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学和医学的内涵和价值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2收藏

中国古代农学和医学的内涵和价值,第1张

中国古代传统农学有其深奥的学理价值 。本文阐明宇宙系统论是中国古代传统农学的宇宙 观 , 在此指导下的古代传统农学本质上是一种朴素的生态农学 。古代传统农学理论体系与现代农业科学的 区别在于 , 前者是一种系统 、辩证的农业观 。中国古代传统农学理论体系在天 、地 、人 、物四要素下展开 , 构成古代传统农学八大理论原理和三宜原则 , 体现了天地 自然之精神 。农业逻辑是一种生命的逻辑 , 如果 农业逻辑演变为纯工业化逻辑 , 将会带来工业化农业对 自然的伤害 。建立在宇宙系统观之上的农学理论是 切合自然本性的生态理论 。 关键词古代农学学理内涵启示

  我国古代传统农学理论蕴含着古代哲学思想 。宇宙 作物引种栽培 , 先民需要掌握各种栽培作物的遗传和生

系统论是中国古代传统农学的宇宙观 , 在宇宙系统整体 态习性 , 《齐民要术 》即全面总结了作物栽培及其物性

观念指导下的古代传统农学 , 本质上是一种朴素的生态 的知识 。隋唐时期 , 我国北方官营畜牧业很发达 , 由此 ,

农学 。中国古代传统农学有其深奥的学理价值 , 对其进 我国最早的一部畜牧兽医专著 《司牧安骥集 》应运而

行梳理和探析 , 有助于对现代农业技术的生态学反思 。 生 。东晋时 , 北人大量南迁 , 引发了江南的开发 。到南 宋时南方人口急剧增长 , 于是南方开始与山争地 、与水 一 、古代传统农学理论的演进 争田, 实行集约经营 , 同时也导致了地力的衰竭 。因此 ,

  典籍可考 , 先秦时代古代传统农学的天时地宜原则 古代传统农学中关于粪壤与地力的问题成为当时的中心

雏形已成 。在天时方面 , 先民具备了 “天象 —气象 —物 议题 。南宋 《陈敷农书 》是第一本阐述南方水田耕作的

象 ”的农时系统观

在记载大型真菌的许多古籍之中,比较重要的是:宋代《菌谱》描述了食用菌11种;明代《广菌谱》描述了食用菌19种;清代《吴蕈谱》描述了26种。

《菌谱》是南宋学者陈仁玉撰。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用菌专著。书中论述了浙江省台州所产合蕈、稠膏蕈、栗壳蕈、松蕈、竹蕈、麦蕈、玉蕈、黄蕈、紫蕈、四季蕈、鹅膏蕈11种菇的产区、性味、形状、品级、生长及采摘时间。书后附有毒菌的解毒方法,即“以苦茗、白矾匀新水咽之”。

南宋时期,台州的菌号称上等美味。比如当时朝廷中右丞相谢深甫家族,皆喜爱台州这种鲜美的特产。由于当时朝廷上下对台菌的酷嗜,入山采摘的人络绎不绝。

陈仁玉认为对于这种珍贵的土特产,很有辨识的必要。因此,他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品尝,“欲尽菌之性,而究其用,第其品”,后来写成了《菌谱》一书。

可以说,《菌谱》就是陈仁玉对家乡所产食用菌的调查记述。

《菌谱》中还对菌的生长条件,作了详细的记载,认为“芝菌皆气茁也”。也就是说,需要有一个气候、温度、湿度均适宜的生长环境。

陈仁玉的《菌谱》,不仅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用菌的专著,还开创了我国菌类植物学的先河。在陈仁玉《菌谱》问世之后,我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菌类专谱还有明代潘之恒《广菌谱》,清代吴林《吴蕈谱》等。

明代潘之恒在宋代陈仁玉著的《菌谱》的基础上编写了《广菌谱》,收录各种蘑菇40余种,把云南、安徽、广西、湖南、山东、江西等省出产的19种食用菌作了介绍。

《广菌谱》,实际上是对《菌谱》的补充,它所记载的12个品种蘑菇均为《菌谱》所未载。此外,它所载的品种不限于某一地域,而且内容更为详尽。

清代吴林《吴蕈谱》1卷,为《赐砚堂丛书新编》、《昭代丛书》和《农学丛书》所收录,是继南宋陈仁玉《菌谱》、明代潘之恒《广菌谱》之后的又一种我国古代大型真菌专著。

吴林在《吴覃谱》中概述了吴中当时所产大型真菌的种类及其特点,并根据菌类食用的优劣性,将26种食用真菌分为上、中、下三品,分别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非食用真菌也作了详细论述,其中包括毒菌。书中除引用前人的部分资料外,作者亲自作了许多研究工作。

通过与《菌谱》和《广菌谱》比较发现,《吴蕈谱》记录的大型真菌数量最多,描写也最为细致,是三谱之中成就最高的。

《齐民要术》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

全书10卷92篇,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齐民要术》

作品中正文分成10卷92篇,11万字,其中正文约7万字,注释约4万字。书中援引古籍近200种,所引《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等现已失传的汉晋重要农书,后人只能从此书了解当时的农业运作。

书前有自序、杂说各一篇,其中的序广泛摘引圣君贤相、有识之士等注重农业的事例,以及由于注重农业而取得的显著成效。

收录1500年前中国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配种、酿造、烹饪、储备,以及治荒的方法,把农副产品的加工(如酿造)以及食品加工、文具和日用品生产等形形色色的内容都囊括在内。最后列举了很多的“非中国(指中国中部中原)物”,就是北方不出产的蔬菜和瓜果。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