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入药治病把疾疗
竹叶 又称淡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性寒,味甘淡,入心、肺、胆、胃经,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的功效,用于治疗热病烦渴、小儿惊痫 、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赤、口糜舌疮等症。《药品化义》载:「竹叶清香透心,微苦凉热,气味俱清。主治暑热消渴,胸中热痰,伤寒虚烦,咳逆喘促,皆用为良剂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竹叶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和香豆素类内酯
具有良好的抗自由基能力和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降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保护肝脏、扩张毛细血管、疏通微循环、活化大脑、促进记忆、改善睡眠、抗癌症、美化肌肤等功效。研究还证实,淡竹叶对金**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用于清心利尿,治疗心火炽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而赤,或热淋尿痛,以及外感风热等,均取得较好效果。
竹茹 又名淡竹茹、竹皮,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成卷曲扭缩丝状团形,入药可生用,亦可将生姜水与竹茹充分拌匀,置锅内微炒制成姜竹茹。其性凉,味甘苦,入胃、胆经,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功效,用于治疗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眠、中风痰盛、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症。《药品化义》载:「竹茹,轻可去实,凉能去热,苦能降下,专清热痰,为宁神开郁佳品。主治胃热噎膈,胃虚干呕,热呃咳逆,痰热恶心,酒伤呕吐,痰涎酸水,惊悸怔忡,心烦躁乱,睡卧不宁,此皆胆胃热痰之症,悉能奏效」。
竹沥 又称竹汁、淡竹沥,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用火烤而流出的液汁,性寒,味甘苦,入心、胃经,具有清热化痰、镇惊利窍的功效。《本草备要》载:竹沥「清风降火、润燥行痰、养血益阴、利窍明目。治中风口噤、痰迷大热、风痉癫狂、烦闷消渴、血虚自汗」,为清热化痰之要药,「竹沥行痰,通达上下百骸毛窍诸处。如痰在巅顶可降,痰在胸隔可开,痰在四肢可散,痰在脏腑经络可利,痰在皮里膜外可行」,以竹沥水代茶频饮,连服数日,可治消渴、小便多;竹沥加生姜汁、胆星末、天然牛黄调匀,白开水送服,可治小儿惊风、四肢抽搐;治中风痰迷心窍取竹沥、生葛根汁、生姜汁搅匀温服。
竹卷心 又名竹针、竹心,为嫩竹叶卷面而未张开的幼叶,与竹叶性味、功效相同,具有清心除烦、消暑止渴的功效,但清火力较强,多用于温热病心热烦闷、神昏等证。《本草再新》就记载:「(竹卷心)清心泻火,解毒除烦,清暑利湿,止渴生津」。用其泡服代茶饮,能治复发性口疮和慢性前列腺炎。
竹黄 又称天竺黄、竹膏,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因被寄生的竹黄蜂咬洞后,而于竹节间贮积的伤流液,经干涸凝结而成的块状物质。本品自然产出者很少,大多采用火烧竹林的方法,使竹暴热后,竹沥溢在节间凝固而成,然后剖取晾干。其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神昏谵语、中风痰迷不语、小儿惊风抽搐、癫痫等症。《本草汇言》载:「天竺黄,豁痰利窍,镇惊安神之药也。李氏(时珍)曰,其气味功用,与竹沥大同小异。第竹沥性速,直通经络,而有寒滑之功;竹黄性缓,清空解热,而更有定惊安神之妙」。《小儿药证直诀》中的「抱龙丸」和「利惊丸」都有竹黄这味药。
竹笋 为禾本科植物竹的新生嫩芽,按采收季节不同,分为冬笋、春笋和鞭笋(夏季采摘)几种。竹笋营养十分丰富,既可食用,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性微寒,味甘,具有益气开胃、清热化痰、通利水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纳呆食少、肺热咳嗽、消渴等症。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载:「竹笋味甘无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力,可久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竹笋所含的膳食纤维可增加肠道水分的储存量,软化粪便易于排出,起到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通利大便的作用。同时其排毒功能还可减少胃肠癌、乳腺癌的发生。
竹衣 (金竹竿的内膜)、竹精(新竹管腔内之液汁)等亦入药。竹衣治喉哑劳嗽,竹精治汗斑。可以说「竹子全身皆是宝,入药治病把疾疗」。
目录 1 拼音 2 丁香柿蒂竹茹汤的别名 3 处方 4 功能主治 5 丁香柿蒂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6 各家论述 7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丁香柿蒂竹茹汤 1 拼音
dīng xiāng shì dì zhú rú tāng
2 丁香柿蒂竹茹汤的别名丁香柿蒂汤
3 处方丁香3粒,柿蒂3钱,竹茹3钱,陈皮1钱。
4 功能主治大病后,中焦气塞,下焦呃逆。
5 丁香柿蒂竹茹汤的用法用量丁香柿蒂汤(《医学集成》卷二)。
6 各家论述
大病后,五脏皆伤,升降失常,故令中焦否塞;五脏之阴既伤,则少阳之火奋于下,故令下焦呃逆,直冲清道而上也。是方也,丁香、陈皮,辛温者也,理中气之否塞;竹茹、柿蒂,苦寒者也,疗下焦之呃逆。或问降逆何以不用栀、柏?余曰:此少阳虚邪,非实邪也,故用竹茹、柿蒂之味薄者以主之;若栀、柏味厚,则益戕其中气,否塞不益盛乎?古人盖亦深权之矣。
7 摘录《医方考》卷三
古籍中的丁香柿蒂竹茹汤 《成方切用》:[卷一上治气门]丁香柿蒂汤
生则阴长之说也。)除人参生姜加竹茹橘红,名丁香柿蒂竹茹汤,又名橘红竹茹汤,治阳呃。(或问治阳呃者,
《医方集解》:[理气之剂第七]丁香柿蒂汤∶治同。本方除人参、生姜,加竹茹、橘红,名丁香柿蒂竹茹汤,又名橘红竹茹汤;《宝鉴》去人参,加青皮、
《汤头歌诀》:[理气之剂]丁香柿蒂气也。)或加竹橘用皆良。(加竹茹、橘红,各丁香柿蒂竹茹汤,治同。)《汤头歌诀》清汪昂公元1644
《医宗金鉴》:[卷五痘中杂证]干哕邪客于胃中,使胃气不能中主上行而哕也,热者橘皮竹茹汤主之,寒者丁香柿蒂汤主之。(橘皮竹茹汤)橘红半
《痘疹心法要诀》:[卷三痘中杂证(上)]干哕风寒湿郁方一:半夏同生姜或茯苓煎汤服,法制半夏可嘴嚼;方二:干姜或生姜同附子水煎服;方三:米醋或烧酒饮服;方四:橙皮、柚皮、橘皮水煎服;方五:杉木水煎服或白杨树皮浸酒饮服。
温热火郁方一:甘蔗汁、梨汁、藕汁或茗饮服;方二:竹沥、竹茹、竹叶水煎服;方三:茯苓水煎服;方四:食用牡蛎或蛤粉。
气滞食积方一:曲或神曲水煎服;方二:酷、莱菔子水煎服;方三:旱莱、茼蒿、山楂、盐杨梅食用;方四:食用牡蛎、蚌粉。
宣吐方一:饮用梨汁、苦茗、石胡荽汁或虾汁;方二:萝卜子、乌梅煎汤服。
荡涤方一:桃花研为末水冲服或用芫花水煎服。
可以治呕逆除烦躁,清口气。
竹茹性寒,具有除烦躁的功效,特别是虚烦,所以本草记载主胃热呃逆,疗噎膈呕哕,现在很多人都有口气,这种口气一般都是虚热,竹茹可以让人吹气如兰。
含有竹茹而治疗情志疾病的,比如《金匮要略》中的竹皮大丸,还有有名的温胆汤等,对于虚烦失眠导致的情志抑郁具有很好的缓解治疗作用,《药品化义》认为竹茹,轻可去实,凉能去热,苦能降下,专清热痰,为宁神开郁佳品。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栽种点的土壤以壤土或沙壤土为最好,若土壤过于黏重或是纯沙地,要进行改土。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以有机肥料为主,每亩地大约施用4立方米左右),进行耕翻,深度不低于40厘米。
2、我国北方栽种的竹类多为散生竹,一般采用移竹或移鞭的方法。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选择1至2年生长很壮、无病虫害、竹鞭鲜黄、竹芽饱满的竹鞭。移竹时也一定要带地下的竹鞭,否则难以成活。
3、栽种季节以春末夏初为最好。若太早会因干旱少雨,气候干燥,多风而影响成活,若栽种太晚竹子已进入速生期,伤根太多对成活也不利。若采用当地苗源,也可在多雨夏季移种,但必须带坨。
-竹子
本文2023-08-06 16:59:4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3639.html