聘为专家编委会常委;《何任医学经验集》在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被中国中医科学院聘为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抚今忆昔说中医》发表,驳斥“取消中医”之谬论;浙江中医药大学何任中医研究所成立;继续从事中医医疗、教学及撰稿等工作。
2007年1月~2007年12月
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成立,任名誉院长、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被浙江省中医院聘为首席学术顾问;浙江省何任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国家人事部、国家中管局“全国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传承高级讲习班”北京讲学;浙江中医药大学“远志大讲堂”首场报告会讲学;国家中管局邀请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中秋赏月;主编《名医手稿》,由华宝斋杭州富阳古籍印刷厂印刷装订;继续从事中医医疗、教学及撰稿等工作。
2008年1月~2010年12月
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评为全国首届国医大师,王国强副部长在杭州为何任教授颁发证书,省长吕祖善、省委常委王贺文、副省长郑继伟亲切看望何任教授,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浙江中医药大学隆重召开何任教授当选国医大师表彰大会;何任名中医工作室建立;《国医大师何任翰墨文化选集》、《国医大师何任医案墨迹》先后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为全国《金匮要略》师资进修班等讲课;“中医中药中国行”浙江省中医药工作座谈会,提出“中医人要有中医思维”,在《中国中医药报》头版专文刊登;《金医要略临证发微净》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金匮要略通俗讲话》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再版;浙江电视台拍摄《中医故事》纪录片;继续从事中医医疗、教学及撰稿等工作。
2011年1月~2011年12月
《中华中医昆仑·何任》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何任》在中国中医药出版再版;继续从事中医医疗、教学、撰稿等工作。
2012年2月23日(农历壬辰年二月初二)7时38分
在杭州逝世,享年93岁。
文科生可以学习中医学。
中医学专业主要课程:医古文、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检体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中医学的就业前景还不错,毕业生主要到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可报院校: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
兄弟的精神另我佩服!本人是中医师,但常恨技艺不精,也早有拜师的想法,只是一直没有机缘。你的认识很对,也很深刻,我想告诉你的是:现在中医拜师一般都需要有一定基础,起码是有行医资格的执业医师,有的甚至要主治医师以上,因为有真才实学的老中医往往都恨忙,没有工夫从基础教起,所以你最好先打一定基础(比如学习中医的四大经典),取得一定文凭,然后你的机会就多得多。还有就是一定要意诚,坚定信念,不要放弃,相信你一定会遇到明师!我从学中医开始,到现在已经12年了,虽然所学不精,但从未丧失过对中医的信念,我一直相信:只要信念坚定,仁心充满,遇师乃是迟早之事!祝你早日实现心中的愿望!
中国科学技术史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重定向自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
中国
文化中文 - 文学 - 哲学 - 教育
艺术 - 国画 - 戏曲 - 音乐
神话 - 宗教 - 术数 - 建筑
文物 - ** - 服饰 - 饮食
武术 - 书法 - 节日 - 姓名
------------------------------------------------------------------------------地理疆域 - 区划 - 城市 - 首都
人口 - 民族 - 交通 - 时区
地图 - 旅游 - 环境 - 生物
--------------------------------------------------------------------------------
显示▼隐藏▲历史年表 - 传说时代 - 朝代
民国史 - 共和国史
文化史 - 科技史 - 教育史
人口史 - 经济史 - 政治史
--------------------------------------------------------------------------------
显示▼隐藏▲政治宪法 - 外交 - 军事 - 国旗
民国政治
宪法 - 法律 - 政府 - 政党
共和国政治
宪法 - 法律 - 政府 - 政党
两岸问题 - 两岸关系
一个中国 - 两个中国 - 中国统一
--------------------------------------------------------------------------------
显示▼隐藏▲经济金融 - 农业 - 工业 - 商业
中国各省经济 - 五年计划
--------------------------------------------------------------------------------
显示▼隐藏▲其他列表 - 体育 - 人权 - 媒体
查 · 论 · 编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都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中国历史上的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而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与许多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科学技术交流。中国科学技术史上成就最大的是农学、天文学、数学和汉医学。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相对于其他民族和地区的科学技术来说比较独立,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更注重实用性和经验性,缺乏西方科学的思辨性,因此有些人对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否自成体系而表示怀疑。
目录 [隐藏]
1 科学技术萌芽时期
2 先秦时期
3 秦汉时期
4 魏晋南北朝时期
5 隋唐、两宋时期
6 元朝时期
7 明朝时期
71 概述
72 数学
73 天文学
74 地理学
75 建筑学
76 医学
77 农学
78 军事学
79 兵器科技
710 物理学
8 清朝时期
9 近代的科学技术
10 资料来源
11 参考文献
12 扩展阅读
[编辑] 科学技术萌芽时期中国科学技术的萌芽时期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中国是世界早期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农牧业、观察天文、开创医药的地区之一。
开始利用蚕丝制作丝绸。
[编辑] 先秦时期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铸造冶炼技术非常高超,同时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基本奠定。
广泛使用铁器,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铁柔化技术。
《夏小正》成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
有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包括都江堰、郑国渠等。
创造十进位制。
发明筹算,能进行四则运算以及乘方,开方等较复杂运算,并可以对零、负数和分数作出表示与计算。有学者认为,筹算促成了印度-阿拉伯数字体系[1]。
创造九因歌,为世界上最简便的乘法表,直到今日还在使用。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
测定了比较精确的回归年长度。
中医学理论初步建立。
[编辑] 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农业上的轮作制已经确立。
中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面世。
《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
造纸术已被发明并且得到了重大改进。
造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长城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当时建筑技术的发达。
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已有牵星导航技术(过洋牵星术)。
发明抽水马桶,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抽水马桶的国家[2]。
[编辑] 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徽、祖冲之、张子信等对数学和天文学做出了很大贡献。
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创造了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基础理论。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标志着农学的成熟。
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丰富了中医学体系。
葛洪在炼丹上的研究,对中国原始的化学做出了贡献。
马钧在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机械制造的水平。
解飞、魏猛变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车磨。
[编辑] 隋唐、两宋时期隋唐时经济文化发达,使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
《通志‧天文略第二》中《步天歌‧太微垣》书影隋朝继承北朝与南朝的科学知识,其科技成就表现在天文历法、数学、博物学、建筑学与医学上[3]。隋朝数学发达,当时士人皆须学习简易九数,在国子监(大学)设有算学(数学系)[4],专门数学人才的培养也在隋代才正式成立。
隋朝历法比前朝更加精密。600年刘焯借由北朝张子信的数据,测定岁差为76年差一度,已接近准确值。604年刘焯制定出《皇极历》,推日行盈缩,黄道月道损益,日月食多少及所在所起,都比以前诸历精密,而且提出“等间距二次内插法”的公式。《皇极历》比过去的历法准确,虽然被排斥不得施行,但对后世历学提供了新标准[5]。定朔法、定气法也是刘焯的创见。
隋文帝平定南朝陈后将南朝的浑仪、浑天象及天文图籍都集中于长安,并且命庾季才与南朝周坟参照各家星官,绘成星图。周坟与袁充等人还在太史局教授星象知识[6]。隋朝丹元子,按照东晋陈卓所定的星宫,把天上星星的步位,编成一篇七字长歌,叫做《步天歌》,文句浅显,便于传诵[7]。隋末唐初,李播写成《天文大象赋》,用诗赋描述全天星官。隋朝的星官体系十分发达,然而还有两个弱点:当时过分强调三家星的区分,使星空划分成为二元体系;在拱极区与黄道间,还有一些区域比较空白,命名的星星仍不够多。
隋廷提倡博物学,在当时出现大量地方志(或称图志、图经)。隋廷明令全国各地推行方志编写[8],最后著有《诸郡物产土俗记》、《区宇图志》与《诸州图经集》。隋炀帝又诏天下诸郡上风俗物产地图,据以编成《物产土俗记》及《区宇图志》,开中国编撰一统志之先河。朗蔚之采各地所上图经而纂成《隋诸州图经集》二百卷[9]。裴矩于大业时期在张掖掌管互市,从书传及西域商人的言论中,搜集西域山川、姓氏、风土、服章、物产等资料而写成《西域图记》。这本书还记载自敦煌通中亚诸国直至地中海的三条丝路。
安济桥。建筑学方面,有名的有李春、宇文恺与何稠。610年李春于现今河北省宁晋县洨河建造安济桥[10],安济桥是目前世界最古老的现存完好的大跨度单孔敞肩坦弧石拱桥,圆弧拱的跨度大,圆弧拱仍然够高,水上船只来往通过非常方便。安济桥桥拱不是使用半圆拱,而是使用跨度大、扁平率低的单孔1/4圆拱桥梁结构,是中国建筑史的重大成就之一[11]。另外四个小桥洞节约石料二百多立方米,又减少桥身五分之一的重量,让桥基部分的负担大大减轻。同时可以起分洪缓冲的作用,减轻洪流对桥身的冲击力量。宇文恺曾为隋炀帝造观风行殿,殿下置轮轴,离合便利,可以分开行动,也可以合成一个容纳数百人的大殿。何稠为隋炀帝造六合城。在攻城时,一夜间可以合成一座周围八里、高十仞的大城,城上能列甲士,立旗仗。另外何稠能用绿瓷制玻璃,与真玻璃无异[12]。
隋朝医学相当发达,设有大医署。临床医学出现分科的趋势,大医署分为医学、药学两部分教受学生;而医学又分为医、针、按摩、咒禁四科;其中医科又分成体疗(内科)、少小(小儿科)、疮肿(外科)、耳目口齿与角法(拔罐)等五个专业[13]。由于南朝医学进步,隋朝时南北医师交往,医书流通,有利于医学的描进。《隋书‧经籍志‧子部‧医方类》中不少是南朝人的著作。南方名医许智藏有为隋炀帝治病过。隋朝也译出十余种天竺和西域的医方书,知识十分丰富。[5]。隋朝医学家以巢元方最为著名,他撰有《诸病源候论》[14]。这是中国第一部详细论述疾病分类和病因、病理的著作。书中记有用肠吻合手术治疗外伤断肠,是中国外科手术史上的重大成就。但《诸病源候论》也有不少错误,例如在〈九虫候〉中称:“蛲虫在人肠内,变化多端,发动亦能为癣,而癣内实有虫也。”事实上蛲虫跟癣没有关系。隋炀帝于大业时期敕编《四海类聚方》,全书共2600卷,专述理论,与《诸病源候论》相辅相成[13]。
一张唐代的星图唐朝科技相对于前代有明显进步。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他还与梁令瓒合作,制成水运浑天铜仪。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不可多得的医书。
唐朝首都长安城与东都洛阳规划严整,盛唐年间极盛时人口达到80—100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为后世留下了城市规划的样板。当时周边国家的首都,如当时的:日本平安京、新罗金城、高句丽平壤和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都是仿照长安建造。
唐朝的木结构建筑规模雄浑,气魄豪迈。佛塔形式也融合了中国与印度的造型,显得千变万化,多种多样。868年,中国《金刚经》的印制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在751年的怛罗斯战役之中传入阿拉伯帝国,之后在12世纪传入西班牙,到13世纪传入意大利,到14世纪初叶传遍整个欧洲646年,甘蔗熬糖法也从摩揭陀传入唐朝[15]。
主条目:宋朝科技
到两宋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达到了高峰。
[编辑] 元朝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来源请求]
阿拉伯与波斯科学技术传入中国。元世祖忽必烈在尚未登基之前,就征招“回回为星学者”。他们翻译及带来诸如托勒密的《天文大集》、伊本·优努斯(又译作尤尼)的《哈基姆星表》(又译作《哈基姆历数书》)等天文学著作。1260年,元朝承金国旧制,设立司天台,1271年正式设立回回司天台,1312年设立回回司天监。后来还任用了一大批以札马剌丁(又译作扎马鲁丁、扎马剌丁)为代表的天文学家管理此类工作。
中国人在此时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来源请求]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王恂与郭守敬等完成编制《授时历》。《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有26秒的差距。
制订《授时历》时,列出了三次内插公式(招差法),还使用“垛垒、招差、勾股、弧矢之法”进行缜密计算,其中将穆斯林发明的弧三角法应用于割圆术获得“弧矢割圆术”(即球面直角三角形解法)。
1303年,朱世杰著成《四元玉鉴》,将“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朱世杰亦研究各有限项级数求和问题,而且在此基础上得到高次差的内插公式。
一般认为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前六卷是明代的徐光启在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帮助下翻译并引进中国的,但有学者认为早在元代,此书已经被来华的穆斯林带到中国。[16]
中医学有很大发展,出现了金元四大学派。医药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兼收并蓄、互通有无”的局面,大大丰富了医药学知识的内容。《回回药方》是中国的大型综合性回回医药学典籍,作者不详,原有36卷,少数残本现可见于北京图书馆。该书多以汉语书写,同时夹杂许多阿拉伯语与波斯语医药术语及汉语音译。从残本目录可以看出,《回回药方》是一部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和皮肤病等科,具有中西特色的医学典籍。研究中国医药史的学者根据残存部分推断,《回回药方》约有药方6000-7000首之多,其价值与中医古籍《外台秘要》相当。[来源请求]
1291年,郭守敬指挥修建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当中有七座水闸,这七座水闸彼此相距约半公里的地方,又设计有斗门。郭守敬的设计是通过水闸和斗门的关闭与开放,调节运河各段的水位高低,引导船舶顺畅通过。工程竣工后,元世祖亲自将这段164里长的运河命名为 “通惠河”。通惠河是中国工程建设史上的杰作,其运用的巧妙方法与现在国外一些运河采用的技术是基本相同的。
元世祖在位时即开始重视农业,制定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治措施,使得农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来源请求]王祯编著的《农书》有37卷,现存36卷,是中国古代一部对农业生产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著作。《农书》全书约有十三余万字与300多幅图画,全文分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大部分。《农桑通诀》包括对农、林、牧、副、渔及水利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论述,提出“顺天之时、因地之宜、存乎其人”的农耕思想。《百谷谱》对各种农作物的品种、特性、栽培、种植、收获、贮藏和利用等知识加以介绍,将农作物分为谷、蔬、果、杂等六大类,为中国农作物分类学奠基;而对于植物性状的描述,也是此前书籍不曾有过的。《农器图谱》则是《农书》的重点部分,该部分就田制、仓廪、舟车、灌溉、蚕桑、织纤、麻芒等分为20门类,详细介绍了257种农业机械,而且配绘图谱306幅并加以文字说明,其价值超过以往所有农业机械书籍。
在活字印刷术方面,王祯设计出木活字及转轮排字架,并于1298年用木活字排印《旌德县志》;其《造活字印书法》(附于《农书》书末)是最早的系统性介绍活字排版印刷术的科技文献。
[编辑] 明朝时期[编辑] 概述明朝科技成就灿若繁星,在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涌现了许多名家巨作,号称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明前期,由于朝廷鼓励垦荒,所以在水利以及农业的技术上有大为的进步,手工业的繁荣,造就了像是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这类研究手工业的百科全书式书籍,在历史上有很重要的实用以及科学价值,明熹宗就经常亲自参与木工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但因为明代实施文字狱以及八股文,使得中国读书人思想僵化,失去了宋代自由活跃的思想,使得这些科学家们多半都很难考上科举,也很难被朝廷重用。由于科举大兴八股文模式并删减数学内容,以及珠算盛行,因此建立在筹算基础上的中国古代数学便衰落了。
明太宗时由于有郑和下西洋的海上活动,使得绘制海图以及罗盘运用的技术大为进步,其他民间的科学作品,像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记都是流传至今的科学名作,这也使得中国的建筑技术更上一层楼。16世纪西方逐渐脱离黑暗时代,文艺复兴开始,西洋科学突飞猛进,大量的西学随着传教士进入中国,像是徐光启以及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的几何原本。
可惜后来殖民统治中国的满洲国盛行文字狱,扼杀国人思想,使得中国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
[编辑] 数学数学方面,王文素著《算学宝鉴》,程大位写成集珠算理论之大成的著作《直指算法统宗》,徐光启翻译了《几何原本》,李之藻著《同文算指》。
[编辑] 天文学天文学方面,出版名著《白猿献三光图》(作者不详)载有一百三十二幅云图,赵友钦著《革象新书》,徐光启吸收西洋历法成果编成《崇祯历书》,李之藻著《浑盖通宪图说》,王锡阐著《晓庵新法》。安装中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筒"(yong) 。
[编辑] 地理学地理学方面,编成《郑和航海图》,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出现最早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顾炎武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
[编辑] 建筑学建筑学方面,明初大兴土木工程,兴建紫禁城以及修建万里长城,计成写成园林学名著《园冶》。
[编辑] 医学医学方面,明成祖组织编成《普济方》,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杨继洲著《针灸大成》,陈实功著《外科正宗》,吴有性著《瘟疫论》,张景岳著《类经》,明朝还在世界上最早种痘预防天花。
[编辑] 农学农学方面,俞宗本著《种树书》,朱橚著《救荒本草》,马一龙著《农说》,屠本畯著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洋生物专著《闽中海错疏》,喻仁、喻杰合著兽医学著作《元亨疗马集》,徐光启著《农政全书》,玉米、地瓜、土豆、花生、烟草、西红柿、向日葵、南瓜、辣椒从美洲传入。
[编辑] 军事学军事学方面,茅元仪著《武备志》,出版名著《火龙经》,赵士祯著《神器谱》,孙元化著《西法神机》,焦勖著《火攻挚要》,王钲编成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机械工程专著《新制诸器图说》,戚继光著《纪效新书》、《练兵实纪》。
[编辑] 兵器科技兵器科技方面,1372年造碗口铳,1377年造手铳(小口径管形),14世纪末发明“神火飞鸦”,1453年造铜火铳(滑膛式),1524年在北京铸造佛朗机炮,16世纪中叶发明“火龙出水”,1558年造出中国第一批火绳枪一万支,称之为“鸟嘴铳”,1580年戚继光发明"自犯钢轮火"(其效类似地雷),1642年南京出现遂发火枪。
[编辑] 物理学物理学方面,朱载堉著音律学著作《律吕精义》,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方以智著《物理小识》,万户进行世界最早的火箭升空试验,孙云球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
[编辑] 清朝时期康熙对西洋科技方面纯属个人兴趣,且窒塞民智以防范汉人接触科技[17],以及雍正禁教,再加上后来的闭关自守,使先进的西方科学无法传入中国,失去了中西互相学习的机会。而清廷的文字狱以及延续了明朝科举的八股文,使中国科学已经逐渐失去了领先世界的地位。
康熙时,经过三十余年的筹划、测绘工作,制成了《皇舆全览图》。这部地图“不但是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所有的欧洲地图都更好、更精确”[18]。乾隆时,又派明安图等人两次到新疆等地进行测绘,最后在《皇舆全览图》的基础上,根据测绘的新资料,制成了《乾隆内府皇舆全图》。这两份地图,至今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乾隆时官修《医宗金鉴》九十卷,征集了不少新的秘籍及经验良方,并对《金匮要略》、《伤寒论》等书作了许多考订,是一部介绍汉医临床经验的重要著作。
王清任著《医林改错》,强调解剖学知识对医病的重要性,并对古籍中有关脏腑的记载提出了疑问,通过对尸体内脏的解剖研究,绘制成《亲见改正脏腑图》二十五种,改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
王锡阐著《晓庵新法》、《五星行度解》等十几种天文学方面的著作,肯定了西洋历法先进的地方,也指出了其中的许多缺点和错误,对日食月食的算法、天文数据的应用、以及回归年的长度、岁差常数等问题,都提出了比较中肯的意见,促进了中国历算学的发展。
梅文鼎整理和阐发中国古代的历算学,同时也研究和介绍西洋科学,著有天文、历法、数学方面的书籍达86种。其著作《中西数学通》,几乎总括了当时世界数学的全部知识,达到当时中国数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在该书的《方程论》部分,阐明了中国古代方程的独创性,指出这种算法是西洋所没有的;在《勾股测量》、《九数存古》等部分,也证明了中国古代算法的成就;在《堑堵测量》、《几何补偏》部分,介绍了西洋的球面三角学,并对西洋立体几何作出论述和发展;而在《筹算》、《度算》、《比例数解》等部分中,则解释和介绍了西洋的对数、伽利略的比例规等方法。
明安图著有《割圆密率捷法》四卷。因当时从欧洲传进的割圆三法(圆径求周、孤背求正弦、弦背求正矢)只有公式,而没有公式的证明方法,于是创用“割圆连比例法”证明了三条公式,而且进一步创造了“弧背求通弦”、“通弦求弧背”、“正矢求弧背”等一系列的新公式,是中国用解析方法对圆周率进行研究的第一人。
龚振麟于1841年首创铁模铸炮法,并著有《铸炮铁模图说》,是世界上最早论述铁模铸造法的科技文献之一。
李善兰独立发明对数微积分,并在组合恒等式方面提出李善兰恒等式。1872年发表了《考数根法》,是中国质数论方面最早的著作。
[编辑] 近代的科学技术鸦片战争之后,西方科学大量传入中国,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一直到辛亥革命,中国都在吸收西方科学成果。民国初年中国科学社等民间学术社团创立以后,中国科学技术开始和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为系统地融合在一起。1928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1949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都获得政府的财力支持。
1963年世界上首次成功获得人工合成胰岛素。
1964年10月成功爆炸了第一枚原子弹;1967年6月又成功爆炸第一枚氢弹。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舟一号,进行试验航天飞行,次日15时41分神舟一号飞船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3年10月15日发射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以及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古典文献学主要研究古籍整理、中国古典文献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涉及中国古代文学典籍的研究、考辨、编纂、译注及现代化传播等,多在图书馆、出版社、文化单位进行中国古籍的辨伪、校勘、注解等。常见的中国古典文献有:《周易》、《诗经》、《论语》、《说文解字》、《礼记》、《史记》、《资治通鉴》等。
古典文献学主要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出土文献概论》、《古代文化概论》、《古文献学史》等。
古典文献学专业可以在出版社、图书馆、文化单位从事古典文献的研究、校勘、注解等工作。
开设院校有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河北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金陵科技学院等等。
自考/专升本有疑问、不知道自考/专升本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专升本考试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https://www87dhcom/xl/
人类起源
目前主要流行两种学说,即演化论及创造论。在没有证实之前,人们用各种神话传说进行说明。自从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后,多数人相信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现代人和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
指人类在生物学方面的形成过程。理论上将人类起源过程分为三大阶段:古猿阶段;亦人亦猿阶段;能制造工具的人的阶段。后阶段包括猿人和智人两大时期;它们又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
江发世在《地球新论》一文中提出:为了研究和探讨地球上生命起源与演化,进行逆向思维:如地球破碎了,其上存在的生命将如何? 地球破碎后,所有动、植物都将或碎或以完好个体漂浮在宇宙中。动物或破碎或肢解而死亡,或缺氧死亡,或冻死,或饿死,或因其他原因而死亡;或呈冬眠冻僵状态。
非洲是人类的摇篮首先是由达尔文提出来的。他在1871年出版的《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作了大胆的推测。另一位进化论者海格尔则在1863年发表的《自然创造史》一书中主张人类起源于南亚,还绘图表示现今各人种由南亚中心向外迁移的途径。此外,还有中亚说、北亚说以及欧洲说。由于人类的摇篮随人类化石的不断出土,而摇摆于各洲。
人类有着共同的母亲——大地,却有着不同的父亲——气候,因而,人类有着共同的形体,却有着不同的特征。
人类是普遍性存在,而人种是特殊性存在,地球上所有的人种构成了完整完美而又多彩的全人类,说明地球具有宇宙信息的完整性和完美性的规律存在,并由此推理出宇宙所应该具备的一切完整性和完美性的多样性物质理论存在于宇宙天地和一切事物之中,全人类和其他物种共同体现着事物的多样性存在,因此多样性使我们的世界无限美丽,多样性是事物不同的特殊性存在。
人种具有地理气候性,是地理气候条件的产物,是地域气候特殊性的精华体现,所有人种则是表达地球所有气候特殊性存在的综合哲学问题。
扩展资料:
我国神话论及人类起源的有数种,比较早的说法是《淮南子精神篇》:“有二神(阴、阳二神)混生,经天营地……类气为虫(混浊的气体变成虫鱼鸟兽),精气为人(清纯的气体变成人)。“这种说法并未受多大重视。
晚一点的说法则指盘古垂死化为万物之时,身上的寄生虫变为人类。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盘古)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人)。“此种说法也没有流传开来。
另一种说法是指人类由黄帝所造,然后由其他的神上骈和桑林赋予四肢五官,见《淮南子说林篇》:“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这种说法很有趣,和日耳曼所述的很相似,可惜上骈和桑林是什么样的神,在其他古籍中并无叙述,徒留一个谜。
万方春色;
千顷湖光。
——跋语:立群写出万方春三字,为足成三语构成一联。一九六三年春夜鼎堂
玉成桃李;
海涌波涛。
——题浙江瑞安玉海楼
中国已新生;
方向更光明。
——题上海鲁迅纪念馆
云扶石扶云;
佛顶山顶佛。
——题佛顶山,普陀之最高峰
好自口中出;
春从手上生。
——赠中医古籍专家耿鉴庭
共和三尺剑;
光复一戎衣。
——辛亥革命春联
宇超超北海;
文伯伯南宫。
——赠李宇超、魏文伯
花学红绸舞;
径开锦里春。
——题杜甫草堂花径
志见出师表;
好为梁父吟。
——题成都武侯祠过厅
虎符孔雀胆;
龙种凤凰城。
——集中外文学作品名
枳棘成而刺;
担黎食之甘。
——赠马寅初。担黎:挑担的黎民,即老百姓
春秋多佳日;
山水有清音。
——题宁波天一阁
海上生明月;
天涯逢故人。
——赠李可染
摧翻经石峪;
压倒逍遥游。
——赠于立群
不必现身说法;
只要有脸见人。
——题乐山高山寺阿弥陀佛像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题四川乐山壁津楼
好事流芳千古;
良书播惠九州。
——题宁波天一阁。播惠:传播智慧
求仁得仁何怨;
先天而天弗迷。
——挽李公仆、闻一多
一池浓墨盛砚底;
万木长毫挺笔端。
——题天山天池
万牛回首丘山重;
鲸鱼破浪沧溟开。
——集杜甫诗题浙江普陀山文物馆
天垮下来擎得起;
世披靡兮扶之直。
——赠陈毅
中囿夕阳华亚若;
平原零雨草萋其。
——赠杨作权
可否古今尽人事;
染点翰墨侔天工。
——赠李可染,联嵌“可染”二字
四山多石泉声绝;
万里无云日照容。
——题峨眉山纯阳殿,祀弥勒
平生功业犹拉化;
旷代文章数阿Q。
——挽鲁迅
龙战玄黄弥野血;
鸡鸣风雨际天闻。
——赠张肩重
妄把梨儿充炸弹;
误将沫若当潘安。
——斥日本暗探捣乱会场
宋人方守株待兔;
大道以多歧亡羊。
——题东北图书馆
返国空余挂墓剑;
斫泥难觅运风斤。
——题鲁迅像
英雄气魄云为被;
志士情怀海作家。
——赠鲁迅
泽色绘成新世界;
东风吹遍旧河山。
——赠毛泽东
国有干城扶赤帜;
民之喉舌发黄钟。
——赠李一氓
挟泰山以超北海;
驭大鹏而游南溟。
——题泰山岱庙
事以利人皆德业;
言堪持赠即文章。
——自题
传家有道惟存厚;
处世无奇但率真。
——自题
旭日朝霞红雨乱;
天风海水白云闲。
——题广州白云山听涛亭
勉哉吾党二三子;
猗欤广厦千万间。
——题西安人民大厦
莫学芙蓉空有面;
应效芬芳发自心。
——赠魏蓉芳。联嵌“蓉芳”二字
道义能担肩似铁;
精神不动重如山。
——赠张肩重,联嵌“肩重”二字
桂蕊骊骊秋正好;
萼柎炜炜岁常新。
——赠彭桂萼,联中同时嵌其弟桂蕊名
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歙张。
——赠沈雁冰
韬略终须建新国;
奋起还得读良书。
——题韬奋图书馆
瀛谈百代传邹子;
信史千秋哭贾生。
——挽邹韬奋
大海有真能容之度;
明月以不常满为心。
——赠唐锋
大河前横,流水今日;
生气远出,明月雪时。
——1940年,国民党限令政治部第三厅人员加入国民党,否则离厅,郭沫若题联赠离厅人员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题南京晓庄师范校陶行知先生墓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
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题厦门郑成功纪念馆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题杜甫草堂诗史堂
郭沫若对联欣赏(二)
民主前途,欲明还暗;
我兄高义,虽死犹生。
——挽漫画家沈振黄
兰若既清,竹林亦静;
诸天不老,大地皆春。
——题普陀山潮音洞
雨打红莲,房房生子;
风吹紫竹,个个添丁。
——题乐山城西观音庙。匾额:有求必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题淄博蒲松龄故居
众志成城,众擎易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题荣宝斋,位于宣武区和平门外
兴无灭资,鼓足干劲;
专深红造,树立雄心。
——发表于1964年元旦《光明日报》,共3联
光是出头,总不说话;
要想松手,又怕丢人。
——题某木偶剧团
杖国抗敌,古之遗直;
乡居问政,华夏有人。
——赠茅盾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题四川广元皇泽寺
秋风黄花,一窗秋雨;
春雨杨柳,万户春风。
——挽欧阳予倩
杨柳春风,万方极乐;
芙蕖秋月,一片大明。
——题济南历下亭。 芙蕖:荷花
桂蕊飘香,美哉乐土;
湖光增色,换了人间。
——题新都桂湖
酌酒花间,磨针石山;
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题四川江油李白故居纪念馆
偶地安居,满庭芳草;
观化知命,数点梅花。
——跋语:此联乃一九五○年所书,联语系应求者所提示,写就未付。上联“偶”字,疑是“遇”字之误
骑鹤楼头,难忘十日;
梅花岭畔,共仰千伙。
——题史可法祠墓。 十日:史可法守扬州,城破,清兵屠城十日
真理唯马克思主义;
如来是桂百炼先生。
——赠陈铭枢,字真如。 桂百炼:陈之老师
粉碎四人帮,春回宇内;
促进现代化,劲满九州。
——1977年春联
百岁老人,永使百花齐放;
万年不朽,赢得万口同声。
——挽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
旭日升起东方,光弥宇宙;
寒流逃到天外,春满人间。
——发表于1964年元旦《光明日报》
埋狗屠猪,不失英雄本象;
超生度劫,何非释氏婆心。
——拟屠户春联。 释氏:指佛家
郝鹏,郝鹏举,幸好多此一举;
陈诚,陈诚武,真正止戈为武。
——1947年撰嵌名联
力挽狂澜,旰食宵衣新主业;
忧先天下,江湖廊庙小臣心。
——作于辛亥革命后。 旰食宵衣:语出南朝(陈)徐陵《徐孝穆集》
四害必须肃清,飞雪迎春到;
三年肯定大治,心潮逐浪高。
——1978年春节题中央电视台
天下待澄清,党锢无端戕孟博;
江南余瘴疠,招魂何处哭灵均。
——挽杨潮
击筑且高歌,英雄意洽三杯酒;
弹琴复长啸,壮志胸罗八万兵。
——1912年春联
血肉作干城,烈忾在火中长啸;
光荣归党国,英风使天下同钦。
——题黄继光纪念碑
国会短三年,流尽多少英雄泪;
奋搉过一载,怕闻夜月子规啼。
——作于辛亥革命后
革命作前驱,功业千秋垂史册;
政工培后劲,忠诚百代树干城。
——挽罗荣桓
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
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
——题武侯祠诸葛亮殿
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蕙之百亩;
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
——集《离骚》题湖南汩罗屈子祠
鳌园博物大观,百闻不如一见;
鹭江集美中学,万人共仰千秋。
——题厦门集美解放纪念碑
天不能死,地不能埋,世不能语;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挽范旭东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题济南辛稼轩纪念祠
佛救世界众生,皆与医门差小异;
我读越人列传,心随桑子饮上池。
——题医者。 越人:扁鹊,姓秦,名越人。 桑子:长桑君,扁鹊师
替有色人种争光,铁中铮铮钦此老;
为世界和平努力,东风习习寿期颐。
——贺杜波依斯博士九十一岁寿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题济南李清照纪念堂
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
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挽鲁迅。高尔基先鲁迅四个月逝世
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
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
——题丽江黑龙潭
杏花疏雨,杨柳轻风,酒兴汹浓春色饱;
沫水澄波,峨眉滴翠,仙人风物此间多。
——题峨嵋山报国寺。 沫水:大渡河
吾年已近古稀,唯愿后生中人,鏣驰千里;
今日竟行新政,私祝圣朝前路,雄长万邦。
——代老人拟祝愿联
国事已变更,冉冉春回,问东君犹名皇否;
天心早眷顾,眈眈虎视,嗟西虏其奈我何。
——作于辛亥革命后。 东君:原为春神,代指清帝
爱祖国,爱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学习;
求真理,求技艺,愿增进文翁石室之光荣。
——题母校成都四中
海岛蔚风云,革命高潮,净涤腥膻光禹甸;
瓯江流日夜,英雄碧血,长垂典范在人间。
——题浙江洞头烈士墓
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无数孔子;
鲁迅之前,无一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
——挽鲁迅
人生七十古来稀,壮志未移,愿尔后生成骏骥;
天道卅年一小变,枪棓已动,正当时势造英雄。
——1912年春节。 棓:同棒
坚持八字方针,又红又专,要以先进帮助后进;
贯彻三大革命,不骄不躁,长使东风压倒西风。
——发表于1964年元旦《光明日报》
桃花春水遍天涯,寄语武陵人,于今可改秦衣服;
铁马金戈回地轴,吟诗锦城客,此后休嗟蜀道难。
——为乡人撰春联
惊耗破鸿濛而东来,早岁锡熊丸,敬谉庐陵有母;
哀思越岭南以西往,晨昏乏鸡黍,倍知颖谷可风。
——挽友人容庚母。 早岁句:唐柳仲郢少好学,其母制熊胆丸令其夜读之用。 敬谉句:宋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荻杆画地教其识字。 颖谷:指颖考叔劝郑庄公母子相见事
诏书颁下九重来,国会缩短三年,要与列强争优胜;
峨眉耸立青天外,山势蜿蜒万里,飞临当户作画屏。
——作于辛亥革命后
死不足悲,后此寒食朝朝,剧怜子夏失明,颜路泣血;
魂无可返,已是山河渺渺,难禁向生邻笛,处仲酒垆。
——挽吴耦逖,共10联
七十年挥大军奋战,艰苦卓越,真乃军中一位杰出元帅;
半世纪坚持根据地,旗开得胜,不愧无产阶级革命先锋。
——挽聂荣臻
以身殉学,死得英雄,问上下九千年,如此读书人几个;
扪腹无才,生殊惭愧,当俯仰三百拜,为酹招魂酒一杯。
——挽吴耦逖
慈于为人父,忠于为国民,一死献宗邦,双手未遗弱女;
下之穷黄泉,上之穷碧落,九歌招毅魂,千秋常护旌旗。
——挽音乐家张曙,共4联
大东家,大方家,法天法地,师古师今,难得一楼新宝贝;
卫夫子,卫娘子,聚民聚财,贤劳贤德,真成双料活神仙。
——题考古专家卫聚贤(自号卫大法师)聚贤楼茶楼
素车白马,客驰东郭门来,望松柏森然,不见玉鱼长葬地;
丹旌穗帷,人归北邙道去,叹潇湘浩淼,怕聆黄鹤悲鸣诗。
——挽吴耦逖。 玉鱼:古人刻玉为鱼,以为殉葬物
货殖慕子贡长才,述尽计然,碧血杜鹃枝,黯淡万点心伤迹;
物齐愧蒙庄特达,嗟来桑户,悲风白杨树,凄凉千载肠断声。
——挽吴耦逖
治蜀是韦皋以后一人,功高德懋,细谨不蠲,更觉良工心独苦;
征倭出夔门而东千里,志决身歼,大星忽坠,长使英雄泪满襟。
——郭沫若、陈铭枢挽刘湘
故国同春色归来,直欲砚池溟渤笔昆仑,裁天样大旗横书汉字;
民权如海潮暴发,何难郡县欧非城美奥,把地球员幅竟入版图。
——为乡人撰春联
壮烈唱洪波,洞庭湖畔,扬子江头,唤起了三楚健儿,同奔前线;
点滴遗冷水,八桂城中,七星崖下,痛飞尺满腔热血,誓报此仇。
——挽音乐家张曙
悠悠生死别经年,拼命索枯鱼书丛,邈邈河山,黑塞青枫难入梦;
漫漫星月悲长夜,洒泪向饮牛溪畔,凄凄风物,素车白马远招魂。
——挽吴耦逖
颜回已作地下修文,锦里暗招魂,顺西蜀而还,心伤泣血有颜路;
彭乘乃是童中义士,佳城空敛迹,问三代而后,享年谁得似彭商。
——挽吴耦逖
残山剩水度中秋,凭吊文豪,百感苍茫,无非是孤愤韩非,离骚屈子;
棘地荆天怀蜀史,低徊往事,神州破碎,写不尽宫中黄皓,座上谯周。
——挽邹韬奋
对榻昔谈心,慨计然人渺,白圭道消,致令国困民穷,阖室磬悬空有泪;
挂剑今分手,望黑塞云横,青枫月照,已是魂伤肠断,登床琴弄不成声。
——挽吴耦逖
一片血模糊,辨不出哪是父亲,哪是女儿,父女共捐躯,剩有管弦传革命;
连年战坚苦,端只为救我国家,救我民族,国民齐努力,誓完抗建慰忠魂。
——挽音乐家张曙
黄自死于病,聂耳死于海,张曙死于敌机轰炸,重责寄我辈肩头,风云继起;
抗敌歌在前,大路歌在后,洪波歌在圣战时期,壮声破敌奴肝胆,豪杰其兴。
——挽张曙
献一腔热血荐轩辕,堪为华夏人杰,五十年丰功伟绩,有口皆碑,永垂青史;
数不尽波涛荡泥垢,公报重慰英灵,十余载奇辱沉冤,今日昭雪,名耿千秋。
——挽刘少奇
天下大事无可为,楚庄问鼎,周赧作台,茫茫奇祸逼人来,伉爽如君,厌世早经观物化;
砥柱中流谁得似,屈原沉江,鲁连蹈海,察察洁行还自爱,艰难到此,舍身终是学前人。
——挽吴耦逖
鼠肝乎,虫臂乎,前缘未尽今身,红颜白发,泣血千行,骂他造化痴顽,专为人间留恨事;
凤泊矣,鸾飘矣,壮志永埋长夜,玄鹤青蝇,放声一哭,痛此竞争时代,又教商战殒健儿。
——挽吴耦逖。 鼠肝虫臂:出自《庄子·大宗师》,意为人体虽大,亦可化为虫臂鼠肝之微,借以说明事物变化无常
贾长沙室来飞鵩,王仲宣声辍驴鸣,血泪洒千行,堪痛为学捐躯,毕竟苍昊嫉才,成万古伤心人语;
卫共姜志矢柏舟,鲁陶婴歌悲黄鹄,欢情才一载,形成望夫化石,又为红颜薄命,添一桩新色证明。
——挽吴耦逖。 贾长沙:西汉贾谊。 王仲宣:汉建安文学家王粲。 卫共姜:卫世子共柏妻,典出自《诗经·鄜风·柏舟》。 陶婴:出自刘向《列女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肾俞的别名 5 出处 6 特异性 7 穴名解 8 所属部位 9 肾俞穴的定位 10 肾俞穴的取法 11 肾俞穴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肾俞穴的功效与作用 13 肾俞穴主治病证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肾俞穴的配伍 16 特效 17 文献摘要 18 肾俞穴研究进展 181 对肾脏功能的影响 182 对膀胱的影响 183 对肠功能的影响 184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85 对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186 对巨噬细胞的影响 187 增强 活力 188 治疗遗尿 189 治疗尿频 1810 治疗血尿 1811 治疗腰痛 1812 治疗肾绞痛 1813 治疗尿毒症 1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肾俞 1 拼音
shèn shù
2 英文参考Shènshū BL23 [中国针灸学词典]
shènshù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2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2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肾俞 汉语拼音 Shenshu 罗马拼音 Shenshu 美国英译名 Kidney Locus 各
国
代
号 中国 BL23 日本 23 法
国 莫兰特氏 V23 富耶氏 V23 德国 B23 英国 B23 美国 BI23
肾俞为经穴名[1](Shènshù[2]BL23)。出《黄帝内经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1]。肾俞是肾的背俞穴[1][2]。肾即肾脏,俞即输注,本穴是肾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故名肾俞[1]。肾俞穴主治肝肾、膀胱等疾患:如腰脊酸痛,小便淋沥,尿频尿闭,遗尿尿血,阴中疼痛,遗精白浊,阳痿旱泄,月经不调,痛经,血崩,赤白带下,不孕,头痛眩晕,视物不明,耳鸣耳聋,水肿,消渴,咳喘,虚劳,中风失语,手足不遂,失眠健忘,癫疾,少腹急痛,肾泄,骶部疼痛,脚膝拘急,遗精,阳痿,早泄,不育,遗尿,白带,腰背酸痛,头昏,耳鸣,耳聋,小便不利,喘咳少气,带下,腰痛,溺血,泄泻,目眩,虚喘,肾炎,肾盂肾炎,支气管哮喘,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现代又多用肾俞穴治疗肾炎,肾绞痛,肾下垂,尿道炎,肾结石,糖尿病,神经性耳聋,斑秃,性机能障碍,腰部软组织损伤,尿路感染, 缺乏,膀胱肌麻痹,膀胱肌痉挛,胃出血,肠出血,痔疮,肝肿大,哮喘,贫血,肋间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等。
4 肾俞的别名少阴俞(《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肾念(《灸法残卷图》)、高盖(《针灸学》(南京))。
5 出处《黄帝内经灵枢·背腧》:在十四焦(椎)之间。
6 特异性肾俞穴为肾之背俞穴。
7 穴名解肾即肾脏,俞即输注,本穴是肾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故名肾俞[1]。
肾为人体的泌尿器官,五脏之一。《说文》:“肾,水脏也。”《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载:“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释名·释形体》:“肾,引也。肾属水,主引水气灌注诸脉也。”本穴系肾在背之俞穴,内应肾脏,是肾气转输、输注之所,治肾疾要穴,故名之。[3]
8 所属部位腰部[4]
9 肾俞穴的定位标准定位: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2][5]。
肾俞穴位于脊柱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卧取穴[1]。
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
肾俞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肾俞穴在背部的位置
肾俞穴在背部的位置
肾俞穴在背部的位置(肌肉)
肾俞穴在背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10 肾俞穴的取法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肾俞穴位于脊柱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卧取穴[1]。
俯卧位,两髂嵴高点相平处正中再向上2个棘突,旁开15寸处取穴[6]。
快速取穴: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其下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肾俞穴[7]。
11 肾俞穴穴位解剖肾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分布著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皮肤由第一、二、三腰神经后支分布。肾位于腰方肌和腰大肌的前面,脊柱的两侧是腹膜后位器官。在腰背部的投影为:后正中线外侧25厘米和85厘米处各作两条垂直线,通过第十一胸椎和第三腰椎棘突作两条水平线。在上述纵横标志线所围成的左右四边形范围内,即相当于左右两肾脏的体表投影位置。肾门在肾区内,投影在肾区的内侧半,约相对于第一腰椎体的水平。经肾门的主要结构。从后向前排列有输尿管、肾动脉和肾静脉,还有围绕其间的神经纤维、淋巴结、淋巴管和脂肪组织。
11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腱膜和胸腰筋膜浅层→竖脊肌[1]。
本文2023-08-06 16:42:5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3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